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專科法學論文

專科法學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2-16 16:58:00

❶ 急!!一篇關於電大法律專科畢業論文。。謝謝。。。。。

論沉默權制度確立的必要性 【摘要】沉默權,最初形成於英國,是由「任何人不受強迫自證其罪」發展而來,其後逐漸被多數國家所確認,但中國至今為止,這一制度一直缺失。本文從程序正義、司法理念、無罪推定、人權保障等視角出發,論述了在刑事訴訟中建立沉默權制度的必要性。沉默權制度的建立,不僅有利於避免刑訊逼供,而且更有利於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 【關鍵詞】沉默權 程序 理念 人權 必要性。 一、導言。 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杜培武、王樹紅、佘祥林、聶樹斌、呼格吉勒圖、趙作海等冤案為何一再發生?錯誤的發生,有哪些共同特徵?理性梳理之後,刑訊逼供的一貫特徵再一次將程序正義、司法理念、無罪推定、人權保障等問題推到前台;也再一次引起人們對司法理念革新、司法制度變革的極大關注。作為解決問題之一,筆者想到了沉默權這一古老而又年輕的制度。討論沉默權,對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制度,對杜絕刑訊逼供,最大限度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對促進我國刑事訴訟法制度與國際接軌,無疑會起到積極作用。 二、沉默權。 沉默權,又稱反對自我歸罪特權,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項基本訴訟權利。簡單地說,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享有的一種不回答問題的權利。沉默權最初形成於17世紀的英國,是由「任何人不受強迫自證其罪」發展而來,是任何人不受強迫自證其罪的具體化和規范化。受英國法的影響,美國最先移植了這一制度。目前,沉默權規則已成為世界上多數國家和聯合國通過的許多國際法律文件所確認,並被視為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人權的強有力的工具。美國學者Chrirtopher Coak We認為,沉默權包括三層含義:(1)被告人沒有義務為追訴方向法庭提供任何陷入不利境地的陳述和其他證據,追訴方不得採取任何非人道或有損被告人人格尊嚴的方法強迫其就一案件事實作為供述或提供證據;(2)被告人有權拒絕回答追訴官員或法官的訊問,有權在問中始終保持沉默,司法警察、檢察官或法官應及時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此項權利,法官不得因被告人沉默而使其處於不利的境地或作出對其不利的裁判;(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就案件事實作出有利於或不利於自己的陳述,但這種陳述須出於真實的意願,並在意識到其行為後果的情況下作出,法院不得把非出於自願而迫於外部強制或壓力所作出的陳述作為定案依據。該項原則實質上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兩項權利:一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於是否陳述享有不受強迫的權利;二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於是否陳述及是否提供不利於己的陳述享有選擇權。簡言之,沉默權的含義第一項是反對被告自證其罪;第三項是不得將非任意自自作為定案的根據。第一項和第三項內容是第二項內容的保障。 三、反思刑訊逼供案件中存在的問題。 (一)違背公平正義。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過:「一次不公正的判決,其惡果相當於十次犯罪。」司法機關的錯誤,輕則導致司法不公,重則導致無辜生命的消失。一次不公判決的危害遠大於多次不法行為。如果說罪犯的作惡,只是污染了水流;那麼,當司法者將刑事訴訟原則拋之腦後導致不公正的審判時,則是污染了整個水源。 (二)司法隊伍的理念錯位。 釀成刑訊逼供冤假錯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當地的司法共同體在職業道德方面出現了司法理念的錯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三)無罪推定沒有真正實行。 「如果犯罪是不肯定的,就不應折磨一個無辜者,因為在法律看來,他的罪行並沒有得到證實」[1]31。我國目前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無罪推定,但我國刑事訴訟法明文規定,公、檢、法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四)保障人權觀念的欠缺。 最高法院副院長萬鄂湘就湖北佘祥林殺妻冤案答媒體問時,強調刑法要保護無辜和維護人權。要全面認識刑法的功能或者是刑事訴訟制度的作用,除了懲罰和打擊犯罪、維護公共秩序和安全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或者是同等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保護無辜和維護人權,這也是司法特別是刑事司法的雙重功能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 四、從刑訊逼供案件看我國建立沉默權制度的必要性。 趙作海等冤案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以猜定的方式確定犯罪嫌疑人,然後,在有罪推定的原則下對嫌疑人進行刑訊逼供,讓嫌疑人自證其罪;其後,在「限期破案」和「命案必破」等指引下,對嫌疑人起訴定罪甚至從快處決,而嫌疑人無法獲得實質性的辯護;有的辦案機關還不惜侵犯人權,千方百計制止當事人親屬的上訴、上訪,避免翻案。這是一個可怕的「司法邏輯體系」,而沉默權的確立則是防止上述可怕「體系」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確立沉默權有利於程序公正,實現控辯雙方地位平等。 公平、正義是訴訟制度的首要價值內涵。「如果法律制度背棄了正義,不是一項矛盾就是一項諷刺」[2]106。而程序正義是體現法律正義的根本保障。沉默權正是維持刑事訴訟構造平衡、程序公正所必需的。刑事訴訟構造是指刑事訴訟內部各構成要素即控訴、辯護、裁判各項職能的劃分及其相互關系的格局。[3]152在刑事訴訟中,控訴與辯護是訴訟構造這一統一體中的兩個對立面和對立的訴訟職能。訴訟的前提是控訴與被指控的雙方存在「訟爭」,由此形成雙方的格局對抗。「如果控辯雙方在形式上一方明顯優越他方,就有使訴訟在實質上變成行政程序的危險」[4]188,程序公正就無從談起,案件的實體處理就很難保證質量。糾正控、辯力量上先天失衡的方法就是增加辯方與控方相抗衡的力量,沉默權則是糾正這種先天失衡的一項可能是最簡捷的消極防禦手段。 (二)確立沉默權有助於執法文明,改善司法隊伍形象。 沉默權制度有助於抑制刑訊逼供的違法行為,制止刑訊逼供是沉默權在刑訴程序上的反應。刑訊逼供這種觸犯刑法的犯罪行為,在我國司法實踐中長期、大量地存在,並且屢禁不止。其原因多種多樣,諸如審訊者素質的低下、刑事偵查技術設備的落後等等。但在這諸多原因中,可以說「如實陳述」之義務的規定、沉默權的缺乏及其被侵犯是最本質的原因。如果確立沉默權制度以代替「如實陳述」之義務,審訊者就無法強迫犯罪嫌疑人供述,案件的偵破主要依靠偵查機關認真細致、科學合理地搜集證據,從而更加公正、文明、科學地追究犯罪,從而會有效地改善司法隊伍的形象。 (三)確立沉默權是無罪推定原則的必然要求。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它的確立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訴訟主體地位確立的依據。無罪推定原則宣告了被告人在沒有被司法機關通過合法程序確認有罪之前,與普通公民享有一樣的權利,是具有獨立人格的社會主體,享有獨立的人格尊嚴,享有自由支配個人生活、不受外界干涉的權利。如果將確定沉默權僅用於消除刑訊逼供等司法暴力,其理由是不夠充分的,沉默權的價值還未得到充分體現。「充分的理由在於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權,不僅可以禁止使用刑訊等野蠻、殘酷的方法獲取口供行為的發生,減少冤假錯案,維護司法公正,更重要的是將被追訴的人作為訴訟的主體,使司法制度趨向文明、人道」[5]。無罪推定還意味著控方承擔舉證責任,被告人不承擔證明自己有罪或無罪的義務,不能因被告人不能或沒有證明自己無罪而認定被告人有罪,也就是說,被告人有權保持沉默。 (四)沉默權制度的確立有利於保障人權。 刑事訴訟理論認為,刑事訴訟的目的,既要懲罰犯罪,又要保障人權。沉默權作為一項重要的權利不僅有其程序性價值,更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享有人格尊嚴和自由,享有個人生活不受干涉的權利;只有自己才可自由地支配屬於個人生活領域的問題,「是否向外界溝通自己的生活內部,屬於個人實現的自由,即人格尊嚴」[6]。沉默權制度是保障人類尊嚴不受侵犯的法律手段之一,因為它提供給人們在面對刑事指控時的一種選擇,即你可以選擇是否協助政府以確定自己有罪,也可以限制政府對個人精神生活的窺視,體現了對個人人格和每個人有權自由從事自己精神生活的極大尊重。 五、結語。 幸運的是,杜培武、王樹紅、佘祥林、聶樹斌、呼格吉勒圖、趙作海等冤案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得以昭雪,在人們同情他們的同時,帶給我們更多的則是沉重的思考。我們應從此類案件中吸取教訓。避免悲劇的重演有賴於司法體制的改革和司法理念的轉變,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確立沉默權制度就是之一。當然,在確立沉默權制度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結合本國的具體國情,同時又要吸取現代西方國家在沉默權制度上的合理方面,這樣才能使沉默權制度在我國更好地發揮其積極的作用,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 參考文獻。 [1]貝卡里亞。論犯罪與刑罰[M].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 [2]Dennis Lioyd.法律的理念[M].台北:台灣聯營出版事業公司,1981. [3]宋英輝。刑事訴訟目的論[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5. [4]宋英輝。刑事訴訟目的論[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5. [5]王敏遠。沉默是一種權利[J].人民論壇,200(10)。 [6]龍宗智。英國對沉默權制度的改革以及給我們的啟示[J].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4,(4)。

麻煩採納,謝謝!

❷ 法學專業畢業論文怎麼寫,求一篇3000字左右的論文

還要的可以找我,下面提供一些論文的結構。
優秀論文的要素
正確的選題、合適的切入點、簡潔明了、說清自己的貢獻、可靠的/可重現的結果、可重復的過程、好的文章結構和邏輯流程、精選的參考文獻。
誤區
Idea越多越好、一味追求革命性的、突破性的成果、數學、理論和公式越復雜越好、顯示自己的聰明、追求最好,史無前例顯示權威性、引文中大量引用自己的論文。
優秀論文結構範例
一、Abstract – 對自己工作及其貢獻的總結
1、闡述問題。
2、說明自己的解決方案和結果。
二、Introction – 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綱
1、題X是重要的。
2、前人的工作A、B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
3、A、B有一些缺陷。
4、我們提出了方法D。
5、D的基本特徵,和A、B進行比較。
6、實驗證明D比A、B優越。
7、文章的基本結構,大綱。
三、Previous Work – 說明自己與前人的不同
1、將歷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類別。
2、對每項重要的歷史工作進行簡短的回顧(一到幾句),注意要回顧正確,抓住要點,避免歧義。
3、和自己提出的工作進行比較。
4、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評價前人的工作,不要過於苛刻。
5、強調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舉出各自適用例子。
四、Our Work – 描述自己的工作,可以分成多個部分
1、從讀者的角度,闡明定義和表示法。
2、提供演算法的偽碼,圖解和相應解釋。
3、用設問的方式回答讀者可能提出的潛在問題。
4、復雜的冗長的證明和細節可以放在附錄中,這里關鍵是把問題闡述清楚。
5、特例和例外應該在腳注中給予說明。
五、Experiments – 驗證提出的方法和思路
1、合理地設計實驗(簡潔的實驗和詳盡的實驗步驟)。
2、必要的比較,突出科學性。
3、討論,說明結果的意義。
4、給出結論。
六、Conclusion – 總結和前景展望,結文
1、快速簡短的總結。
2、未來工作的展望。
3、結束全文。
七、References – 對相關重要背景文獻的全面應用
1、選擇引文(眾所周知的結論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
2、與前文保持一致。
八、Others – 致謝、附錄、腳注
技巧有了,範例也有了,那還在等什麼,趕快行動起來吧。如果你在寫作過程中還有其它的問題,隨時聯系

❸ 法學論文!!

海權,簡言之就是對海洋的控制和利用權,是「國家主權」的自然延伸.中國海權意識在不同歷史階段,由不同地緣因素主導,歷經從缺失到覺醒再到勃興的歷史進程.

1、陸權國家的穩定與海權意識的缺失

晚清之前,中國始終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陸權強國之一.良好的氣候環境與大河的滋養形成了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而持續富足的農耕文明反過來又維持了社會的穩定與中央大一統政權的延續.綜觀歷朝歷代,除沿海地區有少量漁獵經濟存在之外,整個國家大體處於農耕狀態下,幾乎不依賴海洋提供生活資料.繁榮的農耕經濟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長期領先於世界各國,並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富饒、強盛的國家之一.強盛的國力有力地保障了中國的國家安全與國際地位.在航海技術還十分落後的古代,海洋為中國提供了絕佳的天然保護屏障,使之與當時世界各大海上強國隔絕,避免了威脅與碰撞.明代「倭患」是中國古代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源自外國的海上騷擾,但中央政權很快便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予以消除.因此可以說,古代中國幾乎不曾受到任何來自海洋的實質威脅.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掌握著當時領先於世界的先進航海技術,可以完全自由地遣使與外國交好及進行海上商品輸出.中華文明通過海洋遠波海外諸國,鄰近的朝鮮半島、日本及東南亞各國皆被納入中華文明圈之中.在吸納中華文明的營養之時,它們根本無力對抗強盛的中國.海上的絕對安全使中央政府無心將警惕的目光聚焦在海洋,而是放在了陸地.對於歷代統治者來說,陸地事務是王朝的生命線,最現實的威脅莫過於游離在中央政權邊緣地帶游牧民族的劫掠,因此將它們納入中央政權管轄是歷代統治者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此外,農耕經濟的繁榮是國家富強的基石.基於此,中央政權也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其發展.經濟的繁榮和國力的強盛使古代中國處於安全穩定的地緣環境之中.長期以來,「一國獨大」的局面從未被打破,在這種狀態下,統治者根本無需顧慮海外,竭盡全力固守陸地、建立並維持大一統的政權便成為他們延續王朝統治的唯一決定性因素.農耕經濟更是將人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使陸地成為國人心中最根深蒂固的情結.相對於中國掌握的先進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而言,中國人對海洋的認知卻又是十分落後的.穩定安全的地緣環境助長了中國人「重陸輕海」的思維定勢,而這一思維定勢又從根本上造成了中國海權意識的缺失.

2、海陸皆困的格局與海權意識的覺醒

殖民侵略徹底打碎了古代中國的和平穩定.在近代先進的航海技術和鐵甲戰艦面前,海洋從天然屏障變成了侵略走廊,中國不得不與遠在另一個半球的侵略者正面遭遇,海上門戶的洞開造成陸地領土的失陷,中國從此由繁榮富強的「天朝上國」迅速淪落為積貧積弱的衰朽之國.除遠在大洋彼岸的各海上強國對中國虎視眈眈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對中國毫無威脅的沙俄和日本此時也加入了侵略者的陣營.這使整個中國從南到北陷入海陸皆困的格局,這一格局從晚清一直延續至民國.海上的烽火激起了晚清社會的強烈震動,籌建海防成為當務之急.鑒於英艦的「船堅炮利」,林則徐認為「蓋夷船所恃專在外洋空曠之外,其船尚可轉掉自如,若使竟進口內,直是游魚釜底,立可就擒.」

基於此,其在鴉片戰爭中提出了「以守為戰」的海防策略.該策略大體為放棄海洋,固守海岸,殲敵於陸上,其本質是放棄制海權的被動防禦.在防禦接連失利的情勢下,後起的洋務派希冀通過籌建近代化海防將侵略勢力消解於海上,在轟轟烈烈的造艦船、育人才、建海軍運動中,中國近代化海防開始起步.然而甲午一役,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卻使這一歷史進程幾近停滯.甲午戰後,時局更加凶險,列強在華強租軍港,霸佔海灣,中國海軍生存發展的根據地大量喪失,使重建中的中國海軍竟難以找到立足之地.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歷史新紀元,但列強環視之下,中華民國的地緣環境依舊不容樂觀.有鑒於中國海權淪喪、備受欺凌的教訓,以孫中山、陳紹寬為首的民主革命者為挽救民族危亡發出振興海權的呼聲.在此背景下,海軍建設被提高到國防之首要地位;原先被動防禦的思想被拋棄,代之以主動奪取太平洋海權的倡導;海洋經濟和海洋事業也積極開展起來,以此為中國海權奠定牢固的物質基礎.然而孫中山的抱負還未完全施展,中華民國便大權旁落,在各派軍閥連年混戰之中,中國海權走向沉寂,海軍力量成為各派軍閥擴大地盤的工具,海軍建設也停滯不前.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統一全國之後,由於國共對峙的局面,國民黨政府大力發展陸軍,致使海軍被視為小軍種而遭到冷遇.抗戰時期,中國海軍集中力量在各內河戰略要地與日軍作戰,為捍衛國家主權獨立與民族尊嚴做出極大犧牲.民國時期海權發展舉步維艱,但以孫中山為首的精英階層積極倡導爭奪太平洋海權,把維護海權與民族興亡、振興中華聯系在一起,突破了晚清以來單純從軍事防禦上看待海洋的海權觀,此時,社會上出現了《海軍期刊》、《海軍雜志》和《新海軍》等刊物;馬漢的《海權論》也第一次比較完整地在中國翻譯出版;而由中國人撰寫的第一部海權論專著《海上權力論》(林子貞著)也已出現.殖民侵略打破了中國海面的寧靜,傳統安全穩定的地緣環境發生劇變,海上力量的缺失導致漫長的海岸線成為列強「逐鹿中原」的獵場,落後的海防不僅談不上維護海上權益,更無法保障本土安全.在海陸皆困的地緣形勢下,中國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海洋,中國海權意識已經覺醒.

3、走向深藍的嚮往與海權意識的勃興

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人民從此擺脫了遭受殖民侵略的歷史,迎來了民族解放的新篇章.但戰後的世界危機四伏,冷戰的陰雲密布與東西對抗的緊張局勢使新中國處於異常危險的境地.冷戰中,為遏制蘇聯太平洋艦隊的活動、封鎖亞洲大陸,美國在其控制的各太平洋島嶼之間由北向南構築了三條島鏈.這些島鏈不僅封堵了蘇聯太平洋艦隊的入海口,更從海上將中國全麵包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處於「第一島鏈」中心地帶的台灣島地處東海與南海的咽喉要道,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而美國通過扶持台灣當局與大陸對峙,給中國國家安全帶來威脅,同時也極大地遏制了中國海上力量的發展.此外,從五十年代後期起,中蘇開始交惡,蘇聯企圖借共建「長波電台」和潛艇艦隊染指中國主權,在遭到拒絕後,中蘇關系逐漸走向惡化.嚴峻的地緣形勢下,新中國的生死存亡與海權的維護息息相關.鑒於此,新生的人民政權採取一系列措施鞏固海權.建國初期,人民政府收回了近代喪失的一系列領海主權,如:外國在中國的駐軍權、內河航運權、引航權及海關主權等.為維護海島主權,中國政府於1958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海寬度為12nmile.這項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領土,包括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同大陸及其沿海島嶼隔有公海的台灣及其周圍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針對美國軍機不斷飛入中國海島上空的挑釁行為,中國屢次出動海軍航空兵部隊進行打擊,先後擊落多架美軍偵察機及戰斗機.1974年,中國對越南進行了西沙自衛反擊戰,收復了被越南侵佔的永樂群島中的甘泉、珊瑚、金銀三島,捍衛了南海主權.為保衛國家安全、維護海權,海軍的建設至關重要.毛澤東曾指出:「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我們的海防,有效地抵禦帝國主義的可能的侵略.」

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建立,標志著新中國海軍的誕生.新中國成立之後又相繼建立了北海、東海和南海三支艦隊,海軍各兵種部隊在五十年代前期也逐步建立起來.改革開放以來,世界緊張局勢有所緩解,東西陣營之間的寒冰解凍,多極化趨勢漸露崢嶸.但相對緩和的國際環境下,矛盾與威脅依舊存在.隨著世界各國現代化海軍力量的崛起,中國適時轉變海洋觀念,在戰略性防禦的作戰要求下,將防衛范圍從近岸擴大到近海,包括中國所屬的所有島嶼、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出於對中國崛起的遏制,蘇聯解體之後,美國構築的三條島鏈便被直接用來封鎖中國.與此同時,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越來越被各國所重視,為爭奪海洋權益,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日本等國與中國在南海、東海海域頻頻發生主權摩擦.進入新世紀,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藍色圈地運動」,各國「逐鹿海上」使中國面臨的地緣關系異常復雜.中國領海內豐富的漁業資源和海底油氣資源成為各國覬覦的目標,自上世紀而來的海島爭端愈演愈烈,近鄰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等國「蠶食」中國東海、南海海洋權益的行動變本加厲,美國也越來越多地干預中國與鄰國的海島爭端,使中國東海、南海局勢日趨緊張.近年來發生的中菲「黃岩島事件」、「仁愛礁事件」及中日「釣魚島事件」為中國敲響了警鍾,使國民開始深刻認識「藍色國土」的重要性.同時,中國開始加快推進海軍由近海防禦型向遠海防衛型轉變,提高海軍全面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對於派出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護航的行動,胡錦濤指出:「這是我國首次使用軍事力量赴海外維護國家戰略利益;首次組織海上作戰力量赴海外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首次在遠海保護重要運輸線安全,對我國海軍履行使命任務能力是一次重大鍛煉和檢驗.」

2012年9月,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入列服役,為中國海軍發展樹立了新的里程碑.隨著全球范圍內海洋爭奪的日趨激烈,開發海洋進程的加快及中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新時期中國不僅要有能力制止侵犯我國海島主權、掠奪我國海洋資源的行為;為「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可靠安全保障;還必須為國家爭取更多的資源、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大的生存空間.在「走向深藍」的嚮往之下,中國海洋實力開始崛起,中國海權意識得以勃興.

4、結語

從傳統「陸權國家」到「建設海洋強國」,中國海權意識的發展進程漫長而又曲折.殖民侵略打破了陸權國家的穩定,迫使中國從近代海防思想中萌發了海權的初始形態,並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海權意識的覺醒.在此後一個多世紀的變遷中,中國海權意識發展不斷完善、深入.綜觀中國海權意識的演進歷程,地緣因素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主導性作用,並最終推動中國海權意識從缺失走向勃興.

參考文獻:

[1]王宏斌,晚清海防:思想與制度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史滇生,中國海軍史概要[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3]秦天,霍小勇.中華海權史論[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

[4]袁偉,毛澤東軍事活動紀事[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

[5]張世平,中國海權[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

❹ 求一法學專科畢業論文,4000字左右,誰能幫幫忙

我發你了
誠心為你解答!
如果我回答的內容滿意,希望您採納!
祝你天天開心!

❺ 求一篇完整的法學專科畢業論文!!!

網上是有現稿賣的,但是也有原創也會好一點啊

❻ 5000字法學專科論文

73. 論行政拘留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字數:6982,頁數:08)
74. 論但書情節的罪與非罪(字數:11170,頁數:13 )
75. 論受賄罪的情節與量刑(字數:12802,頁數:14 )
76. 「不予處罰」在公安行政執法中的應用(字數:7605,頁數:14)
77. 《勞動合同法》實施中的若干問題引起的思考(字數:7450,頁數:13)
78. 安樂死立法研究(字數:12897,頁數:25)
79. 城市房屋拆遷行為的相關法律問題研究(字數:6845,頁數:13)
80. 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引發的法律思考(字數:7009,頁數:14)
81. 對我國死刑制度的幾點思考(字數:8104,頁數:16)
82. 對新保險法關於告知義務的思考(字數:7979,頁數:14)
可聯&>系Q+.Q:89..36.........後面輸入....28
..........接著輸入......136
Q+Q空間.里有所有內-容。可$代,$寫

83. 關於廢除勞動教養制度的思考(字數:7501,頁數:15)
84. 計算機犯罪主體研究——增設單位犯罪的可行性分析(字數:6790,頁數:14)
85. 論夫妻財產約定製度(字數:6475,頁數:13)
86. 論夫妻共同財產(字數:6499,頁數:12)
87. 論公民的遺囑的權利(字數:7345,頁數:14)
88. 論建設工程合同的爭議(字數:8151,頁數:16)
89. 論交通肇事罪的立法缺陷與完善(字數:8401,頁數:16)

❼ 電大法學專科論文

對侵害隱私權若干法律問題的探析給你推薦個選題有問題找KK文案

❽ 電大法學專科畢業論文範文

你想寫什麼題目啊
法學論文還蠻好過的
呵呵

❾ 法學專科畢業論文範文6000字

是的,我有。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科學道理,不僅要做到文從字順專,而且要准確、屬鮮明、和諧、力求生動。
1.表論文的過程 投稿-審稿-用稿通知-辦理相關費用-出刊-郵遞樣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選定期刊後,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書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採用電子稿件形式。 2.發表論文審核時間一般普通刊物(省級、國家級)審核時間為一周,高質量的雜志,審核時間為14-20天。 核心期刊審核時間一般為4個月,須經過初審、復審、終審三道程序。 3.期刊的級別問題 國家沒有對期刊進行級別劃分。但各單位一般根據期刊的主管單位的級別來對期刊劃為省級期刊和國家級期刊。省級期刊主管單位是省級單位。國家級期刊主管單位是國家部門或直屬部門。

熱點內容
朱曉東法院 發布:2024-09-19 09:57:08 瀏覽:789
逃犯條例駁回 發布:2024-09-19 09:11:26 瀏覽:80
公司法方面的法律法規大全 發布:2024-09-19 08:56:11 瀏覽:734
法是社會本質的要求 發布:2024-09-19 06:17:07 瀏覽:637
清末司法改革 發布:2024-09-19 06:12:16 瀏覽:245
社會與法2017迷情 發布:2024-09-19 05:44:15 瀏覽:648
勞動法職工必要的休息時間 發布:2024-09-19 05:32:04 瀏覽:31
律師合同交底法律服務 發布:2024-09-19 05:19:35 瀏覽:887
廣告發律師 發布:2024-09-19 05:05:36 瀏覽:110
法社會學譯叢 發布:2024-09-19 03:39:33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