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十一章

道德經十一章

發布時間: 2020-12-17 07:00:38

㈠ 老石解讀《道德經》,第十一章有和無的作用,你怎麼看呢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意思是三十根組成車輪的輻條集中在一個原木中,因為中間空虛,所以使得車輪轉動有了車的用處。攪拌泥土製作陶器,正是因為中間空虛,所以能夠裝運貨物有了器的用處。鑿門和窗戶製作房屋,正是因為中間空虛,所以能夠提供住處有了房屋的用處。用了3個事例證明“有”產生了“無”,“無”產生了“有”也就是“有”(實體材料)經過加工成了更高一層級的“無”(中間空虛的)物,物正是由於“無”(中間空虛),才為“有”(整體用處的產生)提供了發展空間。

自然界有了運行規律,才能運行不殆,這些運行規律,是運行不殆的根基和保障;人類社會有了法律規章,才能秩序井然,這些法律規章,是秩序井然的根基和保障。等到人人都遵守法律規章,融化在人人的心裡,融化在人人的靈魂里,變成了文化,天下就安定祥和,“為道日損”,看起來似乎不需要什麼法律了,這就進入了德治的局面,可以清凈無為而治了。

㈡ 道德經第十一章,老子關於有與無的敘述只是說明他們之間的依存關系嗎

老子所說的「道」,是「有」與「無」的統一,因此,它雖然以「無」為主,但是也不輕版視「有」,權不過不把它放在第一位罷了。本章說的「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觀點,正說明了「有」和「無」的辯證關系。一個碗和茶盅的中間是空的,但正因為這部分是空的,才起了碗和茶盅的作用。老子哦一碗和茶盅的中空為例,說明「有」「無」的辯證統一,是對的。但他認為「有」是「無」的主要對立面,那就錯了,因為如果沒有碗和茶盅,那就自然無所謂其中空卻還能起到碗和茶盅的作用了。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只看到有形的表面的東西,看不到無形本質的東西,他們只看到實有的東西在起作用,而看不到虛空同樣在起作用。從老子所講的三個例子來看,老子看到了「無」的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有無之間相互依存,對立統一之中。因而,所謂「無」的作用,最為合理的解釋應是有無之間的相互為用,「無」之為「無」並能起作用,是因為「有」的存在;「有」之為「有」並起作用,是相對於「無」的存在而言的。

㈢ <道德經>第十一章的當代意義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輻①共一轂②,當其無,有車之用③。埏埴以為器④,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⑥。

[譯文] 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注釋] ①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代的車輪由三十根輻條所構成。此數取法於每月三十日的歷次。 ②轂:音gu,是車輪中心的木製圓圈,中有圓孔,即插軸的地方。 ③當其無,有車之用: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無"指轂的中間空的地方。 ④埏植:埏,和;植,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飲食使用的器皿。 ⑤戶牖:門窗。 ⑥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給人便利,"無"也發揮了作用。

[引語]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實有的東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虛空的東西及其作用。對此,老子在本章里論述了「有」與「無」即實在之物與空虛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他舉例說明「有」和「無」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為用的;無形的東西能產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覺察。他特別把「無」的作用向人們顯現出來。老子舉了三個例子:車子的作用在於載人運貨;器皿的作用在於盛裝物品;房屋的作用在於供人居住,這是車、皿、室給人的便利。車子是由輻和轂等部件構成的,這些部件是「有」,轂中空虛的部分是「無」,沒有「無」車子就無法行駛,當然也就無法載人運貨,其「有」的作用也就發揮不出來了。器皿沒有空虛的部分,即無「無」,就不能起到裝盛東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無法發揮作用。房屋同樣如此,如果沒有四壁門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採光、流通空氣,人就無法居住,可見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發揮了作用。本章所講的「有」與「無」是就現象界而言的,與第一章所說有「有」與「無」不同,後者是就超現象界而言的,讀者應注意加以區別。 [評析] 在《道德經》一開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通過認識天地、芻狗、風箱、山谷、水、土、容器、銳器、車輪、房屋等具體的東西去發現抽象的道理。他的學說往往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而並非總在故弄玄虛。馮友蘭先生曾說:「老子所說的『道』,是『有』與『無』的統一,因此它雖然是以『無』為主,但是也不輕視『有』,它實在也很重視『有』,不過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是了。老子第二篇說『有無相生』,第十一章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一段話很巧妙地說明『有』和『無』的辯證關系。一個碗或茶盅中間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裡面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如果是實的,人怎麼住進去呢?老子作出結論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它把「無」作為主要的對立面。老子認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無』的辯證的統一,這是對的;但是認為『無』是主要對立面,這就錯了。畢竟是有了碗、茶盅、房子等,其中空的地方才能發揮作用。如果本來沒有茶盅、碗、房子等,自然也就沒有中空的地方,任何作用都沒有了。」(《

㈣ 讀《道德經》第十一章學會如何看穿問題的本質,收獲滿滿哦

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燃埴為器,當其無有,埴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一章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從整體上把握,「老子」要通過具體事例說明「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道理,並在闡述道理的過程中告訴人們一個認識事物的方法。透過這種「有」的現象,去捕捉「隱藏的因素」,更能夠讓我們在「知其然」後,更進一步分析出「其所以然」的本質所在。也可以認為「老子」在告訴我們一個認識事物的「道」,不被外在表現所影響,直接指出存在什麼樣的隱形力量才能夠保障存在事物的價值。舉例是抽取事例中的一個相,更加形象的描述有隱藏的規律,所遵循的「道」。

這一章的學習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忽視了對「無形」因素的思考,如果我們在看問題時,不僅重視眼前的情況,更將實現眼前事物價值的「虛無」因素或者說條件找到,是不是非常有利於我們抓住本質,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呢?

㈤ 王羲之書道德經第十一章

這一章我非常喜歡,一直收藏在電腦中,今分享下;
◆◇◆第二十一章

專[原文]

孔①德②之屬容③,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閱眾甫⑾。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⑿。

[譯文]

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所決定的。「道」這個東西,沒有清楚的固定實體。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形象。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實物。它是那樣的深遠暗昧啊,其中卻有精質;這精質是最真實的,這精質是可以信驗的。從當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遠不能廢除,依據它,才能觀察萬物的初始。我怎麼才能知道萬事萬物開始的情況呢?是從「道」認識的。

㈥ 道德經的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輻①共一轂②,當其無,有車之用③。埏埴以為器④,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⑥。

[譯文]

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注釋]

①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代的車輪由三十根輻條所構成。此數取法於每月三十日的歷次。

②轂:音gu,是車輪中心的木製圓圈,中有圓孔,即插軸的地方。

③當其無,有車之用: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無"指轂的中間空的地方。

④埏植:埏,和;植,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飲食使用的器皿。

⑤戶牖:門窗。

⑥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給人便利,"無"也發揮了作用。

[引語]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實有的東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虛空的東西及其作用。對此,老子在本章里論述了「有」與「無」即實在之物與空虛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他舉例說明「有」和「無」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為用的;無形的東西能產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覺察。他特別把「無」的作用向人們顯現出來。老子舉了三個例子:車子的作用在於載人運貨;器皿的作用在於盛裝物品;房屋的作用在於供人居住,這是車、皿、室給人的便利。車子是由輻和轂等部件構成的,這些部件是「有」,轂中空虛的部分是「無」,沒有「無」車子就無法行駛,當然也就無法載人運貨,其「有」的作用也就發揮不出來了。器皿沒有空虛的部分,即無「無」,就不能起到裝盛東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無法發揮作用。房屋同樣如此,如果沒有四壁門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採光、流通空氣,人就無法居住,可見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發揮了作用。本章所講的「有」與「無」是就現象界而言的,與第一章所說有「有」與「無」不同,後者是就超現象界而言的,讀者應注意加以區別。

[評析]

在《道德經》一開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通過認識天地、芻狗、風箱、山谷、水、土、容器、銳器、車輪、房屋等具體的東西去發現抽象的道理。他的學說往往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而並非總在故弄玄虛。馮友蘭先生曾說:「老子所說的『道』,是『有』與『無』的統一,因此它雖然是以『無』為主,但是也不輕視『有』,它實在也很重視『有』,不過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是了。老子第二篇說『有無相生』,第十一章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一段話很巧妙地說明『有』和『無』的辯證關系。一個碗或茶盅中間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裡面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如果是實的,人怎麼住進去呢?老子作出結論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它把「無」作為主要的對立面。老子認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無』的辯證的統一,這是對的;但是認為『無』是主要對立面,這就錯了。畢竟是有了碗、茶盅、房子等,其中空的地方才能發揮作用。如果本來沒有茶盅、碗、房子等,自然也就沒有中空的地方,任何作用都沒有了。」(《老子哲學討論集》第117頁)

㈦ 《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

三十輻 共一轂 當其無有車之用
車輪要三十支徑木 插入中間回的軸心 這個車輪才有作用
埏埴以為器答 當其無有器之用
製造盛物的器具 要留個中空的地方 這些器具才能盛物
鑿戶牖以為室 當其無有室之用
建造房屋 開鑿門窗 要留個空間才能住人
故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
所以說 有形的東西是給人方便使用的 無形的空間 才是活動的地方 如天與地之間是中空的 才能讓萬物來去無阻 通行無礙 如天與地之間 沒有這個中空的地方 萬物就沒有活動與生化的餘地了

㈧ 《老子》第十一章

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內為室,容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
三十根車輻穿在車頭,中間必須留出空處,才能裝上車軸,是車輪有轉動的作用。
踩打泥土做陶器,器皿中間必須留出空處,器皿才能發揮盛放食物的作用。
建造房屋,牆上必須留出空洞裝門窗,人才能出入,空氣才能流通,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
所以,「有」使萬物產生效果,「無」使「有」發揮作用。

大意:
本章通過車、陶器和房屋的構成,闡述了有、無的關系。指出「無」(如陶器的中空部分,室內的空間)與「有」(如車幅,牆壁)二者同樣重要,他們共同存在、相互配合,才使事物發生作用,只重視形而下的「有」是片面的。

㈨ 道德經第十一章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對於這句話,希望說說自己的理解,我不需要翻譯 可能不會立

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熱點內容
羅雲法院院長 發布:2024-09-20 04:50:17 瀏覽:660
人民法院委託鑒定 發布:2024-09-20 04:30:59 瀏覽:678
如何完善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發布:2024-09-20 03:29:33 瀏覽:640
關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發布:2024-09-20 02:45:46 瀏覽:300
立法的價值取向 發布:2024-09-20 02:45:36 瀏覽:22
2019成考專升本民法 發布:2024-09-20 02:39:54 瀏覽:908
勞動法簽了無固定期限合同書 發布:2024-09-20 02:09:46 瀏覽:172
行政法規的三種命名方式 發布:2024-09-20 00:30:30 瀏覽:521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