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實現中國夢的康莊大道
1. 依法治國是在什麼時候提出的
依法治國是在1997年月中共十五大提出。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從「法制」到「法治」,一字之變,制度體系向囊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的動態體系轉變,意味著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我們正確處理改革與法治的關系,確保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我們建立權力清單、負面清單等制度,用法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我們修訂環境保護法、建立環保督察制度,用法治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全面依法治國,不僅是制度文明的發展,更體現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治理智慧。
從治國理政的全局出發,更能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判斷:「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
(1)依法治國實現中國夢的康莊大道擴展閱讀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的部署,為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要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
改革發展穩定,離不開法治護航;經濟社會發展,有賴於法治賦能;百姓平安福祉,靠的是法治守衛。繼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就能讓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治理更有水平,讓人民更有獲得感,確保黨和國家事業蓬勃發展。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
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2. 依法治國的康莊大道 怎樣理解法治建設要走自己的路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但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法治模式,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則必須與本國國情和社會制度相適應,穿「合腳的鞋」,走自己的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鄭重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抓住了我國法治建設的根本,向國內外明確宣示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方向。
一 為何法治建設首要的是走對路
我們都聽過南轅北轍的寓言故事,它告訴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認准方向、找准道路,否則就會事與願違,犯根本性的錯誤。法治建設也是如此。從世界范圍看,有的國家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法治搞得比較好;而有的國家則沒有走對路,法治建設搞得不成功,甚至導致國家動盪、發展停滯或倒退。
法治作為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一個國家在特定經濟、政治和文化條件下的治國模式。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治道路。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法治道路必然不同;社會制度相近但歷史文化傳統不同的國家,法治道路也不會相同。說到底,每個國家的法治道路,是與各自的歷史文化傳統、社會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的。
對中國來講,我們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又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具有獨特的法治傳統、獨特的國情、獨特的現實問題,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法治建設必定要走自己的路。
我們的法治道路要紮根自己的傳統。雖然中國幾千年來人治傳統根子很深,但我們的先人們很早就開始探索如何駕馭人類自身這個重大課題。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漢唐時期就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典,中華法系在世界幾大法系中獨樹一幟。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禮樂刑政、綜合為治,法不阿貴、刑無等級等法治思想影響深遠。今天搞法治建設,應根植中國土壤,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不能拋卻,也無法拋卻歷史傳統、割斷文化血脈。
我們的法治道路要立足自己的國情。兩千多年前,商鞅就說過,「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國情復雜,又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治建設決不能罔顧國情、超越階段。特別是經過長期實踐探索,我們已經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法治道路,取得法治建設的巨大成就,必須立足這個基礎去不斷發展完善。
我們的法治道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治病要對症下葯,射箭要有的放矢,法治建設也要著眼於解決問題,實現更好更優的國家治理。作為一個正在快速走向現代化的超大型國家,中國發展面臨的問題的規模、復雜程度,是很多國家不曾遇到過的。從經濟社會發展看,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解決損害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的問題,都對法治建設提出更高要求;從法治建設本身看,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別人的經驗固然可以參考,但說到底,針對自己病症的葯方才最有效,走自己的法治道路才最管用。
總之,在法治問題上,沒有最優模式,也沒有「標准版本」,只有適合自己的選擇。我們需要借鑒國外法治文明成果,但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不能搞「全面移植」、照搬照抄。
二 中國的法治道路是怎樣走出來的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是從其他國家搬過來的,也不是哪個人主觀設計出來的,而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法治建設艱辛探索的必然產物。
這條道路凝結著中國近代以來百餘年的上下求索。鴉片戰爭後,為挽救民族危亡,無數仁人志士主張變法圖強。很多人認識到中國落後的根源在於舊的制度和體制,試圖學習、移植西方的法律制度,搞君主立憲、搞議會民主、搞五權分立等,但都遭到失敗。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才為在新中國實行真正的法治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這條道路凝結著新中國法制建設的艱辛探索。新中國成立後,在摧毀國民黨舊法統的基礎上,我們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推進社會主義法治,迅速制定了一批重要法律法規,制定頒布了第一部憲法,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但後來,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逐漸對法制不那麼重視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使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付出沉重代價。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人治的辦法行不通,唯有法治才能實現國家長治久安。
這條道路凝結著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的成功實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痛定思痛,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我們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立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推動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深刻轉變;我們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生活各個方面總體實現有法可依;我們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不斷完善司法體制,持續開展全民普法……伴隨改革開放的滾滾春潮,中國法治建設不斷邁出新步伐,取得歷史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深化對法治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寶貴經驗。
可以說,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幾代人艱辛探索,實現了從「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的飛躍。總結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可以列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是我國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唯一正確的道路。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辦好,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和走好這條法治道路。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中國法治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不懈探索、不斷完善。但我們堅信,只要認准前進方向,落實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將越走越寬廣,中國法治建設就將不斷邁向新的更高境界。
問與答
問:法治與法制有何區別?
答:法治與法制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二者的聯系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微評
◆ 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引領未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那就南轅北轍。
◆ 法律與語言、風俗等一樣,都有自己的民族固有的特性,是民族精神的主要體現。
◆ 「削足適履」只會適得其反,法治中國建設應當走自己的「中國路」。
聲音
中國法治道路必須從實際出發
鮑紹坤(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當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實際,就是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就是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重大考驗,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榮任務。我們要從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既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別國模式。
三 中國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道路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沿著一定方向鋪開,指引人們到達目的地。作為邁向法治中國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指明了中國法治建設的目標和方向、經驗和原則、任務和要求等,內涵十分豐富。要把握好這條道路,關鍵是要把握住它的核心要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有三個方面:一個是堅持黨的領導,一個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個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三個方面,規定和確保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內在屬性和前進方向。
黨掌舵領航。在中國,誰能擔負起領導建設法治國家的重任呢?毫無疑問,只能是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提出來的,把依法治國上升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們黨提出來的,而且黨一直帶領人民在實踐中推進依法治國。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做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
制度奠定基石。法律制度與政治制度緊密相連,有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就必須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礎,我國一切法律法規和相關體制機制必須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只有適應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法治才能發揮應有作用,我們的法治道路才能走穩走好。
理論指引方向。在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我們黨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法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這個法治理論,科學回答了中國要不要搞法治、搞什麼樣的法治、怎樣搞法治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是指引中國法治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指南針和導航儀。
這三個方面緊密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指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力量、制度基礎、理論指導。把握了這三個方面,就把握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東西,也就弄清了這條法治道路與其他國家法治道路的本質區別。
四 怎樣走好我們的法治道路
回望過去,走出一條成功的法治道路極為不易;面向未來,繼續走好這條道路更加不易。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法治中國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要按照全會提出的路線圖和任務書,扎扎實實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增強道路自信。近年來,法治是社會上的熱門話題。對我國法治建設應該走什麼樣的路,有這樣那樣的議論和爭論。敵對勢力把法治作為「武器」,大肆宣揚西方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目的就是企圖從「法治」問題上打開缺口,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認識、增強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明確目標原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提出了實現這一總目標必須堅持的五個基本原則。這就明確了中國法治建設往哪推進、怎麼推進的問題,是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根本指引。堅守目標不動搖,把握原則不「越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才能越搞越好。
落實重點任務。這就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四個方面、十六個字,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其中科學立法是前提,嚴格執法是關鍵,公正司法是保障,全民守法是基礎。推進科學立法,關鍵是完善立法體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推進嚴格執法,重點是解決執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推進公正司法,要以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為重點,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推進全民守法,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深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動力在改革、出路在改革。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如果停留在舊的體制機制框架內,或者用零敲碎打的方式修修補補,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當前法治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許多都是涉及利益關系和權力格局調整的「硬骨頭」。我們必須堅持改革方向、問題導向,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氣,落實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重大改革舉措,一個一個問題解決,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開創法治建設的新局面。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准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嘹亮號角,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前進,我們就一定能夠鑄就法治中國新的豐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3. 如何理解依法治國和實現中國夢的關系
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夢的政治和法律保障。
中國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簡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關於中國夢歷史任務的表述
鴉片戰爭後,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十五大報告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十九大報告
二、中國夢已經實現和正在實現的目標
或者說,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的任務
1、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已經完成);
2、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持續進行);
3、實現社會穩定(持續進行)。
三、中國夢尚未實現的目標
1、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完全統一,這是最棘手的任務;兩岸統一之日,才是圓夢之時!
2、在主攻方向全面佔領世界科技的制高點;
3、在文化領域真正贏得中華民族的話語權。
不忘初心、同心同德、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去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4. 為什麼說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夢的法制保障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內,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容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5. 實現中國夢為什麼要堅持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實現抄中國夢的必然路襲徑
依法治國,是我國憲法確立的一項重大基本方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法治是保持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基礎,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維系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利益的關鍵所在,實現「中國夢」,離不開法治護航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堅持依憲治國。憲法是法治的基礎,沒有憲法,就不會有法治,也就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沒有憲法,民主的事實將無法得到法律的承認;沒有憲法,基本民主制度的建立,也將無法得到實現。憲法還是檢驗一個國家是不是法治國家的標准,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法治國家,在於是否有切實發揮作用的憲法。所以在推進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中,核心就是要堅持依憲治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依法治國這一強大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要發揮依法治國在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為建成更加完善的法治國家而不斷奮斗
6. 為什麼依法治國"關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夢
「依法治國」提到了執政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度——關乎「促進國家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答代化」,也關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夢」。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已明確提出2020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要實現的法治目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9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勢在必行,依法治國更是刻不容緩。法治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文明的標志,也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推進依法治國,亦將為面臨下行壓力與轉型難題的中國經濟帶來新的紅利。市場經濟的有效有序運行,法治是基本條件。當前中國經濟的諸多問題和深層次矛盾都與法治缺失有關。
7. 為什麼說:「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夢的法治保障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雄厚的物質財富做基礎,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需要法治保障。
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只有市場經濟才能創造出雄厚的物質財富,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為實現中國夢創造豐富的物質基礎。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需要法律法規的調節與約束。依法治國對市場經濟的保障作用主要體現在:能夠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真正尊重市場行為;有效維持市場主體公平的競爭秩序,確保市場有效有序運轉,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其法治原則是:對於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於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對此有明確的規定。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更是進一步規范了政府的行政行為,強化了政府的市場思維,調節了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將政府職能從聚焦於事前審批,轉換到依法建立健全積極有效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上來。政府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該怎麼干,都只有一個依據,就是法律。
鄧小平同志1992年春天視察深圳時就曾發出感慨,「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這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定下法制基調。「法治」和「市場」,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兩大關鍵詞。據說這一年,北京新成立的公司以每月2000家的速度遞增,全市庫存的公司執照8月份即全數發光,北京市工商局不得不緊急從天津調運一萬個執照以解燃眉之急。改革對社會的激活、法治對市場的促進,由此可見一斑。
如何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既管住政府這只手,又用好政府這只手?關鍵詞有兩個:一是簡政放權,二是加強監管。事實上,很多對投資項目的前置審批都是不合理的。搞市場經濟,本來就是誰投資誰承擔風險,大部分投資決策就應該下放給市場主體。這樣的審批不取消不下放,不僅不能優化投資,徒做無用功,還會為權力尋租提供機會。另一方面,減少事前審批,事中事後的監管必須跟上。目前,我們的監管隨意性較大,一有問題就搞「突擊」監管,搞「大檢查」。這容易造成監管缺位失位和錯位越位並存,令選擇性監管大行其道,將直接影響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建立。因此,法治規范下重規則、重機制的監管方式和手段非常重要。
法治是有效維持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秩序的保障。市場主體有效參與競爭和創新需要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競爭能帶來繁榮,有法治保障的競爭才能帶來永續繁榮。現在,公平的市場秩序沒有完全形成,對侵犯知識產權、搞假冒偽劣或坑蒙拐騙懲治不力,這樣,守法誠信經營的企業,成本相對就高,這是不公平的,也必然會影響競爭的效率和市場的活力。
這其中,有前面提到的監管不到位不科學的原因,需要政府完善和創新監管,特別要建立健全科學的抽查機制、責任追溯制度,規范自由裁量權,堵塞縫隙和漏洞。同時,也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本身尚不完善,特別是產權歸屬不明晰,產權保護不得力和糾紛解決機制不固定,結果不確定等原因。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基本導向,就是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通過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同時,清理有違公平的法律法規條款,以更多激發市場活力、更快釋放改革紅利、有效遏制權力尋租,有效抑制腐敗。
8. 為什麼說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夢的法治保障簡答題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法治的共性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意味著使人民群眾、全社會對正義的要求法律化、制度化,使權力的運行程序化、公開化。用法治的方式治理國家,形成公平公正正義的社會環境,既是保障所有人有夢想成真的可能,也是實現由每個人的夢匯聚而成的中國夢的前提,更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應有之義。因此,建設法治中國不僅是中國夢的具體目標之一,也是中國夢的重要內涵之一。
9. 如何有效的依法治國為中國夢保駕護航
總書記強調指出:「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國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精神才能真正地在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落地生根,才能藉此不斷激發每個中國人的潛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發揮巨大的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不實現「法治夢」,就不可能實現「中國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決策,提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英明論斷。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樹立法治理念,培養法治思維,完善司法公開制度,依法加強民主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讓任何社會矛盾都可以通過法治加以解決,讓民眾享受到公平正義,完成中國向現代文明國家的成功轉變。歷史證明,不實行法治,不依法治國,中華民族不可能復興,中國不可能真正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更是一個國家走向偉大復興的標志。法治興則國家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共建共享法治建設的成果,才能享受到法律溫暖的陽光。法治,是個人、團體、政黨、社會進行一切活動最起碼的底線,沒有這個底線,任何國家即使再強大、再富有,也只是徒有其表。法高於權,用法律將權力關進籠子里,用法律斬斷人們對不義之財的巨大慾望。今天的中國,有很多法律都還處於簡單粗陋、有的甚至還處於空白匱乏的局面。對於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來說,我們正處在一個物質欲集中爆發的一個時期,一些人對權力與金錢的崇拜與慾望超出理性,甚至為其付出生命的代價。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在於不僅是要讓犯罪之人、腐敗之人接受法律的制裁,更是要以法防患於未然,用法律的威嚴與透明將其快要伸出的手硬生生地給逼回去。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中國夢能夠早日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將由此走上康莊大道。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託。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粗放發展階段轉向科學發展階段,必須通過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傾向;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通過法治形成更加規范有序推進改革的方式;社會進入「轉型期」,必須通過法治化解復雜的深層次矛盾。對於正處在改革關鍵時期、經濟轉型時期的中國來說,法治更加需要滲透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這樣我們的全體人民才能嘗到法治所賜予我們每一個人的福利。因此,法治將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樹立公平正義的法治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將由此走上康莊大道。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的夢,要依靠全體人民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本質內涵。什麼時候法治執行得好,國家就能發展富強;只有通過法治保障,才能實現人民幸福。如果沒有法治,社會秩序將處於一片混沌之中;如果沒有法治,市場經濟將是混亂一片;如果沒有法治,人們的權利與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沒有法治,權力尋租與貪污腐敗得不到控制與鏟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執行得越徹底,貫徹得越全面,中國的發展就越科學、越健康。法治的影響是持久而深遠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定能夠使中國在未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精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個美好圖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將為中國夢的實現保駕護航。我們相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一治國理政的重大布局指引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早日從圖景走向現實!
10. 為什麼說我國實現依法治國任重而道遠
今天,改革開放以來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閉幕,各界翹首以待的依法治國「升級版」方案將會審議通過並公布。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刻,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繪就了「法治中國」建設的路線圖,拉開了深化「依法治國」方略的序幕。但也應看到,「依法治國」的道路還很漫長,要實現「法治中國」的宏偉藍圖和建設目標,需堅定不移地沿著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總體思路和改革方向推進。
黨的十五大在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基礎上,立足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長期需要,黨中央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據法律治理國家是我們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實施十七年來,加強和改善了黨的領導,並已成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但由於歷史的、客觀的諸多因素,實現依法治國難免遇到了一些阻力。正確處理法與權、禮、情的關系,法治建設的上下聯動,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有效結合等都是改革進入深水區後亟待破解的難題。
十八屆四中全會此時召開,而且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彰顯了黨和國家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政治文明的決心,必將為未來五到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建設法治國家描繪出新的路線圖,這無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斗目標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但是任何破舊立新的改革都會遇到阻力,建設「法治中國」也一樣。法治不會因為一次會議一蹴而就,更需要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深入地「落實、落細、落小」,把「依法治國」具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准則、做法和氛圍,是任重而道遠的。但相信有高層的堅定決心,有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偉大的中華民族定會無往不利、無堅不催,新時期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景是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