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於丹教授講道德經

於丹教授講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2-04-03 19:53:14

1. 於丹在百家講壇里說的三個終級問題是什麼來著

我們知道有這樣一個寓言,一個來自西方的寓言,說有一個國王,他每天都不快樂,他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他仍然不快樂,天下所有至極的寶物美色聲色犬馬都滿足他了,可是他還不快樂,他說怎麼辦呢。後來御醫給他看了半天,給他開了一個方子,說讓你的大臣去全國找,必須找到一個最最快樂的人,然後把他的襯衫拿回來,你穿上就快樂了。然後呢大臣們就出去找了,到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個不可救葯的快樂的人,但是最後大臣說了沒辦法我們拿不回來,國王說你怎麼能不給拿回來,我就想快樂,你必須把他的襯衫給我拿回來,最後那大臣跟他說,那特別快樂的人他是個窮光蛋,他一件襯衫都沒有,他從來就是光著膀子的。其實這個寓言也是一個詮釋,也就是說,生活中真正心靈的快樂跟外在的物質生活不見得有緊密相關的聯系。論語是個什麼時代,那是一個物質生活極其貧匱的時代,在那個時代,真正快樂的力量來自於什麼地方,其實也就來自於一種心靈,來自於一種教養,來自於一種憧憬。

畫外音:我們每一個人都想交到快樂的好朋友,但是於丹教授認為和朋友交往是要有三個心理原則的,如果你違背了這些原則你就將會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誰都不會願意與你交朋友。那麼這三個重要的原則是什麼呢?

那麼除了交這種快樂的朋友以外,孔夫子還交給大家一個道理,就是在交友之中的尊敬和尺度。好朋友是不是就意味著打成一片?我們現在經常說誰跟誰好得穿一條褲子,這是好朋友嗎,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所以沒有分寸沒有尺度的事情都會做到過猶不及。這過猶不及是論語中一個重要的哲學思想,他不僅僅表現在交友之道上,他表現在一切原則上,所以真正的好朋友一定是應該有分寸的。
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侍於君子有三意,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論語季氏)
具體見:
http://blog.sina.com.cn/u/4a4ce7bb010006o0

2. 於丹心解巜道德經》

於丹就算了,百家講壇看了無數人,所有人裡面就屬她水平低,低其他人一大截。

於丹的東西全都浮在表面,假道學而已

3. 於丹講過道德經么

肯定沒有整部講過,但經常涉及一些內容。
道家她講最多的應是莊子。

4. 於丹教授講國學,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葯」

前半句參考:美味不可多食。
後半句參考:是葯三分毒。
結貼。

5. 於丹說到懂論語的老大哥還在後面是關於道德經或論語的哪句話

[於丹論語讀後感]
這是無限崇高的榮譽,只是孔丘自己享受不到了,只能讓他的畫像接受後世學子的膜拜,於丹論語讀後感。他的話不容質疑,每一句都是聖旨綸音,都是金科玉律。他說君子要守孝三年,結果後世出現了丁憂這個詞,無數官員因此失去了陞官發財的好運氣;他講夫夫妻妻,結果幾千年中中國婦女的自由被剝奪了,淪為被統治階層;他回憶說自己十五歲時要學習了,結果無數八股文高手為此累禿了筆……孔丘啊孔丘,你在陳蔡間餓肚子時,能想到後世的輝煌嗎? 你如此受人尊敬,因為你是聖人。韓愈、朱熹那些人就差沒寫篇文章證明你的排泄物也要比麝香還香了! 可惜,當封建思想落伍的時候,被罵的人中你是首當其沖的,你的名譽與地位一落千丈。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是否讓你的廟宇發抖?批林批孔的運動是否讓你的畫像沾滿唾沫?一些專家談到封建社會餘毒時對你的指責是否讓你的幾十幾代某某孫蒙羞?…… 你要面對如此大的輿論壓力,因為你是聖人。擒賊先擒王,要否定封建的腐朽思想,就要拿你開刀!好在事過境遷,現在人們對你的觀點以恢復平穩,大家都辨證的看你,你的功過是非雖然還沒有定論,但不會再讓你時而在波峰、時而在波谷了。你備受尊敬與慘遭批判的原因歸根到底是:你是聖人。莊周說:聖人無名 。你這個聖人不是無名,而是得到名的兩個極端:盛名與罵名。 你說過對一個人不能只看大家的評價(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見《論語•衛靈公第十五》),我想了解你,所以我讀《論語》。因為雖然相傳《易》、《書》、《禮》、《詩》和《春秋》等是你整理的,一來這種說法未必正確,二來即使是你整理的也不是你寫的,反映不出你思想。而《論語》則不同,它甚至記載你挑食(不得其醬,不食。見《論語•鄉黨第十》)的問題。《論語》的特點是寫的很平實,開篇就說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等等,似乎與現在很多小學校園里經常能聽到的認真完成作業、和小朋友友愛相處一樣。這些話,不及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的第一句話)有高度,不及北冥有魚(《莊子》的第一句話)吸引人,不及如是我聞(《金剛經》中佛祖的第一句話)深奧。 可是,《論語》就是在平實中講述做人的基本道理。孔丘談仁,認為仁是修為的最高境界。他的仁不同於我們今天的仁,其含義不僅僅是仁慈的意思,甚至可以說,根本不是仁慈的意思。仁到底是什麼,我讀過《論語》後還是一頭霧水,只覺得仁是一種境界。我甚至認為,佛,道,儒三家,最高境界是很接近的,見性成佛和參悟大道也只是比仁者高一點而已。佛、道是類似於通過自我約束而達到終極約束的境界,即無拘無束,順其自然,反璞歸真,讀後感《於丹論語讀後感》。而仁者是達到了自我約束的最高程度,雖然還沒有突破極限,實現質變,卻也達到臨界點。關於仁是什麼的問題,《論語》中提到九十餘次;孔門弟子也不止一次問,僅樊遲一人就問了三次,孔丘給的回答卻是三個完全不同的,分別是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愛人和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這三者雖然都是修身的重要准則,可是也不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其中,愛人似乎含義最深,但由於只有兩個字,還需要通過其他語句理解。這樣一來,就沒有辦法確定什麼是仁的本質了。顏回是孔丘最得意的弟子,他問仁時,得到的答案也不過是克己復禮而已。因此,我說仁對於儒家來說,就如祖師西來意對於佛家、道對於道家一樣,是一個境界,而非實在的修身途徑。 有了仁,儒家的其他思想、方針,就有了核心。於是,孔丘的學說就基本形成了。所以,雖然他沒有留下什麼著作,卻通過他門人弟子和這部《論語》成一家之言。只是孔丘的學說和其他學說不同之處在於,他讓人們絕對遵守統治階級的管理,而且要服服帖帖的遵守,並把這種服服帖帖稱做禮,說它是太平盛世的必要條件,只有大家都守禮,社會才能一片和諧之象。而這種學說最有利於封建社會的階級統治,所以統治者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至於樂,我認為,它應該屬於禮的一部分,是用來反映人內心世界的。孔丘喜歡韶樂,並不是僅僅因為韶樂美,而是因為韶樂是大禹創的,孔丘認為聽這種樂可以提高人的修養水平,對於復禮大有好處。所以才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要是以為大聖人也是追星族,那可大錯特錯了。由於樂對於階級統治沒有什麼大的作用,甚至可能制約統治者,所以他們並不強調樂。因此,孔丘也說過,禮不僅僅是玉帛,樂不僅僅是鍾鼓。禮樂如果得到本質上的復興,那天下就太平了。現在看來,孔丘也不過是一家思想的開創者,即使被他的言論正確,也不過是多一些人接受而已;如果他的言論不正確,那大家只需要知道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對他進行人身攻擊呢?其實,我認為,這是因為他的思想被統治者接受後,為奴化人民,對孔丘本人進行了包裝,即:給他一個聖人的高帽。統治者的意思是讓百姓接受孔丘思想中有利於階級統治的部分,但百姓聽說孔丘是個千年難得一見的聖人,就認為他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分開來理解也是無上正確的,結果造成文章開頭時所說的一幕。大家將他的話拆成一個碎片一個碎片的來學習,於是成語詞典里又增加了不少內容。再加上韓愈、朱熹等人的吹捧,大家漸漸忘記將孔丘的話整體理解,不再記得仁是什麼,也不知道禮樂是什麼,從而造成儒家思想越來越衰敗,留下的僅僅是三綱五常等糟粕。我想孔丘本人泉下有知,也是哭笑不得。既然儒家思想越來越跟不上社會的步伐,尤其到新文化運動時,已經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那麼新生力量一定要推翻它。而儒家學說的創始者、代表人就是聖人孔子,那麼提倡民主與科學的人首先要除掉孔丘的威信,從而要全面的反對他的學說。即使他的學說中有合理成分,也不能保留。否則,會給維護孔丘的人以機會。因此,才有了打倒孔家店和批林批孔的一幕幕。所以我說,如果孔丘不是聖人,他當然不會享受那麼多年的無上榮譽,可是也不會挨那麼多不合理的痛罵。縱觀《論語》,孔丘的思想雖然在高度上有待提高,可其豐富的內涵,簡單而不尋常的理論,是值得每一個志於學的人作為啟蒙讀物的。而對於那些在社會上奔波多年、心中已被爾愚我詐填滿的人,《論語》是很好的修身靜心教材。可以說,對於每一個生活在禮儀之邦的中國人,都應該認真而不盲目的讀一讀《論語》。《論語》匯集了大部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要求人們要真誠做人,追求完美的個性;但又不苛求人們瑕如白璧。它講求實際,要人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它不要求人們改變他們的傳統信念,而是沿著他們的信念引導人們,將他們提升到最高水平。《論語》中的理論最接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一點可以從行文、內容上看出,因此它容易為人們接受。這也是儒家學說獨領風騷的主觀原因。《論語》如此精妙,因為它記載的不是一個普通人的言行。它記載的是你孔丘—— 一個飽受爭議的思想家、教育家——的言行。你是偉大的,本不應該被盲目膜拜和極度批評的,可惜你是聖人,所以你註定要經受這些如果孔丘你只是一個普通的思想家、教育家會有多好呢?

6. 百家講堂於丹老師講的"我注六經"中的"六經"是指什麼

【六經】指的是六部儒家經典,即在「五經」外,另加《樂經》。也有稱「六經」為「六藝」的,韓愈《師說》中的「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即「六經」。

六經都是認寫的?
孔子與六經的關系如何。傳統學術界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六經都是孔子的著作。另一派則認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禮》、《樂》的修訂者,《詩》、《書》的編者。

可是事實上,無論哪一經,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連編者也不是。可以肯定,在許多方面他都是維護傳統的保守派。他的確想修訂禮樂,那也是要糾正一切偏離傳統的標准和做法,這樣的例子在《論語》中屢見不鮮。再從《論語》中關於孔子的傳說來看,他從來沒有任何打算,要親自為後代著作什麼東西。還沒有聽說當時有私人著作的事。私人著作是孔子時代之後才發展起來的、在他以前只有官方著作。他是中國的第一位私人教師,而不是中國的第一位私人著作家。

在孔子的時代以前已經有了六經。六經是過去的文化遺產。六經又叫做"六藝",是周代封建制前期數百年中貴族教育的基礎。可是大約從公元前七世紀開始,隨著封建制的解體,貴族的教師們,甚至有些貴族本人,--他們已經喪失爵位,但是熟悉典籍,--流散在庶民之中。前一章 說過,他們這時靠教授典籍為生,還靠在婚喪祭把及其他典禮中"相禮"為生。這一種人就叫做"儒"。

7. 於丹教授

你好有什麼能幫助你的,於丹講論語

8. 於丹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講授《論語》而在全國引起轟動

  1. 於丹的論語心得紅的原因之一----------是適逢其時。中國的經濟發展,道德下滑。靠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權思想、靠中國的墨家、道家、法家、靠印度的佛教、靠西方的天主教等等都解決不了問題。

  2. 於丹的論語心得顛覆了在文革中、文革後成長起來的對於孔子和儒學相當陌生、相當排斥的一些人的看法,耳目一新。

  3. 於丹博學、出口成章的風采,是好學的青年人嚮往的。

9. 於丹教授講的<論語>是不是儒家正統的思想

於丹是將論語的思想通過自己的理解傳遞給大家,於丹自己也說:「是「心得」2個字叫我有勇氣站在電視機鏡頭前」!
什麼是正統思想,一些頑固的老學究們的儒家思想?
《論語》是寫在2000多年前的語錄,有些思想得依據今天的背景來領悟我覺得會更合理些!正如於丹教授講的那樣!

10. 四川電視台公共頻道播出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手師於丹老師主講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

可憐天下父母心——《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後感 清晨陽光射入窗欞,伴隨著一陣鍾聲響起。我准時地打開電視,觀看TVS--2播出的於丹講座《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分。\r\n \r\n 記得前不久剛看過一則報道:一個小孩子為纏母親買玩具,母親身上沒帶錢,孩子一氣之下,憤而用手使勁掐住母親脖子,母親漲紅了臉,眼中帶著隱約的淚。看到這里,我不禁為那個母親感到一絲痛意。都說十月懷胎不易,這樣不懂事的孩子,或許,真的讓母親操碎了不少的心吧?\r\n \r\n 同樣是一個反面的事例:在成都的某個破落的小鄉村裡,六十三歲的兒子,終身不娶,只為了能夠照顧自己風燭殘年的老母親,每日三餐,細細照料,無微不至。令不少人都由衷的敬佩。\r\n \r\n \r\n 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子孫。我們,經常為了一絲利益,舍棄了太多彌足珍貴的東西:親情、愛情、友情、甚至是自己的靈魂。殊不知,這些東西,均是千金難買的寶物。我們時常在外流連忘返,卻不知家中父母翹首盼望,只為了,能和你一起吃頓家常便飯。這樣一想,我的心,不由得愧疚萬分。\r\n \r\n \r\n 仍記得幼時嗷嗷待哺,身體一向瘦弱,是母親,常常在半夜起身,為我扇涼,為我添衣。長大後,母親的話,在我眼裡,卻成了無窮盡的嘮嘮叨叨。漸漸地,我與母親有了疏離。卻不知,仍是這個無私的人,一直默默在我身後付出,為我關上寒窗,擋住風雨。\r\n \r\n \r\n 母親是天底下,最真實的人,也是那個為你付出最多的人。她永遠不會嘲笑你的脆弱,不會給你致命的打擊,不會在你無助時落井下石,不會在你彷徨嘲笑你的無知。她只會在你無助時向你伸出援手,只會在你彷徨時給你指出一條明路,只會默默的守護你,甚至不惜一切,為你無償的付出。這就是母親,一個平凡,卻又偉大的人。\r\n \r\n \r\n 風雨停而樹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可憐天下父母心,請愛惜你們的父母,切莫等到最後一刻,才知道挽回,因為到那時,你早已悔之晚矣……

熱點內容
幹部任用條例學習宣傳計劃 發布:2024-11-16 11:39:02 瀏覽:804
鹽法條例 發布:2024-11-16 11:31:32 瀏覽:990
摩爾庄園法官 發布:2024-11-16 11:07:44 瀏覽:831
婚姻法第四條的理論意義 發布:2024-11-16 10:52:24 瀏覽:916
垛庄司法所 發布:2024-11-16 10:52:16 瀏覽:589
洛陽市容衛生條例 發布:2024-11-16 10:45:40 瀏覽:397
寧波市城市規劃條例 發布:2024-11-16 10:21:44 瀏覽:476
勞動法孕婦請假不批准算曠工 發布:2024-11-16 09:48:27 瀏覽:532
備孕出差勞動法 發布:2024-11-16 09:29:10 瀏覽:155
明辯律師 發布:2024-11-16 09:22:11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