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健康理解

道德健康理解

發布時間: 2022-04-04 07:00:36

A. 談談你對健康的理解

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新身心健康標准,內容如下:

快食。快食並非狼吞虎咽,不辨滋味。而是指吃飯不挑食、不偏食,吃主餐時感覺津津有味。如果出現持續性無食慾狀態,則意味著胃腸或肝臟可能出了毛病。

快眠。上床後能較快入睡,睡眠舒暢,醒後頭腦清醒,精神飽滿,睡眠質量好。神經系統興奮,抑制功能協調,內臟無病例干擾,是快眠的重要保證。

快便。能快速暢快地排泄大小便,且感覺輕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種良好的感覺,便後沒有疲勞感,說明胃腸功能好。

快語。說話流利,頭腦清楚,思維敏捷,沒有詞不達意現象。且中氣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快行。行動自如、協調,邁步輕松、有力,轉體敏捷,反應快速,動作流暢,證明軀體和四肢狀況良好,精力充沛旺盛。因諸多疾病導致身體衰弱,均先從下肢開始,人患有內臟疾病時,下肢常有沉重感;心情焦慮,精神抑鬱,則往往感覺四肢乏力,步履沉重。

良好的個性。性格柔和,言行舉止得到公眾認可,能夠很好地適應不同環境,沒有經常性的 壓抑感和沖動感。能以良好的處世態度看問題,辦事情都能以現實為基礎。與人交往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不管人際關系如何變換,都能始終保持穩定,永久的適應性。

良好的人際關系。言談舉止恰到好處,與人相處自然融洽,不孤芳自賞寂寞獨處,具有交際廣,知心朋友多的特點。眾人都樂於向他傾訴心中的苦與樂。

現代人的健康標准???

1.現代人的心理健康標准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體現:

(1)智力水平正常、能力自然表現;

(2)情緒穩定,能積極主動適應環境;

(3)心理與行為協調一致;與社會適應,人際關系協調;

(4)行為反應適度,不敏感不遲鈍;

(5)不背離社會地為規范,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外界條件實現個人目的;

(6)理想與現實基本相符。

2.生理健康從以下標志判斷:

(1)精力充沛:保持旺盛的精力,無懶惰感,一時疲勞後也容易恢復,熱愛工作和生活;

(2)不易生病:特別不易生大病、重病,免疫力和適應能力強,偶有微疾恢復很快,常常無葯而3痊;

(4)體重正常:體形勻稱,無發育不良,不超過或低於標准體重的10%。[標准體重=身高CM-105(女性減100)]

(5)睡眠良好:睡眠時間保持6-8小時,入睡快,睡眠實,無失眠也無過眠,醒後清爽。

(6)食慾旺盛:認識到飲食有益於保健,不偏食,不過飽,飯後無胃腸不適,善飲水。

(7)排便通暢:大致定時大便,無不適感,無出血;尿澄清,排尿無困難,尿色不深,夜尿不多,無異味。

(8)牙齒完整:牙周無糜爛或出血,口腔粘膜呈微紅色,舌無厚苔,口腔無異味。

(9)眼睛明亮:粉紅而光滑的結膜,視力正常或矯正視力良好,眼壓不高,眼瞼無浮腫。

(10)皮膚柔潤:膚色正常富彈性,皮下無腫物;頭發有光澤,並附於頭皮;指甲堅固微紅,不易裂。

(11)體脈正常:體溫正常,脈搏保持每分鍾60-80次;呼吸從容,每分鍾16-20次。

(12)性功能良好:保持有符合年齡狀況的性功能。

3.道德健康的內容包括:不以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別真與偽、善與惡、美與丑、榮與辱等是非觀念;能按照社會的規范准則來約束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及行為等。

將道德健康納入健康的大范疇,是有科學根據的。品行良好、心境淡泊是健康的保證。與人相處,善良正直、心地坦盪,令人無煩憂,使心理保持平衡,對健康有利。良好的心理狀態,能促進人體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醯膽鹼等,這些物質能將血液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人的健康長壽。

道德不健康的人,往往會產生緊張、恐懼、內疚等不良心態、吃不香、睡不安,甚至惶惶不可終日。精神負擔的加重,必然引起神經中樞、內分泌等系統的功能失調,干擾各種器官組織的正常代謝過程,削弱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據國外醫學家多種研究,有貪污、受賄行為的人易患癌症、腦出血、心臟病等疾病,最終在惡劣心境的重壓和疾病的折磨下,導致早衰或早亡。

B. 道德健康的標准

健康的標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道德健康、心理健康、行為健康、飲食健康、軀體健康。
以上五大健康是平衡健康的五大基石。只有這五大健康要素達到了整體平衡,和諧統一,人真正的心身健康才得以實現。

1.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平衡健康的第一要素,健康應「以道德為本」。 「道」,既是指人在自然界及社會生活中待人處世應當遵循的一定規律、規則、規范等,也是指社會政治生活和做人的最高准則。「德」是指個人的品德和思想情操。可以說,道德是人類所應當遵守的所有自然、社會、家庭、人生的規律的統稱。違反了這些規律,人們的心身健康就會受到傷害。
道德健康的核心是「仁愛.
仁愛」從以下十個方面來具體理解。
? 一是表現在對自己要嚴於律己、自尊自愛、養生惜身;
?二是表現在對父母的關繫上是孝敬;
? 三是表現在夫妻關繫上是相親相愛;
? 四是表現在對待子女要嚴格、慈愛;
? 五是表現在兄弟姐妹關繫上是互敬互愛;
? 六是表現在與他人關繫上是謙讓友愛;
? 七是表現在對物要愛惜節儉;
? 八是表現在工作上要愛崗敬業、任勞任怨;
? 九是對國家民族要忠貞愛國、有民族自尊。
? 十是表現在對自然萬物要順應自然、親和萬物、珍愛生命。
「仁愛」是傳統道德的精髓,也是道德健康的核心,有「仁愛」之德的人自然心身平衡,而且能與自然、社會、他人和諧相處,視他人為親人,與人為善,樂在其中。
2.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道德健康在心理層面的具體表現,是心身健康的基礎。
現代人時常面臨學習工作壓力過重、社會競爭激烈、感情與家庭的變故、經濟緊張、人際關系復雜多變、缺乏精神關愛、網路依賴、心靈空虛等諸多困擾,往往造成心理嚴重失衡,進而可引發多種疾病。影響人心理健康的還有人的各種慾望,對現代人健康傷害最大的莫過於「淫、賭、毒」這三大社會問題,「無私」與「利人」能夠消除各種慾望和不良情緒對人心身的傷害,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自私自利」是百病的禍根,而「無私利人」則是根治心理疾病的良葯,是健康快樂的源泉。
3. 行為健康:
行為健康必須以道德健康為基礎,道德健康必須落實到行動上,與良好的行為習慣相統一才能真正達到平衡健康,行為健康的核心是「和諧」,「和諧」就是人的道德、心理、行為、生理相統一,人與社會、自然環境相適宜。
4.飲食健康:
「飲食者,人之命脈也」。平衡健康理論提倡合理的膳食結構與科學的飲食習慣,尤其強調「自然、均衡」的飲食原則。
「自然」是指自然飲食:人類在數百萬年的進化、繁衍過程中均是從天然食物中獲取營養的,而且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天然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全面而均衡,最適合人體的吸收和利用,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因此飲食應回歸自然,以自然植物性食物為主。
5.軀體健康:
軀體健康是指人體各種生理功能正常,形態結構完善,精力體力旺盛,充滿生命活力的一種良好狀態。現代醫學一直把軀體健康與否作為劃分疾病與健康的第一標准。
平衡健康理論認為,軀體健康的核心是「臟腑平衡」,指以人體五臟六腑為中心所構成的五大臟腑系統之間,其生命物質、生命能量、生命信息在生生不息地運動變化中達到的一種最佳的生理穩態。只有當各臟腑系統處於和諧平衡的穩態時,人體與生俱來的「自愈能力」才能充分發揮作用,維護健康,甚至使疾病不治而愈。

C. 如何理解健康的含義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健康的范圍非常廣泛屬於最核心的事是有關醫學領域方面的如: 環境健康、營養學、疾病醫療、疾病預防、公共衛生和公共健康等事務。人們可以調查這些方面來幫助評測健康的程度。
在一些國家,健康包括在滿足更基本的食品、住所和基本的醫療保障後,對身體狀態的管理。很多這類的實踐是為了追求幸福,實際上,是致力於控制富裕的副作用,例如肥胖和缺乏鍛煉。
健康觀念從19世紀後期在西方國家開始逐漸流行,那時正是中產階級在工業化的世界開始出現;也從那時開始,一個新興的繁榮的大眾有了時間和資源來追求幸福和其他形式的自我提升。許多早期的消費產品,從玉米片到漱口水,都是從公眾對健康日益增長的興趣中派生出來的。
健康可以用科學的測試或者實踐來維持,例如檢查膽固醇、血壓、葡萄糖 等。它也包含一些有爭議的實踐,例如避免某些食物,攝入某些維生素或者替代葯品。
對健康的追求過程能夠以一種安慰劑的效果來提升健康,盡管用到的技術還沒有被科學所證實。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可能減緩心理上的壓力,提升自我對健康的感知,達到一種提升了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有一些已經被證實了的,對身體不同系統有益的效果,例如:血壓、腸胃系統功能以及免疫反應。
自我測試:
1.起床後14小時內,不會感到很累(比如,早上7點至晚上9點)。
如果一天下來猶如喝醉酒一般,那麼很可能與久坐的生活方式有關。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經常運動者比不運動的人更少產生疲勞感。
2.兩只手各提一大桶水,關節沒有疼痛感。
提重物關繫到雙肩、後背、胸部、膝關節等多部位的肌肉群。力量不夠會導致提重物更容易受傷,關節炎、骨質疏鬆症、抑鬱症和老年痴呆症等也會如此。
3.蹦跳10次不會導致心跳超過正常值。
這說明心率控制良好,心血管非常健康。想要控制好心率,應多做有氧運動,提高耐力。
4.站立彎腰剪腳趾甲,不會感到不適。
這說明身體靈活性較強。伸展身體時是否感到疼痛,既可反映出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患者肌肉骨骼狀況,也能反映出心臟等健康情況。《美國生理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無法彎腰摸到腳趾,表明血管硬化幾率更大。
5.拎一大籃子衣服上下兩段樓梯,並不很費勁。
與平地步行相同距離相比,爬樓梯需要更大的耐力和力量。這個動作可測試心血管耐力及平衡能力。

D. 如何做一個道德健康的人

健康的標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道德健康、心理健康、行為健康、飲食健康、軀體健康。
以上五大健康是平衡健康的五大基石。只有這五大健康要素達到了整體平衡,和諧統一,人真正的心身健康才得以實現。

1.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平衡健康的第一要素,健康應「以道德為本」。 「道」,既是指人在自然界及社會生活中待人處世應當遵循的一定規律、規則、規范等,也是指社會政治生活和做人的最高准則。「德」是指個人的品德和思想情操。可以說,道德是人類所應當遵守的所有自然、社會、家庭、人生的規律的統稱。違反了這些規律,人們的心身健康就會受到傷害。
道德健康的核心是「仁愛.
仁愛」從以下十個方面來具體理解。
? 一是表現在對自己要嚴於律己、自尊自愛、養生惜身;
?二是表現在對父母的關繫上是孝敬;
? 三是表現在夫妻關繫上是相親相愛;
? 四是表現在對待子女要嚴格、慈愛;
? 五是表現在兄弟姐妹關繫上是互敬互愛;
? 六是表現在與他人關繫上是謙讓友愛;
? 七是表現在對物要愛惜節儉;
? 八是表現在工作上要愛崗敬業、任勞任怨;
? 九是對國家民族要忠貞愛國、有民族自尊。
? 十是表現在對自然萬物要順應自然、親和萬物、珍愛生命。
「仁愛」是傳統道德的精髓,也是道德健康的核心,有「仁愛」之德的人自然心身平衡,而且能與自然、社會、他人和諧相處,視他人為親人,與人為善,樂在其中。
2.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道德健康在心理層面的具體表現,是心身健康的基礎。
現代人時常面臨學習工作壓力過重、社會競爭激烈、感情與家庭的變故、經濟緊張、人際關系復雜多變、缺乏精神關愛、網路依賴、心靈空虛等諸多困擾,往往造成心理嚴重失衡,進而可引發多種疾病。影響人心理健康的還有人的各種慾望,對現代人健康傷害最大的莫過於「淫、賭、毒」這三大社會問題,「無私」與「利人」能夠消除各種慾望和不良情緒對人心身的傷害,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自私自利」是百病的禍根,而「無私利人」則是根治心理疾病的良葯,是健康快樂的源泉。
3. 行為健康:
行為健康必須以道德健康為基礎,道德健康必須落實到行動上,與良好的行為習慣相統一才能真正達到平衡健康,行為健康的核心是「和諧」,「和諧」就是人的道德、心理、行為、生理相統一,人與社會、自然環境相適宜。
4.飲食健康:
「飲食者,人之命脈也」。平衡健康理論提倡合理的膳食結構與科學的飲食習慣,尤其強調「自然、均衡」的飲食原則。
「自然」是指自然飲食:人類在數百萬年的進化、繁衍過程中均是從天然食物中獲取營養的,而且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天然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全面而均衡,最適合人體的吸收和利用,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因此飲食應回歸自然,以自然植物性食物為主。
5.軀體健康:
軀體健康是指人體各種生理功能正常,形態結構完善,精力體力旺盛,充滿生命活力的一種良好狀態。現代醫學一直把軀體健康與否作為劃分疾病與健康的第一標准。
平衡健康理論認為,軀體健康的核心是「臟腑平衡」,指以人體五臟六腑為中心所構成的五大臟腑系統之間,其生命物質、生命能量、生命信息在生生不息地運動變化中達到的一種最佳的生理穩態。只有當各臟腑系統處於和諧平衡的穩態時,人體與生俱來的「自愈能力」才能充分發揮作用,維護健康,甚至使疾病不治而愈。贊同17| 評論

E. 你如何理解「道德健康」

我理解的道德健康。首先有良好的價值觀,三觀正,道德觀才健康。然後會幫扶弱小,會除暴安良,會伸張正義,會強國安邦。最後面對自己不願意接受的事,也不會進行道德綁架。道德積極的一面,謂之道德健康。望採納謝謝。

F. 道德健康定義是什麼

首先, 關於道德健康的新概念,即把道德修養納人健康的 范疇。其內容包括:不以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具有 辨別真偽、善惡、美醜、榮辱等是非觀念,能按照社會行為的規范來 約束自己。
    心理學家發現,屢犯貪污受賄罪的人,易患癌症、腦出 血、心臟病和神經過敏等症。  有悖於社會道德標準的人,其獨斷專 行、胡作非為必然導致緊張、恐懼、內疚等種種精神負擔,引起神經 中樞、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失調,並干擾各種器官組織的正常生理代謝過程,削弱其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使身體器官發生病變。

善良 的品行、淡泊的心境,能促進人體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 醯膽鹼等。  這些物質能將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度調節到 最佳狀態,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力,有益人的健康和長壽。
道德健康是平衡健康的第一要素,健康應「以道德為本」. 「道」,既是指人在自然界及社會生活中待人處世應當遵循的一定規律、規則、規范等,也是指社會政治生活和做人的最高准則.「德」是指個人的品德和思想情操。
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入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又把道德修養和生殖質量也納入了健康的范疇.因此,現代入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道德修養、生殖質量等.

G. 道德健康是指什麼

「道德健康」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道德健康的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人文環境的改善為主,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相配合,運用知識教學與環境塑造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從思想上與行為上培養高尚的道德修養。

「新健康教育」配備專業的老師在學校舉辦道德健康講座,開展各項活動普及法律知識,讓學生們通過愛自己、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逐步升華到愛家鄉、愛祖國,在切身行動中加強道德觀念修養,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成為道德健康的人。

(7)道德健康理解擴展閱讀:

基本特徵

(1)有健康、積極向上的信仰。良好的信仰是形成道德健康的基石。

(2)一般來講信仰的形成,世界觀的確立,是經過了較長時期的思想活動、心理活動、生理活動和社會活動而取得的,這些活動本身就促進了人體的健康與發展,

(3)有完美的人格。

H. 道德健康教育有沒有必要為什麼

1、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出現范圍廣
比如學習方面:中學生目前的學習壓力之大直接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心理健康問題。中學生中亦有不少學生出現厭學情緒,以及考試焦慮症。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給學生帶來消極情緒,以及對學習產生不自信的心理問題。人際交往方面:中學生處於特殊的年齡階段,各方面的發展均為成熟,特別是在人際交往中容易出問題。他們不能很好的解決,就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從而影響心理健康。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中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他們對於自己的成長有著好奇和敏感的心理。一方面,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中學生中存在的這些心理問題在思品教科書的內容中或多或少都有所體現,所以在思品課中老師對於學生存在的問題,選取有針對性的案例及時的進行教育、感化,對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會有很大的幫助。
2、不良的社會環境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一些不法商向青少年兜售有色情內容的光碟、錄像帶和電子軟體,甚至向信息網路輸入黃色信息。此外,一些黃色書刊和不良的影視對青少年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與傷害,從而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這就要求家長老師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發揮思品課的主渠道作用,為青少年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從而達到凈化他們思想、行為的效果。
3.思想品德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體現了新課標的需要。
新課標明確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今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初中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課程標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試圖通過整合心理健康學習的內容,使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對學習、學生的信心,把優良的品德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養成沉著、冷靜、務實、高效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形成健康人格。
4、思想品德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實施素質教育必然突出心理素質教育,促使素質提高到新的層次。這就呼籲思想品德課中有必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學會關心",確立健全的人格。
5.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內容廣泛,其中蘊含著相當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如做情緒的主人、揚起自信的風帆、磨礪堅強意志、做自立自強的人、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等等,是任何其他學科都無法相比的,這為思想品德課的滲透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營造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氛圍,從不同方面來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I. 對健康的認識與理解怎麼寫

對健康的認識與理解: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

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

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J. 對健康的理解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

熱點內容
明辯律師 發布:2024-11-16 09:22:11 瀏覽:30
我的法治中國夢論文 發布:2024-11-16 09:06:35 瀏覽:101
控煙法規落實 發布:2024-11-16 08:53:36 瀏覽:42
在我國確定公司國籍的法律標準是 發布:2024-11-16 07:58:16 瀏覽:846
法碩非法學排名 發布:2024-11-16 07:51:15 瀏覽:995
新車交車確認表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6 07:38:06 瀏覽:960
道德經說兵 發布:2024-11-16 07:00:35 瀏覽:683
百民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宣講活動 發布:2024-11-16 06:59:57 瀏覽:768
技術性貿易壁壘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4-11-16 06:56:16 瀏覽:286
參考文獻中行政法規的寫法 發布:2024-11-16 06:33:39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