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國際立法的網路管轄權

國際立法的網路管轄權

發布時間: 2022-04-08 12:39:54

⑴ 簡述國際法院的管轄權

國際法院的職權有訴訟管轄權和咨詢管轄權。
(1)訴訟管轄權
只有國家才可以是向法院提交案件的當事方,任何國際組織、個人(自然人和法人)和團體、地方政府及非主權的政治實體,均不能成為法院的訴訟當事方。可以在法院進行訴訟的當事國包括:

聯合國會員國即法院規約的當然當事國;
非聯合國會員國但依憲章第93條之規定而成為規約當事國者;
既非聯合國會員國亦非規約當事國,但依規約第35條第2款之規定而成為訴訟當事國。
法院受理案件的類型,參見課本內容。
由於當事國可以任意選擇是否發表這樣的聲明、在何時以及何種條件下發表這樣的聲明,也就是說這類管轄是當事國自願承擔的,所以它是「任意的」;同時,一旦當事國發表了這樣的聲明,在該聲明的范圍內,就使法院具有了強制管轄權,所以它又是「強制的」。故它被稱為「任意強制管轄」,該條款亦被稱為「任擇條款」。目前,約有五、六十個國家聲明接受這種管轄但其中多附有保留。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聲明接受該任擇條款。
(2)咨詢管轄權
只有聯合國大會、安理會以及由聯合國大會授權的聯合國其他機關或專門機構才能請求法院提供咨詢意見,各會員國無權請求亦無權反對法院發表咨詢意見,僅有對於咨詢問題能供給情報的國家有權在咨詢案中出庭。
根據法院規約第65條,「法院於任何法律問題如經任何團體由聯合國憲章授權而請求或依照聯合國憲章而請求時,得發表咨詢意見。」憲章第96條規定:

大會或安理會對於任何法律問題得請求國際法院發表咨詢意見。
聯合國其他機關及各種專門機關,對於其工作范圍內的任何法律問題,得隨時以大會的授權,請求國際法院發表咨詢意見。
此即法院的咨詢管轄權。

法院在行使咨詢管轄權時,得參照規約有關訴訟管轄權的規定進行,但這兩種管轄權在當事方、案件范圍、效力和作用等諸方面均有明顯差別。咨詢管轄的目的,主要是法院作為聯合國之司法機關對於法律問題提供權威性的參考意見,以便幫助聯合國機構更好地遵照憲章進行活動。咨詢意見沒有法律拘束力。

⑵ 國際法中管轄權的問題

如果是發生在各國管轄范圍之外,包括不在任何國家的船舶等運輸工具上。前者,砍人的中國人如果被俄羅斯抓到,或者被引渡到俄羅斯管轄范圍內,適用俄羅斯法律,基於被害人的屬人管轄權。如果被中國抓到,或者被引渡到中國管轄范圍內,適用中國法律,基於犯罪人的屬人管轄權。後者,一樣的道理和結果。作為普通刑事案件,其他國家似無管轄權。

⑶ 網路侵權管轄權在哪裡

網路是交互鏈接的。理論上講,任何人幾乎可以在任何時間,隨心所欲地在網路上與任何想要交流或者對方想要交流的對象發生聯系。因此,或是故意、或者過失,網路侵權行為就發生了。網路侵權呈現出與傳統侵權不同的特點: 1.侵權行為簡單易行。網路的開放性決定了網路侵權行為的實施具有簡單易行性。由於網路是一個巨大的虛擬世界,理論上講其范圍可以是無限的,而行為人無需具備高深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也無需懂得編程就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實施侵權和欺詐行為,如抄襲網路主頁內容、網路侵害名譽權、實施合同欺詐等。 2.侵權行為主體固定困難。傳統的侵權方式一般是通過易識別的方式,諸如說、寫等方式傳播侵權內容,從而也易為被侵權人察覺。而網路的流動性和交互性,決定了要認定行為人無疑是大海撈針,因為網友們往往並不知悉正在和自己交流的人的真實身份。在網路上實施侮辱、誹謗等侵權行為,難以及時查明,也就談不上如何讓其承擔責任。與傳統侵權行為相比,網路侵權行為的范圍廣,取證難。由於受「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網路侵權行為必須證據先固定後才能進入維權程序,所以,取證就成了維權的基本步驟或者是前置條件。對於被害人來說,要追究侵權者的責任必須先付出固定證據的代價。 3.損害後果具有即時性。這與傳統意義上的侵權有明顯的區別。比如傳統的光碟盜版首先要進行印製,然後通過多種渠道發行,最後到達消費者手中才有結果顯現。雖然這種盜版行為從一開始就構成了侵權,但結果的發生卻有相對一段時間的遲滯。而網路侵權無需這種傳統的載體,只需藉助無形的高速運轉的網路進行上傳,全世界的網友都可以訪問載有侵權內容的網站,其他網路也可以輕易地為帶有侵權內容的網頁設置鏈接。而且網路的互動性使得他人不僅僅是被動地閱讀或使用侵權標的,而且可以隨意刪節、添加、改動,並以E-mail或其他超鏈接方式廣為傳播,造成侵權內容迅速擴展。 民事案件訴訟的管轄是指各級人民法院和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按照傳統的訴訟管轄理論,對侵權糾紛的管轄有明確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是指構成侵權行為的法律事實存在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結果發生地。網路侵權作為一種新出現的侵權類型,與一般侵權案件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一定的差異。由於網路侵權發生在一個無國界、無地域,虛擬卻又客觀存在的網路世界,決定了其具有不同於一般侵權的特性,因此,在網路案件的管轄問題上存在著多種理論: 1.新主權理論。認為在網路空間正形成一種全球性市民社會,這個社會有其自己的組織形式、價值標准和規則,完全脫離於政府而擁有自治的權利,網路之外的法院的管轄當然也被否定了。筆者認為此理論過分誇大了網路的獨立性,否認了網路是社會的網路,割斷了網路與現實的聯系,並不可取。 2.技術優先管轄論。此觀點認為由於網路發展的不平衡性,像北京、上海和廣東等地區的網路發展較快,網路技術比較發達,有能力處理有關的技術問題。因此,應由這些地區的人民法院優先管轄網路侵權案。筆者認為,這種觀點違反了便利當事人訴訟的原則,剝奪了其他法院的部分審判權,這對享有管轄權的同級人民法院顯然有失公平。 3.網址作為新的管轄基礎論。此理論認為網址存在於網路空間中,其在網路中的位置是可以確定的,而且在一定時間內也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因此網址可作為新的管轄的基礎。筆者認為,從維護法的穩定性出發,尚無必要以犧牲法的穩定性為代價來創設新的法條。 4.管轄相對論。網路空間作為一個新的管轄區域而存在,如同公海、南極洲一樣,應在此領域內建立不同於傳統規則的新管轄原則。任何國家和地區都可以管轄並將其法律適用於網路空間內的任何人和任何活動。在網路空間內發生糾紛的當事人可以通過網路的聯系在相關法院出庭,法院的判決也可以通過網路手段予以執行。筆者認為這種觀點不過是新主權理論的翻版。 5.傳統管轄理論。此理論堅持傳統管轄理論的適用,認為以侵權行為地或被告住所地實施管轄。筆者認為以被告住所地實施管轄雖然可行但不盡合理。因為在網路侵權案件中,被告與原告往往相距甚遠,原告為了挽回損失而涉訟,必將付出大量時間和金錢。保護弱者是當今世界民事立法的主流,也是法律的主要任務,侵權行為法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護民事主體利益不受侵害,給予受害者充分的法律救濟。如果生硬地適用「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將給受害人尋求司法救濟製造障礙。 筆者認為,(1)確定侵權行為實施地在網路侵權案的管轄中是可以的。因為行為人如果適用的是帶內置的mordom的攜帶型計算機來實施侵權行為的話,他可以走到哪裡就在哪裡上網,侵權行為實施地可以經常變動。即使能夠獲取電腦的物理空間存放地址,其所指引的是一台電腦,電腦本身並不能實施侵權行為,但是操作這台電腦的人實施侵權行為的工具。但是電腦的IP地址是唯一的,如果能查明具體實施侵權行為的人,可以將此地作為侵權行為地對待。 (2)侵權結果發生地也可以。比如說一則攻擊性言論沒有任何人點擊查看,則沒有侵權結果的發生;相反,如果遠在美國的某網民看到了這一消息,則侵權結果在美國發生。一則極具煽動性的誹謗言論很可能在一夜之間傳遍Internet的每個角落,那麼位於全球各地的不特定多數的網民都有可能看到這則消息,侵權結果發生地也因此而遍及全球。但是,侵權結果發生地可以是侵權行為發現地,這樣對於方便被害人就有實際意義了。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基於網路而發生的侵權損害的賠償案件,按照侵權行為地和侵權損害結果發生地原則確定管轄權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所以,網路侵權案件的管轄權可以由當事人根據便利訴訟的原則進行選擇。但不管怎麼說,我們都要做好證據固定,甚至要考慮證據固定的時間和地點,以便於被害人維護自己的權利。當然,網路技術在發展,網路侵權行為在不斷翻新,如何確定管轄權也是被害人必須首先考慮清楚的事。

⑷ 國際法院 訴訟管轄權來源

一、國際法院管轄權
該管轄權包括兩方面:一是咨詢管轄權、二是訴訟管轄權,其中咨詢管轄權是指有資格提出訴訟的國家。國際法院只能審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爭端。但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可以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只有理約國的會員國有這種權利。那麼理約國非會員國能否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可以,但必須藉助安理會關於國際法院規約的條件。例如瑞士,瑞士不是理約國的會員國,但他就藉助了安理會關於這方面的規定。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有資格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不等於國際法院有管轄權。我來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大家還記得南斯拉夫危機時美國炸了我們的大使館吧,當時我們國內很多人都主張把這個案子交給國際法院來裁決,這樣就造成了兩國緊張的局勢。中國做為理約國的會員國有權向國際法院起訴美國這一行為,但問題在於中國能否提出訴訟,提出訴訟的條件就涉及到法院管轄權的問題。法院管轄權行使的前提必須是當事國雙方自願,大家考慮一下,如果中國對美國起訴法院的管轄權在什麼地方?換個說法,如果被起訴方不同意國際法院該如何解決呢?根據國際法院規約第三例條第六款如果雙方對管轄權發生異議將由雙方自行解決管轄權問題。那麼一個訴訟當事國怎樣表達對法院管轄權的問題,當事國決定法院管轄權有幾種辦法:第一種是藉助法院規約第三條第二款即強制執行管轄權;第二種是當事國雙方簽訂專門協定;第三種是制定解決爭端的條款。第一種辦法就是說當事國可以事先發表聲明接受國際法院強制管轄權的執行,假定當事國雙方都事先發表這樣一份聲明,那麼事情就比較好解決了。在中美使館這個問題上,如果中美同時發表過類似聲明,那麼我們說國際法院就有權執行管轄權。但在這個問題上絕大多數國家在發表聲明時都持有一定的保留,並且國際法沒有規定保留范圍。例如美國曾經發表過在內政爭端方面不接受管轄權,甚至美國還對內政這個詞做了更進一步的解釋,內政即由美國來決定的事。大家不難看出,事實上美國對內政這個詞的解釋就是對國際法管轄權的完全否認。因此在國際法院中有一部分法官認為這是非法的,而另一部分法官認為國際法對這方面的規定是不明確的,那麼這個問題至今沒有解決。第二種辦法是當事國雙方在談判無效的情況下將案件交給國際法院裁判,雙方通過裁判達成共識並簽訂協議。一般情況下這種方法是最好的。第三種辦法就是如果當事國對公約中規定條款的解釋和適用性發生分歧時可以通過國際法院進行裁決,但這只是公約的附加條件。例如在《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最後就有類似的條款,但這個公約的特點是如果你參加就沒有保留權。大家都知道,中國和日本之間有一個舊的化學武器的問題。二戰時日本在中國留下的化學武器問題根據公約日本就必須幫助中國解決,如果雙方發生分歧可以通過國際院進行裁決。這里還有第四種辦法,關於第四種辦法有一個例子:英國與阿爾巴尼亞曾經在一次海上事故中產生爭端。當時英國的船隻在靠近阿爾巴尼亞領海的海域內被阿的水雷擊中沉沒,英國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但阿認為國際法院沒有執行管轄權的依據。而國際法院對阿的拒絕也做出了回答,國際法院的依據是:阿曾經在這之前對安理會關於在規定海域內有意阻撓別國船隻航行並涉嫌武力攻擊的國家,交予國際法院裁決的聲明表示支持,而英國正是根據這一聲明對阿進行起訴地,因此根據這一點國際法院認為有管轄權。

法院的管轄權分為這幾種方式,但這也不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當事國雙方是通過特殊協議將案件提交給國際法院的,否則他們不會接受國際法院的裁決。因為他們都會強調管轄權的問題,這里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法院沒有管轄權;第二種情況是法院有管轄權但不允許法院來解決。

有這樣一個例子能夠反映第一種情況。大概在去年,巴基斯坦向印度提出訴訟。因為印度在印巴邊界上用導彈擊落了巴基斯坦的一架海軍飛機,當時巴基斯坦在國際法管轄權方面的依據是根據印巴兩國曾經在藉助國際法院強制管轄權方面發表過聯合聲明。但印度方面認為當時在作聯合聲明時他們是有保留地。其中聲明中有這樣一條:「曾經參加過英聯邦的國家,不接受國際法院的管轄權。」因此印度認為國際法院沒有管轄權。印度這種說法事實上是針對巴基斯坦的,因為印度曾經在印巴沖突中由於同時與巴基斯坦接受管轄權而遇到過這方面的教訓。為此印度立即在事後修改了聲明中的一些條款,例如剛剛提到的那一條。巴基斯坦方面對印度提出的說法給予了反駁,巴認為印度的這些條款是對巴的歧視。但法院是怎樣解決地呢?法院認為印度的保留是有根據的,因此法院宣判印度勝訴。說到這里大家肯定會問為什麼要判印度勝訴。因為國際法院與一個國家的法院有著本質的區別。國家法院是由直接政府控制地,因此在審理案件時不會考慮自身有無管轄權。而國際法院在審理案件時考慮到公正性以及一些國際關系方面的問題,因此必須依照國際法和一些相關的國際公約來受理。

另一種情況有這樣一個例子。伊朗曾經起訴美國,原因是在兩伊戰爭時美國炸毀了伊朗在海上的幾個鑽井平台,要求美國為此賠償。管轄權的依據是什麼?因為伊朗並沒有接受法院的強制管轄權,而美國因為在尼加拉瓜案件上的失敗也退出了強制管轄權。1949年伊美之間曾經建立了《合並通商友好條約》,伊朗提出美國違背了條約的規定。而美國反駁伊朗,說這不涉及到自由通商法的問題,這與中立法和戰爭法有關,因此美國認為法院沒有管轄權。那麼法院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法院認為這個案件與自由通商法有著直接的聯系,因為伊朗的海上石油平台有很多石油管道是與其他國家相連地,這就說明伊朗和其他國家有石油生意。那麼法院認為這個案件觸及了自由通商法,因此法院就有管轄權。但法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開始審理此案,因為當事國雙方都想再等一等。

通過以上這兩種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國際法院的管轄權並不是由當事國單方面提出訴訟或認同才能執行地,因為這涉及到當事國雙方的認同協議以及對法律適用性的認可。

二、國際法院簡介
1.國際法院主要功能是對各國提交的法律爭端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以及有關條約及公約做出判決,或對聯合國其他機構提出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國際法院是民事法院,只受理主權國家之間的爭端,它沒有刑事管轄權,不能審判個人,例如戰犯。按照有關規定,只有當事國一致同意提交國際法院的法律爭端,國際法院才能做出裁決。

2.國際法院是具有特定管轄許可權的民事法院(解決國家間爭端和向經正式認可的聯合國機構和專門機構提供咨詢意見),沒有附屬機構。

然而,1946年以來設立的大量區域法院和特設法庭造成了一些混亂。

國際法院沒有刑事管轄權,因此無法審判個人(例如戰犯)。這項任務屬於國內管轄、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前南問題國際法庭)和盧安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盧安達問題國際法庭)等由聯合國設立的特設刑事法庭及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法院還必須區別於專門處理與歐洲聯盟事務有關案件的歐洲法院(位於盧森堡),以及根據人權公約設立的審查指稱違反人權公約情事的歐洲人權法院(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和美洲人權法院(哥斯大黎加聖何塞)。這三個法院可審查私人(訴國家和其它被告)提交的案件,而這類案件國際法院不能受理。

國際法院還有別於國際海洋法法庭(海洋法法庭)等專門國際審判法庭。

國際法院不是各國司法機構可以上訴的最高法院,不是個人提出最終申訴的法院,也不是任何國際法庭的上訴法院。但是,在其具有管轄權的案件中,國際法院有權就仲裁裁決的效力作出裁定。

⑸ 網路侵權的管轄權

我國網路侵權管轄權的法律規定如下: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於侵權之訴,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可依法向上述法院提起侵權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第二十八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⑹ 電子商務的一些名詞解釋

1、 CNNIC: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
2、 EDI: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縮寫,中文可譯為「電子數據交換」。它是一種在公司之間傳輸訂單、發票等作業文件的電子化手段。
3、 MIS: 所謂MIS(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統 ,
4、 FAQ: 是英文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的縮寫,中文意思就是「經常問到的問題」,FAQ被認為是一種常用的在線顧客服務手段,一個好的FAQ系統
5、 IMAP: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是由美國華盛頓大學所研發的一種郵件獲取協議。
它的主要作用是郵件客戶端(例如MS Outlook Express)可以通過這種協議從郵件伺服器上獲取郵件的信息,下載郵件等。

6、 B/S結構: B/S結構:(Browser/Server,瀏覽器/伺服器模式):是WEB興起後的一種網路結構模式,WEB瀏覽器是客戶端最主要的應用軟體。這種模式統一了客戶端,將系統功能實現的核心部分集中到伺服器上,簡化了系統的開發、維護和使用。
7、 ISP: ISP的英文是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翻譯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即向廣大用戶綜合提供互聯網接入業務、信息業務、和增值業務的電信運營商。ISP是經國家主管部門批準的正式運營企業,享受國家法律保護。

8、 DTSS: 數字地形支援系統( dtss )?(不太確定)
9、 PKI: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 即"公開密鑰體系",是一種遵循既定標準的密鑰管理平台,它能夠為所有網路應用提供加密和數字簽名等密碼服務及所必需的密鑰和證書管理體系,
10、 SSL: SSL (Secure Socket Layer)
為Netscape所研發,用以保障在Internet上數據傳輸之安全,利用數據加密(Encryption)技術,可確保數據在網路
上之傳輸過程中不會被截取及竊聽。
11、 SET: 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 即安全電子交易協議)是美國Visa和MasterCard兩大信用卡組織等聯合於1997年5月31日推出的用於電子商務的行業規范,
12、 EFT: EFT(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電子資金轉賬。
13、 CA: CA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是認證機構的國際通稱,它是對數字證書的申請者發放、管理、取消數字證書的機構。CA的作用是檢查證書持有者身份的合法性,並簽發證書(用數學方法在證書上簽字),以防證書被偽造或篡改。

14、 ERP: 所謂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的簡寫。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統集中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為現代企業的運行模式,反映時代對企業合理調配資源,最大化地創造社會財富的要求,成為企業在信息時代生存、發展的基石。

15、 CRM: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戶關系管理。這個概念最初由Gartner Group提出來,而在最近開始在企業電子商務中流行。CRM的主要含義就是通過對客戶詳細資料的深入分析,來提高客戶滿意程度,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的一種手段,

⑺ 國際法上確定國家管轄的四大原則

領域管轄權

又稱屬地管轄權。

指國家對在其所屬的領域以內的人和物或者發生的事件,除了國際法規定的外交特權與豁免以外,有權依本國法律實行管轄。

國籍管轄權

又稱屬人管轄權。

指國家有權對一切具有本國國籍的人實行管轄,而不管其居住在國內或國外。在實踐中,各國一般均採用犯罪人國籍原則,即:如果犯罪人是本國公民,國家就有權實行管轄。

保護性管轄

國際法承認,為保護一國及其公民的重大利益,國家有權對外國人在該國領域以外所犯的某種罪行實行管轄。保護性管轄適用的范圍一般為世界各國所公認的犯罪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6條規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這就屬於保護性管轄。

普遍性管轄

依國際法規定,對於某些特定的國際罪行,由於其普遍地危害國際和平與安全以及全人類的利益,所以不論犯罪行為發生於何地和罪犯具有哪國的國籍,各國均有權對其罪行實行管轄。

例如:戰爭罪犯、海盜、販賣奴隸和毒品者、空中劫持犯等,均屬於國際法所公認的普遍性管轄的范圍。上述4項國家管轄權中,以領域管轄權和國籍管轄權為主,保護性管轄權和普遍性管轄權僅具有輔助的性質。

(7)國際立法的網路管轄權擴展閱讀

主權豁免

A.國家主權豁免:

國家的行為及其財產或免受他國管轄,「包括他國的司法,行政,立法管轄的豁免。」

通常的豁免是指司法意義上的豁免。

B.國家豁免權放棄。國家可以自願地就其某中行為或者不行為接受外國法院的管轄,對其中的某個方面或者某種行為,接受外國法院的管轄。

放棄的方式有:

1、書面文件表示放棄。

2、積極行為表示放棄,如國家參加訴訟等。

3、執行豁免的放棄,也需要國家做出「明示放棄」的意識表示。

限制豁免從事商業行為本身不意味著豁免權的放棄。對管轄豁免的放棄不意味著對執行豁免的放棄

參考資料

網路-國家管轄權

⑻ 簡述國際法的管轄權

不明白你在說什麼管轄! 國家的管轄權 (1)屬地管轄權。又稱屬地優越權,是指國家對其領土及領土內的一切人、物和事件,都有管轄的權利,除非國際法另有規定。這是國家行使管轄權的首要依據,除非國際法另有規定,屬地管轄權優於其他管轄權類型。 (2)屬人管轄權。又稱屬人優越權,是指國家對於具有其國籍的人,具有管轄的權利,而無論他們在國內還是國外。除自然人外,國家行使屬人管轄權的對象在不同程度上還包括具有該國國籍的法人,以及船舶、航空器或航天器。 (3)保護性管轄權。是指國家對於在其領土范圍以外從事嚴重侵害該國或其公民重大利益行為的外國人進行管轄的權利。 (4)普遍性管轄權。是指根據國際法的規定,對於從事危害國際安全與和平及全人類利益的國際罪行的人,不論其國籍及行為發生地為何,各國都有管轄的權利。目前,戰爭罪、侵略罪、反人道罪、海盜罪等已被公認為國家普遍管轄權的對象。滅絕種族、販賣毒品、販賣奴隸、種族隔離、實施酷刑、航空器劫持等行為也已被有關的國際條約確定為締約國合作懲治的罪行。

⑼ 電子商務法律與法規形成性考核冊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新《消保法》)於2013年10月25日經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2014年3月15日起將開始實施。
亮點一 網購平台承擔先行賠付責任

案例: 網購中如果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消費者想向賣家退貨但卻無法聯繫到賣家,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沒有網路維權的相關規定,網購平台最多隻能關閉賣家的網上店鋪,對消費者來說並不能挽回自己的損失。

變化:在新《消保法》中,提出了第三方網路交易平台的先行賠付制度--如果在網路上購物時商品出現問題,消費者可以直接找網路交易平台交涉,而網交平台需要先行賠付。但是新《消保法》同時設定了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向消費者承擔先行賠付責任的條件,即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才承擔先行賠付責任。盡管他們在賠付之後,也可以再向銷售者或服務者追償。新《消保法》還規定,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應知銷售者或服務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亮點二 遭消費欺詐最少也能獲賠500元

案例:去超市買東西,商品明碼標價10元,但結賬時發現收款11元,商家有欺詐行為時,現行消法規定商家最多退還10元貨款,然後賠償10元,也因為賠償低,許多消費者嫌麻煩,就此放棄了維權。

變化:新《消保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同時增加規定: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賠償。如按照新《消保法》規定,上述事件中的消費者就可以得到超市退還商品貨款10元,同時得到500元的賠付。

亮點三 霸王條款?內容無效!

案例:開瓶費、包間費、規定最低消費等許多商家霸王條款常常讓消費者很頭疼,還有美容預付款過期不退等,也讓遇到此事的消費者很無耐。

變化:新《消保法》規定,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格式條款,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商品或服務的數量質量、價格或費用、履行期限和方式、注意安全事項和風險警示、售後服務、民事責任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說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和減免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藉助技術手段強行交易。新《消保法》明確,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亮點四 經營者義務被強化 電器等商品或者服務有問題 商家要"自證清白"

案例:消費者購買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電腦存在質量問題,去找商家,但商家認為產品是人為破壞,不同意免費修理或退還。以前,即使消費者將商家告上法庭,最終也會因拿不出證據證明所購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而被判敗訴。

變化:在新《消保法》當中,將消費者"拿證據維權"轉換為經營者"自證清白",實行舉證責任倒置,解決了消費者舉證難的問題。以往,消費者要想證明某個商品存在瑕疵,就必須拿出證據來,但因為不掌握相關技術等信息,消費者舉證往往非常困難。而新《消保法》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6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亮點五 消費者享有七日"後悔權"

案例:消費者網購時購買了心儀的物品,但收到貨物後發現實物沒有網上介紹的好,於是便要求退貨,卻往往遭到店主拒絕。現行消保法中並沒有關於網路購物、電視購物中類似情況的相關規定,以前消費者在要退貨也比較難,除非商品有明顯瑕疵,賣家才會退貨。

變化:新《消保法》確認了"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賦予了買家一定的"後悔權"。修改後的法律規定: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同時為防止權利濫用,有關條款也列明不宜退貨的情形,如消費者定做的、鮮活易腐的、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數字化商品,以及交付的報紙、期刊和其他根據商品性質並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除外。新《消保法》要求,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經營者應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價款。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的約定退貨,或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的約定的,消費者可自收到貨之日起七日內退貨。

亮點六 禁止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

案例:消費者在某酒店預訂了婚宴留了電話號碼,可不久之後,婚慶、旅遊公司的電話便接踵而至,令人不堪其擾。消費者找酒店理論,但商家卻告知,打電話的婚慶公司是酒店合作方,那是酒店為方便新人而免費提供的增值服務。買房子、辦會員卡後,都會存在這些問題,即使消費者非常氣憤,也不知道該怎麼維護自己的隱私。

變化:新《消保法》首次將個人信息保護作為消費者權益確認下來,是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消費者個人信息被商家"出賣",卻沒人管也沒地方投訴的情況將改變了。在新《消保法》中明確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並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

亮點七 消協幫你"公益訴訟"

案例: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因為鑒定費等維權成本高的原因,盡管受害者眾多,但許多消費者卻維權無力。

變化:新《消保法》規定,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新《消保法》賦予消協公益訴訟權,由原來只能支持消費者起訴到可以代表消費者進行公益訴訟,是一個很大突破。

熱點內容
婚姻法哺乳期多久 發布:2025-01-18 18:31:50 瀏覽:787
合同法司從合同的效力 發布:2025-01-18 16:27:45 瀏覽:469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