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法治翻譯
① 急急急!形式法治=rule by law 實質法治=rule of law嗎
" formal rule by law"
"substantive rule by law"
或許這樣更明確一些。
② 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的區別
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的區別如下:
1、含義不同
形式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以建立法律為法治內容的核心。
實質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在法治框架內必須允許人民對法律內容進行評價。
2、代表意義不同
形式法治以追求法的安定和"法律統治"為目標的法治,它是法律實證主義思想的反映「法的統治」的法治,它最大限度地信奉法律的權威和作用,而不是以君王權威、道德教化或神的旨意為政治統治的圭臬。
實質法治立足於中國當代行政法的背景,對形式法治和實質法治做了系統、深入的闡述,在論證上具有濃厚的法理學色彩。這有助於深化行政法學基礎理論,也足以與法理學和其他部門法展開對話。
3、基本要求不同
形式法治下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但這種審查僅僅局限在行政行為的形式合法性上,只要有法律、法規的依據,行政行為便是合法有效的。至於法律、法規本身是否符合法的精神,法院無權進行審查。
實質法治意味著除了要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之外,還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1、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決策的內容合理。
3、程序正當。
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字的拼音怎麼寫
中華兒女雄赳赳,(中華)
中國價值數一數。
我是祖國正能量,
努力學習不怕苦回。
富強就是富又強,
民主就答是民做主。
文明花開遍城鄉,
和諧團結幸福路。
社會自由久奮爭,(社會)
人民權利謀平等。
公正無私心比心,
依法治國是精神。
人人愛國我當先,(人人)
愛崗敬業做貢獻。
誠信正派人格強,
友善有愛平凡願。
(丹舟 2014.6.29)
滿意請採納。
④ 道德與法治的英語
道德與法治和英語是: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⑤ 什麼是實質法治,什麼是形式法治 回答內容全面 論述題
形式法治就是要求統治者以建立法律為法治內容的核心。
實質法治就是要求統內治者在法治框架容內必須允許人民對法律內容進行評價。
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是法治,都旨在建立一種理性的法律秩序。兩者都區別於依靠明君或先知才能的人治和藉助宗教的「神治」以及尊奉道德的德治等治略。但兩者在價值取向上有明顯不同。
(5)形式法治翻譯擴展閱讀: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
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⑥ 法治是什麼意思(約24字)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
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6)形式法治翻譯擴展閱讀:
法治與人治是根本相對立的,是不同的治國理念。人治強調個人權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與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沒有法治。
但要強調,國家依靠法治並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為再好的法律與制度都需要人來實現與執行。但是,不可以將「人的作用」與「人治」相等同,兩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強調「以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
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形式意義的法治應當體現法治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實質意義的法治也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兩者均不可或缺。
⑦ 名詞解釋:法治人生觀
形式法治觀和實質法治觀
1959年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國際法學家大會討論了法治問題,並在其報告的第一條中指出:「在一個自由的社會里,奉行法治的立法機構的職責是要創造和保持那些維護基於個人的人類尊嚴的條件,這種尊嚴不僅要求承認個人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而且要求促成對於充分發展其人格乃是必要的各種社會的、經濟的、教育的和文化的條件。」這份報告被看成是實質法治觀的代表,因為它不但堅持依法行使權力的原則,肯定個人自由的價值,而且對實現這些原則和價值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條件提出了一系列積極要求。相比之下,形式或者程序法治論者便顯得不夠「進步」,因為他們只強調法律應當具有的形式特徵,比如法律應具有一般性和公開性,法律不能溯及既往,法律規定應當清晰明了、前後一致,法律不得要求不可能之事,法律應具有穩定性,官員之所為應與公布的規則相一致,等等。
對形式或者程序法治論最常見的指責,是說它不分善惡,容忍惡法;說它不合我們時代的精神。難道我們追求法治竟包括了接受惡法之治?難道我們時代的法律不應以保護人權為其宗旨?倘若不辨善惡,法治又有什麼價值?這些批評聽上去很有力,但是仔細推敲一下,形式的法治論不一定那麼糟糕,實質的法治論也未必那麼高明。的確,要不要服從「惡法」,可不可以抵制「惡法」,發現法律與良知相沖突時如何自處,這些都是法理學思考的重要問題。然而,這種討論的一個背景是,守法本身也是一種美德。更何況,形式法治論者所謂的法並非不具有道德內涵,相反,在他們眼中,上面列舉的那些法的形式特徵正好表明了法的道德性。人們常常把納粹時期的德國法律做一個例子,來說明法律不問善惡是如何可怖。但是法律史家都同意說,納粹德國所實行的乃是所謂「實質法治國」,而非形式法治國。形式法治論者會說,堅持程序性的法治,就不會有納粹的暴政。而在我看來,在中國今天的特定條件下,選擇形式的而不是實質的法治觀,還有其他幾種考慮。 有點擦邊
⑧ 西方現代法治的特點
其一,強調依法統治,把法治作為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主要方法,主張一切個人或機構都處在法律之下或之內,受事先制定的法律規則的統治和約束。為確保所有機構和個人受法律約束,形式法治主張者強調政府分權制衡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在不存在任何凌駕於社會之上不受制約的個人或機構的條件下,作為規則統治的法律至上地位才能確立,從而法治才能存在。
其二,強調法律自治,即法律與道德和宗教等相分離。在法律實證主義者那裡,法律的合法性來自國家,其極端形式是把法律視為「主權者的命令」。這種主張會導致「惡法亦法」的結果。某些自然法學派的學者,諸如富勒與芬尼斯等,雖然主張法與道德密不可分,但是,他們的法治原則卻排除實體價值,保持形式化的特性。
其三,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形式的平等,反對旨在追求結果平等或限制實際不平等的措施。
其四,堅持法律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反對特別法律,認為無論是維護特權的立法還是給予某些特殊社會群體如弱勢群體特別關照或救助,都是對法治的破壞。
其五,主張司法獨立,注重程序要件,認為司法過程中的政策導向或脫離規定的衡平,都與民主分權原則相背離,都是對法治的破壞。因此,在司法中,強調形式公正或程序公正,反對摻入具有價值意向的道義原則等。
其六,維護個人自由,堅持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區分,維護作為私域的空間,以使個人不受政府、團體或他人的非法干預。顯然,形式法治側重保護消極自由,至少反對忽略考慮行使自由所需的必要條件。
其七,主張法律的穩定性,反對朝令夕改。堅持法律的公開性和明確性,反對以秘密法律不教而誅,反對制定模稜兩可的法律並隨意解釋。
形式法治是西方現代法治的基本形態,它在現代社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⑨ 什麼叫法治
法治是指應用法律的方法和精神理念來治理國家,他是在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都實行法授權便必作為,法無授權必不為,違法作為必追究。
⑩ 法治的實體要件和形式要件分別是什麼
法治的實現條件有三:一是"精神要件",法治國家是需要一些觀念和精神來支撐的;二是"實體要件",實體要件就是基本的制度和基本的治國原則;三是"形式要件",形式要件就是實現制度的時候所需要的各種技術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