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經濟建設如何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法治經濟建設如何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發布時間: 2022-04-12 01:14:13

❶ 如何建設法治政府

重點在五個方面著力:
一是提高認識。我們要建成的法治政府,既是一個尊法守法的政府,更是一個有為、有效、有力的政府。
二是抓住關鍵。推進法治建設,領導幹部是關鍵。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要在工作實踐中,發揮好示範表率作用,帶頭運用法治思維思考處理問題,帶頭運用法治方式推動完成任務,帶頭參加應訴出庭等法治實踐,以自身實際行動維護法治、推進法治。
三是完善規則。建設法治政府,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職能,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同時,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與協調,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奠定堅實基礎。
四是健全體系。加強政府內部的制約和監督,以法律的全面有效實施為目標,努力實現行政執法監督從個案監督到體系監督的轉變。進一步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行政執法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提升行政執法效能,確保法律有效實施。
五是加強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既具有政治視野、又精通法律知識,既能堅持政治原則、又能捍衛法治精神的政府法制工作隊伍,為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❷ 為何建設法治政府怎樣建設法治政府

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目標是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基本理順,政府職能切實轉變,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職責依法全面履行。
二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目標是提高政府立法質量,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使政府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三是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目標是行政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責任明確,決策法定程序嚴格落實,決策質量顯著提高,決策效率切實保證,違法決策、不當決策、拖延決策明顯減少並得到及時糾正,行政決策公信力和執行力大幅提升。
四是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目標是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規規章得到嚴格實施,各類違法行為得到及時查處和制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經濟社會秩序得到有效維護,行政違法或不當行為明顯減少,對行政執法的社會滿意度顯著提高。
五是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目標是科學有效的行政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基本形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進一步健全,各方面監督形成合力,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切實保障,損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違法行政行為得到及時糾正,違法行政責任人依法依紀受到嚴肅追究。
六是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目標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維護,公正、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全面形成,行政機關在預防、解決行政爭議和民事糾紛中的作用充分發揮,通過法定渠道解決矛盾糾紛的比率大幅提升。
七是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目標是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恪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等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明顯提高,在法治軌道上全面推進政府各項工作。
措施:
一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總結新一屆國務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主要舉措,要求全面清理行政審批事項,提高取消和下放許可事項的「含金量」,規范行政許可事項辦理,堅決整治「紅頂中介」,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二是大力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並實行動態管理。明確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公布權力清單的要求和時限以及國務院部門開展編制權力和責任清單試點。強調進一步完善負面清單管理方式,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要求建立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清單制度,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收費基金項目,減輕企業和公民負擔。
三是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要求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
四是完善宏觀調控。要求健全發展規劃、投資管理、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法律制度,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准等制定和實施。制定並公開企業投資項目核准目錄清單。制定並公布政府定價目錄,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五是加強市場監管。要求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創新市場監管方式,2015年年底前實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實行綜合監管,推廣隨機抽查,探索「智能」監管。
六是創新社會治理。要求加強社會治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提高社會治理科學化和法治化水平。
七是優化公共服務。要求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實現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化、均等化、法定化。
八是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❸ 如何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對策性建議

市場經濟是復法治經濟和信用經制
濟。在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誠信體系中,政府應當率先垂範。一是通過增進公務人員的信用觀念,建立控制性的責任制度,建立信用獎懲機制,保持政府法
規政策的穩定性和一致性,減少政府對社會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等措施,加強誠信政府建設;二是通過做好行政立法工作、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監督,
為建設法治型政府奠定基礎、提供支撐和保障。

❹ 如何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出部署,強調「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和著力點,也是依法治國的重心。陝西省要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必須在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上實現新突破。
一、建設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舉措
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改革發展也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步顯現,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呈現多元化,社會利益調整更加復雜困難,這些都對建設法治政府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解決新時期各類矛盾和問題的根本途徑。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行政事務,把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全面准確落實到位,就能創造公平的社會環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從根本上減少矛盾糾紛,保障和促進改革發展進一步深化。
建設法治政府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水平的客觀要求。政府要不負人民的重託,履行好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至關重要的是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建設法治政府,是促進各級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環境保護等職能的必要前提,是增強公務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維護好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從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三個陝西」的基礎和保障。趙正永書記在「樹立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建設法治陝西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建設富裕陝西、和諧陝西、美麗陝西,必須要法治陝西,要確立「前提是法,關鍵在治,基礎靠法制宣傳教育」的理念。法治是實現「三個陝西」的有力保障。法治陝西是建設「三個陝西」的根本要求。因此,建設法治政府是陝西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備條件和現實需要。
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必須著力抓住六個重點
著力提高全省依法行政水平。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線。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抓好依法行政各項工作落實。各級法制機構必須積極履行依法行政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督促指導等職能,並進行深入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要持續抓好依法行政示範創建活動,適度擴大范圍,發揮好典型引領作用,推進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成效。要嚴格落實領導幹部法律學習培訓和法律知識測試等制度,縣級以上政府每年要組織3次以上領導集體學法,把依法行政納入各級幹部培訓的教學內容,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提高各級幹部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著力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政府治理始於決策,決策是否科學民主,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利益有重大影響。要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凡作出的決策不得與法律及其精神相抵觸。凡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容易引觸社會穩定問題的,必須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要強化決策責任,建立健全重大決策跟蹤反饋評估機制,及時採取措施糾正偏差,減少決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對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追究責任,而且要終身追究。
著力提高立法質量。完備的法制是依法行政、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前提。按照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的要求,要把立法重點轉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上來,立經濟社會急需之法,立人民群眾期盼之法。同時,健全定期清理機制,及時修訂和廢止不適應形勢、有礙發展的法規規章。要掌握真實情況,不盲目追求數量,制定真正管用的措施,使法規規章反映客觀規律,符合省情實際,切實解決問題。要將群眾路線貫穿於立項、調研、起草、審議等各環節,通過徵集民意、專家咨詢、座談論證等方式,拓展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使立法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體現民情。要嚴格立法程序,更加註重利益的協調平衡,重視立法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執行性。法制機構在立法工作中要堅持原則、加強協調,堅決克服立法中的「部門利益化」傾向,多立高質量的法,提高立法的生命力。
著力規范行政執法。行政執法是群眾對政府的「第一印象」,直接影響著法治政府建設的成效。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在縱向上,合理劃分各級政府職權,推進執法重心下移;在橫向上,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和綜合執法工作,著力解決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和重復執法的問題。要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行政執法程序,細化自由裁量權,最大限度地壓縮執法「彈性」。不斷創新執法方式,嚴格執法人員管理制度,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能力。落實縣級行政執法部門編制和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行政執法經費要向基層傾斜,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和罰繳分離制度,杜絕亂收費、亂罰款,決不允許無資格人員從事執法活動。
著力強化行政監督。要繼續簡政放權,大力推行權力清單制,積極推進網上電子審批、一個窗口集中辦理等,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審批服務。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創新公開方式,扎實開展「邀請公民代表走進政府」等活動,擴大重大決策、公共資源配置、部門財政預算等公開內容,不斷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依法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司法監督,支持新聞媒體對違法行政行為進行曝光,積極回應網路輿論監督。要把行政不作為、亂作為作為重點,加強對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違法和不當的執法行為。加強法制監督與行政監察的協調配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強化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在全省推行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發布」制度。堅持好規范性文件「逢文必審」制度,加大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力度,從源頭上防止行政行為違法。
著力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切實發揮行政復議的主渠道作用,暢通復議受理渠道,改革和完善審理方式,提高行政復議的公信力。加強行政復議工作規范化建設,在總結渭南、延安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擴大試點范圍,推進行政復議機制創新。把行政調解作為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重要職責,建立健全行政調解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積極引導當事人採用行政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加強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效銜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系。
三、發揮好三個作用,確保法治政府建設落到實處
發揮好各級領導的「領頭雁」作用。建設法治政府,關鍵在領導。各級行政首長作為依法行政的第一責任人,應親自研究部署,每年至少聽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匯報,及時解決突出問題;分管領導應加強依法行政工作的協調、督促和指導;其他領導也應堅持抓好依法行政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發揮好依法行政考核的「指揮棒」作用。要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把依法行政納入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建立科學的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不斷完善考核監督制度,使法治政府建設真正成為一種硬標准、硬要求、硬約束。
發揮好法制機構的「參謀部」作用。重視和依靠法制機構推進依法行政,應是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的明智選擇。要進一步加強各級法制機構特別是縣市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努力改善工作條件,保障其充分履行職能。各級法制機構也要准確把握法治政府建設的內在規律和任務要求,擔負起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重擔,振奮精神、強化素質,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建設法治政府當好參謀和助手。

❺ 如何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 社會主義

一、政府要依法行政
依法治國的口號已經提出相當長時間了,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有法可依的角度來說,我國已經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是從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角度來看還存在很大的問題。依法治國首先就要依法治官,也就是官員要依法行政,如果官員不能依法行政,那還談什麼依法治國?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首先就要求政府守法,不能夠以政府官員的意志來代替法律。下面流傳一句俏皮話:「法律不如紅頭文件,紅頭文件不如領導批示,領導批示不如領導口頭指示」。在某些地方可能確實存在這種現象,如果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首先就要求全體官員一定要守法。
二、政府官員要講理
政府官員不能不講理,這個講理有兩個方面:
一是改革審批制。關於審批制也有一句俏皮話:「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後來有人加了一個橫批:「不服不行」,還有人加了一個備注:「說你行的人要行」。如果是這樣的話,還到哪兒講理去?當然,對於涉及到國家安全、民生的一些重大問題,審批制還是必要的,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審批事項過多,審批過程不透明。克強總理宣布本屆政府要大幅減少審批事項,但做起來很不容易。因為審批背後往往藏著部門利益,真正與部門利益攸關的審批事項,想讓部門主動放棄是不容易的。要改革審批制,不但要取消一大批審批事項,而且要把一些審批事項改成核准制或者備案制。所謂核准制就是公布條件,有關人員來申請,申請以後在一定時間內主管部門要給予答復,並說明不核準的理由。如果對核准結果不滿意,申請人還可以按照《行政訴訟法》提起訴訟。備案制則是由主管部門公布條件,申請人按程序備案即可,將來如果出問題再查處。用核准制和備案制來代替審批制,這是人大在立法過程中再三討論的問題。凡是可以交給市場處理的事情,凡是可以交給社會組織例如行業協會等處理的事情,政府就不要多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減少審批事項。
二是不能因領導更換而改變原來的承諾。我聽說,有一個城市引進台商投資,原來的書記說按照現有的城市規劃,先發展城市東部,讓台商在東邊建一個大購物中心。等台商投資並建成後,書記換了。新任書記認為原來的規劃不行,應該先發展西部。這樣大量的人聚集到西部,東部這個購物中心人氣大減,以致虧損。這種情況可能還不是個別的。
三、政府辦事要提高效率
政府提高辦事效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注意綜合處理問題,二是要注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我是中國智慧城市論壇的主席,到各地看過一些智慧城市的建設情況,給我展示的大部分都是電子政務,有的地方確實搞得不錯。但是電子政務的目的不僅僅是用電腦來代替一些公文處理等事務性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支持政府決策。所以電子政務不但要有資料庫,還要有模型庫、方法庫、知識庫,有比較友好的人機界面,才真正能夠支持政府決策。知識庫的重要性,就在於能把過去處理問題的案例都變成知識儲存起來。政府一屆一屆地更換,過去處理問題的經驗都藏在工作人員的腦子里,沒有傳下來,而過去的經驗對今後處理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正如法官在斷案時既要講律又要講例,法律條文不可能涵蓋所有的具體情況,在很多情況下需要援引案例。因此政府需要把過去的經驗化為知識儲存起來,在處理有關問題的時候可以參考。電子政務不要流於形式,不要搞花架子,領導也不要嫌麻煩而不去使用。曾經有這樣一個單位,推行電子政務花了不少錢,搞了一套系統,最後領導覺得用起來不方便,就將系統閑置在那裡,造成浪費。
四、政府要加強政策研究
政策研究非常重要,沒有十全十美的政策,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政策,任何政策都是在權衡利弊之中制定的。政府出台一個政策,大家都說它好,但是往往沒想它的負面作用。今天的一個好政策過了若干時間以後,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反而可能成為一個阻礙發展的政策。我們確實要加強政策研究,而且政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利弊權衡,在西方經濟學中稱為代價和效益的平衡分析。
例如2008年底我國啟動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根據我的研究,如果當時不出台這個刺激計劃,我國2009年的增長率就會下降到2.4%,肯定會造成嚴重的就業等社會問題。由於這一經濟刺激計劃,2009年實現了9.2%的經濟增長,由此說明這一刺激計劃是必要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當時確定中央政府共投資11800億,2008年1800億,2009年5000億,2010年5000億,以拉動地方政府和其他方面的投資。但實際上僅2009年銀行信貸就增加了9.6萬億,再加上政府投資的5000億,就超過了10萬億,這樣當然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產能過剩、庫存積壓、投資效益下降、環保問題增多、通貨膨脹的危險增加、地方債務飆升、資產泡沫膨脹,等等。從2010年到現在政府都在處理這些問題。如果當時在政策研究上多下一點功夫,分析它的利弊,把握好一個「度」,不要過度,可能今天遇到的困難就會少一些。
應當加強政策研究,加強對政策出台後的利弊分析,注意興利除弊。當然政策研究單靠政府是不夠的,還要靠專家學者。我曾經講過,專家學者的作用不是代替政府決策,但是要從探討理論基礎、借鑒國外經驗、完善政策框架、分析實施難點四個方面支持政府決策。另外,學者提的意見不見得政府都能採納,因為政府可能還有其他一些考慮問題的標准,不一定都採用最優決策,也可能採用次優決策。其實,學者的意見有60%-70%被接受就很好了。一是你提的意見可能本身不完善,需要進一步完善;二是你提意見的時機可能不對,條件不成熟;三是領導可能不理解,如果你認為是正確的,可以再提。作為學者來講,還應當做到我說過的兩句話:慷慨陳詞豈能皆如人意,鞠躬盡瘁但求無愧我心。
五、政府要鼓勵競爭,防止壟斷
宏觀調控是必要的,因為在任何國家中,市場都是追逐效率、追逐利潤的,在有關國家安全、人民生活保障、禁毒等問題上都不可能只依靠市場的力量。而且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所以宏觀調控在任何國家中都是必要的。但是宏觀調控不應違反市場經濟的三個基本規律: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及競爭規律。
這里主要說一下競爭規律。只有通過競爭才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最後使消費者受益。如果保護壟斷,限制競爭,實際上不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前有一種說法是反對重復建設,這是不對的。如果新建的工廠有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更低的成本,就應當允許建設,新裝置建成後,會迫使原有的企業去提高勞動生產率,甚至迫使那些低效率的企業退出市場,最終對消費者有利,所以後來這句話改成了「防止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壟斷本身既對社會不公平,也對勞動者不公平,因為同樣勞動得不到同樣待遇;對消費者也不公平,因為消費者沒有選擇的餘地,只有接受壟斷企業制定的「霸王條款」。所以,政府應該鼓勵競爭,防止壟斷,不要人為地限制競爭,保護壟斷。
從企業角度看,已佔有市場的企業肯定不願意讓新的競爭者進入。因為這些企業是既得利益者。就像以前擠公共汽車,沒擠上去的時候就說還能再擠一下,等踩上汽車踏板之後,就跟後面的人說別擠了,等下一輛吧!政府要在市場准入方面准許有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更先進的技術、更低成本的企業進入,當然進入是有門檻的。反壟斷不是一般地反對企業佔有壟斷地位,因為有些產業門檻比較高,不可能大家都來干。《反壟斷法》最主要的精神是反對企業利用其壟斷地位來謀取不正當的利益。
六、政府要保障市場的公平,重視非公有制經濟
從發展過程來看,改革開放之初說非公有制經濟是對國有經濟有益的補充,後來說是必要的補充。十五大將非公有制經濟列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六大提出包括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在內的新興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十七大提出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十八大再次強調這一點,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又明確提出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但是現在確實存在「玻璃門」等現象,國務院發布的兩個非公經濟三十六條中提出的「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也還沒能做到,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對非公有制經濟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對非公有制經濟重要性的認識不能停留在對GDP的貢獻、對就業的貢獻、對財稅的貢獻上。這樣理解是不夠的,非公有制經濟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說還有三個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是鼓勵創新和創業。國有企業不存在創業問題,因為資金是國家給的,而非公有制企業的資金是要靠自己籌集。提出一個創新的想法後,還要自己去籌集資金,將這個想法變成產品、變成企業、變成產業,這是一個相當艱苦的過程。可以說很多非公有制經濟的成功人士背後都有一篇艱苦創業的歷史。通過他們的努力和智慧,再加上政策支持,達到了今天的成功。當然也有部分人可能打了「擦邊球」。美國的創業經濟是它的重要動力,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原來都是普通人,最後通過創業成為富豪。所以非公經濟的發展對於中國創新、創業,對於建設創新型國家有重要作用。二是非公經濟發展有助於打破壟斷,最終使消費者受益。三是非公經濟發展有助於完善市場。計劃經濟時期全靠國家來管理市場,實際上有兩個缺陷:一是市場邊角被忽略,很多小商品沒人去生產。另一個就是有些新的市場需求沒人去注意,因為政府計劃人員不可能這么敏感。而非公經濟的特點是只要市場有需求,它就會去滿足。我多年前到湖北十堰看到在二汽周圍興起一批生產橡膠密封件的企業,就是給二汽配套的。
由此可見,非公經濟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對GDP、稅收和就業的貢獻,還對發展創業經濟,打破壟斷和完善市場起著重要作用。在這個問題上,應當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這一點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寫得更加明確,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現在非公經濟和國有經濟之間,在貸款、政府補貼等方面確實還有不公平的地方,需要平等地對待。還應當同等受到《物權法》等法律的保護,《物權法》經過了很大努力才最終出台,實際上強調的也是各種經濟主體處於平等地位、享受同等權利、遵守同等規則、承擔同等責任,這是《物權法》的重要精神。對非公經濟的發展,看到它的重要性,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真正做到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

❻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我們該怎麼做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做法:
第一,進一步改革完善行政體制。法治政府不僅是一個有限有為的政府,還應當是一個高效便民的政府。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進一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具體而言,一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實現行政組織程序的法制化。十七大報告提出要重點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現行政組織和程序的法制化、規范化和制度化。重點要推進轉變政府職能。現在我國的組織法並不健全,只有一個80年代的國務院組織法,只有十幾條,遠遠不夠用,各部門缺少組織法,而且組織體制和職責許可權尚在變動過程中,還沒有完全穩定到一定程度。所以,用部門規章規定組織的職能和許可權,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而不能簡單地靠「三定方案」解決。改革開放後開展了6次機構改革,政府職能還沒有完全調整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所以轉變政府職能的任務很重;
二是要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率。不僅要理順垂直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關系,還要理順行政機關內部各種職能關系,要減少政府層級優化結構;三是要規范行政行為,減少行政審批,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四要加大機構整合力度,健全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機制。第二,完善立法、執法和司法,使體現正義的良法真正得到有效實施。目前,我國的立法、執法、司法這三個領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門立法仍然很普遍,部門起草法律,不可避免就有部門的色彩和因素,要改革現在的部門起草法律制度,要增加公眾的參與、民主的論證,以及其他部門———特別是人民代表機構,對行政立法有效的約束和監督。讓立法更加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順應民心,反映民意。
執法問題更為重要,因為我們的法律還沒有進入自動運轉的狀態,還是運動式的執法。法律是不自動運轉的,法律的實施靠媒體的曝光、領導的批示。通常事情發生之後,先是媒體曝光,然後是領導批示,接下來才是執法司法機關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所以,很多重要的法律被架空了,無法有效實施,甚至有越來越多的人試圖規避法律,拒絕執行法律。法律不能自動運轉,是目前中國法治領域最重要的現象。因此,如何增強法律的權威、保證法律有效實施是當前法學界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也應當成為決策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
司法公正尤為關鍵。司法在法律實施乃至公民權利保障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更為獨特。如果司法不公或者司法腐敗,司法不能公正、獨立地行使審判權、監督權,這個作用也發揮不了。所以,現在嚴格實施法律的重點,是保證法院、檢察院的司法權威,保證它公正、獨立地公開行使這些審判權力、監督權力。
第三,進一步健全行政程序和激勵監督制度,是未來行政法治很重要的任務。如果沒有行政程序法,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就是不完整的。所以,制訂行政程序法,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建議各地的黨政部門,要把執行、實施法律,作為政績考核標准中最重要的指標。這個地方經濟抓得好不好是一個指標,但是這個地方法治搞得好不好是更重要的指標。如果以犧牲、破壞法治的方式取得了經濟的發展,那是一種倒退,應該受到批評、受到苛責。所以「法治GDP」比經濟GDP更重要。因為政府的職能,政府的作用,就是實施法律、執行法律,保護老百姓的權利,維持社會的公共利益。如果不講法治,繼續走「經濟GDP」崇拜之路,那我們就會離法治越來越遠,不可能達到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這樣宏大的目標。
第四,重新認識信訪和訴訟等糾紛解決制度,將各類糾紛有效引導到法治軌道上來。必須對信訪制度、訴訟制度等進行較大力度的改革,使之更加適應新形勢下社會矛盾和糾紛解決的要求。重新認識信訪功能,嚴格限制信訪范圍,使信訪回歸到下情上達、了解信息、轉交信件的最初定位。盡可能限制信訪在案件實體處理方面的功能,將各類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剝離至司法救濟渠道。同時建立起信訪與復議、訴訟、申訴等法定糾紛解決渠道的銜接機制。鼓勵行政復議機關與人民法院在信訪機構設立接待室,使大批涉法、涉訴的信訪案件直接進入復議訴訟等程序。還應該修改相關法律,擴大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等受案范圍,降低起訴條件,改革審判方式,擴大調解和解范圍。改革兩審終審制度,將審級增加為三級,降低當事人訴訟成本,提高司法裁判的公信度,將各類爭議盡可能引導到正式的救濟渠道上來。各級領導在重視信訪工作的同時減少批示、增加指導,將各類爭議逐步引導到糾紛解決的主渠道上來。應當充分發揮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分清主次,鼓勵公眾更加理性地選擇救濟渠道,更多運用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五,弘揚法治精神,提高全民法律素質,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人文基礎。進一步提高公民特別是領導幹部公務員的法律素質和法治觀念,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人文基礎。通過日益廣泛的法學教育和普法宣傳,樹立法律的權威,目前社會公眾特別是公務人員的法治意識和規則意識仍然比較淡薄。盡管政府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進行了比較廣泛的法律普及工作。但是,法學教育與普法效果並不平衡。表現為三個方面,即公眾權利意識強,規則意識弱;公務員權力意識強,責任意識淡;上級政府法治觀念強,下級政府法治意識弱。進一步完善法律普及與法律教育制度,重點做好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上級與下級的均衡普法,鼓勵公務人員通過實踐掌握與運用法律。提高公眾的素質,減少和抑制糾紛,鼓勵公眾通過合法正當的渠道解決爭議。

❼ 淺談如何推進法治政府的建設

提高建設法治政府的途徑:

1、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合理劃分和依法規范各級行政機關的職能和許可權, 實現政府職責、 機構和編制的法定化;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實行政務信息公開制度。

2、建立健全行政決策機制,建立健全公眾參與、 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完善行政決策程序, 建立健全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

3、 提高制度建設質量,制度建設要遵循並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 改進政府立法工作方法, 擴大政府立法工作公眾參與程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規、 規章修改、 廢止的工作制度和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

4、 理順行政執法體制, 加快行政程序建設, 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加快建立權責明確、 行為規范、 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 建立公開、 公平、 公正的評議考核制和執法過錯或者錯案責任追究制。

5、 完善行政監督制度和機制, 強化對行政行為的監督。主要內容包括: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

和政協的民主監督; 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

補充: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項權力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❽ 如何發揮政府法制機構職能

正理賓士方能民安物阜;高懸秦鏡方能比屋可封。法制政府建設是將政府的決策、執行,再到監督,形成一個嚴密的閉環流程,再用法律的執行力加以鞏固,即可稱為法制政府建設。法制政府建設是新時期打造責任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陽光政府的必經之路。目前,我國已經步入改革開放的深水區,如何發揮政府法制機構職能,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事關小康社會的打造與國計民生的發展,因此本文從什麼是法制政府建設做為切入,繼而闡述了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意義與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後對如何發揮政府法制機構的職能,更好的推進我國法制政府的建設提出了良好的建議。

一、法治政府建設

在談法治政府建設之前,我們先要搞懂什麼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有廣義與狹義兩種內涵。廣義的法治政府強調的是一切以法為大,從政府的設立、政策的出台、政府的運作、政府的人員變更等等,都要依法而行,依法來衡量其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規定;而狹義的法治政府就是「公權力的執行者要依法來治理社會、行使權利,而不是用人的主觀意識來治理社會、行使權利」。這種狹義法治政府的內涵,也是法治與人治的最根本的區別。不論是廣義的法治政府,還是狹義的法治政府,它們的內涵簡而言之的說,就是法大於一切。對執法者、對社會、對政府及職能機構,都要用法律來約束、依法來治理。

基於法制政府的建設,我國國務院發布的《意見》中有明確的指示,概況來說有八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提升政府工作人員的個人能力與依法執政的能力;二是,在制度建設方面要進行有效的更改;三是,在決策上要依據科學民主的表決進行;四是,在執法方面要體現公正、文明的執法;五是,在行政方面要堅持政務公開;六是,在行政監督上要強化社會的監督與問責;七是,在解決社會矛盾上要依法進行;八是,在法制政府的建設過程中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督促檢查。以上八個方面的指示,其最終目標就是要將我國的政府建設成為責任政府、陽光政府、服務政府、效能政府、誠信政府和有限政府。

二、法治政府建設的意義

一個文明進步的國度需要依法治國,而建設法治政府又是一個現代的、文明的法治國家的最重要的標志。目前,我國正在努力構建小康和諧社會,我國的改革開放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面對我國國力的逐漸強盛與人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升,更應該搞好法治政府的建設,因為它是推進中國法治現代化、民主化的需要,同時,它也是實現我國政治文明的又一重要的舉措,就其意義而言廣泛而深遠,下面我們以其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做簡要的闡述。

第一,建設法治政府可以有效的監督政府依法執政的行為,可以更好的保障廣大百姓的利益不受侵害。所以,我們從監督政府行政職能的角度來講,建設法治政府最根本的受益者還是廣大人民,以保護廣大人民的利益為目標,更好的體現了我國政府職能部門執政為民與執法為民的宗旨。

第二,建設法治政府可以促進我國小康和諧社會的打造。目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步入了深水區,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作為政府職能部門更應該行駛好手中的權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工作保駕護航,為使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的國家而做好服務與保障的工作。

第三,建設法治政府是提升我國政府職能部門行政水平的有效途徑。行政水平強悍的政府職能部門,才能更有效的服務於民;高素質、高水平的行政人員,才能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切實的做好行政工作,所以,建設法治政府對行政人員的素質會有更高的要求,對行政人員的工作能力與服務水平會有不斷的促進的效能。

另外,現在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完全融入到國際貿易一體化的洪流之中,大力推進法治政府的建設,不僅是促進我國經濟良好發展的一種重要的途徑,而且也是打造我國富強民主國家與對外改革開放形象的一種重要的體現與良好的姿態。

三、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法治政府的建設已有多年的時間,並且也取得了實質的進展,然而,從法治政府建設的總體步伐來看,依然是比較怠慢,有些執法部門還存在有法不依、舞文弄法之事。下面我們以主要的幾個方面進行例舉。

(一)職能部門,屍位素餐

法治政府要求政府職能部門應該是服務型的政府職能部門,然而,目前有些行政職能部門,對於法治政府建設依然是停留在理論上的認識,而並沒有真正的投入到法治政府的建設中來,特別是廣大百姓關心的問題,比如,在拆遷補償、下崗再就業、醫療保障、孩子就學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和百姓切身的利益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有些職能部門總是運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辦法,而不去解決實質的問題;還有的職能部門面對問題,總是採取繞開矛盾的辦法,而不去觸及實際的麻煩,或者採取視而不見或笑而不為的態度,網上我們看到的「微笑哥、手錶帝」等等,這些行政人員的素質,實在令我們堪憂,對其深查,結果大多是問題官員。百姓之事無小事,如果我們解決不好就極易激化矛盾,使干群關系發生危機,使政府形象受損。

(二)粗暴執法,濫用權力

我國國務院對在責任政府的打造中指出:「人民委託政府行使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權力,作為受委託人委託的政府,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必須以堅持對人民負責為原則」。然而,就目前來看,有些政府職能部門還存在粗暴執法、濫用職權的現象。比如,「部分城管人員對不法商販的毆打、部分政府人員對於強拆的慫恿與暗中支持」等等。這些現象都嚴重的損害了政府的形象,玷污了我國執法機構執法為民的意願。還有些政府職能部門對於粗暴的執法不向內找,及時的糾正;而是嚮往去推,極力的尋找粗暴行為的借口,還美其名曰,說是「為了社會文明的需要、為了城市發展的需要」等等。對於這些現象執法部門不僅是工作上的不文明,而且是嚴重的執法犯法,對於這些現象如果我們不及時的糾正與處理,必將造成更為廣泛的影響與傷害。
(三)依法違法,限制上訪

有些地方執法部門對於社會矛盾,往往採取捂、壓、瞞的辦法,然而,不從實質上去解決矛盾的行為,也必將激起更深層的矛盾。比如,對於拆遷的釘子戶,不採用人性化的辦法,來尋求雙方意見的統一,而是採取暴力的手段對待,這使很多弱勢群體在上告無門、上告無人理的情況下,走上了上訪之路,這種現象也是近些年來我國越級上訪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越級的上訪,一些地方執法部門為了捂住醜事、瞞住上級部門,往往採取更為偏激的做法進行處理。比如,以「非法上訪」的罪名將上訪者進行非法勞教,或以不穩定份子的帽子扣在上訪者的頭上並限制其人身自由等等。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取消了勞教制度,但是,部分地區還是存在黑監獄的現象。

人民群眾的上訪是憲法和我國法律賦予的權利。對於一些地方政府職能部門依法違法的現象,應該受到全民的監督,並在國家法律的機制下,給予及時的糾正與處理,對於相關的責任人也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時,我國在法律、法規的制定過程中,還應該更廣泛的採取民主與科學決策的態度,不然,也會出現法令不周、深文周納之事。

在2014年4月,我國的國家信訪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這則辦法中有兩條是這樣規定的:「1.屬於人大、法院、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來訪事項,不予受理;2.對跨越本級和上一級機關提出的來訪事項,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以上所述,只是部分政府職能部門及執法部門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及錯誤現象,對於其它的一些不文明行為與錯誤現象還有很多,我們這里不一一例舉,然而,這些錯誤現象與不文明的行為,與我國法治政府的建設卻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說是背道而馳,所以,要想推進我國法治政府的建設,還是任重而道遠。在下一章節,我們將在如何發揮政府法制機構職能方面,提出若乾的建議,旨在引起同業的共鳴,共同促進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穩。

四、董發揮政府法制機構職能

政府法制工作,是我國經濟建設與國力發展的強勁保障;而政府法制機構,又是我國政府工作重要的基礎架構,充分的發揮政府法制機構的職能,對於推進我國依法執政、建設法治政府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意義。然而,在具體工作中,作為政府法制機構還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側重。

第一,要嚴把文件的制定、審查、備案、清理工作。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對於法治政府的建設具有巨大的推動意義。有法可循方能執法如山、有法可依方能執政為民,而起草制定規范性的文件,又是政府法制機構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只有依法嚴格的制定、審查與發布規范性文件,才能從根源上樹立起法制的公平與威嚴。在規范性文件制定的過程中,還要嚴格執行法定的許可權與程序,做到與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不相抵觸;不違背普世的價值觀與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還要廣泛的採取各方的意見與廣大百姓的意願,在文件發布的十五天內,要向同級人大及上級政府報送,並接受其監督。

第二,要嚴把行政決策關。對於容易引起爭議的決策,比如,土地徵收、舊城改造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決策,要提前做出科學、合理的評估,並且要通過透明、公開的方式,廣泛徵求意見。在決策的執行過程中,還要嚴格遵守問責制度,加強執法過錯的責任追查,做到獎懲分明、有錯必糾,切實的做好政府職能的轉變,為打造名副其實的服務型政府作出應有的努力。

第三,要加強政府法制工作人員的執法監督意識。有執行就有監督,監督是防止執法錯誤與糾正偏差的最好辦法。作為政府法制工作人員不但要做好事前的審查,還要做好事中與事後的監督;另外,在機制建設方面還要有所側重,要把與百姓生活、生存密切相關的行政執法,作為重點的監督對象,在監督的過程中還要採取公開公示、設立舉報熱線、辦理行政復議等多種方式。

第四,要全力化解各種糾紛,做好行政復議工作。做好行政復議工作是建設法治政府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內容。作為政府法制機構在辦理行政復議的過程中,要堅持執政為民、依法辦案的作風,盡量為申請人提供便利的渠道,並採取公開、透明的審查模式,接受廣大群眾的廣泛監督;同時,還要勤於總結成功的辦案經驗,並將之妥善的運用,以此做好各種化解與協調的工作。

第五,要做好法律的咨詢與服務的工作。作為政府法制機構,不但要為政府做好法律顧問的角色,還要為廣大百姓做好法律的咨詢工作與必要的服務,讓廣大百姓能充分的利用法律武器,為自己維權,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另外,作為政府法制機構在工作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工作的方法與思維的創新,不能只停留在文件的審查、行政復議和對於行政執法的監督與調解等方面,還要把全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設的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並落到實處,比如,在行政制度和審批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作為法治機構就應該積極的提出科學、合理的意見;對於政府的重要決策,就要敢於把關、積極的參與。

法治政府建設的成功,非一個機構所能力及。它還需要政府的其它機構,還有我們整個社會與全民的參與。然而,具有政府的參謀、助手與法律顧問職能的政府法制機構,在法治政府建設中,卻一直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本文著重闡述了政府法制機構,在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所應實踐的策略與所應付出的努力,當然,以上的觀點只代表一家之言,有不當之處,還望同仁們能給予指正,共同為推進我國法治政府建設作出貢獻!

熱點內容
堅持統一立法 發布:2025-01-18 09:35:30 瀏覽:236
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09:31:40 瀏覽:362
司法考試主觀題題型 發布:2025-01-18 09:13:25 瀏覽:816
會計職業道德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8 08:36:27 瀏覽:777
中國古代經濟法判例 發布:2025-01-18 08:20:17 瀏覽:732
公司瞞報收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8:00:38 瀏覽:602
15年中級經濟法講義 發布:2025-01-18 07:09:07 瀏覽:878
經濟法是屬於政治嗎 發布:2025-01-18 06:19:31 瀏覽:69
行政法法不溯及既往概念 發布:2025-01-18 06:16:35 瀏覽:329
讀完勞動法感悟 發布:2025-01-18 05:53:41 瀏覽: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