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建設領導幹部

法治建設領導幹部

發布時間: 2022-04-12 01:34:48

① 怎樣理解領導幹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

人民日報發表過評論員文章,闡述了這個問題。
幹部是「執行人」,各級版領導幹部是科學立法、嚴權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是法治建設的「責任人」,能否真學真懂真用,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依法治國的方向、道路和進度。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全面推進依法治省,領導幹部帶頭落實的成效至關重要,如果領導幹部能帶頭遵紀守法,就能對公眾產生巨大的感召力,相反就會形成「破窗效應」,致使黨紀國法成為「橡皮泥」、「稻草人」,依法治國將淪為空談。扎實有效推進依法治國,各級領導幹部就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真正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② 如何提高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增強依法辦事能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 」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是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邁向現代文明國家的當然路徑。無論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還是化解社會矛盾和解決糾紛、制約權力和保護權利,都需要大力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法治思維是指一定主體以法治理念為基礎,運用法律規則、原則、價值和精神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以致形成結論,作出決定的思維模式。法治思維主要包括合法性思維、法治至上思維、體系性思維、程序性思維、證據性思維等。合法性思維主要指領導幹部在做出決定時首先要想一想自己作為決定的主體是不是合法,作出決定的程序、依據、證據等是不是合法,合法就可以做,不合法就不能做。法律至上思維主要指領導幹部在決定時要把法律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法律至上包括外部至上和內部至上。所謂內部至上,是指法律體系內部有自己的等級,下位法服從上位法,最終服從於憲法。所謂外部至上,是指當法律與道德、習俗及政策等規范發生沖突時,法律規范為最高的效力,需要優先遵從。體系性思維是指法律是一個體系,既包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憲法法律,也包括國務院、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還包括國務院組成部門、有立法權的地方政府制定的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正是因為法律是一個體系,所以領導幹部在作為決策時要通盤考慮,不能僅盯著某一個法,既要看到上位法,也要考慮下位法;既要考慮一般法,也要考慮特別法。程序性思維要求領導幹部在做出決策和決定時,不僅要考慮實體法,還要考慮符不符合程序法規定。證據性思維是指領導幹部在做出決策和決定時,要基於證據所支撐的法律事實,沒有證據就沒有法律事實,沒有法律事實也就不能形成正確的推理和判斷。
依法辦事是指領導幹部按照法律規定的措施、辦法、路徑對待和處理相關問題而形成的方法與模式。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是一個內在思維和外在實踐的關系。法治思維更多是一個內在思維活動,而依法辦事則是外在的表現形式。依法辦事最核心的內涵就是按照法律規定的措施、辦法和路徑來對待和處理相關問題。如領導幹部在做出決策和決定時,相關法律法規對決策和決定的職權、程序、方式、時限有明確的規定時,嚴格遵守這種規定就是法治方式。行政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時限、措施等,就是法治方式。法治方式可分為宏觀與微觀兩種。宏觀的法治方式如:對國家而言,依法治國就是其法治方式,對執政黨而言,依法執政就是其法治方式;對各級政府而言,依法行政就是其法治方式。微觀的法治方式主要指在具體的立法、執法、司法和行政決策過程中,相關立法、執法、司法和行政人員能否嚴格依照法律所規定的主體、程序、時限、方式等去立法、執法、司法和做出行政決策。
盡管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依法處理政務的能力與民眾日益增長的依法治國的需求之間還存在相當大距離。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幹部個人意志至上、法治觀念淡薄,常常習慣於憑個人意志來管理經濟與社會事務,甚至干預正常的執法和司法活動。可以說,當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如何大力提升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迫在眉睫。
一是加強學習、培訓和實踐,努力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法治思維是一個邏輯思維過程,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維影響下的行為方式。當然,不管是法治思維還是法治方式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都需要通過後天不過學習、培訓、實踐才能形成。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真正懂得法治在人類社會治理模式的優越性,才能真正知曉何為合法性、何為法律至上、何為法律程序等。只有在掌握法治的特點和相關內涵的基礎上,再通過培訓、實踐,才能進一步培養法治思維、提升法治思維,並在法治思維引領下運用法治方式。正如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指出「堅持把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把憲法法律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 」
二是健全法治制度,用制度倒逼領導幹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能力。學習、培訓和實踐對於提高領導幹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當然很重要,但這些路徑必定主觀性強,具有很大的自我依賴性,如果沒有一定的制度支撐,其效果也許並不明顯。所以當前還需要建立、健全相關法治制度,用制度來倒逼領導幹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如健全領導幹部出庭應訴制度。通過規定領導幹部出庭應訴,讓領導幹部切身感受何為法律至上思維、何為程序性思維、何為體系性思維、何為程序性思維,也讓領導幹部通過訴訟明白,如果在工作中沒能很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訴訟中需要承擔敗訴的後果。再比如,健全、完善重大決策的合法性審制度。重大決策的合法性審查制度主要指黨政機關在重大決策前,必須由相關法制機構對重大決策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只有審查通過時,才能形成重大決策。此種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本身就是對領導幹部決策時是否運用法治思維,是否符合法治方式的全面審視和檢驗,此種合法性審查的全面審視和檢驗本身起到倒逼領導幹部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重大決策。

三是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納入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列入幹部考察范圍。在中國,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和幹部考察內容向來是引領領導幹部工作的標桿,一直都是幹部能力提高的燈塔。如果把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的法治指標作為政績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作為幹部考察的主要內容,各級領導幹部一定會高度法治工作,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培養。對此,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已有明確要求,即「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在相同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幹部。對特權思想嚴重、法治觀念淡薄的幹部要批評教育,不改正的要調離領導崗位」。 (作者單位:安徽省委黨校法學部)
作者:作者單位安徽省委黨校法學部

③ 如何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法律體系,實現部門法之間的有機銜接。社會法制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是推行公正公平合理合法,是我們黨執政行為、政府行政行為合法性的改革,即使是多年形成的國家信訪機制都在進行必要的改革。完善各項法律和地方規章,包括黨內法規、黨的紀律等黨規黨法在內,都要把法治理念的養成,思維方式的選擇和治理方式的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法力制約權力、民主監督權力等方式,多措並舉,才能逐步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特別是在法制意識上要實現有機銜接,不能各自為政甚至相互抵觸。在修改完善法律法規時要經得起科學的歷史的檢驗,充分體現法治精神,即公平公正,適用於全體人民大眾,堅決避免在執行時偏離法律底線,法律制定和執行絕不能建立在局部利益需要上,否則就談不上對組織和個人的規范和約束。
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進一步規范黨的執政行為、政府的行政行為。黨員領導幹部必須遵從黨規黨紀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領導幹部在實際工作中,時刻要綳緊依法行政和依法決策這「兩根弦」,少一些政治「帽子」,少一些行政強迫命令,使老百姓自覺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習慣,領導幹部自覺形成依法行政、依法公正執法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要形成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嚴格執法、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圍,關鍵在於要堅決杜絕行政干預和領導干預,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和發展目標一旦確定後,不因領導幹部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幹部的思路改變而改變,而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按著法治的節奏運行。真正做到人民利益至上、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將利益訴求、糾紛解決納入法治軌道,為改革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加大宣傳教育和培訓力度,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執政者的法制意識、群眾的守法用法意識。各級黨政要加大有關法制培訓方面的投入,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及其他相關培訓時,要有計劃地開辦行政執法培訓班,豐富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內容,強化案例分析,提高領導幹部法律意識和法治思維能力。就目前來看,我國80%的法律、所有行政法規和90%的地方行政法規都是由政府機關執行的,這就必然要求領導幹部了解和掌握大量的法律法規。可以通過法律「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鄉村」等工作載體,潛移默化地影響領導幹部的法治思想,增強領導幹部對法的認知,形成法制意識,提升法律修養。同時要發揮各級講師團的作用,把法制宣傳作為講師團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以其獨特的專業優勢不斷提升普法層次,為普法工作增添新的活力和生機。
將依法執政意識和理念融入到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和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一是將依法執政能力和法律意識水平納入領導幹部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績效考評機制,強化一把手考核評價機制,不斷提升一把手的法制意識,使其在法治的框架下想問題、做決策、干工作,以解決一把手拍腦袋說了算的問題。實踐證明,一把手的法律意識強的地方,工作就不會出事。二是要建立起「德、能、勤、績、廉、法」等六項具體考核評價指標,以形成領導幹部法治教育工作制度體系,實現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的長期性和常態化,並將這一過程擴展至領導幹部選拔、初任培訓、升職轉任等各環節。三是在制度的設計上,要拓展法治教育工作內涵,既注重事前教育又注重決策執行後的效果評價,促進領導幹部法治思維的形成。形成依法思考、依法決策、依法執政的良好執政環境,以此提升領導幹部的法制意識和水平,造就一大批能幹事、會幹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依法行政幹部隊伍,共同為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目標而努力。

④ 領導幹部當前開展的法治建設中應主動發揮好哪些方面帶頭作用

1、領導幹部要增強對法律的敬畏,堅持憲法和法律至上的理念,培育憲法意識和法治觀念,強化法律知識學習,不斷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嚴格依法辦事、嚴格依法行政。

2、領導幹部要帶頭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
領導幹部是依法治國的貫徹者,要領導他人依法,必須自身依法,將自己的全部活動納入到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在法律的框架內規范自己的行為,約束自己的言行,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時時以法律來規范自己,事事以法律約束自己,把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使法律成為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守的紅線和不可逾越的底線。

⑤ 領導幹部是依法治國的關鍵要做什麼的模範

領導幹部是依法治國的關鍵,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

各級領導幹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帶動全黨全國一起努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上不斷見到新成效。

領導幹部要做尊法的模範,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學法的模範,帶頭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範,帶頭遵紀守法、捍衛法治;做用法的模範,帶頭厲行法治、依法辦事。


領導幹部基本法治觀念:

領導幹部都要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對各種危害法治、破壞法治、踐踏法治的行為要挺身而出、堅決斗爭。對領導幹部的法治素養,從其踏入幹部隊伍的那一天起就要開始抓,加強教育、培養自覺,加強管理、強化監督。

學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要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准確把握我們黨處理法治問題的基本立場。首要的是學習憲法,還要學習同自己所擔負的領導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規定我們怎麼用權,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各級黨委要重視法治培訓,完善學法制度。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習近平: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 帶動全黨全國共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⑥ 在法治建設中應如何正確對待領導幹部個人的智慧、能力和形象

法治建設是國家大事,是全民關注的事情,領導必須有智慧能力形象。但如何正確對待認識領導我經常犯錯誤,比如領導下象棋非常苯我非常懷疑他的智商能力,他的形象比馬雲還丑。我是不是沒正確對待領導。

⑦ 領導幹部如何在推進依法行政 建設法治政府方面發揮示範和帶頭作用

首先:士學律令,定期考核,強化法律意識。加強對考核的監督,實現領導知法、懂法,才能帶頭守法,依法執法。
其次,開展法製法治宣傳活動,在活動中學法
最後,全民守法,政府指導、服務

⑧ 黨政主要領導履行法治建設「四個親自五個同」指的是什麼

四個親自是:對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版任權務親自督辦;

五個同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同獎懲。

(8)法治建設領導幹部擴展閱讀

中辦國辦印發《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第四條 黨政主要負責人作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應當切實履行依法治國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的職責,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法治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對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把本地區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第五條 黨委主要負責人在推進法治建設中應當履行以下主要職責:

(一)充分發揮黨委在推進本地區法治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定期聽取有關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將法治建設納入地區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同獎懲;

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中辦國辦印發《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

⑨ 如何提高領導幹部的法制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

當前,一些領導幹部之所以存在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以情代法、搞「土政策」的現象,關鍵在於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的觀念樹得不牢。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清依法辦事的極端重要性,使依法辦事成為自覺行動和行為准則。依法辦事是崗位職責所系。領導幹部的職責是法規賦予的,其許可權與職責緊密相連。領導幹部作為黨委決策的謀劃者,其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直接關繫到單位的建設和發展。領導幹部必須著力強化依法決策、依法指導、依法辦事的意識。
在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進程中,領導幹部在其法律地位上的雙重身份必然要求其樹立與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求相符的,以及與其自身所處法律地位相稱的法律意識。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律意識必然成為與領導幹部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生理心理素質等諸多基本素質同等重要的必備的基本素質。
領導幹部應具備的法律意識從內容上看,包括諸多方面、諸多層次。領導幹部主要應具備的就是現代法治觀念。因為現代法治觀念是法律意識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思想觀念。現代法治觀念內容十分豐富,不僅與歷史上的法治觀念有嚴格的區別,而且與人治、德治觀念的本質區別有嚴格的界定。若我國的領導幹部真正具備了以現代法治觀念為核心的法律意識,則領導幹部基本素質的內容就更加完整,結構也更趨於合理。反之,不僅領導幹部基本素質的內容不完整,結構不合理,而且我黨確立的依法治國目標也難以實現。
現代法治觀念是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規范。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法治的核心是依法辦事。而依法辦事對於領導幹部而言,因其具有國家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就表現為依法行政。黨的十五大以後,全國的執法工作者和法學理論界經過研討,已就「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這一觀點達成共識。依法行政是依法辦事這一現代法治的核心,也是在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為規范中的具體表現。
現代法治最終表現為一種符合現代社會文明的法律秩序,法律秩序是法律規范施行和適用的結果。從這個角度看,領導幹部必須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一個重要使命,是在自身樹立現代法治觀念的基礎上,依法行使職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即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使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能形成有序化的狀態,即形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律秩序。在此過程中,領導幹部還必須同時具備依法為國家服務的法律意識。因為按現代法治的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都依法享有自己的權利,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和承擔相應的責任。而權利的實現,義務的履行,責任的承擔,必須有依法制約公共權力的法律秩序。因此,領導幹部必須認識到自己在職務行為中行使的公共權力,是凝結著全體人民公意的憲法和法律賦予的。領導幹部行使公共權力的行為,也必須有法律上的界限,不能是無限的,更不能公權私用,以權壓法,以言代法。領導幹部必須明確自己手中執掌的公共權力,不僅僅是治理國家,調控社會的工具,而且更是服務社會,保護每個社會成員享有自己權利的手段之一。領導幹部不僅是依法行使公共權力的國家管理者,而且是依法辦事的社會服務者,和與其職權相應的法律責任的承擔者。我國的各級領導幹部只有具備了與上述現代法治要求相一致的法律意識,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秩序的形成才有希望。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
委託代理經濟法 發布:2025-01-18 09:45:21 瀏覽:196
司法局三下鄉 發布:2025-01-18 09:44:41 瀏覽:370
堅持統一立法 發布:2025-01-18 09:35:30 瀏覽:236
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09:31:40 瀏覽:362
司法考試主觀題題型 發布:2025-01-18 09:13:25 瀏覽:816
會計職業道德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8 08:36:27 瀏覽:777
中國古代經濟法判例 發布:2025-01-18 08:20:17 瀏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