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和素質的關系

道德和素質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4-06 08:37:43

Ⅰ 什麼是思想道德素質養和法律素質二者的關系如何

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體現著人們協調各種關系、處理各種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是非善惡判斷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是政治素養、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識的綜合體,決定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目的和方向。

1、思想道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人們在為實現本階級利益而進行的精神活動和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素養和能力。道德素質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

3、二者的關系表現在: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二者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協同發揮作用。一方面,法律是對人們進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證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執行法律的基礎,遵守道德規范,對預防違法犯罪有著積極作用。

(1)道德和素質的關系擴展閱讀:

提升公民法律素養和道德素養的途徑:

1、樹立法律權威。法律權威,是指法律在一個社會中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廣泛的認同,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樹立法律權威,可以增加公民對法律的敬畏感、信任感。首先,要增強法治觀念。

2、深化普法宣傳。普法是提升法律素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每個人法律知識的豐富程度直接影響其法律素質的狀況,增強法律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是提升法律素質的基礎條件。

3、優化法治環境。法律素質只有植根於法治的土壤之中方能得以提升,同時法律素質又是通過具體的法律制度反作用於法治的土壤而促進法治的生成。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法治秩序。要求各級政府、各個部門要依法辦事,暢通法律救濟途徑。

Ⅱ 一個人的道德素養和什麼有關系

1、品德。 品德是個人按社會規定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而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特專性和傾向,是大學生思屬想意識、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綜合體現。它體現了一個人是否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是否有較高的責任感等等。
2、價值觀。 一個人的價值觀,在哲學上屬於世界觀、人生觀的范疇。一個人的價值觀,主要受制於他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特別是家庭傳統與教育的影響,同時,也受制於一個人個性、能力\情緒等心理因素。從心理的角度來看,價值觀屬於動力因素,它對於確定一個人的行為方向,以及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在科學價值觀的調節下,可以提高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一個人獲得更多的知識,生活得更充實,為人類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使人生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
3、性格。 性格是個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性心理特徵。性格是個性心理及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部分。它決定著個體活動的性質和方向,人與人的差異首先表現在性格上。性格心理學家在確定性格的概念時有不同的理解,人們通常把性格理解為:「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獨特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Ⅲ 道德素養與個人素質的關系

道德:社會意識形態之一,人們行為的准則和規范。素養:即修養。 個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鍛煉,以及由此達到的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會和階級中,人們的道德素養有不同的目的、內容和途徑。
素質這東西,人們總是開口閉口掛在嘴上,可見對於一個人,素質是很重要的。那麼,素質究竟是什麼東西?應該怎樣理解,我查閱相關資料,以專業的角度詮釋素質的含義,跟我們生活中自己認為的素質是有相當大的差異。在總結的三類八種素質(三類素質是指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八種素質是指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審美素質,勞技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中,我想,平時人們所說的素質,大部分是其中的道德素質。
關於道德素質,我感觸良多。以下所涉及的一些事情是我在回家時發生或者我在旅遊途中的,均屬道德素質范疇之內。

其一,公交車上撿到一部3G手機。我和姐姐六.一帶小外甥去公園玩,我們坐在後位,中途有人下車,前面有空的位子,沒過一會,我看到前面位子上有部手機安靜的躺在那裡。我過去拿起來,直接給了售票員,希望有人打電話時她給轉交。全車人都看我,我從有人的眼光看到的贊賞,也從有人的眼光看到不解,也從有人的眼光看到不可思議,說白了,就是傻。

我為什麼不直接拿電話讓失主找我?那是因為我不習慣於接受別人的感謝;我為什麼沒有將手機占為己有,那是因為我從來不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我為什麼要將電話交給售票員,那是因為我給在坐的每一位乘客的售票員及司機一個啟示。

同樣是在公交車上,我丟過手機丟過錢包,但是,我不能因為我有過如此的遭遇,而將別人的物品占為己有。現在人都很懶,很少有人把電話號碼記在備用筆記本上,有些人的手機里還裝有重要的資料,沒有數碼相機的人,把相片都存在手機里,對於個人來說,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丟失後會很著急,這種心情我有過,所以能體會。

就此事,我特意對好多親朋好友做了一個調查,無一例外的,都說我傻,因為大家都認定售票員是不會把手機交給失主的。不是大家的覺悟不高,而是大家已經在那樣沒有信任感的環境中生活太久,麻木了。我只是告訴大家,我相信售票員會把手機交給失主,因為在我下車時還特別囑咐了一句:給失主手機上的朋友打個電話告知,讓他來領手機。售票員應該會遵守應有的職業道德,否則,她將會遭受到良心上的譴責。

並不是我想要標榜自己有多高尚,只是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多替他人著想,想想二千多的手機,損失也是不少的。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任何時候都不要有非分之想。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 二,奶奶的墓碑無辜被毀壞。08年,奶奶所在的墓地被政府徵用,為此政府進行了遷墳補貼。我們家族的為奶奶做了一塊優質的墓碑。我這次回去媽媽告訴我,奶奶的墓碑被人毀壞了,成為三截。我當時非常震驚和憤怒,想,這世上還有跟死人過不去的活人啊?想那墓碑的材質不是花崗山石就是大理石,拿什麼東西去將墓碑毀壞呢?雖然我沒有見過自己的奶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感情,但是,畢竟奶奶是我們血脈的延續的先行者。

我決定去實地看看。在去之前,我先去看望了大姨,大姨因為心臟病,去年差點丟了性命,還好搶救及時,現在恢復的差不多了。跟大姨說起此事,大姨說她們附近的墓碑也有被毀壞的現象。整理大家的說辭,都認為是牧羊的孩子們砸的。但是,我卻找不出他們砸墓碑的任何理由和動機。再說會用什麼工具將如此堅硬的墓碑給摧毀了?這也是一個疑問。我們家族沒有什麼仇人,也不會有人有目的的去砸。如果說墓碑比別人的好,別人去砸,也行不通。活人就不應該去驚動死去的人。

我和姐姐買了紙錢,帶上小外甥去看望奶奶,順便對於傳聞中墓碑被毀的事看個究竟。那塊墓地在山上,我們打的到山下,之後徒步上山,最後順利到達墓地。在眾多的墓碑中,奶奶那塊斷成三截的殘碑特別刺眼。當時特別難受,就想,活著的人,為何不放過一個死去的人,非要把一個好端端的墓碑給毀成這個樣子。我想,毀壞此墓碑的人,一定不會是一個或者兩個人,也不會是一點都不懂事的小孩,他們沒有那麼大的力氣去做這件事。再說小孩都怕死人,退一步說,不怕死人,也不會無辜去毀壞別人的墓碑。那麼大人呢?有什麼理由去毀壞呢?每個人最後都要走這一步,難道不怕報應?我做過很多種設想,就是想不出到底是誰會干這種缺德的事。

是無知和愚昧孕育了道德素質低下的毀碑者,還是無來由的仇恨滋生了道德敗壞的毀碑者。我無法去為這些毀碑者開脫罪名,也無法找到真正知情的人知道事情的真相,從法律的角度來說,這是犯罪,可是,誰也不願意為這事去自找麻煩,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相安無事。又是集體的無奈和麻木。當一個環境中,道德感缺失的時候,是一件想當可怕的事。

其三,公共場合禁止吸煙卻禁不住有些煙君子。4月份去成都的火車上,來回都遇到卧鋪車廂有人吸煙。過去的時候,有位中年男子窗戶邊的小座位上點煙就吸,我馬上告訴他這里不可以吸煙,他很知趣的說了不好意思就去吸煙區了。回來的時候,我的下鋪對面一男的他女朋友住中鋪,他們兩人坐在下鋪玩,一會兒,那男的旁若無人的拿出一根煙就點上了,我馬上制止:不好意思,這里不能吸煙。我看到這一男一女的表情很驚訝,那表情告訴我,他們都沒有遇到過這種事這種人,還有點多管閑事的味道。但是,那男的馬上把煙也滅了,沒有再點,之後想吸的時候都去吸煙區。

難道是我坐了綠皮車廂卧鋪的原因嗎?在之前南來北往的列車上,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現象,是因為以前坐的都是高票價的卧鋪,乘客素質相對高一點,還是這次是意外?因為有時候,道德素質和受教育程度及身體並不能劃上等號。

我向來非常討厭在公共場吸煙,有些煙君子也是明知故犯,讓一些女性和兒童及不吸煙的男性成為二手煙的受害者。這就是典型的公共道德素質低下,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危害他人的健康。

素質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說白了,就是一個人在公共場合、工作,生活中的個人行為表現。我想,這樣總結對於我們平時所說的素質相對來說比較通俗易懂。為什麼人們會去譴責一些不道德的行為和舉動,那是因為這些行為是發生在公共場合,違犯合約定俗成的公共道德。比如,偷竊財物,見死不救,拾金有昧,隨地吐痰,隨處大小便,在禁止吸煙區吸煙,在大庭廣眾之下有不雅的舉動和行為,在餐廳里大聲喧嘩等等。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會在不同的角落發生一些考驗人們道德素質的大事和小事。有人會麻木,有人會不以為然,有人會跨越道德層面成為千夫所指的道德素質低下的人,也有人會去挽救一些即將滑入觸犯道德層面的人。無論怎樣,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一個有良知的懂得維護自己社會形象的人。

提高道德素質,就是維護了自己在社會中的個人形象。切記,在公共場合,不要做有損個人形像的不良舉動和行為,因為你的行為代表了你自己,代表了你的修養、教育、素質。
怎樣可以提高一個人的道德素養?
答:素養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的素質,當然可以提高,素質的提高需要兩個過程,一是受教育(包括智育和德育),二是,自我反省,前面一個是外部因素,後面一個時內因。這從實際生活中也可以看出來,比如很多人都受一樣的教育,但是有的人素質就高一些,為什麼?就是因為有的人會時不時的自省,能在自省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如果教育程度不高,綜合素質可能會差一些,但是道德品質不會因此變差。還有人所處的環境對人的素質影響也很大,住在人口素質高的地方,素質高的機會也就高一些 。

Ⅳ 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的相互關系是什麼

道德與法治首先是相互區別的,法律講究的是底線正義,道德追求的是高尚人格,法律與道德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法律能夠為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的制度框架,為個人道德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而法律深入人心,發揮作用又必須符合社會的道德追求

Ⅳ 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養的關系

思想道德素質主抄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人們在為實現本階級利益而進行的精神活動和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素養和能力。道德素質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

Ⅵ 人品、素質、道德這三者有什麼不同

人品:人品到底是什麼,根據上下文,好像是個奇妙的東西,當你不順不走運的時候就是在攢它,當你走運的時候就是在用它,攢的和用的是保持平衡的,也就是人品守恆定律。粗看來,人品守恆只是一個噱頭,是BBS上的人為了搞笑提出這個定律,用來增加帖子的...
素質:基本素質分為5類:
1。道德素質,也就是你個人的修養素質。
例如一個有一定修養的人,不會亂沖紅燈,不會亂拋垃圾、不會亂講粗言爛語等等;
2。智力素質(或稱為智能素質),也就是你個人的學問和能力。
例如你的人文素質和科學修養等等,或者你的藝術/創新能力、邏輯/數學能力、語言/文字能力;
3。身體素質(或稱為身體素質),也就是你個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以及所具有的體育才華。
例如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體,以及能打幾場羽毛球,跑得800米等等等;
4。審美素質,也就是指你個人的外表衣著是否得體和內心審美情趣是否高雅了;
5。勞動素質,也就是你個人的實踐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了。可以說,勞動素質是現代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必定要擁有的,否則他她就很難獨立和健康發展。
概括起來,就是——
德、智、體、美、勞,
辭典的解釋是,素質是指「事物本來的性質」,相信是沒錯的,可是太過於抽象。比如說,對於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思想素質之類,這樣的解釋還勉強湊合。可是,當我們說「中國人的素質」如何如何時,這「素質」看來另有其意。
我以為,這里的「素質」,是指一個人「對於社會秩序遵守、維護的自覺程度」。梁漱溟先生認為中西文化的最大差異在於「中國人的社會性較差」。這里的社會性,我把它理解為我上面說的素質,只不過我力圖使之具體化一點。
是什麼樣的社會秩序呢?我想,其表現形式或許千姿百態,但其「性質」卻一:能夠保障社會大多數成員的利益。人作為一個類而言,是通過我們稱之為科學、技術的東西向自然界獲取利益。但是,落實到具體的人,情形是我們向他人獲利,或者,被他人獲利——交易普遍地存在於社會成員之間。因為獲利手段之不同,才有了道德的高低之判,甚至進而產生了法律。道德、法律本身並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還是人的利益:使人這樣一個具有復雜社會性的類得以存續下去,因為某些獲利的手段,如暴力、欺詐,如果失控的話,最終的結果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大家都遭殃。對這樣一種社會秩序的遵守和維護,其自覺程度,就是「素質」,而我們常說「中國人的素質很差」,實際上也是在這個意義上作的判斷。
這里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既然這樣的社會秩序能夠保障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什麼大家反而不去遵守呢
道德:以善惡評價為標准,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的內心信念的力量來調整人們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貫串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社會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職業道德等。它通過確立一定的善惡標准和行為准則,來約束人們的相互關系和個人行為,調節社會關系,並與法一起對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時專指道德品質或道德行為。
道德是對人的社會性的自我約束和心理約束意識。
不同的社會可以有不同的道德標准,但是任何一個社會的道德標准都是以維護社會的正常運轉秩序為目的。
對道德的維護,實際上就是對人的社會性的維護。需要從宗教、教育和國家機器的作用多方面來實現。
(一)道德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經濟關系決定的,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系的,並以善惡進行評價的原則規范、心理意識和行為活動的總和。

道德是社會物質條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社會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各種社會道德的性質,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就有什麼樣的社會道德。而在社會經濟關系中居於統治地位的階級,其道德也必然居於統治地位。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化,又必然引起社會道德的變化。可以說,利益是道德的基礎。

起源問題非常復雜。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社會關系的產物,

只有發生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和整體利益關系,而且人們自覺意識到這種關系時,才會出現道德問題。

道德得以產生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是人類通過勞動形成的。

道德的特徵及其作用特徵:
1.把握世界方法的特殊性。
2.實施手段的特殊性。
3.主要是以個人為主體來認識和調節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利益關系的。
4.道德具有特殊的穩定性。
5.判斷對象的特殊性
6.調節范圍的廣泛性。

(二)在中國哲學史上,「道德」指「道」與「德」的關系。孔子主張:「志於道,據於德。」(《論語·述而》)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會圖景,「德」指立身根據和行為准則。因儒家以仁義為道德的重要內容,故也以仁義道德並稱。《老子》中的「道」指事物運動變化所必須遵循的普遍規律或萬物的本體。「德」和「得」意義相近,指具體事物從「道」所得的特殊規律或特殊性質;對於「道」的認識修養有得於己,亦稱為「德」。《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認為「道」和「德」雖尊貴,卻不是什麽主宰(「命」),而是一切任其自然的。韓非認為:「德者道之功」,把「德」釋為道的功用。北宋張載提出:「德,其體;道,其用,一於氣而已。」(《正蒙·神化》)認為「德」是氣之體,「道」是氣之用。

老子所寫的《道德經》受全世界推崇,是相當出色的一部著作!

(三)合乎道德。例:這是不道德的行為。

其實道德是不是1個人追重要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

Ⅶ 素質和道德有什麼區別

素質是指一個人,對於公共衛生或者是言行舉止方面的高低,是對於每一個人的要求。而道德不同於素質,道德的低下可能會犯更大的錯誤。

Ⅷ 素質與道德有什麼關系

素質是個人的,道德是社會的約束,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包括道德水準這一標志,在利益面前,高素質的人會因為道德水平的高而做正確的事,受道德的約束。

Ⅸ 「道德」與「素質」之間的關系是怎麼樣的

道德:社會意識形態之一,人們行為的准則和規范。素養:即修養。 個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鍛煉,以及由此達到的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會和階級中,人們的道德素養有不同的目的、內容和途徑。

熱點內容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
濰坊律師工資 發布:2025-01-19 11:51:13 瀏覽:861
二倍工資勞動法 發布:2025-01-19 11:38:23 瀏覽:518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
北京昌平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8:13:05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