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讓農民

法治讓農民

發布時間: 2022-04-11 05:16:06

1. 光明時評: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鄉村振興的意義是啥

光明時評: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鄉村振興的意義是啥?近年來鄉村振興這個詞語頻頻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鄉村振興是我國關於農村地區發展的一個規劃,這個計劃有著重大的意,義為減小我國城鄉差距,減少我國貧富差距,為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計劃,它的實施在未來可以提供給廣大農村人口就業機會,和經濟發展的機會。

一,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計劃,顧名思義,就是為了讓鄉村能夠振興,這個振興不管體現在哪個方面,經濟也好,鄉村的基礎設施,鄉村村民的生活生產狀態,都是振興的方面。鄉村振興的意義巨大,可以解決我國現在社會上存在的許多矛盾,還有一些地區的發展困境。

以上,歡迎大家評論補充,寫作不易,歡迎各位點贊關注。

2. 如何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

2009年是「五五」普法關鍵的第四年。 經過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明顯增強,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成效顯著,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一、我國農民法律意識的現狀 自開展全民普法教育以來,農民的法律、權利意識在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農民知道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但總體來看我國農民的法律意識還處於較低水平,農村法制宣傳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農民對法律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學習積極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農村普法宣傳仍是法制教育的薄弱環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國家「五五」普法20多年的發展進程,在明確提出「法律進鄉村」的大背景下,人們對於法律的了解還是有了一定的提高,更多的農民百姓認識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他們需要更多的法律化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糾紛,促使其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農民接受法制學習教育的機會總體來看還是比較少,農村法制宣傳存在「死角」 ,農民日益增長的法制需求與落後的法制宣傳教育還存在著比較突出的矛盾。 (二)農民對法律的認識不到位,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意識淺薄。 大多數的農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更多的人認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權利的實現,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為的發生。在很多的村民自治選舉中我們看到很多村民出售自己的選票,候選人用金錢「買選票」的事情屢屢發生。他們不知道這樣濫用自己權利的後果是導致選舉結果並不能達到真正實現村民自治的目的,而以損壞自己的利益告終,而這種權利、義務意識的淺薄最終不能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 (三)農民法律維權意識存在誤區。覺得上法院「打官司」不是維權的手段,特別是涉及到「民告官」如土地徵用賠償等問題上更是望而卻步。由此造成許多本可以通過法律訴訟、司法調解等法律途徑解決的問題,演變成了信訪問題。法律意識維權上的這一誤區直接造成對政府的信賴往往勝過對法律的信賴,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訪的工作量以及社會的不和諧因素。 三、問題存在原因 (一)主觀原因:1、農民群眾本身文化素質相對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村民對於法律知識的接受水平。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多的農村村民特別是農村青壯年湧入城市,而留守家中更多的是老人、婦女和小孩。而這樣的一部分人往往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更甚者不識字的占據了絕大多數,他們不懂法律並且法律意識相當薄弱,所以這樣的農村村民較少參與普法活動。正是由於他們法律知識水平和法律意識都比較低,對法律缺乏信任感,從而不會應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2、鎮、村雖然都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機構,但法制宣傳作為一種「軟指標」做與不做在短時期也沒有明顯的效果。在一些村幹部中,他們本身的法律知識就相當的薄弱,更別說讓其帶頭學法了。所以少數地方的農村法制宣傳教育還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應付檢查上。 (二)客觀原因:1、封建文化思想在農民百姓腦中已根深蒂固。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廣大農民思想觀念中,權大於法的思想難以根除。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農民對國家法律看到更多的是其強制性的一面,認為法律的主要職能是鎮壓,而相對忽略了法律同時還具有權利保護的一面。長期以來,就形成了政府的權利大於法律的思想認識。這種法律制度與封建文化思想之間的鴻溝,阻礙了農民法律意識的提高。2、法制宣傳隊伍力量薄弱,經費缺乏。 目前農村的普法工作主要依靠鄉(鎮)司法所進行。全國農村人口占據全國總人口的80%,如此龐大人口的法制宣傳任務,僅僅讓鄉鎮司法所工作人員擔負, 普法職能存在嚴重不足。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法律維權意識的薄弱現象,影響農民百姓對法律的深入了解。 另外由於普法經費的缺少也影響著普法宣傳工作。 3、普法宣傳的形式單一,內容缺乏針對性。 首先,農村普法的方法比較單一,大多時候還是採取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宣傳資料等形式進行。通過掛橫幅、貼標語進行宣傳,往往造成農民只知法律名稱而不知其內容。至於分發的宣傳資料,雖然內容詳細,但是受不同程度的文化影響他們不一定能夠理解。其次,內容缺乏針對性表現在,沒有對不同地區的農民百姓所需的法律知識進行認真的分類。 四、對策研究(一)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增強農民法律知識接受水平。 如前所述,文化素質低下是影響農民法律意識提高的重要因素。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是增強農民法律意識的重要途徑。首先應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只有當一個地方農村的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才可能從根本上增強農民法律知識的接受水平。 (二)建立健全領導機制,推動農民法制宣傳工作制度化。 首先,搭建以基層司法所為主體,鄉鎮相關職能部本齊抓共管的第一層普法平台。實現對轄區內農村村民的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協調,形成政府指導、基層司法所協調、各相關職能主管部門具體組織實施的農民法制宣傳新格局;其次,搭建村(居)兩委幹部為第二層普法平台,嚴格實行村(居)兩委幹部培訓制度,以發揮基層村(居)幹部的組織帶動作用,不斷增強農村基層組織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服務農民群眾的能力。「五五」普法期間,要爭取努力實現在每個行政村「兩委」幹部中培養一名熟悉法律知識的兼職法制幹部。逐步形成和完善層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總之,加強農民學法用法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舉措,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證,是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和依法辦事能力的重要途徑。全面實施「五五」普法規劃,深入宣傳憲法和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依法處理各種利益關系,依法維護合法權益,依法參與農村基層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管理,為維護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3. 許多農民缺少法律意識,應如何向他們普及法律觀點

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的理性思考和理性基礎上形成的觀念。但是我國山區農民缺少法律知識,甚至邊遠農村是法律不入之地,所以提升培養農民的法律是是非常重要的。運用宣傳改變農民們原有的錯誤思想觀念。在山區農村,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發生矛盾後,要麼忍氣吞聲,要麼私聊,要麼就用暴力的方式解決,要麼就找德高望重的老者或者村組幹部來解決,很少有到法院去打官司的,甚至有一個村十年來沒有一例到法院打官司的。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那些農民認為打官司是醜事,攝入官司就是家門不幸,會讓人瞧不起,而這類錯誤的思想觀念,一定要得到改正,才可以讓農民們真正的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4. 農村法治 名詞解釋

就農村法治而言,它是指在維護國家法治統一的前提下,充分運用法律手段管理農村的各項事務,以保障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廣大農民的合法利益,促進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

5. 如何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識與法治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1、通過正確的教育指來導,自使他們的概念建立憲法和法律的最高權威,培養法治秩序和自由的概念統一,引導他們建立規則意識,權利和義務相一致,與實踐的行為准則,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2、加快普及素質教育。通過大規模的國家素質教育的普及,社會的所有成員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這樣社會的成員有一個強壯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獲得知識和技能,有很強的能力獲得和運用法律知識。

3、提高普法水平。普法工作應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提升公民的現代法律意識為目標,以現代法律的基本概念為主要內容,重點培養公民的權利意識、訴訟意識和法治意識。

4、完善法制。完善法制,需要加強立法,提高立法水平,使法律更加嚴謹、具體、可操作性強,從而更有效地規范和制約現代社會生活的運行。

5、建設良好的法制環境。當今社會法律意識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知識普及的結果,而不是深層社會現實和文化的發展。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社會效應和公共性的作用,這也是提高法律意識的必要手段。

6. 為什麼「商鞅變法」的初衷是為了讓農民保持貧困

據記載,商鞅變法的本質就是:「國家想要強盛,必須讓百姓始終保持貧困!」因為商鞅認為百姓貧窮了,就會有動力去爭取富裕;但是他們如果富裕了,就會產生其他的念頭,比如說「淫」等,這就會導致國家出現一些不好的現象,以至於國家難以強盛起來。

從前面介紹我們也知道了,秦國的強大與商鞅的變法有著密切的關系。據記載商鞅的變法理念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鏟除「仁義和平善良孝悌」,國家才會強盛;第二是人人互相監視互相告密,國家才會強盛;第三是必須「弱民」、「愚民」,國家才能強盛。由此可見商鞅變法的前提就是讓百姓保持在平困水平,這正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百姓只有處在貧困中,才會有求富的意識,才會更加的有動力,這樣國家才能更好的發展。

7. 如何通過法治來保障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

要求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全面推進農業發展
做強農業,必須盡快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富裕農民,必須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開發農村二三產業增收空間,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農增收力度,努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的勢頭。
繁榮農村,必須堅持不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加快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記者 林暉 王宇)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2份中央一號文件1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
這份文件題為《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全文約12000字,共分5個部分32條,包括: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大惠農政策力度;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圍繞增添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圍繞做好「三農」工作,加強農村法治建設。

文件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如何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必須破解的一個重大課題。國內農業生產成本快速攀升,大宗農產品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市場,如何在「雙重擠壓」下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提高農業競爭力,是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考驗。我國農業資源短缺,開發過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資源環境硬約束下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必須應對的一個重大挑戰。城鄉資源要素流動加速,城鄉互動聯系增強,如何在城鎮化深入發展背景下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實現城鄉共同繁榮,是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破解這些難題,是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必須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動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
「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彰顯了『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定位。」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朱立志認為,與去年相比,今年一號文件進一步強調「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相信在文件部署下,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有望加快推進。

8. 對村民進行法制教育要達到什麼目的

新農村的發展需要素質高、綜合全面的新型農民。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農民缺乏對新事物的感知能力,他們法律意識受到束縛,對法律的理解能力、使用能力欠缺,這樣會影響新農村的發展。新農村社會環境安定有序、富有活力,需要強有力的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法律保障新型農村發展是迫切需要的。因此,需要加強新型農民法制教育,使其樹立法制觀念,為新農村發展保駕護航。

1、加大法制宣傳力度,使農民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在農村加強法制宣傳能使農民認識到法制的重要性,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性,使他們能夠感受到農村繁榮進步需要法制予以保障。建立和諧社會需要新農村和諧穩定,新農村和諧穩定關繫到和諧社會的進程,通過法制宣傳要讓農民認識到法律能為和諧社會保駕護航。法制宣傳需要發揮文化功能,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通過法制宣傳可以使農民汲取有益文化,提高自身素質。地方領導要認識到法制宣傳的重要性,採取一些措施保障法制宣傳正常開展。增強農民政治參與意識,為法制宣傳提供基礎。教育程度高與低關繫到法制能否被接受,因此在農村要解決教育存在的問題,加強農民教育,提高其文化水平。總之,採取多種方式加強法制宣傳使農民樹立法制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民發自內心地認可法律,接受教育。

2、明確教育理念,使教育內容和方法符合農民的要求。對農民進行法制教育,要遵循教育規律,各個環節有效相連。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有最新的教育理念,能夠運用於農村法制教育中,以規范合理的方式對農民進行法制觀念教育。教育工作者應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主動性,科學合理以農民為主展開教育,講課注重實踐、聯系實際。社會在向前發展,人們的價值理念也要發生變化,與時俱進,因此,農村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也要更新,把最新、正確的教育理念用於農民的法制教育中。同時教育要具有針對性,在教育中針對不同的群體側重不同的法規,如針對老年人講解《老年人權益保護法》,針對在外務工的農民講解在外如何維護自己權利的法規。用最新的內容,最適合的教育方法,具有針對性地展開教育,達到農民對法規的渴求,使教育達到最佳效果。教育方法要多樣,能夠使農民接受,使他們在輕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及時了解農民對法制教育的看法,以農民為主,運用最新、最有效的方式對農民展開法制的教育。

9. 新農村建設對法制發展提出了什麼新的要求

農村法治的發展必須致力於「三農」問題的解決,而「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從法律角度思考,又要依賴於法律制度的創新。制度創新的關鍵是要把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置放於一個新的法律環境和制度環境中去,通過法律制度保障農村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動力。基於這樣一個思路,新農村建設必然要對法治發展提出以下四個方面的要求。
一、法治建設必須關注農民權益的保障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農民權益保障無疑是法治建設中應當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無論是農業生存的持續發展,還是農村社會的長期穩定,關鍵取決於廣大農民的正當利益是否能夠得到持續而有效的保護。農民權益是一個十分廣泛的概念,我們可以把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農民的財產權。第二類是農民的政治權利。第三類是農民的社會權利。在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平等、獨立和自由是包括農民在內的廣大市場主體應有的法律地位,這種法律地位的平等性恰恰是實現各自正當權益的基本保障和前提。但是,在中國長期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社會現實條件下,農民應有的法律地位和正當權益並未得到充分的體現和保護。面對這種情況,法律作為一種利益調控機制,它在保護農民正當利益問題上應當有所作為,而且必須有所作為。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就是保護了農民的積極性,從根本上說,也是保護了農業生產力。
二、法治建設必須維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需要通過法律加以確認和維護,才能獲得穩定長期的保障。保障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基礎地位,是農業立法的基本宗旨,也是農業法所肩負的第一任務。有關農業方面的立法都必須體現這一基本精神。當然,通過法律保障農業的基礎地位,並不是僅僅意味著將農業的基礎地位通過法律條文加以規定就完事,更重要的通過一系列更為具體的法律制度,將農業的基礎地位切實建立在強有力的法律支撐上。也就是說,要通過立法,正確處理農業和其他產業的關系,防止在發展其他產業時,造成對農業的侵害;通過立法,確立各種有利於調動農業勞動者生產積極性,有利於增加農業投入的農業發展激勵機制,使農業的發展始終充滿活力;通過法律,建立和鞏固農業產業保護機制,保障各項農業產業保護措施和保護政策能夠得到充分落實。在此基礎上,通過強化農業立法的實施機制,保證各項體現農業基礎地位的立法得到切實的實施,使農業的基礎地位真正獲得法律的保障。
三、法治建設必須構建農村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法治環境
城鄉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鄉差別是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重大社會問題,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城鄉隔離制度,例如戶籍制度,糧食供應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就業制度、醫療制度等,這就把中國居民分成城鄉兩個群體。因此,建立新型的城鄉關系是新農村建設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這就對法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至關重要的是要在農村法治建設過程中,通過提升農村在權力義務的法律配置中的地位和比重,在不損害城市發展的前提下在市場准入、財政、稅收、金融、價格、社會分配與保障等方面給農民社會以適當的傾斜。通過這些制度和措施,形成農村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法治環境。
四、法治建設必須把國家對農業的干預納入法治化軌道
當今世界各國都很重視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不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實行某種程度的干預。我國的實踐也證明,政府對農業的適度干預是農村改革、發展與穩定的基本保證。但是,政府不合理的干預也會給農村的改革、發展與穩定帶來消極影響。因此,必須對政府幹預農業經濟的行為進行有限的法律約束。法律約束並不僅僅意味著對政府幹預農業生產經營的限制,而且也應包括對政府合法干預的督促和保證。
參考文獻《幹部法律知識讀本》

10. 科普的春天到來,如何讓農民受益匪淺呢

為提高農民增收致富能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遼寧省撫順縣組織就業、科技、文化、計生、司法等20餘個部門開展了多次「科普之春」三下鄉活動,有力促進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通過開展科技服務,促進農民增收。截至目前,共發放有機水稻生產技術規程、寒富蘋果栽培技術、大果榛子種植技術等10餘種農業技術資料。發放種養殖等科技圖書200多冊、《科技致富信息》小報400餘份。同時,結合「送農民上大學工程」,鼓勵農民走出去學習專業知識,帶動其他農戶共同致富。


增強法治觀念。截至目前,共開展了6次以宣傳《法律援助條例》和《公證法》為主要內容的法制宣傳活動。懸掛法制宣傳條幅24幅,擺放展板12塊,發放法律援助指南、公證法宣傳單共2000份,解答群眾咨詢200餘人次,進一步增強了農民的法治觀念。

熱點內容
職業道德自查自糾 發布:2025-01-18 15:33:54 瀏覽:125
環境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8 15:32:32 瀏覽: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發布:2025-01-18 14:58:08 瀏覽:840
公司法律風險解決方案 發布:2025-01-18 14:45:04 瀏覽:605
兩項新民法 發布:2025-01-18 13:43:27 瀏覽:491
民法115條 發布:2025-01-18 13:40:23 瀏覽:128
人民法院錯案追究 發布:2025-01-18 13:21:33 瀏覽:81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