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刑法學的本質

刑法學的本質

發布時間: 2022-04-11 12:53:34

刑法的性質包括階級性

刑法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和其他法律一樣,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在原始社會末期, 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刑法才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應運而生。刑法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刑法規定的基本內容是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也就是通過對犯罪人追究刑事責任和適用刑罰來為統治階級服務。
刑法的階級本質是由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的。一切剝削階級國家的刑法,包括奴隸制國家刑法、封建制國家刑法和資本主義國家刑法,盡管因國家類型不同和朝代更替使得刑法的內容和形式有所差異,但它們都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反映剝削階級意志並為剝削階級利益服務的。它們都是鎮壓人民的工具。這就是剝削階級國家刑法的共同階級本質。
當然,剝削階級國家刑法為了統治階級的整體利益,也處罰統治階級內部的某些犯罪人,也規定了一些所謂保護全體人民利益的條款,但這並不能掩蓋剝削階級國家刑法的階級性。與剝削階級國家刑法不同,我國刑法是社會主義類型的刑法,它是建立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 保衛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保護廣大人民當前及長遠的利益。

❷ 不斷完善刑法的本質

從人道主義來角度考慮,哪個有利於源犯罪嫌疑人,就適用哪個法律.在新法律頒布以後,舊的法律判的輕,適用舊的法律,這個時候新的法律不具有溯及力.在新的法律規定下,新法判的比舊的法律輕,這個時候新法就有溯及力,可以追及過往,讓已經判了的案件適用新的法律,這就是溯及力.

❸ 如何理解刑法的性質

刑法的性質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刑法的階級性質;二是刑法的法律性質。

所謂刑法的階級性質就是指刑法的階級屬性。刑法和其他法律一樣,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才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應運而生。刑法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刑法的階級本質由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

所謂刑法的法律性質就是指刑法作為法律體系中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徵。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如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比較起來,有兩個顯著的特點:(1)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更為廣泛。任何一種社會關系,只要受到犯罪行為的侵犯,刑法就規定對這種行為予以一定的刑罰處罰,從而使這種社會關系進入刑法調整范圍。在這個意義上,刑法可以說是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2)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任何法律都具有強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人,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干預。但是,所有這些強制,都不及刑法對犯罪分子進行刑事制裁即適用刑罰嚴厲。刑罰不僅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財產,限制或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剝奪犯罪分子的政治權利,而且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生命。

❹ 中國刑法與美國刑法的本質區別

本質區別:中國刑法與美國刑法的性質不同。

二者一個是社會主義刑法,一個是資本主義刑法。中國是社會主義刑法,美國是資本主義刑法。其次,兩部刑法由於自身國家的歷史、社會現狀以及文化背景等等不同,在罪名、定罪量刑、以及執法司法方面都有所不同。

1、二者法系不同

法系不同,中國刑法屬於大陸法系,美國的刑法屬於英美法系。因為在兩種不同法系下形成的法律在制訂、適用、解釋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差異。但兩者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打擊犯罪活動。

2、二者側重點不同

中國刑法的理論重思辨,美國刑法的理論重實務。前者是學者型理論,後者是法官型理論,英美法理論思維的邏輯起點是經驗,價值目標是實用(這樣的目標容易達成共識,但可能缺乏深入探討的推動力);大陸法理論思維的邏輯起點是概念(概念本身即為理性認識的成果)。

3、二者表現不同

美國刑法見長於運作能力,反映在刑罰制度不斷創新上;中國刑法見長於想像能力,表現在犯罪構成理論的豐富多彩方面,所以以一種樣態為標准去評價另一種樣態是不科學的。

❺ 刑罰的本質是什麼

關於刑罰本質有四種說法:
一是懲罰說,認為刑罰就是對犯罪人的懲罰。代表如德國刑法學家李斯特所說的,「刑罰是刑事法官根據現行法律就犯罪人的犯罪行為而給予犯罪人的懲罰(Vebel),以表達社會對行為及行為人的否定評價。因此,刑罰的概念有兩個內容:
(1)行為人侵害了受法律保護的利益,如生命、自由、財產;
(2)刑罰同時又是對行為及行為人的顯而易見的指責。」
二是法益說,認為刑罰是對犯罪人法益的剝奪。代表如日本學者牧野英一所說的:「所謂刑罰是國家對不法行為作為法律上的效果給個人科處的法益上的剝奪。分說之如下:
(1)刑罰是在國家與個人的關繫上成立。個人間的關繫上有損害賠償制度,國家間的關繫上有戰爭;
(2)刑罰是對不法行為的制裁。國家徵收租稅、徵用土地,進行徵集,不是刑罰;
(3)刑罰是法益的剝奪。作為對不法行為的措施,國家採用的甚多,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剝奪法益,以之為刑罰。刑罰將一定的法益剝奪稱為刑。因而以在此特別稱為刑的名稱下所承認的制度為形式意義上的刑罰。」
三是手段說,認為刑罰是國家對犯罪人採取的一種強制手段。代表如日本學者宮內裕所說的:「所謂刑罰,是對以犯罪為要件的犯罪行為人由法院所加的國家的強制手段,是以一定的害惡為內容的手段。
第一,刑罰是國家的強制手段的一種形式。刑罰是國家權力的一種形態,從而刑罰的形態由國家形態所制約,並且在它是國家的強制手段的意義上,與其他社會的強制手段不同。第二,刑罰存在於犯罪與法規的關聯性之下。形式上犯罪是刑罰不可缺少的要件,刑罰是犯罪的法律效果。刑法通常以『實施什麼什麼行為,科處什麼什麼刑罰』的形式,表現這種關系。這種犯罪與刑罰的法規的關聯性,是罪刑法定主義原則的一個側面。
第三,犯罪與刑罰這樣的法規的關聯性引導出犯罪與刑罰的實質的關聯性,即對犯罪的刑罰是對
四是制裁說,認為刑罰是國家對犯罪人的制裁。代表如我國台灣學者高仰止認為的:「刑罰者,乃國家依據刑法法規之明文,以剝奪私人法益為手段,對犯罪人本身所加之公法上的制裁也」。
我國刑法界基本上是綜合採納了「手段說」和「制裁說」的相關觀點,認為「刑罰是刑法規定的由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人適用的限制或者剝奪其某種權益的強制性制裁方法」。

❻ 犯罪學與刑法學的聯系與區別

聯系:

犯罪學意義上的犯罪概念中包含了刑法意義上的犯罪概念。兩者都是把 一定的反社會行為視為犯罪行為,都以刑法的規定作為依據。犯罪既是一種 社會現象,也是由法律所確認的,它是一種社會法律現象,離開了法律特別 是刑法的評價,人們的所有行為都無所謂犯罪。在這一點上,兩者的概念有 相同之處。

區別:

一、從犯罪概念的內涵上講,兩者對犯罪的本質特徵一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 理解不同。 刑法中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實際上是危害的客觀性與主觀判定的綜合體。 刑法犯罪定義中包含的社會危害性,只是行為的客觀危害性與統治意志不相 容的統一,是行為人的主觀罪過和行為的客觀危害的統一。在刑法規定的意 義上,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天然地具有不真實的成分。

然而,犯罪學中犯 罪的社會危害性只在於危害社會的客觀屬性。犯罪學的任務是促成社會理性 認識犯罪並預防犯罪。 對犯罪的本質特徵——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犯罪學和刑法是基於各自特 殊的立場去認識和把握的,是犯罪學犯罪概念與刑法犯罪概念區別的根本所在。

二、犯罪學中的犯罪不受刑事違法性要素制約 刑法學犯罪概念中必然包含有刑事違法性要素,而犯罪學犯罪概念不應包含 這一要素,這是兩種犯罪概念對犯罪本質特徵認識不同的邏輯結果。 犯罪學意義上,刑事司法中需要認定的犯罪只不過是立法者對客觀存在的具 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進行有意識的篩選和分類的結果。但犯罪本身具有不依 賴於法的規范性而獨立存在的屬性。

因為,在本來意義上,犯罪並不是違反 刑法或法律范疇之內的行為。 對犯罪學而言,重要的不是現行法律是如何規定犯罪的,而是構成社會的人 是基於什麼原因和如何實施危害社會秩序行為的。可以說,對犯罪的考察超 越刑法的規定性,並把「犯罪的法的規范性」本身也納入自己的犯罪對策體 系中進行理性評價,是犯罪學完成自己幫助社會確立科學的犯罪對策觀和促 進犯罪預防對策改善之獨特學術職能的根本保證。

三、犯罪學中的犯罪不對應於刑罰處罰 在刑法中,刑罰是作為犯罪的對應物而存在的。只要是犯罪,就必然具有應 受刑罰處罰性。對立法者而言,只有當某一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超過了通過其他法律手段處理的界限,應當動用刑罰相威脅,方能防衛社會時,才會被規定為犯罪。

對司法者而言,只有當已發生的危害社會的行為達到了觸犯刑 律的程度,並且應當受到刑罰處罰時,才會將其判定為犯罪。正是基於刑罰 與犯罪之間的這種內在聯系,「應受刑罰處罰性」成為刑法犯罪概念中不可 或缺的要素之一。 而在犯罪學中,與犯罪相對應的則是比刑罰方法要廣泛得多的防治措施。

但由於刑法犯罪定義中所包含的刑罰處罰具有預防犯罪人再犯的基本功能, 因此,犯罪學犯罪概念並不排斥「刑罰」這一極端的反犯罪方法。因為,以 刑罰為手段的犯罪預防,是在事前預防歸於失敗的情況下,必須作為最後的 預防手段加以選擇的。因而,這種預防方法也包含在犯罪學所研究的預防措 施體系中。

四、研究的角度不同。刑法中犯罪定義主要針對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關系; 而犯罪學中的犯罪定義則主要是從犯罪原因的角度來探討的。 六、任務不同。刑法學中確定犯罪定義的目的或則說是任務是根據規范研究 如何准確懲罰犯罪。而犯罪學中的犯罪概念主要是研究預防犯罪,制定防控 方案。

拓展資料:

犯罪學(Criminology)是一門以犯罪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廣義上還包括專門尋找犯罪行為出現的實際原因,以提供一個方法減輕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影響。

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科學。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❼ 簡述刑法概念。特徵

犯罪構成的概念:

我國刑法學理論界一般認為,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埂,是指我國刑法規定的某種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總和。

犯罪構成的特徵:

1、犯罪構成是一系列主客觀要件的有機統一。

犯罪構成要件,是指成立或者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任何一個犯罪構成都包括許多要件,有的屬於犯罪客觀方面,有的屬於犯罪主觀方面,它們有機統一形成某種罪的犯罪構成。

2、犯罪構成是犯罪行為社會危害性的法律標志。

犯罪構成要件是指從同類案件形形色色的事實中經過抽象、概括出來的帶有共性的,對於犯罪性質和危害性具有決定意義的事實。任何一種犯罪,都可以用很多事實特徵來說明,但並非每一個事實特徵都是犯罪構成的要件。只有對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決定意義而為該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那些事實特徵才是犯罪構成的要件。因此,必須將構成要件的事實同其他事實相區別。

3.犯罪構成具有法定性。

行為成立犯罪所需的構成要件,必須由刑法規范加以規定或者包含。只有經過法律選擇的案件事實特徵才能成為犯罪構成要件。在立法者看來,某一行為成立犯罪的前提是構成要件缺一不可。犯罪構成要件的法定性與行為的刑事違法性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具備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行為才具有刑事違法性。需要指出的是,刑法典對犯罪構成的規定,分別由總則和分則共同實現。因此,認定具體犯罪時,應以刑法典總則規定為指導,根據刑法典分則對案件事實逐一認定,以便得出正確的結論。

❽ 刑法的性質是什麼

刑法的性質具有兩 方面的含義:一是刑法的階級性質;二是刑法的法律性質。
(一) 刑法的階級性質
刑法是一個歷史范疇,和其他法律一樣,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刑法才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應運而生。刑法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刑法規定的基本內容是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也就是通過對犯罪人追究刑事責任和適用刑罰來為統治階級服務。刑法的階級本質是由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的,一切剝削階級國家的刑法,包括奴隸制國家刑法、封建制國家刑法和資本主義國家刑法,盡管因國家類型不同和朝代更替使得刑法的內容和形式有所差異,但它們都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反映剝削階級意志並為剝削階級利益服務的。它們都 是鎮壓人民的工具。這就是剝削階級國琛刑法的 共同階級本質。當然,剝削階級國琛刑法為了統治階級的整體利益,也處罰統治階級內部的某些犯罪人,也規定了一些所謂保護全體人民利益和條款,但這並不能掩蓋剝削階級國琛刑法的階級性。與剝削階級國琛刑法不同,我國刑法是社會主義類型的刑法,它是建立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保衛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經濟制度,保護廣大人民當前及長遠的利益。
(二) 刑法的法律性質
刑法的法律性質,亦即刑法作為法律體系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徵。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憲法是根本大法。憲法之下有刑法、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基本的部門法律。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如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比較起來,有兩 個顯著的特點:其一,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更為廣泛。民法、行政法等部門法律都是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的,凡調整同一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就構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例如民法是調整一定范圍內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經濟法調整的只能是一定的經濟關系。但在這一點上,刑法是一個例外。刑法不以特定的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而是以特定的調整方法使它在其他部門法律區別開來。刑法的調整對象不限於一類社會關系,而是調整各個領域的社會關系。公以調整對象為標准,無法把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區別開來。任何一種社會關系,只要受到犯罪行為的侵犯,刑法就規定對這種行為予以一定的刑罰處罰,從而使這種社會關系進入刑法調整范圍。在這個意義上,刑法可以說是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沒有刑法作後盾和保證,其他部門法往往很難得到徹底的貫徹實施。就懲治違法行為而言,其他部門法可以說是「第一道防線」,刑法則充任「第二道防線」的角色。其二,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任何法律都具有強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人,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干預。例如,違反民法的,要承擔民事責任;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要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等等。但是,所有這些強制,都不及刑法對犯罪分子進行刑事制裁即適用刑罰嚴厲。刑罰不僅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財產 ,限制或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剝奪犯罪分子的政治權利,而且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生命。正因為刑法具有以上特點,所以刑法的法律性質不同於其他法律,它是直接用來同犯罪作斗爭的法律。

❾ 刑法的性質是什麼呀

刑法的性質如下:

一、刑法的階級性質就是指刑法的階級屬性。

二、刑法的法專律性質就是屬指刑法作為法律體系中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徵。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9)刑法學的本質擴展閱讀: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叫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是刑法的三個基本范疇。這三者的關系是:犯罪決定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決定刑罰。換句話說,沒有實施犯罪,就不負刑事責任,無罪即無責,從而也不受刑罰處罰。

❿ 刑法的性質與主要任務有什麼

刑法是有關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刑法適用於實施了較嚴重的危害社會、觸犯刑事法律規范的行為的犯罪人,刑法所採用的調整方法是最嚴厲的一種法律制裁即刑罰方法。我國目前的刑法規范是1997年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散見於經濟法規和行政法規中關於追究刑事法律責任的規定等。

刑法的性質及任務

①刑法的性質。

刑法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階級利益和統治秩序,以國家的名義制定的有關什麼行為是犯罪和對犯罪者適用何種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②刑法的任務。

我國刑法的任務是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犯罪的本質、概念及特徵

犯罪是階級性和社會性的統一。但犯罪的階級性是犯罪的本質屬性,犯罪的社會性從屬於犯罪的階級性。

我國《刑法》等13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犯罪具有以下特徵:①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②刑事違法性;③應受到刑罰處罰性。

犯罪構成

犯罪構成指我國刑法規定的某種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總和。每一個犯罪構成都包括四個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的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的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

基本犯罪類型新《刑法》分則將犯罪分為十大類,分別是: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其中,每一類犯罪又包括若干個不同的罪名。

刑罰的種類我國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類,主刑和附加刑又各有多種。屬於主刑的各個刑種只能獨立適用;屬於附加刑的各個刑種既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作為主刑的附加刑適用。另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熱點內容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