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未成年人
㈠ 如何落實法治建設新方針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道法
摘要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㈡ 如何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制教育
未成年人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前提是在全社會形成法制教育刻不容緩的共識。 讓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防範意識,構築全社會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大環境。
1、法制教育要回歸學校素質教育和健全人格塑造的本源。
打造立體法制教育,建立完善學校評價體系,將法制課納入教學大綱,在開展以學生自我保護安全教育的同時,逐步添加以規則、平等、行為責任意識、誠信為內導向的法制觀念教育。法制教育側重指引在校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規范日常行為和預防受到非法侵害,要強調事後的依法追究,要有意識地宣傳一些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以法制教育為主,輔以道德規范、生活常識、日常禮儀等,尤其警惕案例對學生的負面誤導。
2、法制教育要注重劃分受教層次和有針對性精選法制講座內容。
注重不同年齡段的特性和教育順序性,分清層次,因才施教。對小學生,根據年齡特點,講解具體、淺顯的法律知識進行法律啟蒙教育;對初中生,根據其陳述性知識和抽象性思維能力,講解法律基本知識、以案說法;對高中生,鑒於其較高的認知結構、理性思維,可講法條、法理。要改變法制教育流於形式的局面,豐富法制教學形式和內容。根據學生特點,做好法律報告會、模擬庭審、法律知識競賽、法律咨詢、宣傳板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做法律教育中的主角。
3、法制教育要加大對未成年人家長的法制教育力度。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基礎和關鍵是從家庭教育抓起。通過對家長進行法制教育,使家長承擔起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環境的責任和義務。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嚴格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注重個案的庭前社會調查,發揮法庭教育的作用,盡最大可能的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彌補法制教育斷檔期存在的潛在風險,為其修復因犯罪行為而破壞的社會關系創造條件。
4、積極發揮公檢法等專業機關的作用。
簽訂共建協議,由當地的公檢法等機關派出專業人員,承擔對未成年人宣講法律、提供法律服務、開展法制教育、協助對學生不良行為矯正等工作。與此同時,在學校設立了維權信箱,公布維權熱線,多方位多渠道的收集來自學生方面的信息,並及時作出有效的反饋和處理。
㈢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什麼責任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2
㈣ 未成年人依法享有什麼權利
您好,權利指法律賦予人實現其利益的一種力量,與義務相對應。從通常的角度看,權利是法律賦予權利主體作為或的許可、認定及保障。義務指政治上、法律上、道義上應盡的責任。未成年人在一般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對未成年人法律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1、生命健康權。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的權利。
2、人身自由權。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剝奪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
3、肖像權。未成年人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其肖像。
4、名譽權。未成年人享有名譽權,其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未成年人的名譽。
5、榮譽權。未成年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其榮譽稱號。
6、財產所有權。國家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卦、扣押、凍結、沒收。
7、財產繼承權。未成年人享有合法財產的繼承權,並受法律保護。
8、著作權。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權(版權),依法有署名、發表、出版,獲得報酬等權利。
9、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未成年人對國家各項工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批評、建議、申訴、控告和檢舉的權利。
10、取得國家賠償權。未成年人依法有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1
1、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權。對未成年人的信件,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或依法進行檢查,或對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10歲以下)的信件,由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代拆外,未經未成年人本人同意,任何組織和個人(包括家長和老師)不得私拆、截留、隱匿、毀棄。1
2、受教育權。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法律依據】
《未成年人保護法》
㈤ 未成年人依法享有什麼權
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特殊權利主要有:刑事豁免權,受到刑事處罰時享有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權利。進入有關場所有優惠權,個人犯罪資料不受媒體披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條規定,未成年人指未滿十八歲的公民。未成年人作為我國歷來高度重視並加以保護的特殊群體,除享有一般主體都享有的大多數權利外,國家還通過立法在不同的法律中賦予他們許多特殊的權利,旨在體現和落實對未成年人實行特殊保護的政策。
《刑法》第17條的規定,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第三款明文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2條規定:"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文化館、影劇院、體育場(館)、動物園、公園等場所,應當對中小學生優惠開放。"根據這個規定,未成年的中小學生在進入上述場所活動時,有關場所應當予以優惠。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簡稱《預防法》)第45條第3款規定:"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批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隱私權的特殊保護。
㈥ 未成年人依法享有哪些權利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條規定,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
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是對聯合國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有關規定的概括。
具體而言,生存權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其固有的生命權、健康權和獲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權利;發展權是指充分發展其體能和智能的權利;受保護權是指不受歧視、虐待和忽視的權利;而參與權則是指參與家庭和社會生活,並就影響他們生活的事項發表意見的權利。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參與權,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智力狀況,在作出與未成年人權益有關的決定時告知其本人,並聽取他們的意見。
考慮到受教育權對未成年人的特殊重要性,《未成年人保護法》把受教育權從發展權中單列了出來,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障貧困、殘疾、失去監護和暫住人口中的未成年人以及其他有實際困難的未成年人接受義務教育。
此外,《未成年人保護法》還規定,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戶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
㈦ 如何進行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與宣傳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對於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其責任不僅僅只在於學校,而是有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教育,而學校,家庭,社會又將如何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制教育與宣傳那?如何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保證未成年人普法活動的順利開展,以防止類似於「李天一案件」的滋生那?
一、目前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與宣傳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法制教育觀念淡薄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現象越來越普遍,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卻越來越偏於文化課成績及各種特長的培養上來,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加之一些家長自身道德觀念、責任意識淡薄,對孩子不聞不問,缺少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或者對孩子過於寵愛,使孩子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毛病。例如:未成年人李天一,從小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其父李雙江五十幾歲老來得子,對其寵愛有加,取名為天一。然而2011年年僅15歲的李天一因打架斗毆被勞教一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出勞教所後,在2013年2月份又因強奸罪被刑事拘留數月後,最終被判有期徒刑10年。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法制對一個孩子日後發展的重要性。
(二)學校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門對學生法制教育的認識不夠。這一點從現行教材的設置便可看出,在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級一門法律基礎課,而小學六年和其他階段的教學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課的設置,或者僅僅流於形式,半年將一次法制課。另一方面學校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僅僅局限於在校園里,學生基本上無法將所學的法制知識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而教授學生法制教育的老師大多是帶班老師,這些老師自身對法制意識和教學方法也可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加之學生自身對法制教育與宣傳的排斥,使得法制教育與宣傳困難重重。
(三)社會法制教育的落後
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有關部門對文化市場管理的放鬆,一些淫穢,色情、暴力以及偽科學的出版物層出不窮。網吧、酒吧、以及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對未成年人的限制越來越小。社區法制教育與宣傳流於形式。一些學校不管、家庭不管、社會不管的失足少年,因自身文化水平低,無力為生,常被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組織其打架斗毆,偷搶奪拿,是社會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如何進行法制教育與宣傳
(一)和諧的家庭氛圍,是未成年人快樂成長的第一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是影響孩子最初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為此,父母要加強自身的法制思想觀念,努力完善自己人格,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種下權錢觀念的苦果。在平時生活中,對孩子要獎罰有度,培養孩子知錯就改的好習慣,不要過於溺愛孩子,使其養成貪圖享受、好逸惡勞、自私自利、專橫霸道的惡習和以自己為核心,隨心所欲,從而在其幼小的心理埋下違法犯罪的禍根,而是要注重培養孩子法制意識。多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困惑,幫助孩子調整心態,使孩子積極樂觀的面向生活。
(二)加強學校法制教育與宣傳,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條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結合常見,多發的未成年人犯罪,對不同年齡的未成年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犯罪教育。」因此,對於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要先從教育教學抓起,使其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公民權利的同時,要履行何種義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未成年人了解刑罰,以及其行為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從小樹立其克己守法的意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八條規定:「學校應當結合實際舉辦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活動。」學校可以定期向學生播放有關未成年人犯罪受到刑事處罰的視頻或者開展於此相關的講座,從而促進法制教育的宣傳。
其中,在法制教育與宣傳中,注意採取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注重實例教學,以例說法,用學生能夠聽得懂的語言,能理解的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還要注重以生活中的實例,來教育未成年人。例如:李天一等人在楊女士喝醉的情形下,將其帶入酒店內,強行對其實施了強奸一案中,案犯李某某被判有期徒刑10年;王某某(已成年)有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力兩年;魏某某(兄)有期徒刑4年;張某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魏某某(弟)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此判決不僅是對犯罪分子的懲戒,也給所有未成年人上了一課。
(三)凈化社會環境,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加強社會法制建設,嚴格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酒吧、以及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同時,加強對文化產業的監控力度,解決查處淫穢,色情、暴力以及偽科學的出版物,堅持不懈的進行「掃黃」,「打非」斗爭。於此同時加強社區普法活動的開展,積極宣傳法制。促進社會幫教機制的形成,對於家庭不管,學校不管,社會不管的失足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從而減少犯罪率。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穩定。
總之,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教育格局,有利於加強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普及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識,提高未成年人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做到預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活動,促進社會健康發展。
㈧ 未成年人依法享有哪些權力
生命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受撫養權等。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條文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條文有第4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第49條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在憲法中關於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條文不多,我國有專門的法律來保護未成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作為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綜合性法律,對未成年人享有的權利、未成年人保護的基本原則和未成年人保護的責任主體等作出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