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和文明的

法治和文明的

發布時間: 2022-04-11 19:52:32

㈠ 依法治國如何體現社會主義文明的進步

依法治國,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略與法律文化,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專國不是從來就有的屬,而是一種與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相當發達的社會文化共存亡同興衰的社會現象。真實意義與成熟形態的依法治國,即法治國家,是以市場經濟的相當發展為經濟基礎、以民主政治的相當完善為政治基礎、以發達的權利義務觀為核心的精神文明為思想文化基礎的。

從這種意義上說,雖然依法治國作為一種理論學說古已有之,作為一種治國手段也曾在前資本主義社會的個別地方個別時期部分地實行過,但由於在前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條件下,不可能完全具備真正實行依法治國的三個基本條件,因此,當時的思想家們不能對其作出全面的、深層次的科學分析,當時實行的所謂依法治國也往往不過是專制與人治的陪襯而已。濫用權力、野蠻擅斷、枉法裁判,在生產力和文化不發達的奴隸制與封建制時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是那種不發達社會的內在痼疾。

㈡ 法治文明從我做起徵文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世界是一個法制的年代,法律是用來治理國家的一個內重要武器,隨著我們人類容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法律法制不斷地完善,已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及文明高低的標志。
俗話說:「小事情,大道理。」違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受不良習氣影響,帶來不良習慣行為,比如:不講社會公德,打架斗毆、惹事生非,在學校不遵守校紀校規等等。有的同學認為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紀校規大不了扣幾分,對自己今後造不成嚴重影響,無所謂,卻不知道如此的想法對自己十分不好,現在忍不住常常違紀的同學,以後到社會也會忍不住幹些違法的事,所謂習慣成自然,這樣小事就會變成大事,違紀也就逐步變成了違法,這些絕不是危言聳聽。「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作為小學生我們要遵紀守法,一定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在學校里,同學們要遵守課堂紀律,不講臟話,同學們要互相關心和尊重,友好團結,若出現矛盾的情況,一定要冷靜處理,決不可義氣用事,更不可揮拳相向,傷及自我和他人;在社會上同學們不要闖紅燈,不亂穿馬路,不隨地吐痰,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這些都是同學們力所能及做得到的事情。

㈢ 關於文明與法治的作文 800字

出行安全,不僅關繫到自己的生命和安全,同時也是尊重他人生命的體現,是構築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透過川流不息行駛的車輛,「關愛生命,安全出行」八個字在我的腦海里顯得更加突出。

提到出行安全,很難不讓人想到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總是圍繞在我們身邊。只要你一出行,便同交通安全打上了交道。
行走時的一次走神,過馬路時的一次僥幸,開車時的一次違章,僅僅是一次小小的疏忽,這一切都會使一個生命轉瞬即逝。飛旋的車輪會無情地吞噬掉行人的生命。

曾經看過一則報道:「全國每六分鍾就會有一人死於車輪底下」。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慘痛的事實再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鍾:「文明行車,文明走路」。

現代交通的發達雖然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便利,但同時也增加了許多安全隱患。有人曾稱交通事故為「現代社會的交通戰爭」,交通事故像一個隱形的殺手,潛伏在馬路上等待著違章違規的人出現。因此,人們應當學會保護自己,要養成文明行車,文明走路的習慣。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寶貴的是生命」,血的悲劇告訴我們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真正做到「關愛生命,安全出行」。

安全的出行,營造良好的交通運行環境無意識為和諧社會的構築添磚加瓦,而和諧的社會又為交通安全的建設撐起了一片藍天。

這,便是雙贏的智慧。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維護交通秩序是我們應該具備的社會公德。「文明行走,構築和諧」,這需要每個公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讓「平安大道」更加暢通無阻

㈣ 法律與文明的關系是怎樣的

法律是文明的結晶,文明是法律的土壤。從法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文明的發展程版度和意識形權態,比如目前認為世界第一部法律文書「漢謨拉比法典」,其內容就是奴隸社會文明的意志體現,當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法律,這是維護文明穩定最重要的基石。

㈤ 法治文明內容是什麼

依法治國,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㈥ 英國的崛起靠的是法治和文明嗎

我的理解,英國的崛起就是工業化,海外殖民及財富掠奪,強大的軍事國防力量及發達的經濟,法治和文明不過是維護社會秩序的,一個國家和民族依靠法治和文明是無法實現崛起的,說到底就是一個錢字。

㈦ 作文弘揚法治崇尚文明

給你提供 一些素材,你自己組織寫作。選一個題目
弘揚法治 崇尚文明 做誠信守法的好公民

作者: 出處:旗峰中學

——旗峰中學舉辦「創文」宣講活動

佛山市「百人千場創文宣講」活動在里水站正式拉開了序幕。旗峰中學第一時間積極響應,邀請了南海區法庭的陳庭長一行到該校作「弘揚法治
崇尚文明 做誠信守法的好公民」的創文和法制報告。

青少年時期是普法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的關鍵期,為了讓法制教育走進校園,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培養自覺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和能利用法律進行自我保護的能力,也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優秀中學生,4月11日,該校請來南海區法庭的陳庭長一行四人,到校作「弘揚法治
崇尚文明
做誠信守法的好公民」的創文宣講和法制報告。當天下午,該校師生共聚球場,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來客,師生們的熱情讓嘉賓很受感動。接下來,陳庭長為該校師生上了一堂既生動又富有教育意義的法制教育課,並以問答游戲的方式與師生們進行了互動,現場氣氛歡快而熱烈,收到良好的效果。
陳庭長以「弘揚法治
崇尚文明
做誠信守法的好公民」為題,從「尊重、感恩、溝通和自我保護」四個方面展開話題,以中學生與法制的典型案例為主線,結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通過大量詳實的案例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教育課。對涉及青少年的各種法律的基本概念、如何提高治安防範意識、如何自覺培養法制意識於增強思想道德建設、遵守校紀校規等方面的問題作了詳細的闡述。希望同學們把失足青少年血的教訓作為長鳴的警鍾,自尊、自重、自愛,做一個有益於社會和人民的守法好公民。雖然下午的陽光還比較強,但師生們聽得入了神,並認真做好筆記。
講座結束後,陳庭長還與師生們進行了問答互動游戲,原來陳庭長等還為同學們特地帶來了小禮品。問答游戲針對報告中涉及的內容,提出問題,回答正確的將收到一份精美小禮品。當陳庭長所提出的問題被一一正確回答,同學們把領到的獎品在班級里互相傳遞,活動現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報告結束,掌聲雷鳴。陳庭長在小結的時候盛贊了旗峰中學師生們的熱情、認真的表現和良好的素質。
這次生動的法制教育報告會是該校組織的第一場「佛山市創文宣講」報告會,並加深了同學們對法律的認識。同學們通過活生生的例子,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更深刻理解了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危害性、嚴重性和自覺加強自身法制意識與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讓同學們受益匪淺。

弘揚法治 崇尚文明 構建和諧校園

內容導讀: 為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創造良好校園環境,12月4日上午9:30,由政法學院舉辦的以「弘揚法治崇尚文明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法制宣傳活動在行政樓前正式拉開帷幕。我院應化111班全體學生及來自

為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創造良好校園環境,12月4日上午9:30,由政法學院舉辦的以「弘揚法治崇尚文明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法制宣傳活動在行政樓前正式拉開帷幕。我院應化111班全體學生及來自全校其他院系的幾百名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本次活動以法治宣傳教育為主線,以深入學習宣傳憲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為主要目的,一副副紅色標語也營造著文明守法、和諧校園的濃烈法治氛圍。活動最後,大家積極踴躍參與其中,交流學習,以提高自身法制觀念。自此,本次活動在同學之間達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弘揚法治,崇尚文明,做誠信守法人民。

長武縣根據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等不同重點對象的特點,分類指導,全力推進,以重點對象學法用法帶動和促進全民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突出抓好領導幹部學法用法。豐富內容,改進方式,健全完善黨委集體學法、領導幹部法制講座等制度,學法情況考核考試等制度,著力推進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工作。

㈧ 高分求論文:<中國的法制文明的內涵和歷史傳統>

中國的法制文明的內涵和歷史傳統

引言
在歷經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法制從最初的為統治階級、官僚貴族所利用來鎮壓農奴、民眾的工具,逐漸的演變到文明和獨裁並存,進而逐漸進化到我國現代法制文明,甚至可以說,中國法制文明的進程就是中國幾千年燦爛瑰麗文化的縮影。世人在評價中國法制文明的進程中所展現的批判態度到接納、吸收進而發揚光大,對中國法制史的教學亦有甚多借鑒意義。
(一)如何正確看待中國傳統法制文明
中國文化綿歷五千年,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學術文化傳統。在豐富的古典文化中,經學、史學、文學等學術領域都曾經有過極為燦爛的成就,成為全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其中古典學術文化方面發展的並不十分均衡,其表現在,雖然有著漫長的成文法傳統,但是法學這門獨立的學科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發育、成長。直至清末,隨著當時社會結構的發展和變化,加上外來文化的影響和法律學校的設立,法學才作為一門學科而確立其獨立的地位。然而,將近一個世紀以來的中國坎坷曲折歷史仍然難以使中國法學走上坦途,經常在模仿域外法學與注釋現行法律之間徘徊。直到十年「文化大革命」文革期間更是索性徹底停滯,導致先天不足,後天又失調,中國法學真可謂命運多舛、路途艱辛。
與此同時,西方法制文化仍在不斷發展,全人類法制文明發展了數千年的歷史,是一部雙重旋律變奏的歷史。一方面,不同民族的法制文明不斷地形成和強化自己獨有的風格特色,並且刻意地保持這種特殊性和民族性;另一方面,各民族的法制文明不可避免地受到別的民族法制文明的影響,因為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別的民族法制文明的某些特徵,並且使自己原來的法制文明特殊性與民族性發生變化。兩者的矛盾斗爭構成了人類法制文明的進化史。在我們國家,尤為明顯的是清末時期的法制改革,延續至現代法制改革。中國法律傳統,是世界法制文明史上的一個獨特的傳統,這一傳統,幾千年都未曾終端,也未見明顯的外族法制文明因素的滲入。在東亞大陸上,這一傳統一直保持了幾千年的高度封閉,保持了其民族性方面的高度「純粹」。這種情形在世界其他較大民族的法律史上是罕見的。
過去,我們對中國傳統法制基本上是全盤否定的,我們的法制史教科書對於中國傳統法制總體上是持批判態度,似乎過去幾千年的法制文明一無是處,其評價基本上是:維護封建專制制度,維護皇權;維護封建的父權夫權、維護家長專制;維護封建的尊卑貴賤等級制度,維護官僚貴族的封建特權;保護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壓制商品經濟;鎮壓勞動人民的反抗等等。這些評價在理論方面來說並非錯誤,而且歷史也如此,但是也並非完全如此,也並非中國法制史上任何朝代的制度都如此,我們在分析這些制度的時候,也要看到制度背後的人事,環境,文化等,任何一項制度都決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項制度之間,必然是相互配合而形成一整套鏈條,否則各種制度相互分裂,不會存在也無法推行。某一項制度之創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以及其內在的用意,縱然事過境遷,我們在討論其制度的時候,需要注意反映其制度的材料,這也是我們研究中國法制史的方法之一,否則時代已變,制度已不存在,單憑異代人主觀的意見和懸空的推論,絕對無法完全理解該項制度在當時實際的需要和確切的用意;與此同時,在任何朝代任何制度,決不會絕對有利而無弊,也不會絕對有弊而無利。其利弊,是以對當時社會所發生的實際影響而定,因此要評價某一代的制度得失,必須了解在此制度實施時期有關各方意見的反映,這些意見,是有關在其制度實施時代的人們所切身感受而發出的意見。這也是我們在研究古代法制時候需要注意到的問題,不能單憑後代人自己所處的環境和需要去評價歷史上以往的各項制度,否則無法得到客觀的評價。另外,我們在研究中國法制史的時候,討論各朝代制度,不僅應該重視其時代性,還應重視其地域性,即國別性。也就是說,某項制度在一國家或地區獲得成立且推行有效,但並不代表在另一國家或地區也得到同樣效果,因為制度是一種隨時隨地而適應的,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正如其不能行之百世而無弊。
從70年代末開始,經改革開放國策的確立,法律教育的恢復以及法律制度的漸次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使我國的法學研究水平有了長足的提高。法學以及法制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深層次的理論探索。法學有其超越的一面,他必須在價值層面以及理論分析上給實在法以引導,與此同時也需要有一種批判的性格。就中國特定的學術背景而言,需要在外來法律文化與固有傳統之間需要一個合理的平衡點而追求其適度的超越,這也是我們在研究中國傳統法制史的同時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分析其內在理論,不僅為中國的現代化法制建設提供藍圖,而且對世界范圍內的重大法律課題作出創造性回應。
(二)中國法制文明與中國近代法制文明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曾經創造了五千年的的偉大中華文明,其中包括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法治」,而西方傳統文化中的法治則是指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西方古典法制理論。中國古代法制文明中「法治」的生成,可以追尋到奴隸社會後期出現的法家學說,從而產生了法家「法治」與儒家「禮治」治國方法的論爭。在管仲與子產的治國方式嘗試中,管仲認為一個國家「有生法、有守法、有法於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於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大治」①。「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是故先王之治國也,使法擇人,不自舉也;以法量功,不自度也」②。管子依據這種「法治」觀,通過立法以順民心對齊國的經濟、行政、人事於社會等進行了一系列實際改革。鄭國的子產也通過「都弊有章,上下有限」使「廬井有伍」、「作丘賦「、任賢選能和」鑄刑書「等對社會予以了改革,此後法家李悝對魏國實行改革並創《法經》。上述改革嘗試中,不僅體現了我國傳統法文化中最早的「法治」思想,並且開啟了我國傳統法文化的最早成文法時代。中國傳統「法治」理論的偉大歷史功勛,不僅僅是法家耳目一新的治國理論,而且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統一的封建秦王朝,由於當時歷史情境的變化、生產力發展以及法家治國理論中的嚴刑峻法難以被原先以禮治國的歷史傳統難容,以及被當時社會全面予以認同,因此隨著短暫的親王朝覆滅,法家的治國理論也隨後被儒家的「禮治」學說所代替。漢王朝興起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帶動了儒家文化的興起,從而在立法指導思想上確立了「德主刑輔」的原則的同時吸收了自秦以來的成文法形式,並開創了「禮法並用」的先河。自此,「法治」思想逐漸衰微的同時,「禮治」的興盛一直延續至近代,無疑與我國歷史文化傳統、封建的生產方式、獨特的政治體制和閉關鎖國的實際國情密切相關。
由此可見,先秦的法家以及隨後興起的儒家思想都是塑造中華法系的主要思想力量。因此,有學者把唐朝以前的中華法律文明分為「禮治時期」、「法治時期」和「禮法調和時期」③,儒家提倡「禮治」、「德治」或所謂「人治」,法家則崇尚「以法治國」④。很明顯,相比之下,法家比儒家更加重視法律在政治和社會中的作用,它們對中國近代史以前兩千年的中國法制影響更大。在漫長的中國思想史中,人們對先秦法家思想的認識和評價各有說法,評價不一。從漢代到近代以前,由於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先秦法家長期受到貶斥和批判。近現代以來,⑥為法家伸冤平反的聲音此起彼落,由於在西方列強的壓迫下,中國急需找出變法自強的道路。儒家思想在「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運動中受到懷疑和否定,而西方國家成功的憲政和法治,則提醒我們去尋找「古已有之」的類似物――法家的「以法治國」思想。嚴復說:「居今日而言救亡學,惟申韓庶幾可用。」⑤章太炎說:「商鞅之中於饞誹也兩千年,而今世為尤甚。其說以為自漢以降,抑奪民權,使人君縱恣者,皆商鞅法家之說為正倡。嗚呼!是惑於說也甚矣。」⑥由此看出,章太炎為商鞅等法家人物正名,肯定了它們的歷史功績,並認為要想治理好國家,必須批判人治,象先秦法家那樣「專以法律為治」⑦
當然,我們應當客觀的去看待法家的立法思想特點。法家在強調重法的同時,其法律觀是有嚴重的局限性:首先,在法家的構想中,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所有國家權力都是集中於君主一身的,而不考慮法律如何去限制、制約君主權力,反映和保護人們的利益和意願;由此看出法家的法最終只是君主的統治工具而已;其次,法家所重視的法幾乎全是刑事法律,對於民法以及其他法的概念缺乏必要的認識;最後,法家在強調重刑的同時,並沒有考慮如何設立公正和合理的程序性安排,以保證司法公正,保證不會濫殺無辜,只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去看嚴刑峻法為統治者帶來的種種好處,而從來沒有試著站在人民的地位去了解嚴刑峻法可能帶來的苦難。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法系萌芽的關鍵時期,當時法家對於法的這種社會現象進行了深入和多方面司考,由此產生了其獨特的法治觀,是有普遍意義的、經得起時代考驗甚至是值得後人所驕傲的。對於中國近代法制文明直至今天,我們都無法忘記先人在中國法制文明的道路建設上曾經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並從中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和啟發。與此同時,我們也能從中吸取教訓,客觀的去看待其缺陷和局限性,以防再次出現類似的悲劇。
結語
中國法制文明的內涵和歷史傳統的發展,從唯物主義歷史觀和世界觀來認識,都需要經過實踐的考核。無論任何一種先進方法,都必須根據情景、時代、氛圍等因素,來不斷的改進、創新,使得該方法日臻完善。中國法制文明未來將會更加為人類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的創新、完善。
注釋:
①② 《管子.任法第四十五》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第257頁。
②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出版。
④ 《韓非子.有度》。
⑤ 轉引自楊日然:《法理學論文集》,第299-300頁。
⑥ 楊志鈞編:《章太炎政論選集》上冊,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68頁。
⑦ 李海生:《法相尊嚴――近現代的先秦法家研究》,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頁。

㈨ 古代東西方法制文明有哪些異同呢,又有什麼影響呢

導語:

上古五大文明國家分別是古埃及、古中國、古印度、古巴比倫和古希臘,在這些文明國家中,有些發展比較成熟,但是有些隨著發展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上古五大文明國家中有些已經出現了法制,其中古代東方法制以古中國法制為代表,西方法制則以古希臘以及其之後的古希臘為代表。

一、東西方法制來源上的不同

(1)古代東方的法制來源:

先說古代的東方法制,古代中國法制歷史發展悠久,中國古代法制系統化理論化發展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之前中國其實就已經有了法制,但那時的法制還不夠直接。

比如說周朝建立初期周公制禮作樂,不僅維護了統治秩序而且還鞏固了等級秩序,把各等級的人們禁錮在本等級內部,不能做出僭越之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禮樂制度維護了統治者的利益,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一定意義上講這就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法制。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社會動盪不安,這一時期,私有制經濟得到很快發展。同時,思想文化領域也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士階層的崛起,教育的下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百家爭鳴的出現,儒、墨、名、法、道、縱橫、陰陽、雜、農再加上小說家,這就是後人稱道的“九教十流”。

今天的世界倡導依法治國,沒有絕對的權力可以高於法律,法律在一個國家中居於最高的地位,這都是東西方法治共同影響的結果。依法治國對於推動社會的發展以及歷史的進步都有著絕對性的重大意義。

今天,人們的思想開放,不再像古代一樣,被所謂的皇權至上以及君主權力所約束,人們已經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這是歷史的進步,現在如果還有人妄想凌駕於法律之上,絕對會被發展中的歷史潮流所摒棄。

㈩ 法律文明與文明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系

您好,⑴我國憲法規定:「加強社會主義的建設。」這就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法律地位,使精神文明建設不但成為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而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成為人人必須遵守的活動准則。

⑵有了法律保證,才能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制度化、法律化,才能防止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一手硬,一手軟的狀況出現,才能開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⑶如果離開法律保證,就會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得不到落實,就會使人們的注意力只限於物質文明建設,甚至僅限於物質利益的追求,物質文明建設就會推動理想和目標,現代化建設就有誤入歧途的危險。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