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機關對行政立法監督
❶ 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包括什麼 謝謝
第一道題是多選題,答案是ABC,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包括:法律監督;政治監督;對行政立法、執法、司法活動的監督。
第二道題是單選題,答案是雙重領導制。雙重領導制是行政審計機關和行政監督機關都在實行的。雙重領導制:對某個下級機構的管理由2個上級機構按照不同分工共同管轄
❷ 我國權力機關應該如何監督立法權和司法權呢謝謝大家了,很急哦~
監督立法權,主要是對各級立法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和備案進行的,如果發現其他立法機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有違反憲法、法律的情況,那麼就可以撤銷或者變更。
對司法權的監督力度是較弱的,只能是向法院進行訊問,同時通過對法院、檢察院院長和法官、檢察官的任免,實現對司法權的監督。另外,我國的訴訟法規定,在遇到重大疑難案件時,審判委員會和法院院長的意見不一致的,報請同級人大常委會確定,這也是一種監督權。
監督行政權,主要是對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進行監督,另外就是通過聽取行政機關的報告,通過訊問和質詢進行監督,同時通過對行政機關人員的任免進行監督。
❸ 行政機關立法與權力機關立法的關系
兩者都是憲法賦予的權力,兩者之間的許可權不同,立法范圍不同,效力也不同
❹ 我國權力機關對政府實施監督的方式有哪些
行政監督面臨的難題及其對策 從行政監督領域中存在的難題看,我們要實現依法治國的奮斗目標還有相當艱難的 路要走。 1.抽象行政行為的產生過程和產生結果是司法監督的死角。 依法行政指的是國家政府機關和政府機關的公職人員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履行管 理國家行政事務的職責。依法行政至少有三層含義:一是政府的一切行政行為要依據法律符 合法律;二是政府一旦作出違法的行政行為能依法予以糾正;三是應該由政府負責做而政府 不做的失職行為,法律能及時的制裁並給予責任追究。依法行政,強調的是法律在約束行政 行為中至高無上的地位,法的嚴肅性和法的權威性既體現在政府的行為依據上,又體現在糾 正偏差行政行為的能力上。政府做出的行政行為要有法律依據,要受到法律的監督,政府違 法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既然抽象行政行為是政府的行政行為,那麼,其產生的過程和結果都 有個法律認定的問題。比如,是否遵守了法定的許可權和辦事程序,是否經過了論證、規劃、 起草、協商、討論、協調、審查、審批、備案、公布等等,都應該受到法律監督。 2.司法權和立法權對行政權的監督滯後。 依法行政的"法"指的是由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所形成的全社會都必須普遍遵循的行為准 則。值得研究的是,行政機關自己制定規范,自己執行規范,自己裁決因執行規范而發生的 爭議,這種以命令--服從為特徵的行政管理方式,決定了權力擁有者可以以國家名義強制 被管理者服從,政府官員所從事的行政管理行為擁有對社會財富的支配權。而"一切有權力 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 力"。(〈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54.) 3.公眾監督權力沒有被置於至高無上的法律地位。 公眾監督權力是民間的個體的監督政府行為的權力,這種權力不具備國家強制力,在監督效 果上無法直接對監督對象的違法後果實行懲治。由於政府的行政權具有強制性和不可控制性 ,以及司法和執法部門受利益驅使容易產生腐敗,使公眾的監督權力非常容易流於形式。另外,公眾監督權力在行使的時間上,都是在公共權行使違規後對其追懲性的事後監督,在權 力行使前的預防階段,行使中的控制階段,公共權力的擁有者不願受到監督,公民個人不知 道情況不能監督,知情者看到監督風險太大不敢監督,社會其它監督機構形不成合力無法監 督。 4.行政權力過分集中給政府官員腐敗埋下禍根。 行政權的運行採取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機制,在權力運行中"家長制"的現象 十分嚴重。這種權力運行的異化問題出在權力運用的過程之中:一是在權力的授予環節上, 存在著暗箱政務;二是在權力的使用環節上,信息錯位。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權積極介入社會資源分配的做法,導致了企業行為的扭曲。當政府 掌握著資源配置生殺大權時,試圖謀取某種私利或特權的企業或者個人,其首要任務就不再 是通過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到市場上爭取,而是以各種手段去拉攏收買控制資源的政府官員和 部門,通過走捷徑去獲取利益。 5.行政監察機關的權力行為不受人民司法的監督。 我國的行政監察機關設在政府系統內部,隸屬於各級人民政府,獨立行使行政監察權,其監 督的功能是:保障功能,從權力運行機制內部去規范和制約被監督者的行為;防範功能,防 止濫用公共權力的行為發生;控制功能,對偏離正軌的行為給予及時制止;揭露懲戒功能, 對違法行為按法律規定予以制裁;威懾護善功能,維護、保護、弘揚廉潔奉公行為。但是, 監察權的行使不受人民法院司法監督的獨立性卻弱化了這些功能,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2 條第4項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不能提起行政訴訟。《行政監察法》第41條和《行政訴訟法》第12條第3項規定,即使由此 引起了行政糾紛,也只能由上一級監察機關或者監察部以復核決定的方式予以最終解決,而 不能由人民法院通過司法監督的方式解決。這就是說,行政監察機關永遠不能成為行政訴訟 的被告。行政權的相對人即使不服行政機關做出的"最終裁決",也無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 政訴訟。 6.行政權運行的監督機制不健全。 我國的《行政監察法》雖然對監察機關的職責許可權、監察程序、法律責任等作了嚴 格的法律 規定,但是,其規定並沒有解決一級政府組織權力的主要行使者受到監督的問題。《行政監 察法》對監察機關的職能規定是只能對本級政府任命的公務員實施監督,本級政府的領導成 員由上級政府的監察機關實施監察,這就形成了權力行使單位的主要領導在本級監察機關眼 里是垂直上級,對其無權行使監察權,他們只能由上級監察部門對其監察。而他們的上級對 其知情的程度和監察的力度卻沒有硬性規定,這種監督的後果是給行政權濫用留下了空間。 我國現行的行政監督體制由行政組織外部的異體監督和行政組織內部的同體監督兩部分組成 。外部有人大監督、司法監督、黨內監督、民主黨派的監督,內部有群眾的監督、社會輿論 的監督。這些監督打折扣的原因:一是專門監督機構受制於監督客體,缺乏相對獨立的權力 和能夠與同級或上級組織抗衡的權威;二是監督權處於事後行使,沒有進入到權力行使的過 程之中;三是監督主體自身的評價機制不健全,上級行政監督機關對下級行政監督機關缺少 工作政績的評價機制,一級行政機關發生非法行政的現象,該級的行政監督機關應該受到何 種失職追究不明確。 7.行政權缺乏責任追究的法律規定。 就我國權力運行過程而言,一個比較突出的弊端是權力和責任相分離,對於權力界 限范圍, 權力行使主體如何對自己的權力行為承擔責任、義務,缺乏明確的規定。鄧小平指出:"各 地的企業事業單位中,黨和國家的各級機關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無人負責。名曰集體負 責,實際上等於無人負責。一項工作布置之後,落實了沒有,無人過問,結果好壞,誰也不 管 。所以急需建立嚴格的責任制。"(鄧小平文選,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50.)缺乏責任制的權力運行機制,極易導致權力濫用和權力腐化。在廉政建設中,對腐敗 行為的追究基本上只追究當事人,而幾乎從不追究當事人的領導責任,只強調領導幹部要自 身廉潔自律,而忽視對該組織領導者的責任追究。在用人方面,對違反幹部政策,不按規定 行事造成失誤的,缺少追究責任的法律依據。對推薦失誤,考查失誤,任用失誤的,難以按 法律處罰。在項目投資方面,資金批出去收不回來卻難以依法追究審批者的責任。 8.行政權行使程序違法的現象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國行政程序建設的一大特徵就是制度化與法治化特色不明朗,隨意行政和恣意 行政現象 嚴重。"(張正釗,韓大元.比較行政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599-600.) 行政程序,指的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開展行政活動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法定方式、步驟 、順序以及時限的規則。行政機關和行政權相對人雙方對行政程序的認同和遵守是衡量一個 國家行政法治的基本尺度,嚴格按照程序辦事是依法行政的起碼要求。違反法定行政程序用 權,本身就是一種違法行為,其行為給權力濫用留下空間。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統一的行政 法典,辦事程序五花八門。我國《行政訴訟法》第54條規定,具體行政行為違反法定程序, 人民法院判決撤消或者部分撤消,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做出具體行政行為。這是目前立法形 式明確地將違反法定程序作為認定行政程序違法的標准和依據。但是,《行政訴訟法》頒布 至今14年來的相關資料表明,司法審判實踐中未出現過一起法院以違反法定程序為由撤消行 政行為的審判。沒有這種案例並不能說明各級行政機關做出的行政行為都符合程序規則,相反,行政機關程序違法的現象並不鮮見。既然違法,又得不到糾正,原因就在於對行政程序 違法缺乏實質的認定標准,沒有法定的標准。 9.透明行政的法規建設滯後。 我國憲法第27條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獲得人民的支持,經 常保持同 人民的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憲法的規定,為行政公開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據,人 民把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交給了政府,當然有權了解政府行使權力的質量和過程。現實狀況 是,人民的這種知情權缺少法律保障,政府侵害公民知情權的法律界定不明確。 行政監督面臨的問題很多,決不僅僅表現在這九個方面,要實現依法行政,這九個方面至少 值得我們認真對待,深入思考,並研究相關對策。
❺ 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不包括
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主要指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為主體的監督。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立法監督和對憲法和法律實施的監督。
在現代西方社會,責任制內閣也好、非責任制內閣也好,按照三權分立原則建立的政體也好,按照議會至上原則建立的政體也好,雖然監督權的范圍與規模不盡相同,但監督權都是代議制機關的一項重要權力。它對維護法治,捍衛民主,防止專橫,抑制腐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是國家權力機關依法履行其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重要方面。
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主體與監督客體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是指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為全面保證國家法律的有效實施,通過法定程序,對由它產生的國家機關實施法律的監督。這種監督的主體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其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整個法律監督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
國家權力機關監督的客體,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那些由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產生並向它們負責的國家機關及其組成人員。第二類,是有關國家權力機關及其組成人員。根據我國憲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監督客體;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以及其它下級人民代表大會都是其上一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客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選舉他們的代表大會的監督客體。第三類,國家武裝力量、各政黨、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和公民個人。因為根據憲法,他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而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分別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和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的重要職責。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主要指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為主體的監督。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立法監督和對憲法和法律實施的監督。
在現代西方社會,責任制內閣也好、非責任制內閣也好,按照三權分立原則建立的政體也好,按照議會至上原則建立的政體也好,雖然監督權的范圍與規模不盡相同,但監督權都是代議制機關的一項重要權力。它對維護法治,捍衛民主,防止專橫,抑制腐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是國家權力機關依法履行其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重要方面。
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主體與監督客體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是指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為全面保證國家法律的有效實施,通過法定程序,對由它產生的國家機關實施法律的監督。這種監督的主體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其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整個法律監督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
國家權力機關監督的客體,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那些由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產生並向它們負責的國家機關及其組成人員。第二類,是有關國家權力機關及其組成人員。根據我國憲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監督客體;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以及其它下級人民代表大會都是其上一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客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選舉他們的代表大會的監督客體。第三類,國家武裝力量、各政黨、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和公民個人。因為根據憲法,他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而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分別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和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的重要職責。
❻ 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的立法監督方面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為我國的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立法權,主要為內部監督
❼ 權力機關對行政立法的監督應當是
權力機關對行政立法的監督形式有兩種:
1、事前監督。指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立法活動在所立之法效力之前所進行的監督。這是最主要的立法監督形式,主要針對授權立法而言的。可以從以卜幾個方面考慮:
(1)行政機關是否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只有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才能進行相應的行政立法活動。我國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的有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2)是否在立法許可權范圍內行使立法權。行政機關行使行政立法權,必須是在授權范圍內進行,不能超越法律所規定的許可權范圍。同時授權應是有嚴格的限制,不能無限制的授權,否則造成行政權力的極度擴張,最終導致行政專橫。
(3)是否遵循相應的立法程序。嚴格的立法程序是正確進行行政立法的有效保障。按照立法程序進行立法,既能防止受領導者個人意志的影響,又可使立法程序規范化。一般而言,如果遵循程序正義,則其結果也是止義的。國務院2001年底頒布的「亍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專門對立法程序問題作了規定。
(4)內容是否違背憲法和法律。行政立法屬授權立法,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因而其內容不得有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之處,否則無效。這是行政立法過程中最易出現問題的地方,特別是地方政府在立法過程中易出現此類情況,一旦出現則屬實質違法,因而無效。
(5)上下級行政機關所立之法是否矛盾和沖突。在我國,地方國家行政所立之法不得與國務院所立之法相抵觸,否則無效。
2、事後監督。事後監督是指對已經生效的行政法規、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在適用過程中,對其合憲性和合法性產生懷疑而進行審查監督的過程。權力機關對行政立法事後監督的主要
形式是審查行政立法行為,撤銷與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或規章。
❽ 我國國家的權力機關的立法監督活動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立法監督是指國家的立法機關對行政實行的監督。
立法監督的方式主要有回:
第一,改變或答撤銷政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第二,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第三,審查和批准政府的國民經濟計劃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預算決算、以及它們的執行情況的報告。
第四,對政府機關及其主要領導人提出質詢和詢問。
第五,視察和檢查政府工作。
第六,組織對特定問題的調查。
第七,罷免或撤銷有關人員職務。
第八,受理群眾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申訴、控告、檢舉和意見。
❾ 對行政立法事後監督機制包括哪些
權力機關對行政立法的監督形式有兩種:
1、事前監督。指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立法活動在所立之法效力之前所進行的監督。這是最主要的立法監督形式,主要針對授權立法而言的。可以從以卜幾個方面考慮:
(1)行政機關是否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只有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才能進行相應的行政立法活動。我國具備行政立法主體資格的有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2)是否在立法許可權范圍內行使立法權。行政機關行使行政立法權,必須是在授權范圍內進行,不能超越法律所規定的許可權范圍。同時授權應是有嚴格的限制,不能無限制的授權,否則造成行政權力的極度擴張,最終導致行政專橫。
(3)是否遵循相應的立法程序。嚴格的立法程序是正確進行行政立法的有效保障。按照立法程序進行立法,既能防止受領導者個人意志的影響,又可使立法程序規范化。一般而言,如果遵循程序正義,則其結果也是止義的。國務院2001年底頒布的「亍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專門對立法程序問題作了規定。
(4)內容是否違背憲法和法律。行政立法屬授權立法,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因而其內容不得有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之處,否則無效。這是行政立法過程中最易出現問題的地方,特別是地方政府在立法過程中易出現此類情況,一旦出現則屬實質違法,因而無效。
(5)上下級行政機關所立之法是否矛盾和沖突。在我國,地方國家行政所立之法不得與國務院所立之法相抵觸,否則無效。
2、事後監督。事後監督是指對已經生效的行政法規、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在適用過程中,對其合憲性和合法性產生懷疑而進行審查監督的過程。權力機關對行政立法事後監督的主要
形式是審查行政立法行為,撤銷與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或規章。
❿ 權力機關產生政府 政府對權力機關負責並受監督
錯。
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行使國家最高立法權;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
按照我國立法、司法、行政權力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相互配合的原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法獨立行使(國家)立法權,國務院及各部委、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依法獨立行使行政權,各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
根據法治原則,行政機關對立法機關的從屬性,使行政權力來源於立法機關的授權,但是由於立法權與行政權屬於不同性質的權力類型,所以不能說政府的權力屬於人民代表大會,否則就違反了我國立法、司法、行政權力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相互配合的原則。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