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
⑴ 結合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我國現狀,談談全民守法對我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意義
法治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全民守法是法治的重要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全社會成員的共同意志為內容形成的法律規則體系,其生命力也必然在於全民守法。全民守法,事關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是保證中國共產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全局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迫切需要,是在新的起點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迫切需要。
全民守法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法治從本質上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本願望和根本利益的反映,因此自覺守法是主體地位的體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封建文化傳統的國家,封建文化中的人治、專制、等級等觀念與現代法律精神格格不入。公民進行有序政治參與必須建立在全民守法的前提之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需要全民守法去實現,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需要全民守法去弘揚和傳遞,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需要全民守法去推動。全民守法是法治建設從傳統走向現代、從理論走向實踐、從精英走向大眾的必然趨勢。蘇格拉底說:「遵守法律是一種美德。」守法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行為規范,一種生活方式。近代法學家沈家本說:「法立而不守,輒曰法之不足,此固古今之大病也。」自覺地遵守和執行法律是對公民的基本要求。只有全社會成員發自內心地尊崇憲法和法律,憲法和法律才不會僅停留在紙面上。
全民守法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民守法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礎性工作。社會管理的目標在於法的實現。社會管理說到底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社會,使社會管理活動依法進行,從而實現秩序、民主、公平和正義。全民守法是政府和公眾在良性互動中實現善治的前提。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種利益矛盾相互交織,一方面黨員幹部要堅持群眾路線不動搖,使各項決策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善於運用法律知識釋疑解惑,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善於運用法律機制理順社會關系。群眾的廣泛參與是現代社會管理的重要特徵。當前,當代中國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動和調整,公民積極參與社會意識明顯提高。但是,也要看到一些人在利用互聯網等手段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各項權利時,因為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而造成網路侵權。群眾不僅是社會事務的參與者,更是良好秩序的建設者。公民在社會管理中不能扮演消極的、被動的角色。全民守法是群眾有序參與社會管理的保證,只有全民守法,人民群眾才會在社會管理中表現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形成法治共識,社會管理創新才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和法治基礎。
全民守法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客觀需要。守法是全民的責任,也是全民的福祉。全民守法是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尊重,也是實現公民權利的保障。科學立法是把人民群眾的意願通過憲法法律上升為國家意志,全民守法則是依靠人民群眾把憲法法律付諸實踐。法治建設的目標是保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的根本體現。人民不僅是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社會主義法治文明的實踐主體。只有堅持全民守法,才能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充分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使人民群眾遵守法律的現實的和潛在的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從而在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全民守法的核心就是依法行使權利,積極履行義務,使自己的全部活動都在法律范圍內進行。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社會轉型時期,社會流動性增大,社會利益多元化、利益格局分層明顯,公民對涉及自身利益和權利問題十分敏感,公民通過法律渠道表達訴求、運用法律武器維權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全民守法是一種積極主動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和權威,理性表達和捍衛權利的動態過程。只有堅持全民守法,才能夠將人的需要轉化成法律上的權利。守法與維權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守法是維權的有力保證,而維權也必須依法進行。人民群眾在通過信訪渠道表達利益訴求的同時,必須維護黨和政府的威信,維護社會穩定。
全民守法是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的內在要求。一個有活力的穩定社會必然是一個全民守法的社會。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律是規范市場行為、調節利益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社會秩序不僅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人口有序流動、物流資金流安全,而且也有利於增強人們的競爭意識、開拓能力和創造力。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不僅有利於化解各類矛盾沖突,而且也有利於促進每一個人的全面發展。
⑵ 新十六字方針和十六字方針的區別依法治國
1、內容上
老十六字方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新十六字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深層意義上
老十六字方針:「有法可依」是從引導國家進入依靠法律制度實現管理秩序的規范而言的。「有法必依」強調的是對法的依循,側重於對執法過程的要求。「違法必究」強調的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新十六字方針:「科學立法」目的是通過立法築牢制度和權力籠子,不僅僅有法可依,更加註重立法的質量。「嚴格執法」既突出了執法遵循,又強化了對法的實施。「公正司法」不僅體現了執法必嚴,也強調執法的公正性,更能體現執法為民,與秉公執法這一法治精神的統一,滿足法治服務於公正的價值要義。「全民守法」不僅體現的是平等,還明確了全民作為守法的主體。
(2)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重要性
1、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制經濟。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規規范、引導和制約人們的經濟行為,才能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才能維護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依法治理社會秩序才能促進社會和諧,保證國家長治久安,才能維護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從根本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4、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5、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一項基本方略。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環節)、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力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相互聯系的。只有實現這四個方面的統一,社會主義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國家的長治久安才有保證。
依法治國目的: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依法治國主體:廣大人民;
依法治國重要環節:依法行政;
依法治國前提:有法可依;
依法治國中心環節:有法必依;
依法治國關鍵:執法必嚴;
依法治國的意義: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長治久安的要求。
⑶ 為什麼說全民守法是實現法治精神和理念的根基所在
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人法治意識的覺醒、法治理念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依法維權的願望日趨強烈,但是對法治全民敬畏的氣氛尚未完全形成。比如一些地方司法公信力匱乏、「權、錢、名」帶頭違法,又如傳統的「人情社會」對「法治社會」的擠壓,很多人信仰人際關系而非法律,所有這些都對法治精神構成了極大的破壞。由此可見,要讓法治成為國人的共識、建立起全民的法治信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因為法治的根基在於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法治的魅力源於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法治的力量在於人民自覺的法律踐行。從這個意義上講,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
所謂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都要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全民守法,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須在法律制度內,明確相互關系,相互制約,依法行事,尤其要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依法監督。而不是說立法、執法、司法的人可以置身法律制度之外,甚至凌駕於法律制度之上治理別人,這才是全民守法的本質含義。
⑷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什麼自覺依法律為行為准則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承擔責任
全民守法,就是所有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自覺以法律為行為准則,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承擔責任。
⑸ 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這句話對嗎
是對的,
內容說明:
所謂「全民普法」,就是在全體公民中普及法律知識,以增強法律意識。所謂「全民守法」,就是指全體公民都要遵守法律規定,使法律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實施。
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其中,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的長期性、基礎性工作。這是因為,全民是守法的主體,如果法律制定出來了,卻不能得到全民的遵守和執行,那必將失去立法律的目的,也失去了法律的權威和尊嚴。正如我國清末法學家沈家本所說;「法立而不行,與無法等,世未有無法之國而長治久安也。」
而普法又是全民學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前提。所以,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5)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內容出處: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開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給億萬人民群眾,是人類法治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1985年以來,我國已制定實施了6個五年普法規劃。近30年的法制宣傳教育,有力提高了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了全社會的法治意識。
從法制宣傳教育到法治宣傳教育,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既包括對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的宣傳,也包括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律實踐活動的宣傳,更加突出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更加突出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養。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在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
⑹ 談談"全民守法"對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意義.
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依法治國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緊密聯系,與人們的行為規范緊密聯系。從其自身看,包含多個層面、多個領域、多個環節的工作,不僅需要黨和政府的努力、執法部門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推進,需要每一個公民法治意識的增強,「雖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實現法治」,亞里士多德的這句名言,再明白不過地說出了全民守法的重要性。大力推進全民守法,努力讓守法成為全民自覺意識和真誠信仰,將大大提升各類守法主體學法知法遵法的自覺性,調動各類守法主體用法崇法護法的主動性,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義。
全民守法是維護社會穩定的要求。法是規范市場行為、調節利益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法治是市場經濟的基石。良好的社會秩序不僅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人口有序流動、物流資金流安全,而且有利於增強人們的競爭意識、開拓能力和創造能力。「人人守法、事事依法」的法治環境,有利於化解各類矛盾沖突,降低交易成本和社會成本。一個有活力的穩定社會,必然是一個全民守法的社會。
全民守法是促進社會和諧的保證。我國已經邁進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這一階段的重要特徵就是社會進入矛盾多發期,甚至社會矛盾有可能相對激化。實踐中出現的個別地方治安惡化、上訪增加、群體性事件上升等都是這一特點的體現。另外,伴隨著城鎮化進程,失地農民增加、城鎮居民就業壓力加大等都有可能引發一些社會問題。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大力推進全民守法,努力讓守法成為全民自覺意識和真誠信仰,將有效促進政府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從源頭上減少各種矛盾的產生,將有效促進民眾依法維護權益、表達訴求,將促使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納入法治軌道,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為社會和諧穩定提供重要保證。
⑺ 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是什麼
1、依法治國方略的基本要求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實現「法治中國」的基本標准。
3、科學立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防線,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礎,四者缺一不可。
⑻ 依法治國新老16字方針有什麼區別
依法治國的(老)十六字方針,內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黨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國新十六字方針的內容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⑼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什麼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國方略的基本要求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實現「法治中國」的基本標准。
科學立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防線,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基礎,四者缺一不可。
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的基本內容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六、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七、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⑽ 依法治國基本要求的新十六字方針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基本要求的新十六字方針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新16字方針確立了我國依法治國新階段的四大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依法治國的目標並未全部達成,實現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們繼續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克服法治發展過程中的障礙。
依法治國離不開深入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把黨的領導納入法治范疇,從而帶動整個國家的法治建設,推動依法治國的實現。
(10)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提升中國法治影響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具有強大生命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是黨對中華民族復興的最大貢獻之一。
我國在完善現實社會法律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網路空間、虛擬社會的立法。信息時代的虛擬空間法律基本還是空白,如何加大網路空間法律建設,同時在無國界的網路社會,率先把我們的網路空間法律規則搶先建立、發布、傳播,有利於提高我國法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統籌規劃能力強是我國的傳統優勢,在發展過程中還要繼續發揮這個優勢,加強統籌能力,避免經濟、社會、法治、民生等各領域各搞各的,碎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