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閱歷

道德經閱歷

發布時間: 2022-04-11 10:50:56

⑴ 《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有很多的朝代更迭,每個朝代都給歷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特別是在百家爭鳴的時候,每個門派都積極表達各自的思想和看法,精彩紛呈,後來也誕生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兩大思想派別。但是人們對於道家思想總是有很多的誤解,認為它的思想是消極的,或者是玄幻的。但是認真讀透了《道德經》,就會發現這是一本終身受益的書。《道德經》包含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但是重要的是包含了治國之道,為人處世之道還有其他的人與世界的關系等等。

這本書中也有教人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比如飄風不終日,驟雨不終期,這句話就很好地鼓勵了面對困境的人們。還有治大國如烹小鮮。倘若人們能夠正確地解讀《道德經》,就足以過好這一生,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困惑,它總是在思想的制高點俯視著世間種種,只有真正的知道自我和外我,才能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

⑵ 道德經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到底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他的言論和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相傳老子西出函谷關的時候,在尹喜的勸說下,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經》,在書中第五章有這樣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tuó)籥(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句話也是老子傳播最廣的言論之一。


無論史書上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歷史都證明了天道自衡,輪回不止。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戰爭爆發的原因看似不同,其實都一樣,原因都是僧多粥少,方式都一樣,自相殘殺。

說到這里,我不得不說一下,所謂的「旅鼠自殺之謎」我認為也是天道自衡的體現。

萬物都有正反兩面,有仁便有不仁,有好便有壞,有情便有無情,而天地的中立,貌似不仁,實際上這才是天地最大的仁,無情便是最大的有情,這是萬物生存的基礎,也是大道的體現。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個人在當下的理解便是:虛無縹緲的天地可以是心靈一時的寄託,卻不能整天幻想著天上掉餡餅的事,人這一生的舍和得都是個人意志的體現,變化的源頭還在於自己本身。

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也是大道的體現,天地亘古不變,而萬物自然卻在不停變化,天地孕育了萬物,卻不去插手萬物的軌跡,天地想是一個大風箱,而萬物都生活在風箱里,靜止不動便毫無變化,一旦動了起來便是變化無常,再無停歇之日,在這個大風箱里,我們每個人卻要去適應時刻的變化,這便是生存之道。

人類從以前缺乏科學技術崇拜畏懼自然到近一百年科學技術興起對自然的認識突飛猛進試圖征服自然,這些態度的轉變只是基於這一百年的科學實踐,自然和宇宙的規律比人類所認識的要復雜得多,其實老子提出要順應天道,符合自然宇宙的規律去生活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真是一種極具前瞻性的智慧,為21世紀的地球人指明了一條出路。


⑶ 普通人如何去讀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一書五千餘字,由於它那簡約的表達方式,那具有象徵性、多義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語言,令人百思難解、撲朔迷離,連司馬遷也慨嘆「著作辭稱微妙難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樣才能讀懂老子《道德經》呢? 綜觀老子《道德經》一書,其主要內容大致不外是「道」和「德」所包含的哲學思想。是道家關於宇宙觀、社會政治思想、人生處事和修養原則的哲學著作。因此,只要我們明白老子《道德經》中「道」和「德」的涵義,便可開啟老子《道德經》這座神秘文化的殿堂之門。而我們普通人要弄懂道老子《道德經》就要從明道、遵道、 體道三個方面來學習。

打開網路APP看高清圖片
明道:「道」是老子《道德經》哲學思想的中心范疇或最高概念 。老子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宇宙本原。這個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的「道」是個什麼樣子呢?老子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這就是說:「道」是無色、無聲、無形的,因而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它在化生宇宙萬物之前的存在狀態,可以用二十五章首句中的「混成」二字概括。
盡管如此,但「道」的確是真實存在的。老子《道德經》中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就告訴人們:「道」雖然「惟恍惟惚」,但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即「道」是真實存在的,是不容置疑的。

遵道:老子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大德之人的行為容止,完全遵從「道」,即以「道」為行為的准則,更具體地說,即以形上的「道」所顯現的基本特性作為行為的准則。 「道」具有哪些特性呢?一般說來,「道」具有虛無、自然、清靜、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等特性。這些特性,可以為我們人類所取法,既可以作為人類所遵循的最高的生活准則。

體道:無形的「道」化生了宇宙萬物,這就是「德」。在化生宇宙萬物之後,其「道」蘊藏於宇宙萬物之中而使之得以生存和運化,這也是「德」。《莊子·天地篇》說:「物得以生,謂之德」,「形非道不生,生非道不明」。道性體現於人,謂之「德」。所謂「道之在我之謂德」也。譬如:「道」化生了萬物,而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即不佔有、不圖報、不幹涉,如果學道者修得「道」的這種特性,「行事與道合」,這就叫做「德」。

正是因為「道」由「德」顯,所以修道者,必須積德或養德。「德」是「道」的作用和體現,「道」因「德」而得以顯現於物的世界。正是由於「道」以「德」顯,因此「德」便成為道教教理的重要概念。明白了上述關於老子《道德經》中「道」的涵義,並把它當做金鑰匙,我們便可以此開啟「眾妙之門」而步入「道」境。因為其「道」之「德」蘊含其中,只是有時老子在一章中只論述某一方面的「道」,有時便論述幾個方面的「道」,如「上善若水」,就「天道」、「人道」合而論之。老子《道德經》這部書的主旨為「尊道貴德」,所以道教以「尊道貴德」作為其信仰、行動的准則。「道」所具有的虛無、自然、清凈、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等特性,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人如果能夠達到「上德」的境界,「德」和「道」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我們普通 人,如果能「尊道貴德」,就會走向成功、獲得幸福,不說成為聖人,也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尊道貴德「這就是我們普通人及社會中人學老子《道德經》之關鍵。

⑷ 《道德經》是道家的著作,為什麼說它不適合年輕人讀

因為現在年輕人實在讀不懂這些比較生澀的書。

為什麼不讀它?在南淮先生的觀點中,是因為傳統的文化已經與這是時代相離甚遠了!

⑸ 為什麼普通人不要讀道德經

普通人不要讀道德經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

1、普通人的閱歷不夠,讀不懂《道德經》。讀書的真正意義在於幫助一個人從書中獲得成長,但是只有書籍對一個人來說合適的時候,它才能真正被吸收。

舉個例子,吃肉類可以幫助孩子長得更快,但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卻不適合吃這些東西,因為這些食物對嬰兒不適用。到最後不僅達不到長身體的目的,還會讓孩子有生命危險。

2、普通人所處的年齡段不適合。《道德經》的中心思想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無為。無為不是毫無作為,而是以一種「不佔有」的心態去生活。用《道德經》中的話來講就是: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用現代話來講就是不要有功利心。

無為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特殊的品質,而是一個人在經歷過世事滄桑之後得到的結果。如果沒有經歷過年輕時的沖動、憤怒和挫敗,是無法達到《道德經》中無為的境界的。



(5)道德經閱歷擴展閱讀:

1、《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2、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3、《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4、《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道德經

⑹ 《道德經》與《德道經》有什麼區別

帛書甲本《老子》是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寫本,比敦煌本、楚簡本都要早,而且這些版本均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的順序。揭示了老子淳德歸道的本義,是最能體現老子思想的真本,稱為《德道經》。而漢以後的版本是道篇在前,德篇在後的順序,稱為《道德經》。 這裡面有什麼區別呢?

《道德經》更多強調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於是道變成了有限、僵化、靜止的規律。以此指導的人生強調對前人的道僵化的繼承,墨守成規。教育學生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主張對前人的批判和發展。是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 道與德的關系,可以有先德後道、先道後德、道道德德、德德道道、道德道德、德道德道、道德道、德道德等多種方式,在屈折反復中發展和提高。 《德道經》或者是《道德經》的選擇,體現了一種人生態度和方法。讓進取、發展、開放、持續的《德道經》恢復其本來面目吧!

⑺ ①人為什麼學習《道德經 》 ②學習《道德經》領悟了哪些 ③在現實中如何約束

作為中國人,能夠讀到老子的《道德經》這是福分。因為老子閱歷豐富,見多識廣,看問題深刻全面。《道德經》裡面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懂得了這些道理你的人生就會很平順,你就得到了福報。我們學習《道德經》,不是要復古,目的是「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使傳統文化轉化為現代文化,古代智慧轉化為現代智慧。為你的人生充電,使每個人都得到成長。我們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簡單談一談:

一、學習《道德經》可以提升智慧

《道德經》是對人生的深刻反省,是生命認知的理性覺悟,它是穿越時空的永恆智慧。一位國學大師說:不學《道德經》成不了大事。學習《道德經》即聞道,聞道之要在悟,悟一字得一字之功,悟一句得一句之果,有悟則明,有明則能認識自我,開啟心智,提升你的智慧。

二、學習《道德經》可以提升德養

「德」就是「得」,「修之於身,其德乃真」,學習《道德經》應知行合一。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高等智慧的人聞道之後,就去實踐;中等智慧的人聞道之後,似懂非懂;下等智慧的人聞道之後就傻笑,認為學這個沒用;如果沒有人笑就不是道了,因為人與人總是有差距的。行道就是修身,修身就是行道,在修身中聚德,在聚德中內聖,以內聖達外王,就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三、學習《道德經》可以提升學習能力

有學者說:「《道德經》是很難懂的,稍微一不小心就解釋錯了。」難懂一是難翻譯。二是難解讀,《道德經》的解讀是最難的,因為它是古代的哲學著作,哲學是講義理的,解讀就是要把它變成現在人們聽的懂的道理,這樣才有實用價值。《道德經》看似易懂其實深奧,理解《道德經》不能望文生義,因為古今詞義有差異。用孔子的話說,就是要「溫故而知新」,經常復習,每學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並且是你越學感到越想學,越學越明白的事理越多越深。我們還是用老子《道德經》來看看是否好學:「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⑻ 《道德經》秉持哪三種精神,是可以積攢人品的

道家思想作為中華文明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對國人的精神信仰有著深遠的影響。由道家思想所衍生出的道教文化,一度被魯迅稱之為中國文化的根基。

講個實在的例子,我們現在很多人在遇到一些未知事情的時候,都會說一句“順其自然”。而且,很多邁入中老年的朋友,也喜歡追求寧靜恬淡的生活旋律。這些心理活動,歸根結底都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

不敢為天下先,還可以認為就是不要大張旗鼓的去宣傳自己,而是要在平靜中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和閱歷。就像最近網上傳的那句話一樣,你對這個社會有什麼不滿,不要一味的去指責,而是要用你的實際行動去改變。如果長夜漫漫,我們就是那唯一的火光!

事實上,慈、儉、不敢為天下先,說起來很是容易,但要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卻需要時刻注意。這三寶,既是道家思想的三寶,同樣也是我們每個人為人處世的三寶,只有能夠始終秉持住這三種精神,才能夠真正做到安身立命,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⑼ 如何學習道德經

先從大范圍著手了解道德經的大要,再去熟讀經文,不要隨隨便便就買本註解去看,主觀思想容易先入為主,註解有些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建議通讀,以經解經,再去翻閱多家註解。
然後根據個人閱歷經驗,慢慢道理就會自然體現。

《道德經》三分之二以上的語句直接從字面上就可以讀懂是什麼,只有近三分之一的語句是字面下的意思。最簡單的學習方法是從已知推未知。最主要的手段有兩個,一是推敲,邏輯推理,要經得起推敲;二是驗證,以客觀事物來驗證,是否符合客觀事實。


如:知不知,尚矣。這句就是「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是誠實,這是高尚啊」。


如:絕學無憂。這句就不能翻譯成「拋棄知識學問就沒有煩惱憂愁」,因為這不符合客觀事實,人的煩惱憂愁不能歸罪於知識學問。如果把人的煩惱憂愁歸罪於知識學問了,與「人窮怪屋基」是一回事。當然了,有少部分人他的煩惱憂愁可能來源於知識學問(比如學不懂,被難倒了,被卡住了),但這不是普遍現象,不是人人都如此(學不懂、被難倒了、被卡住了就煩惱憂愁)。《老子》是哲學,哲學講一般規律,講普遍規律。這句應當是「不學歪門邪道的東西,不玩歪門邪道的東西,不唯心主義,才會沒有煩惱和憂愁,才會少些煩惱和憂愁」。


請注意,《道德經》里的「道」,就是道理、原理、物理、事理,整本《道德經》就給我們談物的物理或原理,談事的事理或道理,不要把「道」理解成宇宙的本質、實質,那是錯的。之所以眾多名人名家把「道」理解成宇宙的本質、實質,那是執著於老子對「道」進行的那些(不厭其煩)描寫和描述的緣故,做了老子描寫描述的俘虜,不明白老子為什麼要對「道」進行不厭其煩的描寫和描述。其實,老子為什麼要對「道」進行不厭其煩地描寫描述呢?那是為他要表達的觀點或思想而服務的。


比如:「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緄而為一。一者,其上不悠,其下不忽」。前面對「道」進行的那些描寫、描述和論述,其落腳點在「其上不悠,其下不忽」上。就如音樂的過門、戲曲的過場一樣,是為主題服務的。請看我對以上的翻譯:睜大眼睛看不見它,可能是道的身體太微小了;揚起耳朵聽不到它,可能是道的聲音太低沉了;揮手劃來晃去碰不到它,可能是道的身體太光滑了。用這三種辦法我們試探不了道,那是因為我們就生存在道中啊,與它絞合為一個整體。我們生存在道中,與它絞合為一個整體,它過去沒有忽悠我們,今後也不會欺騙我們,總是這樣誠實誠信地善待我們。(請注意,老子在這里隱含了一個提問,那就是既然道過去、今後都不忽悠、欺騙我們,我們人類該不該忽悠、欺騙他人呢?要不要誠實誠信呢?)

熱點內容
畜牧獸醫行政法規包括 發布:2024-11-15 17:00:08 瀏覽:926
西方第一個主張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5 16:30:43 瀏覽:995
創遠律師事務所黑律所 發布:2024-11-15 16:26:11 瀏覽:21
法院調查股票 發布:2024-11-15 15:57:34 瀏覽:269
開封人民法院執行網 發布:2024-11-15 15:35:07 瀏覽:332
酒駕法律知識問答 發布:2024-11-15 15:24:02 瀏覽:678
法治文章名 發布:2024-11-15 15:16:25 瀏覽:367
新車貼膜法規 發布:2024-11-15 15:14:09 瀏覽:949
淘寶司法拍賣費用 發布:2024-11-15 15:14:01 瀏覽:71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方案 發布:2024-11-15 14:03:56 瀏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