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古人道德

古人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4-06 07:50:55

㈠ 古人關於道德修養的名言

1、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資治通鑒》

2、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孔子

3、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行人。——劉備

5、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後《漢書》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7、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唐太宗

8、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

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

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11、黃鍾毀棄,瓦釜雷鳴。——《楚辭》

12、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13、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東晉·陶淵明

1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諸葛亮

15、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

16、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

1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

18、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於謙

19、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三國·諸葛亮

20、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2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

2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

25、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唐·韓愈

現代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的精選

1、如果沒有德行,人類就是一種忙碌、有害和可憐的生物,不會比任何一種渺小的害蟲更優越。——培根

2、使自己快樂也使他人快樂,別傷害自己也別傷害他人,我以為這就是倫理學的全部意義。——尚福爾

3、德行的實際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誇美紐斯

4、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康德

5、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馬克思

6、如果你的道德觀念令你消沉,那它們就一定是錯誤的道德觀念。——史蒂文生

7、德行啊,你是純朴的靈魂的崇高科學。——盧梭

8、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培根

9、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

10、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薩迪

11、不會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貝爾奈

12、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達爾文

13、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14、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里特

15、智慧和德行,有如一輛車的兩個輪子。——日本

16、好脾氣是一個人在社交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都德

17、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培根

18、有謙和、愉快、誠懇的態度,而同時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運的'。——塞涅卡

19、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陶鑄

20、道德常常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義大利

21、以為智慧比美德更重要的人,會失去自己的智慧。——猶太人

22、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是每天都在更換主人的。——希臘

23、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愛默生

24、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孟德斯鳩

25、本性流露永遠勝過豪言壯語。——萊辛

㈡ 古人道德 今人道德

提倡道德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這個社會更好。
中國古代的許多道德大都是儒家觀點,當然儒家思想的目的是為了這個社會更好,但任何學說都會有有瑕疵。儒家過於追求思想上的禁錮,比如對於孝中的守孝三年就過於苛刻,父母大恩固然當盡心報答,但人死不能復生,守孝三年把自己弄得皮包骨頭(守孝一般住草屋,只能吃素。),弄得半死不活,對自己、對父母、對整個社會又有什麼意義?但如果在古代,在儒家主導的道德下,還能夠作為一個楷模被別世人稱道,成為國人盡孝效仿的榜樣,讓大家對父母等長輩好一些。若在今天,父母去世後你「不正常」三年,或者包拯那樣延長到十年,那你肯定不會是楷模,也許某個精神衛生中心的大門會熱誠為你打開。我們應該提倡盡孝,但我覺得不應當是儒家那樣過於扭曲的孝,我覺得更多的是在父母有生之年,我們能夠力所能及地多為父母考慮,多多地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這是我的想法,如有不同的觀點,歡迎討論。

㈢ 古代有道德的人,事例

柳下惠:坐懷不亂

㈣ 有什麼道德高尚的古人

1.趙廣漢

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精明強干,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變當地的不良風氣。

2.文天祥

文天祥在被捕後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

但文天祥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3.岳飛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

(4)古人道德擴展閱讀:

岳飛生平

1.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岳飛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家。傳說岳飛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2.宣和四年(1122年),童貫、蔡攸兵敗於契丹,河北官員劉韐於真定府(河北正定縣)招募「敢戰士」以御遼(一說是為征遼)。岳飛應募,經過選拔,被任命為「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

3.靖康元年(1126年),宋欽宗趙桓反悔割地,兩路金軍於攻破太原後會合,二次南下圍困開封。趙桓在求和的同時使人送蠟書命康王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徵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岳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後人民慘遭殺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憤慨,意欲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

㈤ 古代道德故事

1、蘇武牧羊

這個故事講的是蘇武在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2、戚繼光勇抗倭寇

戚繼光抗倭即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日本海盜騷擾的斗爭。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很早以來,兩國人民就友好交往,但在明朝的時候,由於日本國內形勢的變化,便釀成了倭寇侵擾中國沿海地區的倭患,和以戚繼光為首的中國軍民抗擊倭寇的斗爭。

3、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4、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後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裡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飢渴,冷熱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5、黃香溫席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內)人。年紀才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

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並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因此,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㈥ 古代的道德標准。

古代的標准有很多,根據不同歷史時期各有不同。各種規矩就多了去了,根據年齡、性別、社會地位都各有一套說法,儒學不能說是古代鐵錚錚的法則,在儒學確立為國教之前的那些規矩,同樣很有意義很有意思。

㈦ 中國古代道德的本位是什麼

中國古代道德的本位應該是忠、孝、禮。和現在的道德底線來說,應該沒有什麼異同。如果要區分一個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道德是隨著現代文明不斷發展和進步的,人們對於道德的要求越來越趨於完美。

所以對於忠、孝、禮這事來說,社會不會遺棄,只有對人們更深層次的要求。應該說現在的道德觀念很好的繼承了中華民簇文化精髓,正是這種強大的繼承才讓我們的文明社會越來越和諧。

忠、孝、禮是我們的道德基礎,我們也會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品質。

㈧ 古人講道德的故事

古人講道德的故事:
1.程母嚴格教子
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都是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他們又是同胞兄弟,因同是理學奠基人,被人們稱為「二程」。「二程」的母親侯氏,一共生過六個男孩子,只剩下程顥、程頤二人,其他都夭折了。侯氏自然非常疼愛兄弟倆,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他哥倆身上。但是她深深懂得「慈母敗子」的道理,從不嬌慣溺愛。程顥、程頤兄弟二人只相差1歲,在他們蹣跚學步的時候,常常摔倒在地,乳母要上前扶報,侯氏勸阻說:「不要管他們,讓他們自己站起來。」然後,又對孩子說:「你們走路時,慢一點就不會摔跟頭了,你們試試看。」吃飯的時候,孩子愛挑吃挑喝,乳母就想由著他們的性子來,專門給他們愛吃的飯菜,侯氏制止道:「對小孩子不能慣,你慣什麼毛病就會有什麼毛病。小時候養成挑吃挑喝的毛病,長大後怎麼辦?」在母親的嚴格教育培養下,「二程「從小就養成了很好的習慣。
2. 司馬光教子節儉
司馬光系北宋大臣、史學家,他的一生不僅自己生活十分儉朴,更把儉朴作為教子成才的重要內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他常說:「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朴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糜,極力提倡節儉朴實,並明確指出: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誡兒子:「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朴,具備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朴的重要性,並以儉朴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朴而稱謄於後世。
3.成吉思汗母親教子團結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首領、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父親也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在一次部落紛爭中被人殺害了。成吉思汗的母親只好帶著幾個年幼的孩子,流浪在芒芒草原上,忍飢挨餓,備受煎熬。她把美好的希望寄託在兒子成吉思汗身上。 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夫人為了教育年幼的幾個孩子,經常講自己母親教育孩子們要團結的故事。她說:「記得有一天,你們的外婆阿蘭阿豁看到五個兒子不團結,便拿出五支箭,讓五個兒子分別去折,他們很容易就折斷了。後來,她又拿了五支箭,捆成一束,讓他們折,結果誰也折不斷。這時,外婆就對她五個兒子說:「要知道最好的摔跤手,敵不過人多;最好的馬,也經不起百條鞭子抽打。只有團結起來,握成一個拳頭,才有力量,才能戰勝敵人!」 在母親的教育下,成吉思汗茁壯成長,後來成了「一代天驕」。

㈨ 古人關於「道德」的名人名言

十分詳細的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50587318.html?si=1

熱點內容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
濰坊律師工資 發布:2025-01-19 11:51:13 瀏覽:861
二倍工資勞動法 發布:2025-01-19 11:38:23 瀏覽:518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
北京昌平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8:13:05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