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如何法治建設
1. 如何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為什麼要依法治國
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版和法律權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②我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實行依法治國,人民群眾是主體;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③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嚴格依法辦事。
④只有走依法治國道路,才能保障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第一,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第二,要加強執法工作,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廣泛進行法制宣傳,不斷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特別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2. 為什麼要依法治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概括的五句話,科學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法治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對各種非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正本清源。依法治國,表明我們不能搞「人治」,一定要把國家政治生活規范到法治軌道上來;執法為民,反映我們的法治是人民的法治,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公平正義,反映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法治就是要消除一切不公平的現象;服務大局,反映了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它不是為法治而法治,而是服務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格局,必須服從和服務於黨、國家、民族、人民利益的大局;黨的領導,反映了我國的法治建設是在黨領導下進行的,從而保證我國的法治建設能夠沿著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積極穩妥地推進。這五個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彼此互為條件,互為前提,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統一。這就很好地解決了堅持什麼,澄清什麼,反對什麼,更新什麼的問題。今後不管人家怎麼說,我們只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法治理念,就能夠保持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正確方向。
3. 廣大人民怎樣做到依法治國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4.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怎樣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新華網北京4月25日電 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對於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的意義。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們所說的法治,不應是「治民」,而應是「民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治理國家。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具體來講,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第二,要加強執法工作,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廣泛進行法制宣傳,不斷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特別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5. 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的幾點思考
法治,就是依照法律法規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務。保證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加強法治建設要從五個方面來思考,抓住關鍵,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加強法治建設。
第一:黨委發揮領導作用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逐步做到善於把黨的方針政策變成國家意志來實現領導,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去解決矛盾和處理問題,確保法治建設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
第二:人大發揮主導作用 。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要在同級黨領導下,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把法治工作擺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組織體系也應當成為法治建設的組織實施體系。在組織協調法治日常工作和依法履行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等職權時,扎扎實實而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法治建設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第三:「一府兩院」(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發揮執法主體作用 。行政機關是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最大,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也是機構和人員最多的部門,大部分的法律法規是由行政機關執行的,行政機關在法治建設中佔有突出的重要位置,依法行政是法治的核心,是優化經濟環境、增創法治優勢的關鍵所在。而司法工作同樣是法治工作的主要環節。應該說,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法治建設中處於執法主體的重要地位。
第四:政協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其范圍是廣泛的,可以對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協商討論和批評建議進行監督,通過會議、視察、調查、提案和建議案等多種形式監督法律、法規的執行。
第五:發揮人民群眾主力軍作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 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不論干什麼工作,搞任何事情,開展何種活動,只有群眾支持和參與,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我們抓法治必須廣泛深入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真心實意地相信群眾,全心全意地依靠群眾,並把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總的思路交給群眾,請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提建議、獻計獻策。
拓展資料:
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在現階段,必須通過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有效辦法,切實加強對法治工作的領導,健全和規范法治工作機制,認真搞好法制宣傳教育,強化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增強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法律素質。
6. 如何進一步推動法治建設
(一)強化法制宣傳。法治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能急功近利,要從改變人民的思想觀念入手。這其中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要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教育的基礎保證作用。宣傳、司法等部門要發揮好牽頭作用,以宣傳法治理念、倡導法治思想、弘揚法律文化為目標,制定符合實際的法制宣傳教育規劃和工作計劃,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全民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廣大公民的法律素養,樹立尊重法律、維護法律的觀念,從而形成崇尚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辦事的社會法治氛圍。
(二)強化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法治建設的重中之重。有情況表明,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規和所有的行政法規都要由各級行政部門來執行。政府部門要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實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專家咨詢論證、聽證和風險評估制度,加強重大決策執行情況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嚴格執行行政執法程序,建立行政執法案例指導制度,推進行政裁量權基準的運用。加強行政審批、行政許可信息化建設,推進行政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切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行政執法責任追究。
(三)強化公平正義。司法具有權威性,是現代法治社會的重要特徵,是一個國家法治化的重要標志。公平正義是人民所追求的崇高理想、價值和目標。為了營造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司法,有必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有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司法隊伍;其次要嚴格依法辦案,法官是法律的化身,也是公平正義的人格化,依法辦案是天職;要通過嚴格依法辦案來體現司法的價值,不斷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和法治的權威性,真正發揮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化解矛盾和糾紛的作用。三要積極推進司法改革,我國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司法還有待不斷完善,這一完善的途徑只能是改革,其中突出的一個方面是司法體制的改革,要通過改革,滿足司法公正的需要,把冤、錯案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適應和諧社會的要求。最後加大生效裁判的執行力度,切實解決執行難的問題,維護司法尊嚴和權威,為改革發展創造長期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四)強化工作機制。法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的過程,貴在求真務實,貴在堅持不懈。一個區域的法治建設,關鍵要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來推動,必須實行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的領導體制,黨委政府要把法治建設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建立明確的領導分工制度,形成比較齊全的組織網路。法治建設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要健全社會協調互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人大、政協要組織社會各界群眾團體關注重視、參與法治建設工作,各單位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各負其職,各司其職,依法管理和依法辦事,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全社會齊抓共管、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法治建設的熱情,融洽各方面關系,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從而在法治的環境中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同時,要健全和完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建立健全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工作體系,依法調處各類社會矛盾糾紛;不斷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體制和機制,切實保障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建立健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的制度和機制,保障群眾安居樂業;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培育文明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五)強化法治創建活動。廣大人民群眾立即行動起來,共同參與「全省平安縣」創建活動,共建美好家園。積極投身「平安村居(社區)」、「平安企業」、「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邊界」、「平安家庭」、「平安交通」、「平安市場」、「平安物業」等各種形式的基層平安創建活動,不斷掀起基層平安建設新高潮;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活動,以治安重點地區整治為抓手,嚴厲打擊各類犯罪,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為手段,全面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積案和疑難案件;始終堅持安全發展理念,開展「打非治違」活動,加強煤礦、非煤礦山、水上交通、道路交通、建築施工、消防、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民爆器材、非法采砂、冶金、違法排污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執法監管,扎實開展專項整治,強化安全隱患排查;強化食品、葯品、環境安全監管,進一步健全監管體制機制,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
7. 人民群眾怎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標志著黨在治國理念和治國方略上實現了一個符合時代精神的歷史性轉變,必將對新世紀中國政治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將會給整個中國社會帶來法治新風。對法治國家建設中的公民參與作了明確的規定,表明黨中央特別重視法治社會建設過程中的公民參與,並將其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公民參與是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的必然要求,它符合憲法的規定和原則,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作為公民應該以實際行動促進依法治國。
1、公民要做依法治國的積極推動者。
法律法規無處不在,影響著每個人的生老病死,已成為保障公民合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在推動國家進步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以政府為主導的法治建設,代表了廣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因此,在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
公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不僅是法治中國前行的受益者,更應該做推進依法治國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作為一名現代法治社會的合格公民,首先,要做到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確行使權力,自覺履行義務,行使自己享有的監督權利;其次,要主動學法、善於用法、自覺守法,要學會依法辦事、依法律己、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利益。更重要的是,公民依據其自身的法律意識,通過各種途徑參與到法治發展中來,以實際行動為推進法治建設做出貢獻。2、公民要做法律權威的堅定維護者。
法律的國家強制性、獨有的確定性和使用范圍的普遍性,決定著中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崇高的權威性。現代和諧社會是法治社會,人人都受到法律的約束,人人都從遵守法律中獲得自由,人人都享有法律的保護,人人也都負有維護法律權威的責任。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維護法律的權威,需要每一位公民在內心建立起對法律的尊崇和強烈的守法意識。雖然,目前中國形成了以憲法為統帥,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在現實生活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依然存在,少數人不把法律當回事,不知法不懂法、知法而不守法、執法卻不依法,遇到問題和糾紛習慣找關系、找熟人、找路子,而走法律途徑解決往往被拋之腦後。法律失去權威,意味著「法將不法」,任其發展下去,則必然會危及社會肌體的健康有序運行,因此,每個公民都應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要知法懂法、信法守法,也要敢於用法,善於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遇到違法犯罪行為,敢於機智的舉報、制止。要克服普遍存在的「法不責眾」的錯誤觀念,堅持從嚴執法,對一切違法行為嚴肅處理,切實維護法律的嚴肅性,維護執法者的權威。
3、公民要做法治精神的自覺踐行者。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靈魂,根基於公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源於公民出自真誠的信仰。小到文明出行,大到依法治國,公民法治精神是法治秩序和權威的終極保障,人們沒有法治精神、社會沒有法治風尚,法治只能是無源之水。法治不僅體現在公民知道多少法律條文,而在於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熔鑄到人們的頭腦之中,體現於人們的日常行為之中。培養公民法治精神,在全社會樹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風尚,使法治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對於實現公民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的作用極其重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公民要努力做法制精神的踐行者,將法律作為根植於內心深處的一種信念,將法治精神內化成一種生活的品格和方式,作為自己一切行動的思維決策底線和首選的價值判斷標准。
法治精神的弘揚對公民提出了更高的素養和道德要求。要求公民不僅要獨善其身,更要兼善天下,以積極作為的國家主人態度,做到信任立法、配合執法、倚賴司法、自覺守法、努力護法。堅守對公民基本權利的尊重,信仰法治,信任法律,勇於拿起法律武器,同損害國家利益、社會秩序和他們權利的違法行為進行斗爭。
4、公民的政治參與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保障。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社會主義法治體 系應當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公民參與首先是指參與政治生活。中國公民的政治參與包括平等選舉權的行使,即依照憲法和選舉法的規定參加基層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直接選舉。為了進一步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應當健全選民推薦候選人的程序,在實踐中適當增加選民推薦候選人當選人大代表的比例,為當選代表與選民溝通提供更多的條件和機會。
5、公民參與社會事務管理是人民依法享有權利和自由的保障。
依法治國 就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與自由。中國公民有權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應當進一步發揮公民在工會、婦聯以及其他群眾團體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通過群眾團體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應重視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加強社區建設,發揮公民自我管理的作用,尤其應當發揮公民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通過社區化解矛盾和糾紛維護社會治安,提高公民的民主素質和文化素質。
6、 公民參與立法是完善立法體制的保障。
為了完善中國的立法體制,必須建立社會公眾溝通機制、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公民參與立法可以防 止關門立法和主觀立法的偏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法律、法規是否符合國家的實際情況,對於法律的有效實施產生重要影響;公民參與立法可以推動國家機關關注公民的訴求和利益,也可以讓公民更多地了解和理解國家機關的工作,有利於優化法律法規的實施環境;公民參與立法也是普法的過程,通過吸收公民到立法過程中來,可以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增強對法律法規知識的掌握,提高公民的法治觀念和守法意識。
7、公民參與司法是司法公正的保障。
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司法公正離不開公民的參與。首先,應當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在人民陪審員的選拔機制上更加註重向普通公民開放,大力加強人民陪審員法律知識培訓,讓公民平等參與司法;其次,應當通過司法公開,吸引公民參與司法監督工作,探索建立公民監督司法活動的長效機制,適當擴大公民在司法調解執行方面的參與,真正體現公正文明司法的理念。
8、 公民參與政府決策是健全依法決策的保障。
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為了保證公 民有效參與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必須建立公民參與機制,採取聽證或者廣泛徵求公眾意見的形式來監督決策過程,而且政府重大決策必須聽取公眾的意見和建議,並將公眾的意見和建議予以公開。同時,公民參與政府重大決策對於監督公權力的運行極為必要,政府的重大決策應當以公共利益為主導,公民參與政府決策可以推動政府公共政策的形成與實施,對於確保政府決策制度的科學與合理具有重要作用。
8. 如何建設法治政府
重點在五個方面著力:
一是提高認識。我們要建成的法治政府,既是一個尊法守法的政府,更是一個有為、有效、有力的政府。
二是抓住關鍵。推進法治建設,領導幹部是關鍵。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要在工作實踐中,發揮好示範表率作用,帶頭運用法治思維思考處理問題,帶頭運用法治方式推動完成任務,帶頭參加應訴出庭等法治實踐,以自身實際行動維護法治、推進法治。
三是完善規則。建設法治政府,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職能,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同時,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與協調,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奠定堅實基礎。
四是健全體系。加強政府內部的制約和監督,以法律的全面有效實施為目標,努力實現行政執法監督從個案監督到體系監督的轉變。進一步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行政執法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提升行政執法效能,確保法律有效實施。
五是加強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既具有政治視野、又精通法律知識,既能堅持政治原則、又能捍衛法治精神的政府法制工作隊伍,為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參考:努力在法治政府建設上取得新成效
http://news.163.com/15/0408/03/AML98V9K00014AED.html
9. 如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依法執政的重要目的是維護憲法秩序,實現憲政。憲法與憲政,有如法制之於法治。憲法是憲政的基礎。體現人民主權原則的憲法,規定了施政的基本規則,據此可限制政治權力;同時,規定了公民權利,據此公民可以制約政治權力。但是,有憲法不等於實行了憲政,只有建立起憲法秩序才能有憲政。憲法秩序是憲法的實踐方面,即在政治關系中執行和實現了憲法。所以,良好的憲法秩序是法治的重要目標和結果,更是是否厲行法治的重要標志。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我國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國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則,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根本依據。我們黨堅持依法執政,首先必須自覺地以憲法為根本准則,維護憲法尊嚴和保證憲法的實施。這就要求黨的組織和廣大黨員樹立忠於憲法、遵守憲法和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為了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必須健全憲法保障制度。為此,憲法應當進入司法。要研究和健全憲法監督機制,進一步明確憲法監督程序,使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都能得到糾正。
其次,要進一步健全依法執政的法制。依法執政要求執政黨的執政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目前我們黨依法執政所依據的主要是國家政權運作方面的相關法律規定,還不能適應依法執政的法律需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健全有關的法律,科學界定執政黨的領導職能、執政方式和執政黨與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系,從法律制度上保證執政黨對國家政權組織實行依法領導,保證國家政權組織依法行使職能不受非法干涉。這樣,可以使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成果用法律鞏固下來,為我們黨依法執政提供更為充足的律法保障。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