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堅持法治信仰

堅持法治信仰

發布時間: 2022-04-05 20:17:02

法治信仰的本質是什麼

法治信仰是社會主體對法律治理現象的一種主觀把握方式,是社會主體版依法管理國家和治理社會的經權驗凝結,是社會主體在對法治現象理性認識的基礎上自然產生的一種認同感、皈依感和神聖體驗,是調整社會關系進行社會秩序安排的主流意識形態。

首先,法治信仰是一種思想情感和精神寄託。信仰法治意味著法律不是與自己無關的外在強制力量,而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不僅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模式,而且是人們進行價值評價和思想情感交流的載體。
其次,法治信仰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形式。在人類的精神生活中,信仰處於社會意識的最高層次,統攝其他意識形態。法律不僅是一套行為規則,而且還是自由、民主、正義、安全的制度化價值體系。法治信仰的本質是對法律價值和法治功能的一種堅定不移的信任,是對法律所確立的價值目標和法治所蘊涵的功用效能的始終不渝的追求。
再次,法治信仰是社會治理的經驗凝結和理性選擇。法治信仰建立在社會交往和社會組織方面的經驗基礎上,在人類法律制定和實施的歷史活動中逐漸地轉化成一種法治文化傳統。人們對法治的信服和尊重,是人類在社會交往和社會組織方面的經驗凝結和理性選擇。

② 法治是如何成為信仰的

法治何時成為公眾的信仰

法治原則已經寫進我國憲法,但是,公眾真地信賴法治嗎?執法者心中對法律有執著的信仰嗎?上訪者為何放棄法律程序而尋求上級機關的干預?如此等等,即使沒有回答,我們也可以從各種社會現象、法律現象、政治現象中觀察出人們是如何對待法治的。

民法院職司審判,法律是准繩,而作為裁判根據的事實也是依照法定程序認定的。可見,法院是一個浸融於法律之中的機制,因而公眾對司法的信任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對法治的公信度。

」中國古語所言「公生明,廉生威」也是在闡述公信與權威的問題。公信力的獲得,看上去是依靠公眾的理解和接受,但司法裁判言之成理,才是公眾理解和接受的基礎。蘇軾詩言「成事在理不在勢」也即此意。

裁判如此,法治整體亦如此。只有把法治當作一種信仰對待,「理」才會涌現出來。盡管法律職業人士都從學術、專業的角度對法治、司法撰文立論,但它們無處不與社會生活和人生哲理相關聯。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法院的職責是以法律手段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法律糾紛,所以信仰法治便能包容萬理。

有研究認為,程序公平才是公信力的根本來源。程序公平包括四個因素:

一是人際尊重,即當事人在訴訟中得到司法官員的尊重和禮遇,其權利能得到保障,保持人格尊嚴;

二是中立地位,即法官保持中立、不偏不倚,只根據事實和法律作出裁判,不受其他干擾;

三是參與性,即當事人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向裁判者表述自己的觀點;

四是值得信任,即裁判者充滿仁愛之心,公允處事,真誠關注你的需求,考慮你的理由。

中國的司法公信狀況如何?至今尚未見到權威的評估,但總體感覺是:司法公信不容樂觀。這種不容樂觀的公信狀況從一些現象中也可以判斷出來。例如,法官常常抱怨「婆婆」多、案子沒法辦,而法院外的公眾則抱著不論找誰,只要解決問題就行的態度到處「投醫」,其他國家機關和黨政領導也是理直氣壯,說當你的「婆婆」自然「事出有因」。

這種扯不清的連環關系看起來是追求一個積極的目標即公正司法、依法辦事,但由於出現這種情況的深層次原因是缺乏對法治的信任,結果是為追求積極目標而採取的行動駛向了積極目標的相反方向,從而進入了惡性循環。

另外一個最能反映法治信仰缺失的問題是當前熱門的「涉法信訪」。不容否認,通過信訪來解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建立法治的公信。但是,信訪如此興盛的一個重要原因卻恰恰是缺乏對法治的信任。那是一個持續的、綿延的原因,也是信訪機制的最大教訓之一。

關於如何將法治培養成為公眾的信仰問題,一篇小文難以承載,但有一點是清楚的:樹立權威可以主動為之,而獲得公信只能靠採取法治措施後的緩慢轉化。公信無法靠命令和強制獲得,而是依靠「綜合治理」之後去「贏得」,靠法律過程中各種主體的努力贏得人心。

信仰法治,是對公眾的教育。但如果公眾不信任法治,亦不可歸咎於公眾。決策者和執法者只能做好所有「前提性」工作,才能期盼法治成為公眾信仰的一天早日到來。

③ 如何增強全面的法治觀念,樹立法律信仰

首先,要來建立黨員領導源幹部帶頭學法、用法的相關制度,形成黨員領導學法、用法、信法的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黨員幹部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社會氛圍。
其次,要不斷完善立法體制機制,立法要跟上社會發展需要,考慮社會接受程度,便於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易於營造群眾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氛圍。
第三,要有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國家行政機關是法律法規實施的主要部門,也是運用法治手段和法治方法與人民群眾打交道的主要窗口和「前沿陣地」,人民群眾能否相信法律,是否願意使用法律去解紛止爭,與執法部門的執法水平、執法方法息息相關。
第四,要提高司法公信力,保證司法公正,通過公正司法營造全社會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良好氛圍。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第五,要加強法制宣傳力度,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增進全民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意識。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

④ 如何提高全社會的法治信仰

如何讓法治成為信仰?在人治傳統根深蒂固的中國,這的確是個難題。信仰法治,關鍵是要消除人治。因為法治的對立面是人治以及人治背後的封建文化,正是人治封建傳統阻礙了法治。破除封建人治意味著,不僅要破除封建特權的思想,還要觸動某些特權者的利益,不僅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文化制度,還要清除封建等級制的思想基礎。應該看到,社會不會自動接受法治,特別是當法治與人們的傳統觀念和自身利益發生沖突時,人們自然會選擇已經習慣了的人治,故而法治之路依然漫長。

雖然法治信仰的形成過程異常艱難,但不是沒有希望。只要我們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全力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努力建設法治國家,營造法治氛圍,法治的種子總有一天會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法治信仰必將形成。具體而言,離不開以下幾個前提:

首先是領導幹部率先垂範。如果執政者意識不到法治的重要性,不能夠率先垂範的話,整個社會的法治氛圍很難形成。政府是老百姓的楷模,政府官員的一舉一動影響著整個社會。所以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立法機關科學立法,這些都是影響法治信仰的重要因素。比如上訪就是封建人治文化的產物,消除此類現象,就必須使領導者意識到這種人治方式的弊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其次是媒體要理性傳播。媒體是信息的傳播者,是培育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的關鍵一環。媒體的理性和規則意識、自律和責任擔當,對整個社會形成法治信仰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新興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其影響力不可小覷。媒體的導向很重要,現在有些媒體對明星八卦過度熱衷,但對關系民眾基本權益,關系社會正義與良知的社會問題無動於衷。只有當媒體展示真相、客觀表達、嚴守規則、維護公義的時候,社會才能恢復理性、尊崇法治,我們期待的法治信仰才會形成。

三是學校要承擔起教育責任。文化的養成不可能速成,必須從小灌輸、教育、訓練。法治信仰涉及三觀,只有通過家庭的耳濡目染,教育機構的長期努力,全社會的共同推進,才可能逐漸形成。尤其學校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現在所有學校都開政治公共課,但是最需要的法治課卻遲遲開不起來。學校應該把法治課作為必修課,讓每個學生從小接受法治教育,增強規則意識、程序意識、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四是民眾要理性表達和行動。形成法治信仰的基礎在廣大民眾。當「中國式過馬路」、「信訪不信法」、「走關系」強於「走程序」大行其道時,我們就必須反思,是什麼力量讓規則失效,是什麼力量讓理性缺位?為什麼人們不願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按照法律渠道解決問題呢?為什麼人們遇到熱點問題就無視規則競相從眾?如何才能保持理性按規則行事?這值得我們認真思考,也是法治信仰形成過程中每個公民的責任。

五是法治信仰還需制度保障。比如美國的信用體系是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號是全國統一的公民唯一的證明記錄,考試作弊可能就是一個污點,商場偷東西也成為污點,人一生中不斷累積的這些污點不僅影響著繳納保險金額的高低,還影響未來的職業選擇,影響政治前途。社會信用制度對人的行為和習慣有明顯的規范作用,其後又有強大的威懾力保障。由於信用體系不健全,執法者和相對人都缺乏有效約束,甚至可以說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是執法隨意和腐敗造成的。社會信用缺失本質上還是制度缺失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形成法治信仰還有賴健全並落實各項制度。

⑤ 為什麼要讓法治信仰根治在人民心中

目前我們做不到
我們做不到的原因是 喊著法律至上的人 一直再侮辱法律
所以法治 永遠做不到,
當 有錢的 可以改變法律 有權的可以變相法律,
公務員犯法 不用法 而用黨規,
國企可以無賴, 銀行 是弱勢群體···
有法不依 有法不做··
伴有間歇性精神病的法律
不會成為信仰··

⑥ 關於"法治,信仰,責任"的名言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邊沁
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定的信仰。——羅曼·羅蘭
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托爾斯泰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梁啟超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伯爾曼

⑦ 如何強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維,帶頭學法尊法用法

1、要堅持帶頭學法,不斷提高法治素養。把學習憲法和黨章作為首要任務,原原本本地學,逐條逐章地看。把學習做好領導工作必需的法律法規作為關鍵所在,既要學習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也要本著「干什麼、學什麼」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學習與履行職責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堅持勤學、真學、善學,帶著問題學習,聯系實際思考,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推動學法常態化、制度化。
2、要堅持帶頭尊法,發自內心信仰法治。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切實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堅定性,增強在黨的領導下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自覺性堅定性,牢牢把握人民在法治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切實增強憲法意識,帶頭抓好憲法實施,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把加強道德修養作為堅守法治的思想基礎,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行引領社會風尚、培育法治文化。
3、要堅持帶頭守法,切實做到依法用權。把握權力邊界,按照「法定職權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要求,對已經明確的權力邊界,要嚴格貫徹執行;對權力邊界不清晰的,要抓緊依法界定清楚。堅持秉公用權,處理好情與法、利與法、權與法的關系,切實做到公正用權、公平處事。主動接受監督,習慣於在「聚光燈」下行使權力,在「放大鏡」下開展工作,確保權力在陽光下規范運行。充分發揮制度的監督約束作用,有針對性地立制度、建平台、定規矩,帶頭強化制度執行,主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4、要堅持帶頭用法,嚴格依法依規辦事。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想問題作決策,把合不合法、合不合規作為決策的前置審查條件,最大限度防止決策不當、決策失誤。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改革發展,自覺在法治基礎上凝聚改革共識,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風險,確保改革於法有據、蹄疾步穩。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從嚴管黨治黨,把黨章作為管黨治黨的根本依據,與時俱進加強黨內法規建設,落實主體責任,嚴守政治規矩,不斷提高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⑧ 如何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治信仰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法治精神」是兩個內容互相銜接的科學命題。前者的關鍵在於強調法治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基本原則,諸如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後者的關鍵在於強調全面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戰略思想和法治的普適精神。

實行法治,沒有完全相同的模式,在中國實行法治,也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完全照搬。在遵循法治建設一般規律的基礎上,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中國特色法治建設的途徑和方式。我國封建社會歷史較長,「人治」等封建思想有一定影響,注重綱常倫理使中國社會具有「關系社會」、「人情社會」的色彩,這都成為了法治建設的歷史和文化障礙。要從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傳統的實際出發,繼續尋找建設法治的可行途徑和方式,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唯有如此,在中國厲行法治,才能保持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才能維護社會安定與和諧,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我們所說的弘揚法治精神,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現代法治思想內涵全面落實到立法、行政、司法、法律監督、公民行為和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等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上,協調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制社會建設,全面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諧。

我們所說的法治精神就是以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核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以人為本、人民主體、執政為民、社會和諧;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為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奮斗。

總之,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就是要把作為普適價值的法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深刻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既要堅持法治的一般原則和觀念,又要根據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堅持和有效地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探索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嶄新道路。

⑨ 如何讓法治成為信仰

第一,立法且立良法。
其二,司法且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靈魂,也是培育國人法律信仰的關鍵。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紙上談兵;沒有良法,即使司法公正,法律信仰亦是牆上蘆葦。
其三,執法且嚴執法。嚴格執法是司法公正的保障之一,因為任何一個法院的判決若無法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無異於一紙空文。公正執法是嚴格執法的應有之意,因為此處的執法機關不僅僅是指法院的執行庭,更多的是指向行政機關的執法權。嚴格執法是政府取信於民的重要保證,不僅事關政府的光輝形象,而且關乎民眾法律信仰的形成

⑩ 什麼是法治信仰

堅定守法,守護公正

熱點內容
范健商法學第四版 發布:2024-11-16 05:51:04 瀏覽:455
勞動法企業曠工處理 發布:2024-11-16 05:23:57 瀏覽:792
哈爾濱學院法學 發布:2024-11-16 05:12:55 瀏覽:14
刑法139條規定的 發布:2024-11-16 04:28:54 瀏覽:937
科研工作條例 發布:2024-11-16 04:24:13 瀏覽:882
衛生條令條例 發布:2024-11-16 03:10:36 瀏覽:133
保護原則刑法 發布:2024-11-16 03:04:55 瀏覽:488
民法典手卡 發布:2024-11-16 02:55:41 瀏覽:838
單位法律知識講座通知 發布:2024-11-16 02:30:12 瀏覽:182
觀其復道德經 發布:2024-11-16 02:21:55 瀏覽: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