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基本國策

依法治國基本國策

發布時間: 2022-04-11 21:36:27

『壹』 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是什麼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十七大報告對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與發展提出的基本目標和根本任務。

依法治國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雖然「法治」和「法制」只有一字之差,但內涵卻有很大差別,即不再僅僅將「法」作為一種治理工具,而是作為國家制度的依據和基礎,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自此,「法制」回歸其本意,成為法律制度的總稱,主要從法律規則的層面強調法律體系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而「法治」作為一種與人治相對立的治國方略,強調依法治理,不僅要求具備「依法辦事」的制度安排及運行機制,而且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規范權力、保障權利、程序公正、良法之治等精神和價值。

『貳』 我國的基本國策是什麼

七個實際標准下的基本國策(SEVEN basic STATE policies):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對外開放,節約資源(保護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和保護耕地,男女平等,水土保持。

內容提要:基本國策應是基本國情決定的某類具有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意義的問題的系統對策。中國的這類政策從命名標准到實施機制都缺少制度性規定,導致基本國策存在名稱遭亂用、實施被擱置和沖突待協調等問題。

(2)依法治國基本國策擴展閱讀:

事實上,中國在政策過程中對基本國策的形成似乎還是有章可循的——至少不能「空口無憑」。因此,可以把有關國家級文件中的明文規定作為確定基該國策的實然標准。當然,這種「明文」也是有層次的。考慮各種「文」的通過方式和效力不同,至少可分為法律規定、有全局意義的重大文件規定、規定和工作文件、規定三個層次。

『叄』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什麼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是保障教育地位、促進教育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肆』 我國的治國基本方針 政策等……

一、「戰略決策」類

1、可持續發展戰略;

2、經濟社會發展「三步走 ;

3、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

4、西部大開發戰略」;

5、中部崛起戰略 ;

6、實施「走出去」戰略 ;

7、科教興國戰略;

8、人才強國戰略;

二、「基本國策」類

1、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我國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

2、計劃生育,男女平等;

3、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水土保持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4、對外開放。

(4)依法治國基本國策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伍』 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國策

發展戰略:
1,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目前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人均可分配資源不足,在相當長時期內仍需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偏僻,條件艱苦,實施西部大開發有利於資源優化配置,有利於提高當地人民經濟水平,有利於地區發展平衡!
3,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始終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寶貴資源,重視人才,重視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充分尊重人才和科學技術,才能使國家發展強大!
4,和平發展戰略,中國要發展,但是不做世界超級大國,中國需要和平,世界更需要和平,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和平,中國的發展也是為了和平!
5,走出去戰略,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需要同世界各國共同努力,互相學習和交流,中國民族企業需要走向世界,品牌要走向世界。其他的發展戰略還可以寫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推進城鎮化建設,新型化工業道路等等!
基本國策:
1,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2,依法治國基本國策
3,改革開放基本國策
4,一國兩制基本國策
其他的還可以寫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建設節約型社會,保護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等等!

『陸』 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是什麼

依法治國方略的基本要求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實現「法治中國」的基本標准。

科學立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防線,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礎,四者缺一不可。

(6)依法治國基本國策擴展閱讀:

重大意義

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依法治國

『柒』 如何貫徹落實依法治國這一基本國策

一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加強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近年來,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過去五年間,僅國務院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39件法律議案,制定、修訂了137件行政法規。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改革和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立法工作面臨著十分繁重的任務。要進一步增強政府立法工作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認真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繼續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產品質量和安全、規范政府自身行為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的立法;特別要注意加強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強立法工作重在提高立法質量。要創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機制,擴大立法工作的公眾參與。在法律法規起草、修改過程中,要通過組織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原則上要公布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二是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進程,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政府的組織、政府的權力、政府的運行、政府的行為和活動,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准繩,都要受到憲法和法律的規范和約束。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必須與憲法和法律保持統一和協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核心的現代行政執法觀念,形成職責許可權明確、執法主體合格、適用法律有據、問責監督有方的政府工作機制。合理界定和調整行政執法許可權,明確執法責任,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強對行政收費的規范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執法財政保障機制。健全行政復議體制,完善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制度。認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訴訟權利,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平等法律保護。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保持清正廉潔,促進行政執法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確保行政權力正確行使。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必然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服務,確保權力正確行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政府權力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行使。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大力推進執法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力度。改善和加強新聞輿論對行政執法的有效監督。切實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要把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作為重點,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確保監督到位、有力、有效。
四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積極探索法制宣傳教育的新途徑、新形式,善於運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傳媒,精心組織各種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增強法制教育的科學性、准確性,防止片面性。突出抓好憲法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的憲法意識,自覺維護憲法權威,使憲法在全社會得到遵守。加大有關經濟社會發展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以及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牢法治思想基礎。法律對社會生活的規范、引導和保障功能,主要是通過權利義務機制實現的。在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中,必須強化權利義務觀念的培養,既要增強人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也要增強法治意識和義務意識。具體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權利的行使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國家保護合法的權利;國家提供權利的保障、救濟和保護。只有讓每個公民都樹立了正確的法制觀念,自覺在法制框架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才能夠真正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真正落到實處,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捌』 我國應堅持哪些基本國策和戰略

中國的基本國策:一國兩制 ,對外開放 ,科教興國 ,實行計劃生育 ,控制人口數量 ,提高人口素質 ,合理利用土地 ,切實保護耕地 ,依法治國 ,節約資源 ,建設節約型社會 ,保護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 ,實行男女平 ,信用建設等 。
一、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可持續發展:21世紀中國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二)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總體進展。
(三)中國可持續發展重點領域的行動與成就。
(四)我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二、科教興國戰略
(一)科教興國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抉擇。
(二)提高科學技術的整體水平是實現現代化的關鍵。
(三)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教興國道路。
三、依法治國戰略
(一)依法治國戰略的提出及主要標志。
(二)依法治國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三)實施依法治國戰略需要處理好若乾重大關系。
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准確定位。
(二)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特色。
(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需要處理好若乾重大關系。
五、西部大開發戰略
(一)改革前區域發展戰略的演變。
(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
(三)西部大開發的基本思路及進展。
六、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
(一)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提出及其形成過程。
(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意義、機遇與挑戰。
(三)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選擇。
七、推進城鎮化戰略
(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城鎮化的歷史進程。
(二)城鎮化戰略的提出及其重大意義、基本內涵。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城鎮化戰略。
八、人才強國戰略
(一)人才強國戰略的提出及重大意義。
(二)人才強國戰略的內涵、目標、重點及組織保證。
(三)人才強國戰略的基本要求及主要任務。
九、中國和平崛起戰略
(一)中國和平崛起戰略提出的時代背景。
(二)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概念的緣起及內涵。
(三)中國和平崛起道路的實現途徑。
(四)中國和平崛起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玖』 我國的基本國策有哪些

我國的基本國策有計劃生育、環境保護、耕地保護、科教興國和對外開放。

1、計劃生育:

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1966年1月28日,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有計劃地控制人口。對中國的人口問題和發展問題的積極作用不可忽視,但計劃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數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國家嚴重的老齡化,未富先老的格局。

到21世紀初,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調整。2016年1月新法規新政策正式生效:二孩生育合法化。

2、保護環境:

中國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是: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污染者付費;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依靠群眾保護環境。2002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頒布,為項目的決策、項目的選址、產品方向、建設計劃和規模以及建成後的環境監測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3、耕地保護:

耕地保護是指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和措施,對耕地的數量和質量進行的保護。耕地保護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性戰略問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4、科教興國:

「科教興國」是我國科學分析和總結世界近代以來特別是當代經濟、社會、科技發展趨勢和經驗,並充分估計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人民生活和現代化進程的巨大影響,根據中國國情,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宏偉目標而提出的發展戰略。

5、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即一方面是指國家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經濟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寬政策,放開或者取消各種限制,不再採取封鎖國內市場和國內投資場所的保護政策,發展開放型經濟。

(9)依法治國基本國策擴展閱讀

基本國策,是國家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准則和保障,尤其我們國家,處在發展迅速時期,更應該加強國策的重要性,以便給廣大民眾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來幫助國家整體發展和國家昌盛。七個實然標准下的基本國策(SEVEN basic STATE policies):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對外開放,節約資源(保護資源),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男女平等,水土保持。

『拾』 以法治國基本國策,有什麼 特點

1、全局性

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這一方針應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那種認為法治主要是「治民」而不是「治官」的觀點是

首都群眾慶祝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16]

不正確的。法治有古代法治與現代法治之分。

古代法治雖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總是代表著先進的階級、階層以及開明的思想家政治家的利益和願望,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但當時的統治者往往把法律當做治民的工具。

現代法治與此則有很大不同。老百姓的行為雖然也要受法律的約束,但法律的作用主要是治官,這是由民主政治代替了專制政治所決定的。憲法出現在近代就是一個突出的例證。

憲法的內容很多,但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確認和保障公民的權利,使其不受侵犯;二是設定和約束國家的權力,使其不被濫用。同時,那種認為法治只是一項具體工作而不是一項影響和決定全局的方針的看法也是不正確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制定和實行了一系列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方針和政策,其中有四項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深遠戰略意義,即: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行計劃經濟轉變為實行市場經濟;從實行閉關鎖國轉變為實行對外開放;從人治向法治過渡,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整體性

依法治國是一項從中央到地方,從地區到行業,從立法到執法、司法、護法、守法、學法的系統工程。應上下呼應,左右協調,前後銜接。那種認為依法治國只是中央的事情,「依法治省」、「依法治村」、「依法治水」等等提法不科學、措施無意義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實行依法治國,首先是中央的事情,首先要從中央機關及其領導成員做起;制度改革首先要從中央一級的層次上實施,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且實行這一治國方略成敗的關鍵也在中央一級。不強調這一點也是不正確的。但是,我們不應低估從1985年開始的、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和深入開展的「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依法治理包括區域治理(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縣)、行業治理和基層治理,內容涉及立法(還有行業與基層的建章立制)、執法、司法、護法(法律監督)、普法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是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它已經超越「學法必須用法」的視角和把依法治理僅僅當做普法的一個環節的眼界,發展成為一個把依法治國方針和措施從中央推向各級地方、各行各業和所有基層單位的宏偉局面。[17]

3、目的性

戰略目標是相對於策略手段而言的。法治國家作為現代一種最進步的政治法律制度的目標模式,其基本標志和要求是豐富的、具體的、確定的、可預測的。它不應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八屆人大四次會議和中國共產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的「法治國家」概念,在以往黨和政府的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中從未出現過,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當然,學者早已提出過)。我們強調狹義上「依法治國」是方針,「法治國家」是目標,主要意義是說明「法治國家」有其具體的豐富的內涵,是一種國家在政治和法律上的類型與模式,它應具有一系列現代法治原則,不應簡單地將它理解為只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它應有中國的一定特色,又必然具備現代法治國家的各種共同特徵;它應有自身的性質和客觀規律可循,又可以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予以創新。研究、發展、設計和明確其基本標志及具體內容,以作為前進的目標、努力的方向和行動的向導,是完全可能的和十分必要的。

4、長期性

法治國家的建成同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是同步的。法的內容與形式,法律制度的模式選擇及其實現,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與發展,而必然受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具體條件的影響與制約。同時,人們認識的提高和經驗的積累也須要有一個過程。特別是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情況復雜,歷史包袱沉重。因此,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使其達到理想的境界,在我國大約還需要三十年以至五十年左右的時間。這一長期性決定了建設法治國家的歷史性進程具有漸進性、持續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在這個問題上,既不能不顧主客觀條件而操之過急,也不能不去做那些可以做到的事情而停步不前。如何實現在觀念更新尤其是制度變革上的持續性,以始終保持這一歷史性進程的發展勢頭;如何在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上選擇某些重大改革措施,以影響和推動全局的進展,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熱點內容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