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家趣事

法學家趣事

發布時間: 2022-04-04 17:56:15

① 童言趣事

1、秋天到來了,天氣變得乾燥且有一絲寒意了,於是老師便提醒大家出門一定要使用護膚霜,這樣臉上還會有香香的問道。寶貝馬上舉手說道:「老師,我的臉蛋不是香香的,是冰塊的味道」。

2、吃水果的時候,寶貝問,老師,這個皮可以吃掉嗎啊?老師說:如果你願意的話是沒有問題的。寶貝想了想又問:「那它會不會在肚子里長出來一個來呢」?

3、中午午睡的時候,有很多小朋友還在拖拖拉拉,於是老師就表揚了幾個已經躺下並閉上眼睛的小朋友,寶貝見狀,馬上閉上眼睛,過了一會見老師沒有點到他的名字,就小小聲地說:「老師,還有我閉上眼睛了。」

8、午睡起床後,老師對寶貝說:「寶貝,趕緊穿好鞋子過來,不然你的牛奶要給別的小朋友喝掉啦!」寶貝聽了笑眯眯地說:「沒關系,我就假裝喝牛奶吧,反正我也不愛喝」。

9、羅媽媽給小朋友上「你的臉我的臉」這堂活動課時,寶貝人見識到了不同國家種族的人的外貌特徵。寶貝摸了摸自己的臉,大聲的說道:「老師老師,我發現我的臉是六邊形的」。

② 有關法律的趣聞

古威尼斯的國王曾經制定過這樣一條有趣的法律:凡是犯了罪的臣民都有一次得到天神援助的權力,至於天神是否會援助罪犯,就要看他能否通過「免刑柱」,如果能順利通過,那就是神顯其靈,罪犯可以免受一切懲處;反之就要依法受到制裁。所謂"通過",是指罪犯受了判決後,由官兵押到免刑柱下,放開一切羈絆,背向圓柱,用腳跟沿著3寸寬的街沿由左邊走到右邊,手不準扶柱,腳不準在半途滑出街沿,否則就是通不過。顯然,要得到這樣免刑,其希望是微乎其微的,但每個罪犯都不願意放過這個僥幸求生的機會,因此個個都要全神貫注地試一試,過不了關就心安理得地受刑。更有趣的是,不少人為防患於未然,在未犯罪前,就花去不少的時間練習通過「免刑柱」,以備有朝一日犯了罪,能順利免刑。 殘忍的笑刑,17世紀「歐洲30年戰爭」期間,有人發明了一種「笑刑」。這種刑罰是將犯人或戰俘的手腳牢牢捆住,然後在腳底上塗滿蜂蜜,白糖汁或食鹽,然後牽來一隻山羊,讓它在犯人腳下大舔佳餚美味。這樣,使受刑者奇癢難忍,無法克制,終至狂笑不止而死亡。據分析,人體持續狂笑,會使肺內空氣越來越少,失去呼吸能力,於是造成極度缺氧窒息而死。這種變相肉刑的殘忍程度,其實無異於嚴刑拷打,只不過這種施行手段,似乎能給施刑者帶來某種殺人的樂趣而已。 稀奇古怪的法律:在瑞典的阿斯托普市,法律規定:任何人不準加班加點工作。一天,一名警察發現一個人從一家電器商店偷走了兩台錄音機,就立即追了上去。正當他緊追不舍之際,教堂大鍾敲響了11下,警察便戛然止步。原來他到下班時間了,再追就違犯了法律,只好「望賊興嘆」。 英國一個叫高維甘比的小城市裡,有一條獨特的規定,新市長上任時要過磅,並向市民公布體重。市長離任時也要稱一下體重,如果身體瘦了,即使市長在任期內沒有做出多少成績,他也會得到市民們稱贊。因為該市的居民認為,市長是人民的公僕,應當鞠躬盡瘁地為市民服務,而不是養尊處優。為此,市長們往往上任前吃補增肥,離任前節食減肥。 前不久,奧地利有關部門取消了一項長達200年之久的禁令:演員出場謝幕不得報以鼓掌和歡呼聲。這條禁令是1776年,當時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強行制定的。他認為,只有對他和他的皇族家庭才能報以鼓掌和歡呼,而演員是他的下屬,不能這樣做。 新加坡為了提高人口素質,制定了新人口政策:持有高等教育文憑的婦女生孩子,工資可增長5%,生兩個孩子可增加工資10%,生三個孩子可增加工資15%。同時還規定: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婦女,生第二個孩子時須交納罰款。 從1980年開始,阿根廷嚴禁男子留胡須。原來,阿根廷近年來盜賊猖狂,許多罪犯都借著滿臉鬍子來逃避緝捕。為此,阿根廷當局頒下法令,規定全國的男子必須定期剃須,逾期未刮而致胡須滿臉者,將被視為犯法。法律還規定,阿根廷男子所有的一切身份證件上的照片,都必須是剃凈鬍子的,以便警察辨認相貌。 巴基斯坦高級伊斯蘭學者理事會宣布,沒有胡須的男子是罪人。這個官方的伊斯蘭教理事會在一篇聲明中說:「剃去一個人的胡須是犯罪,長期這樣做是犯大罪。」該理事會還建議沒有胡須的男子應被禁止參加選舉。 亞利桑那州的莫哈維規定:偷肥皂者,罰其用所偷的肥皂洗澡,直到將肥皂用完。曾有一個小偷盜走了商店的一箱肥皂,案發後,小偷被關在浴室時整整洗了一個星期。 美國波卡特洛市法令規定:市內居民均不得愁眉苦臉和拉長面孔,違者要到「歡笑檢查站」學習微笑,在那裡展現多次笑容後,方可「畢業」。市長解釋說,這是為了鼓勵市民以樂觀的態度應付工作和生活中各種不順利的環境,創造一種和諧,寬松的社會氣氛。 在美國,還有許多保護動物的法律。如宰殺家禽要一刀斃命,減少它的痛苦。如果殺個半死不活,就要受到控告,被起訴。丈夫不在場生孩子為非法:23歲的英國婦女邁基乘坐飛機在卡達首都邁哈機場降落時,生下了一個孩子。按照伊斯蘭教規,丈夫不在場,婦女無權生孩子。卡達憲法規定,此教規同樣適用於在該國居住和逗留的外國人。所以,邁基所生的孩子被認為是非法的,警方欲將她逮捕。邁基只得向英國駐卡達大使館求救。英國使館官員出面交涉,費了許多周折,才使邁基得以脫離困境,返回英國。

③ 求商鞅、李悝、吳起的生平趣事~~~~~~~~~~~詳細點的

李悝,周定五十四年(前455年)生,周安王七年(前395年)卒,戰國時魏國(今山西南部運城一帶)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

關於李悝的名字,許多學者認為史籍中同一時期的李克,就是李悝.也就是說,李悝,又寫作李克,或又名李克。

李悝的生平事跡,已難確知其詳,使他在歷史上留下永久名聲的,是他任魏文侯相時在魏國的變法改革。

李悝作為一個傑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提出一系列變法主張,並在魏文侯支持下積極推行。在政治上,李悝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提出「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的名言。李悝將無功而食祿者稱為淫民,要「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對腐朽落後的世襲制度的挑戰。由於廢除世襲制度,—批於國家無用且有害的特權階層的。人物扯趕出政治舞台,一些出身於一般地主階層的人,可因戰功或因其才能而躋身政界,此舉實際開創了地主階級對奴隸主貴族的斗爭,為以後封建制代替奴隸制開辟道路。經濟上,主要實行「盡地力」、「平糴法」(《漢書·食貨志》有較詳細的記載)。簡單說來,盡地力就是統一分配農民耕地,督促農民勤於耕作,增加生產。平糴法是國家在豐收時平價收購糧食儲存,發生飢荒時又平價賣給農民,取有餘以補不足,以防穀物甚貴而擾民,或甚賤而傷農。此法的實行,極大地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使魏國因此而富強。在軍事上,建立常備的「武卒」,嚴格選拔軍士,並給予一定優待,大大提高了戰鬥力。

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我國變法之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時便對其他各國震動很大,從而引發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性變法,為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鋪平了道路。後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無不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

李悝為了逃一步實行變法,鞏固變法成果,匯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通過魏文侯予以公布,使之成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固定封建法權。《法經》兵6篇,為《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律》和《具律》。這是法家倡行法治的成功表現。李悝的《法經》,對維護封建地主階級利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為後世所效仿。《晉書·刑法志》便說:商鞅「受之以相秦」,而「秦漢舊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師李悝」。先秦思想學派的法家學說和我國傳統法學,均以《法經》為奠基之作,而它在法制史正的開創之功,更不容忽視。因而,李悝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隨著學術研究的深入,對他的歷史功績將會做出更為確切的評價。
吳起(約前440~前381年)衛國左氏(今定陶縣力本屯鄉)人(一說曹縣人)。戰國前期著名軍事家、改革家。初在魯國為將,治軍嚴明,律己寬人,與士兵同甘共苦,以寡敵眾打敗齊軍。後至魏任將,輔魏伐秦,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前382年,離魏至楚,被封為令尹,在楚悼王的支持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楚國很快強盛起來,在短期內南平北越,北滅陳蔡,西敗強秦,威震諸候。楚悼王死後,由於被改革觸犯切身利益的公侯、貴戚乘機作亂而遭殺害。著有《吳子兵法》一書,現存一卷,計有《圖國》、《料敵》、《治兵》、《論將》、《變化》、《勵士》六篇,同《孫子兵法》一樣,豐富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是中國軍事史上的寶貴財富,至今仍有借鑒價值。
商鞅,戰國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孫鞅、衛鞅,衛國(今河南濮陽)人,約生於公元前390年,死於公元前338年。 商鞅是戰國時沒落貴族的後裔。

他從小就"好刑名之學"。所謂"刑名之學",即指建立和鞏固地主階級專政的一套法家學說。年輕時,商鞅在魏國進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總結了李悝、吳起的變法經驗,完善了自己的法家理論。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賢,商鞅應召入秦,進獻富國強兵之策,便提出變法重點放在兩面個方面:一是廢除舊的封建領主制,把秦國建成一個封建地主制的中央集權國家;二是推行農戰政策,發展秦國的農業生產,增強軍事力量。

他的變法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次從秦孝公三年開始,主要內容包括:編造戶籍,實行什伍連坐;獎勵軍功,頒布按軍功賞賜的制度;獎勵農耕,制定"墾草"開荒的法令等。第二次變法在秦孝公十二年開始,這次變法比第一次更進一步,主要有"開阡陌封疆",廢除封建領主的土地所有制;普遍推行縣制,設置直屬於國君的縣一級行政機構;直接征派賦役,按戶按人徵收軍賦;統一度量衡,取消各領主的家量;革除殘留的戎狄風俗等。經過這兩次變法,完成了秦國從封建領主制到封建地主制的歷史轉變,封建領主貴族的經濟勢力和政治勢力逐步消除,封建地主制的新興政權日益鞏固;農業勞動力增加,耕地擴大,以糧食為主要內容的農業生產日益發展,工商山澤之利主要集中於封建國家之手,政府的財政收入日益富裕;農戰方針具體落實,軍事力量日益強大,一步步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這些改革揩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遂遭到政敵的迫害,車裂而死,全家亦被殺害。商鞅的重要政見經後人整理,成《商君書》二十九篇,《漢書·藝文志》有著錄,今存二十四篇。
孫臏,戰國時軍事家,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鄄(今山東鄄城北)之間人,孫武後代。曾與龐涓同學兵法,後涓任魏將,忌臏才能,誆他到魏,處以臏刑(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經齊國使者載回,齊威王任為軍師,設計打敗魏軍於桂陵,後又大敗魏軍於馬陵,迫使龐涓自殺。著有《孫臏兵法》一書,後世已失傳。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的竹簡中,保存了這部書的部分內容。《孫臏兵法》主張慎戰,強調「事備而後動」,就是說,戰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備,才能「兵出而有功,入而不傷」。又強調指揮戰爭的人必須知「道」,即要懂得戰爭的規律;還論述了怎樣以寡擊眾、以弱擊強,怎樣創造有利的作戰態勢,怎樣靈活運用戰法等問題。
商鞅(約前395年—前338年),漢族,衛國(今河南安陽市內黃梁庄鎮一帶)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衛氏。又稱衛鞅、公孫鞅(衛鞅之「衛」即氏於國,商鞅之「商」即氏於居或氏於官,又「諸侯之子曰公子,諸侯之孫曰公孫,公孫之子以王父字為氏」。衛鞅之祖為衛國君,故又稱公孫鞅。)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孝公死後,受到秦貴族誣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車裂而死。其在秦執政二十餘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並使秦國長期凌駕於山東六國之上,但最後還是死於自己的法。

④ 求《非常法史:歷史上的法律趣事》全本

鏈接:https://pan..com/s/1mTSXYq-AIwHect_fOd8MVQ

提取碼:ykxt

⑤ 名人趣事!最好是愛情故事!!急求!!

美國總統尼克松的浪漫史
1937年,年僅24歲的尼克松從杜克法學院畢業後,回到加利福尼亞州的惠蒂爾老家,並在溫格特——比尤利律師事務所謀到一個職位。這里距繁華熱鬧的洛杉礬才15英里,可尼克松一心要實現自己的宏圖,日夜拚命工作,無暇追求浪漫的生活。不過晚上,他仍擠出時間去教堂或當地的業余劇團參加社交活動。這位後來當上美國總統的青年,竟是個很不錯的演員,在《一月十六日之夜》中成功地扮演了一個檢查官的角色。

一年以後,尼克松准備在喬治·考夫曼和亞歷山大·伯爾科特寫的劇本《黑色的城堡》中扮演男主角。女主角還未選
定,尼克松也幫忙物色。一天晚上,他來到小劇院,一個陌生的女青年出現在他面前。她那有神的眼睛,美麗的紅頭發,苗條的身材,活潑的舉止,都充滿著青春的熱情和活力。他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被這俏麗、文雅的姑娘吸引住。這位姑娘是剛從南加利福尼亞大學以優等成績獲得學士學位的帕特·瑞安,剛剛回鎮上的中學教書。他們就此一見鍾情了。

尼克松請一位朋友給他們作了介紹。他和帕特·瑞安在一起初談就很投機。除了家庭和宗教信仰外,他們個人的生活經歷也酷似,他們都立志*個人奮斗洗涮貧窮。

試演結束後,尼克松提出用他的老式「福特」汽車送帕特和給他們介紹的朋友回家。途中,他同帕特是否肯同自己一
起玩一次。帕特故意推辭說「我很忙」。尼克松卻認真地說:「總有一天我會和你結婚的!」

這傻話引得大家都樂了,因為在那時看來這根本就不可能。也許這就是尼克松自稱的所謂「第六感覺」,促使他說了那樣魯莽的話。尼克松的心時時被姑娘牽動著,帕特卻似乎無動於衷,還繼續同其他年輕人接觸。尼克松為了同那些帕特周圍的年輕人「競爭」,盡管他根本不會跳舞,他還是鄭重地請帕特跳舞,努力跟上節拍。他們一起到阿蒂商定附近新建的室內溜冰場,雖然他在冰上簡直站不起來,可為了迎合帕特的愛好,他還是十分樂意地去了。很快,帕特對尼克松萌發了依戀之情。

尼克松是個剛剛崛起的年輕律師,工作很出色。薪金也在逐年遞增,他開始考慮結婚了。1940年春,他和弟弟一塊到北加利福尼亞作短期旅行。為買什麼樣的定婚戒指,他們竟一直談到深夜。尼克松認為:「男人一生只買一隻戒指,因此要選最好的,讓妻子戴上終生感到驕傲。」然而,當時他還沒有足夠的錢為她買一隻滿意的戒指。

旅行回來後,尼克松向帕特正式求婚,她同意了。他們把兩人的積蓄放在一起,買了定婚戒指。不幾天,尼克松送給帕特一隻五月花花籃,花叢中放著這只定婚戒指。6月21日,他和帕特正式結婚了。

他們決定驅車去墨西哥度蜜月兩周。當時他們沒有多少錢,為節省上餐館的費用,他們帶了一些罐頭食品。上路以後,他們才發現罐頭盒上的商標全被朋友們撕去了。這樣,每餐便成了猜謎游戲,這無疑給旅行增添了不少情趣。有幾次,他們早餐吃的是豬肉和黃豆,晚餐卻吃葡萄柚片。

蜜月結束後,他們返回惠蒂爾,在一間下面是車庫的房子里安下家。尼克松繼續他的律師業務,帕特接著教書。帕
特在國憶與尼克松熱戀的那段難忘的生活時說:「尼克松一見面就說會和我結婚的,我當時想,他真是瘋瘋顛顛或有什麼毛病。我不能想像還有誰會那麼冒失地說出那種話來。後來,在和他的接觸中,他總是有很多幽默滑稽的故事,他是公認的最活躍的人物。」

⑥ 名人軼事

權貴的虛榮
義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曾在佛羅倫薩雕刻了一尊石像,因為那尊雕像體積龐大,又將擺放在城市的顯要位置,米開朗基羅從構思、手法上竭盡全力。經過將近兩年的創作,米開朗基羅終於完成了作品。當他自己看到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的作品時,他自己也為自己感到驕傲。作品預展時,佛羅倫薩萬人空巷,對他的創作嘆為觀止。最後連佛羅倫薩市長也來參觀了,眾多權貴圍在雕像前竊竊私語,等待市長發表意見。市長傲慢地朝雕像看了幾眼,問:「作者來了嗎?」米開朗基羅被人請到市長面前。市長說:「雕石匠,我覺得這座石像的鼻子低了點,影響了整座雕像的藝術氛圍。」米開朗基羅聽罷說:「尊敬的市長,我會按照你的要求加高石像的鼻子。」說完,米開朗基羅便讓助手取出工具,提著石粉對石像的鼻子進行加工。米開朗基羅在石像的鼻子上抹著石粉。抹了一會兒,他來到市長面前,說:「尊敬的市長,我已經按照你的要求加高了石像的鼻子,你看現在還行嗎?」市長看了點點頭說:「雕石匠,現在好多了,這才是完美的藝術。
」市長走後,米開朗基羅的助手百思不得其解,問:「你只是在石像的鼻子上抹了三把石粉,石像的鼻子根本沒有加高啊?」米開朗基羅說:「可是,市長認為高了。
」據說那尊石像還矗立在佛羅倫薩的街頭,知道那尊石像來歷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諺語:「權貴的虛榮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摘自《知音》海外版第4期,作者流沙)

一句妙語求職成功
2003年,巧克力之父弗斯貝里的公司獲准登陸中國市場,他就發出了招聘廣告。公告很簡單,是這樣寫的:請用一句最簡潔的話,回答下面四位名人在說什麼。
1.1954年4月2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建校100周年,邀請愛因斯坦回母校演講,愛因斯坦在演講中說了這樣幾句話:「我學習中等,按照學校的標准,我算不上是個好學生,不過我後來發現,能忘掉在學校學的東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1984年6月2日,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丁肇中回母校清華大學演講,在接受同學提問時說;「據我所知,在諾貝爾獎的90多位物理學家中,還沒有一位在學校里經常考第一;經常考倒數第一的到是有幾位。」
3.1999年3月27日,比爾.蓋茨應邀回母校哈佛大學去參加募捐活動,當記者問他是否願意繼續學習拿到哈佛大學的畢業證書時,他向記者笑了一下沒有回答。
4.2001年5月21日,美國總統布希回到母校耶魯大學,接受榮譽法學博士學位。由於他當年學習成績平平,在被問到現在的感想時,他說:「對那些取得優異成績的畢業生,我說『乾的好』,對那些成績較差的畢業生,我說『你可以去當總統』。」
有400多名優秀中國大學生參加了應聘。2003年3月10日,他的分公司在北京開業了,只有一個學生收到通知來參見他們的開業典禮。這位學生的回答是這樣的:「學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外沒有,校門外總是把校門里的一切打亂重整。

那是你的油田
曾是美國首富的石油大亨保羅·蓋蒂,年輕時家境並不富裕,只有一片收成很差的旱田。
後來,在田裡挖水井的時候,田裡冒出一些黑濃濃的石油。於是水井變成了油井,旱田變成了油田,保羅·蓋蒂看到了致富之路。他開始僱工開采起石油來。
保羅·蓋蒂很用心地經營自己的事業,沒事便到各油田去巡視。可是,他每次都能發現有人浪費原料,而且有閑人遊逛。他把工頭找來,要求工頭們消除浪費和清除閑人。然而,他下次再去的時候,一切依然如故。保羅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我一去就能看得出浪費和閑人,而那些工頭天天在此,卻視而不見?後來,一位管理學家一句話點醒了保羅,他說:「那是你的油田。
」保羅立即召來各工頭,向他們宣布:「從今天起油田交給各位負責經營,效益的25%由各位全權支配。」從此,保羅再巡視油田時,發現不僅浪費現象消失,閑人也絕跡,而且產量大幅增加。
(摘自2月28日《羊城晚報》)

拿破崙對落水的士兵開槍
拿破崙一次騎馬穿過一片森林,看到一個不會游泳的士兵掉進水裡,正向深處漂移,岸上的士兵慌作一團,因為他們誰也不會游泳。
拿破崙問:「他會游泳嗎?」回答:「只能劃幾下,現在不行了。
」拿破崙隨手從士兵手裡拿過一支手槍,朝落水者大聲喊道:「您趕快游回來,不然,我就開槍了。」說著真的向水裡開了兩槍。
落水的人聽見這么一說,猛然轉過頭來,拚命地劃著,居然很快靠上了岸。他不解地問拿破崙:「陛下,我都快嚇死了,你為什麼還要向我開槍?」拿破崙笑了:「傻瓜,不嚇你一下,你就真的淹死了,你看這幾個人誰能救你呢?你經這么一嚇,不是自己回過頭來救了自己嗎?」
(摘自《文明導刊》第4期)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嚴承章
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傳媒報道優秀醫務工作者的事跡時,曾言及「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是何人,他的「誓言」說了些什麼?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古希臘醫生,史載約生活在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希波克拉底誓言」據史載並非全是希氏之作。希氏一直被西方認作「西方醫學之父」,其「誓言」一直作為醫學道德准則。《西方文化大辭典》中記述的「誓言」是這樣的:「……我願盡余之能力,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並檢束一切墮落及害人行為,我不得將危害葯品給予他人,並不作該項之指導,雖有人請求亦必不與之。尤不為婦人施墮胎手術。我願以此純潔與神聖之精神,終身執行我職務。凡患結石者,我不施手術,此則有待於專家為之。無論至於何處,遇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並檢點吾身,不作各種害人及惡劣行為,尤不作誘奸之事。凡我所見所聞,無論有無業務關系,我認為應守秘密者,我願保守秘密。倘使我嚴守上述誓言時,請求神祗讓我生命與醫術能無上光榮,我苟違誓,天神鬼神實共亟之。」
(摘自2003年6月9日《羊城晚報》)

磨 坊
流 沙
十九世紀的德國有個威廉一世皇帝,他在波茨坦市近郊蓋了一座佔地面積很大裝潢豪華的行宮。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行宮不遠處的一間磨坊十分礙眼,剛好把前面的風景給擋住了。威廉一世讓內務大臣去問清楚是誰的磨坊,然後給磨坊主一些錢,把它拆了。內務大臣找到那磨坊主,向磨坊主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要求。可是磨坊主說:「那是祖宗傳下來的財產,我要把它一代一代傳下去。」
威廉一世生氣了,派出自己的宮廷衛隊把房子強行給拆了。拆房子的時候,磨坊主對衛隊隊員們說:「皇帝當然權高勢重,但德國尚有法院在,此不公平之事我必訴之於法庭解決。」不久,法院作出判決,皇帝敗訴,而且必須「恢復原狀」。於是,威廉一世只得派人把已拆毀的磨坊重新建了起來。
幾十年後,威廉一世去世了,那磨坊主也去世了。磨坊主的兒子因為經濟拮據,准備將磨坊出售給即位的威廉二世,他認為皇室肯定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但威廉二世卻給磨坊主的兒子六千馬克,並親筆寫了信,囑咐他這磨坊是德意志國家的司法獨立和裁判公正的紀念,也是你們家族的光榮所在,要求把這磨坊世世代代傳下去。
在波茨坦市那座古舊的磨坊仍然還在,每年都有不少觀光者。特別是一些法律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他們以觀摩磨坊為自己從業的必經程序。
(摘自2003年7月3日《新聞晨報》)

愛因斯坦給五千年後人類的一封信
聞 山
1938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打電話給愛因斯坦,請他寫一封信,把「我們時代的思想和感情,告訴5000年後的人。」愛因斯坦寫了。這信被裝在牢固的容器里,深埋在紐約世界博覽會地下,上面立一個石碑,說明後人要在6939年才能取出來。信中寫道:
我們這個時代產生了許多天才人物,他們的發明可以使我們的生活舒適得多。我們早已利用機械的力量橫過海洋,並且利用機械力量可以使人類從各種辛苦繁重的體力勞動中最後解放出來。我們學會了飛行,我們用電磁波從地球的一個角落方便地同另一個角落互通信息。
但是,商品的生產和分配卻完全是無組織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懼的陰影里,生怕失業,遭受悲慘的貧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國家裡的人民還不時互相殘殺。由於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將來,都不得不提心吊膽和極端痛苦。
我相信後代會以一種自豪的心情和正當的優越感來讀這封信。
(摘自《共鳴》2003年第3期)

路曲心直
黎 民
在一座寺中有一個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灑掃,做過早課後要去寺後很遠的市鎮上購買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還要讀經到深夜。
有一天,他發現,雖然別的小和尚偶爾也會被分派下山購物,但他們去的是山前的市鎮,路途平坦距離也近。於是,小和尚問方丈:「為什麼別人都比我自在呢?沒有人強迫他們幹活讀經,而我卻要干個不停呢?」方丈只是微笑不語。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扛著一袋小米從後山走來時,方丈把他帶到寺的前門。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的身影,方丈問那幾個小和尚:「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這么近,又這么平坦,怎麼回來得這么晚呢?」
幾個小和尚說:「方丈,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這個時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方丈又問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後的市鎮那麼遠,你又扛了那麼重的東西,為什麼回來得還要早些呢?」
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由於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十年了,我已養成了習慣,心裡只有目標,沒有道路了!」方丈聞言大笑,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煉一個人的心志啊!」
這個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著名的玄奘法師。在西去取經的途中,雖艱險重重,他的心卻一直閃耀著執著之光。
(摘自《遼寧青年》2003年第10期)

大師的風格
吳錫平在2003年7月6日《中國青年報》上撰文說,明末清初的啟蒙思想家顧炎武,把讀書和著書喻為「鑄錢」。他說:我曾說今人著書立說正如古人鑄銅造錢,古人從礦山中開采銅,而今人卻靠收買舊銅錢做原料,前者鑄的錢數量少,但品質精良,而後者不僅新鑄造出來的銅錢質量粗劣,而且把古人傳世之技藝給毀了。我一年多來,盡管從早到晚讀書,反復研究,只不過考慮清了幾個問題,數量雖少,但也算得上是直接從礦山中采銅吧!
文章說,可嘆的是,三百多年前學人的這段比喻卻一語切中了當今的現實。時下的學界正是浮躁之風盛行:重數量而輕質量,粗製濫造,動不動就是皇皇數萬、數十萬言的巨著,一年一本甚至幾本,寫書變得比寫論文還容易;拼湊之作比比皆是。
與這些「著作等身」的後輩學人相比,老一輩的學者們要「相形見絀」得多了。哲學大師維特根斯坦一輩子只出了一本書——《邏輯哲學論》,而且薄薄的不到80頁,以後便不再著書。直到他去世以後,別人才將他的筆記、講義匯編成書。就是這本披沙揀金的「小書」成就了大師一生的盛名。大師這樣一種集謙遜與浪漫與勇氣於一體的真誠真令人欽佩。我想這來自於他深厚的積累和深入的思考,來自於他良好的學術操守和道德情懷,來自於他優雅的氣質和恰當的自我認知。大師的風格,也應該是學界的一桿標尺,既指引學問的方向,又標識涵養和道德的高度。

懸崖邊上的智慧
謝隆艷

沙俄時代,一個不會游泳的人失足掉到了河裡。無論他怎樣大喊「救命」,在岸邊值勤的警察都無動於衷。落水人奄奄一息,慌亂中突然大喊:「打倒沙皇!」
這還了得,在當時的俄國,辱罵沙皇是要坐牢的。兩名警察立即跳入水中,把落水的人提上岸來,送進了警察局。溺水的人也因此得救。
當一個人被某種緣由逼入絕地時,智慧就會突然開花。這種現象被人稱為「懸崖邊上的智慧」。
英國著名大畫家索希爾有一次應英國女王的邀請,在皇宮里畫了幅大壁畫。為畫這幅巨制,畫家搭起了一個三層樓高的腳手架。女王帶領一批大臣前來觀看,當時索希爾正站在腳手架上全神貫注地審視著自己的作品。他一邊看一邊往後退,直退到了腳手架的邊緣,站在腳手架下的女王和大臣們全都嚇呆了,但誰也不敢出聲:大家知道,誰要是喊出聲來,索希爾一定會受到驚嚇,很可能掉到地上摔死。
這時,站在索希爾身邊的助手急中生智,他大步沖到壁畫前,拿起畫筆在壁畫上亂塗亂抹起來。索希爾見此勃然大怒,急忙奔上前去搶奪助手手裡的畫筆:「你瘋了嗎?」這樣。他的助手用逼出來的靈感,救了他的一條性命。
(摘自2003年7月3日《北方法制報》)

人生是提取精華的過程
卡莉·菲奧利娜是惠普的女總裁,她曾在斯坦福大學學習過。畢業25年後,她回到母校演講。她說:我在斯坦福上過的最難忘的一門課程是一次研討會,一次關於「中世紀的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三大教派的政治哲學」的研討會。
每一個星期我們都得閱讀一部有關中世紀哲學的著作,比如說阿奎拿(Aquinas)、培根(Bacon)、Abelard——都是些長篇巨作啊——我們一個星期平均要讀1000頁的東西。而每一個周末,我們就得把這些哲學家們的思想言論進行提煉,總結成一份僅有2頁紙的精髓。
當時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先把它們縮成20頁的東西,然後10頁,最後到2頁,而且是單面的稿紙。這豈止是總結啊?這簡直就是把所有的事物還原成其最原始的形態,回復到事物最根本的精髓!
而緊接著的另一個星期,我們又開始著眼於另外一個哲學家的著作了。
這些思想家們的哲學和意識形態無疑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那種近乎苛刻的提取精髓、追求完美精緻的「蒸餾」過程才是我真正學到的東西。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近乎頑固的技能。而一直以來,我都反復受益著。這是一種提取事物精髓,還原事物本質的綜合練習,而那門課程同時也讓我領悟了生命的意義。人生就是提取精華的過程。
(摘自《中國大學生》2003年第7期)

斯隆先生的愛好
林夕

斯隆先生曾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專業的經理人,在此以前,美國的大企業一直是「老闆」自己管理企業。
斯隆先生年輕時愛好交友、遊玩,也曾是個交遊廣闊的人,有許多好友,但是他擔任通用總裁以後,卻把自己孤立起來,不與同級主管親近,對他們都以禮相待,保持同樣距離。
「沒有人喜歡孤寂,我也喜歡交友,喜歡身邊有個伴,可是公司給我高薪,不是讓我來交朋友的,我的工作是評估公司里的人表現如何,從而做出正確的人事決策,假如我和我共事的人有交情,自然就會有好惡之分,會影響我做決定。因此,我不得在工作場合建立私交。」
不僅如此,斯隆先生從不在公開場合談自己的愛好、家人。在介紹他的書中,他堅持不讓編輯加入兩頁介紹他的家庭、童年和早期生涯的文章。斯隆認為,「專業人才」不應該透露自己的興趣、信念和私人生活,這是他的私事,和「專業」無關。
也正因為如此,斯隆領導下的通用,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特別是他手下的35位高級主管,風格迥異,各有特色,這也正是通用的活力所在。
寫到這,我不僅想起最近從報上看到的一句話:「制度、條例再嚴我也不怕,最怕的是領導幹部沒有愛好。」這句話出自涉案金額最大的廈門遠華案主犯賴昌星之口。
(摘自2003年7月26日《新華日報》 )

這是你們的傑作
畢加索畢生反對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經常出入巴黎的畢加索藝術館,有一天,畢加索發給每個德國軍人一幅他的「格爾尼卡」的復製品。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城市格爾尼卡遭德軍轟炸後的慘狀。一個德軍軍官指著畫問畢加索:「這是您的傑作嗎?」
「不,這是你們的傑作。」畢加索一句話使這個德軍官瞠目結舌。

善惡由心
流沙
蘇東坡信仰佛教。一次與方丈辯經,兩人坐於蒲團之上,相論許久。
方丈說:「我在對方的眼裡是什麼?」
蘇東坡說:「方丈你在我眼裡是一堆牛屎。」方丈微微一笑,說:「施主你在我眼裡是一朵花。」
蘇東坡滿意而歸,與小妹言及此事。小妹說:「佛家有言,心在地獄緣惡念,你心中有牛屎,才會把別人看成牛屎。」
蘇東坡聽罷,滿臉愧色。
任何善惡的念頭,在未變成行動和事實之前,其實在心中早已存在了,心中充滿惡念的人,看別人的眼光就會變異,而心中充滿友誼、寬容的人,便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歡樂。
佛家有地獄和天堂之說。心想行惡的人,心中充滿憤怒,做過惡事的人,因害怕別人發現他的惡事就會天天做惡夢,他雖在人間,心卻早在地獄中了。而行善之人,光明磊落,與人為善,無名利得失,雖身在塵世,心卻早在天堂了。
其實,善和惡有時只是一念之差,一線之距。看豐子愷先生的回憶錄,裡面記載著一段關於他的恩師李叔同的軼事。上音樂課時,有一個學生在下面看閑書,另一個學生則隨地吐痰。李先生是個極其嚴肅的人,他當場看到了卻不出聲,下課後,李先生請那兩位同學留下來,用很緩和的聲音對他們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閑書也不要隨地吐痰。兩個學生覺得老師小題大作,剛要申辯,只見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們鞠了一躬,兩個學生頓時滿臉通紅。
在善面前,只有春風化雨般的滋潤,這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當一個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時候,一切塵世間的浮華光景早已退卻,只有一個個平等和應該尊重的靈魂。
——《解放日報》2003.10.24日

勇 氣
19世紀,在英國的名門公立學校——哈羅學校,常常會出現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個強悍的高個子男生,攔在一個新生的面前,頤指氣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來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斷然拒絕。高個子惱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領子,劈頭蓋腦地打起來,嘴裡還罵罵咧咧:「你這小子,為了讓你聰明點,我得好好開導你!」新生痛得齜牙咧嘴,卻並不肯乞憐告饒。
旁觀的學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鬨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個外表文弱的男生,看著這欺凌的一幕,眼裡漸漸湧出了淚水,終於忍不住嚷起來:「你到底還要打他幾下才肯罷休!」
高個子朝那個又尖又細的抗議的聲音望去,一看也是個瘦弱的新生,就惡狠狠地罵道:「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問這個干嗎?」
那個新生用含淚的眼睛盯著他,毫不畏懼地回答:「不管你還要打幾下,讓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頭吧。」
高個子看著他的眼淚,聽到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從這以後,學校城反抗惡行暴力的聲音開始響亮,幫助弱者的善舉也逐漸增多,兩個新生也成為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毆打的少年,深感愛與善的可貴,後來成為英國頗負盛名的大政治家羅伯特·比爾;挺身而出,願為陌生弱者分擔痛苦的,則是揚名全世界的大詩人拜倫。
人生途中,我們也需要像拜倫一樣,在別人只是畏懼地逃避,或幸災樂禍地觀看時,能夠拿出罕有的勇氣,為了善,為了愛,也為了啟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靈。

五元和十元
有一個美國鄉村小孩,人家拿出一張五元紙幣和一張十元紙幣送他,讓他挑一張,他挑了那張五元紙幣。人們都說他笨,紛紛嘲弄他、笑話他。這事傳了出去、很多人都來找他試驗,結果還是這樣,這事也就傳得越來越遠了。過了幾十年,這個小孩成了美國總統。有記者向他問起這件事:「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總統答。
「那您為什麼要五元,不要十元呢?」
「如果我一開始就要十元,那以後還有誰拿錢來試探我是不是真的很愚蠢呢?」
世上不少聰明人,猶如這位美國總統。他得了便宜,卻能讓對方也覺得愉快。世上也有許多自以為聰明的人,自以為是地笑話別人,卻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笨蛋。

自由的價值
今年盛夏,戰功赫赫的美國四星上將弗蘭克斯將軍退役了。國防部長、各界名人,愛戴他的士兵們,都在歡送儀式上向他致敬,這位服役將近四十年的老兵,退役後,很多優厚待遇也就隨之失去。然而他卻淡然處之。他說:「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被稱為自由。自由的價值高於一切。」自由的意義,在於其人格的獨立和思想的自在。
華盛頓功成身退,在總統任期內,他曾經兩度提出辭職。在他離開政治舞台的時候,他說,「朋友們,重新選舉一位公民來管理美國政府的日子已為期不遠……我以良好的意願在政府的組織與管理方面有所建樹。加以年事日長,體質日衰,深感引退不僅為我所必須,亦將系受人歡迎之舉。」不久,他真正變成了踏踏實實的農民華盛頓,從費城返回弗農山莊。在那裡經營碩大的果園農庄;他的園林講究得很,裡面溪流潺潺,蜜蜂嚶嗡,水流花放,生機盎然。他優游林泉,自得其樂。他是人類自由理念的偉大的踐行者,偉大的先行者,自由是他生命中至高的原則,為了追求自由,他不斷地去擴大他的生活體驗,所以他也是一個愛好創造的人。勞動的喜悅,落實在現實中的桃花源,是自由精神給他的報答。

⑦ 有關法律的古代故事

一個小故事
講述了宋徽宗趙佶如何法外施恩的趣事。宣和年間,宋徽宗下令元宵節前後皇城對平民開放。人們可以在大街上燃放焰火與鞭炮,還可以連續幾天觀游燈展,京城真是熱鬧繁華到了極致。元宵節當天就更熱鬧了,天子在宣德門上觀燈聽戲曲,百姓則在城樓下的大街小巷上狂歡,每個人還可以領受到宮廷的賜酒一杯。正當趙佶為皇城一片與民同樂的景象而高興的時候,有人來報告稱有一名女子,她品用完了御賜的美酒後還想把金杯占為己有。她也被警覺的侍衛押送宋徽宗面前接受處罰。

宋徽宗見那女子表現鎮定,問她是否知道自己的盜竊行為違反大宋律法。聰明的女子誦《鷓鴣天》詞回答了宋徽宗。「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金杯作照憑。」這段詞說了些什麼呢,我試著給大家做翻譯。

她聰明地為自己辯解道:「今夜明亮的月亮懸照在夜空,精緻的花燈也十分光彩耀眼。今天我和夫婿手拉手一起去觀燈,一路上有說有笑,一直逛到了宮殿南正門,小女子因為迷戀貪看那些白衣女子表演的歌舞,想不到我們被人群擠散了,自己平時很少出門,一時間又找不到回家的路,一個人在人群里轉來轉去,眼看天就要亮了,正在焦急無奈間,突然聽到傳宣說皇帝嘗賜每人一杯酒,於是我也擠上前去爭得一杯喝了,並將金杯揣入懷中,原因是害怕回家被翁姑責問,想以此作個證明。」面對皇帝的威儀,一般的小女子大概早就魂飛魄散,跪倒求饒。可是這女子竟然從容誦出《鷓鴣天》。結果徽宗大喜,以金杯賜之,衛士送歸。

就這樣竊杯女子憑借機敏和才華,把一場可能讓自己和家人名譽掃地的危機不但頓時化解,而且還留下這樣一段佳話和一首委婉自然充滿民間趣味的詞

法律知識趣聞

一個小男孩,因上網無錢,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在一個沒有路燈的地方搶了一個下夜班的婦女的手機,匆匆跑回家,一看,發現這部手機卻是他媽媽的。哈哈!

⑨ 董康的人物軼事

董康早年東渡日本後先後訪問了當時日本著名的法學家小河滋次郎、松岡正義、青浦子爵、齋藤十一郎博士等,並對刑事案件中有關起訴、逮捕、審訊、監獄、死刑執行等內容進行了專門考察。這次考察的結果,產生了清末的重要法學著作《調查日本裁判監獄報告書》、《日本裁判所構成法》、《監獄訪問錄》、《日本裁判沿革大要》、《獄事譚》等。這批資料對沈家本等人修訂大清新刑律,推動改良舊式監獄及審訊方法,修訂《大理院編製法》等,提供了很大的借鑒。[1]
1912年身為前清進士大理院民科推事四品官吏的董康避居日本,就學於東京大學,研究法律,成為近代赴日留學人員中政治身份較高的一名。並將隨身攜帶的一批珍貴的中國善本古籍,出售給日本收藏家大倉氏。1913年董康回國後即投身政界,並於次年出任北京大理院院長。同年,沈家本與世長辭了。但是,董康卻繼續沿著沈家本的道路走了下去,並於民國七年(1918)出任民國政府修訂法律館總裁。
清末所修訂的一批法律,民初北洋政府稍加刪改即搬來使用,而在董康主持下,民國初期的修訂法律館,也基本上保持了清末沈家本主持時期修訂法律館的特色,並根據「外法治國」的原則,繼續有組織地翻譯與引進了大量的外國法律及法學著作。1921年董康出任司法總長,取得了與沈家本相等的政治地位。為了進一步實現法制改良的理想,他進一步加強了對外國法律制度的引進,並由當時的司法部參事廳專門組織設立了「外國法典編印處」,取代了原修訂法律館。[1]
從董康等人在北洋政府時期所引進的外國法律及法學著作中,我們可以發現,基本上以日本為主,並對德國、美國、俄羅斯、英國等歐、美大陸法系的專門性法規進行較為集中的翻譯。此外,對於國會組織及選舉法,地方行政制度規章等的引進有所增加,這些都是北洋政府時期由於其體制度畢竟與大清帝國有所區別,故而在引進「外法」的內容上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但總體上說,董康所引進的外國法律及法學思想,是對沈家本利用「外法」折衷修律的改良主張的繼承。
1924年,董康辭去了職務,赴歐洲進行工商業考察,回國後於1925年出任「收回上海會審公廨中方委員會」會長。北洋政府失敗以後,董康這位前清遺老所寄託的「外法治國」伴著「法制改良」和收回制外法權的夢想一起破滅了。從此他離開政界,充任上海法科大學校長、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並開設律師事務所,曾就南通「土豪劣紳張謇請求撤消沒收財產案」出庭為江蘇著名工商業者張謇進行辯護。
這期間,董康收集整理了一批中國古代法學著作,對清代法制史進行了研究,完成了《中國法制史講演錄》、《秋審制度》、《前清法制概要》等著作,並且將中國封建社會的秋審制度與歐美減刑委員會制度進行了比較。此後,他又在研究中國古代刑法有關證據問題的專集《集成刑事證據法》中鼓吹建立以日本軍國主義法學體系為核心的所謂「東方法系」,將中國法制建設視為日本法的附庸,為日本侵略中國製造法律上的「依據」。[1]
七七事變以後,董康出任偽「華北臨時政府」的「司法委員會委員長」、「最高法院院長」,出賣了自己的祖國和民族,淪為漢奸,最終走完了這條從「外法治國」到賣國求榮的「東方法系」的道路。沈家本、董康這兩位清朝進士出身的司法官吏,分別擔任過清末北洋政府的司法大臣並主持過修訂法律館的工作。他們所追求的,是以法律改良的手段,通過引進西方資本主義法律及法學著作,對傳統的中華法系進行修訂,通過頒發修訂新法律,改良司法,整頓舊式監獄,廢除苛刑等等,雖然他們為此目的曾與勞乃宣等所堅持的維護傳統禮教的派別進行過斗爭,但就其根本意義上講,並無本質區別。沈家本、董康所進行的法制改良,其目的旨在維護封建君主政治的機體,這就決定了他們和當時時代的潮流是相違背的。應該看到,他們所引進的外國法律及法學理論,對豐富我國法學研究內容起了開創先河的作用,奠定了中國近代法學的發展基礎,為我國法律向近代化發展做出了貢獻。
沈家本、董康所處的歷史時代,是激進與保守,革命與改良,充滿激烈沖突的時代。其斗爭的結局,不僅僅關繫到中國法制文化的發展,也關繫到中國整個社會的命運。與沈家本同時,還有一大批人,站在力圖推翻封建王朝的立場上,也引進與翻譯了大量資產階級的法律思想和政治主張。以孫中山等人所代表的主張推翻封建制度的民主革命家,最終形成了當時社會斗爭的主流。並且通過不斷的斗爭,結束了「朕即國家」、「君權神授」的封建制度及其法律,打破了幾千年來帝王威嚴和封建禮教對人民的精神束縛,從而使中國的法制建設,真正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熱點內容
我的法治中國夢論文 發布:2024-11-16 09:06:35 瀏覽:101
控煙法規落實 發布:2024-11-16 08:53:36 瀏覽:42
在我國確定公司國籍的法律標準是 發布:2024-11-16 07:58:16 瀏覽:846
法碩非法學排名 發布:2024-11-16 07:51:15 瀏覽:995
新車交車確認表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6 07:38:06 瀏覽:960
道德經說兵 發布:2024-11-16 07:00:35 瀏覽:683
百民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宣講活動 發布:2024-11-16 06:59:57 瀏覽:768
技術性貿易壁壘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4-11-16 06:56:16 瀏覽:286
參考文獻中行政法規的寫法 發布:2024-11-16 06:33:39 瀏覽:106
行政訴訟法追加被告通知書 發布:2024-11-16 06:31:28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