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廉潔
❶ 依法治國的著力點
其一,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黨和國家的根本任務、基本原則、重大方針、重要政策,宣示了對公民人身、財產及其他基本權利的保護,並通過相關制度予以具體落實。
依憲治國,就是要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用憲法約束公權力。依憲治國,就必須保障憲法的實施,並建立和完善憲法實施的監督制度,從而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其二,落實黨的依法執政方略。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我們黨帶領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也要依憲執政、依法執政,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黨要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任何組織與個人都不能凌駕於憲法和法律之上。
領導幹部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改革過程中,我們黨要運用法治凝聚共識,引領改革,推進改革,確保改革事業在法治軌道上推進。
其三,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首先是要求國家治理的法治化。一方面,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法治政府一定是有限政府,即政府只能做法律允許和法律授權的事情,而不能超越法律做事。
這就需要轉變政府職能、壓縮政府審批許可權、明確行政權力界限、規范行政行為程序、加強行政信息公開,通過權力問責機制,加大對違法、失職行為的追懲力度;另一方面,公權力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履行其法定職責,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為,不得懶政、怠政。
通過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從而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其四,加快司法改革,保障司法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必須通過司法改革,保障司法公正,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切實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
不斷提高司法審判人員整體的職業素養,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其五,建設法治社會。一方面,要營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會氛圍,引導公民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養成遵紀守法和用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實現法律與道德、依法治國與道德教化的有機結合。
中國的傳統文化重視法律與道德的互補,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高度重視道德對公民行為的規范作用,引導公民既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又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做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相一致。只有全社會人人誠實守信,崇尚道德,遵守規矩,才能奠定法治的基礎。
(1)依法治國廉潔擴展閱讀:
建立法治社會就是要全社會成員有序參與法治建設進程,真正實現民主的法治化,人人守法、和諧有序。一方面,要營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會氛圍,引導公民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養成遵紀守法和用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通過法治確保社會自治。通過法律對公權力的約束,保障社會自我調節的功能空間,確保社會自治得以有效進行。從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轉化,必然要求社會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功能得以發揮,使得社會自治和國家管理保持良性的互動關系。
此外,要實現法律與道德、依法治國與道德教化的有機結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
❷ 談談對依法治國與反腐倡廉的認識
反腐倡抄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襲
反腐倡廉是新一屆領導集體面臨的重大歷史任務,它的成效直接關系著改革開放事業能否繼續推進,關系著黨在人民群眾中威望的高低,關系著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能否穩固。八項規定的嚴格執行、反「四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扎實推進以及「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有力舉動,都讓我們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和從嚴治黨的勇氣和決心。反腐倡廉既需要從思想上、作風上下功夫,更需要從制度上、法制上著力。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就必須堅持依法治國戰略,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治規范權力、約束權力,使廣大黨員幹部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現實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讓人觸目驚心的腐敗案件,莫不是以權壓法、以權越法、以權替法、以權傲法、權大於法的結果。經驗一再表明,我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須依靠健全的制度和法律,走法治反腐的道路,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敗,才能使各級黨政幹部在鐵面無私的法律面前「不想貪」「不敢貪」「不能貪」。
❸ 為什麼反腐倡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
反腐倡廉是新一屆領導集體面臨的重大歷史任務,它的成效直接關系著改革開放事業能否繼續推進,關系著黨在人民群眾中威望的高低,關系著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能否穩固。八項規定的嚴格執行、反「四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扎實推進以及「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有力舉動,都讓我們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和從嚴治黨的勇氣和決心。反腐倡廉既需要從思想上、作風上下功夫,更需要從制度上、法制上著力。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就必須堅持依法治國戰略,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治規范權力、約束權力,使廣大黨員幹部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現實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讓人觸目驚心的腐敗案件,莫不是以權壓法、以權越法、以權替法、以權傲法、權大於法的結果。經驗一再表明,我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須依靠健全的制度和法律,走法治反腐的道路,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敗,才能使各級黨政幹部在鐵面無私的法律面前「不想貪」「不敢貪」「不能貪」。
❹ 就依法治國和反腐談談他們的關系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廉潔政治是一個國家社會內穩定、經濟發展、政容治進步的重要條件。歷史經驗表明,只有執政者清正廉潔,才能處理好與人民群眾關系,社會才能安定和諧;反之,執政者腐敗必然導致政治動盪、經濟凋敝、人民困苦,乃至政權更迭、生靈塗炭。這樣的事例,古今中外,屢見不鮮。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黨和國家政權的性質與腐敗水火不容,反腐敗是關繫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政治斗爭。對於我們這個在改革開放條件下領導人民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執政的政黨來說,執政基礎最容易因腐敗而削弱,執政能力最容易因腐敗而動搖,如果任由腐敗泛濫,可能葬送我們的黨、葬送我們的政權、葬送社會主義現代化大業,建設和諧社會就根本無從談起。只有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做好了,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鞏固了,和諧社會建設才能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
❺ 依法治國有哪些基本方略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必須堅持嚴格執法。依法行政是對依法治國的深化,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
執法者必須忠於法律,既不能以權壓法、以身試法,也不能法外開恩、徇情枉法。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的進程。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必須堅持公正司法。公平正義是司法的生命和靈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的基本目標,也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必須改革司法管理體制,嚴格規范司法行為,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
加強人權司法保障,進一步規范各種司法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必須堅持全民守法。建設法治中國,人民群眾是基礎力量。要通過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使社會主義法治意識深入人心,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信任法律、尊重法律、自覺運用法律,使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憲法和法律不僅是全體公民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權利的有效武器。
依法辦事就是依法維權,自覺履行公民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就是有效地保護公民自身的合法權益。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形成一個「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圍,從而為法治中國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法律依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明確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從現在起,應當把立法工作擺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重要議程上來。要保證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於法律之上的特權。」
❻ 怎樣看待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事業管理和社會事務管理,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能依法進行,使國家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規范化,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它反映了社會從人治向法治轉變的歷史進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為什麼要依法治國 人類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秩序之中,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人們生活在封建秩序之下,那時已經有了許多的法律條文,但它們大多都是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所有的大權都在君主的手中,君主容易憑一時的好惡來決斷國策,隨意按自己的意志制定與修改法律,造成政策上的反復法律成為統治階級謀取私利的工具,從而造成了社會混亂,乃至崩潰。這一點從我國封建社會不斷的更換便可以看出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個人的權力凌駕於法律之上,權利控製法律。而統治階級的行為得不到約束。即使是出現一時的"明君"什麼的,也只是一時的現象,因為利用統治者自己約束是不現實的,在我國建國初期,雖然制定了憲法,卻並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制約領導人的權力,在文革時期甚至出現了"要人治不要法治"的權威思想,領導人的權威大於法的權威,林彪,四人幫正是利用人治的政治運作機制,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 歷史的進步總是建立在災難上,文革證實了人治在中國是行不通的,1978年,社會主義法制的確立,使中國慢慢開始了法制的建設,1997年黨中央又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戰略方針政策,依法治國與依法制國有什麼區別呢?法治不是簡單的執行法律來治理國家,法治更重要的是其法律的運行方式,程度和過程。它包括了法律的至上權威性,法律的公平性、普遍性等基本要求。同時也是以法律來約束統治者,對權力的限制。只有在法治的條件下,才能對權力的執行者實行著有效的監督及懲罰手段。法制是法治的基本條件,沒有法制也就談不上法治,但法制的卻不足以表達法治的實質。法制的焦點是秩序,而法治的重點則在有效的制約和合理的運用權力,也就是說法制是用來規定國家的秩序的而法治通過對權力的制約與合理利用使法律真正能夠得到應用與發揮。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市場經濟的建設更是離不開依法治國,市場經濟的建設與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律來規范和保證,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來規范市場經濟活動,引導經濟主體,維護市場秩序實現 政府對市場的調控與管理,並確保社會公正,沒有法制市場經濟是難以運轉與發展的,但有了法制並不代表市場經濟能夠建立與發展,最終還是需要法治,法治並不單純的強調市場經濟,而且還調整各種市場行為使其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確立了合法的原則,法在市場經濟中有著最高的權威性。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前提,依法治國的主體便是廣大的人民群眾,這表明依法治國與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是緊密相連的,回望歷史文革便是由於沒有將黨內民主以及國家社會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這樣就提供了一種條件,使國家的權力過於集中於個人,黨內的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滋長,也就使黨難以防止與制止"文化大革命"的發動與發展。因此發展民主的時候還要注意法在其中的作用,通過法治使民主制度化程序化,加強的同時法律也會有了穩定性,不會因領導人看法與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民主又可以保正法治的行之久遠。 2.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要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律體系的完整與否是一個國家的法律健全與否的前提,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多,不僅會給壞人提供為非作歹的機會,還會使好人無從依法行事。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精神的法。不僅要求立各種各樣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精神的法。立法時要做到真正反映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要做到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各項人格尊嚴、人生自由、民主權利、政治自由、經濟權利和其他社會權利。社會主義法在實質上應當實現人民性、合理性、公正性、合規律性幾個方面的深刻統一,這也正是社會主義法的生命力與優越性之所在。要經由民主的、科學的立法程序制定,這是保障法律科學性、民主性的程序基礎。民主的、科學的立法程序有助於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立法,廣泛集中民意民智,避免立法工作單純受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的驅使,或者完全依領導人個人的意志而立法。要講究立法技術,注意借鑒歷史上的和國外的立法經驗,更要注意總結自己的立法經驗。 健全民主制度和監督制度。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要切實做到:公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國家權力的配置,包括中央與地方、領導者個人和領導集體、執政黨和國家機構、其他政黨和社會組織的關系,都要充分體現民主原則。人民應能通過法定的民主程序當家作主,進行重大決策,管理國家大事。司法與執法體制和程序的各個環節,也都要貫徹民主原則,保證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與民主制度相連的是監督制度。我國當前應加強對國家權力的立法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包括輿論監督)。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就難以保證國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完全按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辦事,也很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參政、議政的權利。 要繼續加強嚴格的行政執法制度與公正的司法制度。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按法定程序實施,嚴格依法行政;行政權力不得濫用,必須接受法律的制約;濫用行政權力造成的損害必須經過法定程序予以救濟。同時,還應建立對行政違法責任人的追究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是對受到侵害的人民權利給予補救的關鍵一環,也是維護社會公正、保障法律得以正確實施的最後一關。在健全公正的司法制度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得干涉;司法機關依法享有的地位應當得到保障;要有公正的審判制度,保證案件的審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嚴明的冤案、錯案責任追究制度 要繼續培養高素質的執法隊伍。我們必須建設一支數量足、素養高的執法隊伍,包括公務員隊伍、行政執法隊伍、法官隊伍、檢察官隊伍。同時,還要建立從事高質量法律服務的律師、公證員隊伍。所謂素養高,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道德素質,要忠於人民、忠於法律、忠於事實、大公無私、廉潔奉公和具有以身殉法的精神;二是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避免一些庸才濫竽充數;三是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不僅要廉政,而且要勤政。 依法治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大計,是社會政治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場深刻的變革,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進程。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情況仍然相當嚴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現狀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和要求相比還是相當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為增強"依法治國"的思想觀念,擴大"依法治國"的民主基礎,完善"依法治國"的制度保障,強化"依法治國"的監督
希望採納
❼ 依法治國,天下可安是廉潔文化嗎
當然。對官員講法律,他們不貪,就是廉潔。
❽ 如何踐行廉潔文化,法治的條件
應具備基本條件呢
一、積極培育發展市場經濟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先決條件
馬克思主義認為,上層建築總是隨著經濟基礎的不斷變化而變化。在這一變化過程中,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具有同構性。作為上層建築構成之一的法律,其根本原則與經濟活動的原則是一致的。按照上述觀點去考察市場經濟與法治關系,不難發現,人類步入法治社會的過程就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亦即積極培育發展市場經濟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先決條件。一方面,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提供了社會思想基礎。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提供了充分准備。市場經濟具有追求權利本位、契約自由和效率優先的特點,決定市場主體具有盲目性、自發性和相互間不平衡性。因此,用法律手段去平衡和調節市場主體間的關系,保持相對協調融洽就顯得非常必要。
(一)市場經濟追求權利本位的特點要求依法治國。市場經濟中的交換,從法律上說就是權利的相互讓渡。而這種反映交換價值的讓渡必然需要以權利的設定為前提。也就是說,交換者必然具有權利主體資格和權利能力,必然對所要交換的商品擁有所有權和自由支配權。除此之外,要使交易成功,還要求交換過程是自由的、安全的。由此可見,市場經濟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它是一種權利經濟。它要求用法律來確認權利、保障權利,用法律規定權利主體資格和權利客體范圍;用法律規定人們行使權利的方法、原則和程序。
(二)市場經濟追求契約自由和效率優先的特點會推動法治的產生、發展進程。首先,市場經濟中,作為交換媒介和信用關系的契約是當事人自主而合意的行為。因而,必然是也必須是平等的、自由的。任何顯失公平的契約都無法實現商品的交換價值。因此,契約自由必然要排除特權、奴役、歧視等不平等現象,必然要求法律給予確認和保護。其次,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之一就是平等競爭,優勝劣汰。這一規律決定了各市場主體必須把效率放在首位,千方百計地追求效益最大化。而現代經濟學研究成果表明,「權利的一種安排會比其他安排產生更多的價值」。市場經濟的上述特點,從客觀上無疑推動了法治產生、發展的進程。
(三)市場經濟具有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因素為實行法治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市場經濟的利益驅動性會使得各市場主體以自我為中心,從而,不能自動反映社會需求的長期變動形勢,造成社會整體利益的損害。而追求利潤的自發沖動和盲目性,如果任其發展就會出現經濟危機。另外,市場經濟競爭還可能引發徇私舞弊、貪污受賄、以權謀私、不正當競爭等消極現象。因此,要克服這些弱點,必然要求國家使用法律手段,對經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調控和引導,以保障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二、推進民主政治的進程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所在
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前提。但是,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並不一定是法治國家。要建設法治國家除具備這一經濟上的先決條件外,還要有民主政治這一關鍵因素。民主政治就是與專制制度相對立的多數人的統治。從理論上說,資產階級標榜的民主政治與社會主義要建立的民主政治就性質而言,是完全不同的,但兩者就包含的內容而言,在許多方面是基本相通的。一般來說,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包括:在政權結構形式上,實行代議制、普選制,人民的權力由選舉產生的代表機關來實現;人民代表機關制定的憲法和法律能夠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有一套分權制衡的機制,能對公共權力進行有效監督,保證其合法運行;公共權力運行程序必須符合民主的最一般規定和基本原則,如「服從多數、尊重少數」,為人民負責,越權無效等等。由此可見,民主政治所包含的基本內容,也正是法治所要求的。可以說,民主政治的發展與否,是現代社會能否實現法治化的關鍵所在。
其一,現代國家的民主,只能是一種代議制形式的民主。在這種形式的民主中,人們需要通過各級代表機關、各級行政機關和各司法機關來行使國家權力。這就意味著國家權力的擁有與行使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分離,從而,可能引起權力的失控。為了防止權力的失控,就必須使這種分離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因此,用憲法規定各級代表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其他國家機關的職權范圍、職權行使程序以及建立各種監督體系和制度機制,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其二,政治是不同的政治主體(包括階級、政黨、政治團體和民族等)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實現一定利益而影響、控制或行使國家權力的活動。由於各種政治主體的政治實踐都是以特定目的為指導的,在一定時期、一定環境內,各個政治主體所追求的利益以及追求這些利益時表現出的政治行為各不相同,這勢必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造成各種沖突。為了防止和解決各種政治沖突,必須用法律的形式規范各種政治活動。
其三,民主政治是公民平等參與的政治。公民的參與既體現在政治生活方面和經濟生活方面,也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這種參與既是公民的一種權利,也是民主政治的內在要求。為了保證公民的各種參與權利,使之對國家生活、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順利表達各自的意見、觀點,就必須用法律的形式,將參與的內容、形式、程序等固定下來,使之成為人們政治參與過程中的行為規范和指導民主生活的准則。
總之,民主政治作為法治的前提和依據是顯而易見的。不管民主政治的性質如何,民主政治所包含的內容也是法治所要求的內容。
三、健全法制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律保障
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固然為實現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但是,如果沒有具體法律制度作保障,實行法治也只能是一種沒有任何意義的空想。綜觀各國實踐,建設法治國家的過程,無一不是與健全法制相伴隨的。中國要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目標,形成完善的立法、公正的司法、嚴格的執法、深入的普法的法制體系,同樣也不能超越這一規律。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必須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有了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才能做到有法可依,這是法治最基本的要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立法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一個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框架基本形成,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其他領域已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正如江澤民同志所指出的,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法制建設的現狀同整個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同建設比較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的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法律需進一步完備。
在當前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堅持和實行依法治國,首先,必須進一步加強經濟立法,規范市場主體和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改善和加強宏觀調控,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振興基礎產業、支柱產業,促進對外開放。健全財產法律制度,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的合法權益。第二,要重視基本法律的進一步完善,對以往制定的某些不適應改革、發展、穩定要求的法律,要及時修改或廢止。第三,要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在積累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實施各種基本法律和法規所需要的條例、規范。第四,立法要從全局出發,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之間、部門之間的關系,合理劃分和明確規范中央和地方以及部門的管理許可權。在整個立法過程中,要加強調查研究,傾聽各方面的意見。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必須建立嚴格的行政執法制度和司法制度。行政執法制度是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通過具體的行政行為實施國家法律的制度。在人民主權國家中,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各級政府機關作為公民選舉產生的「公僕」,其設置及活動,必須由反映公意的法律框定,政府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必須依法行政。司法制度是現代法治中最重要的環節,是保障社會公正,保障法律得到正確實施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機關必須公正合理地解決各種爭端,在解決爭端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和公正審判的原則,必須堅持法律至上,不受任何組織、任何個人、任何權勢的干預及各種壓力的影響。
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重視提高執法人員和全民的法律素質。「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是靠人來執行的,社會秩序也是依靠人、依靠法律來維持的,「法律在於它的執行」,如果法律因缺乏高素質的執法人而使之出現偏差或不能執行,法律的社會價值便不能實現。在我國約有80%以上的法律是由行政機關執行的,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突出加強和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加快行政法制建設,用法律規范嚴格界定行政機關的職責許可權,避免出現扯皮或推諉現象。通過狠抓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對行政執法人員進行思想教育、法律政策教育和業務培訓,堅決制止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越權處罰、無權處罰、以罰代刑等現象的發生。同時,要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質,通過大力加強法律宣傳教育工作,樹立全民族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培養恪守規范、遵紀守法的社會性格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將學法與用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廣泛開展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依法治村(鎮)和依法治行業的依法治理工作,為依法治國創造條件。
四、堅持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是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內容,並且載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必須對我國的政治活動、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實施全面領導。在依法治國中堅持黨的領導,是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所決定的,是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奮斗目標的客觀要求。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才能保證依法治國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發展。我們的依法治國與資產階級所奉行的法治有著本質區別。我們的法律制度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它賴以建立並為其服務的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它以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廣大人民快速富裕為根本目的;我國的根本制度是以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特徵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些都決定了我們堅持和實行的依法治國,是在共產黨領導下依法治國,依的是社會主義之法,治的是社會主義之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保證。
依法治國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只有共產黨才能擔當起領導的重任。依法治國是一項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因素眾多的社會系統工程,它具有全局性、綜合性、長期性的特點。所以,要實現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把各種形式的依法治國實踐放在黨的統一領導之下,做到統一決策、統一指揮、統一步驟,避免政出多門,法出多道,各行其是。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前提下,各級立法、司法、行政執法等部門既要科學分工,各司其職,嚴格依法行使職權,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又要依法密切配合,互相制約,協調動作,形成合力,改善執法環境,創造法治條件。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還可以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當前,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新形勢下,如何有效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擺在全黨面前的一項政治任務。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針,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執政方式的重要發展和進步。這一方針的實施,不僅不會削弱共產黨的執政地位,而且是在新形勢下鞏固和實現共產黨領導地位的重要保證。第一,黨要領導人民通過法定程序制定法律,把黨和人民的主張變為國家的意志和全社會的准則,這是黨領導依法治國的最重要表現。第二,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都要帶頭自覺維護憲法與法律的權威,嚴格依法辦事,為社會做出表率,樹立黨組織和黨員的良好形象。第三,各級黨組織要通過法定程序,向各級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推薦具有法律素養的合格幹部,保證其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這是黨從組織上保障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重要職責。第四,黨要嚴格監督人民群眾的代表者和執行者——人民公僕,即各級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遵紀守法,廉潔奉公。黨組織要堅決反對以權壓法,以言代法的現象,堅持查處執法犯法,徇私枉法的黨員幹部。這是保障依法治國方針實施不可缺少的監督機制。總之,提出和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保證,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管理國家,有利於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
只有同時具備了上述四個條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才能實現,也才能進而從根本上推進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民族的振興。我國目前應從各方面下大氣力,做積極的努力,創造這些條件並使其不斷成熟,只有這樣,我們國家才能以新的姿態邁向二十一世紀,為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❾ 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方法
一、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領導,確保社會主義法治正確政治方向 《決定》開宗明義,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列為首要原則,把「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為重要任務部署,闡述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體現了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發揮黨的政治保證作用的高度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特色、最本質特徵就是黨的領導。
二、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依規管黨治黨建設黨國有國法,黨有黨規。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鄧小平同志指出:「沒有黨規黨法,國法就很難保障。」依規管黨治黨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只有把黨建設好,國家才能治理好。 黨規黨紀是管黨治黨建設黨的重要法寶。擁有一整套黨內法規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政治優勢。
三、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決定》強調,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從中國實際出發,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要吸收中華民族修齊治平的文化營養。
四、從嚴治黨、嚴明黨紀,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改進作風、堅定不移懲治腐敗,旗幟鮮明、態度堅決、意志品質頑強、領導堅強有力。但是,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一刻不可放鬆。
五、強化「不敢腐」氛圍,逐步實現「不能腐」「不想腐」。xx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抓緊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當前,要加大正風肅紀、嚴明紀律、懲治腐敗力度,使之「不敢腐」。誰在這樣的形勢下還敢頂風違紀,誰就要為之付出代價!懲是為了治,要綜合施策,加大治本力度。
❿ 我國為什麼堅持反腐倡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規范執法,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國與反腐倡廉息息相關。俗話說,那裡有權力,那裡就可能有腐敗。依法治國,首先是以法治吏。黨員領導幹部作為公職人員,國家賦予了一定的執法權力,但權力、責任及其承擔的風險是對等的。權力就是一把「雙刃劍」,更是風險點。使用得好,可以治國興邦,為民造福;用之不慎,也可以身敗名裂、禍國殃民。因此說,黨員幹部必須要嚴格依法辦事,摒棄「人治」思想,牢固樹立「法律至上、依法行政」觀念,深刻認識「依法行政就是保護自己安全」的重要性,處理事務要依法,解決矛盾要合規,堅決杜絕以權壓法、以言代法、隨意執法的行為,堅決打擊吃拿卡要、以權謀私的不良現象,一切行為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積極營造高壓嚴打態勢,使頂風違紀者收斂、讓亂伸手的人收手,不斷強化「不敢」的氛圍,為「不能」、「不想」准備條件,促使行政管理全面走向法治化軌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黨的建設的重大任務,也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保證。我們唯有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遏制腐敗滋生苗頭和蔓延勢頭;唯有依法行政、廉潔從政,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實現革弊風清,才能以黨風廉政建設的新成效,促進依法治國戰略的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