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義道德
㈠ 人義道德意思
應該是仁義道德吧。
任是仁愛,對於周圍事物和人要有仁愛之心。義是大義,自己的行為要符合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道德就是規范自己的德行。
㈡ 古人雲道德由學而得對你有什麼啟發
良知,是人的一種天賦的道德觀念。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也就是說「良知」是「天賦的道德善性和認識能力」。
良知,為心之本體,我之主宰,一切意識和德性皆出於此,它既是道德意識,也是人的最高本體。
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如「人皆有之」、「非由外鑠」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
如何做一個有良知的人呢?
就是要做一個知「仁、義、禮、智、信」五德之人,做一個曉「溫、良、恭、儉、讓」五常之人,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則、完整的禮儀規范,被世人稱為「禮儀之邦」。
從春秋時起,孔子就提出了「溫、良、恭、儉、讓」的道德理念,後稱「五德」,
「五德」,是夫子之德,是聖人之德,是大福德,是做人的標准,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它告誡人們什麼也不爭,什麼也不搶,處處與人為善。溫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內肅,儉乃節約,讓即謙遜 。
隨後,孟子又提出了「仁、義、禮、智」的道德理念,後由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
「五常」,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是我們道德體系的主幹,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古人雲:不識五常者,無以明辨廉恥。五常得立,上助齊家治國,下協修身立命。唯通悉五常,庶民得辨廉恥,吏治得明是非。
故此,「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十個字既是中國儒學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子孫的道德價值取向。
「仁」:是中華民族的「共德」和「恆德」,也是個人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仁」以愛人為核心,包含著禮讓、保民、愛人、尊親、團結、互助、謙虛、同情、正義等。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以尊賢為核心,是中華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現,是中華傳統文化對人生的終極目標和價值取向,即大義、正義、公平、公正、公道。如「仁義道德」、「仁至義盡」、「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等。
「禮」:是社會交往之道,是治國安邦的根本。如作為倫理制度和倫理秩序的「禮制」,作為待人接物的形式的「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的「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系的「禮讓」等。 這些已經成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徵和直觀展現。
「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聰明經頂,異常靈活。又作才智見識,計謀策略等。如知者、明智、智慧、機智。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立身之道、興業之道、治世之道,是約定俗成的社會交往規則。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准和基本美德。即誠信、信任。如「言而有信」,「信則人任焉」、「以誠待人」、「以信取人」、「一諾千金」、「誠實守信」等。
溫:即溫厚,溫和厚道,溫文爾雅,平和敦厚,不偏不倚,如沐春風,清凈平等。
良:即善良,秉性忠厚,愛眾親仁,質直好義,修身達人。心地純凈純善,絕對不把別人的不善裝在心裡。
恭:即恭慎,質朴謙遜,端莊自然,禮儀有度,尊長敬賢,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小心謹慎、謙虛恭敬。
節:即節儉,清心治本,儉以養德,愛惜物力,節用愛民,在日常生活當中,一點都不浪費。
讓:即忍讓。虛懷若谷,謙和寬容,海納百川,君子無爭,常懷慈悲忍讓之心。
「五德」和「五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類的靈魂,是我們今天應該繼承和發揚的。
「溫和、善良、恭敬」,是對人的態度。「謙讓」,是對人的做法。「節儉」,是生活的習慣和作風。
「五德」和「五常」,在幾千年的社會中,對中華民族的文明和倫理道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於今天現代社會的意義也非同一般,對於文明人的修養更是不可缺少。
做人難,做好人難,做一個有良知的人更難。
㈢ 人品道德是什麼意思
人品問題應該是大家很關注的一個話題,通常總是在聽別人說,你人品有問題。這其實並不是對你這個人的侮辱,也不是恥笑,其實他在說的時候是已經灌輸給自己一種人品問題的思想,或許他自己都不了解人品究竟是什麼。問一個人的人品怎樣?那指的范圍可就大了,但最基本的概念是人品是評定一個人本質的好壞,保證一個好人品是一個好人必須做到的。我就什麼是人品談談個人看法。
我認為一個人是否人品好,可以看他的胸襟。
古人雲:厚德載物,就是說人只要有好德行,就沒有承載不了的事,相反,人無大德便無法成就大事。
這些名言忠告,告誡我們要樂於吃虧,多為別人著想,才能成就事業。同時,厚德是福,做人厚道,方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我認為善良是好人品的代名詞。人要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方能使人敬仰。人要多存善心,多興善舉。只有這樣,才能坦坦然然做人,達到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的境界。
我認為人品好的人,一定是信守承諾制人。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什麼事也干不好。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鍵是要講信用。古人把守信看作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講究言必行,信必果,人在社會上如果不講信用,肯定沒有人願意與其交往,更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
我認為人品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正直。人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正直,做到憑良心辦事。幹事都能從良心出發,那絕對是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人還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遇到問題要有自己的見解,決不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要堅持真理,不能因為關系好把錯說成對,也不能因關系不好,而把對說成錯。人品是什麼?
人品不僅是仁慈、不僅是關愛、不僅是奉獻,請不要只看她的片面,人品是讓生命更美好!
人品需要責任、需要主動、需要勇氣、需要自信、需要自律!請把這些都算上,人品是需要讓自己更強大!
人品像是正直、像是誠實、像是謙虛、像是感恩、像是快樂,人品化身為這些美德,她的真身其實是內心的安詳!
人品來自遠見、來自學習、來自細節、來自敬業,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打上你的人品烙印,我們將會憑著良好的人品烙印,來讓自己的夢想更靠近!
人品讓我們尊重、讓我們同情、讓我們容忍、讓我們協作,良好的人品會讓我們的交往更順暢!
人品幫我們適應、幫我們堅持、幫我們前瞻、幫我們寬恕、幫我們幽默,
人品帶給我們的是讓一切困難都變得更渺小!
如果能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一位人品良好的人,此生夫復何求。
如果只是想找個聊伴或騎騾找馬者請繞行。
如果是沒有郵票看信的也不浪費你的時間了。
其實本人屬狗,是雙魚座。?
人品不僅是仁慈、不僅是關愛、不僅是奉獻,請不要只看她的片面,人品是讓生命更美好!
人品需要責任、需要主動、需要勇氣、需要自信、需要自律!請把這些都算上,人品是需要讓自己更強大!
人品像是正直、像是誠實、像是謙虛、像是感恩、像是快樂,人品化身為這些美德,她的真身其實是內心的安詳!
人品來自遠見、來自學習、來自細節、來自敬業,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打上你的人品烙印,我們將會憑著良好的人品烙印,來讓自己的夢想更靠近!
人品讓我們尊重、讓我們同情、讓我們容忍、讓我們協作,良好的人品會讓我們的交往更順暢!
人品幫我們適應、幫我們堅持、幫我們前瞻、幫我們寬恕、幫我們幽默,
人品帶給我們的是讓一切困難都變得更渺小!
如果能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一位人品良好的人,此生夫復何求。
人品
人品:指的是人的品德。比如:這個人很善良、品德很高尚、為社會傳遞正能量。等等,說明這個人的人品就好!否則反之。游戲人品:指的是在游戲中你的幸運度。比如:地下城與勇士、有的人刷深淵爆粉爆史詩幾率很高,天天刷深淵天天出貨;開罐子開傳承幾率很高! 一般都說這個人的人品好!否則反之。
人品屬於道德范疇的一個問題,主要講個人的行為、處事的准則!一個人的人品怎樣,應該從客觀的角度去衡量,他的做法是否符合社會、道德的認可;因范圍太廣,如果有具體的問題比較好說 人品以誠信為基礎,人品更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也是一個做人的原則問題。
從思想層面上評價,包括思想、道德、修養三個主要方面。從定義闡述恐怕勉為其難,關鍵是我們通常的評判標准。我們評判一個人的人品如何,主要是通過其行為、處事的方式和價值取向。相對於對其思想的直接評價,更直觀的是其行為和言論,以及由此產生之結果。
那麼,某人評判某人的標準是什麼,無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道德觀念和常識性的價值標准。比如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等等。
們都聽過一句話做事之前要先做人,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如何做人,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更體現了一個人的人品。簡單的說人品就是人的品格。
我理解的人品的含義是:人品是人的品性道德,人品好的人對人慷慨大方,寬以待人;對國家愛崗敬業,忠誠熱愛。一個人不管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就代表人品很差,那麼,他的事業將會大受影響。
我們從小到大,有關做人的道理耳熟能詳。然而,品性優劣卻人各有異,做事的結果也大相徑庭。任何失敗者都不是偶然的,同樣,任何成功者的成功都是其必然性,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在於怎樣做人決定了你的人品。
人品具體體現在:1.良好端正的態度,態度不能決定一切,但一切從態度開始有了正確的態度,是做好實際行動的前提;堅韌的毅力 成功貴在堅持;2.誠信既是高尚品質,也是有效的投資;美滿的家庭,溫馨的家庭是穩固的後方根據地,是避風的港灣,事業和家庭關系打理得井井有條的人無疑是相當成功的;3.高可成,低可就,真正的人品好的人才無論在高的職位或是低的職位,總能把工作做好,他們追求價值前總會先塑造好自己,而不是好高騖遠。
所以我覺得在人生道路,不管你是用人還是為人做事,都要牢記「做事之前先做人,擁有好人品」才能有助於你走上成功之路,人品決定成敗。
1
總之,一個人做事時候,覺得自己無論從道義還是良心覺得過得去,而且還能得到別人,特別是對立面人的認可,就是好的。
㈣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道德的含義及其特徵是什麼
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道德的特徵: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准亦有所不同。
3、階級性
它指階級社會的各種道德都是為特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和特徵,可也要以和諧為目的。
4、歷史繼承性
道德與其它觀念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
5、自律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㈤ "凡吾所謂道德雲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語出韓愈的《原道》
譯文:凡是我所說的道德,都是結合仁和義說的,是天下的公論。
㈥ 仁義道德是什麼意思
仁義道德[rén yì dào dé]
【解釋】: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范。
【出自】:唐·韓愈回《原道》:「後之答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示例】:你說凡是一口~的人,都是些偽君子,真是一點也不錯。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㈦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德是一種素養或習慣。二者合起來就構成它的定義,即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其中習慣是它的種,良好的選擇是它的屬差。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7)雲義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的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
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這種說法反過來也是正確的,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富人遵循窮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達國家遵循發展中國家的道德。
㈧ 故人雲:「尚德重義,厚德載物。」什麼意思
人確是天賦良知的,從而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乃至謙謙君子。但是,人們在生活中往往又不免要受到各種物慾的侵擾,以致可能汩沒其良知。人嘗說的「喪盡天良」,這就是對那些汩沒良知的人的一種刻畫。當然,人的良知實際是不可真的全部喪盡的,只不過是由於有些人昧著良心,忍心為惡而已。所以,一方為避免出現上述良知汩沒的那種狀況,一方也為了使現實社會更為祥和、美好,孔孟儒學就十分強調人當尚德重義,厚德以載物了
㈨ 天道酬勤人道德義山道堯雲請問什麼意思
天道就是上天會報答努力勤奮的人,人道則以道德正義為最高准則,山道則以雲煙繚繞為最高境界。
㈩ 人義道德意思是什麼
一、通常的寫法是「仁義道德」。
二、仁義道德是中國傳統道德的核心專。
1、「屬仁」的含義
2、「義」的含義
孟子說:「義,人之正路也」。後來,人們常說「正義」。正義就是符合客觀規律(包括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心理規律)的處理人際關系的正確原則。義(作為動詞)就是按照符合客觀規律的原則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孟子發揮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義」聯系起來,把「仁義」作為道德的最高准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