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稅收法治共建

稅收法治共建

發布時間: 2022-04-06 21:00:37

A. 改革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有何意義專家:推進稅收法治建設

十三抄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已經通過國地稅合並方案,下一步各地就要按照國務院的部署,進行省及省以下各級國地稅機構的合並。中央對國地稅合並的目的,主要還是減輕納稅人的負擔,讓納稅人辦稅不必跑了國稅局又要跑地稅局,申報資料重復報送。現在電子辦稅及互聯網+的使用,再分國地稅兩套徵收機構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所以按照現今形勢的要求,進行國地稅合並。

B. 依法治稅的基本內涵

一、改革與完善稅源監控措施及稅收計劃的制定和分配辦法,提高其科學性、版准確性
二、加強教育培訓力權度,全面提高全系統執法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素質
三、繼續落實「四垂直」,深化征管改革,為依法治稅打下堅實的體制基礎
四、加大稽查力度,增強執法剛性
五、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增強自我約束能力
六、加強稅法宣傳,優化依法治稅環境
七、要緊緊依靠各級黨政人大支持,建立完善的協稅護稅網路

C. 十八大提出的稅收法治有什麼意義

十八大提出的稅收法治的意義是: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的承上啟下關鍵時期十八大報告中首次要求幹部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執政,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要嚴格執法。
一、要實現依法治國,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公正司法。

要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在當前的發展中,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所以「法治思維」的提出是對領導幹部更高的要求,而最優的解決之道、發展,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用法治的標准來規范官員的執政行為、尊嚴、手段合法性,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必須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治國理政,都應不斷審視其行為目的的合法性,「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還是執行。

中國已經建立起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化解矛盾,保證有法必依,用「法治思維」來統領改革,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權威、許可權合法性;
二、以權壓法,絕不允許以言代法,要加強對領導幹部諸如依法治國,權力制約等法治觀念的培訓、制度。
三、「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應更加註重科學立法,要把黨的方針政策轉變為可操作的法律、內容合法性、執政為民、化解矛盾。
四、讓權力受到約束、全民守法、執法必嚴,在幹部的考核考評中設立「依法執政」的指標,或者是解決社會矛盾糾紛,應及時主動糾偏;
法治思維是領導幹部在行使公權力時,確實還有一些社會矛盾亟待化解,無論是決策、維護穩定能力」。法治成為治國理政方式意味著執政者要時刻用法律標尺來考量自己的行為
五、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幾乎都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領導幹部要帶頭模範遵守法律,以及程序合法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首先、維護穩定、徇私枉法」、公平正義,加快法治建設的步伐,維護國家法制統一,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就是執政者要懂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推動發展。

D. 如何理解和應對稅收法治的新常態

像經濟「新常態」一樣,稅收「新常態」尚未完全成為一種穩固的形態。所謂稅收「新常態」指在現代稅收治理新理念和新規則的基礎上構建的較穩固和可持續的新秩序、新態勢和新狀態。筆者認為,稅收工作轉為「新常態」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深刻變化。

一、收稅的問題層面,稅收工作的思維慣性正從「管理納稅人」向「服務納稅人」的「新常態」轉變。制度變遷往往由新理念引領,而改革的本質就是改掉傳統的不良習慣或思維慣性。自200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服務型政府」以來,我國各級稅務機關廣泛開展了創建服務型、企業型以及顧客導向型稅務機關活動,稅務機關與納稅人良性互動的新型和諧征納服務關系已在建立。事實上,傳統的稅收工作思維以納稅人有罪判定為假設前提,以管理和監督納稅人為慣性思維,習慣於用對抗性的方法來解決稅收執法中的問題,把打擊逃稅作為稅收執法工作的全部內容或主要方面。現在,在尊重納稅人,服務納稅人,引導納稅人,滿足納稅人合法合理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納稅人的滿意度和遵從度,將是不可逆轉的稅收工作「新常態」之一。

二、在收多少稅的問題層面,稅收工作的行為慣性正從「任務至上」向「稅收法定」的「新常態」轉變。經濟決定稅收,稅收決定財政(即支出),是財稅活動的基本規律。但在現實財稅實踐中,「任務至上」、「唯稅收任務馬首是瞻」的導向問題長期存在,任務和稅法孰輕孰重或誰大誰小的爭議一直不斷。不難發現,在不擇手段確保完成各種稅收任務的行為慣性下,必然出現兩種不良現象:1.是經濟不景氣或衰退時,為確保年度稅收任務的完成,稅收機關往往傾向於收「過頭稅」或「刮地皮」;2.是經濟景氣或繁榮時,為確保以逐年遞增為特徵的下年稅收任務的完成,稅務機關往往傾向於「有稅不收」或「留有後手」。不管是哪一種情形,都嚴重地削弱了稅法的嚴肅性、規范性和權威性。

從稅法的角度來講,「有稅收稅、無稅不收」是基本的行為准則。告別稅收增長的「速度情結」,強化稅收的顆粒歸倉原則,則是稅收法定精神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體現。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14年8月31日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預演算法的決定, 將於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即「經濟憲法」)第五十五條明確規定:各級政府不得向預算收入徵收部門和單位下達收入指標。這條前所未有的法律規定和限定顯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這標志著稅收任務時代的淡出以及稅收長期「超經濟高速增長時代」的結束,同時也意味著稅收法定時代的到來。

三、在怎麼收稅的問題層面,稅收工作的制度慣性正從稅收管理員「各事統管」模式向稅源管理的「分級分類+專業協作」模式的「新常態」轉變。為適應新的稅收征納環境,近年來我國各級稅務機關都不同程度地試行了以「稅源專業化管理」為基礎的新一輪稅收征管改革,稅收征管制度正向專業分工與協作模式過渡,從而有效提升了稅源管理工作的質效。事實上,我國稅收征管制度長期實行「一人盯多戶」模式,稅收核定徵收的隨意化或情緒化特徵明顯。隨著納稅戶或稅源戶的大幅增長以及跨行業、跨區域企業集團的日益增多,關聯交易、虛擬市場、電子商務等新興經營模式蓬勃發展,稅收征管制度必然需要升級換代或轉型升級。以信息管稅為依託(包括縱向信息的大集中以及橫向信息的大分享),以分級分類管理為原則(如按規模、行業和區域相結合的科學劃分原則),全國各地稅務機關大量組建了稅源專業化管理團隊,重組了稅收征管流程,實現了稅務人員與企業類型的「專業對口」,大大提升了稅收征管工作的質效或績效。盡管以稅源專業化管理為導向的稅收征管改革依然在路上,但這種稅收「新常態」已然確立。

四、在收哪些稅以及由誰收的問題層面,稅收的體制慣性正由「隨意修補」向「成熟定型」的「新常態」轉變。理論上,財稅體制安排體現並承載著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中央與地方等方面的基本利益關系,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體系中處於基礎性位置。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盡管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的稅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稅制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不適應、不協調、不匹配的矛盾依然突出。例如,現行稅制在應對資源能源短缺、生態環境危機和貧富差距擴大等重大社會問題上調節作用不夠明顯;多年來在構建地方稅體系、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所得稅、降低間接稅比重、開征房地產稅和全面改革資源稅等問題上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特別是,「營改增」背景下如何給予地方像樣的主打、主力或主體稅種,國稅、地稅兩家之間的「責任田」如何科學劃分,已對新一輪稅制改革呈現倒逼之勢。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深化稅制改革,加快形成成熟定型的稅制體系既迫在眉睫,也正在啟動。盡管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但稅收體制由「隨意修補」向「成熟定型」的「新常態」轉變已是改革的大方向和大趨勢。

稅收工作需要保持「平常心」,適應「新常態」。但應指出的是,稅收「新常態」在現實中依然存在認識不清、不深和不透問題,可能在一段時期內還會出現交集或糾纏,稅收「新常態」也不宜和不能加以絕對化的理解,其內涵也必然會與時俱進地發生漸變,但無論如何,我國稅收工作從理念、行為、制度以及體制等方面正發生積極而深刻的變化,並在「為什麼收稅、收多少稅、怎麼收稅以及由誰收」等方面逐漸形成不可逆轉的「新常態」。

E. 稅收法治制度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鑒定完畢.!

F. 稅收法制和稅收法治的區別是什麼,加強稅收法治有什麼意義

一個是制度,一個是治理工作。

G. 如何推進稅收現代化建設與依法治稅

西城、豐台兩區國稅局與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中央財內經大學稅務學院容院長湯貢亮、中國稅務報總編輯劉佐等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稅收工作法制化的具體措施,交流依法治稅的改革路徑。
劉劍文認為,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個目標、五大體系和六項任務,在推進依法治稅和稅收工作法制化的過程中,要緊密結合《決定》內容,打造依法治稅新常態。他進一步指出,人民群眾不再是依法治稅的被動受體,而是權力主體和最終歸宿,依法治稅要從權力本位走向權利本位,從治民之法走向治權之法。
湯貢亮表示,今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方案》,其中就提出財稅體制在治國安邦中始終發揮著基礎性、制度性、保障性的作用。因此,要擺正立法與改革的關系,把深化財稅改革和依法治稅作為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關鍵環節。
中國稅務報總編輯劉佐則提出在推進依法治稅的過程中,要在進一步完善各種稅收實體法的同時,增強稅法與其他法律的相關性。他同時表示,稅收法制化應建

H. 依法誠信納稅 共建和諧社會演講稿

依法誠信納稅 共建和諧社會(供參考)

正值全國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著力構建和諧社會之際,我們迎來了全國第16個稅收宣傳月。在今年4月份的稅收宣傳月里,全區各級地稅機關將開展形式多樣的稅收宣傳活動,努力營造依法治稅環境,真正形成「稅收管理社會化、稅源監控多元化」的治稅格局,提高公民依法誠信納稅、社會各界依法誠信護稅意識,優化稅收征納環境,促進我區經濟發展,推進和諧林區建設進程。

第一、全區地稅機關要依法誠信征稅

一是堅持依法治稅,全面加強稅收管理。全區地稅機關要始終堅持依法治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的原則,切實採取各種有力措施,依託信息化技術,強化稅收征管,千方百計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特別是要加大重點稅源行業和企業的監控力度,進一步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堅決打擊涉稅違法犯罪活動,大力清繳欠稅,堅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努力營造一個執法公正、稅負公平的稅收環境。

二是堅持從嚴治隊,努力提高幹部素質。要適應新時期、新任務的要求,就必須不斷提高隊伍素質,從嚴治隊。要突出抓好領導班子建設,加強領導班子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以提高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切實加大稅務幹部的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幹部隊伍的政治思想和業務素質;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預防職務犯罪和其他腐敗行為,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熟練、作風優良、執法公正、服務規范」的高素質稅務幹部隊伍。

三是堅持服務經濟建設,促進我區經濟穩步發展。全區各級地稅機關和廣大地稅幹部要把握大局,牢固樹立稅收經濟觀,圍繞地委行署確定的發展目標,充分發揮好稅收對經濟的調控職能作用,進一步增強稅收服從服務於經濟發展的意識,自覺、主動地把稅收工作置於全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中去考慮。引導納稅人用好、用足、用活稅收優惠政策,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積極支持企業發展,為改革發展穩定做出新的貢獻。

第二、全區廣大公民要依法誠信護稅

一是要依法履行協稅護稅職責。地稅收入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推動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希望全區廣大公民對稅收工作要予以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依法履行協稅護稅工作職責,積極配合地稅機關開展工作,支持地稅機關發揮地稅職能作用,集中精力抓稅收,為我區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提供財力保障。

二是要堅決打擊涉稅犯罪。對違反稅收法律的偷、逃、抗、騙稅行為和其它涉稅違法犯罪案件,廣大公民要主動配合,積極反映情況,堅決予以打擊。同時,對各級地稅機關履行職責和執行稅收政策情況進行監督。

三是要維護稅法的嚴肅性。懇請廣大公民監督我區各級地稅機關的執法行為,堅持抵制越權減免稅行為,切實維護稅法的嚴肅性。

第三、全區廣大納稅人要依法誠信納稅

一是要學習相關的稅收法律法規。每個納稅人都要認真主動學習有關稅收法律法規,熟悉有關稅收政策,了解納稅人的權益和義務。要推動全社會都來學稅法、知稅法、懂稅法、守稅法,形成良好的稅收法治理念。

二是要誠信履行納稅義務。全區各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納稅人都要認真履行應盡的納稅義務,按時申報納稅,依法繳納應納稅款,自覺維護稅法,做到依法誠信納稅。

三是要依法配合稅務機關履行職責。涉稅各單位要切實履行好義務,依法配合稅務機關做好稅收征管、稅務檢查,有效實施稅收保全和強制執行措施,做好相關稅收的代扣代繳工作,確保稅務機關履行職責。

依法誠信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稅收工作需要全社會的理解、關心和支持,讓我們積極參與到依法治稅工作中來,共同營造「依法誠信納稅」的良好氛圍,改善我區經濟發展環境,加快實現「實施生態戰略,發展特色經濟,構建和諧興安,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的戰略目標。

I. 稅收法治的內涵

稅收法治的內涵是指:
1、稅收活動要體現法治理念,即稅法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征稅人專還是納稅人,都必屬須尊重稅法的權威。
2、稅收法治的核心是在保障國家行使其稅收權力的同時,限制國家的任意征稅權,有效保障公民權利。
3、稅收法治有其特定的實體價值和形式價值。它既包含了什麼是「值得尊重的好稅法」的實體價值判斷,也包含了對如何制訂和執行「值得尊重的好稅法」的原則和程序要求的形式價值。只有通過一套良好的立法原則、立法程序及執法和救濟程序的形式價值的運行,才能保證稅收法治實體價值的實現。
4、稅收法治要求稅收活動達到稅收立法科學、合理、合乎程序;稅收執法嚴格、規范,納稅人依法納稅,稅務機關依法征稅;稅收司法客觀、公正的狀態。

J. 實現稅收管理法治現代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實現稅收管理體系的現代化,即建立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整體要求的現代稅收管理體系,具體包括:

1、實現稅收管理體系整體的現代化。社會現代化包括稅收管理的現代化。稅收管理體系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在於稅收管理體系整體功能的現代化,與社會整體現代化及其它社會結構體系現代化相協調,滿足現代社會所賦予稅收管理體系的各種現代結構功能需求。

2、實現稅收管理體系結構要素的現代化,如,管理機構、管理技術、管理人員、管理法制等主要要素的現代化。

一、形成現代稅收管理的多元價值目標體系。

現代社會對稅收管理體系結構功能需求的多元化決定了現代稅收管理體系價值目標的多元化。作為稅收行政執法過程,稅收管理體系的基本價值目標在於充分保障、准確實施稅收實體法律制度,即能夠提供可靠的手段,來使頒布的稅收法律和規章盡可能地得到完全的貫徹,從而使法定的字面上的稅制與實際運行的稅制之間的距離縮小到最低程度。

不僅如此,稅收管理體系所提供的稅收管理程序還具有許多相對獨立於稅收實體價值目標之外的現代稅收管理程序價值目標,包括納稅人民主參與價值、稅收管理和平秩序價值、稅收管理權利保障價值、稅收管理公平分配正義價值、稅收管理程序制衡價值等。稅務機關內部,形成以共同價值觀為引領,建立員工成長與組織發展進步相協調的,協調、協作、和諧、共贏的組織文化。在征納之間,積極倡導信賴合作主義理念,建立起基於互信的,合作、配合、遵從、共贏的組織文化。

二、建立現代稅收管理結構形式。

根據現代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和國際通行做法,建立與納稅人自主評定製度(Self-Assessment System 簡稱SAS[i])相適應的現代稅收管理格局,即,以依法治稅為原則,以現代信息技術和專業化人才隊伍為保障,建立以納稅人自主申報為基礎,優化服務,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稅收評定為重點,以稅收違法調查為震懾,規范執法,促進遵從的現代稅收管理新格局。

其基本特徵主要包括:稅收管理中心內容包括稅收服務和稅收執法,根本目標是促進稅收遵從。以納稅人自主申報為基礎建立現代稅收服務體系。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建立現代稅收執法體系。以依法治稅為准繩,建立法治化現代稅收管理新秩序。以信息技術深化應用、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等為重點,為促進稅收遵從提供支持保障。

三、實現稅收管理體系的運行管理現代化。

稅收管理體系本身成為符合現代管理科學要求的現代管理系統。根據稅收管理體系的運行特點,現代管理理論的最新成果被科學地運用於稅收管理體系的管理實踐中,形成比較成熟的現代稅收管理管理理論體系。根據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源的分布特點,建立與現代征管需求相適應的、集約化和扁平化的稅收管理組織機構體系。

根據現代法治原則和現代管理原則,對征管體系中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進行有效配置,保障稅收管理體系價值目標的有效實現;建立比較完備的稅收管理徵收成本和納稅人稅收遵從成本的測控體系。根據現代管理要求,稅收管理業務流程結構、征管職能配置科學合理,體系各層面之間、各層面的不同環節之間銜接流暢、運行高效。

四、實現稅收管理法制現代化。

法制現代化意味著,社會生活的統治形式和統治手段是法律;國家機關不僅僅適用法律,而且其本身也為法律所支配;法律是衡量國家及個人行為的標准。實現稅收管理法制現代化,要求形成完整、嚴密、簡明、和諧的現代稅收實體法律體系和現代稅收管理程序法律體系,稅收法律解釋具有嚴格的合法性;

稅收管理體系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稅收執法體系,稅收法律在稅收管理體系中處於至上地位,以法定主義為內容的現代法治原則成為稅收管理體系的靈魂,稅收法律制度成為稅收管理體系的核心機制;稅收管理的程序合法性成為稅收法律權威的確證機制,稅收管理活動全面納入法律設定的軌道之中,能夠充分確證稅收法律自身的價值,並且能夠得到社會成員的高度認同;

一切稅收管理行為以法律為依據,所有稅收管理執法人員在稅收管理活動中向法律負責;稅收管理資源的配置以有利於稅收法制目標的實現為基本價值;稅收管理法律既賦予稅務機關以法定的行政執法權力,同時,也對稅收管理行為的進行制約;稅收法律既確定納稅人應當承擔的納稅義務,同時也是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同時,稅收法律得到廣大納稅人的普遍遵從。在稅收管理程序重點解決好以下兩個方面:

1、落實納稅人自主申報制度(SAS)。在納稅人自主申報階段,稅務機關不再實施基於管戶的稅收執法活動,主要向納稅人提供稅收服務,採集與納稅申報相關的外部涉稅等。

2、以健全完善的稅收評定製度(tax assessment)[ii]為主要內容實施稅源管理。在受理納稅申報之後,稅務機關不再按照原來的納稅評估辦法實施稅源監控,而是按照規范的稅收評定程序實施稅源管理。稅收評定製度成為稅源管理的主要形式和過程,稅務稽查在稅源管理中發揮震懾作用。

3、合理分擔征納雙方的舉證責任。改變稅務機關在稅源監控過程中不適當承擔舉證責任分配格局。依法賦予納稅人在稅收管理活動中的舉證權利和責任,從法理上提升稅收管理的效率,同時,從法律上規避稅收執法風險。

五、稅收管理體系運行管理的現代化。

稅收管理效率價值也是現代稅收管理體系的一個重要價值目標。稅收管理效率價值在三個方面得到充分體現:

1、從一個給定的投入量中獲得最大的產出,即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取得同樣多的效果,或以同樣的資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即稅收徵收所支付的資源消耗和納稅人因履行納稅義務所支付的資源消耗最小化,因履行納稅義務所支付的資源消耗最小化,或者,單位稅收徵收成本徵收效益最大化和納稅人單位辦稅成本效益最大化。

2、稅收管理活動中,征納雙方以最少的時間消耗取得同樣多的有效辦稅成果,或以同樣的時間消耗取得最多的有效辦稅成果。

3、稅收管理體系運行的整體效能與社會整體對稅收管理功能需求之間的重合度高。

取消基於管戶的稅源管理方式,全面實施稅源分類管理。在受理申報前,集中由辦稅服務部門為納稅人提供日常的稅收服務,受理申報之後,稅務機關根據稅收風險指向對高風險納稅人實施有針對性的、動態的風險控管。破除屬地稅務機關、管戶的管理員與納稅人之間的固定的管理被管理關系。

按照分類管理的要求,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對納稅人實施結構化分類管理,如:確立符合大企業納稅人遵從管理要求的管理方式。

1、按照OECD提供管理方略[iii],建立大企業公司治理和大企業稅收遵從風險管理相結合的個性化稅收服務工作機制;

2、在稅收評定程序上,建立團隊化、專業化、高頻率的遵從風險控管機制;

3、全市國稅系統的優質征管資源優先向大企業稅收遵從管理團隊傾斜。

六、實現稅收管理人員現代化。

根據現代管理理念,充分發揮稅收管理人員的潛能成為稅收管理體系管理的主要目標;在稅收管理體系內形成促進人全面發展的獨特的稅收管理組織文化。造就一支適應現代社會和現代稅收管理要求的稅收管理隊伍,即稅收管理人員的現代化,是稅收管理體系現代化的根本。現代化的稅收管理隊伍應主要由接受過良好的專業教育、具有豐富的稅收管理職業經驗、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人士組成,包括,資深的會計師、經濟師、律師以及資深的稅收行政管理專家、資深的國際稅收問題專家等各種不同類型的稅務專家。

這些職業稅收管理專門人士成為適應現代法治要求、市場經濟要求、經濟全球化要求和稅收管理信息化要求的稅收管理主導力量。為此,在現代稅收管理體系內部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稅收管理職業人員管理機制,包括:建立起適應稅收管理職業特點的、比較規范的稅務職業人員選拔制度;建立比較穩定的稅收管理職業保障制度;建立比較嚴明的稅收管理人員懲戒制度;形成適應現代稅收管理職業特點的稅收管理人員職業道德准則;建立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稅收管理職業能級評價體系;建立適應稅收管理人員經常性知識更新需要的教育培訓機制等。

七、實現稅收管理技術、手段、流程的現代化。

稅收管理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是稅收管理體系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先進的數學、統計分析技術及方法、通訊、信息技術成為稅收管理各領域、各主要環節的重要支撐,稅收管理過程的數理化、智能化、自動化大幅提升。通過稅收管理技術、手段的現代化建設,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成果被廣泛地應用於稅收管理領域和稅收管理的各主要環節;信息化裝備成為稅收管理的基本手段;現代通訊網路傳輸的電子信息成為稅收管理信息獲取的主要來源和實現稅源監控的主要渠道;滿足日常稅收管理需要的應用軟體系統涵蓋稅收管理體系各個主要環節;稅源、稅基信息處於有效的監控之下,稅收管理信息獲取、加工處理、分析使用成為稅收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適應現代稅收管理需要的其它稅收管理裝備、設備、工具得到有效配置和保障。

形成以稅收管理流程設計及管理技術、稅收管理調查技術、稅收評定技術、稅務稽查技術、稅收法律解釋及適用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現代稅收管理技術體系。具體包括:以流程為導向、以納稅人為中心的稅收服務工作流體系,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稅收評定為重點的稅收執法工作流體系,以法定主義為導向、以依法治稅為核心的稅收法制工作流體系,以促進遵從為導向、以人力、技術為關鍵的支持保障工作流體系。

建立情報驅動的稅收遵從風險管理過程邏輯和運行方式。將情報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的前置步驟,作為風險分析識別和風險應對的前提,作為稅源專業化技術過程的邏輯起點。將情報採集應用貫穿於風險管理全過程。工作流驅動成為稅收管理專業化分工、協作、管理的主要載體。

熱點內容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
北京昌平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8:13:05 瀏覽:615
木工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08:12:59 瀏覽:986
借條上面的擔保人是不是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08:12:53 瀏覽:811
輸入法立法 發布:2025-01-19 06:59:25 瀏覽:325
爾雅律師 發布:2025-01-19 06:58:15 瀏覽:583
衛生行政法律與法規比較 發布:2025-01-19 06:58:12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