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壺揭蓋法治便秘
Ⅰ 習慣性便秘怎麼辦 求大師解答 解答
習慣性便秘是指長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多發於老年人。 但亦有學者認為習慣性便秘不僅僅限於功能性便秘,它又包括結腸性便秘與直腸性便秘,因此 ,患有習慣性便秘的人應及早去醫院查明便秘的原因對症治療。 習慣性便秘主要是生活、飲食及排便習慣的改變以及心理因素等原因導致的,對其治療如果不糾正這些起因,治療效果往往較差。葯物治療只是臨時之舉,長期依賴瀉葯只會逐漸加重便秘程度,生活調攝才是根本治療。
臨床症狀
習慣性便秘,又稱功能性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於3次,或排便經常感到困難。便秘的人,不僅會因為大便滯留而使毒素吸收過多,也因大便排出緩慢而比正常人吸收過多的膽固醇。[1]因此,長期便秘的人,面色昏黯、臃腫,呈現出一種異常的病態面容。習慣性便秘常見於原發性腸蠕動功能異常,大便蠕動輸送延緩,歸根到底也就說腸道的菌群失衡。
形成原因
習慣性便秘發病的原因
一是由於進食過少,或食物過於精細,缺乏纖維素,使結腸得不到一定量的刺激,蠕動減弱而引起便秘。
習慣性便秘的相關因素
二是因為工作、生活和精神因素等情況不能及時排便,積糞過久而產生便秘。
三是因精神抑鬱或過分激動,不良的生活習慣,睡眠不足,使結腸蠕動失常或痙攣而引起便秘。
四是經常服用瀉葯或洗腸等,使直腸反應遲鈍失去敏感性而造成便秘。長期使用瀉葯,可使胃腸道對瀉葯產生依賴性,除了為解一時之急,最好還是少用或不用瀉葯。
便秘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是指糞便硬結、排便困難或不盡感以及排便次數減少等。患者若長期任意延緩排便,將使直腸對糞便壓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使糞便久存積於直腸而不發生排便反射,從而形成習慣性便秘。
習慣性便秘形成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幾種:
1、心理因素:情緒緊張,憂愁焦慮,注意力高度集中於某一工作,或精神上受到驚恐等強烈刺激,導致皮層和植物神經紊亂,引起便意消失;專家介紹肛裂、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痔瘡等患者因恐大便疼痛、出血、脫出,常控制排便,延長排便間隔時間;抑鬱性精神病和癔病,結腸過敏等,均可引起習慣性便秘。這些心理因素,是形成便秘的主要原因。
2、胃腸道運動緩慢:缺乏B族維生素,甲狀腺功能減退,內分泌失調,營養缺乏等,可影響整個胃腸蠕動,使食物通過緩慢,形成便秘。
3、腸道運動亢進;促進腸蠕動亢進的副交感神經異常興奮時,可導致腸運動異常,出現痙攣性收縮,可引起便秘或腹瀉交替進行,排出被痙攣的結腸切割成的如羊糞一樣的硬便。
4、腸道受到的刺激不足:飲食過少或食物中纖維素和水分不足,腸道受到的刺激量不足,不能引起結腸、直腸的反射性蠕動,結果食物殘渣在腸內停留過久,水分被充分吸收,大便乾燥,排出困難。西方流行的精神飲食多含有高營養物質,但缺乏纖維素,一次食用量很少,所以容易因腸道受到的刺激不足發生便秘。
5、排便動力缺乏:手術損傷了肛門部肌肉,年老體弱,久病或產後,致使膈肌、腹肌、提肛肌收縮力減弱,使排便動力缺乏,糞便不易排出,發生便秘。
6、腸壁的應激性減弱:腹瀉之後,腸壁內神經感受細胞為對抗腹瀉,保持正常生理,常可應激性降低排糞活動引起便秘。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葯也可減弱腸壁的應激性,導致便秘加重。
原因病理
習慣性便秘原因,還是屬於功能性的腸胃障礙,也就是找不到身體上實質的病變,多起因於緊張,壓力大,腸胃蠕動失調,或者有便意忍便,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習慣性便秘。
習慣性便秘,又稱功能性便秘。習慣性便秘常見於原發性腸蠕動功能異常,大便蠕動輸送延緩或巨結腸等。
習慣性便秘常見原因:
1、飲食組成不良:如米面過於精細,食量過少,食用含粗纖維特別是不消化纖維的蔬菜、水果、糧食過少,油脂太缺,飲水不足等。
2、排便習慣不良:有便意時不及時排便,抑制便意。習慣排便時看書,不積極排便。依賴瀉葯排便或濫用瀉葯,使腸道排出敏感性降低。
3、生活起居無規律,每日排便無定時,睡眠不足或久睡不起。長途旅行或因工作繁忙(如空中小姐)未養成按時排便習慣。
4、老年體衰排便無力,多胎妊娠全身體力過弱,膈肌、腹肌、腸壁平滑肌無力等,均可造成排便困難。
中醫觀點
中醫認為,便秘是大腸傳導功能失常造成的:
a.腸胃燥熱型:飲酒過度,嗜食辛辣,使腸胃積熱,耗傷腸液,大腸失濡,產生便秘、尿黃、腹脹痛、口乾口臭等症,治療以麻子仁丸清熱潤腸。
b.氣機郁滯型:情志不暢,憂慮過度,或久坐少動,使氣機郁滯,通降失常,大腸傳導失職,產生便秘、腹脹、噯氣、胸脅痞滿等症,治療以六磨湯順氣行滯。
c.氣血不足型:脾氣虛則大腸傳導無力,血虛則津枯不能滋潤大腸,產生便秘,大便時努掙無力,便後疲乏不適,大便並不幹硬。若伴汗出氣短的為氣虛便秘。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的為血虛便秘。氣虛便秘用黃芪湯益氣潤便,血虛便秘用潤腸丸以養血潤便。
d.脾腎陽虛型:素體陽虛,或病後、產後、年老,陰腎陽虛,陽氣不足,陰寒凝結,腸道傳送艱難,產生大便艱澀、排出困難、小便清長、怕冷喜暖、腹中冷痛等症,治療以濟川煎溫陽通便
中醫臨床經驗
(一)辨病辨證相結合在習慣性便秘的診療中,重視中西醫結合,不過分拘泥於西醫診斷和輔助檢查而放棄中醫固有的辨證論治,在中醫辨證的同時參以西醫辨病,做到辨病與辨證相結合,能發揮中西醫結合之優勢,避免診斷和治療失誤。
(二)四診合參詳辨證臨證做到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抓住其主症,結合兼症,謹慎取捨,綜合分析,注意其類證鑒別,詳加辨證,以找出習慣性便秘的發病機制,可確立正確的臨床證型,避免辨證上的失誤,制定適宜的治則和方葯。
(三)避免一法治多證腸胃積熱是習慣性便秘最常見的證型,瀉熱導滯通便是其主要治則,但不是唯一法則。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地用瀉熱導滯通便一法去治多種證型,依不同證型謹慎選方用葯,避免不加分析可防止治法用葯失誤。
(四)注意調養防復發'自我調養在習慣性便秘的治療康復中佔有重要地位,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使病情反復。習慣性便秘患者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少食辛辣、肥膩之品,定時排便,適當增加運動,以避免病情反復。
治療方法
中葯治療
此病是由於胃內或腸中食物未完全消化或消化道蠕動力減弱形成食滯,致使胃腸內積存過多的氣體、液體而膨脹,亦致於氣不下降,出現便秘。此病宜行氣導滯。
葯方:厚朴15克、藿香12克、蘇子12克、大黃5克。
每日一劑,水煎服,一日三次。
葯方二:黃芪20克,白術15克,炙升麻10克,當歸20克,黨參20克,桑椹子20克,女貞子15克,柴胡20克,黑芝麻20克,甘草20克,生地20克。
習慣性便秘有因大腸燥熱,有因腎虛、氣血不足,氣滯、寒凝,見證不一。本方所主便秘,既有氣虛不足之證,又見津液虧乏之象。可見大便干結,臨圊努責,難於排出,短氣乏力,形瘦神疲等症。方中用黨參、黃芪、白樹益氣健脾;升麻、柴胡升舉氣陷;當歸、生地、女貞子、芝麻、桑椹子養血增液,補汽舉陷以助推盪之力,養血增液潤大腸之燥,那麼便秘就可治癒。在實際中運用本方須連服30劑,中斷就容易復發。[3]
按摩治療法
揉腹:睡在床上,全身放鬆,將兩手手心疊放按於肚臍上,先按順時針方向揉100次,然後按逆時針方向揉100次,揉時用力適度,動作輕柔,呼吸自然。
腹部按摩:睡在床上,雙腿彎起來,腹肌放鬆,將一手掌放在肚臍正上方,用拇指以外的四指指腹,從右到左沿結腸走向按摩。當按摩至左下腹時,應適當加強指的壓力(壓力食品),以不感疼痛為度,按壓時呼氣,放鬆時吸氣,每次10分鍾左右。揉腹和腹部按摩可隨時進行,但一般選擇晚上入睡前或晨起時,揉腹前應排空小便,不宜過飽或過於飢餓的情況下進行。
指壓相關穴位:大便未出時,兩手重疊在神闕穴(即肚臍)周圍,按順逆時鍾各按摩15次,然後輕拍肚子15次。大便將出不出時,用右手示指壓迫會陰穴(二陰之間中點),便可助大便緩緩排出,心情要輕松,千萬不可焦急。此外,坐在馬桶上,靜神,深呼吸,引意念於腸,做提肛運動15次,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排便效果。[4]
磁石治療
中醫在治療便秘方面有其獨特的形式,磁石療法就是以黑膏葯加磁石的形
磁石療法
式外用貼於神闕穴(肚臍),激發經氣,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提高腸蠕動力度,清理腸道,消除排便不暢、便秘腹脹等不良現象。
生物療法
從植物中提取的生物制劑對便秘的治療主要有以下三點優勢:
1、水蘇糖不被消化酶分解,有害菌無法利用,可靶向性的調節腸胃菌群平衡,重組良性微生態環境;
2、水蘇糖產生醋酸、乳酸等短鏈脂肪酸促進腸道蠕動,促使腸道推進運動能力增強;
3、富含水溶性纖維,補充人體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有效潤腸通便,清理腸道毒素垃圾,防治便秘。
西醫治療
刺激性瀉葯
這類瀉葯及其體內代謝產物直接刺激腸壁,使腸蠕動加強,從而促進糞便排出。如果導片、蓖麻油、大黃等。此類瀉葯是便秘病人最常自服的葯物,如果長期使用能引起腸道應激性降低的副作用,所以不宜常用。
稀釋性瀉葯
又稱容積性瀉葯。這類瀉葯能阻止腸道吸收水分,使腸內容積增大。同時它們口服後很難吸收,能在腸內形成很高的滲透壓,使水分和食糜容量增大。由於容量大,腸道被擴張,機械性地刺激腸道,引起腸蠕動增強而排便。這類瀉葯有硫酸鎂、硫酸鈉(芒硝)等。
潤滑性瀉葯
如液體石蠟、食用油等。這類瀉葯能潤滑腸壁、軟化大便,使糞便易於排出。液體石蠟口服或灌腸後不被吸收,同時可以阻礙腸中水分的吸收。作為理想的通便劑,但有油漬污染內褲的現象,長期應用可干擾維生素A、D、K以及鈣、磷的吸收。
對以上瀉葯可按作用時間選擇應用。稀釋性瀉葯作用時間快,服後4-6小時即可排出水樣糞便,常伴有腹痛,主要用於急性便秘、頑固性便秘,不宜長用,服葯後應多飲開水。刺激性瀉葯作用慢,宜臨睡前服用,服後6-8小時排便。潤滑性瀉葯適用於年老體弱者,液體石蠟每晚臨睡前服10-20毫升,第二天早晨起床排便,有利於養成定時排便的條件反射。
選用非處方葯
1、西葯:乳果糖、比沙可啶、甘油栓、開塞露。
2、中成葯:麻仁丸、麻仁潤腸丸、五仁潤腸丸等。
實用偏方
1、每日早晨起床後空腹吃梨2個,連服二周以上,有潤腸之功。
2、鮮紅薯葉500克,花生油適量,加鹽適量炒熟後當菜吃,每日服1次以上。
3、枳實10克,每日1劑,水煎服。也可稍加大量,泡沸水當茶飲。
4、番瀉葉20~30克,水煎服,每日1劑代茶飲。老年、體弱、產後不宜服。
5、冬瓜瓤500克,水煎汁300毫升,一日內分數次服下,潤腸通便。
6、生附子15克,苦丁茶9克,炮川烏9克,白芷9克,胡椒3克,大蒜10克,共搗碎炒燙,裝入布袋,置神闕(肚臍),上加熱水袋保持溫度,每日2次,治老年習慣性便秘。
7、取菠菜200克,豬血150克同煮,熟後放鹽少許,然後飲湯。
8、取草決明30克炒至適度、研碎,用沸水沖泡5~10分鍾,每日1劑代茶飲。
預防小個方法
1、飲食中必須有適量的纖維素,多食富含植物纖維的食品,糧食如麥麩、糙米、玉米面、大豆等,水果如香蕉、蘋果等,蔬菜如芹菜、韭菜、豆芽菜、茄子等。
2、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與水果,早晚空腹吃蘋果一個,或每餐前吃香蕉1-3個。
3、主食不要過於精細,要適當吃些粗糧。
4、晨起空腹飲一杯淡鹽水或蜂蜜水,配合腹部按摩或轉腰,讓水在腸胃振動,加強通便作用。全天都應多飲涼開水以助潤腸通便。
5、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加強體育鍛煉,比如仰卧屈腿,深蹲起立,騎自行車等都能加強腹部的運動,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促進排便。
6、每晚睡前,按摩腹部,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7、保持心情舒暢,生活要有規律。
8、通過自我訓練,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早餐後5~10分鍾定時入廁,即使有時排不出,也要養成定時習慣,每日堅持30分鍾。堅持自我訓練3個月,直至完全形成定時排便習慣為止。
9、多用產氣食品:如生蔥、洋蔥、生黃瓜、生苤藍、生蘿卜等,利用它們在腸道內的發酵作用,產生鼓腸,以增加腸蠕動,利於排便。
揉揉肚子
老年人大便不暢主要病因是腸蠕動功能降低,使腸內糞塊未能排到乙狀結腸部。長期服用瀉葯,使腸壁神經感受細胞的應激性降低。揉腹可治療便秘,按順時針方向進行揉腹,也就是按照結腸位置走向進行按摩,通過按摩刺激增加結腸蠕動,使糞便到達直腸部,刺激腸壁神經感受細胞傳入大腦,產生便意。
起床後排空小便,喝涼開水300~500毫升。站立,兩腳與肩同寬,身體放鬆,右手掌心放在右下腹部,左手掌心放在右手背上,從下腹部按摩上提至右季肋部,推向左季肋部,再向下按摩到左下腹部即可。沿順時針方向反復按摩30~50遍,按摩時無需壓力過大,只需輕輕按摩即可。剛開始可能效果不大,只要堅持此法,10天後均可見效。堅持每天做一次,30天後可完全達到自行正常排便的效果。
醫療體操、醫療運動
一、醫療體操:以腹部運動為主,可選用下列四節練習。
1、屈腿運動:仰卧位。兩腿同時屈膝提起,使大腿貼腹,然後還原,重復十幾次。
2、舉腿運動:仰卧位。兩腿同時舉起,然後緩慢放下,重復十幾次。
3、「踏自行車」:仰卧位。輪流屈伸兩腿,模仿踏自行車的運動,動作要快而靈活,屈伸范圍盡量大,時間為20~30秒鍾。
二、醫療運動:最有價值的是步行、慢跑和劃船。
1、步行:步行在清晨進行,起床後即到戶外快速步行半小時,體力較差者可在早餐後作15分鍾左右的散步;然後喝一杯開水上廁所大便。還可定期外出徒步行走兩公里。
2、慢跑:跑和跳者可使腸管受到振盪,促進蠕動,有助於解除便秘。體力強者可以參加慢跑、打球等運動。
3、劃船:劃船的劃漿動作能使腹內壓周期性地增高,刺激腸管蠕動。
4、水浴:一般用冷水浴,根據體質和環境條件可分別選用擦身、淋浴或到江河湖海去游泳等方式進行鍛煉。
5、按摩:仰卧位,腿稍屈曲,膝下用枕墊住,按照環行路線按摩腹部,即兩手相疊推按,從右下腹部起,向上推至右肋部,接著在臍上方橫過腹部,至左下腹,在該處作深而慢的揉按,然後推到原處算作一圈。腹部按摩完畢後,坐起。
理肺治療習慣性便秘
便秘多數是屬於大腸[5]功能紊亂的單純性便秘,即習慣性便秘。由於大腸功能紊亂糞便在腸腔內滯留過久,內含水分被過量吸收, 致糞便干結,正常排便頻率消失,大便十分困難。臨床以大便干結,狀若羊糞或結團,脘腹脹痛、排便費力為主要表現。習慣性便秘屬中醫學脾約范疇。肺主一身之氣,調理肺部氣機對維持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動起關鍵作用。肺與大腸相表裡,經脈相互絡屬,肺氣的宣發肅降直接關繫到大腸的排濁功能。便秘與肺有關,肺燥則清肅之氣不能下行於大腸。魏氏自擬理肺湯從調理肺部氣機著手筆理大腸氣機,獲得滿意療效。
葯物組成:桔梗10g,甜杏仁10g,枳殼15g,黨參15g。用法:每日1劑,每劑煎500爪1,分2~次口服。臨床加減:①虛秘:氣虛加黃芪20g,陰虛加玉竹、玄參各15g,血虛加當歸12g首烏15g。②實秘:氣秘改枳殼為枳實9g,加柴胡15g,熱秘加黃苓、全瓜蔞各15g,冷秘加肉蓯蓉、鎖陽各15g。
注意事項:忌食辛辣、肥甘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怡神悅,情緒穩定,孕婦忌服。
方解:方中桔梗貫能開提宣散肺氣,作提壺揭蓋之用,甜杏仁善於下氣潤燥,助肺氣肅降,枳殼功能行氣除瘀,有利開結,黨參補肺氣生津生血。詼方意在取桔梗之升,杏仁之降,枳殼之導,黨參之補,使肺氣充足,宣發肅降出人有序,上下左右行氣開結,大腸之氣隨之正常運行,便秘得解。現代葯理研究,桔梗增加膽酸的分泌,促進消化功能,杏仁含豐富的脂肪油,潤肺潤腸,枳殼對胃腸運動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使胃腸運動收縮節律強而有力,黨參對動物的平滑肌也有明顯收縮作用。從組成理肺湯的各葯葯理研究來看,治療習慣性便秘也是有其理論依據的,分別從促進消化,滋潤腸腔,增強胃腸動力的角度,起到消積導滯的作用。
飲食須知
習慣性便秘者宜食物品:番薯
多吃番薯,可治便秘,使大便暢通易解,民間多有此經驗。《本草求原》亦有記載,認為紅薯:「涼血活血,寬腸胃,通便秘,去宿瘀臟毒。」慢性便秘者食之尤宜。也可用鮮紅薯葉250克,加油、鹽炒菜吃,一次吃完,早晚空腹各吃一次,適宜大便燥結之人。
習慣性便秘者宜食物品:芝麻
能潤腸通便,適宜腸燥便秘之人服食。《上海中醫雜志》1963年9月介紹:趙某某,女,65歲,陰虛液燥,患有習慣性便秘已5年,每4~5天大便1次,伴有頭暈肢麻,口苦咽乾等症。選用古時《醫鏡》中桑麻丸方,以黑芝麻(炒)同冬桑葉等份為末,蜂蜜調和為丸,日服12~15克,1月而愈。
習慣性便秘者宜食物品:阿膠
能滋陰補血潤腸,適宜體虛便秘者食用。《仁齋直指方》中介紹:「治老人虛人大便秘澀,阿膠二錢,連根蔥白三片,蜜二匙,水煎,去蔥,人阿膠、蜜溶開,食前溫服。」此法對產後虛弱,大便秘澀者亦宜。
習慣性便秘者宜食物品:香蕉
能清熱、潤腸、解毒,適宜熱性便秘和習慣性腸燥便秘之人服食。以香蕉生食,每日2~3次,每次2支。
習慣性便秘者宜食物品:桑椹
能滋液潤腸,適宜體虛之人腸燥便秘,也適宜慢性血虛便秘者服食。可用新鮮黑桑椹擠汁,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或用鮮桑椹2千克,絞汁,白砂糖500克,將白砂糖放入鋁鍋內,加水少許,小火煎熬,待糖溶化後加入桑椹汁,一同熬成桑椹膏。每日2次,每次15克,開水化服,連服1周。
習慣性便秘者宜食物品:甘蔗
功在清熱、生津、潤腸,適宜熱性便秘者服食。可用青皮甘蔗汁、蜂蜜各1酒盅,混勻,每日早晚空腹服下。
習慣性便秘者宜食物品:松子仁
適宜慢性腸燥便秘者食用,有養液、潤肺、滑腸之功。可用松子仁30克,每日早晚同粳米煮稀飯吃。或用海松子仁250~500克,炒熟後搗爛,同白糖500克,再加適量清水,一同用文火熬成膏,冷卻後裝瓶內,每日早晚空腹食用,開水沖飲。
習慣性便秘者宜食物品:柏子仁
含有豐富的脂肪油,能潤腸通便,適宜腸燥便秘之人服食。古時《世醫得效方》中有潤滑腸道而通便秘的「五仁丸」,就是以柏子仁配合松子仁、桃仁、杏仁、郁李仁為丸。也可用柏子仁、火麻仁各10克,微炒研細,以絹包水煎20分鍾,過濾,加白糖適量,一次頓服,每日1次,便通為度。
習慣性便秘者宜食物品:胡桃
適宜大便燥結之人服食,古有記載。《醫林纂要》中就說:「胡桃仁,潤大腸,通熱便。」民間常用胡桃仁、黑芝麻各500克,炒後共搗爛研碎,早晚空腹用少許蜂蜜調服,既可補養身體,又治習慣性便秘。也可單用胡桃肉30~50克,同粳米煮粥,早晚食用。
習慣性便秘者宜食物品:韭菜
可用新鮮韭菜,洗凈,然後搗汁1杯,約30~50毫升,加15~20毫升黃酒,滾開水沖服,適宜便秘者食用。
習慣性便秘者宜食物品:蘿卜
可用新鮮白蘿卜250克,洗凈後絞取蘿卜汁,然後對入少量蜂蜜,空腹時1次服下,每日1次。《日用本草》雲:「蘿卜寬胸膈、利大小便。」此法尤其適宜氣秘之人,氣秘者欲便不得,甚則腹中脹痛,胸脅痞滿。
因此,在飲食方面,最好食用粗糙而多纖維的食物,如糙米飯,粗製饅頭,雜糧,青菜,水果等;但對於一些痙攣性的便秘(特點是大腸各部有時出現絞痛或鼓脹,排出的糞便呈羊糞狀球形),則應選用無刺激性食物(如不宜食用酸,辣等食物)。無論何種便秘,都宜多吃糖類(尤其是蜂蜜),多喝開水,不宜飲用濃茶。
便秘六字訣
1、「水」——用當天燒開後自然冷卻的溫開水,每天至少要喝8—10杯,或決明子茶、綠茶,並堅持每晚睡前、夜半醒時和晨起後各飲一杯白開水。既起到了「內洗滌」、「稀血液」的作用,又刺激了胃腸道,利於軟化糞便通大便。
2、「軟」——人到中年以後,胃腸道功能隨之降低,需飲食熟軟的食物,這樣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及腸道排泄。
3、「粗」——常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谷(粗糧)食品、薯類、青菜、白蘿卜、芹菜、絲瓜、菠菜、海帶、西紅柿、蘋果、香蕉、梨等,每天可適當選擇其中幾種食物搭配食用,以刺激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
4、「排」——定時(早晨)排便,不拖延時間,使腸中常清。大便後用溫水清洗肛門及會陰部,以保持清潔。
5、「動」——適度運動,每天早晚慢跑、散步,促進胃腸道蠕動。另外,早晚各做一次腹式呼吸,時間為15分鍾,使小腹、腰背部有發熱感覺。隨著腹肌的起伏運動,胃和腸的活動量增大,消化功能也得到了增強,對糟粕的排斥更加徹底。
6 「揉」——每天早晚及午睡後以兩手相疊揉腹,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揉100次。可促進腹腔血液循環,助消化、通腸胃,從而促使大便順暢排泄。
便秘雖然看似是小病,可是如果不及時治療,也會帶來不良的後果,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Ⅱ 提壺揭蓋像這樣治病的成語還有啥
逆流挽舟
此法適用於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臨證可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等,繼而出現腹痛、里急後重、下痢赤白膿血等。
清代醫家喻嘉言認為:「痢疾一證……至夏秋熱暑濕之氣交蒸互結之熱……外感三氣之熱而成下痢。」進而強調「下痢必先從汗,先解其外,後調其內」。
對於表邪內陷、外邪入於陰、久痢陽氣下陷等病理狀態,喻氏均主張用「逆挽」之法,並推崇《和劑局方》人參敗毒散為代表方,驅邪由里出表,攘外以安內。這一過程如逆水中挽舟上行,即所謂「逆流挽舟」。
人參敗毒散由柴胡、桔梗、人參、川芎、茯苓、枳殼、前胡、羌活、獨活、薄荷、生薑、甘草組成,用於治療「傷寒時氣,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風痰頭痛,嘔噦寒熱」。
喻氏以其「逆挽」,是認識到:「若元氣素弱之人,葯雖外行,氣從中餒,輕者半出不出,留連為困;重者隨元氣縮入,發熱無休。所以虛弱之體,必用人參三五七分,入表葯中,少助元氣,以為驅邪之主,使邪氣得葯,一涌而出,全非補養虛弱之意也。」如此扶正祛邪,可使表氣疏通,里滯亦除,不治痢而痢自止,實蘊「陷者舉之」之意。
吳鞠通在用此法時言:「暑濕風寒雜感,寒熱迭作,表證正盛,里證復急,腹不和而滯下者,活人敗毒散主之。」其中所述之「滯下」即痢疾之別稱,而活人敗毒散是由人參敗毒去薄荷、易甘草為炙甘草而成。
基於對逆流挽舟法機理的認識,現今醫者拓寬了其應用范圍,如用於治療急性病毒性肝炎、嬰幼兒腹瀉、腸胃型感冒、潰瘍性結腸、久咳、慢性腎病等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增液行舟
此法適用於腸道津虧之便秘,其形成一般有兩類原因:
一類是素體陽盛,或腸胃積熱。平素陽熱偏盛,或熱病之後,余熱留戀,或肺中燥熱,下移大腸,或過食醇酒厚味,或過食辛辣,或過服熱葯,均可致腸胃積熱,耗傷津液,腸道干澀,便質干結,難於排出。此如《景岳全書》言:「陽結證,必因邪火有餘,以致津液乾燥。」
另一類是素體陰虛,或陰虧血少。平素津虧血少,或病後產後,耗傷陰血,或失血奪汗,傷津亡血,或年高體弱,陰血虧虛,或過食辛香燥熱,損耗陰血,均可導致陰虧血少,血虛則大腸不榮,陰虧則大腸干澀,腸道失潤,「無水舟停」,而便干難出。如陳素庵在《婦科補解》中說:「產後大便秘結者,由產後去血過多,津液乾涸,腸胃燥結,是以大便閉。」《醫宗必讀》亦有詳言:「更有老年津液乾枯,婦人產後亡血,及發汗利小便,病後血氣未復,皆能秘結。」
上述過程,一如《溫病條辨》所言的「水不足以行舟,而結糞不下者,當增水行舟」。只有水流盈足,舟方能得以暢行;只有大腸潤澤,大便方能得以暢通。若因於熱結津虧者,治可選用麻子仁丸(火麻仁、芍葯、大黃、枳實、厚朴、杏仁);若因於陰虛者,治可選用增液湯(玄參、麥冬、生地),六味地黃湯等;若因於血虛者,治可選用沈氏潤腸丸(當歸、生地、火麻仁、桃仁、枳殼、肉蓯蓉)等。
釜底抽薪
此法適用於火熱實證,屬於寒下法,取「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之意。
火熱實證的成因有內外之分:在外者,主要因於感受火熱之邪或疫癘之氣,可見高熱、神昏等;在內者因所處臟腑不同而表現有異,在肺者可見發熱、咳喘、咽喉腫痛、口渴喜飲等,在心者可見口舌生瘡、煩熱口渴、失眠、甚則高熱神昏、譫語發狂等,在肝者可見急躁易怒、頭痛目赤、耳鳴耳聾、口苦等,在胃者可見口臭口渴、消谷善飢、牙齦腫痛等。
上述病變均可因熱盛耗津、腸道失潤而見大便干結,進而因腑氣不通而致脘腹脹滿、疼痛拒按,可伴見舌質紅或紅絳,苔黃或黃糙起刺,脈數或滑數。
本法的應用指征是熱象(尤其是發熱)加大便干結。對此,治療可選擇「清」與「通」,尤應重「通」,以通腑即可瀉熱,臨證常見高熱不退者,一通大腸即熱退身涼。臨床可視情選用承氣類方,如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增液承氣湯等。這一方法體現了中醫學「急則治其標」、給邪找出路、通腑以安臟的治療思想。
基於上述原理,此法近些年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得以大大拓寬,如用於治療急腹症、高血壓病、中風閉證、哮喘、顏麵皮膚病等,均有可觀療效。
Ⅲ 「便密」是什麼意思啊
簡單說就是拉"便便"比較困難啦.
Ⅳ 減肥便秘怎麼辦
療便秘驗方
1 .白術散治療便秘 :取生白術適量 ,粉碎成極細末 ,每次服用白術散 10克 ,每天 3次。此法對虛性便秘療效頗佳 ,一般用葯 3~ 5天 ,大便即可恢復正常 ,大便正常後即可停葯 ,以後每星期服葯 2~ 3天 ,即可長期保持大便正常。
2.芍甘湯加味治便秘 :取生白芍 30克 ,生甘草 20克 ,枳實 15克 ,加水 2碗煎成大半碗 ,每天 1劑 ,分 2次服用。此方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便秘 9 5例 ,療效滿意。此法特別適用於老年、久病體弱的成人便秘患者 ,但孕婦慎用。
3.連翹治療便秘 :取連翹 15~ 30克 ,煎沸當茶飲 ,每日 1劑。小兒可兌白糖或冰糖 (不兌糖效果更好 )服用。持續服用 1~ 2周 ,即可停服。此方特別適用於手術後便秘、婦女 (妊期、經期、產後 )便秘、外傷後 (顱腦損傷、腰椎骨折、截癱 )便秘、高血壓便秘、習慣性便秘、老年無力性便秘、腦血管病便秘及癌症便秘等。
4.車前子治療便秘 :每日取車前子 30克 ,加水煎煮成 150毫升 ,每日 3次 ,飯前服 , 1周為 1個療程。一般治療 1~ 4個療程即可痊癒。服葯期間停服其他葯物。本方不僅可以治療便秘 ,而且還有降血壓作用 ,特別適用高血壓而兼便秘患者。另外 ,以車前子為主治療糖尿病便秘患者 ,均有明顯的近期、遠期療效。
5.昆布治療便秘 :昆布 60克 ,溫水浸泡幾分鍾 ,加水煮熟後 ,取出昆布待適宜溫度 ,拌入少許姜、蔥末 ,加鹽、醋、醬油適量 , 1次吃完 ,每天 1次。
6.生甘草治療便秘 :取生甘草 2克 ,用 15~ 20毫升開水沖泡服用。每日 1劑。本法專治嬰幼兒便秘 ,效果滿意 ,一般用葯 7~ 15天即可防止復發。
7.胖大海治療便秘 :取胖大海 5枚 ,放在茶杯或碗里 ,用沸水約 150毫升沖泡 15分鍾 ,待其發大後 ,少量分次頻頗飲服 ,並且將漲大的胖大海也慢慢吃下 ,胖大海的核仁勿吃 ,一般飲服1天大便即可通暢。
8.蒲公英治療便秘 :取蒲公英干品或鮮品60~ 9 0克 ,加水煎至 100~ 200毫升 ,鮮品煮 20分鍾 ,干品煮 30分鍾 ,每日 1劑飲服 ,年齡小服葯困難者 ,可分次服用 ,可加適量的白糖或蜂蜜以調味。
9 .桑椹子治療便秘 :取桑椹子 50克 ,加水500毫升 ,煎煮成 250毫升 ,加適量冰糖 ,以上為 1日量 , 1日服 1次 , 5天為 1個療程。
10.決明子治療便秘 :取決明子 20克 ,放置茶杯內 ,以白開水沖浸 ,如泡茶葉一樣 , 20分鍾後 ,水漸成淡黃色 ,香味四溢 ,即可飲用 ,喝完葯液後 ,再加 1次開水泡飲。
王琦教授治療便秘的思路和經驗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症。便秘可作為主要症狀出現,亦可並發於其他疾病之中,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病症。筆者隨王琦教授學習多年,先生於臨證之時常有教誨,於便秘一症應辨體與辨證相結合去論治,不可一見便秘不分男女長幼,一概峻攻或增液。現將先生對便秘一症的論治特點介紹如下,供同道參考。
1 辨體論治
辨體是中醫學對疾病診斷、治療的特色之一。不同的體質對疾病的形成、發展和治療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不同性質便秘的形成與其人體質特徵有著密切關系,而不同的體質特徵對便秘的治療、辨證用葯也產生重要的影響,對便秘的論治,首先應辨別其人之素體,如其人素體陽盛,加之恣飲酒槳,喜食辛辣厚味,則易形成胃腸積熱、燥熱內結,對此則應治以清熱通便,常用麻子仁丸加減;若其人素體陽虛,則易陰寒內生,凝陰固結,陽氣不通,腸道傳遞不利,則應治以溫陽散寒通便,方用濟川煎加減。方中肉蓯蓉補腎潤腸,仙靈脾補腎助陽,當歸養血潤燥。若其人素體痰濕壅盛,加之喜食肥甘厚味,痰濕內生,阻滯氣機,胃氣不調,脾陽不振,致大腸傳導失常,則應健脾化痰,祛濕通便,其本在脾腎,其標在痰濕阻滯。臨床常用滌痰湯加減,方中以半夏、膽南星、陳皮燥濕祛痰,黨參、茯苓、甘草健脾益氣,枳實、竹茹和胃降逆,石菖蒲祛痰醒脾。臨床還應辨證加減。如痰濕體質挾瘀血,可加蒲黃、丹參、當歸等,若氣滯甚者可加厚朴,痰濕甚者可加白芥子、炒萊菔子,脾虛濕甚者可加蒼白術。若素體氣血虧虛、陰液不足者,其人便秘則多因臟腑失於濡養,津液不足,無以滋潤腸道致腸道乾燥而便秘,對此則多治以養血益氣,滋陰通便。臨床多用四物湯合增液承氣湯加減,如氣虛甚則加補氣葯生黃芪、黨參等,如血虛甚則加重當歸、生黃芪的用量,亦可加阿膠、熟地等。另外由於滋陰葯多用易有礙脾胃,故應加行氣健胃之品。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人,其體質狀況不同,其人便秘之成、便秘之治亦不同。如年老之人,其便秘之成多以虛為主,多因脾腎陽虛,津液不足,運化乏力,故其治則多以滋腎健脾、補氣養血、潤腸通便。先生臨床喜重用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小兒為純陽之體,由於現今飲食結構的變化,如過食高熱量、高脂肪食物,使得目前臨床小兒便秘的形成具有明顯的特徵,即多有熱積、脾胃燥熱,對此先生喜用蘆薈丸加減,以泄其脾熱,通其燥結。婦人體質特徵多柔弱,加之經孕產乳的生理特性,宜致氣血津液不足。故婦人便秘之治則多以補氣生血、滋陰潤燥通便為主。臨床還應視具體病情加減。總之,對便秘的論治辨體是一個重要環節,應在辨體基礎上結合辨證加減用葯,誠如《溫疫論·老少異治論》所雲:「凡年高之人,最忌剝削。設投承氣,以一當十;設用參術,十不抵一。蓋老年榮衛枯澀,幾微之氣血易耗而難復也,不比少年氣血生機甚捷,其元勃然。但得邪氣一降,正氣隨復。所以老年慎瀉,少年慎補」。
2 疏利三焦
大便難在《傷寒論》中論述頗多,僅專門條文就有21條,並提出「陰結」、「陽結」、「脾約」等病名。而大便鞭,有燥屎等在很多情況下即指大便難、不大便,所以三承氣湯證、大柴胡湯證中的不少條文有大便難,不大便。大便難臨床常被認為是陽明實熱,灼傷津液,津傷化燥,以致腸道失於濡潤所致。由此人們對仲景之三承氣湯使用較多,其聲名也得以「遠揚」。以致有時臨床不辨患者之證候,不察其人之體質,一俟有大便難,便予承氣之類。仲景之所以對大便難有諸多論述,且備有多種方劑,即在於大便難有不同的成因,其人有不同的證候。應辨證施治,辨體論治。先生常告誡我們,學習《傷寒論》不僅在於熟背條文、方劑,更應領會這種辯證思想和思維方法。如先生臨床有時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大便難,似不合常理。而仲景對此早有論述。如「陽明病,脅下鞭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調和,身氵戢然汗出而解。」此大便難乃因陽明病,熱郁胸脅,肝膽不疏,三焦氣機不利,所以脅下痞滿,肺與大腸相表裡,上焦肺氣不得宣通,津液不下則下焦大腸傳導失常,故不大便。中焦胃失和降而嘔,此正是小柴胡湯清解疏利方可治。小柴胡湯清解表裡,疏利三焦。疏上焦則肺氣宣通,疏中焦則胃氣和降,中上得通,津液得下而下焦得利,便難自解。另如婦人產後常出現的三大症之一,大便堅,嘔不能食,亦以小柴胡湯主之。此則因血虛津虧,陽氣偏盛於上,胃失和降,津液下虧,腸道失潤所致,用小柴胡湯扶正達邪,疏利樞機。從而使氣機調暢,陰陽相合則諸症自解。先生臨床治療大便難亦常強調這種提壺揭蓋的思想。如先生臨床常在辨證基礎上加杏仁,或囑服杏仁露。杏仁既可宣肺以利下通,又可潤腸。所以說對大便難的論治,注意辨體與辨證相結合是非常必要和有臨床價值的。對小柴胡治療大便難應立足於臨床具體證候情況和體質特徵,對那些燥結症狀不明顯、白虎湯證未成、熱郁胸脅所致的大便難即可用小柴胡湯清解疏利。小柴胡湯的臨床使用范圍非常廣泛,對其使用,先生主張不應囿於少陽症,更不能將小柴胡湯與少陽症等同。應從仲景原文及其使用范圍、組方配伍上去理解小柴胡湯的功用。至於在小柴胡基礎上加減運用則更為靈活,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國內外臨床資料多有報道〔1〕。
3 健脾助運
便秘雖屬大腸傳導功能異常,但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尤其是一些習慣性便秘的患者,有些人可數日甚至一周不排便而並無明顯不適症狀。這些人多因其脾胃功能虛弱,傳送乏力,而機體似乎也適應了這種延遲。但這類習慣性便秘對人體極為不利,如長期便秘可造成頭痛、頭暈、食慾減退、心煩失眠,誘發肛裂、痔瘡、息肉、脫肛等,老年患者可加重冠心病、高血壓病,甚可猝死。仲景名方炙甘草湯用於治療「傷寒,脈結代,心動悸」,對於方中麻仁一葯之功用有多種解釋,多認為是復血脈。先生則認為該證之成多由於其人氣血不足,易致大便難,麻仁之用在於潤腸通便,以防大便難而加重病情,此方為仲景用此葯之高妙之處。對於這種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傳輸功能弱的患者,先生臨床喜用《脾胃論》之枳術丸(枳實、白術、荷葉)為基礎方,且常加大白術用量,可用至20~30 g。先生言白術微辛,苦而不烈,其力補多於散,有較好的健脾和胃之功,脾健胃和,脾升胃降則運化功能正常。且白術主要成分含揮發油亦有利於大便排泄。臨證時常視患者體質及辨證情況加減化裁。氣血虧虛者加肉蓯蓉、當歸、火麻仁等。對老年患者,先生則喜用肉蓯蓉,用量可在30~40 g;對有明顯燥熱內結者,先生喜用枳術丸合增液承氣湯治療;對有明顯的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者(如胃下垂),先生則用枳術丸合補中益氣湯治療,取其塞因塞用之意。
4 行氣通腑
便秘較重,且病情嚴重者,病人不僅痛苦異常,而且還會引發其他疾病,甚至導致死亡,如誘發冠心病等。對此種急症,則應急則治其標。如糞嵌塞,即較多量堅硬或粘膩的糞塊停滯嵌塞在直腸壺腹內,病人常見有直腸部脹痛難忍伴見煩躁不安,精神異常痛苦。對於此類急症則應採取應急措施,先穩定病人情緒,避免急躁,可用開塞露塞肛、灌腸。但這種瀉劑如酚酞、液體石蠟、甘油等,不宜經常使用,以免干擾腸道正常活動和吸收功能,同時這種瀉劑還可導致腸壁神經感受細胞應激性降低,致使以後腸道內有足量的糞便也不產生正常蠕動和排便反射,久之可形成對瀉劑的依賴性。先生對一些腸蠕動功能差而致腹脹、便秘者,則多在辨證、辨體論治的基礎上,加用檳榔、枳殼以除氣行滯。現代葯理研究亦證實其有良好的健胃、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胃腸蠕動的功能。有助於減輕腸內異常發酵和促進炎性滲出物排出。對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大便不利者有較好療效。相當於西葯之胃腸動力葯。對麻痹性腸梗阻,先生則用張錫純之萊菔子湯,煎湯一大杯,頓服之;對症狀較重者加蜣螂。《本草綱目》認為萊菔子有:「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之功。《滇南本草》則雲其有:「下氣寬中,消膨脹,攻腸胃積滯,治痞塊、單腹疼。」張錫純則指出 :「萊菔子,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郁,消脹除滿,此乃化氣之品,非破氣之品。」蜣螂則有通胃腸燥結之功。
5 關於「脾約」的討論〔1〕
先生對《傷寒論》第247條關於「其脾為約」是否為「胃強脾弱」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因與目前很多學術觀點不同,且麻子仁丸為臨床治療便秘的常用方劑,故列於下以啟發臨床思路。供參考。
對脾約的認識,歷代醫家見解不一。自成無已提出「胃強脾弱」後,各宗其說,目前此說仍被多數人採用。先生認為應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1) 脾與胃生理關系:脾與胃相表裡,胃之受納,脾之運化,脾胃相合,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精氣之輸布,胃降則糟粕得行,脾升精氣得以上輸。胃為陽腑,喜潤惡燥,脾為陰臟,喜燥惡濕,二者升降相因,燥濕相濟,才能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二者喜惡各異,患病也各有特點,胃病多燥熱,脾病多寒濕;胃燥過盛則便結為患,脾虛濕盛則腸鳴泄瀉。所謂「濁氣在上,則生月 真脹,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胃強」與「脾約」:「浮則胃氣強」中之「強」非指胃氣之強,這與太陽病「衛強」非指衛氣強盛而是表邪束表,胃氣抗爭病理反映一樣,「胃強」是胃熱亢盛的病理概念,是對胃熱亢盛的病理描述,原文中並沒有脾虛證候的描寫,所謂「脾弱」之說不好成立。仲景之言「其脾為約」,並未言脾弱。約為約束之意,是指胃熱亢盛,反制其脾,阻遏脾為其行輸津液,即胃之邪熱限制、阻遏、約束了脾為其行輸津液,限制、阻遏、約束了脾的正常轉輸功能。
(2) 關於脾約便硬的形成:條文中「趺陽脈浮而澀」,隱含脾約病機,而「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則進一步表明,浮為胃熱盛,澀為津液不足,因胃熱盛,津液不足才使脾的轉輸津液功能受到限制和約束。脾將有限津液但輸膀胱而見小便數。而因胃的燥熱不能潤腸道而大便硬,這正是「浮澀相搏,大便則硬」之義。胃熱亢盛,津液不足作為脾約的病機,二者不可或缺。再者,從其主方麻子仁丸組方來看,既有瀉熱通腑之小承氣,又有益陰潤燥之品,亦佐證此點。
綜上,先生認為,凡屬胃熱亢盛,制約脾之輸津功能、反過來又加重胃燥之成的津虧便硬均可稱為脾約證。其病在胃而不在脾,是實證而非虛證。麻子仁丸瀉其「胃強」潤其腸燥,並非扶脾之劑。故不宜將「脾約」解為「脾弱」。因此,對麻子仁丸的應用就應有所區別。由於受「脾弱」之說的影響,目前臨床把老年體弱、津虧血枯,甚至脾虛氣弱之便秘當「脾約」之證,以麻子仁丸治之,這違背仲景用此方的原則。根據以上觀點,該方是治胃燥便結而非治脾虛方劑。故凡胃熱燥盛,大便燥結,又非大承氣峻下所宜者,津虧血枯,或脾虛氣弱所致便秘(所謂老年性、習慣性便秘)均非所宜。誠如惲鐵樵所雲:「麻子仁丸之用,自較承氣為平善,然必用之於陽證。若陰證誤施,為害亦烈。」
治療便秘的新觀念
便秘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病症,在人的一生中,幾乎每個人都曾患過便秘。在兒童和中青年中,便秘患病率為5%~15%,中老年患病率為20%~35%,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患病率高達80%,長期卧床的老人,便秘患病率甚至達95%以上。以往治療便秘的方法多半是以瀉為主,瀉劑雖然可以通便,但用葯之後往往又出現繼發性便秘。同時,瀉葯可使身體丟失大量水分和電解質,容易引起機體的水和電解質紊亂。我們醫院每年都收治大量老年患者,在這些患者中,許多人長年受便秘之苦,迫切需要療效可靠又無毒副作用的通便葯物。我們通過大量葯物篩選和臨床觀察研究,研製出對便秘有良好療效的純中葯制劑便通膠囊。
便通膠囊中含有健脾類、補腎類和理氣類中葯,針對患者的局部症狀和整體狀態,從補氣、運化、推動、潤滑、調理五個方面對便秘進行綜合治療,形成治療便秘的新觀念。
補氣:便秘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便秘患者,往往都有氣血不足,因而出現排便無力,雖有便意但排便十分費力。便通膠囊中的中葯具有調暢氣機的功效,能明顯提高大腸的推動力,使糞便容易排出。
運化:便通膠囊選用健脾益胃的白術,白術能明顯增強胃腸的分泌功能和蠕動功能,使胃腸系統的津液分泌旺盛,提高了消化系統的運化功能,使身體後天的正氣得到扶持,不僅能通便,而且能幫助消化。
推動:便通膠囊還具有良好的腸道推動作用。通過大量的葯理和臨床研究,我們從中葯中提取了一種腸功能調節因子(CRF)。CRF不僅能提高小腸的消化運能,促進小腸對各種營養的吸收,而且能使大腸保留較多的水分,使糞便的便質變軟,同時,它還能刺激腸壁的末梢神經絲,增加腸管的收縮功能,使糞便輕松排出。
潤滑:便通膠囊的潤滑功能與常用的通便潤滑劑(如液體石蠟、開塞露等)不同,該葯中選用肉蓯蓉,不僅有潤腸作用,而且還有補腎養血的作用,有利於增強患者體質。
調理:從以上幾種功能可知,便通膠囊不僅能助患者輕松排便,而且具有良好的調理功能,使機體恢復並保持陰陽平衡、氣血旺盛。由於機體的正氣上升,全身的各種生理機能也隨之升高,這樣就能從根本上解決便秘問題。
總之,該葯兼顧了行瀉通便、生津補益,既有一定的下瀉功能又有較好的補益作用,做到了「瀉不傷正,補不滯塞」,因而對便秘有良好療效。
Ⅳ 請問什麼是提壺揭蓋法
你不是不會用搜索吧?還是有特殊情況?網路一下就有答案啦。
我復制一段給你看看。
中醫的治法有許多有趣的比喻,比如有一種中醫熟知的「提壺揭蓋」法,就是用打開壺蓋,放進空氣,以利壺中水從壺嘴暢快地流出的形象,來說明使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種借喻。
這種治療小便不暢甚至不通的方法,不是使用通利小便的利尿葯,而是使用宣肺的葯物,在常人看來有些不可思意。原來中醫認為:肺與脾、。腎、三焦、膀胱等臟器分司水液代謝,維持水道的通調。肺主氣,為水道的上源,在肺氣閉阻,肅降失職,影響其他臟器而氣化失司的情況下,可出現喘促胸滿、小便不利、浮腫等症,治療應先宣發肺氣,肺氣得宣,小便得利,故喻為提壺揭蓋。
清代名醫張志聰治療一個患水腫而癃閉(小便不通)的病人。這個病人在此之前,已看過不少其他醫生,那些醫生大多使用八正散等利小便的方葯給病人,反而越治小便越不通,腫也越來越嚴重了。張志聰果然與眾不同,他以防風、蘇葉、杏仁各葯等分為劑,水煎後溫服,使病人出汗,小便即通,水腫全消。防風、蘇葉、杏仁是宣通肺氣的葯,肺氣一宣暢,水道通調,小便自然就通了,水腫也就消了。
著名老中醫趙紹琴曾講述了兩個病例,一個是在十年浩劫之初,趙紹琴被關進了牛棚,剝奪了診病處方的權利。一日,有病人偷偷找到他,說患尿閉多日,經多方治療未效,依賴導尿管導尿,十分痛苦。請趙醫生救他一命。趙紹琴私下為他口授一方:蘇葉、杏仁、枇杷葉各10克,水煎服,囑其院外購葯,以免節外生枝。事後病人專程前來告知,葯後小便即通,花費不過兩角錢。
另一個病例是在1990年初秋,一個在美國的朋友打來長途電話,說他夫人產後尿瀦留,住院治療10餘日,花費美金已逾萬元,仍不見效。不得已而求助於祖國的中醫葯。趙紹琴在電話中告訴他,可花一角錢購一味蘇葉,每日煎湯代茶頻飲。兩日後朋友來電話說,病人服葯後小便即利,痊癒出院了。
不僅是在利小便方面,治療便秘,中醫有時也採用提壺揭蓋法。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氣機郁滯型的便秘。此型便秘前人多以六磨湯(檳榔、沉香、木香、烏葯、枳殼、大黃)為主方,但由於有些病人便秘日久,津液已傷,方中大黃損傷津液,大便更秘。以提壺揭蓋法則順氣行滯,升清降濁,開上竅,通下竅,常用方劑有《和劑局方》中的蘇子降氣湯(蘇子、半夏、前胡、厚朴、橘紅、當歸、甘草、肉桂或沉香),可酌情加入萊菔子、栝樓、枳殼、杏仁。
水壺的壺蓋上有個小汽孔,如果小孔被塞住,則壺內的水就倒不出來了,這時把壺蓋打開,就可使水流如注了。中醫學認為:在人體內,肺的位置最高,就好像一個蓋子,所以中醫又稱肺為「華蓋」。上面的蓋子塞緊了,上下氣機不調暢,下面的水液也就出不了體外,從而形成水腫、小便不利、甚至大便閉塞之症。所以只要宣通肺氣,肺氣肅降,氣機通暢,就能使水液通利、二便通順。這種治療方法被稱為「提壺揭蓋」之法。
Ⅵ 便秘有什麼方法
治療便秘驗方 1 .白術散治療便秘 :取生白術適量 ,粉碎成極細末 ,每次服用白術散 10克 ,每天 3次。此法對虛性便秘療效頗佳 ,一般用葯 3~ 5天 ,大便即可恢復正常 ,大便正常後即可停葯 ,以後每星期服葯 2~ 3天 ,即可長期保持大便正常。 2.芍甘湯加味治便秘 :取生白芍 30克 ,生甘草 20克 ,枳實 15克 ,加水 2碗煎成大半碗 ,每天 1劑 ,分 2次服用。此方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便秘 9 5例 ,療效滿意。此法特別適用於老年、久病體弱的成人便秘患者 ,但孕婦慎用。 3.連翹治療便秘 :取連翹 15~ 30克 ,煎沸當茶飲 ,每日 1劑。小兒可兌白糖或冰糖 (不兌糖效果更好 )服用。持續服用 1~ 2周 ,即可停服。此方特別適用於手術後便秘、婦女 (妊期、經期、產後 )便秘、外傷後 (顱腦損傷、腰椎骨折、截癱 )便秘、高血壓便秘、習慣性便秘、老年無力性便秘、腦血管病便秘及癌症便秘等。 4.車前子治療便秘 :每日取車前子 30克 ,加水煎煮成 150毫升 ,每日 3次 ,飯前服 , 1周為 1個療程。一般治療 1~ 4個療程即可痊癒。服葯期間停服其他葯物。本方不僅可以治療便秘 ,而且還有降血壓作用 ,特別適用高血壓而兼便秘患者。另外 ,以車前子為主治療糖尿病便秘患者 ,均有明顯的近期、遠期療效。 5.昆布治療便秘 :昆布 60克 ,溫水浸泡幾分鍾 ,加水煮熟後 ,取出昆布待適宜溫度 ,拌入少許姜、蔥末 ,加鹽、醋、醬油適量 , 1次吃完 ,每天 1次。 6.生甘草治療便秘 :取生甘草 2克 ,用 15~ 20毫升開水沖泡服用。每日 1劑。本法專治嬰幼兒便秘 ,效果滿意 ,一般用葯 7~ 15天即可防止復發。 7.胖大海治療便秘 :取胖大海 5枚 ,放在茶杯或碗里 ,用沸水約 150毫升沖泡 15分鍾 ,待其發大後 ,少量分次頻頗飲服 ,並且將漲大的胖大海也慢慢吃下 ,胖大海的核仁勿吃 ,一般飲服1天大便即可通暢。 8.蒲公英治療便秘 :取蒲公英干品或鮮品60~ 9 0克 ,加水煎至 100~ 200毫升 ,鮮品煮 20分鍾 ,干品煮 30分鍾 ,每日 1劑飲服 ,年齡小服葯困難者 ,可分次服用 ,可加適量的白糖或蜂蜜以調味。 9 .桑椹子治療便秘 :取桑椹子 50克 ,加水500毫升 ,煎煮成 250毫升 ,加適量冰糖 ,以上為 1日量 , 1日服 1次 , 5天為 1個療程。 10.決明子治療便秘 :取決明子 20克 ,放置茶杯內 ,以白開水沖浸 ,如泡茶葉一樣 , 20分鍾後 ,水漸成淡黃色 ,香味四溢 ,即可飲用 ,喝完葯液後 ,再加 1次開水泡飲。 王琦教授治療便秘的思路和經驗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症。便秘可作為主要症狀出現,亦可並發於其他疾病之中,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病症。筆者隨王琦教授學習多年,先生於臨證之時常有教誨,於便秘一症應辨體與辨證相結合去論治,不可一見便秘不分男女長幼,一概峻攻或增液。現將先生對便秘一症的論治特點介紹如下,供同道參考。 1 辨體論治 辨體是中醫學對疾病診斷、治療的特色之一。不同的體質對疾病的形成、發展和治療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不同性質便秘的形成與其人體質特徵有著密切關系,而不同的體質特徵對便秘的治療、辨證用葯也產生重要的影響,對便秘的論治,首先應辨別其人之素體,如其人素體陽盛,加之恣飲酒槳,喜食辛辣厚味,則易形成胃腸積熱、燥熱內結,對此則應治以清熱通便,常用麻子仁丸加減;若其人素體陽虛,則易陰寒內生,凝陰固結,陽氣不通,腸道傳遞不利,則應治以溫陽散寒通便,方用濟川煎加減。方中肉蓯蓉補腎潤腸,仙靈脾補腎助陽,當歸養血潤燥。若其人素體痰濕壅盛,加之喜食肥甘厚味,痰濕內生,阻滯氣機,胃氣不調,脾陽不振,致大腸傳導失常,則應健脾化痰,祛濕通便,其本在脾腎,其標在痰濕阻滯。臨床常用滌痰湯加減,方中以半夏、膽南星、陳皮燥濕祛痰,黨參、茯苓、甘草健脾益氣,枳實、竹茹和胃降逆,石菖蒲祛痰醒脾。臨床還應辨證加減。如痰濕體質挾瘀血,可加蒲黃、丹參、當歸等,若氣滯甚者可加厚朴,痰濕甚者可加白芥子、炒萊菔子,脾虛濕甚者可加蒼白術。若素體氣血虧虛、陰液不足者,其人便秘則多因臟腑失於濡養,津液不足,無以滋潤腸道致腸道乾燥而便秘,對此則多治以養血益氣,滋陰通便。臨床多用四物湯合增液承氣湯加減,如氣虛甚則加補氣葯生黃芪、黨參等,如血虛甚則加重當歸、生黃芪的用量,亦可加阿膠、熟地等。另外由於滋陰葯多用易有礙脾胃,故應加行氣健胃之品。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人,其體質狀況不同,其人便秘之成、便秘之治亦不同。如年老之人,其便秘之成多以虛為主,多因脾腎陽虛,津液不足,運化乏力,故其治則多以滋腎健脾、補氣養血、潤腸通便。先生臨床喜重用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小兒為純陽之體,由於現今飲食結構的變化,如過食高熱量、高脂肪食物,使得目前臨床小兒便秘的形成具有明顯的特徵,即多有熱積、脾胃燥熱,對此先生喜用蘆薈丸加減,以泄其脾熱,通其燥結。婦人體質特徵多柔弱,加之經孕產乳的生理特性,宜致氣血津液不足。故婦人便秘之治則多以補氣生血、滋陰潤燥通便為主。臨床還應視具體病情加減。總之,對便秘的論治辨體是一個重要環節,應在辨體基礎上結合辨證加減用葯,誠如《溫疫論·老少異治論》所雲:「凡年高之人,最忌剝削。設投承氣,以一當十;設用參術,十不抵一。蓋老年榮衛枯澀,幾微之氣血易耗而難復也,不比少年氣血生機甚捷,其元勃然。但得邪氣一降,正氣隨復。所以老年慎瀉,少年慎補」。 2 疏利三焦 大便難在《傷寒論》中論述頗多,僅專門條文就有21條,並提出「陰結」、「陽結」、「脾約」等病名。而大便鞭,有燥屎等在很多情況下即指大便難、不大便,所以三承氣湯證、大柴胡湯證中的不少條文有大便難,不大便。大便難臨床常被認為是陽明實熱,灼傷津液,津傷化燥,以致腸道失於濡潤所致。由此人們對仲景之三承氣湯使用較多,其聲名也得以「遠揚」。以致有時臨床不辨患者之證候,不察其人之體質,一俟有大便難,便予承氣之類。仲景之所以對大便難有諸多論述,且備有多種方劑,即在於大便難有不同的成因,其人有不同的證候。應辨證施治,辨體論治。先生常告誡我們,學習《傷寒論》不僅在於熟背條文、方劑,更應領會這種辯證思想和思維方法。如先生臨床有時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大便難,似不合常理。而仲景對此早有論述。如「陽明病,脅下鞭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調和,身氵戢然汗出而解。」此大便難乃因陽明病,熱郁胸脅,肝膽不疏,三焦氣機不利,所以脅下痞滿,肺與大腸相表裡,上焦肺氣不得宣通,津液不下則下焦大腸傳導失常,故不大便。中焦胃失和降而嘔,此正是小柴胡湯清解疏利方可治。小柴胡湯清解表裡,疏利三焦。疏上焦則肺氣宣通,疏中焦則胃氣和降,中上得通,津液得下而下焦得利,便難自解。另如婦人產後常出現的三大症之一,大便堅,嘔不能食,亦以小柴胡湯主之。此則因血虛津虧,陽氣偏盛於上,胃失和降,津液下虧,腸道失潤所致,用小柴胡湯扶正達邪,疏利樞機。從而使氣機調暢,陰陽相合則諸症自解。先生臨床治療大便難亦常強調這種提壺揭蓋的思想。如先生臨床常在辨證基礎上加杏仁,或囑服杏仁露。杏仁既可宣肺以利下通,又可潤腸。所以說對大便難的論治,注意辨體與辨證相結合是非常必要和有臨床價值的。對小柴胡治療大便難應立足於臨床具體證候情況和體質特徵,對那些燥結症狀不明顯、白虎湯證未成、熱郁胸脅所致的大便難即可用小柴胡湯清解疏利。小柴胡湯的臨床使用范圍非常廣泛,對其使用,先生主張不應囿於少陽症,更不能將小柴胡湯與少陽症等同。應從仲景原文及其使用范圍、組方配伍上去理解小柴胡湯的功用。至於在小柴胡基礎上加減運用則更為靈活,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國內外臨床資料多有報道〔1〕。 3 健脾助運 便秘雖屬大腸傳導功能異常,但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尤其是一些習慣性便秘的患者,有些人可數日甚至一周不排便而並無明顯不適症狀。這些人多因其脾胃功能虛弱,傳送乏力,而機體似乎也適應了這種延遲。但這類習慣性便秘對人體極為不利,如長期便秘可造成頭痛、頭暈、食慾減退、心煩失眠,誘發肛裂、痔瘡、息肉、脫肛等,老年患者可加重冠心病、高血壓病,甚可猝死。仲景名方炙甘草湯用於治療「傷寒,脈結代,心動悸」,對於方中麻仁一葯之功用有多種解釋,多認為是復血脈。先生則認為該證之成多由於其人氣血不足,易致大便難,麻仁之用在於潤腸通便,以防大便難而加重病情,此方為仲景用此葯之高妙之處。對於這種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傳輸功能弱的患者,先生臨床喜用《脾胃論》之枳術丸(枳實、白術、荷葉)為基礎方,且常加大白術用量,可用至20~30 g。先生言白術微辛,苦而不烈,其力補多於散,有較好的健脾和胃之功,脾健胃和,脾升胃降則運化功能正常。且白術主要成分含揮發油亦有利於大便排泄。臨證時常視患者體質及辨證情況加減化裁。氣血虧虛者加肉蓯蓉、當歸、火麻仁等。對老年患者,先生則喜用肉蓯蓉,用量可在30~40 g;對有明顯燥熱內結者,先生喜用枳術丸合增液承氣湯治療;對有明顯的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者(如胃下垂),先生則用枳術丸合補中益氣湯治療,取其塞因塞用之意。 4 行氣通腑 便秘較重,且病情嚴重者,病人不僅痛苦異常,而且還會引發其他疾病,甚至導致死亡,如誘發冠心病等。對此種急症,則應急則治其標。如糞嵌塞,即較多量堅硬或粘膩的糞塊停滯嵌塞在直腸壺腹內,病人常見有直腸部脹痛難忍伴見煩躁不安,精神異常痛苦。對於此類急症則應採取應急措施,先穩定病人情緒,避免急躁,可用開塞露塞肛、灌腸。但這種瀉劑如酚酞、液體石蠟、甘油等,不宜經常使用,以免干擾腸道正常活動和吸收功能,同時這種瀉劑還可導致腸壁神經感受細胞應激性降低,致使以後腸道內有足量的糞便也不產生正常蠕動和排便反射,久之可形成對瀉劑的依賴性。先生對一些腸蠕動功能差而致腹脹、便秘者,則多在辨證、辨體論治的基礎上,加用檳榔、枳殼以除氣行滯。現代葯理研究亦證實其有良好的健胃、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胃腸蠕動的功能。有助於減輕腸內異常發酵和促進炎性滲出物排出。對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大便不利者有較好療效。相當於西葯之胃腸動力葯。對麻痹性腸梗阻,先生則用張錫純之萊菔子湯,煎湯一大杯,頓服之;對症狀較重者加蜣螂。《本草綱目》認為萊菔子有:「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之功。《滇南本草》則雲其有:「下氣寬中,消膨脹,攻腸胃積滯,治痞塊、單腹疼。」張錫純則指出 :「萊菔子,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郁,消脹除滿,此乃化氣之品,非破氣之品。」蜣螂則有通胃腸燥結之功。 楊大夫
Ⅶ 便秘是怎麼造成的
病因有四種:
1、無張力便秘(弛緩性便秘或無緊張性便秘).因大腸肌肉失去原有敏感性或緊張力,致使推動糞便的蠕動緩慢,使糞便通過大腸時花費了過多的時間,以致水分被吸收掉而大便變硬、變粗,造成排便困難。此型多見於年老體弱、多次妊娠、營養不良、肥胖以及運動過少者;此外,還見於無定時排便習慣者。食物質地過細、纖維素過少及飲食中缺乏糖類、脂肪、水分、B族維生素等也可引起。
2、痙攣性便秘因腸道神經末梢刺激過度,使大腸以及結腸的腸壁肌肉過度緊張或痙攣收縮,引起大便成為小粒狀或像鉛筆那樣的細條狀(糞便通過痙攣部位時,有疼痛感覺),這種便秘一段時間之後會出現腹瀉,可發生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常見的原因有患胃腸道疾病或某種神經失調,食用過於粗糙的食物,及使用瀉葯過量過久。
3、阻塞性便秘(器質性便秘)
因大腸病變引起腸的一部分變細,或因腫瘤壓迫腸道而引起腸道狹窄而阻礙大便的通過。如糞便過度臃塞於直腸、乙狀結腸,可出現左下腹脹和壓痛,並有欲便不暢感。
4、伴隨性便秘是因葯物的副作用(如止痛葯、抑制胃腸運動的葯、止咳葯、麻葯、安眠葯等都可引起便秘)和妊娠產生的下腹部壓迫等原因所伴隨出現的便秘。
治療:
無張力便秘,服用高纖餐和健怡茶有顯著功效。高纖餐能增加糞便水分,促進腸道蠕動,並能清掃腸壁、排除宿便,迅速解除便秘;因此,可先吃1至2盒高纖餐(主要好處是清腸),清腸後可飲用健怡茶來增加腸內有益菌,調整腸內微生物環境,改善腸道功能,直至腸道功能完全正常。這樣配合服用見效快,效果穩固。
服用方法:服用高纖餐時,每日早晚餐後各服1包,堅持1月。隨後服用健怡茶,早晚各一次,餐前30分鍾或餐後服用都可,每次1包,堅持兩至三月,腸道功能自然會正常起來。
====================
治療便秘驗方
1 .白術散治療便秘 :取生白術適量 ,粉碎成極細末 ,每次服用白術散 10克 ,每天 3次。此法對虛性便秘療效頗佳 ,一般用葯 3~ 5天 ,大便即可恢復正常 ,大便正常後即可停葯 ,以後每星期服葯 2~ 3天 ,即可長期保持大便正常。
2.芍甘湯加味治便秘 :取生白芍 30克 ,生甘草 20克 ,枳實 15克 ,加水 2碗煎成大半碗 ,每天 1劑 ,分 2次服用。此方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便秘 9 5例 ,療效滿意。此法特別適用於老年、久病體弱的成人便秘患者 ,但孕婦慎用。
3.連翹治療便秘 :取連翹 15~ 30克 ,煎沸當茶飲 ,每日 1劑。小兒可兌白糖或冰糖 (不兌糖效果更好 )服用。持續服用 1~ 2周 ,即可停服。此方特別適用於手術後便秘、婦女 (妊期、經期、產後 )便秘、外傷後 (顱腦損傷、腰椎骨折、截癱 )便秘、高血壓便秘、習慣性便秘、老年無力性便秘、腦血管病便秘及癌症便秘等。
4.車前子治療便秘 :每日取車前子 30克 ,加水煎煮成 150毫升 ,每日 3次 ,飯前服 , 1周為 1個療程。一般治療 1~ 4個療程即可痊癒。服葯期間停服其他葯物。本方不僅可以治療便秘 ,而且還有降血壓作用 ,特別適用高血壓而兼便秘患者。另外 ,以車前子為主治療糖尿病便秘患者 ,均有明顯的近期、遠期療效。
5.昆布治療便秘 :昆布 60克 ,溫水浸泡幾分鍾 ,加水煮熟後 ,取出昆布待適宜溫度 ,拌入少許姜、蔥末 ,加鹽、醋、醬油適量 , 1次吃完 ,每天 1次。
6.生甘草治療便秘 :取生甘草 2克 ,用 15~ 20毫升開水沖泡服用。每日 1劑。本法專治嬰幼兒便秘 ,效果滿意 ,一般用葯 7~ 15天即可防止復發。
7.胖大海治療便秘 :取胖大海 5枚 ,放在茶杯或碗里 ,用沸水約 150毫升沖泡 15分鍾 ,待其發大後 ,少量分次頻頗飲服 ,並且將漲大的胖大海也慢慢吃下 ,胖大海的核仁勿吃 ,一般飲服1天大便即可通暢。
8.蒲公英治療便秘 :取蒲公英干品或鮮品60~ 9 0克 ,加水煎至 100~ 200毫升 ,鮮品煮 20分鍾 ,干品煮 30分鍾 ,每日 1劑飲服 ,年齡小服葯困難者 ,可分次服用 ,可加適量的白糖或蜂蜜以調味。
9 .桑椹子治療便秘 :取桑椹子 50克 ,加水500毫升 ,煎煮成 250毫升 ,加適量冰糖 ,以上為 1日量 , 1日服 1次 , 5天為 1個療程。
10.決明子治療便秘 :取決明子 20克 ,放置茶杯內 ,以白開水沖浸 ,如泡茶葉一樣 , 20分鍾後 ,水漸成淡黃色 ,香味四溢 ,即可飲用 ,喝完葯液後 ,再加 1次開水泡飲。
王琦教授治療便秘的思路和經驗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症。便秘可作為主要症狀出現,亦可並發於其他疾病之中,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病症。筆者隨王琦教授學習多年,先生於臨證之時常有教誨,於便秘一症應辨體與辨證相結合去論治,不可一見便秘不分男女長幼,一概峻攻或增液。現將先生對便秘一症的論治特點介紹如下,供同道參考。
1 辨體論治
辨體是中醫學對疾病診斷、治療的特色之一。不同的體質對疾病的形成、發展和治療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不同性質便秘的形成與其人體質特徵有著密切關系,而不同的體質特徵對便秘的治療、辨證用葯也產生重要的影響,對便秘的論治,首先應辨別其人之素體,如其人素體陽盛,加之恣飲酒槳,喜食辛辣厚味,則易形成胃腸積熱、燥熱內結,對此則應治以清熱通便,常用麻子仁丸加減;若其人素體陽虛,則易陰寒內生,凝陰固結,陽氣不通,腸道傳遞不利,則應治以溫陽散寒通便,方用濟川煎加減。方中肉蓯蓉補腎潤腸,仙靈脾補腎助陽,當歸養血潤燥。若其人素體痰濕壅盛,加之喜食肥甘厚味,痰濕內生,阻滯氣機,胃氣不調,脾陽不振,致大腸傳導失常,則應健脾化痰,祛濕通便,其本在脾腎,其標在痰濕阻滯。臨床常用滌痰湯加減,方中以半夏、膽南星、陳皮燥濕祛痰,黨參、茯苓、甘草健脾益氣,枳實、竹茹和胃降逆,石菖蒲祛痰醒脾。臨床還應辨證加減。如痰濕體質挾瘀血,可加蒲黃、丹參、當歸等,若氣滯甚者可加厚朴,痰濕甚者可加白芥子、炒萊菔子,脾虛濕甚者可加蒼白術。若素體氣血虧虛、陰液不足者,其人便秘則多因臟腑失於濡養,津液不足,無以滋潤腸道致腸道乾燥而便秘,對此則多治以養血益氣,滋陰通便。臨床多用四物湯合增液承氣湯加減,如氣虛甚則加補氣葯生黃芪、黨參等,如血虛甚則加重當歸、生黃芪的用量,亦可加阿膠、熟地等。另外由於滋陰葯多用易有礙脾胃,故應加行氣健胃之品。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人,其體質狀況不同,其人便秘之成、便秘之治亦不同。如年老之人,其便秘之成多以虛為主,多因脾腎陽虛,津液不足,運化乏力,故其治則多以滋腎健脾、補氣養血、潤腸通便。先生臨床喜重用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小兒為純陽之體,由於現今飲食結構的變化,如過食高熱量、高脂肪食物,使得目前臨床小兒便秘的形成具有明顯的特徵,即多有熱積、脾胃燥熱,對此先生喜用蘆薈丸加減,以泄其脾熱,通其燥結。婦人體質特徵多柔弱,加之經孕產乳的生理特性,宜致氣血津液不足。故婦人便秘之治則多以補氣生血、滋陰潤燥通便為主。臨床還應視具體病情加減。總之,對便秘的論治辨體是一個重要環節,應在辨體基礎上結合辨證加減用葯,誠如《溫疫論·老少異治論》所雲:「凡年高之人,最忌剝削。設投承氣,以一當十;設用參術,十不抵一。蓋老年榮衛枯澀,幾微之氣血易耗而難復也,不比少年氣血生機甚捷,其元勃然。但得邪氣一降,正氣隨復。所以老年慎瀉,少年慎補」。
2 疏利三焦
大便難在《傷寒論》中論述頗多,僅專門條文就有21條,並提出「陰結」、「陽結」、「脾約」等病名。而大便鞭,有燥屎等在很多情況下即指大便難、不大便,所以三承氣湯證、大柴胡湯證中的不少條文有大便難,不大便。大便難臨床常被認為是陽明實熱,灼傷津液,津傷化燥,以致腸道失於濡潤所致。由此人們對仲景之三承氣湯使用較多,其聲名也得以「遠揚」。以致有時臨床不辨患者之證候,不察其人之體質,一俟有大便難,便予承氣之類。仲景之所以對大便難有諸多論述,且備有多種方劑,即在於大便難有不同的成因,其人有不同的證候。應辨證施治,辨體論治。先生常告誡我們,學習《傷寒論》不僅在於熟背條文、方劑,更應領會這種辯證思想和思維方法。如先生臨床有時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大便難,似不合常理。而仲景對此早有論述。如「陽明病,脅下鞭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調和,身氵戢然汗出而解。」此大便難乃因陽明病,熱郁胸脅,肝膽不疏,三焦氣機不利,所以脅下痞滿,肺與大腸相表裡,上焦肺氣不得宣通,津液不下則下焦大腸傳導失常,故不大便。中焦胃失和降而嘔,此正是小柴胡湯清解疏利方可治。小柴胡湯清解表裡,疏利三焦。疏上焦則肺氣宣通,疏中焦則胃氣和降,中上得通,津液得下而下焦得利,便難自解。另如婦人產後常出現的三大症之一,大便堅,嘔不能食,亦以小柴胡湯主之。此則因血虛津虧,陽氣偏盛於上,胃失和降,津液下虧,腸道失潤所致,用小柴胡湯扶正達邪,疏利樞機。從而使氣機調暢,陰陽相合則諸症自解。先生臨床治療大便難亦常強調這種提壺揭蓋的思想。如先生臨床常在辨證基礎上加杏仁,或囑服杏仁露。杏仁既可宣肺以利下通,又可潤腸。所以說對大便難的論治,注意辨體與辨證相結合是非常必要和有臨床價值的。對小柴胡治療大便難應立足於臨床具體證候情況和體質特徵,對那些燥結症狀不明顯、白虎湯證未成、熱郁胸脅所致的大便難即可用小柴胡湯清解疏利。小柴胡湯的臨床使用范圍非常廣泛,對其使用,先生主張不應囿於少陽症,更不能將小柴胡湯與少陽症等同。應從仲景原文及其使用范圍、組方配伍上去理解小柴胡湯的功用。至於在小柴胡基礎上加減運用則更為靈活,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國內外臨床資料多有報道〔1〕。
3 健脾助運
便秘雖屬大腸傳導功能異常,但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尤其是一些習慣性便秘的患者,有些人可數日甚至一周不排便而並無明顯不適症狀。這些人多因其脾胃功能虛弱,傳送乏力,而機體似乎也適應了這種延遲。但這類習慣性便秘對人體極為不利,如長期便秘可造成頭痛、頭暈、食慾減退、心煩失眠,誘發肛裂、痔瘡、息肉、脫肛等,老年患者可加重冠心病、高血壓病,甚可猝死。仲景名方炙甘草湯用於治療「傷寒,脈結代,心動悸」,對於方中麻仁一葯之功用有多種解釋,多認為是復血脈。先生則認為該證之成多由於其人氣血不足,易致大便難,麻仁之用在於潤腸通便,以防大便難而加重病情,此方為仲景用此葯之高妙之處。對於這種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傳輸功能弱的患者,先生臨床喜用《脾胃論》之枳術丸(枳實、白術、荷葉)為基礎方,且常加大白術用量,可用至20~30 g。先生言白術微辛,苦而不烈,其力補多於散,有較好的健脾和胃之功,脾健胃和,脾升胃降則運化功能正常。且白術主要成分含揮發油亦有利於大便排泄。臨證時常視患者體質及辨證情況加減化裁。氣血虧虛者加肉蓯蓉、當歸、火麻仁等。對老年患者,先生則喜用肉蓯蓉,用量可在30~40 g;對有明顯燥熱內結者,先生喜用枳術丸合增液承氣湯治療;對有明顯的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者(如胃下垂),先生則用枳術丸合補中益氣湯治療,取其塞因塞用之意。
4 行氣通腑
便秘較重,且病情嚴重者,病人不僅痛苦異常,而且還會引發其他疾病,甚至導致死亡,如誘發冠心病等。對此種急症,則應急則治其標。如糞嵌塞,即較多量堅硬或粘膩的糞塊停滯嵌塞在直腸壺腹內,病人常見有直腸部脹痛難忍伴見煩躁不安,精神異常痛苦。對於此類急症則應採取應急措施,先穩定病人情緒,避免急躁,可用開塞露塞肛、灌腸。但這種瀉劑如酚酞、液體石蠟、甘油等,不宜經常使用,以免干擾腸道正常活動和吸收功能,同時這種瀉劑還可導致腸壁神經感受細胞應激性降低,致使以後腸道內有足量的糞便也不產生正常蠕動和排便反射,久之可形成對瀉劑的依賴性。先生對一些腸蠕動功能差而致腹脹、便秘者,則多在辨證、辨體論治的基礎上,加用檳榔、枳殼以除氣行滯。現代葯理研究亦證實其有良好的健胃、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胃腸蠕動的功能。有助於減輕腸內異常發酵和促進炎性滲出物排出。對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大便不利者有較好療效。相當於西葯之胃腸動力葯。對麻痹性腸梗阻,先生則用張錫純之萊菔子湯,煎湯一大杯,頓服之;對症狀較重者加蜣螂。《本草綱目》認為萊菔子有:「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之功。《滇南本草》則雲其有:「下氣寬中,消膨脹,攻腸胃積滯,治痞塊、單腹疼。」張錫純則指出 :「萊菔子,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郁,消脹除滿,此乃化氣之品,非破氣之品。」蜣螂則有通胃腸燥結之功。
5 關於「脾約」的討論〔1〕
先生對《傷寒論》第247條關於「其脾為約」是否為「胃強脾弱」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因與目前很多學術觀點不同,且麻子仁丸為臨床治療便秘的常用方劑,故列於下以啟發臨床思路。供參考。
對脾約的認識,歷代醫家見解不一。自成無已提出「胃強脾弱」後,各宗其說,目前此說仍被多數人採用。先生認為應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1) 脾與胃生理關系:脾與胃相表裡,胃之受納,脾之運化,脾胃相合,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精氣之輸布,胃降則糟粕得行,脾升精氣得以上輸。胃為陽腑,喜潤惡燥,脾為陰臟,喜燥惡濕,二者升降相因,燥濕相濟,才能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二者喜惡各異,患病也各有特點,胃病多燥熱,脾病多寒濕;胃燥過盛則便結為患,脾虛濕盛則腸鳴泄瀉。所謂「濁氣在上,則生月 真脹,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胃強」與「脾約」:「浮則胃氣強」中之「強」非指胃氣之強,這與太陽病「衛強」非指衛氣強盛而是表邪束表,胃氣抗爭病理反映一樣,「胃強」是胃熱亢盛的病理概念,是對胃熱亢盛的病理描述,原文中並沒有脾虛證候的描寫,所謂「脾弱」之說不好成立。仲景之言「其脾為約」,並未言脾弱。約為約束之意,是指胃熱亢盛,反制其脾,阻遏脾為其行輸津液,即胃之邪熱限制、阻遏、約束了脾為其行輸津液,限制、阻遏、約束了脾的正常轉輸功能。
(2) 關於脾約便硬的形成:條文中「趺陽脈浮而澀」,隱含脾約病機,而「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則進一步表明,浮為胃熱盛,澀為津液不足,因胃熱盛,津液不足才使脾的轉輸津液功能受到限制和約束。脾將有限津液但輸膀胱而見小便數。而因胃的燥熱不能潤腸道而大便硬,這正是「浮澀相搏,大便則硬」之義。胃熱亢盛,津液不足作為脾約的病機,二者不可或缺。再者,從其主方麻子仁丸組方來看,既有瀉熱通腑之小承氣,又有益陰潤燥之品,亦佐證此點。
綜上,先生認為,凡屬胃熱亢盛,制約脾之輸津功能、反過來又加重胃燥之成的津虧便硬均可稱為脾約證。其病在胃而不在脾,是實證而非虛證。麻子仁丸瀉其「胃強」潤其腸燥,並非扶脾之劑。故不宜將「脾約」解為「脾弱」。因此,對麻子仁丸的應用就應有所區別。由於受「脾弱」之說的影響,目前臨床把老年體弱、津虧血枯,甚至脾虛氣弱之便秘當「脾約」之證,以麻子仁丸治之,這違背仲景用此方的原則。根據以上觀點,該方是治胃燥便結而非治脾虛方劑。故凡胃熱燥盛,大便燥結,又非大承氣峻下所宜者,津虧血枯,或脾虛氣弱所致便秘(所謂老年性、習慣性便秘)均非所宜。誠如惲鐵樵所雲:「麻子仁丸之用,自較承氣為平善,然必用之於陽證。若陰證誤施,為害亦烈。」■
作者簡介:駱斌,男,36歲,醫學碩士,主治醫師
治療便秘的新觀念
便秘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病症,在人的一生中,幾乎每個人都曾患過便秘。在兒童和中青年中,便秘患病率為5%~15%,中老年患病率為20%~35%,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患病率高達80%,長期卧床的老人,便秘患病率甚至達95%以上。以往治療便秘的方法多半是以瀉為主,瀉劑雖然可以通便,但用葯之後往往又出現繼發性便秘。同時,瀉葯可使身體丟失大量水分和電解質,容易引起機體的水和電解質紊亂。我們醫院每年都收治大量老年患者,在這些患者中,許多人長年受便秘之苦,迫切需要療效可靠又無毒副作用的通便葯物。我們通過大量葯物篩選和臨床觀察研究,研製出對便秘有良好療效的純中葯制劑便通膠囊。
便通膠囊中含有健脾類、補腎類和理氣類中葯,針對患者的局部症狀和整體狀態,從補氣、運化、推動、潤滑、調理五個方面對便秘進行綜合治療,形成治療便秘的新觀念。
補氣:便秘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便秘患者,往往都有氣血不足,因而出現排便無力,雖有便意但排便十分費力。便通膠囊中的中葯具有調暢氣機的功效,能明顯提高大腸的推動力,使糞便容易排出。
運化:便通膠囊選用健脾益胃的白術,白術能明顯增強胃腸的分泌功能和蠕動功能,使胃腸系統的津液分泌旺盛,提高了消化系統的運化功能,使身體後天的正氣得到扶持,不僅能通便,而且能幫助消化。
推動:便通膠囊還具有良好的腸道推動作用。通過大量的葯理和臨床研究,我們從中葯中提取了一種腸功能調節因子(CRF)。CRF不僅能提高小腸的消化運能,促進小腸對各種營養的吸收,而且能使大腸保留較多的水分,使糞便的便質變軟,同時,它還能刺激腸壁的末梢神經絲,增加腸管的收縮功能,使糞便輕松排出。
潤滑:便通膠囊的潤滑功能與常用的通便潤滑劑(如液體石蠟、開塞露等)不同,該葯中選用肉蓯蓉,不僅有潤腸作用,而且還有補腎養血的作用,有利於增強患者體質。
調理:從以上幾種功能可知,便通膠囊不僅能助患者輕松排便,而且具有良好的調理功能,使機體恢復並保持陰陽平衡、氣血旺盛。由於機體的正氣上升,全身的各種生理機能也隨之升高,這樣就能從根本上解決便秘問題。
總之,該葯兼顧了行瀉通便、生津補益,既有一定的下瀉功能又有較好的補益作用,做到了「瀉不傷正,補不滯塞」,因而對便秘有良好療效。
Ⅷ 氣血不足會影響排便嗎
易便秘的孩子,其病機多是肺脾氣虛。「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肺氣的宣發與肅降對體內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調節作用。而肺又與大腸相表裡,通過經脈相互絡屬,即手太陰肺經絡大腸、手陽明大腸經絡肺。因此,大腸的傳導功能要依賴於肺氣的清肅下降。肺氣清肅下降,大腸之氣隨之而降,從而糟粕能下。如果肺失肅降,則大腸之氣亦不下降,故導致大便秘結。如果肺陰虧虛,津液不布大腸,大腸失卻滋潤,亦可導致便秘,養陰潤肺、條暢肺氣即可解除便秘。《醫經精義》曰:「理大便必須調肺氣也。」 脾主運化,括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脾氣虛,運化不健,導致津液不走大腸,引起大便秘。
艾灸肺俞穴等能改善肺功能,有調補肺氣的作用。中醫的治療法則里有「提壺揭蓋」一法,是利用開宣肺氣的方法治療小便不利。調補肺氣治便秘也屬於此開上竅、通下竅的提壺揭蓋之法。
山葯薏米芡實粥健脾補氣血,中里老師指出是治療脾虛便秘的首選。百合性微寒,味甘微苦,入心、肺、肝經,有清熱、潤肺、止咳、寧心、安神、潤腸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