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82

道德經82

發布時間: 2022-04-07 03:56:43

Ⅰ 關於老子

1詳細資料:也不知怎麼了,藕的胸最近兩月一直瘋狂長大,讓人尷尬不已。忐忑不安地去醫院里瞧了瞧,怕自己感染了什麼乳腺方面的疾病,在醫生的咄咄追問中,藕越發不好意思,盡力地遮藏藕過於突兀的胸。還好,一切正常,醫生給藕開了大堆補葯後宣布這純屬正常發育。藕當然不敢去吃補葯,藕怕越補越大。
藕越來越自卑,藕的胸沉甸甸地拽著藕的身體往前傾,藕似乎開始含胸駝背起來,藕不敢看人,低著頭,賊似的。每年夏天來臨之際,藕的胸就會發育,可是今年,已經發育到了極致,藕好難受,男人女人都不肯放過藕的胸,離老遠,眼睛就粘上去了。
難過啊,這又不是藕的錯,藕一沒帶海綿罩,二沒吃激素,三沒塞東西,四沒經人工刺激,干嗎要用眼睛謀殺我!這又不是藕的錯,不是就不是!嗚嗚,藕要瘋了!!!
有人提醒藕是否懷孕,唉,真氣憤,藕已經被醫生折磨得夠慘的了,開出那樣一堆單,該做的不該做的統統都做了,花了藕不少銀子,沒辦法,誰叫藕的月經一直都不肯正常呢,好久好久才羞答答地來一次(也許正因為這個,藕的身體發育才極其緩慢),以前身體不好老看病,每次看病時都被醫生逮住這個大做文章,藕的情緒由極度憤怒漸漸被消磨成逆來順受,做吧做吧,反正說什麼也沒用,所以,你們就別再來搗亂了:(
嗚嗚,藕的胸現在癢酥酥的,還在發育中……天哪!!!!
藕真想不明白自己以前胸那麼大又是怎麼活的,166cm的身高,1尺六的腰圍,不足90斤的體重,胸至少比現在大兩倍,臉比實際年齡至少小八歲,幼稚的要死,呼呼,瘦得像麻稈,全身的肉都集中在胸部和臀部。高考完軍校體檢時,可憐的藕喝了兩瓶礦泉水體重才88斤,做心電圖時,藕一脫上衣,過於龐大的胸簡直嚇壞了大家,可是平時胸就和沒有一樣,只要不穿緊身衣服,就一點也看不出來,因為太瘦,所以隱藏得很好。
藕的胸發育的確實很晚,高三時才開始迅猛膨脹,好像是,記不得了,反正高一參加運動會時也沒感覺到什麼波濤洶涌,大學以後就開始戴胸罩了,不是害怕下垂,說實話,雖然很大,但是一點也不下垂,再說藕也不懂這些,不知道不戴那玩意會下垂,藕的身體很好,每次下晚自習後比藕低一年級的幾個男生就在校門口等藕,藕們一起飆自行車回家,他們都賽不過藕。平時走路時,藕也像瘋子一樣,藕班一個高藕一頭半的男生自持體育+身體好,藕們賽走路賽了一條街,他累得滿頭大汗,硬是沒追上藕。藕也沒接觸過什麼體育訓練,不過藕從上學前班起就走好遠好遠的路上學,飯量也很驚人,用以前家人形容藕的話來講,就是凈長了精力不長肉,反正是精力旺盛,幹活沒力氣,連提壺水的勁都沒有,跑跳項目都比較強,但是扔鉛球總是最短距離的記錄保持者,所有的體育考試中一直離及格線很遠。
總結一下,雙腿發達,兩臂簡單 ,頭腦復雜,腦袋幼稚哈哈哈,總之,身體發育不平衡,唉,極度不平衡啊~高中以前藕一直奇瘦無比,似乎一陣風就能颳倒,加上長的比較清秀,藕的老師和同學一直叫藕[林黛玉]。
後來,升高中後,也來月經了,發育了一下,似乎變漂亮了,大家於是就喊藕[美黛玉]
現在,嗚嗚,胖死了,藕gg已經把藕的昵稱從小妖精升級到小胖妞,再升級到小肥妞,令藕痛苦不已,藕姐姐說藕的皮膚像男人一樣,硬梆梆,彈性十足,可是,藕比過了,藕gg比我小五歲多,可他的皮膚,真是的,唉,說著又不想要他了想找個更小的了~
話跑遠了,說起為什麼要戴那些玩藝兒,這主要是看別人戴,覺得新鮮 ,慢慢就知道了可以防止走光,但是藕的罩罩一直很難買到 ,每次買時只照顧上胸圍而不管下胸圍,只要能把藕的胸盛進去就行了,下胸圍可以用線縫短,但總是處理不好,很磨皮膚……
說到這,藕是明白了,只要身體能瘦下去,再大的胸都不會顯得過於招搖。所以,減肥吧,藕親愛的可兒,不要光說不做嘛,真受不了你:(挺起胸,可兒同志,總體看來你的身體曲線還不錯,驕傲一點,這是家族遺傳,又不是你的錯,到清華去了,要工作了,嗚嗚,好累啊,等這部書稿編輯完我們就抽時間減肥,不許再拖,知道嗎,小妖精*_*

芙蓉姐姐資料大揭密-擇偶標准篇

13,擇偶標准:
——姐姐原話:我很後悔自己找了個82年的,gg的皮膚、體力、精力都差我好遠,我幽幽地埋怨gg道,我當初應該找個85年的,那樣在一起才合適。(出自《讓藕傷心欲絕的愛情(一)》)
——姐姐原話:最想找的gg的年份:1981年,其次是1982年。嗚嗚嗚,追我的gg83年的最多,其次是84年的。正是因為年齡的問題,我遲遲不敢和他們談戀愛,因為感覺婚姻遙遙無期:(
——姐姐原話:最喜歡的gg的類型:高大:身高180cm以上;陽光:笑起來一口雪白的牙齒;倒三角的身材:寬寬的肩膀細細的腰,翹翹的臀部長長的腿,最好有二尺一的腰圍;才藝學識和我旗鼓相當(如果比我高更好),長相氣質和我不相上下。這種gg自然是精品中的精品,但是也只有這樣的gg才和我般配啊,所以我至今沒有談戀愛,不過我不著急,造物主既然能創造出我這么優秀的mm(有點自誇,有嚴重的自戀傾向,哼哼哼:),就一定有屬於我的優秀gg在等著我,嘻嘻嘻:)

芙蓉姐姐資料大揭密-愛好篇

14,芙蓉姐姐詳細資料:
為什麼是詳細資料呢?因為以下所有資料都是姐姐自己爆料的,而且姐姐很敬業,爆料爆得極為詳細,請大家認真學習!

a,最喜歡的顏色:
藍色:沉靜深邃,像我的眼神一樣的憂郁
黑色:神秘高雅,像我的頭發一樣的妖嬈
灰色:凄涼冰冷,像我得淚水一樣的驚贊
褐色:深沉幽怨,像我的傷疤一樣的滄桑
紅色:富貴艷麗,像我的舞蹈一樣的炫目
橙色:活波動感,像我的裙擺一樣的招搖
黃色:快樂高貴,像我的心情一樣的絢爛
芙蓉色(粉桃紅):嬌嫩柔弱,像我的羞澀一樣的迷醉
白色:純真聖潔,像我的情感一樣無暇

b,最喜歡的花:
天堂鳥:別名極樂鳥花。很快樂很高貴的花——別人也是這樣評價我的:)
芙蓉:(詳見教詩)
百合:不會再像芙蓉一樣低頭垂淚,悄然無語。你要做快樂的小喇叭,把美麗和幸福傳遞給每一位朋友……
曇花:只有曇花,如此執著地,有如Obsession著魔地,選擇孤獨、寧靜的夏夜,綻放出這世間難覓的瑩潔之花。或許正因為瑩潔如玉吧!使她無法忍受那白日的喧鬧;也或許因為她的嬌弱,使她竟受不得注目;更或許因為她的過度完美,使她必要如流星般隕落!

c,最喜歡吃的水果:
香蕉:曾經在病重時,媽媽總是給我買香蕉吃,可是她自己連一口也捨不得吃;住院時花費大,媽媽為了節約,連吃飯也總是吃我剩下的……可我總是這么不爭氣,苦苦抗戰了八年,花掉了家中數不清的銀子,熬得容顏蒼老、身心交瘁,依然與心中的象牙塔無緣~~~~~~~~~~~~~~>_<~~~~~~~~~~~~~
蘋果:媽媽說:知道你馬上就放假回家了,媽媽專門出去給你買了兩大袋蘋果……
獼猴桃:媽媽說:獼猴桃又有軟的了……別一次吃那麼多,小心拉肚子……
玫瑰香(一種葡萄):舌尖躍動著玫瑰的香甜,有種想把它送進愛人的口中、與他共享的沖動,唉,我的gg,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gg,可是……

d,最喜歡喝的飲料:
牛奶:如果有錢的話,保證每天早晚都喝上半斤,但這個願望遲遲未能實現,太忙也太窮,嗚嗚:)
我自己泡製的花茶: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排毒養顏。你想喝嗎,可以請你啊:)
e,最喜歡吃的菜:
魚香肉絲,還有雞雞雞,什麼做法的雞都喜歡,最喜歡喝雞湯了:)……在沒有最喜歡的了,只要能填飽肚子,都是美味佳餚。唉,為了學會自立,在創業初始階段,我無法逃避貧窮,所以只好慢慢學會享受它:)。

芙蓉姐姐資料大揭密-廚藝篇

15,最拿手的幾道菜:
紅燒雞塊:我自己研製出來的秘方,做出來的味道可比肯德基和麥當勞好吃多了,非常的鮮香,肉質金黃,外脆內嫩,非常入味。哇,說著說著我的口水又流出來了,呵呵呵呵啊:)我還親自以一個元老級的身份把這個秘方傳給了我的媽媽。嗬,好驕傲啊!
香菇煲雞湯:橙黃清亮的湯里,一朵朵可愛的小傘羞怯怯地偎依在香嫩嫩的雞塊旁邊……它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最重要的是很補身體哪,不信嗎,等你生病了告訴我呀,我做給你,一定會把你補得皮膚又白、氣色又好,連你自己也捨不得扔下鏡子了:)
紅燒糖醋魚:自己苦心探究出來的、以滿足自己曾經超級挑剔的小嘴巴的超級美味,每次吃剩下的湯水,朋友都捨不得倒掉,說味道太好了,要留下來拌飯吃。只是現在好久沒做了,不知手藝是否純熟如當初,朋友們是否還記得我做過的那道美味。但想起來,嘴巴里依然是那種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辣辣的味道:)
鯽魚豆腐湯:那白嫩嫩的湯上輕旋著幾段水嫩碧綠的小蔥,光看一眼就會流口水啊……這是一位朋友教我做的,有次她生病時我就做了這個給她補身體,她嘗後覺得很奇怪,因為我做得味道比她這個老師還要鮮一些。我得意地笑笑:因為我多加了道調味品。其實我做很多菜式都加這個的,至於它到底是什麼,保密,反正它只是一道很普通的原料:)
孜然炒麵:這也是我的拿手絕活,噴香的孜然,鮮嫩的韭苔,筋道的面條,呵呵呵……讓你只吃一次就再也不想吃別人做的炒麵了。朋友每次回學校時都要讓我做很多,帶著路上好好品味……
炒雞蛋:這是我做的一道經典菜目,雖然簡單,但是味道很特別噢!我在上大學時,經常和舍友們在宿舍里偷偷地小電爐炒雞蛋,呵呵,或許那時就開始學習做個好太太了:)不過遺憾的是,生活中總是沒有男主角出現,以至於直到現在我還可以理直氣壯地用不同款式的獨身戒指搭配自己的衣服。

芙蓉姐姐資料大揭密-生活篇

16,最喜歡做的事情:
跳舞:繼續跳舞,談戀愛不如跳舞——民族,現代,街舞,辣舞……嘻嘻,聽見什麼音樂我就跳什麼舞:)飛揚的,激情的,柔媚的,強勁的,快樂的,憂傷的,火爆的,瘋狂的,投入的!!! 我敢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跳舞能超過我,不是因為舞技如何,而是因為投入度不同。舞蹈是我的生命,沒有它我自然不會活到現在,我感謝它,熱愛它,自然會拼勁全力,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詮釋它。(這段話寫於剛錄完dv、並被自己的舞蹈感動得熱淚飛揚後。)
唱歌:既然你無法看清我眼中的淚光,就讓我用歌聲來擊破你的心臟吧,告訴你什麼是震撼!
寫作:當我滿腔的激情無法用口頭語言和身體語言表達時,我就只好充分利用手的價值了,幸虧,它們比我想像還要出色一點:)
畫畫:已經沒有畫畫功底了,現在最喜歡畫的是荷花,但拙作水平決不高於幼兒園中班的水平。自娛自樂好了,反正這不算是自戀吧:) 17,最致命的殺傷武器:
撒嬌。如果我像小豬一樣拱在你懷里,然後啊然後啊……:),哈,你肯定就沒救了:)

18,最為得意的品性:
自己擁有一張純凈的臉(素麵朝天)、一雙純凈的眼(雙目視力1.5)和一顆純凈的心(寧可天下人負我,我決不負天下人)!

19,最大的美德:
忍耐。不管別人(尤其是網路里的人物)怎麼誤解我、辱罵我,我都會平靜地等待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沒有做過對不起別人和自己的事情,我無愧於心,靜若止水……

20,最引以自豪的手藝:
剪發。喜歡我那把紅色的剪刀在烏黑的頭發間激情的舞蹈,如同我穿著雪白的舞裙在飛揚的紅綢間快樂的旋轉。
插花。偶爾興致來了,我會買來大把的鮮花,把自己可愛的小家裝飾得春光明媚,然後就樂顛顛地自我陶醉在淡淡的花香和朋友嘖嘖的贊嘆聲中:)
布置房間。不學自通,我可是巨蟹座的mm啊:)不過,由於天生不安分的藝術血統,我布置的房間總讓人感覺是藝術家的「狗窩」,高雅而含蓄,但又時時刻刻充盈著浪漫和溫馨……
照顧朋友:也許是因為是巨蟹座的mm吧,我的真誠體貼和善解人意註定讓我有很多肝膽相照的好朋友:)

芙蓉姐姐資料大揭密-偶像篇

21,最喜歡的gg:
阿瞬。《聖鬥士星矢》里的人物。上初中時,我瘋狂地迷戀他。即使當時正值初三,課緊得要死,我依然每天下午踐踏著放學鈴聲,以超光速一路狂飈回家,就是為了看電視上在我們放學五分鍾後只放一集的《聖鬥士星矢》。有一天後碰巧媽媽還未下班回家,我進不了家門。我急得團團轉,最後就一個人蹲在隔壁家屬院朝向我們的窗口下。聽見阿瞬被打得慘叫連連,我甚至連攥緊拳頭幫他加油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狠狠地咬著長發辮,哭得稀里嘩啦的。
紫龍。後來慢慢發現阿瞬太懦弱,好像不是自己喜歡的那種類型。這才發現自己一直等待的是紫龍那樣的gg:高大陽光,細長的眼睛,性感的嘴唇,結實的肌肉,健美的身材,寬寬的肩膀細細的腰,翹翹的臀部長長的腿。這樣的gg如果和我走在一起,那將是多麼令人羨慕的一對啊,所以,我發誓一定要找到這樣的gg,否則,終身不嫁。生活中,我也遇到過好幾個像紫龍一樣的男生,而且比紫龍更優秀,因為他們不但有優秀的外表,而且還有優秀的內在;但是我找不到愛的感覺,或許我與紫龍無緣吧:)
流川楓。大學快畢業了,我終於知道了流川楓的存在。我開始迷戀籃球。每天下午吃過飯,我都會去報欄「看報紙」。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干什麼:我是利用報欄玻璃的反光偷看我背後運動場上的籃球訓練,那幾個帥gg都是我的偶像J但自己是公眾人物,不想閑話太多,只好這樣委屈自己?C

關於芙蓉姐姐的評價:做為女人。。。她渴望被關注。。。更渴望被關懷。。。從她的詳細情況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很孤獨而且從小到大都被社會壓抑。。。當這種極度的孤獨一旦變成了極端自負。。。壓抑到極點的時候。。。芙蓉現象就誕生了。。。這並不是她的錯。。。個人認為她是反差極大的抑鬱症。。。如果最初有心理醫生為她引導的話她不會走向今天這樣的路。。。哪一個女人渴望自己被眾多人罵???答案是——沒有!!!

她有好的一面。。。
第一:天然——至少她敢不加任何修飾去詮釋她自己。。。不燙發不拉直不靠濃妝和時裝。。。

第二:自信——沒有任何一個女人敢像她那樣充分展示自己。。。女人這個代名詞是幾千年來懦弱的代言。。。從小女人被灌輸了三眾四德女孩子要有女孩子樣等的觀念。。。

第三:不脫——從未見她脫的一絲不掛。。。雖然世風日下。。。這些女人全靠脫來展示自己。。。雖然芙蓉身材不好。。。但是她知道女人給男人最大的吸引不是「脫」和「露」而是恰到好處的「隱」和「藏」。。。

但是。。。並非我贊成她這種方法。。。甚至我討厭她。。。因為她忘記了女人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矜持」和「內斂」。。。修身、修性、修心並不是靠自吹自擂得來的。。。也不是靠瘋狂得來的。。。展示自己應該恰到好處。。。

她還不到30歲。。。這么年輕。。。我希望她能夠有一個正確的良好心態處理今後的人生;較為負面的評價

從芙蓉姐姐對自己的描述和展示看,包括照片、文字、訪談等,她有明顯的狂妄症傾向。具體表現為過度的自信,達到自戀的程度,而且有強烈的慾望希望公眾把這種自戀理解為自信,這可能和這個人多次高考和研究生考試失敗的經歷有一定關系。從各大網站網友用詞惡劣的(但很發泄的)回帖,很容易看出,絕大部分人都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雖然北大清華(據說芙蓉姐姐的表演是從這里開始愈演愈烈的)這樣的高等學府的學子們從開始就應該已經做出了正常的判斷,但他們在不斷地慫恿她,讓她相信她真的很美、很有氣質、很有魅力(雖然每個人對美的理解不同,但相信看過芙蓉姐姐照片的人,很容易判斷她是不是很美、很有魅力),讓她相信,她的這種表演是理智和富有自信的。事實上,這些學子最初從這個精神病人病態的表演中獲得了意外的快樂,(這相當於我們正常人上班時,在電梯里看見女同事後背連衣裙拉鏈沒有拉上,或者男同事前門忘關,都會自然流露出善意的因看見意外帶來的快感),他們不但沒有阻止一個病人的不正常行為,而且為了能讓自己的快樂繼續甚至擴大,為這種病態表演推波助瀾了(相當於不但不提醒忘記拉上拉鏈的同事,反而在他或她不知的情況下,慫恿她或他去更加公眾的場合)。

高等學府的學子們既然有這樣的心態,待芙蓉姐姐被推向更復雜、更混雜的互聯網大世界。

也有觀點認為,芙蓉姐姐是策劃的結果。她的照片是曾經主推「流氓燕」並給她拍照片的陳墨拍的;她的blog大多不是自己寫的,而是其他寫手寫的,包括其中著名的「胸部酥酥」的一篇。 也有觀點認為,陳墨雖然是天涯社區的斑竹,有炒作芙蓉的動機,但是他也只是收雇於人只是拍照片而已。 另外也有人聲稱,曾在咖啡館里聽到包括芙蓉姐姐在內的7個人討論下一步策劃的計劃。 不管怎麼樣,史恆俠在2005年6月下旬從希望電子出版社辭職之後,進軍娛樂界,並拍了一些短片。

芙蓉是當前的眾多社會現象中的一種,但是也是較為讓人思索的一種,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捧芙蓉的人的心理如何,芙蓉究竟"紅"到幾時,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較為正面的評價

雖然網友們作為看客議論紛紛、心態各異,但總體上來說,雖然認為這一事件是荒誕性的,但也包含了一定的真誠的因素,有觀點認為芙蓉姐姐從客觀效果上來看,真的給人們帶來了不可思議的快樂和關於「做夢和自信」的感動。有的支持者甚至還清醒地呼籲:千萬不要讓芙蓉姐姐醒來,保留一個人最高貴的做夢的權利。

Ⅱ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

1、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是全書的開篇,也是所有閱讀《道德經》的人最難以理解的一句話。一般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那反過來,如果不是一般的「道」,是不是就無法表述呢?

道,是悟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真有點「玄而又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其實,從全書來分析:道,指的是自然的規律,引申為事物的原則、方向等等。不管怎麼樣,遵循自然規律、把握事物的原則和方向總是沒有錯的。

2、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偉大在於它按照自己的規律不偏不倚地運行著,沒有一點私心。自盤古開天,一片混沌,天地分開孕育萬物。日升日落有規律、打雷下雨有規律、生長凋零有規律、物種更替有規律,一切都按規律辦事。

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順應自然的規律,不違背事物運行的規則。如果不遵守這個原則,就會遭受報應。比如亂砍濫伐就是導致水土流失、胡亂排放就會污染環境導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個字價值連城,值得一生牢記。

3、上善若水。這四個字是書法作品中最多見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個境界。這四個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勝剛強」、「包容」及「不爭」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沒有石頭的堅硬,卻可以水滴石穿;

水,是不爭的,遇阻就繞行,卻能奔流不息;水,是低調的,專往低處走,卻成就了「海納百川」的奇觀;水,是堅強的,可以仍受高溫化為蒸氣,可以忍受寒冷結為堅冰。水,幾乎無所不在,高山平地都有水,植物需要水,動物需要水,人也需要水。

所以,人要向水學習,包容一切,因為不爭而化育一切。懂得了這四個字,做人就不會那麼多稜角,做事就會懂得迂迴,人生就會懂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順勢而為。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的起源是什麼?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變過來的?世間萬物總有個源頭,但誰也說不清那個源頭是什麼。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萬古的難題。

所以,老子姑且用「道」來代表萬物的起源。道」,是萬事萬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按照「道」的規律一步一步逐漸發展,於是有了精彩的世界。

三,代表著循環往復。正確的事情循環往復地做,就會出好的結果。錯誤的行為循環往復地做,就會帶來壞的結果。比如:「事不過三」、「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等等。所以,按照一定的規律循環往復就造就了萬物。

5、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話闡明了不爭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黃婆賣瓜,自賣自誇」的人。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

不自己誇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大,所以才能長久。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生活中,這句話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Ⅲ 老子寫道德經為什麼一共寫有81章,為何不是80章或者82章,是不是故意設置成81章有什麼原因嗎/

《老子》先分篇兩篇,幾百年後才破成81章,而且順序改了,漢儒和
何晏這個人起了很大作用~

Ⅳ 老子是一生下來就82歲嗎,他到底活了多少歲

約前571~前471 ,按照現有資料統計,老子大約活至百歲左右

據傳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的人說活了二百多歲(這肯定是不準確的)。兩千五百年前,老子在函谷關留下五千言,毅然又騎青牛西去,從此無蹤影。 自古以來,有一個關於老子的問題:他從今天的河南靈寶縣秦函谷關走後,究竟到哪裡去了?不知道。他死在哪裡?不知道。在歷史文獻上,只說他西渡流沙,過了新疆以北,一直過了沙漠,到西域去了

Ⅳ 道德經在國際上的地位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

在西方《道德經》的銷量已經超越了《聖經》,躍居所有經典之上,現已榮登世界書籍排行榜榜首之位。在中國,《論語》比《道德經》影響大;在國外,《道德經》比《論語》影響大;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各國經典名著中,《道德經》是被翻譯成最多種語言、發行量最大的傳世經典。

《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

老子是2500年中國歷代君王的導師,影響中國2500年的歷史。德國電視台的一項調查表明,老子還是德國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國人」,每四個德國人家裡就藏有一本《道德經》。

當代管理巨著《第五項修煉》風靡全球,他的作者「學習型組織」的創始人彼得&#8226;聖吉最推崇老子的管理思想。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最推崇老子的管理哲學。在松下公司花園里有一尊老子的銅像,下面石座上刻著中文:道可道,非常道。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任時,曾在電視講話中呼籲,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道德經》,可幫助人們解決思想上的困惑。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2008國際論壇說:「俄羅斯應該用中國老子的智慧走出經濟危機。」

美國總統里根把《道德經》奉為寶典,在第二次總統就職演說中,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來闡釋他的治國理念。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最初正是根據伏羲黃老的陰陽學說提出了二進制思想。

黑格爾師承康德,把老子學說看成是真正的哲學,將老子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其哲學邏輯合理,充滿生氣,理論新奇,論述動人。黑格爾研究每一個命題,都完全按照太極圖的正(陽)反(陰)合(中)的三維形式,創立了三段式解讀法。

哲學家海德格爾更把老子的「道」視為人們思維得以推進的淵源。海德格爾認為老子與自己的思想很吻合,他將老子「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的字句掛於牆,懸於壁,是老子忠實信徒。

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入汲桶,垂手可得。

日本學者湯川秀樹說:「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達到的狀況。」

美國學者卡普拉驚奇地發現了道家哲理與高能物理現象的吻合,他在《物理學之道》中說:「中國的哲學思想,提供了能夠適應現代物理學新理論的一個哲學框架,中國哲學思想的『道』暗示著『場』的概念,『氣』的概念與量子『場』的概念也有驚人的類似。」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欣賞老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成了當時他最喜愛的格言。

道祖老子在短短的五千言中,以其精煉的語言和深邃的智慧,探究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深刻揭示了宇宙生命發生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真諦。

參考鏈接搜狐客戶端:http://www.sohu.com/a/114862265_488530

參考鏈接騰訊:http://news.qq.com/a/20070510/001383.htm

參考鏈接中國網—國際道德經論壇: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gjddjlt/node_7017047.htm

Ⅵ 求歸元寺羅漢第82 摩利不動尊者的註解

第八十二尊

摩利不動尊者
摩利不動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

摩利不動為密教諸尊之一。

摩利即未利,香花。摩利,又作摩梨、摩羅耶、摩羅延,意譯曰除垢,山名,在南印度摩利伽羅耶國。山中出產一種獨特的旃檀香,入此山者身心香潔,故雲除垢。

《智度論》卷二曰:「如旃檀香出摩梨山,除摩梨山無出旃檀」。

不動,菩薩名,譯作不去尊。

摩利不動意謂此尊者佛法芳香,為眾生所親近。摩利不動尊者經過修行,已鏟除了貪、嗔、痴等毒垢,心性清凈香潔,定於一處而不散亂,安穩如山,不為任何外物所動,遂至無苦無樂的境界,成阿羅漢果。

面容剛毅有個性,
持戒清凈神入定,
雙手籠袖抱膝止,
上善若水心不驚。

還有另一詩:

人不如故衣要新,
千山萬水覓知音,
堪幸處處有知己,
不枉人世嘗艱辛。

不知道你問的是哪方面

大意為:你有自己的個性和專注的領域,對於你所擅長的地方,需要擁有水的性格才會更好。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Ⅶ 來篇《道德經》全文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B5%C0%B5%C2%BE%AD&format=&from=index

Ⅷ 來篇《老子》

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亦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直譯】
「道」是可以說明(道)的,但不是尋常的道,而有特殊的意義。「名」是可以指明(命名)的,但不是尋常(一般)的名字,而有其特殊的意義。
「無名」可能指:在天地開始的時候,星球未凝成以前,混混沌沌漆黑一團,看不出什麼現象,分不出什麼物質,所以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可能指:自從有了自然現象(物質)以後,萬物就滋生(母)起來了。所以說:「有名,萬物之母。」(物質是萬物生出的母體)在「無」(無名)的常態中,我們可以藉以(欲)窺探(觀)天地間奧妙的蘊藏。在「有」(有名)的常態中,我們可以觀察它的變化和發展。這兩個(「有」和「無」)是一同存在的,分開來就叫做不同的名字,而「玄」是他們的共稱。這「玄」有深遠、幼小的意思,「玄之又玄」意為「小之又小」。這可能指「玄」(物質)的再度分析,掌握了這個物質分析的方法,就可以認識萬物的起源及發展過程。
註:本章在說明宇宙的起源和物質的存在。

第二章【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傾,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直譯】天下都知道美是美的,而不知道有丑這就壞了。都知道好是好的,而不知道有惡這就不對了。所以,有無互相生化,難易互相成全,長短互相形成,高低互相影響,音聲互相和諧,前後互相照應。因此,「聖人」作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法,萬物自然發展而不必由自己去開始。(不是採取自主的、主動的措施)生成萬物而不據為己有,(當時的統治者以天下為己有)幫助萬物的發展而不自持有功,成功了自己不居功,由於不居功,所以其功不可殆。註:一、「有無相生」是在說明自然現象的從無到有。二、「不言」是針對「多言」而言。見第五章「多言致窮,不如守中。」三、這里的「聖人」是指行「道」之人,而非指聖賢之人或統治者。

第三章【原文】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可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直譯】不誇耀個人賢能,使人民不邀譽爭功。不稀罕難得的東西,使人民不偷不搶。不看見可以引起慾望的事物,使人民不去胡思亂想。所以,聖人之治是:要使人民沒有思想,但求吃飽;要使人民沒有志向,僅從事體力勞動;使人民經常過著最低限度的生活,而沒有更多的知識,更多的要求。即使其中有個別的聰明人,也不敢有所作為,實行「無為」,就沒有什麼治不了的事。註:這是在講愚民政策,是反動的,是《老子》中的糟粕。

第四章【原文】道沖,而用之域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直譯】「道」是空虛無形(沖)的,但應用的范圍(域)是無限(不盈)的。深遠的好像客觀存在著,萬物好象是都離不開它。我們不知道「道」是從哪裡生出來的,好像是在「天」(帝)之先。

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致窮,不如守中。
直譯】天地不仁,在天災地震的時候,萬物都受其害。「聖人」(統治者)不仁,以百姓為犧牲品。(芻狗)天地之間好像一個的風箱,(橐龠)當中是空的,但抽動起來可以發出無窮無盡的風力。為政不在言多,多言反而會遭到失敗,不如保持箴默。

第六章【原文】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直譯】生機(穀神)不滅,(不死)這是物源。(玄牝)萬物是通過物源而產生的,所以說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冥冥(綿綿)之中它好象是客觀存在的,這物源是永不枯竭(勤)的。

第七章【原文】天地長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直譯】天地是永久存在的,天地之所以能永久存在,是因為它不是為了自己而生的。所以聖人應該先為百姓打算,而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面。由於他能大公無私,所以大眾得到了好處,他自己也會同樣地得到好處。

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直譯】最好是像水那樣,水有利於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處在低下(眾人所惡)的地方,所以接近了「道」。(水性向下是自然法則)有道的人甘居下游,心平氣和,與人為善,出言必信,政治有條理,做事能盡力,行動合時宜。由於不爭,所以就沒有過錯。

第九章【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直譯】把東西裝得更滿些,不如適可而止。把東西弄得更尖些,就不能保持長久。財物太多了,就難守得住。有錢有勢就驕傲起來,就會種下惡果。成了功就得住手,這才合乎自然之道。註:這些話不是對老百姓說的,而是針對當時統治者貪得無厭而發。

第十章【原文】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搏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此乎?愛民之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無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直譯】為人君的保身與行道,能不脫節嗎?平心靜氣能像嬰兒那樣柔和嗎?排除雜念能做到沒有紕漏嗎?愛民治國能做到「無為」嗎?心身的運用能以陰性(柔弱)自居嗎?對四方內外的事物能做到「無知」嗎?為人君的作育萬民、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施於人民而不持有恩,領導人民而不自做主,這就是「玄德」。(高深的修養)註:這些是對當時的統治者而言,他們自以為至高無上,以天下為己有。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器,無之以為用。

【直譯】
用三十根輻條造一個車輪,當中空(無)的地方可裝車軸,才有車子的作用。泥土燒成的器皿,當中空的地方可放東西,才有器皿的作用。開窗戶造房子,當中空的地方可放東西和住人,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的是器具,用的是空間。
註:這是在講「無」並不是「真空」或「虛無主義」,而是有其重要作用的。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直譯】
五光十色讓人眼花,靡靡之音讓人耳亂,美味佳餚讓人口澀,狩獵讓人心動,財貨讓人想貪。所以「聖人」求實際,不務虛榮。
註:這里的「聖人」,是指行道之人。
第十三章

【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若身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

【直譯】
受到恩寵或侮辱都要象吃了大驚一樣,重視大困難好像重視自己的身體一樣。什麼叫作「寵辱若驚」呢?恩寵(或表揚)是好的,侮辱(或批評)是不好的,得到它或失掉它,都要象吃驚一樣,提高警惕以防自驕自卑。
什麼叫「貴大患身」呢?我們之所以怕困難,是因為我們有身體的存在,如果不願顧到自己的身體,還怕什麼呢?所以,能以天下為自身一樣愛惜的人,天下大事才可以寄託於他。為人君的應以天下為重,不要為自己打算。

第十四章

【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直譯】
「道」是看不見,聽不到,模不著的。也就是說它是無色、無聲、無形的。這三個方面都是不可捉摸(致詰)的。它是一個整體,它又是不明不暗上下無光的。朦朧(繩繩)之中看不出什麼名堂,最後又復歸於無。就是說它是無影無形的,是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物象的物象,這個現象可以體會得出,但捉摸不到的,就叫做「恍惚」吧。(無形的整體)在前面看不到它的頭部,在後面看不見它的尾部。(它是無體的)憑這個古來的「道」,就可以體驗(御)一切。(有)知道古來事物的開端,這就是「道」的規律。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涉大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之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之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直譯】
古之善與行道的人,深奧玄妙,不容易讓人認識。因為(夫唯)不容易讓人認識,勉強形容他的行動(容)好像是這樣:慢慢地好像在渡大河;小心地好像怕驚動了四周的人;嚴肅的好像是在作客;隨便的好像是冰在溶化;淳厚的好像是木質;虛心地好像山谷;混同的好像濁流。
怎樣能把一個混濁動盪的局面安定(止)下來呢?只要平靜一下,它就會慢慢地澄清下來。怎樣能把安定已久的局面發展起來呢?只要推動一下,它就會慢慢地生長起來。掌握此道的人保持謙虛(不盈)的態度。由於(夫唯)謙虛就能由舊而成新,不斷地長進。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大,大乃道,道乃久。

【直譯】
要以極度虛心和冷靜的態度觀察天地(萬物)。我看萬物的發展,都有其各自的規律(歸根),這個歸根就是安定,安定就是生命發展的結局,這是生命發展的規律。一切事物都從有到無,由動到靜,新的事物會變成舊的,舊的終究為新的所代替,而趨於滅亡。認識這個常律,(自然發展規律)就會分析(明)事物,不認識這個常律,而去妄作胡為,這是很危險的。
認識這個常律,就能融會貫通,能融會貫通,就能公正平允,能公正平允,就能普遍周全,能普遍周全,就能運行不息,能運行不息,就能體現行道,能體現行道,就能永久存在。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其次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直譯】
最好的人君(太上)實行無為,所以在下面的人民只知道有他,而不覺得他對人民有什麼干擾,可以各安生活。其次是人民接近他,因為他接近人民。其次是人民稱譽他,因為他為人民做了好事。其次是人民都怕他,再其次對於強暴的人君,人們就會起來侮辱他反對他。
說話不守信用,人們就不信任他,不如悠閑的不說話,待事情成功了,百姓都說我合乎自然。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混亂,有忠臣。

【直譯】
因為統治者不行道,才有了所謂的「仁義」。人們有了智慧,就會利用它來作出虛偽的事。
親戚之間不相和好,才顯得出誰是孝慈。國家混亂的時候,才顯得出誰是忠臣。

第十九章

【原文】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為文,不足,故另有所屬:見素抱撲,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直譯】
去掉聖智,對人民有利,去掉仁義,人民就會恢復到孝和慈的本性。去掉投機取巧、有利可圖的事物,盜賊就沒有了。這三者作為治法(文)還是不夠的,在統治者(令)本身,還要做到(屬):生活樸素,戒私戒貪,道法自然,去掉學智,就沒有憂慮了。
註:這里的「聖智」是指當時的統治者和士大夫階級,以及他們搞出的藉以欺壓、剝削人民的「仁義禮智」的制度。

第二十章

【原文】
唯之與呵,相去幾何?善之於惡,相去幾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氣未央。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讀若遺。我愚人之心哉?
眾人昭昭,我獨昏昏。眾人察察,我獨悶悶。譫兮其若海,廖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直譯】
是與非,善與惡距離是多少呀?人們所怕的(非與惡)不可不怕。其間距離是多大呀!(荒兮)其相距不可以路程計。(未央)
眾人(貴族們)都忙著大吃大逛,如享受大餐,春天登高游覽,以及一切浮華享樂的勾當,我卻淡(泊)然處之,無動於衷,(未兆)混沌沌的好像嬰兒還未長成孩,不能同大夥一同遊玩;孤單單的我並不去歸他們(貴族)的隊伍,眾人都以為獲得了很多的東西,(有餘)我卻一樣也不要,(遺)我豈不是愚人嗎?
眾人對於享樂都非常看得清楚,(昭)追求唯恐不及,而我卻閉著眼睛,看也不看。(昏)眾人對於利之所在,都非常精明,(察)而我卻一聲不響。(悶)我這樣飄飄然好像大海無邊。眾人都以為獲得了一切,(有以)我卻頑固地看不起(鄙)他們。我與他們不同的是,我注重(貴)在求(食)道。(母)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至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直譯】
宇宙(孔德)的運動形態,(容)是根據(以)自然法則(道)進行的。「道」這個東西是一個無形的整體。(恍惚)在恍惚之中有物有象,在幽暗之中有情有信,其情是實際存在的。自古至今這現象(名)永不磨滅。(去)憑它可以檢驗(閱)萬物(眾)的發生與發展。(甫)我怎樣知道萬物的發生與發展呢?就是以「道」這個自然法則。
註:這里「物象」指內容,「情信」指過程。
本章在講:「道」雖然是不可捉摸的,但卻有其具體內容與運動過程,「道」是客觀存在的。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直譯】
有部分(曲)才有整體,(全)彎得曲才能伸得直,陷下一些才能裝得進,舊了才有新的,少了可以再得,多了就糊塗了。
所以聖人以道的原則為天下的法式,不只看見自己,才能看得見(明)對方;不自以為是,才能分清(彰)是非;不誇耀自己,(伐)才能有功;不自高自大,(矜)才能長進。
由於不爭,所以天下也就沒有人和他爭。古語所謂「曲則全」,不是假話,整體全是由部分組成的。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何況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直譯】
自然現象是不用多說的。刮大風刮不到一個早晨,下暴雨下不到一整天。誰在這樣做呢?自然。(天地)自然現象還不能永久不變,何況是人事呢?
所以,從事於道的人就能一同行道。(效法自然)從事於德(仁義禮)的人,就同屬於德一級。沒有德的人,就是失。(無德)從事於道的人,道也容易接受。從事於德的人,德也容易接受。沒有道和德的人,(失者)就什麼也容易失去。相信這個道理的人不多,有很多的人是不相信的呀!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直譯】
用腳尖站立不穩,用跨步就前行不了。只看見自己眼睛就不亮,自以為是就是非不明,自高自大的就沒有長進。在道的方面來說,好像殘羹贅疣長在人臉上,這些都是最可惡的東西,為有道者所

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容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直譯】
有個混然一體的東西,在天地之先早已存在了,它無聲無形的獨立存在而不改易,周而復始地運行著而不停息。它是天地的根源,(母)我不知它的真名,就叫做「道」吧。它的運行形態(容)姑且(強)叫作「大」。道的運行(大)由近而遠,由遠而返。所以說道是很大的,天地人的發展都在道的運行之中。
宇宙(域)有四大運行體,(道、天、地、人)這四者之中王也在裡面。(屬於人)人的運行以地為法則,地的運行以天為法則,天的運行以道為法則,道的運行以自然為法則。

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直譯】
輕與重,以重為根本。靜與躁,以靜為主旨。所以聖人行事處處穩重。大國之君雖然居高位,養尊處優,哪能以輕浮的態度對待天下大事呢?輕浮就會失掉主張,急躁就會失掉根本。

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直譯】
善與走路的人,不會留下腳印。(指做事沒有痕跡)善於講話的人,不會說錯話。(指不會被人抓住把柄)善於計算的人,不用籌碼。善於關閉的人,不用鑰匙而別人不能開。善於打結的人,不用繩索而別人不能解。
因為聖人常善於用人,所以沒有無用之人。常善於用物,所以無廢物。這就作「高明」。(襲明)
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鑒。(反面教材)不尊重老師,不愛惜借鑒,雖然聰明,也是個大糊塗。這就作「奧妙」。(要妙)(吸取有利因素)
註:「襲明」或作「因明」,是「因是而明」的意思,似可解作:根據具體的情況,(因)作具體的分析。(明)

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長官,故大制不割。

【直譯】
雖然知道自己是強大(雄)的,也還保留(守)著柔弱(雌)的德性,好像天下的川溪一樣,(水性柔弱向下)常德(柔弱向下的常性)才會不離失,就像嬰兒那樣柔和。雖然看到自己是光明(白)的,也還要看到有黑暗的一面,(缺點和錯誤)才能作天下的表率。(式)這樣常德(不只強調光明一面的德性)就不會過分,(忒)就可以向前無止境的發展。(極)
雖然知道自己是榮耀的,也還要提防受恥辱的時候。好像天下的山谷那樣常德,(虛懷若谷的德性)才會充足,就可以達到淳樸的境地。本質(朴)化(散)而為道,(器)「聖人」就可以依靠它(道)為長官了。所以道(大制)是不能不為的。(不割)

第二十九章

【原文】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隨,或?[或吹,或強或贏,或載或墮。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直譯】
人們想要把客觀世界,(天下)照主觀意圖加以人為的措施,(為之―無為的反面,可能是改造的意思)我看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宇宙(天下)是自然(神)的現象,(器)是不可以改造的。改造他的人就會破壞他,(自然發展規律)堅持、執行改造他的人就會失掉他。
因為萬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它們或動、或靜、或小、或大、或強、或弱、或快、或慢。
所以聖人就去掉過分,去掉過高,去掉過大的慾望。

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生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後,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無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直譯】
以「道」作人君的,不以兵力稱強於天下。用兵這件事很容易得到報應。軍隊住過的地方廬舍為墟,野草叢生,大戰過後,田園荒蕪,必是荒年。
善於用兵的人戰勝了就罷了,不敢因此而取得威力。戰勝而不自滿,戰勝而不自驕,戰勝而不自豪。
以強壯侵凌老弱,這是不合乎「道」的,不合乎「道」的就會早死。

第三十一章

【原文】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直譯】
兵器不是好東西,是戰爭的禍殃,為人類所憎惡,所以有道的人不用它。
君子愛處於左,用兵者則居於右。兵器不是好東西,不是君子所用的東西,只是不得已的時候才去用它,平靜不爭是最好的。即使戰勝了,也不要贊美,贊美戰爭的勝利,就是表示喜歡殺人,喜歡殺人是不可能得志於天下的。
平時凡是有吉慶的事,都以左邊為上位,但戰時及喪事則以右邊為上位。大將軍居左,指戰員居右。這是說以喪禮來對待戰爭。戰勝之後,對於傷亡的人,也用悲哀的心情去追悼他們。
第三十二章

【原文】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和,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即有,夫亦將知之,知之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直譯】
「道」是永久存在(常),無形(無名)的。「道」的本質(朴)雖小,但天下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壓倒它,(臣)候王如果能遵守它,萬物就能自然進化。比如天地氣候相應,就會降下及時的露水,人們沒有命令它,而自然下得很均勻。
這就出現了(始制)自然現象,(有名)既然有了自然現象,(名)候王(夫)也要(亦將)認識它,認識了它,就會應用無窮。(殆)
「道」在天下好像百川入海,一切都自然而然地依道而行。

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妄者壽。

【直譯】
了解別人的就是明智,了解自己的才是聰明。剋制別人的只是有力,剋制自己才是強。知到滿足就是富有,堅持行道的有志。不喪失自己的才能長久,死得其所的人就是壽。

第三十四章

【原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大,故能成其大。

【直譯】
道是很廣泛的,充滿宇宙。(左右)萬物依靠道而生,而不是由道主動開始的。萬物成功了,而道不據為己有。撫育萬物而不作萬物之主。道本身是沒有任何要求(欲)的,可以說是渺小得很,但萬物都依靠(歸)它,而它不作萬物之主,也可以說是偉大。由於它不自以為大,所以是偉大。

第三十五章

【原文】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鉺,過客止。道之於口,淡乎無味,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用之不足既。

【直譯】
憑這個『道』,(大象)天下各國自然往來。各國相交而互不侵犯,天下就太平了。
音樂和美食,可引誘路人止步。『道』是無味的,雖然是看不見,聽不到,但它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的。(既)

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直譯】
凡事必先有所張開,才能有所合攏。先有所強大,才有所削弱。先有興舉,才有所廢棄。先有所給予,才有所奪取。這叫做「微明」。(不很明顯,而事實必然的現象。――矛盾的辯證關系)
柔弱能戰勝剛強。(得道多助)其間的關系好象魚不能離開水,國防設備不可以顯示給別人。

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以無名之朴。無名之朴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直譯】
道是永久存在(常)的,無為而無不為。候王們如果能遵守它,(道)萬物就會自然進化,在進化過程中如果發生變異,(欲)就本著客觀規律(無名之朴――道的本質)去克服它。道本身是沒有變異的,沒有變異就可以安定(靜)下來,那麼天下就太平了。

Ⅸ 老子的名言。

1.
。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
,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

,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4.不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
,以萬物為芻狗;
,以百姓為芻狗。

6.


7.穀神不死,是謂

,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9.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天之道也。

1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
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
令人耳聾;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4.
,貴大患若身。

15.
,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


17.
,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少思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20.
,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1.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
,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2.
。故

不終日。

23.
;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
者不長。

24.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2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28.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29.夫
,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居左,
居右,言以
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
處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34.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3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
,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6.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


38.
,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39.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41.天下
於有,有生於無。

42.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聞道,若存若亡;
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
有之:
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

若不足;
若偷;質真若渝;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44.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


46.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49.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
,可以長久。

50.
,其用不弊。
,其用不窮。



51.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52.
,卻走馬以糞。天下

生於郊。

53.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
;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55.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56.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


59.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


61.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長而不宰。是謂


6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


64.挫其銳,解其紛,
,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6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66.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
,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
,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
嗇。

69.治大國,若烹小鮮。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7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72.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
,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74.




75.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則無敗事。

76.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
,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78.我有
,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


79.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
,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80.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81.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86.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87.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88.
,疏而不失。

89.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90.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92.天之道,其猶
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聖人
,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9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95.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6.和大怨,必有餘怨;

以為善?

97.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
而用之。

98.
,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99.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Ⅹ 道德經是什麼時間流傳帶歐洲的

早在16世紀,老子的《道德經》就被譯成西方文字,17世紀以後,藉助西方的商船往返,順著西方傳教士的足跡,《道德經》逐步由中國傳入歐洲
《道德經》曾風靡歐洲 發行量僅次聖經。
海外初識《道德經》

早在16世紀,老子的《道德經》就被譯成西方文字,17世紀以後,藉助西方的商船往返,順著西方傳教士的足跡,《道德經》逐步由中國傳入歐洲,西方人把《道德經》翻譯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老子思想逐漸傳遍歐洲大陸。有趣的是,西方人最初把「道德經」3個字分別翻譯為「道路」(the way)、「德性」(virtue)和「經典」(classic)3個詞。

老子的《道德經》傳入德國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其影響力甚為深遠。從1870年第一個德譯本後,《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最初正是根據伏羲黃老的陰陽學說提出了二進制思想。當他第一次看到中國《河圖洛書》拉丁文譯本以後,驚呼「這是一個宇宙最高的奧秘」,連連稱贊中國人太偉大了,當即給太極陰陽八卦起了一個西洋名字「辯證法」。由此可見以老子為代表的伏羲黃老學說,才是真正的辯證法之父。

萊布尼茲對辯證法的論述深刻地影響著伊曼努爾·康德,使康德成為著名的哲學家,成為辯證法的奠基人和闡發者。而黑格爾師承康德,把老子學說看成是真正的哲學,將老子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其哲學邏輯合理,充滿生氣,理論新奇,論述動人。黑格爾研究每一個命題,都完全按照太極圖的正(陽)反(陰)合(中)的三維形式,創立了三段式解讀法。哲學家海德格爾更把老子的「道」視為人們思維得以推進的淵源。

老子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也給予西方學者以啟迪,唯意志主義哲學和悲觀主義的大師叔本華其精神源頭中就有著老子的影子。德國哲人尼採在讀完《道德經》之後,大加稱贊,說老子思想「像一個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而托爾斯泰當年也曾說,自己良好精神狀態的保持應當歸功於閱讀《道德經》。

但是由於當時歐洲的文化並不普及,加上印刷、出版技術的現實限制,使得老子思想基本局限於歐洲的學者和文人圈子裡,廣大民眾對於老子及其思想仍然不甚瞭然。真正讓整個歐洲民眾認識老子、了解其思想的契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引發的歐洲文化危機。

一戰後西方文化大危機

1914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到1918年大戰結束,長達四年的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前所未有的。據統計,整個戰爭期間,各國投入戰場兵力達7500萬人,其中死傷者達3000多萬;因戰爭引起的飢餓和災害導致1000多萬人死亡;戰爭帶來的經濟損失總計高達2700億美元。對於世界大戰的主戰場歐洲來說,昔日繁華的城市淪為廢墟,大批工廠、鐵路、橋梁和房屋被毀壞。歐洲民眾更是目睹親友死於戰場,感受生活一落千丈的痛苦。

一戰造成了一個滿目瘡痍、頹敗不堪、精神備受創傷、充滿動亂和絕望情緒的悲觀世界。「世界到底怎麼了?」「西方文化到底怎麼了?」西方人開始痛苦反思。

早在一戰爆發前,一位名叫斯賓格勒的德國中學教師便已對西方文化進行總體反思,在戰後出版的名為《西方的沒落》一書中,斯賓格勒高呼「西方文化已然走向沒落」!在他眼中,文化是一個生命有機體,有著生長、成熟、衰敗的過程,最終無論何種文化都逃脫不了死亡的歸宿,西方文化也不例外。

「西方的沒落」恰是當時西方文化虛無的極佳寫照。人們不禁深思,難道近二、三百年來光輝燦爛不可一世的西方文化,竟也不能免於滅亡的命運,終將毀於一旦?經歷一戰的慘痛,歐洲人在痛定思痛之餘,開始將目光投向東方,尋求救世的良方。

從東方尋找救世良方

1919年,法國著名文學家羅曼·羅蘭寫信給印度詩人泰戈爾,信中他心情沉重地指出,歐洲文化的弊病已經十分深重,如果不汲取東方文化的精髓,不將東西文化融於一爐,就不足以言自存。也是在這一年,梁啟超到達西歐參觀,當梁啟超向西方友人說起孔子、老子等中國傳統思想時,那些友人聽後都跳了起來,埋怨他「家裡有這些寶貝卻藏起來不分給他們,真有些對不起人」。

一戰後,在歐洲人中興起了一股東方文化熱、中國文化熱。在這股熱潮中,西方人發現,對於西方文化來說,最好的拯救良方莫過於老子和他的《道德經》。他們發現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處事原則、「無為而治」的行為方式,對彌補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和強權意志,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由此老子思想在西方真正熱了起來。

當時很多西方學者到中國來尋找失落情感的歸宿和醫治西方文化弊端的葯方,像英國哲學家羅素就在1919年來到中國,他認為中國人提倡的禮讓、和氣、智能、樂觀的人生之道遠非西方文化所能及,因此西方文化要學習中國的道德哲學。而西歐的民眾尤其是青年,紛紛組織團體來研究老子思想,像德國當時著名的組織「自由德意志青年」和「游鳥」就以老子為精神領袖,其行事一切以老子哲學為依歸,追求道家的境界。一些社團在章程中寫道,德國的青年深受組織的束縛,拘束自己的創造精神,因此現在要以老子為導師,追求自己的精神之權利和無條件的自由。1919年,德國詩人科拉邦德寫了一篇《聽著,德國人》,在這篇文章中他號召德國人應當按照「神聖的道家精神」來生活,要爭做「歐洲的中國人」。

老子的思想由此在西歐影響廣泛,當時有位名叫魏時珍的中國學生到歐洲留學,發現大學的教授十分熱衷於與他探討中國文化。一位姓陳的中國學生在歐洲旅行時,發現在一所鄉村中學里,老師向學生講授「無為而治」的道理,並盛贊老子學說比孔子學說深奧。當時老子成為歐洲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國人之一,不少家庭都收藏有一本老子的《道德經》。

對於老子的崇拜,在戰敗國德國體現的尤為明顯,戰爭的失敗使德國民眾對西方文化弊病有著更深的切膚之痛。而老子的思想就像一劑清醒劑,直接指出了西方文化的弊病,因此深受德國青年的崇拜,當時一篇文章這樣寫道,「戰前德國青年在山林中散步時懷中大半帶一本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現在的青年人卻帶一本老子的《道德經》。」

幾百年來,《道德經》的西文譯本總數近500種,涉及17種歐洲文字,在譯成外國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發行量上,《聖經》排第一,《道德經》高居第二,由此可見老子及其思想在西方受歡迎的程度。

熱點內容
網路買賣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5 23:49:59 瀏覽:297
勞動法工傷休假規定 發布:2024-11-15 23:46:21 瀏覽:32
武漢競誠法律咨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水滴 發布:2024-11-15 23:45:26 瀏覽:771
合同法租賃合同部分 發布:2024-11-15 23:00:34 瀏覽:400
物權法106條合同法51條 發布:2024-11-15 22:50:41 瀏覽:122
道德與法治姐姐不在家 發布:2024-11-15 22:41:21 瀏覽:71
司法兩個堅持 發布:2024-11-15 22:34:56 瀏覽:664
勞動法44條規定有哪些 發布:2024-11-15 22:02:16 瀏覽:851
合同法中情勢變更條款 發布:2024-11-15 21:58:42 瀏覽:60
司法部最新動態 發布:2024-11-15 21:57:50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