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論語道德講堂

論語道德講堂

發布時間: 2022-04-08 15:14:31

Ⅰ 我在孔子《論語》的引領下成長

一、我們為什麼要跟孔子學當老師
聽了20天的專家報告,對我們這些教書的人來說,值得學習的人時間去學,也難免因為所學之人的思想、方法與自己的實際存在差異,而落得個東施效顰。既然如此,我就想從中挑一個人,長期追隨,直到他成為我的「精神導師」,不僅接受他的教育思想的熏陶,而且在遇到困難,灰心喪氣的時候,可以請教。不僅在面對心靈深處的抱怨、蒼白、或空盪時到他那裡得到慰藉和充實,還可以在把消極的想法放進內心,或希望有朝一日「風光」加身時,得到他理解和心靈的過濾。在討論會上,大家在對教育家有哪些特徵的認識基本一致,顯著地一點就是教育家有著對教育有著宗教性的痴迷。在這些為教育信仰而戰的楷模中,孔子更是令人仰之彌高。
讀《論語》,我的感受是,我們有的教學條件,孔子一樣也沒有,孔子有的教學情結,我們也一樣沒有。孔子對教育的執著可以用「痴戀」形容。想想我自己開始教書時,最大的理想是「給我一個班,我要種出太陽」。但一番追求之後,只能用「想說愛你不容易」來形容自己的教書生活。就像現實生活中的戀人們常常發現,當初對異性的愛情,到頭竟是一場「錯愛」。而孔子對教學,似乎從來沒說過「想說愛你不容易」。在孔子心中,相戀了幾十年的教學生活,無論有多麻煩,有多變化無常,都像當初一般美好。因為痴戀教學,他把社會當作講堂,把生活當教材,把培養高素質人才當作教學目標。無論風雨兼程,還是政治困阻,無論遭人鄙視,還是被人質疑,始終沉浸在「我願意」這樣的痴戀中。
跟孔子當老師吧,他稱得上是我們的精神導師,我相信在他的引領下我們會在「愛戀」之後收獲幸福。
二、孔子的為師之道
(一)學而不厭
《論語》開篇三樂 ,秘訣在「學」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開篇那段話由夫子本人的三句感嘆構成的。默念完這三句話,我在想,孔子的徒子徒孫為什麼會把這些話放在《論語》篇首呢?難道他們都覺得,業師與他們講自己的教學生涯心得時,說得最多的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現在有許多老師意識到了,原來,孔子最喜歡的事不是「教」,而是「學」,他不停地「學」,藉此當上了教師,獲得了快樂。學習讓孔子有了安身立命的方式,給他帶來了無限快樂。但更大的快樂還在後面,他學到一定程度後,突然發現自己已被譽為當時最有學問的人之一了,五湖四海的各路人馬紛紛前來拜他為師,而且其中不乏父子,如顏路顏回、曾點曾參。可惜《論語》並未描寫這幅讓孔子欣慰的情景,只是簡單說了一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從《論語》來看,孔子似乎只是坐在家裡學習,便能讓那麼多人不遠萬里來到他身邊。孔子也因此體會到了雙重快樂。其一是他的學問、人品及人生閱歷得到了別人的認同,使人甘願拜他為師;其二孔子從此不孤單了,過去他是一個人學,雖然快樂,但難免孤單,但現在不一樣,有那麼多人和他一起學,而且其中不乏可以視為能與自己一起切磋學問、教學相長的「朋友」乃至「知己」。
但孔子不是沒有遭遇過被人誤解、排斥甚至謾罵。相反,他在這方面的遭遇實在太多了,且不說那些諸侯、大夫,在民間,他也曾遇到過隱士的貶低,嘲諷他的「學」無濟於事。孔子從這類遭遇中學到了一點,那就是不生氣,更不會去和對方做無謂的戰斗,而是只顧保持自己的「君子風度」,所以他才會說上一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對孔子來說,快樂教學或快樂生活之道其實很簡單,只要埋首「學而時習之」即可。其中的「不慍」與「樂乎」皆來自「學」,換言之,「學」實為教學或教師生活之本。只有先「學」了,才能教學,才能成為「樂乎」與「不慍」的教師。
那麼,今天的教師以什麼為第一樂事呢?現在的教師是在「學」,然而,我們常常被引向了像教育學者那樣去「學」,也去作大量的教育教學研究,而難以培育出更適合自己的「學」,進而將自己的更好的「學」教給學生。說到底,中小學並未開設教育學這門課程,所以中小學教師的本職教學任務並不是將教育學教給學生,哪怕他的教育學學得再怎麼像教育學家,他也無須將教育學視為「專業」,其「專業」仍是韓愈說的「傳道、受業、解惑」。「傳」什麼「道」,「受」什麼「業」,「解」什麼「惑」,才是教師之「學」的核心問題。
「學」第一,「教」第二
陶行知先生常說,當教師的,得先「學而不厭」,方才可能體會「誨人不倦」的大樂。呂叔湘、朱自清等先生在蘇州中學教書時,即教自己的通過刻苦學習撰寫的書,雖然他們常常謙虛地稱自己是「教書匠」但他們其實是真正的「教學匠」,總是把自己的「學」教給學生,或者是把自己的「漁」送給學生,而不是弄一盤死「魚」給學生吃。
(二)誨人不倦
對學生的愛 盡在「授之以漁」
在孔子的教育內容體系中,包括兩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識教育,而以前者為重。他的學生們也曾對老師孔子教什麼做過概括,《論語 述而》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後三項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孔子還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即首先要求弟子做一個品行符合道德標準的社會成員,其次才是文化知識的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教之學是自己的學,他非常喜歡將自己認為滿意的求學經驗與心得、人生體會與信仰傳授給學生。
比如教育子路重視學習。孔子說:「仲由!你聽有六種流弊嗎?子路答道:「沒有。」孔子道:「坐下!我告訴你。喜愛仁德,卻不喜愛學問,便會容易被人愚弄;喜愛耍聰明,卻不喜愛學問,便會傷害自己;喜愛直率,卻不喜愛學問,便會急躁冒進;喜愛勇敢,卻不喜愛學問,便會搗亂闖禍;喜愛剛強,卻不喜愛學問,便會膽大妄為。」
比如教《詩》,孔子對《詩》喜愛至極,一想到詩,就極力向學生推薦,有一次,他說,你們怎麼不去學《詩》呢?《詩》多好啊!可以調動你的一切美好情感,可以讓你情不自禁的陶醉,可以讓你宣洩心中所有的惆悵,還可以讓你在家裡就能看到許多可愛的草木與動物呢?晚年的孔子想到了應該編些「教科書」留給天下無法親身傾聽他講課的學生,而他首選的仍是《詩》,他太喜歡《詩》了,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要想擁有美好人生,更是無從談起。可見,孔子多麼希望學生也能像他那樣喜歡《詩》。
史書同樣也是孔子喜歡並且鑽研甚深的文化之一,因此他在教學生讀史書時,可以把史書中有問題的地方告訴學生,激勵學生重新研究歷史。子張便是在這種教導下,喜歡上了研究歷史,成為了歷史學家。所以和教《詩》一樣,孔子教歷史時,也不是教一堆死去的毫無生命力的知識,而是將自己的活生生的對歷史的鑽研與理解教給學生,是將自己的求學經驗教給學生,總之,他傳給學生的是活生生的文化與精神力量。
更能體現這點教學習慣的是他教自己的人生體會與信仰,即學生說的「行、忠、信」部分。《論語》《禮記》等孔門弟子的著述中到處可見「子曰」,其中大部分都是孔子真誠地向學生吐露自己一生為人行事的心得體會。比如,他告訴學生,不要僅僅因為某個人說了幾句動聽的話,就認為他的人品好;當然,也不要因為某個人被大家認為是小人,而覺得他所說的一切沒有意義,於是學生記下:「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衛靈公篇》
(三)大教教心
上述教學內容顯然都是在展示孔子心靈積極陽光的一面,似乎孔子是一個沒有憂愁、沒有遺憾的老師。其實不是,孔子是一個生動的老師,怎麼沒有遺憾與憂愁,但對於自己的遺憾與憂愁,孔子同樣會毫不遮掩地教給學生,而且他這樣做的時候並不刻意,而是非常自然地將自己的失誤、不足、遺憾呈現在學生面前。
比如,他會把自己的求學教訓教給學生。學生聽了之後,都知道了老師年輕的時候走過彎路,以至於無論多麼刻苦用功,都無法求得確定無疑的「道」。再比如,他早已是「學富五車」,卻依然覺得自己還不夠有學問,尤其是教了那麼多學生之後,他更是覺得自己學問不夠,所謂「教,然後知困」。他坦誠地將自己的知識缺陷告訴學生,說自己還得繼續努力。
在這方面,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孔子離50歲還差幾年的時候,說自己尚未明白人生的真諦,仍會犯錯誤,所以他很想能多活幾年,以便再積累幾年,到50歲時,如果積累差不多了,他興許就能讀懂那本此前雖有接觸卻無力攻克的天書了,就不會被無常的人生搞得暈頭轉向了。那本天書正是沒有幾個人能讀懂的《易》。知道了老師的遺憾,學生們不僅明白了什麼叫謙虛,而且有的萌發了與老師一樣的求學理想:「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至於憂愁或者悲傷、痛苦,孔子也會在學生面前流露。更准確地說應該是,孔子悲傷的時候便自然流露出來了,無論在哪裡都是如此,而且不計較身邊有沒有學生,即使有,他也一樣流露。顏淵、子路死的時候就不必多描述了。他悲傷到不能自己,學生勸他不要悲傷,他竟然都不知道自己在悲傷,反而問:我有悲傷嗎?等他在學生的提示下終於明白自己確實是在悲傷,他又說了一句:顏淵死了,我能不悲傷嗎?子路死了,我還能吃得下飯嗎?
不光人,動物的事情也能讓孔子悲傷。在這一點上,子貢受的教誨最深。子貢記得,那次是老師的狗死了,老師非常悲傷,叫子貢幫他把狗葬了,以表達自己的對這只狗的厚重的感情。但是,當時的孔子實在窮得連給自己的狗買一條「蓋」的錢都沒有,只好交給子貢一條草席,叮囑子貢一定把狗包好,以免它的頭陷入泥土。所謂「丘也貧,無蓋,於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
許多人都知道曹雪芹描寫的「黛玉葬花」,並為黛玉的一片痴情心生萬種憐愛。對那些喜歡「黛玉葬花」的人來說,將孔子藏狗與黛玉葬花放在一起,或許會被認為是大煞風景之舉,但對孔子的弟子們而言,老師的行為卻深深觸動了他們,其中所表現的一片「仁心」更是早已悄悄流進了他們的心田。
孔子最想教的,或者說,他的一切教學上的努力最終都是為了學生「學會做人」,有一顆「仁心」孔子不僅把自己的「學」傳給學生,而且將自己通過「學」培育起來的一顆「仁心」教給學生。
大教教心,夏丐尊先生曾將教學比作師生一起在池子里游泳,說如果老師沒有「愛」,就像池子沒有「水」,游泳便游不成了。這個比喻顯然正確,但不夠全面,愛僅僅是池子里的美好存在之一,還得教學生怎樣游泳,游什麼樣的泳,什麼又是最好的泳姿。
這才是中國式大愛學生,用自己的努力求學與不息探索,為學生做求學、正心的榜樣與引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學術與人生道路。這種大愛反過來又會激勵教師終身求取學問,端正品行,從而將教學引入「教學相長」的最佳軌道。誠如孔門弟子在《學記》里所說的那樣: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何止「教學相長」是來自於「授之以漁」的教學定位,深厚的師生情誼以及那份有如星空般令人肅然起敬、無限嚮往的教學之戀亦是來自教師將教學定義為「授之以漁」。
幾年前在大學,對大一的學生調查,結果顯示:這些以高分考取大學的的學生在回憶自己的中學時代時,幾乎把自己學過的主課都忘光了,各門主課老師也因此並沒有在他們心中留下多少美好的課程記憶——我們這些當老師的,確實沒有多少理由去抱怨學生考入重點大學後,便把自己忘了。
三 、我們所處位置,我們要到哪裡?如何到達?
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是人生對人生的影響。教育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靈動。用活力去感染學生,用美德去感化學生,用創新去吸引學生,用智慧去啟迪學生,用文化去豐富學生,用良知去引導學生。要讓學生獲得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佔有人類共享的核心價值觀。沒有一種教育人生觀,怎麼可能達成?現實的中小學教育太功利了,教育中的人太現實了!比如:
教育理論,教育學充斥中學校園,從上而下的課程改革,加強了大眾參與的力度,卻削弱了,教師自主發展的內力。
匆忙的驗收,浮躁的總結,大量的報表,泛化的數據,豐富了語言,擠掉了內涵。
誤解量化功能,簡化了教育,淡漠了師情,功利了「表現」,避開了真性。
繁雜的評估,不斷的指令,辦公時間頻頻應對,圖書大樓門前冷落。沒有了「學」,從何論「教」。
每學期每位老師所交東西有教案本、聽課本、讀書筆記、學生作業(抽查)、教學總結或論文等等。這些內容的評估大部分是基於數量,不求質量的。老師對待這些任務的態度可用三個詞概括:補(臨交時狂補)、編(無中生有)、DOWN(網上下載)。教師沒有自主支配的時間,更沒有工作中的閑暇,沒有自學的空間,找不到「學」與「教」的樂趣。
我們到哪裡去?如何到達?
1從孔子的為師之道看教師行為
教師的語言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
教師的寬容是一種美德,學生的錯誤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履歷性」教育資源。
教師應做個多情善感的人。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是一種等待的藝術。
教師要過一種閱讀的生活,閱讀不只是去讀,更重要的是自我覺醒。
「學」第一,「教」第二,站在講台上我就是語文
牢牢確立人本立場,充分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對學生的生命充滿敬畏,成就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家是個理想主義者。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2從孔子身上學習對待自我的價值品質
愉快地自我接納;
培養鈍感力;
不斷地自我激勵;
理性地自製(克服易怒、面子、承認不足和缺點等等);
學而不厭(有自己的「學」的收獲);
誨人不倦(克服職業倦怠感,尋找、體驗並學會與人分享職業意義感)。
3從孔子為師過程中汲取與工作有關的品質
全神貫注的投入;
對教育問題的敏銳觀察;
專業主義的態度和精神;
對教育效果和教育藝術的不懈追求;
做教育信念和學生終生幸福的守護人;
自主的教育改革者;
傳統文化與教育智慧的傳承者和發展者;
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成長的有堅定信仰。
小結:做孔子式的教師
今天我 們要建立一個學習型的社會,那麼什麼樣的學習是好的學習呢?
國際上有一個通行的說法,好的學習是導致行為改變的學習。一直以來,我們以為導致思維改變的學習才是好的學習。但是在今天,只有導致一個人整個價值體系重塑。行為方式變得有效,更合乎社會要求的學習,才是好的學習。
我們的學習首先從研讀《論語》開始。論語》是一部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的書,值得我們認真閱讀、仔細品味。據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趙普出任宰相時,有人說他只讀過《論語》,宋太祖問他是否如此,趙普並不隱瞞,並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於是,「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就流傳開來。雖然「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話有些誇張,但精讀細研這一千古不朽的名著,一定能使我們受益無窮。
翔宇教育集團總校長盧志文在給青年教師題詞時寫道:無「孔」不入。意思是,你不去深入研究和學習孔子,就不算入教育之門。
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是多元的。培養、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外生力量,而教師自身的修煉則是一種最具活力的內生源泉。修煉的根本目的在於修心、修情、修性、修行。教師修煉在於確立教育理想,達致教育信念;陶冶教育情操,養成教育德性;錘煉教育行動,提升教育能力;精煉教育生活,感悟教育人生。

Ⅱ 為什麼道德講堂的經典是《道德經》

需要注意一些【約定】。

1、《道德經》,必須有這個【經】字的,內是指老子的著作;
2、道德容,沒有這個【經】字的,是指儒家的倫理規范。

【問】:按我想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什麼的儒家經典才應該是現代漢語裡面說的道德的來源,
【答】:
要看哪一家的內容,是道家、還是儒家的

Ⅲ 作為一名教師應如何提高自己的傳統美德修養

確立可行目標,堅持不懈努力。

在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中指導整個修養過程的總目標是崇高的教師職業道德理想,它作為一面旗幟,為教師如何做人,如何勝任教書育人的責任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奮斗目標,並成為教師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動和激勵著教師朝著更高的道德境界奮進。

每個教師必須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確立可行的目標,去努力實現自身師德從無到有,從現有層次向更高層次的攀登。這一條單獨考查客觀題的頻率較小,只需簡單識記標題並對內容理解記憶,能做出多選以及簡答題即可。

角色性質

教師的角色不只是向學生傳授某方面的課本知識,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發展實際及教育目標、要求,在特定的環境中採用特定的教學方法,通過特定的途徑來促進學生成長,教師這種角色是一種性質復雜的職業角色。一個人成長為這種角色需要經過復雜的、長期的學習過程。

教師角色的性質就在於幫助學生成長;或者說,教師是促進學生成長的人。

Ⅳ 道德講堂主要有哪些活動意義何在

細品中華經典,共醞道德之香。,道德講堂活動已成為人們自覺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它真真切切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活動中,通過頌讀誦讀《弟子規》、《論語》、《孟子》等經典著作,以及著重結合「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人教身邊人」開展的活動內容,一方面能讓參加道德講堂活動的人們感受聖賢之道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體現,另一方面,也能讓在講堂上涌現出來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舉」更加可親、可敬、可學,這對倡導社會新風尚、構建文明新體系具有尤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弘揚優良道德傳統,和諧環境你我共享。深入廣泛開展「道德講堂」活動,提高市民素質,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人們,在「道德講堂」活動中進一步吸取知識養分,獲得有益啟示。誠信、重禮、敬業、守責、尊老愛幼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讀一段經典、講一個故事、作一番評議的形式,生動朴實地使道德觀念深入人心,讓人們獲益良多,使大家更能從細微處著手,身體力行地弘揚優良傳統,攜手構建和諧社會環境,你我共享。
,扎實有效地全面鋪開「道德講堂」活動,不斷提高了文明城市的建設水平,也為黨的「十八大」召開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人們,不管從事什麼工作、年齡大小,都可以在單位、學校、社區、街道等不同場所參與「道德講堂」活動,職工在單位參加道德講堂,可以激發團隊意識和大局意識,對激發工作活力、增強集體榮譽感大有益處;學生在學校參加道德講堂,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社區居民走進講堂,在接受道德教育,還加強了社會交往,密切了鄰里關系,增強了社區向心力,從而形成人人爭當文明人、人人爭做文明事、人人共倡好風尚的社會氛圍,為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提供了有力支撐。(湯潔葵)

Ⅳ 道德微講堂的主持詞

荊門市氣象局「道德講堂」主持詞

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來到荊門市氣象局「道德講堂」。道德講堂,講述身邊好人的道德故事,分享身邊好人的道德感悟。我是主持人XXX。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道德的思想燦爛輝煌,道德是中華瑰寶、是文明之光,數千年來,它一直是激勵華夏兒女砥礪奮進的精神支柱。我們的道德講堂正是以此為主要內容,通過身邊人的故事,講述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通過群眾身邊看得見、學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舉」,宣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和孝老愛親的道德品質。我們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說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不斷提升市民道德素養,構建崇德向善的社會道德氛圍。

今天的道德講堂分「唱歌曲、學模範、誦經典、發善心、送吉祥」五個規定環節。

首先我們進入第一個環節「唱歌曲」。請大家起立,讓我們一起來唱《愛的奉獻》,請工作人員放音樂。

*************************************************

(唱畢)好,謝謝大家,請坐。

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學模範」。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敬業奉獻」。大家先請荊門市勞模——漢江修防處炊事員陳振文為大家講訴自己的故事。

下面,讓我們掌聲有請洋梓中學方義忠老師介紹他自強不息,敬業奉獻的事跡。

*********************************************

感謝兩位和我們分享他們的人身歷程。奉獻是「粉身碎骨全不惜 只留清白在人間「的追求,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壯烈,也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情懷,更多則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默默耕耘。奉獻是一種人生態度,大家每一天都在奉獻,奉獻可以感動我們每一個人,我們的感動也將因身邊的故事而更加深刻。
……
有請兩位上前台,請接受我們氣象人對你們的崇敬。(獻花)
(鼓掌)
謝謝兩位,請您入座。

*************************************************

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三個環節「誦經典」。請大家打開手中的資料,今天我們學習的道德經典語句是: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下面,我們大家跟著我一起來把這幾句話經典誦讀一遍。
(主持人帶領大家誦讀)
請XXX為我們講解這幾句道德經典的含意。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出自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而荒於嬉」。意思是說,學業、事業、家業無不是來自於勤奮;勤能補拙。我們要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勇於擔當的精神,抓鐵有印的恆心毅力對待事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體運行,剛健有力,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停息。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出自《論語》,這是孔子的的一句話,意思是:「看見賢德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學習這幾句經典,我們要從中領悟到奉獻的意義,怎樣奉獻。 讓我們再一次來誦讀這句道德經典。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唱了一首歌,聽了兩個故事,誦讀了一段道德經典,相信大家一定有許多感想,下面我們進入第五個環節「發善心」。現場請幾位觀眾與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今天的道德感悟。

感悟一:

感悟二:

*************************************************

道,源於教育;道,重在傳承;道,貴在堅持,我們的「道德講堂」是屬於大家的講堂,講述的是我們身邊好人的道德故事。真誠地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道德的傳播者,踐行者和受益者。

下面,我們進行最後一個環節,送吉祥。有請今天的故事主人給大家送上一本道德經典。

(背景音樂《好人就在身邊》響起,一直持續到活動結束)

同志們,朋友們,時代發展需要道德模範,社會進步呼喚先進典型。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人人講道德,處處學模範,進一步提升荊門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努力推動荊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為建設做實力荊門、文化荊門、生態荊門、幸福荊門出新的更大貢獻。本期道德講堂到這里就結束了,衷心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祝大家身體健康,心情愉快,闔家幸福,再見!

Ⅵ 百家講壇中,於丹講有關論語的視頻或mp3,迅雷哪能下載

百家講壇》網路網盤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W_Zq6a8KDiIOEdnR0Wrcug

提取碼:zq5w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

Ⅶ 於丹在《百家講壇》將《論語》「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中的「小人」解釋為小孩

並不能完全絕對的判斷,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陽貨》。下引《論語》,只注篇名。)被普遍認為是孔子鄙視婦女和體力勞動者的論據。 孔子是歷史人物,雖然他站在人類的立場,從歷史的高度超越了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但他畢竟生活在現實中,不能不受現實的影響。 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 不同時代的社會有不同的看法嘛~

Ⅷ 《論語》是兩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學習它,有怎樣的意義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儒家思想之所以歷經千年而仍被傳承,正是源於它不斷自我革新,以及兼容並蓄的發展精神。時代會變遷、環境會更變,但人心、人性卻是亘古不變的,故而兩千餘年前孔子的精神,依舊可以照亮今人的心地。這無不在證明著,儒家思想正是我們在尋找的精神支柱。

熱點內容
道德與社會關系 發布:2024-11-15 19:15:26 瀏覽:101
合肥高新技術法院 發布:2024-11-15 19:10:25 瀏覽:542
滕州法律援助收費嗎 發布:2024-11-15 18:25:41 瀏覽:893
檢察院委託辯護人申請法律援助告知書 發布:2024-11-15 18:17:22 瀏覽:997
安徽城市市容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5 18:09:31 瀏覽:311
山東司法大學 發布:2024-11-15 18:09:30 瀏覽:754
行政法范疇論文題目 發布:2024-11-15 17:49:43 瀏覽:676
學習經濟法的收獲體會 發布:2024-11-15 17:14:28 瀏覽:687
行政法與民法的交鋒 發布:2024-11-15 17:11:03 瀏覽:772
畜牧獸醫行政法規包括 發布:2024-11-15 17:00:08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