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發揮 檢察機關在 依法治國中作用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立足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際,直面我國法治建設領域的突出問題,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提出了關於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出了全面部署,回應了人民呼聲和社會關切,必將有力推進依法治國進程,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綱領性文件。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法治的保障和支持,《決定》實現了依法治國的歷史跨越,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檢察機關做為國家治理中的重器,在依法治國全局戰略中肩負著舉止若輕的重任,《決定》為檢察事業發展開辟了更加寬闊的前景,我們要順應時代潮流,做出無愧於時代的業績。
一、堅持黨的領導,捍衛憲法權威,確保檢察工作正確的方向
檢察機關要解決存在的問題,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釐清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我國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確立了在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在我國,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任何偏離黨的領導,背離憲法走西方所謂「憲政」的歪門邪路,是堅決不允許也行不通的。所以檢察機關只有堅定不移的堅持黨的領導,在憲法授權范圍內積極作為,才能在這場宏大的改革浪潮中,肩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
二、增強使命感,主動作為,全面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
《決定》描繪了依法治國新藍圖,闡釋了依法治國新理念。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任務。檢察機關要善於在黨和國家宏大戰略中准確定位,打贏階段性戰役。
一是大力弘揚憲法精神。
二是公正司法,嚴格執法,提高檢察公信力
三是監督依法行政,推進法制政府建設
四是積極開展普法宣傳,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三、建設高素質檢察隊伍,夯實依法治國基礎
檢察隊伍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建設高素質檢察隊伍,首先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其次,建立完善的執法規范,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依法規范檢察人員與當事人、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接觸、交往行為。第三,持之以恆加強作風建設。要以「零容忍」的態度,敢於向一切違法亂紀腐敗行為「動刀子」。 四、深化改革,積極作為,提速依法治國進程。《決定》對深化司法、行政改革明確了任務,檢察機關一定要在深化改革的大局中,不等不靠,積極作為,在改革總體框架內,進行深度改革,建立適應依法治國總戰略的檢察運行機制。
一是積極參與人大的立法工作。
二是積極探索,深化檢察改革。要在頂層設計的框架內,積極探索建立適應依法治國要求的檢察體制機制。
三是加快推進檢察人員職業化進程,完善各級各類人員分類目標管理,健全內部執法辦案流程管控,完善檢察人員執法保障規范,確保檢察人員公正執法、嚴格執法。
依法治國布局宏大,前途光明,意義非凡。為檢察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戰場。全體檢察人員一定要領會要義,把握先機,在依法治國的道路上肩負起歷史使命,書寫無愧於時代的新篇章。
Ⅱ 檢察機關如何理解把握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依法治國對不同的政治主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檢察機關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所以說全面依法治國,檢察機關應該公正司法,嚴格執法。
Ⅲ 憲法規定的國家專門法律監督機關是
依據為憲法第一百二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人民檢察院的任務是,通過行使檢察權,鎮壓一切叛國的、分裂國家的和其他的反革命活動,打擊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維護國家的統一,維護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
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人民檢察院通過檢察活動,教育公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積極同違法行為作斗爭。
(3)依法治國與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擴展閱讀:
對於叛國案、分裂國家案以及嚴重破壞國家的政策、法律、政令統一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檢察權。對於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犯罪或利用職務進行犯罪,包括利用職務在經濟領域內進行犯罪,進行檢察。這類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3條第2款的規定,主要有貪污罪、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罪、瀆職罪。
此同時,人民檢察院依法保障公民對於違法的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控告的權利,追究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人的法律責任。
Ⅳ 辨析: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因此,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
(1)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實行依法治國,人民群眾是主體,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3)在我國,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及其工作人員只能在人民授權的法定范圍內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因此,認為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這是不準確的。
Ⅳ 依法治國如何體現在檢察院公訴工作中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公訴工作的決定 長期以來,全國各級人民檢察院牢固樹立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思想,認真履行公訴職能,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為維護社會穩定,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公訴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法律賦予檢察機關起訴權、不起訴權、抗訴權、刑事訴訟監督權等重要司法權,要求公訴人員依法行使職權,規范執法行為,不斷提高辦案質量。刑事案件數量的居高不下和庭審方式的改革,要求公訴部門提高幹警素質,創新公訴機制,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務。為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認真貫徹「強化監督、公正執法」的檢察工作主題,積極推動公訴工作與時俱進,現就進一步加強公訴工作作如下決定: 一、樹立正確的公訴觀念,全面履行公訴職能 1、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強公訴工作。增強大局意識,通過依法正確履行公訴職能,為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服務。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維護穩定的指示精神,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公訴工作的首要任務,通過依法嚴厲打擊刑事犯罪,保障國家政治安定、經濟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2、正確認識公訴工作的地位,充分發揮公訴職能作用。代表國家提起公訴、指控犯罪是檢察機關的基本職責,公訴工作居於追訴犯罪的重要環節,在國家刑事訴訟中處於承前啟後的地位。公訴職能是國家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重要職能。是刑事訴訟監督的有機組成部分。正確履行公訴職能,直接體現著檢察機關的執法水平,關繫到國家的法治形象。 3、主動適應新的形勢,確立公正和效率的司法理念。堅持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並重、實體法與程序法並重的思想,切實解決司法實踐中輕視人權保障,忽視程序法的問題,注重依法平等保護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嚴格遵循公訴原則,正確執行刑事政策,把辦案質量放在重要位置,堅持辦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4、牢固樹立證據意識,提高運用證據的能力和水平。公訴工作的核心,是審查證據判斷案件性質,運用證據指控、證實犯罪。審查證據材料必須全面、客觀,既要注意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罪重證據的審查,也要注意對無罪、罪輕證據的審查。准確把握「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准,研究制定常見犯罪的證據參考標准,不斷提高運用證據的能力和水平。 5、積極倡導創新精神,努力推動公訴改革。公訴改革是推動公訴工作發展的動力。公訴改革應以維護司法公正,降低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和辦案質量為目標,積極探索合理的訴偵體制、訴辯體制和訴審體制,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公訴制度。公訴改革要在國家基本法律規定的框架內進行,遵循訴訟規律,立足國情,借鑒國外有益經驗,有計劃、有步驟、積極穩妥地推進。 二、努力提高執法水平,強化公訴業務工作 6、依法適時介入偵查,引導偵查機關(部門)取證。加強同偵查機關(部門)的聯系與配合,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堅持對重大案件適時介入偵查,依法引導取證活動。按照出庭公訴的要求,對偵查機關(部門)收集證據、固定證據和完善證據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 7、依法對偵查活動進行監督。對於以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手段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不能作為指控犯罪的證據。對偵查活動中刑訊逼供、徇私舞弊、非法取證、任意改變強制措施和其他違反刑事訴訟法的行為,依法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移送有關部門追究刑事責任。加大追訴漏罪、漏犯力度,防止犯罪分子逃脫法律制裁。 8.注意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嚴格執行告知制度,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時知悉其刑事訴訟權利。認真對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解、申訴、控告,客觀、准確地認定案件事實。幫助因經濟困難等原因沒有聘請律師的被告人獲得法律援助。在適用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被告人認罪案件簡化審理時,尊重被告人的意見,將被告人同意作為適用的前提條件。 9、支持律師依法履行辯護職責。在審查起訴階段,支持律師及時介入刑事訴訟,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依法為律師調查取證提供條件,認真聽取其辯護意見。准確查明犯罪事實,正確適用法律。研究、探索證據交換的模式,探索實行控辯雙方在審判前相互交換證據材料和信息,促進司法公正。 10、依法行使不起訴權,推動不起訴案件公開審查制度。對存在較大爭議並且在當地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公訴部門審查後准備作不起訴處理的,可以進行公開審查。在審查中充分聽取偵查機關(部門)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託的人等方面的意見,保證不起訴決定的公正性。 11、推行案件繁簡分流,提高訴訟效率。在保證案件質量的基礎上,對符合簡易程序適用條件的案件,積極建議或者同意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積極嘗試普通程序的被告人認罪案件簡化審理的改革,合理使用司法資源,集中時間和精力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 12、以出庭公訴為中心,提高出庭公訴水平。要改革審查起訴審結報告的傳統模式,以制定出庭公訴預案為基礎,充分做好庭審的各項准備工作。在出庭公訴中推廣運用計算機多媒體示證系統,積極鼓勵證人出庭作證。適應庭審對抗性、辯論性增強的要求,不斷提高公訴人法庭質證水平和辯論技巧。公訴人出庭公訴要講事實、講證據、證法律,不僅對定罪提出明確意見,而且對量刑提出具體建議,以理服人,樹立檢察機關公正執法的良好形象。 13、提倡檢察長、主管檢察長親自辦案、親自出庭。檢察長每年至少辦理一件、主管檢察長每年至少辦理兩件由本院提起公訴的案件並出席一審法庭支持公訴。各級院領導應當通過抽查案件、跟庭旁聽、觀摩評議等形式,檢查、指導和促進公證工作。 14、強化審判監督意識,加強刑事審判監督。按照「慎重、准確、及時」的原則,對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嚴重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職務犯罪案件,以及人民群眾對司法不公反映強烈的案件,堅決依法提出抗訴。嚴格掌握抗訴標准,提高刑事抗訴案件的辦案質量,保證刑事抗訴的准確性;既要重視對有罪未判的案件提出抗訴,也要重視對重罪輕判案件提出抗訴,還要重視對輕罪重判案件提出抗訴,保證刑事訴訟的全面性。對刑事審判活動中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依法提出糾正意見。 15、加強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提高公訴工作整體水平。按照公訴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制定相關工作規程,建立健全公訴工作運行機制。不斷完善起訴案件、不起訴案件質量標准,定期組織案件考評活動,逐步提高辦案質量。全面推廣普通話出庭,規范法庭用語。嚴格按照《人民檢察院法律文書格式(樣本)》的要求,製作規范的法律文書。堅持和完善復議復核制度、備案審查制度和案件檢查制度。 三、加強對公訴工作的領導,建設高素質的公訴隊伍 16、加強對公訴工作的領導,高度重視公訴工作發展。各級院領導應將公訴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公訴改革、公訴隊伍建設、公訴工作規范化管理等問題,從人力、財力和精力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上級檢察院要強化宏觀指導,注意發現和解決下級檢察院公訴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對大要案、疑難復雜案件公訴工作的指導。下級院對遇到的重大問題、重大事項、重大案件要及時請示報告,對上級院的決定堅決執行。 17、提高公訴人的職業水平,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公訴隊伍。積極推行主訴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嚴格按照高檢院規定的條件與程序選任主訴檢察官,保證主訴檢察官由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能獨立辦案的檢察官擔任。每位公訴人每年至少要進行15天以上的業務培訓、調查研究和理論學習。通過業務培訓和崗位練兵等活動,培養一批掌握各種刑事案件出庭特點和技巧的專家型公訴人。 18、充實公訴部門的辦案力量,確保公訴隊伍的戰鬥力。各級檢察院應根據年受理起訴案件的數量等公訴任務,合理確定公訴部門人員數量。刑事案件發案率較高、起訴案件數量較大的地方檢察院,應適當增加公訴人員數量。注意保持公訴骨乾的相對穩定,避免優秀公訴人才流失。 19、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嚴格執行辦案紀律。對主訴檢察官等公訴人員的監督制約工作,必須建立在制度建設的基礎上,與日常管理、年度考核結合進行,注意將事前監督與事後監督相結合,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相結合,平時監督與定期監督相結合。堅決查處公訴隊伍中發生的違法違紀案件,對有貪污受賄、徇私枉法、濫用職權等行為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20、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保障公訴工作順利進行。各級檢察院應保護公訴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按照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根據公訴人員的出庭特點和辦案數量,在精神上、物質上給予必要的鼓勵。對符合條件的主訴檢察官,優先解決其職級待遇,有條件的檢察院應向主訴檢察官發放崗位津貼。積極爭取當地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保障開展公訴工作必需的經費、物質條件和技術裝備,特別是要按照科技強檢的要求積極配備計算機多媒體示證系統,開發適用於各項公訴業務的計算機管理系統,提高辦公自動化、辦案現代化的水平。
Ⅵ 檢察機關如何落實黨的十八大依法治國新要求
摘要: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新論斷,這對新回時答期的檢察工作指明了方向。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機關肩負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捍衛者的重任,應積極參與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確保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依法治國新要求落到實處。
Ⅶ 行政機關、權利機關、審判機關以及檢察機關的區別
行政機關是指依法行使國家權力、執行國家行政職能的機關。從廣義上講,行政機關是一級政府機關的總稱,即國家政權組織中執行國家法律,從事國家政務、機關內部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政府機關及其工作部門。從狹義上講,行政機關僅指政府機關內部的綜合辦事機構,即辦公廳(室),它是在行政首長直接領導下處理各種事務、輔助進行全面管理工作的機構。 權力機關(organs of power)是代表統治階級集中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議行合一(或議政合一)制度,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和統一領導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即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它們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進行工作。 審判機關就是依照法律規定代表國家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國家機關。在中國,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有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為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 檢察機關是代表國家依法行使檢察權的國家機關,其主要職責是追究刑事責任,提起公訴和實施法律監督。資本主義國家的檢察機關,有的附屬於法院系統(大陸法系國家),有的獨立設置(英美法系國家)。 國家權利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 國家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 國家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
Ⅷ 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為什麼要獨立的行使審判權和法律監督權
1)這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需要。依法懲辦各種犯罪分子,保護公有財產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及權利,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
(2)這是堅持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如果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可以對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施加影響,就會出現曲解法律,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現象,損害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3)這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正常行使職權的基本條件。如果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可以干涉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職權的行使,不僅會影響他們嚴格司法和積極性和責任感,而且使他們無法正常行使自己的職權。
(4)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職權,但不排斥黨對司法機關的領導,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領導。同時,各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必須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受其監督。
Ⅸ 如何更好的實現對檢察權的監督和制約
1. 加強檢察權內部監督制約機制的有效途徑 一、完善上級檢察機關對下級檢察機關監督制約機制。 (1)加強上級檢察院對下級檢察院的業務監督。上級檢察機關通過下級檢察機關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各業務系統加強對本系統內部進行對口指導;通過下達和執行各種業務規定,規范業務運行程序,監督下級業務進展情況;下級人民檢察院應將作出不起訴、撤銷案件決定的案件,以書面的形式報上級院備案,並將復議、復查結果告知申請人和申訴人,相關材料報送上級檢察院對口業務部門,上級院審查後及時作出相應處理。 (2)將上級檢察院對下級檢察院監督措施制度化。下級檢察院應定期將一段時期檢察工作的開展情況、下一步工作設想等以書面形式向上級檢察機關陳述,並由上級檢察院組織各相關業務部門評議、考核,對履行職務情況較差的予以批評、誡勉;下級檢察院對立案偵查的大案、要案及時報送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以便上級檢察院隨時審查、監督該案件的進行情況。 (3)健全上級檢察院對下級檢察院的請示答復制度。針對下級檢察院向上級檢察院申請復核或對疑難案件的請示答復情況作出具體規定,明確請示的范圍、請示的程序、請示的內容和要求,嚴格規定答復採取的形式、答復的期限,下級檢察院對上級檢察院的決定必須嚴格執行,並將執行情況書面報上級檢察院備案。 二、強化檢察委員會的監督制約機制。 (1)加強組織建設,改善委員結構。一是建立委員備案審查制和資格准入制,打破終身制,優化委員結構;二是加強檢察委員會辦事機構建設,調整辦事機構人員配備,將理論功底扎實、業務經驗豐富的檢察官充實到檢察委員會。 (2)規范檢委會議事法律程序,實現議事程序化。一是確定檢委會研究案件和研究重大事項的范圍,二是規范議案的提交程序,三是規范議案的初審及受理登記程序,四是規范議案的討論和決定程序,確保檢委會決定的質量。 三、強化檢察機關內部監督功能。 (1)從制度上明確檢察機關內部各監督部門之間的職責,使得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整合內部檢察資源,進行科學的整合與配置,對檢察機關內部具體監督職能進行分工。明確檢察權運行的分別處於哪個具體監督部門的監督和制約下,增強可操作性,防止權力異化而出現漏洞。 (2)注意做好各監督職能部門之間工作的銜接,注意權責分配的合理性科學配置,各部門、相互關聯的部門的監督許可權,要建立相互銜接的監督業務流程, 使案件在各環節流轉順暢,使部門的事務運作程序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3)建立案件質量預警機制。各內部監督部門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並非就事論事地糾正,需要定期將一個時期以來的問題集中分析,從中發現執法中的薄弱環節,發現傾向性的問題並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實際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建議。 2. 完善檢察權外部監督制約機制的路徑選擇 一 、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 人民監督員制度是現行法律框架下檢察制度的改革和創新。它的重大意義不容置疑,但作為司法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生事物,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加以調整和改進。第一,盡量從法學教授、離退休資深法律工作者中選任一批人民監督員成立專門的監督人員庫,根據案件的需要隨機遴選且應理性地迴避人大與政協的領地。第二,縮短人民監督員的任期。現行規定人民監督員的任期為三年,但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在長期與檢察院打交道的過程中,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難免會形成人情和面子問題,這樣不利於人民監督員秉持客觀中立的立場。第三,建立人民監督員迴避制度。如果人民監督員本人或其親屬與案件有利害關系,則應迴避,不能參與對該案件的監督。 二、完善新聞輿論監督。 新聞輿論的監督是檢察權外部制約機制的重要方式。時間上的搶先性、空間上的廣泛性、受眾面的普遍性是輿論報道的特點和優勢,但由於檢察機關所追求的法律效果與公眾對案件期盼的社會效果往往有出入,故這些優勢亦易使檢察機關位於新聞輿論的巨大壓力之下從而對檢察工作產生負面影響。為充分發揮新聞輿論對檢察權的監督制約,應建立檢察機關與新聞媒體的良性互動機制。檢察機關可設置專門的新聞崗,指定專人負責與新聞媒體的溝通,並向媒體傳遞正確的信息,防止輿論對公眾的誤導,規避傳媒反向對檢察機關施加的輿論壓力。同時,新聞媒體應尊重檢察機關的職能和運作方式,客觀報道才能發揮其對檢察權監督的應有功能。 三、加強人大對個案的監督力度。 對於權力機關的監督,應該在保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的基礎上,加強人大對個案的監督力度。人大對個案實施法律監督,是維護法制統一,實現依法治國的需要。個案監督的范圍應界定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疑難案件、反映檢察官因徇私枉法等原因造成的冤案和錯案、對法律規定的看法不一致,而需要權力機關進行法律解釋的案件以及受到有關行政機關、社會團體或個人干涉的案件。 3. 綜上所述,缺乏監督的權力容易被濫用,檢察權也不例外。因此,要提升執法公信力,必須加強檢察權的監督制約機制,進一步深化檢務公開工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是促使檢察權規范行使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執法公信力、提升效能建設和政風、行風、作風、警風建設,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司法熱點問題的重要途徑。
Ⅹ 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因此,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法院
(1)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專國屬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實行依法治國,人民群眾是主體,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3)在我國,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及其工作人員只能在人民授權的法定范圍內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因此,認為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這是不準確的。 |
熱點內容
法碩非法學排名
發布:2024-11-16 07:51:15
瀏覽:995
道德經說兵
發布:2024-11-16 07:00:35
瀏覽:683
刑法書全名
發布:2024-11-16 06:18:36
瀏覽: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