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法治宣傳
❶ 如何加強本單位法治文化建設財政
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對於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以文化為載體,以法律法規為內容,用人性化、藝術化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倡導和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而被大家認可和接受的一種文化,具有宣傳、教育、引導、激勵和娛樂等多種功能,是思想領域、文化領域、法治領域的重要工作,是法治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加強和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在「六五」普法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對於全面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創新機制,夯實法治文化建設基礎。法治文化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具有公益性、群眾性、社會化和經常化的特點,必須要在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以機制創新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一是強化責任。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真正將法治文化建設列入本地區、本單位、本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六五」普法、平安建設、社會管理創新、文明和諧社區評比和黨的建設等整體規劃中,同重點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要建立由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司法行政部門牽頭協調,宣傳、文化、廣電、新聞部門等單位共同參與、各司其職的組織領導體制,形成條塊結合、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要完善領導責任機制,明確目標,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形成主管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部門積極抓、其他條口協同抓、各個社區自覺抓、列管單位配合抓的工作機制;
二是落實保障。要將法治文化建設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專款專用。要將法治文化宣傳過程自然生成的各種產業化資源充分開發利用起來,採用社會化、市場化運作等方式籌集法治文化活動經費,彌補經費的不足,實現法治文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統一。要充分發揮地區普法講師團、法制宣傳工作者、法制新聞工作者、法律服務志願者、法律明白人以及法治文藝骨乾等人才資源優勢,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強法治文化宣傳,為法治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要注重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工作規律、工作推進方式及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等的研究探索,創新工作理念,改進工作方式,不斷增強法治文化的影響力和滲透力,為法治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持;
三是整合資源。要立足地區實際,充分發揮區域優勢,通過借勢、借力、借腦、借資,不斷動員各部門、發動全地區積極參與和支持法治文化建設工作,構築「積極參與、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有序運行」的法治文化工作聯動機制。司法行政機關要積極履行主管職責,充分發揮協調、指導和監督的職能,克服「小馬拉大車」的消極心態,學會「藉助外力」、「借船出海」、「借雞生蛋」,凝聚各單位、各部門和各階層力量開展法治文化活動,從而實現法治文化工作主體多元化、內容專一化、方式協同化、效益最大化,實現由「主演」到「導演」,由「獨唱」到「合唱」的轉變。
二、創新品牌,提升法治文化建設活力。近年來,鼓樓區委、區政府立足區情,高位謀劃,積極推進工作理念創新,不斷拓展普法渠道和載體,社區法律學堂實現了普法工作由零散式、分散式、隨意性向陣地化、長效化運作的轉變,法治文化廣場成為全區法治文化建設的精品工程,在全省率先打造的法制宣傳教育中心形成了部門聯手、全社會參與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丁山法治文化生活體驗館植入法治文化媒介設施和法治文化元素,提升了地區法治文化建設水平。要扎實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必須要發揮地區優勢,在鞏固、深化和創新品牌上下功夫求實效。
一是鞏固法治文化宣傳廣場。要在現有法治文化宣傳廣場提擋升級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進取,不斷尋找新的法治文化構建空間,多角度、深層次立體打造法治文化廣場。要充分整合地區資源,在完善領導幹部學法培訓基地、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基地、企業員工學法園地、禁毒教育基地、外來務工人員法制宣傳服務中心的同時,不斷拓展新型普法宣傳陣地、基地,大力加強法治文化長廊、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展廳、法治文化小區、法治主題公園等場地的規范化建設,廣泛宣傳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物權法、婚姻法、治安處罰法以及信訪條例、婦女兒童保護、低保審批等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關系的法律法規,讓居民茶餘飯後有法律知識可學,走路散步有法律規定可看,營造「出門有法、抬頭見法、知法守法、辦事循法」的法治氛圍;
二是深化法制宣傳教育中心。要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法制宣傳教育中心功能,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教育組織規劃部、法治文化產品聯合開發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督查部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協會」等的職能作用,注重依託「法律大講壇」、「高校學生普法講師團」、「公共安全律師服務團」、「司法執法工作者普法宣傳講師團」和「法治文藝演出團」等專業團隊進行法治文化宣傳,讓群眾在欣賞法治文藝作品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體驗法治文化,真正實現法治文化宣傳由灌輸式向滲透式、單一化向多樣化、重過程向重實效的轉變;
三是打造法治文化生活館。要在鞏固和深化社區法律學堂品牌優勢、平台優勢和機制優勢的基礎上,依託社區辦公場所,對社區法律學堂進行提檔升級,因地制宜地植入法治文化媒介設施和法治文化元素,精心打造法治文化生活體驗館。要通過設置「法律(援助)咨詢室、人民調解室、禁毒工作室、電子閱覽室、關愛之家、法制議事園、電影放映廳、電影文化陳列館、多媒體播放系統、婦女兒童權益保護中心、特殊人群管理服務中心、多媒體播放系統」等功能室,讓居民通過互動性的法治文化生活體驗,增強法治觀念,培育法治信仰,提升法律素質,引領地區性法治文化建設水平,讓法治文化成果惠及民生。
三、創新載體,增強法治文化建設效能。法治文化建設的難點在於概念虛、基礎弱、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必須要下細功夫、實功夫、慢功夫,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居民的法治意識,提升地區的法治水平。
一是加強融合。要因地制宜設置一批與城鄉環境協調、與生態相融的法治文化設施,將法治文化建設與社會發展相融合,提升法治文化建設的影響度。要緊緊圍繞改善民生、維護民權、爭取民利,通過「萬人問卷、千人督查、百事展評」、「百姓點題、政府破題」等形式,梳理法治建設實事項目,依法整治事關民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讓法治文化建設與法治實踐相融合,使人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要依託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設施, 通過開發製作台歷、掛圖、雨傘、摺扇、撲克、書簽、杯墊、環保袋等各類載體, 運用群眾樂於接受的戲曲、故事、春聯、年畫、簡訊、書畫、動漫等各類藝術形式,將法治文化建設與群眾生活相融合,提升法治文化的大眾性、娛樂性和廣泛性;
二是抓好結合。要將法治文化建設與「法律六進」相結合,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構建「法治、廉政、陽光」的機關法治文化、居民群眾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法治環境、企業單位誠信守法的法治理念,不斷提升地區法治化管理水平。要找准法制宣傳教育與法治文化建設的結合點,將法治文化建設與法制宣傳相結合,通過法制宣傳活動,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理念融入到人們的頭腦中,體現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之中,在全社會樹立法律信仰,形成崇尚法治的濃烈氛圍,使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始終與時代發展同行,與社會進步同步。將法治文化建設與社會管理創新相結合,堅持以法治理念引領社會管理創新,以法治精髓主導社會管理創新,用法治精神統帥社會管理創新全局,用法治眼光審視社會管理各種問題,用法治思維謀劃社會管理的戰略,加快從行政主導的管理模式向法治主導的管理模式轉變。要注重克服創新就是突破法律的片面認識,更加註重觀念的轉變,制度的創新、機制的整合、要素的集成和方法的改進,努力實現社會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法治化;
三是注重整合。要統籌整合各類有效資源,善於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各類媒體,圍繞人們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以案釋法、巡迴審判、模擬法庭、文藝作品等人們易於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識,宣傳法治精神。要利用 「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6.5」世界環境保護日、「6.26」國際禁毒日和「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重點時機開展法治文化廣場活動,集中組織專業律師、法律工作者開展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活動,現場解答居民的法律問題,努力為居民提供法律服務。要將法治文化建設與推進依法治理、創建法治區(縣)和民主法治示範單位等活動進行整合,進一步提高領導幹部依法決策、執法部門依法行政和司法機關公正司法水平,大力促進社會管理創新和基層民主法治建設。
❷ 試論如何推動我市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法理不外乎人情,首先,需要的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不允許徇私枉法、「走後門」等現象的發生,如今微博、網路的的宣傳就是一個良好的、開放的監督機制,但同時需要媒體以及有關部門的正確引導;其次,再健全的體制也是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們需要道德的「介入」,積極推廣當今盛行的正能量,來彌補我們法律中的漏洞和不足。
❸ 如何加強財政法制監督
做一個參考:企業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的基本職能,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會計監督制度主要是企業對其經濟業務活動全過程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實性進行控制、考核和指導,其目的在於使各類經濟業務和財務收支在國家法律、法規和制度允許的范圍內,按預定的目標、計劃和原則進行,以獲得最優的經濟效益。一、我國企業會計監督制度存在的問題(一)會計監督法律的約束機制不全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的發展過程中,會計體系需要健全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但在目前會計工作中所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行為。雖然新的《會計法》已頒布,但是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沒有跟上,使得當出現違規事件,仍然沒有相應法律條款進行有力地制裁,使得會計監督形同虛設,導致會計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監督職能,導致企業會計監督不力。(二)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偏低,職業道德觀念有待加強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的提供者,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以及職業道德觀念在會計監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前些年我國會計人員奇缺,從現階段來看,雖解決了量方面的問題,但在職的會計人員中受過高等專業教育的人數還只是占極小部分,多數沒有經過專業培訓,而且有的還是無證上崗。會計人員整體的素質不高,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業務水平偏低,缺少分析能力,從而導致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人員的監督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職業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從,在權大於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會計信息失真在所難免。(三)企業外部的會計監督不力執法部門執法不力。我國目前總的說來還是人治大於法治,執法部門往往有章不循,以權代法,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得作假付出的代價大大小於產生的利益,對有關責任人起不到應有的懲戒作用,致使一些經營者和單位領導膽大妄為,無視國家法律法規,各種類型的企事業單位都存在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雖然我國企業外部監督方式很多,包括法律監督,財政監督,工商稅務監督,金融監督等,監督體系可謂龐大,但監督效果卻不理想,原因是各種監督的功能交叉,標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橫向信息溝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二、加強企業會計監督的對策(一)正確認識會計監督的重要地位,完善有關法律法規體系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離不開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健全的法律法規,是會計監督能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國會計體系逐漸完善過程中有法可依的基礎。我國已頒布了新《會計法》,為從源頭上防止會計監督弱化,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還應盡快出台《會計法》實施細則,提高《會計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會計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滿足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需要。會計部門要以現有的法律、法規為依據,制定和完善各種會計監督實施法和操作規程,盡量把實際工作中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補充進去,逐漸地充實完善,監管人員在工作中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事,公開事程序,使會計監管做到公正、公平、公開。(二)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觀念的建設由於會計人員出具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整個過程,他的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會計的輸出結果。所以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首先是要有較強的法制觀念,這樣才能在國家會計法律體系下真正履行會計人員的職責,其次是要具備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有一定的行為規范來自我約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譽。這樣素質的會計人員才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會計職業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然後,會計人員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較強的綜合能力。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技能的高低決定著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會計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的繼續提高,提供機會給他們進行繼續教育。最後,會計人員還要有較高的風險管理能力。高素質的會計人才首先要主動的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業務操作能力,同時國家、社會也要提供相關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對這些會計人員進行培養,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全面性,使得會計監督能夠有效的得以執行。(三)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內部監督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是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重要措施。社會監督、政府監督的目的是為了督促企業內部監督到位。企業加強內部監督的程度,建立完整的內部監督機制。如何健全和有效實施內部控制,則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一是財政部門作為會計主管部門,應加大對企業管理層和會計等相關人員的宣傳教育,讓他們認識到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內部控制實施環境,否則再好的制度也是形同虛設。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大中小股東的投票權,防止大股東一人說了算,提高管理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三是完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內部控制機制。明確股東代表、董事、監事的任免制度,規定他們的權力和責任,對董事會議事規則及重大事項的決策等都要形成長效機制。四是強化內部審計機構和監事會的獨立地位和作用,賦予其的監督權。內審機構和監事會能否有效行使監督權,關鍵看能否保持應有的獨立性,只有享有充分的獨立性才能有效履行監督權,真正起到內部監督的作用。五是重大項目要採取重抓事前、事中控制,事後持續跟蹤監督的方式進行管理,對發現的內部控制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進行修正,確保內部監督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四)加強企業外部的會計監督力度在會計監督中單純強調內部監督是不夠的,也必須加強對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也就是加強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監督。社會審計監督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委託,根據有關規定,以獨立第三者的身份對委託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對依法公開披露的單位會計報告的真實性負法律責任。加強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會計監督力度的外部基礎之一。國家監督具有權威性,是指財政、審計、稅務、工商、人民銀行、證券監督、保險監管等政府機關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代表國家對各單位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進行的會計監督檢查,進行宏觀調控,它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監督體系的主導,與企業內部監督起互補作用。政府監督要明確職責,合理分工,建立責任制,各負其責。
❹ 如何完善我國財政政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法制化部分-
財政是國家實現其職能,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重要物質基礎,擔負著維護國家機關的正常運轉、促進經濟文化事業繁榮和社會穩定等重要職責。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加強財政法制建設,將財政管理活動納入法制化軌道,實現依法理財,依法行政,依法治國。
一、實現依法理財,必須加強財政法制建設
1.加強財政法制建設,建設法制財政,有助於實現財政管理的法制化。
2.加強財政法制建設,建設法制財政,有助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3.加強財政法制建設,建設法制財政,有助於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建設公共財政體制框架,必須遵循公平、公正、法制等市場經濟基本通行的規則,也就是要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財。 4.加強財政法制建設,有助於實現財政職能,保障財政部門依法履行其職責。因此,加強財政立法工作,加快制度建設步伐,對於部門立法中不合理的減收、增支內容予以抑制,從法律的角度為實現財政職能把關。
運用法律手段,將法治貫穿於財政管理的全過程,才能確保財政行為規范化,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二、加強財政法制建設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1.財政法律體系不健全的問題,造成財政行政行為違反現行法律。
2.財政法律制度總體的立法層次比較低,法律規定之間存在著不協調的問題。 3.財政立法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問題。
4.財政執法行為有待進一步規范的問題,加強執法監督仍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依法理財面臨的重大課題。
5.法制意識、依法理財觀念有待進一步增強的問題,迫切需要提高法制意識,樹立法制觀念。
三、加強財政法制建設,積極推進依法理財
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積極推進依法理財,必須進一步加強財政法制建設。通過加強財政立法,建立健全財政法律體系,嚴格財政執法,完善財政執法監督,深入開展財政法制宣傳教育,為財政管理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1.建立健全財政法律體系,使各項工作有法可依。 2.加強財政立法工作,切實提高立法質量。
3.強化財政執法,規范執法行為。加強財政執法,使財政管理法制化、規范化,提高財政管理的透明度,有利於提高財政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4.加強財政法制宣傳教育,促進依法理財工作的順利開展
民主化部分
民主最初體現於政治領域,即政府行為的合法性只能源於主權人民行使其自治權所授予的權威。從政治角度,實現所有公民的民主、政治平等以及基本的政治權利是國家的基本任務;從經濟角度,保護財產權,實現經濟的自由,增加財富的機會,實現社會整體福利的增進是國家職責所在。
財政橫亘一國政治、經濟領域,構成市場經濟下政府進行資源配置、提供公共物品的政府性經濟組織安排和政府性經濟行為的規則體系。一方面,財政是一國政府得以生存的經濟支柱,其經濟來源是建立在對公民私有財產合法的剝奪之上,這種對公有領域和私有領域的劃分,無疑應當取得利益受損方的認可,才能實現和維持國家行為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從經濟學角度,財政提供公共物品,必須是任何個人無法排他地佔有和消費的物品,否則政府參與市場競爭,不僅是對私人經濟自由的侵害,同時也是對源於公民的財政資金的不當使用。因此,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集中在財政領域就表現為財政民主。一方面,在政治的領域中,財政民主是公民政治參與和政治溝通的權利的保障;另一方面,在經濟的領域中,財政民主是公民基本財產權的保護。
之所以強調財政民主,是因為在我國,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通過其選舉產生的人民代表大會以及其他方式、途徑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的權力。如審批預算是憲法等相關法律賦予人民代表大會的一項職權。因此,無論是預算的編制還是審批,均應反映人民之意願並得到人民代表大會的批准。
貫徹民主原則,一是可以保證公共財政的科學性,使公共財政符合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真正反映未來年度財政收支情況;二是有利於實現對政府財政收支行為的監督,防止出現隨意性。防止政府濫用權力,就必須以公民的民主權利約束國家公共權力。
二、財政民主的制度構建
從理論上看,財政旨在提供公共物品。在現實生活中,為防止財政活動偏離公共利益,保留公民對重大財政事項的決定權,是財政民主的核心和目的所在。財政民主一般表現為財政議會主義,即重大財政事項必須經過代議機構審批。我國《憲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因此,從淵源上看,財政民主是憲法所規定的人民主權理論在財政法領域的落實和體現。而《立法法》第8條明確規定財政、稅收的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從形式和程序上保證了財政的民主性。
重大財政事項由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決定也是財政民主的重要體現。除了對財稅方面的基本制度制定法律以外,人民代表大會的財政決定權也體現在預算審批上。根據我國《憲法》及《預演算法》的相關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審批中央預算,地方各級人大負責審批本級地方預算,這表明,財政民主的基本要求在我國已得到了確認。同時,財政民主還要求賦予人民對財政事項的廣泛監督權。這要求財政行為的決策程序、執行過程以及實施效果,須具備公開性、透明性等特點。否則無論預算審批或預算監督,都只會流於形式,公開透明更無從談起了。細化到具體的財政行為,則表現為財政收入與支出行為的民主化。
(一)支出民主:以公共需要定位財政支出
政府的支出邊界到底在哪裡,這不是單純用理論可以解決的問題。雖然古典學派認為政府的活動是一種消費現象,主張縮小財政規模。但新財政思想卻認為市場機能在實際經濟社會中根本難以發揮,更何況還存在分配不均的問題,若政府不介入幾乎無法平息。兩種觀點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市場和政府的界限的模糊性。但事實是,由於政府執行宏觀經濟職能的需要,財政職權在一定程度上有擴張的趨勢,從而引起財政支出的增加。
一般說來,財政支出是國家通過財政收入將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有計劃的分配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是財政職能的具體化,服務於政府職能。基於公共物品理論的分析,既然市場無法有效提供,那麼財政支出就是全部公共物品(包括全部純公共物品和部分准公共品)。只有滿足公共需要的事務,財政才應提供資金支持,否則偏離公共物品的政府財政分配行為本質上不能反映公民對公共物品的偏好而不能被視作財政民主行為。因此,財政支出民主首先應當表現為在財政支出決策的達成上,主要反映為人民對政府開支的權力制約和政府經濟職能執行的協調和平衡。
(二)收入民主:以公共權力定位財政收入
政府為履行公共職責所承擔的財政支出,需要積極謀取財政收入。財政收入,是政府為履行公共職能,滿足公共服務要求的財政支出需要,通過國家依法籌措的所有貨幣資金的總和,一般包括:稅收、費、國有資產收益、公債以及罰沒等其他形式收入。國家獲取財政收入憑借的是公權力,即由立法機關賦予公共部門代表公眾行使的強制性的權力。這種強制性權力是在分散決策基礎上集體選擇的結果,用來解決分散決策難以解決的各種問題。現代民主制下公共部門的任何權力都應通過公共選擇程序如投票,由立法機關審批、賦予,否則就是濫權,構成對私權利的侵犯。因此,議會制之所以能夠從社會中吸取更多的財政收入,其原因就在於代議制給予了財產權利人參與決策的機會,使他們相信代議機構決定的合法性, 這也是國家獲取財政收入的正當性基礎。
由此可見,在一個國家的「錢袋子」問題上,財政民主實踐了權利與權力之間的良性互動。財政的一系列環節中,從征稅開始,到支出、績效評估和監督,都應該在代表機構的決定與掌控之中,從而依法實現對政府活動的范圍、方向和政策目標的監督與有效控制。
❺ 加強法治治理工作好的建議
普法,只有大家都知法守法,才能達到法治
❻ 思考我國財政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法制化部分-
財政是國家實現其職能,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重要物質基礎,擔負著維護國家機關的正常運轉、促進經濟文化事業繁榮和社會穩定等重要職責。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加強財政法制建設,將財政管理活動納入法制化軌道,實現依法理財,依法行政,依法治國。
一、實現依法理財,必須加強財政法制建設
1.加強財政法制建設,建設法制財政,有助於實現財政管理的法制化。
2.加強財政法制建設,建設法制財政,有助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3.加強財政法制建設,建設法制財政,有助於建立公共財政體制。建設公共財政體制框架,必須遵循公平、公正、法制等市場經濟基本通行的規則,也就是要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財。 4.加強財政法制建設,有助於實現財政職能,保障財政部門依法履行其職責。因此,加強財政立法工作,加快制度建設步伐,對於部門立法中不合理的減收、增支內容予以抑制,從法律的角度為實現財政職能把關。
運用法律手段,將法治貫穿於財政管理的全過程,才能確保財政行為規范化,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二、加強財政法制建設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1.財政法律體系不健全的問題,造成財政行政行為違反現行法律。
2.財政法律制度總體的立法層次比較低,法律規定之間存在著不協調的問題。 3.財政立法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問題。
4.財政執法行為有待進一步規范的問題,加強執法監督仍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依法理財面臨的重大課題。
5.法制意識、依法理財觀念有待進一步增強的問題,迫切需要提高法制意識,樹立法制觀念。
三、加強財政法制建設,積極推進依法理財
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積極推進依法理財,必須進一步加強財政法制建設。通過加強財政立法,建立健全財政法律體系,嚴格財政執法,完善財政執法監督,深入開展財政法制宣傳教育,為財政管理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1.建立健全財政法律體系,使各項工作有法可依。 2.加強財政立法工作,切實提高立法質量。
3.強化財政執法,規范執法行為。加強財政執法,使財政管理法制化、規范化,提高財政管理的透明度,有利於提高財政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4.加強財政法制宣傳教育,促進依法理財工作的順利開展
民主化部分
民主最初體現於政治領域,即政府行為的合法性只能源於主權人民行使其自治權所授予的權威。從政治角度,實現所有公民的民主、政治平等以及基本的政治權利是國家的基本任務;從經濟角度,保護財產權,實現經濟的自由,增加財富的機會,實現社會整體福利的增進是國家職責所在。
財政橫亘一國政治、經濟領域,構成市場經濟下政府進行資源配置、提供公共物品的政府性經濟組織安排和政府性經濟行為的規則體系。一方面,財政是一國政府得以生存的經濟支柱,其經濟來源是建立在對公民私有財產合法的剝奪之上,這種對公有領域和私有領域的劃分,無疑應當取得利益受損方的認可,才能實現和維持國家行為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從經濟學角度,財政提供公共物品,必須是任何個人無法排他地佔有和消費的物品,否則政府參與市場競爭,不僅是對私人經濟自由的侵害,同時也是對源於公民的財政資金的不當使用。因此,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集中在財政領域就表現為財政民主。一方面,在政治的領域中,財政民主是公民政治參與和政治溝通的權利的保障;另一方面,在經濟的領域中,財政民主是公民基本財產權的保護。
之所以強調財政民主,是因為在我國,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通過其選舉產生的人民代表大會以及其他方式、途徑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的權力。如審批預算是憲法等相關法律賦予人民代表大會的一項職權。因此,無論是預算的編制還是審批,均應反映人民之意願並得到人民代表大會的批准。
貫徹民主原則,一是可以保證公共財政的科學性,使公共財政符合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真正反映未來年度財政收支情況;二是有利於實現對政府財政收支行為的監督,防止出現隨意性。防止政府濫用權力,就必須以公民的民主權利約束國家公共權力。
二、財政民主的制度構建
從理論上看,財政旨在提供公共物品。在現實生活中,為防止財政活動偏離公共利益,保留公民對重大財政事項的決定權,是財政民主的核心和目的所在。財政民主一般表現為財政議會主義,即重大財政事項必須經過代議機構審批。我國《憲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因此,從淵源上看,財政民主是憲法所規定的人民主權理論在財政法領域的落實和體現。而《立法法》第8條明確規定財政、稅收的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從形式和程序上保證了財政的民主性。
重大財政事項由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決定也是財政民主的重要體現。除了對財稅方面的基本制度制定法律以外,人民代表大會的財政決定權也體現在預算審批上。根據我國《憲法》及《預演算法》的相關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審批中央預算,地方各級人大負責審批本級地方預算,這表明,財政民主的基本要求在我國已得到了確認。同時,財政民主還要求賦予人民對財政事項的廣泛監督權。這要求財政行為的決策程序、執行過程以及實施效果,須具備公開性、透明性等特點。否則無論預算審批或預算監督,都只會流於形式,公開透明更無從談起了。細化到具體的財政行為,則表現為財政收入與支出行為的民主化。
(一)支出民主:以公共需要定位財政支出
政府的支出邊界到底在哪裡,這不是單純用理論可以解決的問題。雖然古典學派認為政府的活動是一種消費現象,主張縮小財政規模。但新財政思想卻認為市場機能在實際經濟社會中根本難以發揮,更何況還存在分配不均的問題,若政府不介入幾乎無法平息。兩種觀點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市場和政府的界限的模糊性。但事實是,由於政府執行宏觀經濟職能的需要,財政職權在一定程度上有擴張的趨勢,從而引起財政支出的增加。
一般說來,財政支出是國家通過財政收入將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有計劃的分配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是財政職能的具體化,服務於政府職能。基於公共物品理論的分析,既然市場無法有效提供,那麼財政支出就是全部公共物品(包括全部純公共物品和部分准公共品)。只有滿足公共需要的事務,財政才應提供資金支持,否則偏離公共物品的政府財政分配行為本質上不能反映公民對公共物品的偏好而不能被視作財政民主行為。因此,財政支出民主首先應當表現為在財政支出決策的達成上,主要反映為人民對政府開支的權力制約和政府經濟職能執行的協調和平衡。
(二)收入民主:以公共權力定位財政收入
政府為履行公共職責所承擔的財政支出,需要積極謀取財政收入。財政收入,是政府為履行公共職能,滿足公共服務要求的財政支出需要,通過國家依法籌措的所有貨幣資金的總和,一般包括:稅收、費、國有資產收益、公債以及罰沒等其他形式收入。國家獲取財政收入憑借的是公權力,即由立法機關賦予公共部門代表公眾行使的強制性的權力。這種強制性權力是在分散決策基礎上集體選擇的結果,用來解決分散決策難以解決的各種問題。現代民主制下公共部門的任何權力都應通過公共選擇程序如投票,由立法機關審批、賦予,否則就是濫權,構成對私權利的侵犯。因此,議會制之所以能夠從社會中吸取更多的財政收入,其原因就在於代議制給予了財產權利人參與決策的機會,使他們相信代議機構決定的合法性, 這也是國家獲取財政收入的正當性基礎。
由此可見,在一個國家的「錢袋子」問題上,財政民主實踐了權利與權力之間的良性互動。財政的一系列環節中,從征稅開始,到支出、績效評估和監督,都應該在代表機構的決定與掌控之中,從而依法實現對政府活動的范圍、方向和政策目標的監督與有效控制。
❼ 財政局局長如何依法履職和依法行政
到財政局工作近半年了,作為一個來自財政系統之外的局長,幾個月來,我一直在思考:?就這個命題,談談自己的想法,也算是與局全體同志的一個思想和工作的交流吧。一、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財政部門是縣綜合經濟部門之一,作為政府的管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財政工作任務繁雜,處理的關系復雜,干好財政局長的確不容易。我覺得財政局長必須熱愛自己的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必須樹立一個大有作為的信念,干一番事業的決心,要干就要幹得更出色,這就是我對事業追求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我工作的動力。干好財政局長要有責任意識,做經濟工作要解放思想、注重創新。當前,我縣處於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關鍵期,加快發展、奮力崛起是全縣人民的意志表達,在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時期,財政部門應該也必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作為財政局長要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因循守舊,有開拓精神,更要敢於負責。二、十分清楚自己的職責財政局長的工作過程是一個履職的過程。首先要清楚財政的職能是什麼?更應該清楚自己的職責是什麼?財政工作的四大職能就是:經濟調節、資源配置、財政收支、財政監督。財政局長的職責,我個人理解應是團結依靠領導班子,帶領全體財政幹部為實現既定的工作目標,發揮職務權力作用,影響和指揮下屬實現工作目標的過程。具體講就是帶領財政局幹部,貫徹執行國家財政方面的法律法規;參與制定縣域宏觀經濟政策,運用實施財政政策;編制並執行財政預算,並接受人大監督;負責財政資金調度和撥款,搞好全縣財政收支工作;擬定和執行財政工作規劃和改革方案;做好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管理全縣會計工作;做好財政監督等方面的工作。三、掌握足夠多的信息量財政工作與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關系,影響財政收支的因素更多,如果財政局長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說能搞好財政工作是個笑話。當今世界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流源源不斷,信息來源五花八門。如何篩選了解掌握有用的信息學問很大。我個人認為首先要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還有就是省、市、縣的經濟發展戰略、「十一五」規劃的內容等信息。其二,要了解本縣的與財政相關聯的基本信息,主要有重要的經濟指標、社會事業相關指標。其三,要掌握財政、稅收信息內容,財政收入的各項指標,財政支出的主要類別的數字。其四,要了解縱向、橫向對比的財政信息,還要有對信息加工的能力。做好信息的分析判斷和運用。四、掌握本單位的基本情況我縣財政工作在前幾任領導班子帶領下,各項工作取得過顯著的成績,建立了較完善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幹部隊伍素質較高,工作進展順利。通過個人近幾個月的工作和對工作情況摸底,我覺得財政局深層次的問題還存在不少。首先表現在思想上,思想和思維模式固定,思想比較僵化,表現在工作不主動,工作干勁不足、激情不夠;其二是工作習慣已成為定式,表現在工作推一推、動一動,工作執行力差,不注重工作細節,工作效率低,工作質量水平不高;第三是部分同志工作責任心不強,崗位職責不明。幹部隊伍建設方面,我局人才結構分析:局機關中級人才佔66%,鄉鎮佔44%。幹部職工年齡結構分析:局機關30歲到50歲的人員佔70%,鄉鎮財政所佔92%。從上面二組數字看,隊伍狀況是不錯的,由於多年缺乏人才流動,中層沒有交流,崗位沒有變化,幹部得不到重用和提拔,形成年輕人上進心弱化,中年幹部沒有盼頭的局面。另外,幹部能力建設亟待加強,復合型人才、專家型人才比較少,多年來也沒有進來大學生,人才隊伍後勁不足。事業是由人干出來,培養人才,引進人才是當務之急。五、理清一個工作思路作為財政局長,是單位的第一責任人,工作怎樣干?隊伍怎樣帶?局長必須結合財政局的工作和隊伍實際情況,充分聽取來自各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分析,准確把握,理出一個清晰的工作思路,使財政工作按照局班子制定的工作思路進行推進。我局的工作思路:一是依法行政,依法理財;二是注重協調,形成合力;三是規范管理,按規矩辦事;四是加強監督,跟蹤問效。工作思路的解讀就是財政工作要有大前提,按法辦事,各項工作都要在法律規范的范圍內進行,特別是受《預演算法》、《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的調節,財政工作服務全社會,與各界溝通協調是很重要的,只有加強協調,才能提高工作效能,才能更好地發揮財政職能,與配合單位形成合力,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財政管理工作從規范制度建設和落實制度入手,實現內部控制,實現按規矩辦事,規范管理,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財政監督工作要與財政資金的使用鏈相結合,做好財政資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後監督,必須跟蹤問效,只有問效才能確保財政資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六、打造一個能戰斗的團隊財政局的全體幹部職工雖然崗位不同,分工不同,干著不同的工作,如何發揮這個隊伍的最大作用,最重要是把隊伍當成一個團隊看待。團隊的靈魂就是精神和文化,團隊最能形成戰鬥力,如何打造團隊。第一,要給每個幹部職工一個機會和平台,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去實現自己的價值,一句話「天生我才必有用」,領導的任務是給每個職工一個適合的崗位。第二,是給每個人一個進步的期望,干好了怎麼樣?第三,是要給每個人一個福利的期望,福利不一定就是物質待遇,可以是文化生活、培訓機會等。第四,引入「鯰魚效應」,使每個人都有一個危機感。實行人才交流和人才引進,別人隨時准備取代你,逼著你發揮潛能,把工作做好。七、建立長效的工作運行機制財政局09年實行新的工作運行機制。主要做法其一分解目標任務,制定考核辦法;其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序時反映工作進展和動態;其三是嚴格細化考核;其四是注重考核結果應用。新的運行機制總要求:因事設崗,因崗定人,科學考核,兌現獎懲。推行的重點是領導班子分工負責制,崗位責任更加清楚,責任追究更加明確,讓每個領導和中層幹部有權有責,工作要求更高,責任意識更強。八、做好工作的統籌做好財政工作應該分清輕重緩急,統籌考慮。局長要把鋼琴彈好,要做到統分結合,分工不分家,要協同配合工作。財政工作要做好中長期規劃,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外部和內部目標。要把抓得住、看得著的內容寫進目標任務分解欄里,同時要把日常工作和中心工作、臨時突發工作結合起來,把定期溝通和民主決策、民主集中制結合起來,把主內與打外結合起來。書記、局長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決策和用人方面,同時要從全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為政府當好參謀,謀劃出台有份量的政策性措施,搞好上下左右的關系協調,分管領導應該主動地考慮如何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大事向班子匯報,小事主動承擔起責任。股室領導應該聽從分管領導的工作安排,主動提出自己的工作見解,徵得分管領導的意見後,領導工作人員積極大膽開展工作。九、處理好幾個關系財政工作必須注重協調與溝通。局長必須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系,其一是與領導的關系。財政局長要當好領導的參謀,自己要清楚縣委、政府制定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要有大局意識,要自升一級看問題,下沉一級查實情,取得一手資料,提出自己的見解,要有敢說真話的勇氣。及時提供領導需求的信息,辦事的效率和質量要高,也要經常與領導進行工作交流,在具體事項上要快速理解領導工作意圖,及時配合工作。其二,與省、市財政主管部門的關系。上下關系的處理,必須把干好工作做為前提,要充分利用各種人脈關系,經常跑省進市,不能怕難為情,怕上級領導不給面子,因為聯絡感情也是工作,當然搞好上下級的關系也是講工作技巧的,這要進行不斷的總結和改進。其三,與四大班子機關之間。首先尊重各位領導,對工作進行定期匯報,宣傳財政工作,爭取他們對財政工作的了解和理解,在經費安排方面要按原則和規矩辦事,如有誤解可以耐心解釋,做細工作。其四,與局班子成員之間關系。相互尊重,加強溝通,作風民主,寬宏大度,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有話當面講,背後不議論人,打造出一個講工作、說真話、講團結、顧大局的領導班子。其五,與職工們關系。領導與職工是平等的關系,領導要尊重職工、關心職工,八小時以內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大家一樣干工作,八小時之外大家可以稱兄道弟,是朋友關系,同時也要換位思考,了解職工的困難,注意職工的關注點,傾聽職工的意見,把職工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十、抓好廉政,守好底線財政部門是一個被外界稱為有權的單位。領導也被認為是有權的領導,連中層幹部別人都得罪不起。財政局長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權力觀,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好了是服務社會的平台,用不好成為危害社會、葬送自己前途的工具。作為局長,是廉政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從自己做起,正確使用自己的手中權力,按規定辦事,守住廉政的底線。教育幹部職工做好廉政工作,從嚴要求,警鍾長鳴,把財政局打造成一個廉政機關。
❽ 關於法制教育
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和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成長。我國青少年教育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較低的。但近年來由於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加強民主與法制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艱巨的任務。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法制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的重要位置。首先從穩定局勢看,需要深入普法,進行法制教育。當前,我們全國各地政治形勢、經濟形勢是穩定的,社會治安也是基本穩定的,這是主流,是必須充分肯定的。但是,只要國外反動勢力對我國「和平演變」的圖謀不死,就必然會對我們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當前的改革開放,在我國歷史發展中,還處於摸索階段,目前在經濟發展中面臨著市場疲軟,國營企業中「三角債」嚴重,職工收入不平衡等新問題,也是容易引起不穩定的因素。要保持全社會有一個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就必須在堅持不懈地進行四項基本原則教育的同時,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要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那麼,進行法制教育,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就顯得十分迫切了。只有大力加強法制教育,把法律交給人民,使之成為廣大公民的行為規范和維護社會安定的有力武器。對公民進行法制教育必須與民主教育結合起來。
其內容包括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的基本方針和政治,民主意識,法律基本知識,革命紀律的教育等等。進行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教育,首先應幫助全體公民增強當家作主的政治責任感,正確運用民主權利。教育人們懂得社會主義民主,是在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下的民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時又必須遵守社會主義紀律和法制,不允許以任何借口搞極端民主化和無政府主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建立了以憲法為中心的各個法規,成績顯著,但各有關部門的法規,與經濟發展的進程相比,還需進一步健全、完善和實施,如計劃法、財政立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律、法規的教育,引導和幫助人們懂得什麼是守法,什麼是違法,明確是非界限,在全社會逐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使人們懂得堅決同無政府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資產階級自由化等非民主現象作斗爭是必須履行的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總之,通過民主與法制教育,使整個社會形成一個全民學法、知法、懂法、執法、遵紀守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