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領域法學概念

領域法學概念

發布時間: 2022-04-04 17:20:21

法學專業有什麼領域哪些分支各個領域的大師是誰主要理論是什麼

法學專業,連續N年就業率排名各專業倒數,失業人數並肩站能繞地球好幾圈。究其原因,「罪魁禍首」是一個叫做司法考試的東西,因其難度極高,通過率極低,被稱為「天下第一考」。而沒有此證又無法從事法律專業領域業務,故每年有大批的法學專業畢業生倒在該門檻外而失業或轉行。
1、憲法:憲法學(大一上學期專業必修)、外國憲法(春季學期通選)
2、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大二下學期專業必修)、外國行政法(大三下限選)
3、民法:民法總論(大一上專業必修)、債權法(大一下專業必修)、物權法(大二上專業必修)、侵權法(大二上限選,侵權法實際上屬於債權法的內容啦,但是法學院單開了一門課,所以債權法課上基本不講侵權法內容)、親屬法與繼承法(大二下限選)、民法案例研習(大三上限選)、信託法(大三上限選,信託不局限於民法領域,商法方面也有)、非盈利組織法(大三上限選,社科君表示不清楚是民法還是商法……)
4、刑法:刑法總論(大一下專業必修)、刑法分論(大二上專業必修)、犯罪學(大一下限選)、司法精神病學(大二上限選)、刑事執行法(大二上限選)、刑法案例研習(大二下限選)、國際刑法學(大三上限選)、刑事偵查學(大四上限選)
5、商法:商法總論(大三下專業必修)、保險法(大二上限選)、企業法/公司法(大二下限選,也有把這個課分在經濟法裡面的,經濟法的保研也會考察)、會計法與審計法(大三上限選,個人感覺是商法領域的)、票據法(大三上限選)、海商法(大三下限選?舊的專業計劃上沒有,感覺應該是有這個課,在國際經濟法裡面也會涉及)
6、經濟法:經濟法總論(大三上專業必修)、企業法/公司法(大二下限選,挺重要的課)、財稅法(大三上限選)、競爭法(大三上限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大三上限選,也有學者認為這是一個獨立於經濟法的獨特「法域」)、金融法/銀行法(大三下限選)
7、國際經濟法:國際經濟法(大三下專業必修)、國際投資法(大三上限選,隔年開)、國際技術轉讓法(大三下限選,隔年開)、國際金融法(大四上限選)
8、國際公法:國際公法(大三上專業必修)、國際人權法(秋季通選課)
9、國際私法:國際私法(大三上專業必修)
10、環境法:環境法(大三上限選,有學者認為環境法和勞保法類似,都是獨立的,但也有學者認為環境法也屬於經濟法的一部分……反正它們都是社會法啦……)
11、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大二上專業必修)、刑事訴訟法(大二下專業必修)、民法案例研習(大三上限選,其中也會涉及民訴的內容,社科君沒選過刑案,表示不知道裡面有沒有關於刑訴的內容,但是這類案例研習課對於訴訟法的學習往往有益吧……)、外國訴訟法(大三下限選)
12、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法(大三下專業必修,按理說應該是民商法的內容,但是北大保研時是獨立招生的,而民商法保研不考察)
13、法學理論:法理學(大二下專業必修)、法律經濟學(大二下限選)、比較司法制度(大三上限選),還有立法學、法律社會學等課,但是社科君表示沒有在選課的時候見到過……
14、法律史:中國法制史(大一下專業必修)、外國法制史(大一下限選)、西方法律思想史(大二上限選)

整理了這么多,其實社科君自己也發現裡面有很多廢話……其中可能有不少遺漏的課程和錯誤之處,還請大家指出~
最為核心的區分,社科君認為還是在民法、商法和經濟法上面。關於民法、經濟法的區分,在我國已經有了很久的討論,畢竟經濟法是我國獨創的概念。在歷史上甚至還曾經將合同法(債權法的一部分)從民法中劃到經濟法中,但是現在二者的區分基本上已經比較清晰了。用鄧峰老師的話說,民法的思維很抽象,而且法律的背後有相當完備的理論基礎;而經濟法的思維是針對問題的,因為面向問題,所以需要考量的不僅包含法律方面的因素,還要看在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是否合適。而關於商法和經濟法,一般認為前者在較為微觀的貿易領域發揮作用,畢竟它起源於商人之法,而後者則更為宏觀,因為一般認為經濟法是在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候的產物。

㈡ 法學領域的C刊、北核期刊,都有哪些

如下:

《法學研究》(雙月刊)創刊於1979年,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主辦、法學研究編輯部編輯、法學研究雜志社出版的法學刊物。刊載有關中國法治建設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論文。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辦刊方針,堅持學術性、理論性的辦刊宗旨。

堅持高水平的用稿標准,以展現我國法學理論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讀者為法學教學和理論研究工作者,立法和司法工作者,法學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律師、行政執法人員和法學理論愛好者。

《當代法學》(雙月刊)創刊於1987年,由吉林大學主管、主辦,吉林大學法學院承辦。是法律學術理論刊物。它的辦刊宗旨是:繁榮法學學術研究,弘揚法治精神,推動社會法制進程,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薈萃學術精品,為憲法、行政法、經濟法、民商法、刑法、訴訟法、國際法、環境法、軍事法等部門法的法學專家、法學研究工作者搭建學術研究平台,提供對國內外進行學術交流的窗口,讓高層次法律研究人才脫穎而出。雜志在辦刊中,突出以各部門法學前沿、熱點問題研究為重點的辦刊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

《現代法學》原名為《西南政法學院學報》(雙月刊)創刊於1979年,是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西南政法大學主辦的法學學術期刊。

1982年,更名為《法學季刊》,1988年,更為現名《現代法學》(雙月刊)。辦刊宗旨: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動法學繁榮發展。目前,本刊的主要欄目有:理論思考、觀點回應、專題研究、評論。

《中國法學》(雙月刊)創刊於1984年,是由中國法學會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關注重大現實問題,堅持刊物的學術性,追求學術創新,嚴守學術規范。

不斷推出新人新作,成為我國培養造就法學研究學術帶頭人的搖籃。主要欄目:有走向法治之路、專題論壇、立法研究、司法改革與司法公證、立法研究、各科專論、講座與爭鳴、判例評析。

《法學論壇》本刊以「繁榮法學研究,推進依法治國」為宗旨,遵循「傳播新思想、探討新問題、交流新成果、宣傳新法律、介紹新知識」的辦刊思路,立足科學前沿,關注法學基礎理論為主,側重法學應用理論和學術研究。

普及與提高,以創新為主,著重刊登法學研究的新成果,反映法學進度的新動態,介紹法學領域的新觀點,積極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理論支持和智力服務。

㈢ 比較自然法學分析法學和社會法學關於法的定義

法理中西方三大法學流派的觀點在西方三大法學流派中,各學派各有自己不同的研究內容和方法,比較而言:

(1)、自然法學派的主要內容是:

其一,關於法的本質。自然法學派認為,法從本質上是一種客觀規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須以客觀規律為基礎,這種客觀規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其二,法來源於永恆不變的本性、自然性、社會性、理性。真正的法律應當與之相符合,特別是與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為基礎,它永恆不變,並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於實現公意和正義。

其四,法律及其觀念應當與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類尋求正義之絕對標準的結果。

歸納而言,自然法學派特別重視法律存在的客觀基礎和價值目標,即人性、理性、正義、自由、平等、秩序,他們對法律的終極價值目標和客觀基礎的探索,對於認識法的本質和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2)、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主要觀點是:

其一,著力分析真正的法或「嚴格意義的法」,即國家制定的法律「國家法」,而不是什麼自然法,由於這種法律能為經驗所感知和真實存在著,因而也叫實在法或實證法。至於其他所謂的「法」,如自然規律、自然法、榮譽法則,只是有比喻意義,不值得研究。

其二,實在法或國家法是由法律規則構成的,是一個法律規則或法律規范的體系。

其三,法律是中性和價值無涉的,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純粹技術性和工具性的東西。至於政治道德等價值觀念、意識形態與法律並無內在的和必然的聯系,因此不能從政治上和道德上對法進行評價,即不存在什麼道義與不道義、良與惡的問題。「惡法是法」。

其四,一個由立法機關制定的好的法律規則體系,即形式上合理性的法律規則體系是以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為宗旨的,執法者或法官只要遵循規則就可以審理各種案件,也就是說,執法者只是法律推理的機器,不應當有任何的自由裁決權。

在分析主義法學法律觀指導下的西方法律實踐活動,使西方在其後的幾十年裡,法律規則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規則體系,幾乎涉及了人的一切生存領域。但是,這種法律觀只注意到法與國家密切聯系,卻忽略、否認和割裂了法與其他事物,特別是政治、道德的不可分割的聯系,他們揭示了法的技術性、工具性、獨立性,卻否認了它的價值性、目的性、依賴性。

(3)、社會法學派的主要觀點

社會法學派將社會學的分析框架和理論工具引進到法學領域,在社會中研究法律,並通過法律研究社會,強調法律的社會作用和效果。

其一,法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秩序,真正的和主要的法律不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規則,而是社會立法中的秩序或人類聯合的內在秩序。

其二,法律與國家之間並沒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它並非一定由國家機關特別是立法機關所制定和實施,在沒有國家的時侯和地方也存在著法律。

其三,法律絕非僅僅是規則的體系,而是由規則、原則、政策 多種復雜的要素構成,法律的本身必不是單純的一種規則。

其四,法律不僅是一個規則體系,還是一項過程和事業。

社會法學派的觀點,表明了他們堅持在法與社會的相互關系中,以法的實際運作為對象,揭示了法產生於社會之中,目的是消解彼此利益之間的矛盾、沖突、對立和斗爭,以平衡各種利益。而且,他們還把法置於整個社會之中,分析各種社會的、政治的、心理的以及文化的諸因素對於法及其運作的作用和影響。應當說,法律社會學有利於對法的內涵的理解,有利於擴展法學研究的領域和視野。

㈣ 技術性 在法律領域是什麼意思

法律規則的全有全無是相對法律原則來說的。在適用方式上,法律規則是以「全有或全無的方式」應用於個案當中的:如果一條規則所規定的事實是概定的,那麼,或者這條規則是有效的,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接受該規則所供的解決辦法。或者該規則是無效的,在這種情況下,該規則對裁決不起任何作用。而法律原則的適用則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無的方式」應用於個案當中的,因為不同的法律原則是具有不同的「強度」的,而且這些不同強度的原則甚至沖突的原則都可能存在於一部法律之中。例如刑法,犯搶劫罪,按《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規定判刑。沒犯搶劫罪,就不按第二百六十三條規定判刑。一般搶劫罪,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八種列舉的嚴重情形之一的,十年以上,直至死刑。規定明確,適用也沒有歧義。但是在刑法總則里,有的規定要從重處罰,有的規定要從輕處罰。某個犯罪嫌疑人既有從重情節,又有從輕情節,適用哪條原則,就說不準。

㈤ 法律領域

你好,由於今天不在,沒有看到你的求助,抱歉。
【關於你的問題】
(1)依據現有的證專據和情況屬,建議提起勞動爭議仲裁;
(2)如果你提出合理理由懷疑它是假的,用人單位有義務證明其真實性;
(3)關於公資,你可以實際收到的工資為證據,如工資條、工資卡記錄,工友證言等等;

㈥ 在法學領域的自由范疇是什麼

我們生來自由,卻又時刻處在枷鎖之中。法學領域中自由的范疇之一是不能幹預他人合法的自由。

㈦ 哪1.法理學是法學領域中的()A.一般理

1. 一般認為,法的三要素是指法律原則,法律規則和( )。
A. 法律關系
B. 法律權利
C. 法律制裁
D. 法律概念
滿分:2 分
2. 法的基本成份或基本元素稱之為( )。
A. 法律關系
B. 法的要素
C. 法的淵源
D. 法的效力
滿分:2 分
3. 根據約定俗成原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法律」是指 ( )。
A. 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
B. 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制定的行政法規
C. 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D. 法律整體即廣義上的法律
滿分:2 分
4. 不同的法律部門分類形成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是( )。
A. 法學體系
B. 法律體系
C. 法系
D. 法制體系
滿分:2 分
5. 在西方首先將法的本質歸結為理性的是( )。
A. 古希臘的斯多葛派哲學家
B. 羅馬法學家
C. 分析法學派學者
D. 中世紀神學家
滿分:2 分
6. 法理學是法學領域中的( )。
A. 一般理論
B. 應用學科
C. 專門學科
D. 技術學科
滿分:2 分
7. 委任狀屬於( )。
A. 規范性法律文件
B. 非規范性法律文件
C. 證據
D. 司法機關文書

㈧ 簡述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具體來說,奴隸制國家的法律是奴隸主階級意志的體現,封建制國家的法律是地主階級意志的體現,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是資產階級意志的體現,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是工人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可見,法律不是一切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它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願望和要求。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這是國家創製法律的兩種形式。所謂國家制定法律,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創製法律,即制定出新的、過去沒有的法律規范。所謂國家認可法律,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根據實際需要,對社會上原來已經存在的某些風俗習慣、道德規則、宗教教規等加以確認,賦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為法律。法律的實施方式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徵,也是法律同其他行為規范最顯著的區別。保證法律實施的強制力主要指軍隊、法庭、警察、監獄等。法律具有普遍約束力,即在國家權力管轄范圍內對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普遍約束力。這是法律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法律的內容是規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並且這些權利與義務是由國家確認和加以保障的。這是法律的一個重要特點。
作用是
可以分為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這是根據法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形式和內容,對法的作用的分類。從法是一種社會規范看,具有規范作用,規范作用是法作用於社會的特殊形式;從本質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會作用,社會作用是法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這種對法的作用的劃分使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相區別,突出了法律調整的特點;同時,又明確了各個時期法律目的的差異。 法的規范作用可以分為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五種。法的這五種規范作用是法律必備的,任何社會的法律都具有。但是,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由於法律的性質和價值的不同,法的規范作用的實現程度是會有所不同的。 指引作用是指法對本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在這里,行為的主體是每個人自己。對人的行為的指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個別性指引,即通過一個具體的指示形成對具體的人的具體情況的指引;一種是規范性指引,是通過一般的規則對同類的人或行為的指引。個別指引盡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建立和維護穩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而言,規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義。從立法技術上看,法律對人的行為的指引通常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確定的指引,即通過設置法律義務,要求人們作出或抑制一定行為,使社會成員明確自己必須從事或不得從事的行為界限。一種是不確定的指引,又稱選擇的指引,是指通過宣告法律權利,給人們一定的選擇范圍。 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標准,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這里,行為的對象是他人。在現代社會,法律已經成為評價人的行為的基本標准。 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這種作用又具體表現為示警作用和示範作用。法的教育作為對於提高公民法律意識,促使公民自覺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預測作用是指憑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預先估計到人們相互之間會如何行為。法的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包括公民之間、社會組織之間、國家、企事業單位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行為的預測。社會是由人們的交往行為構成的,社會規范的存在就意味著行為預期的存在。而行為的預期是社會秩序的基礎,也是社會能夠存在下去的主要原因。 強製作用是指法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強制人們遵守法律。這里,強製作用的對象是違反者的行為。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讓人們遵守,是希望法律的規定能夠轉化為社會現實。在此,法律必須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離開了強制性,法律就失去了權威;而加強法律的強制性,則有助於提高法律的權威。 社會作用是從法的本質和目的這一角度出發確定法的作用,如果說法的規范作用取決於法的特徵,那麼,法的社會作用就是由法的內容、目的決定的。法的社會作用主要涉及了三個領域和兩個方向。三個領域即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領域;兩個方面即政治職能(通常說的階級統治的職能)和社會職能(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 當然,盡管法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法律不是萬能的,原因在於:(1)法律是以社會為基礎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會發展需要「創造」或改變社會;(2)法律是社會規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會規范以及社會條件和環境的制約;(3)法律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范圍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會關系(如人們的情感關系,友誼關系)不適宜由法律來調整,法律就不應涉足其間;(4)法律自身條件的制約,如語言表達力的局限。在實踐活動中,法律必須結合自身特點發揮作用。

㈨ 法學術語的概念(定義)有哪兩種區別是什麼

0、大陸法系,又稱民法法系(civil law system)、羅馬-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在西方法學著作中多稱民法法系,中國法學著作中慣稱大陸法系。指包括歐洲大陸大部分國家從19世紀初以羅馬法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國家或地區仿效這種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它是西方國家中與英美法系並列的淵源久遠和影響較大的法系。
1、法律體系內除了劃分為公法、私法和社會法之外,還可以進行更細的劃分。這就是將法律體系按照社會關系與調整方式兩項標准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
法律調整對象,即社會關系是劃分法律部門的首要標准,法律調整領域十分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文化、民族、家庭等方面。比如民法部門是調整平等主體間財產與人身關系的法律,據此把所有調整這種社會關系的同類法律規范組合在一起成為民法部門。行政法部門雖然也涉及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但是它不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所以行政法部門與民法部門區分開來了。
根據法律調整對象的劃分還不足以進行完全劃分,還需要從另一個標准進行劃分,這就是法律的調整方式。有時針對同類社會關系法律採用不同的調整方式。如前所述,法律調整方式表現為自行性調節、強制性干預和政策性平衡三種。當我們在具有相同調整對象的法律面前進行部門劃分時,會碰到無法進行劃分的情況。比如民法與刑法,它們都調整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典裡面涉及的財產關系在刑法典中也出現,如盜竊財產、搶劫財產等行為侵犯財產關系。這時仍然以調整對象作為劃分標准顯然是不能區分民法與刑法兩個部門。因此,法律調整方式就成為一項重要標准,民法以自行調節為主要方式,而刑法以強制干預為主要調整方式。這樣,就把兩個調整同一類社會關系的法律部門劃分出來了。
在法律部門劃分問題上,行政法與經濟法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兩者的調整對象有交叉和重疊,調整方式也存在共同之處。過去理論上認為兩者調整對象不同,其實兩者的調整對象有較多交叉和重疊。因此劃分行政法與經濟法,應當從雙方的調整方式來進行。行政法主要是以強行干預為調整方式的,而經濟法則是結合了私法的自行調節和公法的強行干預,形成政策平衡的獨特調整方式。
在論述兩項標准之後,有必要說明法律部門劃分的標准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各法律部門之間存在相互聯系、銜接和配套關系,所以,在有的情況下根據這兩項標准還不足以進行法律部門的完全劃分。因此,我們還應當注意法律部門劃分的若干指導原則。
2、一、行使主體不同。權利的行使是一般主體,而權力主要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處分方式不同。權利一般可以放棄和轉讓,而權力必須依法行使,不得放棄和轉讓。
三、推定規則不同。權利的推定規則為「法無明文禁止及可為。」而權力只以明文規定為限,否則為越權。
四、社會功能不同。權利一般體現私人利益,權力一般體現公共利益。
3、歸責原則是指據以確定侵權民事責任由行為人承擔的理由、標准或者說最終決定性的根本要素,是貫徹於整個侵權行為法之中、並對各個侵權法規范起著統帥作用的立法指導方針,是司法機關處理侵權糾紛所應遵循的基本准則。
歸責原則有很多種類,目前各國適用的國家賠償歸責原則主要有過錯原則〔包括主觀過錯、客觀過錯、職務過錯或公務過錯〕、違法原則、主觀過錯加違法原則、無過錯原則〔危險責任〕等

熱點內容
寧夏郵政條例 發布:2025-01-19 21:48:58 瀏覽:810
經濟法要約邀請例題 發布:2025-01-19 21:10:22 瀏覽:155
刑法重公權 發布:2025-01-19 20:19:44 瀏覽:926
法官在家辦公 發布:2025-01-19 20:08:01 瀏覽:831
房東選任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01-19 19:16:10 瀏覽:24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引用 發布:2025-01-19 18:54:39 瀏覽:483
注會經濟法幾篇 發布:2025-01-19 18:38:58 瀏覽:710
合同法簽署日期 發布:2025-01-19 18:26:31 瀏覽:500
居委會選主規章 發布:2025-01-19 18:23:20 瀏覽:117
企業信用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18:14:21 瀏覽: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