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日本證據法學

日本證據法學

發布時間: 2022-04-12 04:53:51

法學具體是一門什麼學科

法學(英文:law,science of)研究法這一特定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社會科學。又稱法律學或法律科學。其研究對象包括法的產生、本質、特徵、形式、發展、作用、制定和實施以及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法學是社會科學中一門特殊的科學,研究「法」這一特定社會現象及其規律。法學肯定法律對於社會的制約和調整。從而,法學成為教育全體人民遵紀守法,具有特殊的價值。法學思想最早淵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哲學思想。法學一詞,在中國先秦時被稱為「刑名之學」,自漢代開始有「律學」的名稱。在西方,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Ulpianus)對「法學」(古代拉丁語中的Jurisprudentia)一詞的定義是:人和神的事務的概念,正義和非正義之學。現代的法學,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學。但是關於法學與科學的關系有不同的看法,這主要涉及價值論的研究是不是科學的問題。法學詞源 1.「法學」這一用語的拉丁文Jurisprudentia ,至少在公元前3世紀末羅馬共和國時代就已經出現,該詞表示有系統、有組織的法律知識、法律學問。古羅馬法學家曾給「法學」下過一個經典性的定義:「法學是關於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識;是關於正義和非正義的科學。」德文、法文、英文以及西班牙文等西語語種,都是在Jurisprudentia的基礎上,發展出各自指稱「法學」的詞彙,並且其內容不斷豐富,含義日漸深刻。 2.關於法律問題的學問,在我國先秦時期被稱為「刑名法術之學」,或者「刑名之學」。 據考證,雖然「律學」一詞的正式出現,是在魏明帝時國家設立「律博士」以後,但是,自漢代開始就有了「律學」這門學問,主要是對現行律例進行注釋。我國古代「法學」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代,然而,那時所用的「法學」一詞,其含義仍接近於「律學」。中國古代的「法學」一詞與來自近現代西方的「法學」概念有著很大區別。 3.現代意義上的漢語「法學」一詞,最早由日本輸入。日本法學家津田真道於1868年首次用來對應翻譯英文Jurisprudence , Science of Law以及德文 Rechtswissenschaft等詞彙並對之作了詳細說明,該詞於「戊戌變法」運動前後傳入我國。 http://ke..com/view/37354.htm

Ⅱ 舉證妨礙的參考文獻

[1] 江偉:《中國證據法草案及立法理由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89頁。
[2]該定義參考了駱永家的觀點,參見駱永家:《證明妨礙》,《月旦法學雜志》,第69期。並見湯維建:《論民事舉證責任的法律性質》,載《法學研究》1992年第3期。
[3] [德]萊奧.羅森貝克著,庒敬華譯:《證明責任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頁。
[4] [日]高橋宏志著林劍鋒譯:《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6頁。
[5] 參見白綠鉉著:《美國民事訴訟法》,經濟日報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頁。
[6] 白綠鉉編譯:《日本新民事訴訟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頁。
[7] [日]谷口安平著王亞新、劉榮軍譯:《程序的正義與訴訟》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244頁。
[8] [德]拉德布魯赫著米健、朱林譯:《法學導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26頁。
[9] 以下前三種觀點參見[日]高橋宏志著林劍鋒譯:《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6頁。
[10] 參見許士宦:《證明妨礙》,載《月旦法學雜志》第76期。
[11] 姜世明:《二00二年德國民事訴訟法改革》,載《月旦法學教室》創刊號。 [12]參見駱永家:《證明妨礙》,《月旦法學雜志》,第69期。
[13]參見許士宦:《證明妨礙》,載《月旦法學雜志》第76期。
[14]參見駱永家:《證明妨礙》,《月旦法學雜志》,第69期。
[15]參見許士宦:《證明妨礙》,載《月旦法學雜志》第76期。
[16] 本文對舉證妨礙的構成要件設置,參考了民法中侵權責任要件構成中的一些觀點和作法。
[17] 參見胡雪梅:《「過錯」的死亡――中英侵權法宏觀比較研究及思考》,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版,第130頁。
[18]於敏著:《日本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9頁。
[19] 參見張新寶著:《中國侵權行為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31頁。
[20] 陳界融著:《民事證據法:法典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69頁。
[21]參見許士宦:《證明妨礙》,載《月旦法學雜志》第76期。
[22] 高志強:《舉證責任倒置實務研究》,人民法院報網上文章,2001年8月24日。
[23]陳界融著:《民事證據法:法典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69頁。
[24] 張衛平著:《證明妨害及對策探討》,載《證據學論壇》第七卷,第158頁。
[25]白綠鉉編譯:《日本新民事訴訟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88-90頁。
[26] [美]史蒂文.蘇本、瑪格瑞特.伍蔡彥敏、徐卉譯:《美國民事訴訟的真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08頁。
[27] [日]兼子一、竹下守夫著,白綠鉉譯:《民事訴訟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頁。
[28] 王利明、江偉、黃松有主編:《中國民事證據的立法與應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729頁。
[29]張衛平著:《證明妨害及對策探討》,載《證據學論壇》第七卷,第163頁。
[30][日]高橋宏志著林劍鋒譯:《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6頁。
[31][日]高橋宏志著林劍鋒譯:《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6頁。
[32] 李國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理解與適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71頁。
[33] 何家弘、劉品新著:《證據法學》,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74頁。
[34] [美]史蒂文.蘇本、瑪格瑞特.伍蔡彥敏、徐卉譯:《美國民事訴訟的真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頁。
[35]江偉:《中國證據法草案及立法理由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90頁。
[36] 羅筱琦、陳界融:《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規則」若干問題評析》,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3年第11巻。
[37] 詳見2001年第2期《最高人民法院公報》。
[38]張衛平著:《證明妨害及對策探討》,載《證據學論壇》第七卷,第158頁。
[39]參見許士宦:《證明妨礙》,載《月旦法學雜志》第76期。

Ⅲ 陳光中的學術思想和理論

陳光中治學嚴謹,崇尚科學,倡導創新,注重務實。既立足於中國國情,又密切注視國際研究動向和趨勢,幾十年來孜孜以求、筆耕不輟,著述等身(出版著作35部、教材19本、論文220多篇),形成了自己系統的學術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關於訴訟價值觀
陳光中認為訴訟法的價值可分為工具價值和獨立價值;在現代法治國家,實體法和程序法相輔相成,不能有主次之分;應當承認,訴訟法的第一價值是保證實體法的正確實施,同時也不能忽視其自身重要的獨立價值。實體法和程序法不是機械的並重而是動態的並重。
(2)刑事訴訟目的觀
陳光中主張法的權利本位觀,刑事訴訟在總體上也應當以權利為本位,打擊犯罪歸根到底是為了維護人權。但刑事訴訟直接的目的應當是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結合。刑事訴訟中的人權保障的內涵,狹義上應指訴訟參與人,特別是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的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處於弱勢地位,其權利應當是保障的重點。我國傳統上重打擊輕保障,因此既要講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相結合,又要重點突出保障人權。應當將「保障人權」載入刑訴法條文。同時,他認為強調人權保障並不意味著放棄懲罰犯罪的價值追求,而是主張在加強人權保障的同時防止削弱打擊犯罪,在強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保障的同時強化被害人等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權利保障。
(3)刑事訴訟結構觀
陳光中認為,科學而合理的刑事訴訟結構才能保證實現司法公正,現代法治的刑事訴訟結構應貫徹控審分離、控辯平等對抗、審判方居中裁判的原則。他主張,中國刑事訴訟中應當包括兩個三角結構:一個是在審判階段中,控辯平等對抗,法官居中裁判的大三角結構。另一個是審前階段由偵查機關、犯罪嫌疑人以及審批逮捕、審查起訴的中立裁決者組成的三方結構。
此外,他還認為職權主義和當事人主義這兩種訴訟結構各有長短,兩者適當結合最有利於實現我國刑事訴訟的目的,應吸收西方兩大訴訟結構的長處來改革我國刑事訴訟結構。我國刑事訴訟結構近似大陸法系的職權主義,應適當吸收當事人主義的一些做法,同時又不能完全照搬,應保持法官在庭審中有限的主動性。
(4)刑事訴訟效率觀
在司法公正與訴訟效率的關繫上,陳光中主張「公正第一,兼顧效率」。他認為,在刑事訴訟價值中,公正處於核心地位,因為刑事訴訟的根本目的是保證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具體而言就是通過正當程序查清案情,懲罰犯罪、保障人權,以一種和平和非自助的方式解決國家與被告人、被害人與被告人之間的矛盾,從而恢復被犯罪行為破壞的社會秩序。當然,公正的優先地位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情況下,為了效率,不得不對公正的價值作出適當的犧牲,但是這種犧牲不能過分,否則就會違反司法的基本要求。 (1)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相結合的訴訟真實觀
陳光中認為,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價值論是我國刑事證據制度的理論基礎。他不同意否定認識論對證據制度起指導作用的觀點。他認為刑事訴訟證明的目的是要努力查明案件事實真相、達到訴訟客觀真實,即司法人員的主觀認識力求符合案件客觀事實。他主張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相結合。由於訴訟證明的復雜性,訴訟價值追求的多元性,刑事證明不能只適用一個統一的證明標准,而是要有層次性,如適用推定等,這樣就必須適用法律真實原理。但是如果法律真實不與客觀真實相結合,必然不同程度地走向主觀主義。
(2)證據裁判原則
證據裁判原則是現代法治國家刑事訴訟中認定犯罪事實時必須遵循的原則。訴訟證明方式的演進歷史,不應以歐洲大陸為中心,而應擴展至世界范圍,將其分為神明裁判、口供裁判和證據裁判三個階段。證據裁判原則要求以口供以外的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主要根據。證據必須具有客觀性、關聯性、可采性。定罪證明標準是 「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這是主客觀相結合的標准,其中「事實清楚」是主觀標准,「證據確實充分」是客觀標准。刑事訴訟法新增加的「排除合理懷疑」標准,將其作為證據確實充分的關鍵條件。但不能照搬西方對排除合理懷疑關於「接近確定性」或「95%」的解釋。對案件的主要事實應達到結論唯一性,以嚴防冤案的發生。
(3)刑事證明理論
陳光中主張,我國刑事訴訟中的證明,在廣義上,應當指公安司法機關和當事人以及他們所委託的辯護人、代理人收集、運用證據認定刑事案件事實的活動。對於證明責任問題,他主張對舉證責任和職務證明責任進行區分,舉證責任是指在法庭審理階段,控辯雙方對法庭承擔提出證據證明自己的主張的責任。而職務證明責任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基於職責,在訴訟證明中所應達到的要求,即在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有罪的處理性決定時必須具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的責任,它要解決的是國家專門機關在追究犯罪時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關系問題。
(4)刑事證據原則和規則的完善
陳光中主張為了實現證據制度上科學化、法治化和人性化,根據國際人權的有關規定並參考外國的證據法,應當確立以下原則、規則:無罪推定,不得強迫自證其罪,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證人拒絕作證特權,傳聞證據規則等等。他力主疑罪從無,認為疑罪從輕實質上是有罪推定並且是產生冤假錯案的重要成因。1996年刑訴法修改,增加證據不足作無罪處理的重要規定,這與陳光中的努力有關。對於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陳光中主張建立相對排除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即刑訊獲取的口供一律排除,不具有證據效力;實物證據則由於其具有不可替代性而應採取裁量排除原則,即根據違法程度、案件的性質、公益的保護等因素綜合加以酌量考慮,具有一定的彈性。在非法證據排除的舉證責任和證明標准上,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認為指控犯罪的證據為非法取得並提出相關線索時,偵查機關、檢察機關應當提供證據證明其為合法取得,其證明標准為確實充分,至少要達到證據明顯優勢。 (1)加強被告人權利保障
陳光中認為,在當前,刑訊逼供是最大的程序不公,冤枉無辜是最大的實體不公。為了遏制刑訊逼供,陳光中主張,擴大刑訊手段的解釋范圍,即刑訊不僅指對肉體上的施加暴力,而且包括精神上的折磨;實現看守所中立,並由其進行全程錄像或者錄音;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相對的沉默權。
(2)完善辯護制度
陳光中始終認為,辯護制度是一個國家司法制度是否民主、法治、文明的重要標志。1955年他在《政法研究》上發表的處女作論文中就通過介紹蘇聯辯護制度主張在新中國建立辯護制度。後又在兩次主編的刑事訴訟法修改建議稿以及發表的文章中,力主不斷完善辯護制度。如主張律師在偵查階段應當以辯護人的身份參加,會見犯罪嫌疑人不被監聽,有權收集證據等。他是最早主張在我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學者之一。他認為對於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應當全程實行法律援助制度。
(3)強化被害人的權利保障
陳光中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經提出應加強被害人人權保障。在上次修改刑事訴訟法時,他主張在加強被告人權利的同時擴大被害人的權利。經立法部門和學者的共同努力,1996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把被害人列為當事人之一,賦予了他申請迴避權和要求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權利,從而加強了對被害人權利的保障。當前他又主張制定新法,創建被害人救助制度。
(4)腐敗犯罪案件偵查手段的完善
陳光中認為,在我國的腐敗犯罪案件偵查中,檢察機關取證能力較為有限,難以有效地打擊腐敗犯罪。《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第50條第1款明確規定了在腐敗犯罪案件偵查中可以使用控制下交付、特工行動和電子或者其他監聽形式等特殊偵查手段。但我國1996年刑訴法對這些手段均沒有作任何規定。因此他建議,修改刑訴法應當賦予檢察機關反腐敗偵查部門有使用特殊偵查手段的權力,2012年刑訴法再次修改時吸收了此建議,將特殊偵查手段納入刑事訴訟法規制范圍之內。同時,他特別強調,在強化犯罪偵查能力的同時,加強對檢察機關權力的制約也非常必要。
(5)二審程序的進一步完善
陳光中認為,我國刑事二審程序在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權利救濟和保障公正方面的功能尚未完全發揮出來。1996年刑訴法修改對二審審判改革力度明顯不夠。為充分發揮二審程序的功能,刑訴法再修改應當堅持全面審查原則、擴大開庭審理的范圍、完善上訴不加刑原則、改革發回重審制度、創建當事人和解制度。惟有如此,刑事二審程序才能更加民主化、法治化、科學化。
(6)死刑復核程序的完善
陳光中認為死刑案件人命關天,死刑復核程序是最後一道把關的程序,應當向訴訟化方向進一步完善:第一,法官應當訊問被告人;第二,必須有辯護人參與,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沒有聘請辯護律師的,應當指派法律援助機構的律師參加。第三,對控辯雙方有爭議的重要證據要認真細致地核實,必要時可以到當地召開不公開的聽審會,通知辯護律師和公訴人到場,對證人、鑒定人等言詞證據來源加以質證,以便更有效地判明這些證據的真實性。以上部分主張被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所採納。
(7)再審程序的改造
陳光中認為,我國傳統觀念上強調「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單純追求實體公正,具有片面性。現代化的再審程序必須把既判力理念、禁止雙重危險(一事不再理)規則、程序安定性與糾正錯判結合起來,區別有利於被判決人和不利於被判決人兩種情況做不同處理。他認為在再審理念上不能只強調程序終局性而不注意糾正生效裁判實體錯誤,特別是對無罪錯判有罪的已生效裁判任何時候都應當允許申訴,在查清案件事實真相後,必須加以改判平反,還無辜者以清白。
(8)完善未成年人刑事程序
陳光中認為原刑訴法對未成年人被追訴人的特點關注和權利保障很不夠,主張再修改時應專章設立未成年人訴訟程序,規定「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確立全面調查、分案處理和辦案人員專業化的制度;實行指定辯護制度,提高逮捕標准,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污點消除制度,並率先提出增設附條件不起訴程序。以上主張大多被2012年刑事訴訟法所吸收。
(9)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
陳光中認為,近些年來,在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刑事和解理念已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共識。實務部門通過開展試點,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刑事和解制度體現了中國「和為貴」的傳統和諧文化,能有效地解決刑事犯罪所帶來的各種糾紛和矛盾、有利於提升被害人的程序性主體地位並提高訴訟效率。刑事和解應當貫穿於偵查、起訴、審判和執行的刑事訴訟全過程。同時還應加以規范,使其發揮最大功能,將弊端減少到最低限度。如防止被害人漫天要價以及放縱犯罪或者處罰過輕現象。
(10)刑事賠償制度的建立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陳光中教授就率先關注和倡導建立中國的刑事賠償制度。他指出,為了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應當盡快建立刑事賠償制度,以使憲法和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具體化,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他建議,享有刑事賠償請求權的條件,應當包括錯誤羈押和錯判,錯判以無罪枉判為限。關於賠償的范圍和標准,他認為,我國確立刑事賠償制度時應當以賠償經濟損失為主,賠償金應當由國庫支付。他還建議,司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如果挾嫌報復、玩忽職守,造成錯誤羈押,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除了應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外,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些建議,後來大多被1994年通過的國家賠償法所吸收。十多年後,根據法治建設發展,立法機關啟動國家賠償法的修改。陳光中積極參加修改座談會,還在權威刊物發表論文,對如何改革刑事賠償制度提出系統建議,其中不少主張為2010年通過的國家賠償法修正案所吸收。 (1)與聯合國刑事司法准則的銜接
在聯合國司法准則問題的研究上,陳光中率先敏銳地認識到了該問題的重要性,其研究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1998年,陳光中與加拿大刑法改革和刑事政策國際中心合作推出的《聯合國刑事司法准則與中國刑事法制》一書,是國內最早專門探討聯合國刑事司法准則在中國的實施問題的專著。他認為,聯合國人權准則是從人類社會共同的要求中概括出來的准則,我們應當予以尊重。對於我國已經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則應當認真、嚴格地予以遵守,不宜與之發生明顯的不協調的現象。他認為目前我國的刑事法律在保護人權方面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應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造條件,努力使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內容在我國能真正得以實現,必要時還要對現行法律進行修改,與國際條約相接軌。
2002年,陳光中主持起草了《關於我國加入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建議書》,並公開發表在《政法論壇》雜志上,他希望通過該建議書促進我國早日批准和實施《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促使我國人權狀況進一步改善,促進我國的刑事司法文明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對於我國批准和實施該公約的條件問題,他認為,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發展,我國基本具備批准和實施公約的條件。對於公約與我國國內法的協調問題,他認為,我國憲法沒有對國際法和國內法的關系問題作出原則性規定,將來應當對該問題在法律上加以明確,確立優先適用國際法的原則。對於該公約條款的保留問題,陳光中建議,在批准公約時盡量不保留,把保留和聲明的條款減少到最低限度。關於該公約的批准時間問題,他建議,我們應當積極創制條件,認真做好各種准備工作,以爭取盡快批准公約。
(2)對外國法制經驗的借鑒
早在1988年,陳光中主編了《外國刑事訴訟程序比較研究》一書,這是建國以來我國法學界第一部系統研究外國刑事訴訟程序的專著。在對待外國法治的態度上,陳光中教授認為,西方國家法治的一些內容,反映了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成果,反映了立法、司法活動的共同規律,不能簡單地用階級性予以否定,應當在立足我國國情的基礎上,認真加以借鑒和吸收。特別是從「二戰」結束至今的近半個世紀中,世界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刑事訴訟制度方面有不少變革和發展,其中有些方面反映了刑事訴訟活動的一般規律和發展趨向。這些規律和趨向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2004年,陳光中教授又主編出版了《21世紀域外刑事訴訟立法最新發展》一書,比較全面地介紹了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刑事訴訟立法的最新變革動向以及聯合國有關刑事訴訟的條約,為我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及探討刑事司法發展規律提供重要資訊。但是,陳光中教授從來不盲目相信西方的制度,認為,對外國法的移植和吸收,必須同本國國情相結合。 1. 《刑事證據制度理論》(合著),群眾出版社1982年版。
2. 《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第一作者),群眾出版社1984年版。
3. 《外國刑事訴訟程序比較研究》(主編),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4. 《律師學教程》(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5. 《中國法律教程》(主編),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6. 《中國刑事訴訟程序研究》(主編),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7. 《中華法學大辭典·訴訟法學卷》(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1995年版。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改建議稿與論證》(第一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1995年初版,1999年再版。
9. 《聯合國司法准則與中國刑事法制》(第一主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0. 《中國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研究》(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版。
11. 《中德不起訴制度比較研究》(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版。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據法專家擬制稿(條文、釋義與論證)》(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13. 《審判公正問題研究》(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4. 《21世紀域外刑事訴訟立法最新發展》(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5. 《刑事再審程序與人權保障》(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16.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我國刑事訴訟》(主編),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專家建議稿與論證》(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18. 《中國大網路全書法學卷(修訂版)》(副主編,並任其中的「刑事訴訟法」、「司法組織」學科主編),中國網路全書出版社2006年版。
19. 《比較與借鑒——從各國經驗看中國刑事訴訟法改革路徑》(第一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0. 《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和反腐敗公約程序問題研究》(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1. 《中國司法制度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第一作者),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22. 《陳光中法學文選外文卷「Chen Guangzhong:Selected Works on Law」》,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3. 《陳光中法學文選》(三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4. 《中國刑事二審程序改革之研究》(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釋義與點評》(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
26. 《刑事訴訟法》(第五版)(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7. 《法學概論》(第五版)(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103年版。
28. 《證據法學(修訂版)》(主編),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9. 《論檢察》(獨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13年版。
30.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實施研究》(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1. 《蘇聯的辯護制度》,載《政法研究》1955年第2期。
2. 《關於刑事訴訟中的證據分類與間接證據的幾個問題》(合作),載《政法研究》1956年第2期。
3. 《我國古代刑事立法簡述》,載《政法研究》1963年第4期。
4. 《略論封建法制》,載《法學研究》1979年第1期。
5. 《試論我國封建法制的專制主義特徵》(合作),載《社會科學戰線》1980年第1期。
6. 《應當批判地繼承無罪推定原則》,載《法學研究》1980年第4期。
7. 《中國古代的上訴、復審和復核制度》,載《法學評論》1983年第3、4期合刊。
8. 《日本的刑事訴訟法——赴日本考察報告》(合作),載《法學研究》1985年第6期。
9. 《刑事損害賠償制度芻議》(合作),載《中國法學》1987年第1期。
10. 《關於檢察制度改革和刑事訴訟法的幾個問題》,載《浙江法學》1987年第3期。
11. 《外國刑事訴訟法程序的近期發展趨勢》,載《比較法研究》1987年第4期。
12. 《中國刑事訴訟法的形成和特徵》,載《中國刑事法的形成與特色》(第1卷),日本成文堂1989年 版。
13. 《關於中國的判例制度研究》,載《立命館法律評論》(日本)1989年第4期。
14. 《處理兩岸間刑事法律之我見》,載曾憲義等:《大陸法律學者論「海峽兩岸關系暫行條例」》,台灣蔚里 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15. 《刑事訴訟中證明責任問題新探》(合作),載《法學研究》1991年第2期。
16. 《中國刑事訴訟法中的起訴制度》,載《中國刑事法的形成與特色》(第2卷),日本成文堂1991年 版。
17. 《中國大陸的法學教育》,載《中國法制比較研究論文集》(台北)1992年。
18. 《關於反貪污賄賂立法若干問題的比較研究》(合作),載《立命館法律評論》(日本)1993年第8 期。
19. 《我國刑事訴訟目的與審判結構之探討》,載《政法論壇》1994年第1期。
20. 《世界刑事訴訟法發展趨勢與中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展望(要點)》,載《93』刑事訴訟法學國際研討會 論文》1994年1月。
21. 《中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之展望》(合作),載《刑事法律與犯罪比較研究》(法國·法文)1995年。
22. 《孫中山先生之民權主義法制思想》,載《政法論壇》1995年第2期。
23. 《論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指導思想》,載《法制與社會發展》1995年第4期。
24. 《刑事訴訟法修改芻議》(合作),載《中國法學》1995年第4、5期。
25. 《中國刑事司法制度:現況及發展趨勢》,載《中國法律》(香港)1996年第1期。
26. 《刑事司法人權保障的新篇章》,載《政法論壇》1996年第4期。
27. 《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結合,立足國情與借鑒外國相結合——參與刑事訴訟法修改的體會》,載 《政法論壇》1996年第6期。
28. 《中國刑事訴訟法之改革》,載《刑事法律與犯罪比較研究》(法國·法文)1998年。
29. 《刑事法制的回顧與展望》,載《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
30. 《刑事訴訟法學二十年》,載《中國法學》1998年第4期。
31. 《<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我國刑事訴訟》,載《中國法學》1998年第6期。
32. 《刑事證據制度與認識論——兼並誤區論、法律真實論、相對真實論商榷》(合作),載《中國法學》 2001年第1期。
33. 《論刑事訴訟中的「中立」理念》(合作),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2期。
34. 《追求刑事訴訟價值的平衡——英俄近年刑事司法改革述評》(合作),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3年 第1期。
35. 《中國刑事強制措施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合作),載《政法論壇》2003年第5期。
36. 《關於鐵路司法體制改革的幾點看法》(合作),載《人民檢察》2003年第12期。
37. 《刑訴法再修改之基本理念——兼及若干基本原理之修改》,載《政法論壇》2004年第3期。
38. 《改革、完善刑事證據法若干問題之思考》,載《證據法論叢》(第8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 版。
39. 《論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載《澳門檢察》2004年第5期。
40. 《試論我國刑事審判監督程序之改革》(合作),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1期。
41. 《刑事司法鑒定製度的進一步改革與完善》(合作),載《政法論壇》2006年第1期。
42. 《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與刑事訴訟法再修改》,載《政法論壇》2006年第1期。
43. 《刑事和解初探》,載《中國法學》2006年第5期。
44. 《附條件不起訴:檢察裁量權的新發展》(合作),載《人民檢察》2006年第7期。
45. 《司法、司法機關的中國式解讀》(合作),載《中國法學》2008年第2期。
46. 《國家刑事賠償制度改革若干問題之探討》(合作),載《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
47. 《刑事訴訟法再修改若干問題之展望》,載《法學》2008年第6期。
48. 《改革開放30年的刑事訴訟法學》(合作),載《現代法學》2009年第1期。
49. 《訴訟真實與證明標准改革》(合作),載《政法論壇》2009年第2期。
50. 《刑事訴訟立法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9年第5期。
51. 《建國初期司法改革運動評說》(合作),載《首屆中國法學名家論壇論文集》2009年4月。
52. 《我國勞動教養制度改革》(合作),載《人民司法》2009年第15期。
53. 《偵查階段律師辯護問題研究》(合作),載《中國法學》2010年第1期。
54. 《再談刑事和解》,載《法學研究》2010年第1期。
55. 《中國語境下的證明責任問題探討》(合作),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0年第2期。
56. 《刑事證據制度改革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之探討——以兩院三部<兩個證據規定>之公布為視角》,載 《中國法學》2010年第6期。
57. 《關於司法權威問題之探討》(合作),載《政法論壇》2011年第1期。
58. 《刑事訴訟法再修改視野下的二審程序改革》(合作),載《中國法學》2011年第3期。
59. 《我國公訴制度改革若干問題之探討》(合作),載《法學研究》2011年第4期。
60. 《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據裁判原則——兼談<刑事訴訟法>修改中的若干問題》(合作),載《法學》2011 年第9期。
61. 《關於修改後<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若干問題的思考》(合作),載《法學》2012年第11期。 62. 《比較法視野下的中國特色司法獨立原則》,載《比較法研究》2013年第2期。
63. 《論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載《澳門研究》2013年第1期。
64. 《關於深化司法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合作),載《中國法學》2013年第4期。
65. 《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合作),載《訴訟法學研究》(第十八卷)2013年9月。
66. 《論無罪推定原則及其在中國的適用》,載《法學雜志》2013年第10期。
67. 《我國勞動教養制度改革之探討》(合作),載《中國法律》2013年第5期。
68. 《嚴防冤案若干問題思考》(合作),載《法學家》2014年第1期。
69. 《應當如何完善人權刑事司法保障》,載《法制與社會》2014年第1期。
70. 《我國刑事辯護制度的改革》,載《中國司法》2014年第1期。

Ⅳ 何家弘的學術成就

「錯案為何能復制」,載《人民法院報》2013年4月26日
「刑事司法大趨勢」,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嚴懲不如嚴查」,載《法制咨詢》2009第4期
「反腐敗:在嚴懲、嚴查與嚴防之間」,載《人民檢察》2009年第7期
「論法律語言的統一和規范——以證據法學為語料」,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用品格證明人身危險性的探索——評劉立霞博士的新著《品格證據在刑事案件中的運用》」,載《河北法學》2009年第2期
「論推定概念的界定標准」,載《法學》2008年第10期
「論推定規則的適用」,載《人民司法》2008年第18期
「從自然推定到人造推定—關於推定范疇的反思」,載《法學研究》2008年第4期
「論推定規則適用中的證明責任和證明標准」,載《中外法學》2008年第6期
「從『硬審訊法』到『軟審訊法』」,載《人民檢察》2008年第17期
「論職務犯罪偵查職權的優化整合」,載《人民檢察》2008年第20期
「享受法學」,載《法制資訊》2008年第10期
「證據的審查與認定原理論綱」,載《法學家》2008年第3期
「證據學抑或證據法學」,載《法學研究》2008年第1期
「《奧運規則》專題報道之一 奧運·法治·民主」,載《民主與法制》2008年第15期
「提高瀆職犯罪的『風險成本』」,載《先鋒隊》2008年6期
「刑事錯案中的證據問題——實證研究與經濟分析」,(何家弘、何然合著)載《政法論壇》2008年第2期
「從法律走向法治」,載《民主與法制》2008年第5期
「證據法功能之探討——兼與陳瑞華教授商榷」,載《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檢警關系」,載《人民檢察》2007年第23期
「論職務犯罪偵查的專業化」,載《中國法學》2007年第5期
「論司法證明的基本范疇」,載《北方法學》2007年第1期
「多種些活樹 少談些森林——也說『中國法學向何處去』」,載《現代法學》2007年第1期
「中國司法鑒定製度改革的基本思路」,載《人民檢察》2007年第5期
「論證據的基本范疇」,載《法學雜志》2007年第1期
「中國陪審制度的改革方向——以世界陪審制度的歷史發展為借鑒」,載《法學家》2006年第1 期
「人權語境中的「好人」與「壞人」——從鍾南山院士被搶談起」,載《人民檢察》2006年第17期
「從司法證明模式的歷史沿革看中國證據制度改革的方向」,載《法學家》2005年第4期
「中國特色的檢察體制的完善」,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對法定證據制度的再認識與證據採信標準的規范化」,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3期
「論司法鑒定的規范化」,載《中國司法鑒定》2005年第3期
「刑事司法的十大發展趨勢」,載《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從正義女神的蒙眼布談起」,載《人民檢察》2005年第1期
「司法證明標准與烏托邦——答劉金友兼與張衛平、王敏遠商榷」,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6期
「秘密偵查立法之我見」,載《法學雜志》2004年第6期
「論檢察機關執法觀念的更新」,(何家弘、劉為軍合著)載《人民檢察》2004年第3期
「文書審與司法公正觀」,《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論法官造法」,載《法學家》2003年5期。
「2002年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3年1期,何家弘,劉品新,劉為軍
「圈套、誠信與偵查法治」,載《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6期,何家弘,劉為軍
「兩大法系證據制度比較論」,載《比較法研究》2003年第4期,何家弘;姚永吉;
刑事證據立法與犯罪偵查觀念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4期
中國需要「法治」足球中國律師,,編輯部郵箱2002年第9期
「法律不是專政的工具」,載《山東人大工作》2002年第3期
「刑事證據立法與犯罪偵查觀念」,載《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4期
「足球黑哨問題之我見」,載《法學雜志》2002年2期。
「測謊結論與證據的有限採用規則」,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2期。
「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之我見」,載《政治與法律》2002年1期。
「入世·足球·法治」,載《比較法研究》2002年2期。
「2001年物證技術學與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2年1期-何家弘,李學軍,劉品新
「司法介入提法醒目,但不準確」,載《足球世界》2002年第2期,爾冬,何家弘;
「論科學證據的採納與採信」,載《中國司法鑒定》2002年1期,何家弘,劉曉丹
「什麼是誘惑偵察」,載《法治與社會》2002年11期,何家弘,龍宗智
「完善司法鑒定製度是科學證據時代的呼喚」,載《中國司法鑒定》2001年1期-何家弘,劉昊陽
「2000年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1年1期-何家弘,劉品新,陳碧
「中國刑事證據規則體系之構想」,載《法學家》2001年第6期。
「試論刑事司法與證據制度的價值取向」,載《犯罪研究》2001年第1期。
「論司法證明中的推定」,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司法證明同一論」,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1年第1期。
「刑事證據的採納標准和採信標准」,載《人民檢察》2001年10期。
「「零口供」與沉默權」,載《人民檢察》2001年第4期。
「論司法證明的目的和標准——兼論司法證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疇」,載《法學研究》2001年第6期。
「論司法證明方法的特點和種類」,載《公安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沉默權制度及刑事司法的價值取向」,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證據的採用標准」,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0年第3期。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沉默權制度」,載《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6期。
「關注家庭暴力」,載《今日中國(中文版)》2000年第3期。
「試述證據法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載《法學雜志》2000年第2期。
「試論司法公正觀念的相對性」,載《中國司法》2000年第4期。
「法學的通俗化」,載《政治與法律》2000年第3期。
「讓證據走下人造的神壇——試析證據概念的誤區」,載《法學研究》1999年第5期。
「執法長官與公訴律師——美國檢察官職能評析」,載《人民檢察》1999年第5期。
「司法公正論」,載《中國法學》1999年第2期。
「自由心證與認證制度──證據學師生對話錄」,載《中國司法》1999年第1期。
「監督,還是介入?──論大眾傳媒對司法公正的影響」,載《中國司法》,1999年第9期。
「女性「失貞」面面觀——來自婦女熱線的報告證人李昌鈺」,載《人民公安》1999年第7期。
「司法證明方式和證據規則的歷史沿革——對西方證據法的再認識」,載《外國法譯評》1999年第4期。
「公正執法與科學執法」,載《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年第3期。
「有毒的樹上結出的果實一定有毒嗎?──關於證明責任與證明標準的師生對話錄」,載《中國律師》1999年第3期。
「陪審制度改革斷想」,載《中國律師》1999年第4期。
「有毒的樹上結出的果實一定有毒嗎?(三)──關於證明責任與證明標準的師生對話錄」,載《中國律師》1999年第5期。
「有毒的樹上結出的果實一定有毒嗎?(四)──關於證明責任與證明標準的師生對話錄」,載《中國律師》1999年第6期。
「有毒的樹上結出的果實一定有毒嗎?(五)」,載《中國律師》1999年第7期。
「神證·人證·物證——試論司法證明方法的進化」,載《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2期。
「陪審制度縱橫論」,載《法學家》1999年第3期。
「李昌鈺:一流美國法庭科學家」,載《科學與文化》1999年第5期。
「美國總統柯林頓給會議的賀信」,載《法學家》1998年第5期。
「美國反腐敗法律制度」,載《外國法譯評》1998年第4期。
「我與推理小說的緣份」,載《法律與生活》1998年第1期。
「現場勘查之王——美籍華裔物證鑒定大師李昌鈺博士」,載《法律與生活》1998年第2期。
「加拿大警察一瞥」,載《法律與生活》1998年11期。
「證據意識漫談」,載《法學雜志》1998年第3期。
「沒有掛簾的窗戶——美國華裔「超級神探」李昌鈺辦案紀實」,載《中國司法》1998年第3期。
「1997年物證技術學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1998年第1期,孫言文;何家弘;劉品新;王保國
「證明的自由」,載《外國法譯評》1997年第3期,喬納森·科恩著,何家弘譯;
「香港「廉署」采訪記」,載《華夏星火》1997年第6期。
「證據調查方法探源」,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
「證據調查方法探源(續)」,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
「為「自由心證」正名」,載《法學雜志》1997年第6期。
「米蘭達忠告」,載《人民檢察》1997年第4期。
「日本的犯罪偵查制度(一)」,載《公安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日本的犯罪偵查制度(二)」,載《公安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日本的犯罪偵查制度(三)」,載《公安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
「1995年物證技術學和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1996年第1期,徐立根、何家弘、施正文。
「英文版《中國審判案例要覽》評介」,載《法學家》,1996年第5期,德瑞克·羅德立;何家弘。
「法國犯罪偵查制度(續)」,載《公安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證據調查學的對象和體系」,載《法學雜志》1996年第6期。
「關於創建「證據調查學」的構想」《法學家》1996年第6期。
「論美國檢察制度的特色」,載《外國法譯評》1995年第4期。
「法國的犯罪偵查制度」,載《公安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法國的犯罪偵查制度(續)」,載《公安大學學報》1995年第5期。
「法國的犯罪偵查制度(續)」,載《公安大學學報》1995年第6期。
「外國法庭科學鑒定製度初探」,載《法學家》1995年第5期。
「1994年物證技術學和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1995年第1期,徐立根;何家弘。
「物證技術學學科建設的現狀與展望」,載《法學家》1994年第5期,徐立根;何家弘。
「物證技術在強化執法職能中的重要作用」,載《法學雜志》1994年第2期,徐立根;何家弘。
「美國檢察制度研析」,載《法學家》1994年第4期。
「美國檢察制度的歷史研究」,載《法治論叢》1994年第3期。
「美國的犯罪偵查制度」,載《公安大學學報》1994年第5期。
「美國的犯罪偵查制度(續」,載《公安大學學報》1994年第6期。
「從洛杉磯事件透視美國審判制度的弊端」,載《法學雜志》1992年第5期。
「外國偵查制度淺析」,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92年第1期。
「外國偵查制度試析」《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
「英國的犯罪偵查制度」《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偵查學十年」,載《法學家》1989年第2期。
「美國檢槍史上的著名案例」,載《法學雜志》,1989年第3期。
「偵查方法史考(二)」,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
「刑事訴訟證據屬性新辨」,載《法學家》1988年第6期
「罪犯識別與親子鑒定中的「遺傳密碼指紋法」」,載《法學雜志》,1988年第1期。
「偵查方法史考(一)」,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88年第6期。
「犯罪偵查中的同一認定問題」,載《法學家》,1987年第5期。
「犯罪偵查學基礎理論芻議——與劉瑞榕、徐敏洪同志商榷」,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87年第5期。
「從一件奇案論同一認定的兩種基本認識方法」,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同一認定種類之我見」,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86年第1期。
「同一認定理論與犯罪偵查學」,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86年第2期。
「對墨刑的一點新認識」,載《法學雜志》,1986年第2期。
「防衛過當的定罪問題」,載《法學雜志》,1985年第4期。
「在運動中把握法制的協調發展」,載《法學》1984年第10期。
「美國測謊業一瞥」,載《法學雜志》,1984年第3期。 《扭曲的靈魂――外國犯罪實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虛擬的真實――證據學講堂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犯罪的密碼――科學探案紀實》,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換位的視角――多媒體對話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證據的語言――法學新思維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從通俗到深奧――法治文化雜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從觀察到思考――外國要案評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從它山到本土――刑事司法考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從相似到同一――犯罪偵查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從應然到實然――證據法學探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人生狹路――黑蝙蝠·白蝙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誤區――龍眼石之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怪圈――神秘的古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黑洞――股市幕後的罪惡》,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情淵――雙血型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法律英語――美國法律制度》(第4版)(主編),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豪門血案》(獨著),大眾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黑蝙蝠·白蝙蝠》(獨著),大眾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雙血型人 股市幕後的罪惡》(獨著),大眾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毒樹之果》(主編),大眾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證據法學》(合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三言九問 德恆證據學論壇實錄》(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新編犯罪偵查學》(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證據法學研究》(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簡明證據法學》(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法律英語》(主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外國刑事司法制度》(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新編證據法學》(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中國的陪審制度向何處去――以世界陪審制度的歷史發展為背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中國偵查學·物證技術學發展報告》(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享受法緣》(獨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公安學論叢》(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刑事司法大趨勢 以歐盟刑事司法一體化為視角》(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
《證據調查》(第2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刑事證據大全》(第2版)(譯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中外司法體制研究》(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
《證人制度研究》(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西方奇案》(譯著),群眾出版社2000年版
《司法鑒定概論》(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檢察證據教程》(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證據法學》(主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刑事證據制度改革研究》(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偵查論叢》(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外國證據法》(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神證·人證·物證》(獨著),大眾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法律人才與司法改革――中日法學家的對話》(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
《黑蝙蝠·白蝙蝠――證據的困惑》(獨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外國證據法選譯――增補卷》(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電子證據法研究》(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刑事審判認證指南》(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外國證據法選譯》(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證據學論壇》(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0年版
《法苑雜談》(獨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0年版
《當代美國法律》(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證據調查實用教程》(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新編證據法學》(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證據調查》(主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當代西方犯罪與罪案實錄》(主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域外痴醒錄》(獨著),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人生怪圈――神秘的古畫》(獨著),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
《歐美刑事司法制度》(主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審訊與供述》(譯著),群眾出版社1992年版
《血痕彈道指紋探奇》(譯著),群眾出版社1991年版
《犯罪鑒識大師 李昌鈺》(獨著),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人生誤區――龍眼石之謎》(獨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性科學知識薈萃》(編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法律英語實用教程――美國法律制度要覽》(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人生黑洞――股市幕後的罪惡》(獨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刑事證據大全》(譯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瘋女》(獨著),群眾出版社1995年版
《毒樹之果 美國刑事司法隨筆》(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中美檢察制度比較研究》(英文版)(獨著),中國檢察出版社1995年版
《同一認定――犯罪偵查方法的奧秘》(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外國犯罪偵查制度》(編著,第一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人工生育及其法律道德問題研究》(譯著),中國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英國警察》(譯著,第一作者),群眾出版社1989年版
《私人偵探與私人保安》(編譯,第一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偵查人員出庭憑證的范圍和程序」(200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項目)
「刑事訴訟中證據調查制度的完善」(2009年中國法學會項目)
「檢察制度比較研究」(2007年度最高人民檢察院重大項目)
「司法鑒定人的出庭作證研究」(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項目)
「偵查機關強制采樣的必要性及合法化路徑的研究」(2007年北京市刑偵學研究會項目)
「證據的審查與認定原理研究」(2006年國家社科規劃基金項目)
「刑事錯案實證研究」(2006年美國福特基金會項目)
「證據的審查與認定原理研究」(2006年國家社科規劃基金項目
「陪審制度比較研究」(2004年司法部項目)
「歐盟刑事司法一體化」(2004年歐盟法律與司法合作項目辦公室項目)
「刑事審判中的證據制度研究」(2000年國家重點社科基地重大項目)
「刑事審判認證制度研究」(2001年美國福特基金會項目)
「電子證據法研究」(教育部「十五」規劃項目)
「中外司法體制研究」(司法部項目)
「證人制度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檢察機關執法觀念的轉變」(最高人民檢察院項目)

Ⅳ 證人的資格是什麼

目前我國理論界對證人資格(competence of witness)的指稱頗為混亂,諸如「證人能力」、「證人范圍」、「證人條件」等等,雖不盡確切,但表達的意思大致相同,即指在訴訟案件中能夠成為證人所需具備的要求和條件。證人資格與證人概念不同:證人概念回答的是什麼樣的人是證人的問題,是對證人內涵的界定,往往以積極條件規定之;而證人資格回答的是一個潛在的證人能否有資格提供證言的問題,是從外延上對證人概念進行的限定,這種限定往往以消極條件規定之。廣義地說,證人資格是由證人所具有的事實條件、生理條件和法律條件決定的。事實條件是指證人以自己的感覺器官直接地、實際地感知待證案件事實;生理條件是指證人具備辨別是非、正確表達自己意志的生理能力;法律條件是指證人具備認識並且承擔作證的法律後果的能力。①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如果證人概念等同於公民概念的話,證人資格實際上就是公民的權利能力。也就是說,證人資格是一名證人作為「證人」這種法律身份所應具備的起碼要求,是證人進入訴訟程序的「准入」條件。
證人資格的寬嚴限制因各國刑事訴訟政策而異。筆者發現,無論是英美法系還是大陸法系國家,對於證人資格的一個總的趨勢是限制越來越少。英國和美國普通法上曾對證人資格作出苛刻的限制。十六、七世紀時,「舉凡有色人種、當事人親屬、破產人、利害關系人、犯罪人、精神障礙人、兒童、無宗教信仰人,均排除其為證人」。這樣的規定與早期社會人格不平等是有很大關系的,而且「此種嚴厲之證人適格法則,使得審判上可用之證據大為減少,因而影響司法職務之執行。」①因此這種規定一直招致有識之士的反對,貝卡利亞就曾在其傳世之作《論犯罪與刑罰》一書中針鋒相對地指出:「一切有理智的人,也就是說,自己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其感覺同其他人相一致的人,都可以作為證人。」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法律的進步,年齡、宗教、利害關系等因素相繼與證人資格分離,苛刻的限制逐漸被削減,現在各國基本上都傾向於不對證人資格作出限制,原則上任何人都有出庭作證的資格。例如,美國聯邦證據規則601條規定:「每個人都具有作為證人的適格性,但本規則另有規定的除外。」義大利刑事訴訟法第196條規定:「所有人均具有作證的能力。」
日本刑事訴訟法第143條也規定:「法院,除本法有特別規定的以外,可以將任何人作為證人進行詢問。」從這些國家的立法情況來看,現代訴訟制度對證人資格的規定皆採取了寬泛的態度。在他們看來,證人資格只是法院賦予證人身份適格性的假定(presumption
of
competence),「一般而言,所有的人都被假設為具有適格性的證人,因而可以被傳喚提供證言。」③至於證人的年齡、智力、身體狀況等因素,則留待法官在庭審中進行判斷。也就是說,過去影響證人資格的這些因素,現在被認為是影響證言可信性的因素——這是一個悄悄進行的重大革命。從現代證據法學的角度看,證人資格是屬於證據能力的問題,而證言可信性則屬於證明力的問題,兩者確實不能混為一談。證人資格規則的邏輯是,假定每一個證人都有作證資格,除非不符合法律對證人資格的限定要求,但是眾所周知,這種限定現在越來越少了。放寬證據能力的限制,無疑是為促進更多的證據進入審判的視野。總的說來,證人資格的實質內容發展到今天,只剩下對證人能力方面最基本的要求,即擁有感知、記憶、表達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感知、記憶、表達是證人證言形成的三個階段,對於證人陳述必不可少;對辨別是非的能力的正確解釋實際上是要求證人能區別事實和幻想(distinguish
between fact and
fiction),④而並不是要求他說真話,這也是證人作證最起碼的要求。基於此,筆者通過重新審視證人資格規則,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證人資格的法律界定應當是以下兩個條件:一為證人具有感知、記憶和表達能力,二是證人具有辨別事實的能力。質言之,只要證人具有當庭陳述的基本能力,就應當具有證人資格。

Ⅵ 山東省自學考試電子商務獨立本科專業課程有哪些

很高興能幫你回答這個問題 我也是山東的一名自考生
自考的科目列表如下:
2019年4月28日,根據新公布的設計類、計算機類專業調整計劃以及公共政治科目調整計劃,重新進行修正!
商務英語(本科)專業代碼050218 主考院校:山東財政學院、曲阜師范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2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中國近代史綱要(2學分)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學分) 3、日語(6學分) 4、高級英語(12學分) 5、英語翻譯(6學分) 6、英語寫作(4學分) 7、英語詞彙學(4學分) 8、口譯與聽力(6學分) 9、商務英語(7學分) 10、政府、政策與經濟學(6學分) 11、國際商務管理學(7學分) 12、電子商務概論(4學分)
二、人力資源管理(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20218,主考院校:青島大學、山東輕工學院。本專業共設置13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中國近代史綱要(2學分) 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學分) 3、英語(二)(14學分) 4、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3學分)、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際操作)(1學分) 5、基礎會計學(5學分) 6、經濟學(5學分) 7、管理學原理(6學分) 8、公共關系學(4學分) 9、勞動關系與勞動法(6學分) 10、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6學分) 11、薪酬管理(6學分) 12、工作分析(4學分) 13、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6學分)三、心理健康教育(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40110,主考院校:山東師范大學、聊城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1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中國近代史綱要(2學分) 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學分) 3、 英語(二)(14學分) 4、 心理學史(6學分) 5、社會心理學(二)(6學分) 6、 心理學研究方法(7學分) 7、 公關心理學(4學分) 8、 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4學分) 9、生理心理學(6學分) 10、 學校心理學(6學分) 11、 個性心理學(6學分)。四、律師(基礎科)專業代碼:C030111,主考院校:煙台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2門課程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2、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4),3、法理學(7),4、憲法學(4),5、民法原理與實務(7),6、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一)(7),7、刑法原理與實務(一)(7),8、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一)(7),9、商法原理與實務(6),10、法律文書寫作(3),11、經濟法原理與實務(6),12、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7)五、律師(本科)專業代碼:C030108,主考院校: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財政學院本專業共設置14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中國近代史綱要(2);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3、英語(二)(14);4、律師執業概論(5);5、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4);6、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4);7、知識產權法(4);8、合同法(5);9、國際經濟法概論(6);10、國際私法(4);11、國際法(6);12、證據法學(6);13、法院與檢察院組織制度(3);14、公證與基層法律服務實務(3)、司法鑒定概論(4),二選一。六、計算機及應用(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80702,主考院校:山東大學、山東理工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5門課程和畢業設計1、中國近代史綱要(2分);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3.英語(二)(14分);4.高等數學(工本)(10分);5.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3分);6.離散數學(4分);7、數據結構(5分,含實際操作2學分);8、資料庫系統原理(6分,含實際操作2學分);9.計算機系統結構(4分);10.操作系統(5分,含實際操作1學分);11. C++程序設計(5分,含實際操作2學分);12. 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4分,含實際操作1學分);13.軟體工程(4分,含實際操作1學分);14.計算機網路原理(4分);新計劃不設置物理(工)課程,按原計劃考試已通過的,可頂替新計劃中學分相當的一門課程。七、秘書學(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50104,主考院校:山東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3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中國近代史綱要(2分);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3.英語(二)(14分);4.行政法學(5分);5.中國文化概論(5分);6.中國秘書史(6分);7.文書學(6分);8.中外秘書比較(6分);9.公文選讀(6分);10.領導科學(4分);11.秘書參謀職能概論(6分);12.管理信息的收集與整理(5分);13.檔案管理學(6分)八、建築工程(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80806,主考院校:青島建築工程學院、山東科技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4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中國近代史綱要(2分);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3.英語(二)(14分);4.線形代數(3分);5.物理(工)(6分,含實際操作1學分);6.結構力學(二)(6分);7.混凝土結構設計(8分,含實際操作1學分);8.鋼結構(5分,含實際操作1學分);9.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4分,含實際操作1學分);10.流體力學(5);11.工程地質及土力學(3分);12.建築設備(3分);13.建築經濟與企業管理(4分);14.建築結構試驗(3分,含實際操作1學分)九、國際貿易(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20190,主考院校:山東經濟學院、青島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5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2.線形代數(經管類)(4);3.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4分,含上機考核1分);4.國際商務英語(6分);5.外刊經貿知識選讀(6分);6.外貿英語寫作(8分);7.國際市場營銷學(5分);8.涉外經濟法(4分);9.企業會計學(6分);10.企業經濟統計學(6分);11.國際運輸與保險(6分);12.外經貿經營與管理(4分);13.世界市場行情(4分),14、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5分);15、中國近代史綱要(2分);十、日語(本科)專業代碼:C050202,主考院校:青島大學、煙台師范學院本專業共設置11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中國近代史綱要(2分);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3.高級日語(一)(8分);4.高級日語(二)(8分);5.日語句法篇章法(4分);6.日本文學選讀(6分);7.日語翻譯(6分);8.英語(一)(7分);9.現代漢語(7分);10.日語寫作(8分);11.計算機應用基礎(2分) + 實際操作(2分)十一、電子工程(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80705,主考院校:曲阜師范大學、煙台師范學院本專業共設置14門課程和畢業論文(設計)1.中國近代史綱要(2分);2.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3.英語(二)(14分);4.高等數學(工本)(10分);5.物理(工)(6分,含實驗1學分);6.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3分);7.工程經濟(4分);8.信號與系統(5分,含實驗1分);9.計算機軟體基礎(二)(5分,含實驗1分);10.單片機原理與應用(6分,含實驗2分);11.數字信號處理(5分,含實驗1分);12.自動控制理論(二)(5分,含實驗1分);13.計算機網路技術(4分);14.電子線路CAD(3分)十二、音樂教育(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50408;主考學校:山東師范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2門課程和畢業論文(目前本專業只在濟南開考)1、中國近代史綱要(2);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3、英語(二)(14);4、中外音樂史(8);5、伴奏(4)筆試30%、技術70%;6、簡明配器法(4);7、音樂分析與創作(8);8、中外音樂欣賞(8);9、音樂教育學(4);10、歌曲作法(4);11、聲樂(8)筆試30%、技術70%;12、鍵盤(8)筆試30%、技術70%
十四、物業管理(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990017 主考學校:山東經濟學院 青島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4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中國近代史綱要(2);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3、英語(二)(14);4、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4)其中實際操作(1);5、管理學原理(6);6、土地資源管理(4);7、物業管理(6);8、房地產評估(4);9、房地產營銷學(4);10、市政學(6);11、物業管理會計(5);12、物業公共關系(4);13、物業管理法規(3);14、住宅建築與居住小區規劃設計(4)。十五、電子商務(獨立本科段)
自學考試辦公室: 83781008 83781876 E_MAIL:[email protected]
專業代碼:B990018 主考學校:青島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2門課程和畢業論文(設計)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2、中國近代史綱要(2);3、英語(二)(14);4、經濟學(5);5、電子商務資料庫技術(7);6、市場營銷學(5);7、電子商務概論(5)其中實際操作(3);8、電子商務實際操作(4)其中實際操作(2);9、國際貿易實務(6);10、計算機網路原理(4);11、12、物流管理概論(6)互聯網及其應用(5)其中實際操作(1);網路金融學(6);市場信息學(5)其中實際操作(2);商務交流(4);以上5門任選2門;
《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表(本科)
專業代碼:B020216 主考院校:青島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序號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學分 教學材料名稱 出版社名稱 編者
(統考課程 )
1 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2
2 0015 英語(二) 14 英語(2) 山東人民出版社 劉振前 張秀麗
3 0800 經濟學 5 經濟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劉鳳良
4 9081 電子商務資料庫技術 7 電子商務資料庫技術 北京大學出版社 潘 郁
5 0896 電子商務概論 4 電子商務概論 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 進
6 0090 國際貿易實務(一) 6 國際貿易實務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黎孝先
7 4741 計算機網路原理 4 計算機網路原理 經濟科學出版社 楊明福(2019)
8 9084 電子商務實際操作 4(2) 電子商務實際操作 中國金融出版社 宋 玲 (過程考核過程)
9 370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4
10 0058 市場營銷學 5 市場營銷學 武漢大學出版社 郭國慶
11 3142 互聯網及其應用 5(1) 互聯網及其應用 吉林大學出版社 袁保宗
12 0798 商務交流 4 商務交流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秀村
09084 電子商務實際操作 電子商務理論與實際操作 機械工業出版社 濮小金 2019

十九、 經濟法學(獨立本科段)專業代碼:B030107,主考院校:青島大學、山東經濟學院專業核心課程(10門課程38學分),選考課程(不低於30學分),畢業論文。經濟法學專業核心課程為: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2、金融法(4);3、保險法(3);4、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4);5、企業法(4);6、知識產權法(4);7、國際投資法(4);8、海商法(5);9、市場競爭法概論(4);10、證券法(3)二十、市場營銷(獨立本科段)專業代碼:B020208,主考院校:山東大學、山東經濟學院專業核心課程(9門45學分),選考課程(不低於25學分),畢業論文。市場營銷專業核心課程為: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2、金融理論與實務(6);3、消費經濟學(4);4、企業會計學(6);5、國際市場營銷學(5);6、市場營銷策劃(5);7、商品流通概論(5);8、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6);9、國際商務談判(5)二十一、護理學(獨立本科段)專業代碼:B100702,主考院校:濰坊醫學院、青島大學專業核心課程(9門課程44學分)、選考課程(不低於30學分)、臨床實習、畢業論文。護理學專業核心課程為: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2、內科護理學(二)(5);3、外科護理學(二)(5);4、預防醫學(二)(含流行病學)(6);5、護理學導論(5);6、急救護理學(5);7、護理學研究(5);8、精神障礙護理學(5);9、社區護理學(一)(5)
三十四、法律(本科) 專業代碼:C030106 主考院校:山東大學、青島大學本專業設置科目15門和畢業論文1、中國近代史綱要(2);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3、英語(二)(14);4、法律文書寫作(3);5、國際私法(4);6、國際經濟法概論(6);7、合同法(4);8、公司法(4);9、勞動法(4);10、環境與資源保護法(4);11、知識產權法(4);12、婚姻家庭法(3);13、14、15,外國法制史(4),中國法律思想史(4),西方法律思想史(4),金融法(4),稅法(3),票據法(3);保險法(3),公證與律師制度(3),房地產法(3);以上9門選考3門.
三十七、工商企業管理(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20202,主考院校: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4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 2、英語(二)(14學分);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5);4、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3學分)、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際操作)(1學分) 5、管理學原理(6學分) 6、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6學分) 7、財務管理學(6學分) 8、金融理論與實務(6學分) 9、企業經營戰略(6學分) 10、組織行為學(4學分) 11、質量管理(一)(4學分) 12、企業管理咨詢(4學分),13、線性代數(經管類)(4);14、中國近代史綱要(2分);
三十八、會計(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20204,主考院校:山東經濟學院、煙台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4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 2、英語(二)(14學分);3、線性代數(經管類)(4);4、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3學分)、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際操作)(1學分) 5、金融理論與實務(6學分); 6、資產評估(4學分);7、高級財務會計(6學分);8、審計學(4學分);9、財務報表分析(一)(5學分);10、市場營銷學(5學分);11、會計制度設計(5學分);12、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6學分);1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5);14、中國近代史綱要(2分);三十九、財稅(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20194,主考院校:山東經濟學院、山東財政學院本專業共設置14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 2、英語(二)(14學分);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5);4、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3學分)、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際操作)(1學分) 5、對外經濟管理概論(5學分); 6、管理學原理(6學分);7、財務管理學(6學分);8、外國財政(5學分);9、國際稅收(5學分);10、政府與事業單位會計(4學分);11、市場營銷學(5學分);12、社會保障概論(5學分);13、線性代數(經管類)(4);14、中國近代史綱要(2分);四十、金融(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20196,主考院校:山東經濟學院、山東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4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 2、英語(二)(14學分);3、線性代數(經管類)(4);4、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3學分)、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際操作)(1學分) 5、對外經濟管理概論(5學分); 6、管理學原理(6學分);7、財務管理學(6學分);8、國際金融(6學分);9、金融市場學(5學分);10、銀行會計學(5學分);11、市場營銷學(5學分);12、保險學原理(5學分);1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5);14、中國近代史綱要(2分);
五十一、英語(本科) 專業代碼:C050201 ,主考院校: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1門和畢業論文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2、中國近代史綱要(2);3、日語(6)、韓語(6),以上二選一;4、高級英語(12);5、英語翻譯(6);6、口譯與聽力(6);7、英語寫作(4);8、英美文學選讀(6);9、現代語言學(4);10、英語詞彙學(4);11、英語語法(4)
五十三、學前教育(獨立本科) 專業代碼:B040107 ,主考院校:山東師范大學、臨沂師范學院本專業共設置12門和畢業論文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2、中國近代史綱要(2);3、英語(二)(14);4、學前教育原理(8);5、學前游戲論(6);6、幼兒園課程論(6);7、學前比較教育(6);8、中外學前教育史(8);9、家庭教育學(6);10、教育科學方法論(一)(4);11、兒童社會性發展(4);12、幼兒教育政策與法規(4)
六十九、機電一體化工程(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80307 ,主考院校:山東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3門和畢業論文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2、中國近代史綱要(2);3、英語(二)(14);4、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3);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3);5、物理(工)(6)含實際操作(1);6、模擬、數字及電力電子技術(9)含實際操作(1);7、機械工程式控制制基礎(4);8、感測器與檢測技術(5)含實際操作(1);9、工業用微型計算機(5)含實際操作(1);10、計算機軟體基礎(一)(5)含實際操作(1);11、工程經濟(4);12、現代設計方法(6)含實際操作(1);13、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10)含實際操作(5)。七十、計算機通信工程(獨立本科)
七十一、計算機網路(獨立本科) 專業代碼:B080709 ,主考院校:山東大學、山東財政學院本專業共設置14門和畢業設計(論文)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2、中國近代史綱要(2);3、英語(二)(14);4、高等數學(工本)(10);5、數據結構(5)含實際操作(2);6、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4)含實際操作(1);7、數據通信原理(5);8、計算機網路原理(4);9、網路操作系統(5);10、資料庫系統原理(6)含實際操作(2);11、工程經濟(4);12、計算機網路管理(3);13、區域網技術與組網原理(5);14、互聯網及其應用(5)含實際操作(1)。七十二、計算機信息管理(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82208 ,主考院校:山東大學、山東經濟學院本專業共設置14門和畢業設計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2、中國近代史綱要(2);3、英語(二)(14);4、C++程序設計(5)含實際操作(2);5、網路經濟與企業管理(6);6、運籌學基礎(4);7、操作系統概論(4);8、數據結構導論(4);9、資料庫系統原理(6)含實際操作(2); 10、管理經濟學(5);11、軟體開發工具(6)含實際操作(1);12、信息系統開發(7)含實際操作(2);13、信息資源管理(4);14、計算機網路原理(4)。
七十六、物流管理(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20229 主考學校:青島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6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2、政治經濟學(財經類)(6);3、英語(二)(14);4、線性代數(經管類)(4);5、經濟法概論(財經類)(4);6、物流企業財務管理(5);7、物流案例與實際操作(二)(4);8、庫存管理(二)(5);9、采購與供應管理(二)(5);10、運輸管理(二)(5);11、倉儲管理(二)(5);12、物流企業管理(5);13、供應鏈管理(4);14、物流管理軟體操作(4)物流管理軟體操作實際操作;15、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5);16、中國近代史綱要(2分);
八十二、企業管理(本科) 專業代碼:B020259,主考院校: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輕工業學院本專業共設置14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2、線性代數(經管類)(4);3、英語(二)(14);4、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3)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際操作)(1);5、管理學原理(6);6、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6);7、企業財務管理(6);8、金融理論與實務(6);9、企業經營戰略(6);10、組織行為學(4);11、質量管理(一)(4);12、企業管理咨詢(4);1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5);14、中國近代史綱要(2分);
八十七、畜牧獸醫(獨立本科段)專業代碼:B090403 主考學校:萊陽農學院本專業共設置11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3、計算機應用基礎(4)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際操作)(2);4、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6);5、動物遺傳育種學(6);6、動物營養與代謝病防治(6);7、農業推廣學(6);8、畜牧業經濟管理(6);9、家畜飼養管理學(8);10、獸醫臨床醫學(8);11、英語(二)(14)八十八、韓國語(本科段) 專業代碼:C050223 主考學校:青島大學、煙台大學。暫只在濟南、青島、煙台、威海、日照設置考點,新增聊城報名考試。本專業共設置11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3、高級韓國語(8);4、韓國語概論(8);5、韓國語閱讀(6);6、對韓貿易實務(7);7、韓國文學史與文學作品選讀(8);8、口譯與聽力(韓)(8);9、韓國語寫作(8);10、翻譯(漢韓互譯)(8);11、英語(一)(7),日語(6),以上兩門任選1門。
九十、電腦藝術設計(獨立本科) 專業代碼:50450 主考學校:山東輕工業學院、青島科技大學本專業共設置13門課程和畢業(設計)論文1、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2、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4);3、英語(二)(14);4、現代設計史(3);5、計算機輔助設計*(10);6、展示設計*(5);7、裝飾設計*(4);8、Flash MX*(6);9、3DS MAX*(6);10、AUTOCAD設計*(4);11、Core IDRAW*(6);12、圖案*(7);13、網頁設計(4學分)。(一)表中帶*課程為含技術考核課程,理論試卷和技術試卷同時考核,滿分100分。由省教育招收學生考試院組織主考院校進行考試工作。(二)考生可申請免考外語,但必須加考其他課程,完成14學分,加考課程從現開考的自學考試課程中選考未考過的課程。免考外語的考生不授予學士學位。(三)考生在全部課程考試合格後,必須進行畢業設計和畢業答辯。
九十二、采購與供應管理(獨立本科)專業代碼:B020282 主考學校:山東財政學院本專業共設置12門課程和畢業論文1、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2、政治經濟學(財經類)(6);3、英語(二)(14);4、物流企業財務管理(5);5、采購與供應談判(5);6、采購環境(5);7、采購與供應關系管理(6);8、采購法務與合同管理(6);9、采購績效管理(5);10、采購戰術與經營(5);11、采購與供應鏈案例(5);12、采購項目管理(6)、運作管理(6),以上為二選一。說明:考該專業非資格證書課程的考生可到各市自考辦指定的報名點辦理報名手續;考資格證書課程(中級5、6、7、8、9;高級11、12)的考生,到省交通運輸協會指定報名點辦理報名手續,由指定報名點到各市辦理集體報名手續,5月、11月考試。以上專業是我在網上精心搜索了後 自己匯總出來的 以上各專業都是自考本科的專業(其中包括最新的教學材料 )
考試時間 每年考四次 分別在一月、四月、七月、十一月 而報名時間一般在考試時間前半個月 報名地點在各市的教育局 在大學中有的學校能代辦 考試地點一般在本市考 具體地點在發准考證時候 會告訴你
你假如想自考的話 希望你認真的考慮一下 自考需要耐心和毅力 假如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恆心 希望你不要輕易的去考 因為這東西太浪費時間 並且很不好考 不過 只要你有自考的決心 肯堅持 也是會成功的
請慎重決定是不是考!考什麼專業!假如還有不懂的地方請隨時跟我聯系
每個專業 有不同的科目 只要每科都及格就行

Ⅶ 民事訴訟中傳來證據與傳聞證據之比較

1 傳來證據與傳聞證據的區別(重在理解)
傳來證據是與原始證據相對應的概念,與西方同家的傳聞證據不同。傳聞證據是西方國家,尤其是英美國家的證據種類。在證據法上,傳聞證據是指證人以他人的陳述為內容所作的陳述,或者法庭以外所製作的書面證人證言或證人證言筆錄。傳聞證據是庭審中心主義的產物,基於直接、言詞原則,凡親自感受了案件事實的人都應當以言詞的形式當庭提供證言,以傳聞,即以轉述他人的證言或者以書面的陳述代替當庭陳述,除具備法定例外條件,一般是不具有證據能力的。
可見,我國證據法上傳來證據包容的證據面比較大,不僅適用於言詞證據,而且適用於實物證據;而傳聞證據僅適用於言詞證據。另一方面,直接感知案件情況的證人在法庭外形成的書面證人證言或證人證言筆錄,在西方國家屬於傳聞證據,在我國,卻屬於原始證據。最重要的是,在西方國家,傳聞證據除非具備法定的例外情形,不得作為證據使用,而我國關於傳來證據的分類,目的重在揭示此類證據在證據力方面的特點,並不是重在排除傳來證據的證據能力。相反,我國訴訟法還明確肯定了相應傳來證據的證據能力。例如,(民事訴訟法)第68條就規定:「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刑事訴訟法)第157條甚至規定:「,…??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從法律上承認了證人證言筆錄的證據能力。當然,在這里應當指出的是,我國民事訴訟法將是否允許提交書面證人證言的權力賦予了法官,並且是作為「證人應當出庭作證」的例外予以規定的。(民事訴訟法)第17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在刑事審判中,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於l994年3月雙日第五百九十三次會議討論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基本上沿襲了前述精神。該規定要求,對於公訴第一審案件,「除因死亡、重病或者其他經人民法院認可的特殊原因,證人應當出庭作證。」1999年修正後的(刑事訴訟法)第157條仍舊沒有明確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的條件,而只是籠統地允許宣讀未出庭證人的證人證言筆錄,結果導致在司法實踐中,證人證言筆錄大肆泛濫,證人出庭作證的很少。為了規范刑事訴訟法的實踐,且998年6月2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41條規定:「證人應當出庭作證」。「符合下列情形,經人民法院准許的,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一)未成年人;(二)庭審期間身患嚴重疾病或者行動不便的;(三)其證言對案件的審判不起直接作用的;(四)有其他原因的。
2 傳聞證據與傳來證據造兩個概念來自於不同的話語系統。兩者在外延、訴訟證明活動中所處之地位以及各自所被關注的證據屬性方面存在極大的差別。差別的背後是當事人主義訴訟構造與職權主義訴訟構造的分野。具體而言,這種差別與封法庭審判的重視程度、裁判者的身份以及訴訟證明的真實觀有關,語詞上的區別只是表象。當前的證據立法中,可以考慮引入這些特定的法律用語,但更重要的是在立法中把握語詞背後的法律精神

Ⅷ 簡述證明力認證規則

1.證明力否定規則(孤證不能定案)。孤證不能定案這一原則長期以來被作為司法實踐中的一條重要原則,但並沒有被書面化、條文化。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6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法律僅僅針對只有口供的情形作出規定,規定只有口供不能定案,要求以其他證據對口供予以補強。然而,在司法實踐中這一規定已經被擴大解釋,不僅僅局限於單獨的口供不能定案,而是擴大適用於所有類型的證據,不論是何種類型的證據,只要是孤證都不能定案,即否定其證明力。

這一證明力規則在司法實踐中得到了嚴格貫徹,甚至擬議中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死刑案件審查判斷證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單個證據的一次證明或多次重復證明,沒有其他證據加以印證的,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長期沿用的但未成文化、書面化的孤證不能定案可能會由潛規則上升為正式的司法解釋條文。

2.證明力減等規則。前文已經提及,有些地方性證據規定中已經存在將證據能力問題轉化為證明力問題的條文。但這些規定僅僅是極少數,或者如上文所述僅僅是初現端倪。而司法實踐中,將證據能力轉化為證明力問題已經超越話語實踐而成為現實的做法。當下刑事司法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處理證據能力問題的潛規則,沒有採取排除非法證據的做法,而是將其證明力減等,甚至通過從輕量刑來解決敏感的證據能力問題。由此,證據能力問題轉化為證明力問題甚至量刑問題。

遼寧省高院就李俊岩涉嫌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所做的終審判決中,指出「鑒於本案具體事實、情節和證據情況及不能從根本上排除公安機關刑訊逼供行為的存在,原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李俊岩死刑立即執行欠妥,應予改判。」最終,遼寧省高院改判李俊岩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法院認為不能排除刑訊逼供的可能,但不是採取排除證據的做法。面對同樣的證據,二審法院之所以改判,其中的玄機就在於「不能從根本上排除公安機關刑訊逼供行為的存在」,通過將可能因刑訊逼供得來的證據在證明力上予以減等適用從而達到改判的目的。

有司法實務界高層人士在論及死刑案件審判、復核工作時特別指出「對於被告人的供述與現場勘驗、檢查吻合,但其他直接證據單薄的案件,如果是『先證後供』,如果不能完全排除串供、逼供、誘供等可能性,一般不判處被告人死刑立即執行」。按照主流的證據法學觀點,如果不能排除非法取證,其後果應當是將證據排除。而前述觀點卻是採納該證據,對被告人在量刑上予以照顧——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從本質上來說,這一做法就是將證據能力問題轉化為證明力問題,將具有瑕疵的證據予以轉化適用,並轉化為量刑問題。證明力減等規則亦體現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實踐中,在其復核的「馬紅青故意殺人案」中,之所以不核准,理由就在於「取證不規范,嚴重影響證據的證明效力」。最高司法實務部門的實踐無疑會成為全國各地法院效仿的對象,而司法實務界高層人土的表態無疑會將這樣一種行為正當化。

如果說上文列舉的案例以及司法實務界高層人士的言論屬非正式文本的話,那麼,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則將證明力減等規則予以明文化,該紀要規定;行為人本沒有實施毒品犯罪的主觀意圖,而是在特情誘惑和促成下形成犯意,進而實施毒品犯罪的,屬於「犯意引誘」。對因「犯意引誘」實施毒品犯罪的被告人,根據罪刑相適應原則,應當依法從輕處罰,無論涉案毒品數量多大,都不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行為人在特情既為其安排上線,又提供下線的雙重引誘,即「雙套引誘」下實施毒品犯罪的,處刑時可予以更大幅度的從寬處罰或者依法免予刑事處罰。

毫無疑問,在犯意誘發型犯罪的審理過程中,辯方會提出排除「非法」證據的主張,但上述規定迴避該問題,並將證據能力問題轉化為量刑問題,即採納該證據,對被告人予以量刑上的優惠。這樣一種做法的本質是將具有瑕疵的證據予以轉化適用,將證據能力問題轉化為證明力問題,進而轉化為量刑問題——對當事人從輕量刑。

當然,證據能力存在瑕疵的案件未必採用證明力減等規則,甚至證據能力存在重大瑕疵的案件,證據的證明力也未必減等。但不容否認的是,證明力減等規則的出現需要認真對待:它的出現表明我們的司法實踐並非對證據能力問題無能為力,相反,其為證據能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思路、開啟了新思維。

3.證明力補強規則。補強規則系口供補強規則的簡略表達,由於對孤證不能定案的信守,口供補強規則在司法實踐中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認同,並且司法解釋就個別證據的補強問題作出了規定。除了上述補強規則外,當下的司法實踐開創了補強規則的新形式。

刑事訴訟法規定「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然而,有些地區的司法實踐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對於死刑案件,即便有充分的證據,如果沒有被告人口供的印證,法院一般不會判處被告人死刑立即執行,而是作出留有餘地的判決。這是一種審慎的處理方式,在這一問題的處理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司法實踐對於補強規則的另外一種「創造性」運用:如果沒有被告人口供,僅僅有確實充分的證據,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亦難以被接納。口供不再是被補強的證據,而成為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必需的補強證據。

口供除了在死刑等重大案件中發揮著補強證據的作用外,實證研究表明「20年以來,言詞證據和書證是定案的主要依據,而其中口供的地位和作用更無可替代。」「無供不錄案」的傳統做法一直影響著我國的司法實踐。傳統意義上的補強規則僅僅要求對於口供進行補強,上述做法改變了傳統。如開創口供補強規則先河的日本憲法第38條規定,任何人如對其不利的唯一證據為本人口供,不得定罪或科以刑罰。這一立法模式成為其他法域效仿的對象。然而,我國的司法實踐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異化的口供補強規則,還有口供作為補強證據的證明力補強規則。盡管法官的處理方式展現了對於死刑的慎重,但這種做法無疑是與法律相悖的。盡管這種做法值得商榷,但這樣一種引起非議的現象給我們提供了觀察證明力規則的新樣本。

4.證明力優先規則。《民事證據規定》、《行政訴訟證據規定》以及地方性證據規定中大量存在證明力比較規則,規定某種證據的證明力大於另外一種證據的證明力。這種規則亦可以稱為證明力優先規則,即規定某種證據的證明力優先於其他證據的證明力。除了這類成文的證明力優先規則外,司法實踐中普遍存在的、且發揮作用最大的證明力優先規則是賦予偵查案卷筆錄優先的證明力,將其視為具有優勢證明力的裁判依據。

司法實踐中,法官經常會面對這樣一些情況:證人在庭審中所作的證言異於向偵查人員所作的證言甚至前後幾份證言筆錄相互矛盾或者被告人在庭審中改變向偵查人員所作的供述。面對上述情況,辯護律師往往質疑偵查案卷筆錄的證明力,對於這樣一種現象,有學者基於對法院裁判文書的經驗分析,認為「除了極為罕見的情況以外,法院遇有上述情況,一般都對公訴方當庭宣讀的證言筆錄直接予以採納,並將其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這一判斷亦適用於被告人改變供述的情況。可以看出,司法實踐中法官往往賦予偵查案卷中的證據如證人證言、被告人先前陳述等證據較庭審中的新證言、新陳述以優勢證明力,這與英美法系的傳聞證據規則以及大陸法系直接言詞原則下優先採納當庭陳述是背道而馳的。我們可以將這類未成文的潛規則稱為「偵查案卷筆錄證明力優先規則」。

5.證明力推定規則。長期的司法實踐形成的「重打擊、輕保護」的司法傳統,使得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往往處於不利地位。疑罪從有、疑罪從重的思維模式影響、塑造著法官的行為模式。隨著人權保障理念的深入人心,無罪推定原則日益受到推崇、重視,司法實踐中特別是死刑案件中出現了這樣一種情形,即當證據發生沖突和矛盾時,法官往往做有利於被告人的解釋,即推定有利於被告人。

在證明力問題上,當證據發生矛盾或者沖突時,如何處理?依照自由心證的理念,證據的證明力應當由事實認定者依據經驗、理性和良心自由判斷,法律不能予以干涉。但在司法實踐中,對於這種情況,出現了傾向於有利於被告人處理的行為模式。這種做法無疑是對自由心證的限制。司法實踐中有些地方已經將這種做法上升為地方性證據規定的形式予以條文化、法定化。如江西省的地方性證據規定對證據沖突時的事實認定問題作了如下規定:「有罪證據和無罪證據之間、罪重證據和罪輕證據之間存在矛盾和疑問時,如果不能得以排除和作出合理解釋,應當作出有利於被告人的認定。」當以地方性證據規定的形式要求在無法排除證據之間的矛盾而必須作出有利於被告人的認定時,無疑是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了法官自由裁斷證據證明力的權力,是以證明力規則的形式來約束法官的自由心證。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當下證明力推定規則主要應用於死刑案件,但因為死刑案件的審理採取集體決策方式,使得死刑案件的處理不再是個別法官的行為,而成為法官群體的行為模式。並且這樣一種行為模式對法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其將這種行為模式運用於其他案件的處理過程中,使得證明力推定規則在其他類型的案件中產生發散、波及效應。

Ⅸ 西南政法大學考研初試的參考書每年都不一樣么

1-基本上不會有大變化
2- 現提供西南政法大學2015考研書目 供參考
1.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專業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李秀林、王於、李淮春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或《馬克思主義哲學》,全國普通高校使用的正式教材;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的文章篇目主要是: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選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選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
《中國哲學史》,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或《中國哲學史》全國普通高校使用的正式教材。
《西方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編寫組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新編倫理學教程》,李春秋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註:本教程的中篇「教師職業道德」不在考查范圍)
《倫理學引論(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張海山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訂版;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訂版;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訂版;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訂版;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馮特君著,經濟管理出版社第三版。
3.應用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第五版;
《西方經濟學》,黎詣遠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三版。
4.法學理論
《法理學初階》,付子堂主編,法律出版社第四版;(註:法學各專業初試參考書目)
《法理學進階》,付子堂主編,法律出版社第四版;(註:法學各專業初試參考書目)
《法理學高階》(緒論及上編),付子堂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註:法學理論專業復試參考書目)
5.法律邏輯學
《法律邏輯學》,雍琦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法律適用中的邏輯》,雍琦、金承光、姚榮茂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6.法律史
《中國法制史》,曾代偉主編,法律出版社2006或2012年版;
《中國法律思想史》,俞榮根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中國憲法學》,汪太賢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王學輝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8.法律碩士
請參考法律碩士聯考指導委員會指定書目。
9.刑法學
《刑法總論》,李永升主編,法律出版社2012年8月修訂版;
《刑法分論》,朱建華主編,法律出版社2012年8月修訂版。
10.訴訟法學
(1)刑事訴訟法方向:
《刑事訴訟法學》,孫長永主編,法律出版社2013年8月第二版;
《刑事訴訟法學》,陳光中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
《證據法學》,潘金貴主編,法律出版社2013年2月第一版。
《證據法學》,何家弘、劉品主編,法律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三版;
(2)民事訴訟法方向:
《民事訴訟法原理》,田平安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11.偵查學
《偵查學教程》,任惠華、馬方主編,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痕跡學》,鄒明理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文書檢驗》,賈治輝主編,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2.警察科學
《犯罪學(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張小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警察法通論(21世紀中國高校法學系列教材)》,李元啟,師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
《公安學基礎教程》,公安基礎教程編寫組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13.民商法學
《中國民法學》,李開國、張玉敏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民法》,張玉敏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物權法教程》,劉雲生、李開國、孫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合同法》,李開國主編,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商法學》,趙萬一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修訂版;
《婚姻家庭繼承法學》,陳葦主編,群眾出版社2005年版;
14.知識產權法學
《知識產權法》,張玉敏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知識產權法》,張玉敏、張今、張平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5.經濟法學
《經濟法學》第四版,李昌麒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經濟法學》第二版,李昌麒主編,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6.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中國土地法理論研究》,劉俊著,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環境資源保護法》,曹明德、張志遼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17.國際法學
《國際經濟法學》,張曉君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國際私法》,劉想樹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國際法》,王玫黎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18.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法律英語教程》,肖雲樞、張劍波主編,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高級英語》(1、2冊),張漢熙編著,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
《英漢互譯實用教程》,郭著章、李慶生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
《法語PEF考試沖刺教材》(上下冊),唐杏英、張曼玉編寫,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大學俄語簡明教程》(二外、零起點、成人),蔣財珍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標准日本語》(中日交流,新版)初級上、下,中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19.新聞學、傳播學專業
《新聞采訪教程》,劉海貴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新聞寫作教程》,劉明華、徐泓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外國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童兵著,中國人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中國新聞事業簡史》,方漢奇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限新聞學專業考生)
《外國新聞傳播史》,鄭超然、程曼麗、王泰玄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傳播學教程》,郭慶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任何版本均可;
20.政治學
《政治學導論》,楊光斌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四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比較政治制度》,宋玉波著,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中國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行政學原理》,丁煌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1.公共管理
《現代行政管理學》,鄭傳坤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管理學》(第三版),周三多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陳慶雲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或第二版;
《公共管理學》,陳振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或第四版。
22.企業管理
《管理學:原理與方法》,周三多、陳傳明、魯明泓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第五版;
《管理經濟學》,吳德慶、馬月才、王保林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第五版;
《企業管理學》,吳勤堂、黃蘭萍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版。
23.翻譯碩士(英語筆譯)
全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入學考試全國聯考指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英漢翻譯簡明教程》,庄繹傳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葉子南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新編漢英翻譯教程》,陳宏薇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法律英語教程》,宋雷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修訂版。
24.新聞與傳播碩士
參見第19,新聞學、傳播學專業參考范圍。
25.公共管理碩士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英語(二)考試大綱》,高等教育出版社,當年版;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大綱》,高等教育出版社,當年版。
26.金融碩士
《金融學》,馬亞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金融學》,黃達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公司理財》,羅斯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第九版。
27.審計碩士
初試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關機構編制的考試大綱。
復試使用《審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編,經濟科學出版社最新版或《內部審計准則》
加試使用《審計學原理》,李鳳鳴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基礎會計》,孫國亮主編,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Ⅹ 宋英輝的學術成就


1.《刑事訴訟目的論》(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5年10月
2.《職務犯罪監督論》(撰稿),中國檢察出版社1994年
3.《刑事訴訟法修改建議稿與論證》(國家』85社科重點項目)(撰稿),中國方正出版社1995年7月
4.《律師制度比較研究》(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5.《現代日本法》(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1月
6.《當代司法體制》(執行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7.《聯合國刑事司法准則與中國刑事法制》(撰稿),法律出版社1998年9月
8.《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研究》(副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
9.《刑事審判前程序研究》(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
10.《當代司法體制研究》(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11.《刑事訴訟原理》(主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成果之一),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
12.《訴訟原理》(撰稿)(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成果之一),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
13. 《刑事訴訟原理導讀》(獨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8月
14.《刑事證據法專家擬制稿(條文、釋義與論證)》(撰稿),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
15.《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
1.《外國刑事訴訟法概論》(撰稿),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2.《刑事法學(全國律師資格考試指定用書)》(撰稿),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刑事訴訟法學》(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4.《刑事訴訟法學(修訂版)》(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5.《證據法學》(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
6.《訴訟法與律師制度(全國律師資格考試指定用書)》(主編),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3月
7.《證據法學》(撰稿),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8.《刑事訴訟法學(修訂二版)》(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01年7月
9.《外國證據法》(合作),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
10.《擬任檢察官培訓教材》(撰稿),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1月
11.《刑事訴訟法學》(執行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12.《外國刑事訴訟法學(新編本)》(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7月 :
1.《日本刑事訴訟法要義》(合作,53萬字), 載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5月
2.《日本刑事訴訟法》(獨立翻譯,21萬字), 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
3.《外國證據法選譯》(日本部分,2.6萬字), 載,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4.《刑事程序中保護被害人等附帶措施的法律》(4000字),載《訴訟法學研究》第3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7月 :
1.《英美法聯邦德國四國刑事被害人保護對策之比較》, 載《法律科學》1990年第5期
2.《刑事案件事實認定中的幾個問題》, 載《政法論壇》1991年第1期
3.《刑事訴訟中證明責任問題新探》(合著),載《法學研究》1991年第2期
4.《刑事訴訟主體論》(合著),載《中外法學》1991年第4期
5.《免予起訴制度新探》(合著),載《法學研究》1992年第1期
6.《刑事訴訟目的論》,載《政法論壇》1992年第2期
7.《關於懲治貪污賄賂犯罪程序問題的研究》(合著),載《政法論壇》1992年第4期
8.《論刑事程序中的控審分離》,載《檢察理論研究》1992年第3期
9.《試論刑事訴訟中的檢察監督與人權保障》(合著),載《檢察理論研究》1992年第4期
10.《論非法證據運用中的價值沖突與選擇》,載《中國法學》1993年第3期
11.《論法人犯罪案件的刑事訴訟程序》(合著),載《政法論壇》1993年第3期
12.《論刑事程序中的權衡原則》,載《法學研究》1993年第5期
13.《刑事程序中被害人權利保障問題研究》 《政法論壇》1993年第5期
14.《我國刑事訴訟目的與審判結構之探討》(合著)《政法論壇》1994年第1期
15.《關於刑訴法總則修改的幾個問題》(筆談)《政法論壇》1994年第4期
16.《論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目標模式》,載《政法論壇》1995年第5期
17.《關於日本刑訴法及司法實務的幾個問題》,載《現代法學》1995年第5期
18.《關於自白排除法則的理論與實務研究》 ,載《現代法學》1996年第3期
19.《關於非法搜查、扣押的證據物的排除之比較》,載《政法論壇》1997年第1期
20.《刑事程序中警、檢關系模式之探討》(合著),載《政法論壇》1998年第2期
21.《日本刑事訴訟的新發展》,載《訴訟法論叢》第1卷 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
22.《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國家檢察機關之比較》,載《中央檢察官學報》1998年第3期
23.《不必自我歸罪原則與如實陳述義務》,載《法學研究》第20卷第5期(1998年)
24.《任何人不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及其程序保障》,載《中國法學》1999年第2期
25.《關於測謊證據有關問題的探討》(筆談),載《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26.《我國刑事訴訟目的研究》,載《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碩士文庫》(法學卷)
27.《刑事程序中的技術偵查研究》,載《法學研究》第22卷第3期(2000年5月)
28.《刑事審前程序中的裁判權及其主體》 ,載《訴訟法學新探》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
2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權的保障》 ,載《中英刑事訴訟研討會論文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5月
30.《刑事訴訟中法官評判證據的自由裁量及其制約》,載《證據學論壇》第1卷 中國檢察出版社2000年10月
31.《不起訴裁量權研究》(合著) ,載《政法論壇》2000年第5期
32.《刑事審判前程序的理念與原則》,載《訴訟法論叢》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
33.《外國證據規則的立法及發展——外國證據規則系列之一》(合著),載《人民檢察》2001年第3期
34.《相關性規則——外國證據規則系列之二》(合著),載《人民檢察》2001年第4期
35.《傳聞證據排除規則——外國證據規則系列之三》(合著),載《人民檢察》2001年第6期
36.《意見規則——外國證據規則系列之四》(合著),載《人民檢察》2001年第7期
37.《自白規則——外國證據規則系列之五》(合著),載《人民檢察》2001年第8期
38.《排除規則——外國證據規則系列之六》(合著),載《人民檢察》2001年第9期
39.《證據規則的適用——外國證據規則系列之七》(合著),載《人民檢察》2001年第10期
40.Song Yinghui & Wu Hongyao,〝The Principle of the Privilege Against
Compulsory Self-Incrimination and Its Proceral Safeguards〞(1999),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Spring 2001),YALE UNIVERSITY RIS Publishing Center Course Materials Packet(LAW21179_Pkt09),Professor: P.Gewirtz & J.Hecht(宋英輝、吳宏耀:「任何人不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及其程序保障」,耶魯大學教材《當代中國法律》(2001年春季),耶魯大學教材中心出版,編號LAW21179_Pkt09,主講教授:葛維寶、何傑森).
41.《證據展示的法理與構建》(合著) ,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1年第4期
42.《訴訟法學研究:觀念的更新與變革》(合著),載《人民法院報》2001年9月28日
43.《論刑事證據規則及其制度構建》(合著),載《中國司法審判論壇》第1卷 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
44.《刑事訴訟法學回顧與展望——「九五」成果總結與「十五」發展展望》(合著),載《訴訟法論叢》第6卷 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
45.《中西傳統訴訟文化比較初論》(合著),載《訴訟法學研究》第1卷 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1月
46.《刑事案件庭前審查及准備程序研究》(合著) ,載《政法論壇》2002年第2期
47.《全面認識辯訴交易》,載《人民檢察》2002年第7期
48.《關於勞動教養程序立法的設想》(合著),載《理性與秩序——中國勞動教養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02年8月
49.《我國刑事證據立法模式之選擇》(合著),載《刑事法雜志》2003年第1期
50.《刑事審前程序與刑事司法公正》,載《中國法學》2003年第1期
51.《辯訴交易制度之評介與思考》(合著),載《辯訴交易在中國》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3月
52.《論合理訴訟構造與我國刑事程序的完善》,載《湖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
53.《直接、言詞原則與傳聞證據規則之比較》(合著),載《比較法研究》2003年第5期
54.《證據裁判原則評介》(合著),載《政法論壇》2003年第4期
55.《從劉涌案件改判引起的社會反響看公開裁判理由的必要性》,載《政法論壇》2003年第5期
56.《關於搜查、扣押電子資料的立法完善問題》,載《證據法論壇》第7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1月
57.《恢復性司法程序之思考》(合著),載《現代法學》2004年第5期
58.《建構我國刑事訴訟合理構造的理念與原則》,載《政法論壇》2004年第3期
59.《我國刑事確定裁判救濟程序之重構》(合著),載《刑事法前言》(第1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
60.《檢察機關刑事訴訟職權之比較》(合著),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61.《一事不再理原則研究》(合著),載《中國法學》2004年第5期
62.《刑訴法再修改的構想》(合煮),載人民檢察》2004年第11期
63.《日本秘密偵查手段之評介》(合著),載《刑事訴訟與證據運用》第1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64.《我國羈押制度與保障人權》,載《超期羈押與人權保障》,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7月
65.《刑事訴訟法,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合著) 載《檢察日報》2005年1月12日
66.《程序法定原則與我國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合著),載《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67.《刑事訴訟中的警檢關系模式——兼談我國刑事訴訟法之完善》,載《刑事審前程序改革與展望》,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68.《庭審前程序中辯護律師信息知悉權的保障》(合著),載《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69.《證據法學理論基礎:爭議焦點與評述》(合著),載《證據學論壇》第10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70.《證據法學基本問題之反思》(合著) ,載《法學研究》2005年第6期
71.《未成年人案件取保候審、酌定不起訴問題的實證研究》(合著),載《中國司法制度的理論基礎專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72.《刑事訴訟法若干前沿問題》,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73.《刑事程序中的檢警關系完善構想》,載《人民檢察》2006年11月(下)
74.《日本刑事訴訟制度最新改革評析》,載《河北法學》2007年第1期
75.《酌定不起訴適用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載《現代法學》2007年第1期
76.《<刑事訴訟法>修改的理念與原則》,載《中國司法》2006年第3期
77.《寬嚴相濟:貫穿於刑事訴訟全過程》,載《檢察日報》2007-4-27
78.《商業賄賂犯罪偵查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載《人民檢察》2007年第8期
79.《刑事和解的幾個問題》,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80.《我國取保候審適用現狀與改革對策研究》(合作) ,載《人民檢察》2007年第12期
81.《日本1999至2005年刑事訴訟法改革介評》(合作),載《比較法研究》07年第4期 82.《對取保候審功能傳統界定的反思》(合作),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07年第4期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
委託代理經濟法 發布:2025-01-18 09:45:21 瀏覽:196
司法局三下鄉 發布:2025-01-18 09:44:41 瀏覽:370
堅持統一立法 發布:2025-01-18 09:35:30 瀏覽:236
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09:31:40 瀏覽:362
司法考試主觀題題型 發布:2025-01-18 09:13:25 瀏覽:816
會計職業道德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8 08:36:27 瀏覽:777
中國古代經濟法判例 發布:2025-01-18 08:20:17 瀏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