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民國中法學校

民國中法學校

發布時間: 2022-04-11 18:03:38

1. 民國時期建立了幾所國立中山大學

燕京大學(Ya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紀上半葉4個美英基督教差會在北京開辦的一所著名的教會大學建國前,中國共有14所教會大學,分別是燕京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華西協和大學、華中大學、金陵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湘雅醫科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滬江大學、嶺南大學、協和大學等。雖然數量不多,但起點很高。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教會大學在中國教育近代化過程中起著某種程度的示範與導向作用。因為它在體制、機構、計劃、課程、方法乃至規章制度諸多方面,更為直接地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從而在教育界和社會上產生頗為深刻的影響。由此可見,教會大學史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們為中國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建立於1919年,其前身是美國教會在北京一帶辦的三所教會學校:
匯文大學(Peking University,美以美會,1889-;崇內懷理書院,1870)。校長劉海瀾博士(Hiram Harrison Lowry),在崇文門船板胡同的校址後來改辦匯文中學
華北協和女子大學(貝滿女塾,1864-)燈市口東口的佟府夾道胡同。(校址後來改辦貝滿女中)
通州協和大學(公理會潞河書院,1867-)。謝衛樓(Davelle Sheffield)校長
除了美以美會和公理會,美國美北長老會和英國倫敦會也參與燕京大學的創建。
這時,正在南京金陵神學院任教的司徒雷登被任命為新成立的燕京大學的校長。1921年校長司徒雷登獲得美國著名出版商亨利·盧斯及美鋁公司創辦人Charles Martin Hall的捐款,在北京西郊購買了數處前清親王賜園,聘請建築設計師墨菲進行總體規劃,建造了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環境最優美的一所校園。1926年,正式遷址。
燕京大學下有神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又稱醫預院,學制為三年預科),以及文科和理科相關專業學系。
1952年法學院,社會學系並入北京政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前身),文科、理科並入北京大學,工科並入清華大學,燕京大學校址「燕園」成為院系調整後的北京大學校園。未名湖燕園建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號 5-475
分類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 近代
所在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
校園
即今天的北京大學校園。1921年—1926年,曾為多座在華教會大學進行過設計的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1877年—1954年)接受聘請,為燕京大學進行了總體規劃和建築設計,建築群全部都採用了中國古典宮殿的式樣。
燕京大學的東西軸線以玉泉山塔為對景,從校友門經石拱橋、華表(取自圓明園廢墟),方院兩側是九開間的廡殿頂建築穆樓和民主樓,正面是歇山頂的貝公樓(行政樓),兩側是宗教樓和圖書館,沿中軸線繼續向東,一直到未名湖中的思義亭,湖畔還有博雅塔、臨湖軒。東部以未名湖為界,分為北部的男院和南部的女院。男院包括德、才、兼、備4幢男生宿舍以及華氏體育館。女院沿一條南北軸線,分布適樓、南北閣、女生宿舍和鮑氏體育館。
燕京大學建築群在外部盡量模仿中國古典建築,在內部使用功能方面則盡量採用當時最先進的設備:暖氣、熱水、抽水馬桶、浴缸、飲水噴泉等等。
校訓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 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校長
司徒雷登 吳雷川 陸志韋 梅貽寶
著名校友
謝婉瑩(冰心) 周南 趙蘭坤 黃篤修

2. 國立中正大學是不是江西人之痛

是啊。、是江西教育之痛。

江西自古就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地方,徐孺子,陸九淵,王陽明,歐陽修,陶淵明等古代大孺,大思想,大教育家家都出自江西.然而有著深厚教育基礎和資源的江西卻在1952年幾乎遭到了毀滅性的沖擊.國立中正大學(原中國十大重點國立大學)就此瓦解了......

國立中正大學是抗日戰爭時期創建於江西抗戰後方泰和縣杏嶺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1940年教育部撥款法幣一百萬元給江西省政府,在泰和杏嶺成立國立中正大學,校名取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1940年9月,國際著名植物分類學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有著中國植物學之父美譽的贛籍學者胡先驌博士被任命為校長。

創辦之初,正大設政治、文學藝術、理、工、農五學院。學校的創建和胡校長的知人善用,在「名人名校」的構想下,他招納才賢,許多一流學者到校任教,其中更是有眾多江西籍學者,在愛鄉愛國的熱忱之下,紛紛放棄原有優越的工作條件報效鄉梓來正大任教。中正大學名家匯集,成為一時之盛。到1944年4月胡先驌辭職離任時,校本部已擁有專職教師203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39人。他們中,有從本省「法專」、「工專」等校調進的雷潔瓊、王修采、王易等教授,有從淪陷區來的俞調梅、姚名達等教授,有放棄較為安全環境從西南大後方來的蔡方蔭,戴良謨,周拾祿等教授,有舍棄在美國羅傑斯大學優厚生活條件和良好的科學研究環境,輾轉萬里來校執教的雙博士黃野蘿教授。他們造福桑梓、報效祖國,在距抗日火線僅一百多公里的大學辛勤耕耘,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和難忘的回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立中正大學隨即遷往南昌望城崗。

從立校之始到1949新中國成立,該時期的國立中正大學,前有抗戰艱辛後有內戰紛亂,在不平靜的時代大背景里,正大師生的勤勉奮進,使正大成功躋身民國一流學府的行列,為全國19所國立大學之一,並被譽為民國發展最為迅猛的國立大學,諸多學科均為民國時期學界之翹楚。

1949年9月,國立中正大學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設政治學院、文學藝術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16個系。1949年更名後,學校仍為國立綜合性大學,直屬中南教育部領導。
1953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國立南昌大學大部分學科、專業調整至中南區的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中工學院等14所高校,保留了師范部的中文、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和藝術7科,學校改為江西師范學院,性質由綜合性大學改變為培養中等學校師資的高等師范院校。與此同時,在江西,以國立南昌大學農學院為基礎,單獨組建了江西農學院(現江西農業大學);1962年,江西師范學院生物系又被調至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

自此以後江西教育跌入低谷,至今江西教育也沒有了任何起色.如今南昌大學也沒有繼承衣缽,重振國立中正大學的雄風.而南大(原指南昌大學)這一簡稱也被南京大學取代...

南昌大學農學院遷往蓮塘,合並江西獸醫專科學校和江西南昌農業專科學校(原信江農專),成立「江西農學院」(今江西農大前身);

南昌工學院采冶工程科並入中南礦冶學院,

農業工程科並入華中農學院,

水利工程系及專修科並入武漢水利電力學院。

1953年,南大體育專科移交國家體委,於同年10月成立中南體育學院;

南大文法學院的文史系、俄文系和專科並入武漢大學,

經濟系並入中南財經學院,

教育系和師范部教育科並入湖南師范學院;

南大理學院的物理系、化學系並入武漢大學,

數學系、生物系並入中山大學;

南大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和專科並入華中工學院,

土木工程系科並入中南土木建築學院,

化工系和專科並入華南工學院;

南大師范部之俄文部並入華中師范學院,

史地科地理組並入華南師范學院。

至此,1953年10月,國立南昌大學撤消,學校改名為江西師范學院,繼承南大師范部之中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藝術七科和全部校園校舍,68.6%的圖書及其他教學設備,文法學院、理學院和師范部51.1%的師資,成為正大和南大的唯一餘緒。

3. 中國民國時期的國民大學詳細資料

孫中山先生為培養民主革命人才,於1912年仿日本早稻田大學在北京創辦的中國大學,宋教仁、黃興為第一、二任校長,中山先生自任校董。學校初名國民大學,1917年改名為中國大學,且建校伊始就有附屬中學,1952年附中更名為北京市第29中學。中國大學的創辦傾注了孫中山很多的心血。在中國大學的歷史上,一些國民黨軍界要員都曾任職。從其歷屆校董、校長的名單里可以看出這所大學在當時的地位。蔣介石、馮玉祥、張學良、閻錫山曾擔任該校的名譽總董事,孔祥熙、孫科曾擔任總董事,宋教仁、黃興、何其鞏曾為校長。像中國大學這樣,以國家的名字來命名、由眾多政府要員來操辦的學校,在世界上恐怕也比較少見。中大及附中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斗爭中一直走在前列,以李大釗、李達、吳承仕、楊秀峰等為代表的一批"紅色教授"在學校傳播馬克思主義,學校培養出了以李兆麟、白乙化、董毓華、段君毅、張致祥、任仲夷、徐才、李大偉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英雄和國家棟梁。
《中國大學十六周年紀念大會會刊》寫道,辛亥革命的硝煙尚未散盡,「孫總理在這成功的失望當中,深知欲貫徹革命的主張,謀真正共和的實現,非養成革命的人才從根本上改造不可,於是和宋教仁、黃興諸先烈規劃進行,以樹百年大計。這時宋先生恰供職北平,又以北平為全國文化的中心,逐決計組織搜羅學識經驗豐富的革命人才為導師,而宋先生則被推為第一任校長。籌備即竣——至是為時勢所要求的中大(中國大學),逐於民國二年四月十三日正式成立了。」成立前校名定為「國民大學」。豈料將要開學時,第一任校長宋教仁先生於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遇刺,22日去世。於是改由校董黃興出任第二任校長由彭允彝先生代行校長職務。
1936年10月,曾任北平市首任市長的何其鞏任校長,直至1946年10月。中國大學在何其鞏校長任職的十年是一段十分艱難卻又取得了長足發展的歷史時期。何其鞏(1899—1955),字克之,安徽桐城(今樅陽縣)人。1927年至1946年任中國大學董事會主任,1936年10月至1946年10月任中國大學校長。1950年後,任中央文史館館員。在其執掌中國大學期間,堅持中國人辦中國大學,拒絕日偽經費援助,自籌經費,延聘愛國學者執教。北平淪陷期間,許多失學的河北、東北三省的學生都插入中國大學學習,在校生最多時達3000多人。1943年學校設立文理法三個學院、四個學系、一個研究院,並修訂了組織大綱。
據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大學革命歷史資料·中國大學革命史大事紀要》記載,何其鞏執掌中國大學期間,為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對學生進行民族氣節教育。他擴充中國大學圖書館,並在館內正廳的牆壁上親書「讀古今中外之書志其大者,以國家民族之任勉我學人」楹聯,還親自選定《中國大學國文教本》選文百篇,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氣歌》入選,要學生精讀。
中國大學地處北平,與抗日後方隔絕,全校教職員待遇微薄,忍飢耐寒,拒絕敵人資助。中國大學堅持「我們是中國人的中國大學」,「為教育而教育」的辦學方針,獲得淪陷區愛國知識界的支持,爭以教授中國大學為榮,北方青年爭以就讀中國大學為榮。1937年8月後,留居平津各大專院校的一批堅持民族氣節、不與日偽合作的教師,紛紛被何其鞏校長聘到中國大學任教。
1941年美日宣戰後,又有一些大學停辦,燕京大學的齊思和、胡魯聲、張東蓀、嚴孟群、袁賢能、李汝祺,協和醫學院的裴文中、馮蘭州、臧玉淦、徐希帆、謝少文等名教授均到中國大學執教。其他如清華大學的褚聖麟、劉明越,北大的俞平伯、蔡鎦生、嚴東生,北平師范大學的陸宗達、王桐齡,天津南開大學的溫公頤、翁獨健、王之相、唐紀翔、孟昭威、孫人和、邸維周、王靜如等,他們寧肯以微薄工薪應聘到中國大學任教,拒絕到有豐厚待遇的日偽主辦的學校任職。
何其鞏校長抗戰開始即肩負了在敵占區造就青年的重任,堅持做到:「董事會及學校一切機構無變動;不受奴化支配,拒絕日偽分子,優待忠貞人士;學生自由講習,並運送抗日後方;學校證件,從未加蓋過偽印;對參加抗日地下工作者,分別掩護」。
抗戰爆發後,中國大學受國民政府令留在北平繼續辦學。由於政府撥款中斷,學校只能由學費來維持。校長何其鞏與敵人周旋,想方設法按照國民政府的辦學方針把學校辦下去。教師忍受飢寒,不用敵人資助,堅持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學校不但沒有關閉,反而得到發展。學校設立文、理、法三學院,系所由六個系增加到十個系,學生增至3000餘人。
曾在中大任教的名人有李大釗、藍公武、李達、吳承仕、黃松齡、曹靖華、楊秀峰、呂振羽。自中國大學畢業的名人有李兆麟、白乙化、齊燕銘、段君毅、董毓華、黃誠、任仲夷、楊易晨、張友漁、張致祥、浦潔修、徐才、李大偉等。可謂人才濟濟,為一時之盛。
1949年3月,中國大學因經費匱乏停辦,部分院系合並到華北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校舍成為教育部辦公場所。王府大院,已被列為北京市級文保單位。

4. 民國學校

民國時期的國立的學校可謂是很少,而且就讀的人也很少。 而軍校卻很多,例如,武備軍事學堂,黃埔軍校。 中國近代史上,大部分名人都出至他倆。

在東北,張作霖創的東北大學,學校按照現代大學的格局設立了理、工、文、法、教育等較為齊全的學科。化學館、紡織館、圖書館、實驗室及馬蹄形!!體育場!!等。
有體育場!!

第二個就是馮庸大學,也在東北,馮庸是東北名人馮德麟的兒子,父親死後,張作霖不讓他家裡的人搞政治。所以他創立了馮庸大學,和張學良對著「干」!!
工學院、法學院、教育學院,學生總數達700餘人。當時,馮庸大學是東北少有的幾所高等學府之一,他辦學義舉名揚於東北三省,成為顯赫一時的傳奇人物。
據我的了解,應該有籃球場。 東北在民國的時候,尤其是在張作霖的時代,發達的不的了。 在許多方面都是中國的「龍頭」。

民國時期學校的情況,很難講!! 你可以去網路的收索上看一下!!

5. 20世紀30年代中國有那些大學

1930年,中國有大學75所,其中公立38所,私立37所。公立包括:國立18所(大學3所、獨立學院5所),省立20所(大學9所、獨立學院11所)。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北平大學


公立:

北平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暨南大學、同濟大學、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上海醫學院、北洋工學院、上海商學院、中法國理工學院、廣東法科學院、東北大學、廣東大學、東陸大學、河南大學、安徽大學、山西大學、湖南大學、東北交通大學、吉林大學、江西教育學院、河北工業學院、河北女子師范學院、河北法商學院、河北醫學院、山西教育學院、甘肅學院、河北農學院、湖北教育學院、新疆俄文法政學院


私立:
燕京大學、嶺南大學、中法大學、金陵大學、輔仁大學、武昌中華大學、齊魯大學、震旦大學、南開大學、滬江大學、光華大學、廣東國民大學、廣州大學、廈門大學、東吳大學、復旦大學、武昌華中大學、大夏大學、大同大學、協和醫學院、福建協和學院、之江文理學院、湘雅醫學院、中國學院、夏葛醫學院、焦作工學院、朝陽學院、中國工學院、福建學院、南通學院、民國學院、上海法學院、持志學院、華北學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上海法政學院、正風文學院



6. 朝陽大學是中國政法大學的前身嗎

不是,歷史上的朝陽大學曾經名字叫過中國政法大學,但是後來並入了中國人民大學,與現在的中國政法大學沒有傳承關系,現在的中國政法大學是1983年5月在原北京政法學院的基礎上復建的。
所以朝陽大學是現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前身,但不是現在的中國政法大學的前身。

7. 中國法律系著名的大學有哪些大學(最好有排名!)

樓下兩位的回答不過是想當然耳。

根據2018「軟科中國最好學內科排名」(2018年11月1日正容式發布)

中國最好學科排名的指標由30餘高校建設部門日常管理中密切關注的關鍵指標構成,體現了學科點對本學科稀有資源的佔有情況,代表了學科點在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被劃分為10餘個指標維度計算得分,然後歸納為高端人才、科研項目、成果獲獎、學術論文、人才培養5個指標類別,最後匯總得到學科點的總分。

今年的排名中法學學科排名共有104所大學上榜,完整排名名單如下:

8. 復旦大學與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律系哪個比較好呢

如果樓主是高考報名的話就不要簡單的比較法律系的問題
首先,先別具體到專回業,這兩個學校不是一個答層次上的,復旦是綜合類名校,排名和聲譽都遠好於中國政法,在上海地區排第一位,很多頂尖的單位招人指明了只要北大清華復旦和上海交大。而中國政法是法學類的專業學校,在法學的綜合實力上更強一些。
其次,確定未來的發展區域,中國政法的強是體現在在北京的法律界中有一席之地,復旦在北京的影響肯定要小,反過來說,中國政法在上海的影響更小,還不如華東政法呢。
最後,來看法律系的水平,復旦法學的底子是民國時期留下來的,又不在京城(這個對搞法學專業尤其是搞學術的人很重要),所以復旦法學系的聲音就弱一些;中國政法的底子是北京政法學院,但地理位置很好,又有江平這一撥老人在,所以在中國法學界還是有聲音的。
如果是為了發展而不是搞學術或者局限專業的話,一定不要機械的比較專業排名,就好像很多人都認為人大法學院比北大的好,同樣都能上,你選擇哪個?

9. 民國北平四大名校,為什麼如今只剩清華和北京呢

光緒二十二年(1896)八月底,晚清名臣李鴻章踏上美國的土地,開始了他對美國的訪問。在紐約,他曾舉辦了一場記者招待會,來向美國各界分享他的見聞所感。

當時有記者向李鴻章提問:"您贊成貴國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嗎?"李鴻章的回答是:"我們的習慣是送所有男孩上學。 (翻譯插話:"在大清, 男孩, 才是真正的孩子。") 我們有很好的學校, 但只有付得起學費的富家子弟才能入學, 窮人家的孩子沒有機會上學。但是, 我們現在還沒有你們這么多的學校和學堂, 我們計劃將來在國內建立更多的學校。"


雖然四所曾經名滿天下的北京高校,最終"融合"成了兩所。但他們的辦學精神,他們對於中國發展的貢獻,永遠都不會消失。這一點,也許也是司徒雷登願意為之奮斗多年的原因。

熱點內容
司法廉潔隊伍 發布:2024-11-15 13:04:04 瀏覽:513
對校園法治社理解 發布:2024-11-15 13:02:37 瀏覽:313
平面設計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5 13:02:33 瀏覽:25
勞動法固定期限合同視為長期 發布:2024-11-15 12:18:11 瀏覽:740
老賴民法 發布:2024-11-15 11:56:26 瀏覽:723
佛山經濟律師 發布:2024-11-15 11:04:47 瀏覽:675
申請法律援助書怎麼寫 發布:2024-11-15 10:42:48 瀏覽:868
本科會計法律碩士 發布:2024-11-15 10:36:51 瀏覽:463
黃偉律師 發布:2024-11-15 08:47:39 瀏覽:208
平等責任死亡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5 08:47:28 瀏覽: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