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
① 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道德品德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良好品德
1、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於學生來說,有許多道德品質可以從培養行為習慣開始,以後再給予意義。從行為習慣入手,對中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失為一條科學的途徑。
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習慣。透過一個細微的習慣,往往能分析一個人的思想、作風、道德或文明的程度。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能使品德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
從系統科學的觀點來看,道德習慣是道德行動自動化的過程,是由不經常的道德行動轉化為個人品德的突破點,是品德發展的質變的指標。良好的道德習慣的形成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
2、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在平時的學校教育中,家風體現在孩子的言行之中,家教也是一個家風的體現,它是通過孩子的言行表現出來。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
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己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對待它們。
3、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愛國主義是幾千年來鞏固其祖國的最深切感受。這是一個永久性的問題,但在第一次教育和第一次研究的影響下,我們經常忽略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從小就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真正了解一個人與國家的密切關系,真正把自己視為祖國的未來,有遠大的理想,並發揮主人的作用。
4、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素質。
在這個混亂的社會中,讓學生區分是非,知道什麼是守法,什麼是非法,教育學生有關法律知識,教師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許多學生都是法律知識的宣傳者,他們通過法律等活動進入課堂,使學生從小就能樹立法律意識,成為守法的好學生。
百年規劃,教育導向,作為教育者,教師的任務不僅要教導和混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人,學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成為祖國的支柱。
5、加強人情教育。
應該加強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教育。在「朋友之間」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解釋朋友之間的良好幫助外,學生還會背誦朋友的詩,加深他們對朋友的了解,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家庭,老師,學生,友誼。
社會的文明與和諧是每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每個人都應該給予一點愛,以實現我愛每一個人的美好未來,每個人都愛我,並促進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② 良好的道德行為養成要經歷他律、自律和自由境界。對嗎
這是一道辨論題。
其實不管正方反方,我幫你破一下題,思路還是要自己打開的。
首先這是一個比較性辯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自律和他律的同時存在是這個辯題的先決條件。
而主要靠哪個,就得看自律和他律以及養成行為習慣三者的關心來定。關系可以從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等方面來找。
其次,簡單來說關系
反方:擴大他律的范圍,縮小自律的范圍,定義他律為除了自律以外的,如法律,道德,規定等。
觀點:
1、他律規定了自律的「良好」標准,指引自律的方向,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他律較自律存在更多的強制力,可以客觀的,更有實效的規范我們的行為習慣。
3、自律的不穩定,自我優良標准存在差異,自律的不易不完善,都會直接影響到行為習慣的養成。
正方:不要糾結於理論和基礎辯題,沒有什麼優勢,可以從以下幾點說。
1.從時間上來說,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需要長時間形成的,在整個形成過程中,只有前期是主要靠他律的,而後期的發展則需要靠自律。
2.升華主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我們更提倡的是一種人格的自我的升華,而不是被迫的低頭。
3.人是一種高智商的動物,只有自己堅持的東西才能長久,靠他律形成的習慣並不能長久。
正反辯題更具備煽動性,反方則邏輯性更強,所以關鍵是看發揮。供參考。
③ 如何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
行為規范是指在行為方面的約定促成或明文規定的標准、准則,它告訴人們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凡小事做起,嚴格遵守行為規范。例如學生證、幹部證、文明監督崗的佩戴,遵守校紀、班紀、宿舍紀律等,在點點滴滴方面按照職高生的各種規范來要求自己
④ 聯系實際,談談如何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
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途徑和方法
提高職業道德認識是養成良好職業道德行為的回前提條件;
理論答聯系實際是養成良好職業道德行為的根本途徑;
嚴於解剖自己是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的必要環節;
發揮榜樣示範作用是養成良好職業道德行為的重要方式
⑤ 道德行為養成
道德,毫無疑問,即「思想品德與行為素養」。一個人的道德素質有多高要看他的言行舉止如何,這也是評價一個人的標准尺度。一個有道德的人必定是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易感動」的人,必定是「善於發現美」的人。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養:
從小事做起,嚴格遵守行為規范,
從自我做起,自覺養成良好習慣;
二、在專業學習中訓練:
增強職業意識,遵守職業規范,
重視技能訓練,提高職業素養;
三、在社會實踐中體驗:
參加社會實踐,培養職業情感,
學做結合,知行統一;
四、在自我修養中提高:
體驗生活,經常進行「自省」,
學習榜樣,努力做到「慎獨」;
五、在職業活動中強化:
將職業道德知識內化為信念,
將職業道德信念外化為行為.
⑥ 如何養成幹部良好道德行為的習慣
1、幹部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擺正自己位置,帶頭執行組織決定,接受組織監回管,遵守組答織紀律,完成組織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
2、要無愧於黨,嚴格遵守黨員的行為規范,以堅定的決心、堅強的毅力、扎實的行動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
3、要把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學中干,在干中學,通過學習,武裝頭腦、指導思想、推進工作。
⑦ 如何使小學生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
對小學生要重視德性認知教育,增強學生強化與內化統一的自我意識。 關鍵詞:德性養成 道德行為 培養途徑 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其道德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質的體現,道德人格是一個和一種自由自覺智慧的實踐,是之所以區別其他動物的關鍵所在.因此,改革我國道德教育思路和方法,把「道德灌輸」與「德性養成」有機的結起來,是當前德育建設的重要課題。 在古希臘特爾阿波羅神殿牆上,刻有這樣的文字:「了解你自己」。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對自身的認識仍然是一個謎。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指出:盡管有腦力風暴、心智革命、智商、情商、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等人類研究課題風靡全球,但是我們還遠遠做得很不夠。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論述要建設我們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時明確指出:把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人才,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顯然,「四有」都屬於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范疇,都屬於道德教育任務,培養中小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特別是在新課改下《思品與社會》教學,談談小學生道德行為培養的幾種方法。 一、對小學生要重視德性認知教育 加強小學生認知教育是道德行為養成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學的、系統的現代化德育課程體系,開展德性知識學習活動,做好德育教材建設。當前我們正面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此時我們更應該把學生的德育任務擺在首位,從小學到時中學把德育內容注入各學科教學的始終,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構成完整體系,使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進行道德行為教育。另一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做好德育認知應與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發展水平相適應,並注重開發和調動學生心理潛能,從而去實現德育的內化。 二、增強學生強化與內化統一的自我意識 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是強化與內化的統一,強化包括認知強化,文明行為訓練和良好品德強化。例如:如何使學生學會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熱愛集體,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等,都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尤其要對學生進行行為方式示範,組織示範或模仿性道德實踐,讓小學生在直觀形象地強化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正確的道德行為方式示範,達到內化的目的,從而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三、挖掘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素材 各學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材料、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有創造性的去挖掘、發現,並及時有效地加以滲透、利用。例如:《思品與生活》、《思品與社會》課是專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就應充分的把它利用發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獨厚的。因此,教師應把《思品與生活》和《思品與社會》課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發揮它的育人作用,而不應把灌輸知識目標、政治常識放在第一位。同樣《語文》課是向學生實施德育的重要學科,其它的一些學科中也蘊含著很多的德育因素,都應把它作為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來,用於教學之中。 四、加強課外延伸,滲透德育行為 英國學者萊基在《歐洲倫理生活晚》一書中,曾將人的德性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嚴肅德性;第二類是壯烈德性;第三類是溫和德性;第四類是實用德性。尤其是第四類德性,它是促使人們走向事業成功的德性。因此,我們除在學科教育中進行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還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如:開展課內外活動或各種實踐活動。比如:舉行一次「清潔沱江河——共創美好家園」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社會公德。可能會比一些反復灌輸道德觀念或社會意識的特定課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學生去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五、重視學生社會公德建設在道德養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連串列為,人格的偉大和剛強只有藉助矛盾對立的偉大與剛強才能衡量出來。 按照「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規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會形象,制定學生道德行為規范和文明語言、文明行為公約等。號召學生開展「與文明握手,告別陋習」、「為貧困學生獻一份愛心」等主題活動,這種延伸於課外的德育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教育性於一體,深受學生歡迎,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 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環境 前蘇聯偉大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世界觀,他的一言一行,都會使學生受到那樣這樣的影響。」學博為師,德高是范;教師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它會對學生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於言教」,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師德形象在課堂教學中有著深刻的意義。 七、實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網路德育 如果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標准不統一,則會使受教育者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倒行心理沖突,增加其混亂性,從而影響小學生的道德品性的養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視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其根本原因在於道德在塑造人的心靈、秩序和人格結構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面對當今社會要盡可能地優化當今的德育環境,去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者有效協調,使小學生成為新世紀道德健全、人格健全的可造人才。當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有的家長為追逐眼前的利益,外出打工,把子女單獨留家就讀或實行隔代管理,給學校管理帶來諸多不便,致使部分學生從小養成不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特別是現代社會的單親子女的增多,給德育工作者增大了教育的難度。為培育合格建設人才,全社會都應動員起來,實行學校、家庭、社會為一體的網路教育。
⑧ 如何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養成良好道德習慣,其實是要從小開始培養的,我們說三歲定80,其實是有原因的,從一開始行為習慣就要養成,你後來再去改並不容易改變這些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