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最高法院法治建設

最高法院法治建設

發布時間: 2022-04-12 05:53:03

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文化建設的意見的內容

一、加強人民法院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充分認識加強人民法院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先進文化具有獨特功能和巨大魅力,能在潛移默化中發揮教育、熏陶、引導、規范、凝聚、激勵等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近年來,人民法院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為推動人民法院科學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要看到,人民法院文化建設目前仍然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發展不平衡、重點不突出、與審判執行工作聯系不緊密、未能形成長效機制等問題。各級人民法院要按照中央要求,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文化建設,切實採取有力措施解決存在問題,充分運用先進文化力量強化價值觀念、打牢思想基礎、激發隊伍活力、宣傳法院工作、樹立法院形象。
(二)人民法院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堅持「三個至上」指導思想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按照司法工作特點和文化建設規律,深入挖掘、不斷充實法院工作的文化內涵,大力加強人民法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建設,為人民法院科學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
(三)人民法院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幹警的主體地位,用科學理論引導人、先進文化熏陶人、高尚精神鼓舞人,促進幹警全面發展;堅持全員參與,強化幹警的主人翁意識,動員和組織廣大幹警積極發揮才智為法院文化建設做貢獻;堅持聯系實際,遵循貼近審判、貼近法官、貼近基層的要求,把文化建設落實到法院工作各個方面,務求取得實效;堅持繼承創新,注重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其他行業先進文化,吸收國外法治文化的有益成果,堅決抵制腐朽文化的消極影響,以創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斷探索法院文化建設的新內容和新載體。
二、大力弘揚公正、廉潔、為民的司法核心價值觀
公正、廉潔、為民的司法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司法領域的集中體現,是人民法院精神文化的本質內涵,是人民法院文化的精髓和靈魂。要把加強對司法核心價值觀的研究、教育和實踐,作為人民法院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突出抓緊抓好,確保融入思想、體現行為。
(一)加強理論研究。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將司法核心價值觀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司法價值體系的研究范疇。要採取召開研討會等多種形式,深入探求和闡釋司法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重要意義和實踐要求,為宣傳教育和貫徹落實提供理論支持。
(二)開展教育培訓。要在全體幹警中廣泛開展司法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幹警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金錢觀和地位觀。要把司法核心價值觀納入幹警培訓內容體系,保證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重點搞好對主要領導幹部、新任領導幹部和一線幹警的培訓。
(三)開展特色實踐活動。要將培育司法核心價值觀與審判執行、法院改革及隊伍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適時組織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幹警做到學與用、知與行相統一。要利用演講競賽、徵文活動、書畫攝影展、歌詠比賽、文藝匯演等廣大幹警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弘揚司法核心價值觀,切實增強感染力,確保深入人心。
(四)確立法院精神。要緊緊圍繞司法核心價值觀,結合本院優良傳統、當地文化特色、法院工作和隊伍實際,總結、提煉法院精神,積極宣傳和展示法院精神文化風貌。
(五)開展法官宣誓活動。要根據司法核心價值觀,建立並推廣實施法官宣誓制度。法官應當以公開宣告誓詞的方式,鄭重承諾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對法律的尊崇和對職責的堅守。
(六)加強對外宣傳。要充分利用現代大眾媒體和傳播手段,向全社會廣泛宣傳司法核心價值觀,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力。要積極對外宣傳人民法院踐行司法核心價值觀的各種舉措和重要成果,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三、加強司法職業修養,樹立良好職業形象
良好的司法職業修養和職業形象,是司法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是人民法院行為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要以司法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建設為重點,大力加強行為文化建設,培養和樹立司法公正、清正廉潔、一心為民、規範文明的職業形象。
(一)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要充分發揮司法職業道德建設對培育司法良知、塑造法官行為的重要作用,積極採取有力措施,不斷強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對法律的忠誠和對公平正義的信仰與追求。要努力營造崇尚和遵守職業道德的文化氛圍,積極探索建立司法職業道德評價體系,採取誡勉談話、警示教育、道德評議等多種形式,增強司法職業道德的約束力。
(二)嚴格規范司法行為。要高度重視司法行為的制度化建設,以明確的制度規范約束和指引幹警言行,嚴格規范人民法院文明用語,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的長效機制,努力塑造規范、文明的司法行為文化。要教育和引導幹警遵守司法禮儀,規范司法言行,講究司法文明,改進司法作風,樹立司法形象。要組織開展檢查活動,加強對幹警司法行為的監督和考核。
(三)切實維護司法公正。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立案、刑事審判、民商事審判、行政審判、審判監督、執行等重要崗位的辦案規范和標准,嚴格規范廣大幹警的職權行使和職務言行,確保實現公平正義,樹立司法公正形象。要教育和引導幹警在執法辦案中,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做到實體公正、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不斷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努力實現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機統一。
(四)增強司法廉潔意識。要按照「從嚴治院」的要求,積極培育司法廉潔文化,嚴格執行「五個嚴禁」等紀律規定,切實做到警示教育到位和監督管理到位,不斷提高廣大幹警拒腐防變的能力,增強反腐倡廉意識,努力形成廉榮貪恥的思想道德基礎和文化氛圍。
(五)落實司法為民措施。要持續開展「人民法官為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增強廣大幹警對人民法院人民性的理論認同、感情認同和實踐認同。要堅持深入群眾調查走訪、開展巡迴審判、送法到基層,推行首問負責、服務承諾、文明接待等制度,把司法為民的要求落到實處。
(六)抓好典型示範。要按照中央要求,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積極培育和大力表彰法院系統先進典型,努力營造學習先進、趕超先進的良好氛圍。要廣泛開展向宋魚水、陳燕萍等重大典型以及身邊先進典型學習的活動,加大宣傳力度,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全面提升法院隊伍的職業修養和職業形象。
四、努力營造崇尚學習、積極進取、特色鮮明的文化氛圍
營造崇尚學習、積極進取、特色鮮明的文化氛圍,是人民法院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建設學習型法院的重要保障。要把加強學習型法院建設和人民法院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互為促進,相得益彰,為提高廣大幹警的司法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一)大力加強學習型法院建設。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政黨的精神和要求,大力加強學習型法院建設。要在法院大興學習之風,引導廣大幹警牢固樹立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要教育幹警改進學風,著眼於做好本職工作和提高司法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學習制度,努力形成加強學習的長效機制。
(二)廣泛開展「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活動。要引導廣大幹警把讀書作為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豐富知識儲備,優化知識結構,提升文化品位。緊密結合法院工作實際開展讀書活動,成立讀書興趣小組、組織讀書會等,促進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
(三)切實加強圖書館(閱覽室)建設。要把圖書館(閱覽室)建設作為建設學習型法院、提高隊伍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切實抓緊抓好。要專門設立「法官書架」,根據法院工作實際需要,科學配備、及時更新法律業務和其他各類圖書,為廣大幹警工作和學習提供良好條件。
(四)抓好法院刊物和網路建設。要積極創辦具有特色的法院刊物,為廣大幹警總結交流思想體會、工作方法和辦案心得提供重要平台。要在法院內網上開設法院文化建設專欄,為廣大幹警加強學習、參與文化建設提供有效載體。有條件的法院,要加強與報刊、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新聞媒體的合作,設立宣傳人民法院工作的專欄、專題節目等,積極向社會傳播和展示法院文化。
(五)加強院史(榮譽)室建設。要利用專門場所,設立院史(榮譽)室,集中展示法院發展歷史、工作業績、所獲獎勵和榮譽以及先進典型的優秀事跡。要組織幹警特別是新進人員到院史(榮譽)室參觀學習,接受思想教育,激發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要確立「法院開放日」,邀請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觀訪問院史(榮譽)室,加深對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六)加強審判和辦公場所的文化形象塑造。要按照「規模適當、莊重實用、布局規范、功能齊全」的要求,規劃和建造審判庭和辦公場所,努力塑造體現人民法院文化的物質環境。要重點加強立案、信訪等文明窗口建設,認真落實各項司法便民、利民措施,努力營造尊重和方便人民群眾的良好氛圍。要按照「科技強院」的要求,合理配置辦公設施,不斷提高辦公科技含量,逐步改善辦公條件,積極推廣電子化辦公,為廣大幹警創造便捷、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
(七)加強法院公用區域的文化氛圍烘托。要利用辦公樓大廳、走廊、接待室等公用區域,精心打造「文化長廊」、「文化牆」,懸掛、張貼法律名言、廉政警句以及反映法院工作理念的文字標識和廣大幹警創作的反映時代精神、法官風貌的各類作品。有條件的人民法院要設立電子滾動屏(觸摸屏),及時顯示和宣傳人民法院文化理念和文化實踐活動。
(八)加強文體場所及設施建設。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籌措資金,建立和完善文體活動場所,配置相關器材和設施,為廣大幹警緩解工作壓力、養成良好生活情趣、保持身心健康提供良好條件。要組織成立各類文體協會、文藝團體和興趣小組,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健身運動和文藝活動,不斷豐富廣大幹警文化生活。
(九)注重人文關懷和精神疏導。要建立和落實領導幹部聯系幹警、日常交流談心等制度,暢通與幹警的溝通渠道。要在「從嚴治院」的同時,堅持「從優待警」,盡可能滿足幹警合理需求,幫助幹警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要科學合理地設定工作指標和考核標准,落實國家關於幹部休假的規定,定期組織幹警體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緩解幹警身體和心理壓力,培養積極樂觀、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態。有條件的法院,可以聘請專職心理師為一線法官做心理調適,從多方面為幹警鼓勁減壓。
五、切實加強對人民法院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級人民法院要結合實際開展法院文化建設,研究制定加強法院文化建設的具體規劃和措施。要成立法院文化建設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及時研究解決文化建設的工作安排、人員配備和經費保障等問題。要將文化建設納入法院管理體系,作為評價法院整體工作的重要指標,保證文化建設目標的實現。要重視制度建設,切實加強對各個工作環節的規范管理,確保文化建設健康、有序發展。
(二)明確責任,形成合力。各級人民法院政治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做好文化建設的規劃、指導和督促檢查等工作;其他各部門和黨群組織要積極落實法院文化建設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協調開展相關工作,確保形成職責清晰、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加強示範和指導。要總結推廣各地法院文化建設的新鮮經驗,樹立榜樣。最高人民法院適時推出「全國法院文化建設示範單位」,各高級人民法院要在本轄區內加強法院文化示範建設,以點帶面,整體推進人民法院文化建設工作全面發展。
(四)加強經費保障。要切實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撥出專門經費用於開展文化活動、建設文體場所等,確保投入比例隨經濟增長逐步提高。

② 哪次會議將法制建設作為重點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制度,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
全會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全會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全會提出,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
全會提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全會提出,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
全會提出,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

③ 解讀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這次報告主要有哪些內容呢

這次報告的內容非常豐富,其中的幾個要點如下:1,加強國家的法治制度。2,加強監管制度。3,對於民法等法律的修訂。4,強化環保安全等法律的建設。5,提高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

④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簡歷

肖揚 肖揚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男,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首席大法官。
1957年至1962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學習。1962年1月至8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法幹校教師。1962年至1969年廣東省曲江縣公安局幹部。1969年至1975年廣東省曲江縣委宣傳部幹事,縣委辦公室幹事、副主任。1975年至1981年廣東省曲江縣龍歸公社黨委書記,縣委常委兼辦公室主任。1981年至1983年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黨委書記,清遠地委副書記。1983年至1986年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1986年至1990年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1990年至199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成員、檢察委員會委員。1992年至1993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檢察委員會委員。1993年至1998年司法部部長、黨組書記。1998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2003年3月當選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http://ke..com/view/1864.htm

⑤ 如何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深入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一、堅持科學立法,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必要前提。迄至今天,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領域、新情況、新特點,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及時制定、修改、完善各項法律制度,使立法更加充分地反映廣大人民的意志,更加適合我國的具體國情。
二、堅持嚴格執法,切實做到依法行政。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法治國家對政府行政活動的基本要求。深入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要求必須堅持嚴格執法,切實做到依法行政。
一是要求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二是要求合理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恰當行使自由裁量權,正確使用相關行政措施和手段,避免損害當事人的正當權益。
三是要求程序正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盡可能公開,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應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
四是要求高效便民。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五是要求誠實守信。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
六是要求權責統一。通過科學的法律和其他制度,合理規定和配置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和責任,保持責任與權力的對應;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切實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三、堅持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發揮著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保障社會成員合法權益,建立和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等重要作用。實現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對於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要堅持司法公正。嚴格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同時理性地權衡案件所關涉的各種社會利益,妥善把握和處理好案件所關涉的各種關系,對各類案件作出正確處理,對各種糾紛予以有效化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實現司法高效。合理配置司法資源,不斷完善司法程序,切實改進司法作風,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全面提升司法活動的效率,有效應對社會生活中不斷增長的司法需求。
要樹立司法權威。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要切實做到公正、高效、廉潔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全社會要依照憲法的規定,尊重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尊重司法機關作出的生效裁決。
四、堅持全民守法,形成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社會成員知法、信法、守法、用法,是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社會基礎: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每一個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模範帶頭遵守法律;每一個社會成員在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的同時,必須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尤其是在享受自由和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以及其他社會主體的合法權利與自由,必須依照法定的程序、運用法律規定或法律允許的方式與手段表達利益訴求,維護自身權益。要廣泛深入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使全體社會成員掌握和熟悉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
五、強化監督制約,構建權力制約監督體系與機制。社會主義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權之治」。要從法律上構建起「以權力制約權力、以權利制約權力、以道德制約權力」的權力制約監督體系與機制,以保證執政黨的權力和立法、執法、司法等各種權力的設置和行使始終不偏離我國民主政治的正確軌道。要圍繞權力運行的總體目標,進一步完善各種權力的配置,統籌發揮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人民法院對於行政機關行政行為的監督、專門監督機關的監督以及行政機關自我約束與監督的作用,擴大公民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有序參與,強化人民群眾對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廣泛監督,同時重視和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要從法律上規范各種監督行為,不斷提升監督的科學性、合理性,建設性和實效性。

⑥ 法治中國的司法建設

人民法院是中國的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是中國的法律監督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照《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分別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中國審判機關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中國建立健全了審判制度,完善了民事、行政和刑事三大審判體系,形成了符合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的現代司法制度,努力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正義。
公開審判制度。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依法公開、及時公開的原則。離婚案件和涉及商業秘密的民事訴訟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其他的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外,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一律公開進行。對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預先公告,允許公民和新聞媒體記者旁聽審理過程。人民法院還主動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旁聽案件的審理,在審理過程中公開舉證、質證,公開審判,在法定時限內快速完整地公開與保護當事人權利有關的立案、審判、執行工作各重要環節的有效信息。
合議制度。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除簡單的民事案件、輕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外,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上訴和抗訴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人民陪審員制度。為保障公民依法參加審判活動,促進司法公正,除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審理社會影響較大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訴訟案件,以及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的一審案件,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除不得擔任審判長外,與合議庭其他成員享有同等的權利,承擔同等的義務,並共同對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獨立行使表決權。
辯護制度。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確保刑事訴訟程序正義,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辯護權,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辯護人依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訴訟代理制度。在民事、行政訴訟活動中,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其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相互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均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訴訟代理人以當事人的名義參加訴訟活動,實現和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迴避制度。案件當事人如果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審判人員如果是案件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或者認為自己與案件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的,必須迴避。
司法調解制度。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原則,根據自願、合法、民主的要求,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採取調解的方式,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解決民事權益的爭議。2006年全國民事一審案件的調解撤訴率約為56%。
司法救助制度。對於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實行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的救助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規定》,依法保障弱勢群體的訴訟權利。
兩審終審的審級制度。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案件的判決或者裁定,在法定期限內,當事人可以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當事人不上訴的,法定期滿即發生法律效力。對上訴、抗訴的案件的判決和裁定,上一級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和裁定,除死刑案件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復核外,都是終審判決和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判決和裁定。
死刑復核制度。死刑復核制度是獨立於兩審終審的審級制度以外的、對判處死刑的案件進行復查核準的重要制度。死刑除了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關於復核死刑案件若干問題的決定》,嚴格掌握和統一死刑適用的標准、統一死刑案件的證據標准,嚴格規范死刑復核程序,確保死刑案件的慎重與公正。從2006年下半年起,所有死刑二審案件全部開庭審理。
中國檢察機關包括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檢察機關,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人民檢察院的職責是維護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正確實施。法律規定,人民檢察院對叛國案、分裂國家案以及嚴重破壞國家的政策、法律、政令統一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檢察權;對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貪污受賄、瀆職侵權等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進行偵查;對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案件,依法決定是否批准逮捕;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依法作出起訴或者不起訴的決定;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或支持公訴等。法律還規定,檢察機關對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公安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偵查活動,監獄的執法活動的合法性進行監督。各級人民檢察院設立檢察委員會,在檢察長的主持下,討論決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問題。
中國制定了《仲裁法》、《律師法》、《公證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法律,建立了仲裁製度、律師制度、公證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考試制度等制度。
《仲裁法》規定,根據自願原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和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不能仲裁。中國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除非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當事人不能就同一糾紛再次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律師法》規定,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的人員申請律師執業,必須擁護憲法,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品行良好,才能取得律師執業證書。律師可以接受聘請擔任法律顧問,可以接受委託擔任訴訟代理人,可以為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律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有律師事務所13000多個,執業律師130000多人。中國的律師事務所可以由律師合夥或者個人設立,也可以由國家出資設立。
《公證法》規定,擔任公證員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取得執業資格。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公證機構可以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公證文書具有法定的效力,主要包括證據效力、強制執行效力、法律行為要件效力、公示及對抗第三人效力、不可撤銷效力等。全國公證機構年辦證量均在1000萬件左右,其中涉外公證300多萬件,發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有公證機構3000多家,執業公證員近12000人。
中國自1994年起開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公民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請求支付勞動報酬,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申請法律援助。在刑事訴訟中,公民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委託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申請法律援助;對於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各級政府建立了法律援助機構,設置了法律援助專職工作人員。

⑦ 法治建設和法制建設的區別

「法治」的涵義是法律的運行狀態和過程,表達了支配與服從的關系,必須在法律的規回范之下,不允許答有法律之外和法律之上的特權;而法制是一個靜態的概念,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實行法治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要件。

⑧ 法治建設的基本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推進中國法治建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關於依法執政理念,提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關於法治的價值,強調樹立法治信仰,提出憲法的根基在於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於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要以法治凝聚共識,讓人民群眾充分相信法律、自覺運用法律。關於法律實施,要求執法者必須忠實於法律,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保證憲法和法律的遵守和執行。關於法治與德治的關系,要求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公民既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又自覺履行法定義務。關於弘揚法治精神,提出堅持法治教育和法治實踐相結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促進形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等等。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21世紀,中國就已經產生了奴隸制的習慣法。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出現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唐朝(618年-907年)時,中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並為以後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中華法系成為世界獨樹一幟的法系,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制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命運,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於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於失敗。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逐步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道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開啟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紀元。從1949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初創時期。這一時期中國制定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令,對鞏固新生的共和國政權,維護社會秩序和恢復國民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及隨後制定的有關法律,規定了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公民的權利與自由,規范了國家機關的組織和職權,確立了國家法制的基本原則,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20世紀50年代後期以後,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1976年)動亂,中國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經驗,特別是汲取「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作出把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並明確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國家的原則。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權威性,使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成為改革開放新時期法治建設的基本理念。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方針指引下,現行憲法以及《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行政訴訟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出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入了全新發展階段。
20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由此進一步奠定了法治建設的經濟基礎,也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7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依法治國」確立為治國基本方略,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並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任務。1999年,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中國的法治建設揭開了新篇章。
進入21世紀,中國的法治建設繼續向前推進。2002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將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2004年,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2007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並對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確立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成為國家基本方略和全社會共識。以依法治國為核心內容、以執法為民為本質要求、以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以服務大局為重要使命、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逐步確立。全社會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普遍增強,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
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能力顯著增強。中國共產黨不斷增強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同時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堅持憲法和法律至上,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通過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不斷鞏固。
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並完善了一大批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各項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
人權得到可靠的法制保障。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隨著法律規定、司法體制、維護權益機制的不斷完善,人權在立法、執法、司法等各個環節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人權事業全面發展,公民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得到切實尊重和全面保障。
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的法治環境不斷改善。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中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和制度,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建立健全行政執法和司法的組織法制和工作機制,保證了行政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行政立法和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各類公開辦事制度不斷完善,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公安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
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得到加強。不斷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已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監督體系和監督制度,監督合力和實效不斷增強。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進行監督。人民政協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監督行為逐步制度化、規范化。公眾和新聞輿論對政府及司法工作的監督渠道不斷拓寬。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的日益健全,保證了對國家公務人員的監督有力有效。

⑨ 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的幾點思考

法治,就是依照法律法規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務。保證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加強法治建設要從五個方面來思考,抓住關鍵,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加強法治建設。

第一:黨委發揮領導作用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逐步做到善於把黨的方針政策變成國家意志來實現領導,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去解決矛盾和處理問題,確保法治建設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

第二:人大發揮主導作用 。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要在同級黨領導下,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把法治工作擺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組織體系也應當成為法治建設的組織實施體系。在組織協調法治日常工作和依法履行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等職權時,扎扎實實而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法治建設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第三:「一府兩院」(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發揮執法主體作用 。行政機關是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最大,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也是機構和人員最多的部門,大部分的法律法規是由行政機關執行的,行政機關在法治建設中佔有突出的重要位置,依法行政是法治的核心,是優化經濟環境、增創法治優勢的關鍵所在。而司法工作同樣是法治工作的主要環節。應該說,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法治建設中處於執法主體的重要地位。

第四:政協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其范圍是廣泛的,可以對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協商討論和批評建議進行監督,通過會議、視察、調查、提案和建議案等多種形式監督法律、法規的執行。

第五:發揮人民群眾主力軍作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 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不論干什麼工作,搞任何事情,開展何種活動,只有群眾支持和參與,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我們抓法治必須廣泛深入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真心實意地相信群眾,全心全意地依靠群眾,並把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總的思路交給群眾,請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提建議、獻計獻策。

拓展資料:

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在現階段,必須通過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有效辦法,切實加強對法治工作的領導,健全和規范法治工作機制,認真搞好法制宣傳教育,強化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增強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法律素質。

⑩ 當前中國政府推進依法治國有哪些具體舉措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一共有180多項新舉措,主要分四大范疇:
一是有關憲法、立法和人大的新舉措。全會明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遵守憲法是最大的守法,違憲也是最大的違法。要加強對憲法的實施和監督,今年12月4日,我們就要迎來第一個國家憲法日了。要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制度,加強重點領域的立法,要讓人民群眾參與立法活動和司法實踐活動。
二是有關執法和黨、政府實施法治的新舉措。全會提出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也不是說GDP不考核了,現在要把是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的一個重要內容加進來。《決定》也第一次提出健全依法決策的機制的全新命題,《決定》講要有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把這些確定為依法決策的法定程序,把合法性審查作為決策的前置性條件,就是做決策之前,首先要看跟法律有沒有抵觸、有沒有違法,違法了就馬上叫停。《決定》提出了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過去很多是「三拍幹部」,叫做「拍腦袋決策、拍胸部執行、拍屁股走人」,現在走不了了,是「吃不了兜著走」,要追究你的責任,這里邊特別強調「終身」兩個字,有了這樣的規定以後,各級幹部今後決策一定會慎之又慎,因為你無處遁形,它終身跟著你。要健全執法體制機制,行政自由裁量權應該有一個基準制度,另外也要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糾錯問責制。
三是有關司法和司法系統與法治隊伍的新舉措。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現在有司法不公的情況,就是因為我們的法院、檢察院不能夠依法獨立的進行審理、判案。《決定》提出來要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領導去干預司法審理、審判的情況,往往打電話、遞條子、打招呼,現在要記錄在案。回頭就進行責任追究,今後誰還敢打電話、遞條子?《決定》還提出了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的保護機制、建立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堅決懲處違法違紀司法人員,從根本上杜絕「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等現象的發生。
四是有關法治文化和法治教育的新舉措。《決定》非常強調法治文化的重要性,要開展法治文化教育,這是最根本的。法律是一個他律,而法治文化包括理念、精神、思維、道德,是一個自律。要加強對法治人才的培養機制,推動法治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這樣才能不斷培養出法律的專門人才,同時也對全民的法治教育起到根本作用。

熱點內容
佛山經濟律師 發布:2024-11-15 11:04:47 瀏覽:675
申請法律援助書怎麼寫 發布:2024-11-15 10:42:48 瀏覽:868
本科會計法律碩士 發布:2024-11-15 10:36:51 瀏覽:463
黃偉律師 發布:2024-11-15 08:47:39 瀏覽:208
平等責任死亡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5 08:47:28 瀏覽:351
法官講理 發布:2024-11-15 08:41:50 瀏覽:196
港中文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4-11-15 08:41:08 瀏覽:712
從本質上說法律責任分哪幾種 發布:2024-11-15 08:35:07 瀏覽:334
北京勞動法陪產假規定2015 發布:2024-11-15 08:33:41 瀏覽:576
日本庭倫理道德電影 發布:2024-11-15 07:34:38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