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法立法例
㈠ 繼承法案例分析
一、 案情介紹:
2012年12月2日12時許,某社區幹部王某在下班途中,自己所騎電瓶車與吳某駕駛的大貨車發生碰擦,王某受傷後經搶救無效於當晚死亡。王某系王仁義(化名)之子、李女士之夫、王楠之父。王某死亡之後,張王某所在單位支付工亡賠償款619700元,其中包含死者喪葬費19700元,交通肇事方向死者家屬支付了賠償款334000元。王某生前有銀行存款、房屋等財產。現王仁義向某區法院提起訴訟,訴請法院依法判令分割王某工亡賠償款600000元以及交通事故賠償款334000元,合計934000元,王仁義要求分得180000元,並且同時分割王某的銀行存款和房屋等其他財產。 訴訟過程中,李女士、王楠辯稱:
1、王仁義的訴請與法律規定不符。交通事故賠償金和工傷死亡賠償金不是遺產,不屬於遺產分割范圍。
2、王仁義的訴請與事實也不符。上述賠償金是李女士主張自己的權利得到的,與王仁義沒有關系,王仁義之前已經從賠償金中獲得了70000元,其餘的賠償金王仁義不僅知曉也同意賠償金的使用范圍,並立下了字據,也就是大部分給了王楠。王仁義再主張權利違反了自己的承諾,況且還有一部分償還了王某生前的債務,王仁義也是知道的。
3、李女士收入不高生活拮據,沒有更多的家庭財產。
4、王仁義的訴請違反了程序,互不兼容,請求法院駁回王仁義的訴請。
法院審理查明:
李女士與王某原系夫妻,王楠系李女士與王某的女兒,王仁義系王某的父親。2012年12月2日,李女士丈夫王某因車禍不幸去世。同年12月31日,李女士、王楠向區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令交通肇事方趙某賠償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後經法院判決,吳某向李女士、王楠支付了賠償金334000元。法院同時查明,截止到2012年12月2日,王某在中國工商銀行存款有26000元。另查明,王某生前所在單位與李女士、王楠、王仁義達成協議,除去已經支付的喪葬費19700元外,與2012年12月31日前一次性賠償被撫養人生活費、死亡賠償金、誤工費、精神損害撫慰金、交通費等合計600000元,此款由李女士領取,並分給王仁義70000元。2013年1月22日,王仁義與李女士自願簽訂了一份協議,李女士與2013年1月22日將賠償款中的50萬元存入王楠名下,並與王仁義約定,這筆錢除用於王楠的學習生活醫療開支外,任何人不得動用,直到王楠年滿16周歲止。
二、案件焦點:
1、關於繼承人范圍的確定。 遺產繼承案件,首先必須明確誰是合法繼承人的問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均是第一順序繼承人。根據法院查明的事實,王仁義為被繼承人的父親、李女士為被繼承人的配偶、王楠為被繼承人的子女,三人均是王某的合法繼承人,有權依法繼承王某生前遺留的為其所有的合法財產。
2、關於本案遺產范圍的確定。 本案的復雜之處就在於被繼承人遺產范圍的確定,由於是交通事故意外死亡,被繼承人死亡前的財產和繼承人在被繼承人死亡後獲得的財產能否都應該成為劃定遺產的范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3、關於繼承人的權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在本案中,李女士和王楠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請法院判決交通肇事方趙某賠償損失,後經法院判趙某支付了賠償款。賠償李女士、王楠的交通肇事賠償款和王某生前所在單位支付的工亡賠償款不應該屬於遺產范圍,而是應該作為繼承人依法所享有的其他合法權益,但是該繼承人權益是基於被繼承人的死亡而產生的,可以參照繼承法的有關規定在在本案中一並處理。其中,交通肇事方支付的334000元,是生效的法律文書確定給李女士、王楠的權益,這其中並不包括王仁義,所以王仁義訴請分割這份權益,法院不予支持。死者的喪葬費19700元也不屬於遺產范圍,且系已經支出的費用,也不予分割。關於王仁義與李女士於2013年1月22日簽訂的協議,已經明確了王楠名下的銀行存款的歸屬,即除用於王楠的學習、生活及醫療開支,任何人不得動用,因為王楠尚年幼,所以約定直到王楠年滿16周歲時方可有其自己支配,這應當是協議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故作為王仁義和李女士應當繼續履行雙方的約定。王仁義主張將王楠名下的50萬元存款以王某的遺產進行分割,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不予支持。但李女士已經領取的100000元可在本案中由繼承人平均分割,之前,李女士已經支付給王仁義70000元,屬於雙方自願行為。
㈡ 急,關於繼承法的案例分析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原判對於訴爭房屋在各繼承人之間的分割是否適當。依據本案查明的事實,結合訴爭16號院和12號院內相關房屋建造時的家庭成員情況、後來分家的事實以及農村習俗,可以認定16號院內北正房4間、西廂房2間,以及12號院內自北向南數第1排北正房3間,均系李××夫婦所建造;關於房屋建造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子女參與因素,不能構成獲得相關房屋產權的法定理由,故李××夫婦系前述房屋的共有人。李×2、李×1、趙×上訴稱16號院內部分房屋系李×8夫婦所建,缺乏證據支持,本院不予採信。據此,李××夫婦主持的分家行為系有權處分,雖然雙方當事人對本案分家內容存有爭議,但通過之後的居住事實及郭×之陳述可以認定,系將16號院內北正房4間、西廂房2間分給李×8,將12號院內自北向南數第1排北正房3間分給李×3,其時李×8夫婦已結婚,故李×8所分房屋應屬李×8、趙×之夫妻共同財產;同理,李×3所分房屋應屬李×3、張×之夫妻共同財產。李×2、李×1、趙×上訴稱前述16號院內的房屋、12號院內自北向南數第1排北正房3間在分家時分給了李×8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採信。關於12號院內自北向南數第2排北正房3間、西廂房3間的權屬問題,鑒於相關房屋建造時李××夫婦年事已高,喪失勞動能力,且郭×認可其與李××均未參與建房,故應認定前述房屋系李×3、張×所建;據此,12號院內自北向南數第2排北正房3間、西廂房3間應歸李×3、張×所有;李×2、李×1、趙×上訴稱前述房屋中應當有李榮來夫婦的份額,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採信。因李×3、張×分家取得12號院內自北向南數第1排北正房3間,故12號院內所有房屋均歸李×3、張×所有。關於16號院內相關房屋的分配問題,李×8、趙×因分家取得16號院內北正房4間、西廂房2間;2002年,李×8死亡,因未留下遺囑或遺贈撫養協議,故對其遺產按法定繼承處理;據此,應確認16號院內房屋的一半歸趙×所有,剩餘一半作為李書青的遺產進行分割;經本院審核,原審法院依據繼承法的規定,經計算確認趙×取得16號院內房屋的五分之三,李×2取得16號院內房屋的十分之一,李×1取得16號院內房屋的十分之一,郭×取得16號院內房屋的六十分之七,李×3、李×4、李×5、李×6、李×7分別取得16號院內房屋的六十分之一,並無不當,本院予以確認。綜上,原審法院根據房屋面積及本案具體情況,並考慮生活需要,酌情確定各繼承人所分得的房屋份額,並無不當。另,關於李×2、李×1、趙×所稱的原判超審限審理的問題,鑒於原審審理中存在調解的情形,且李×2、李×1、趙×所稱之情況並不構成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關於發回重審的法定事由,亦未影響本案的實體處理結果,故對於李×2、李×1、趙×發回重審的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審案件受理費1150元,由李×3、張×負擔230元(已交納),由郭×、李×4、李×5、李×6、李×7、趙×、李×2、李×1各負擔115元(均於本判決生效後7日內交納);二審案件受理費690元,由趙×、李×2、李×1共同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㈢ 繼承法的立法原則有哪些
繼承法已失效,民法典中關於繼承編的原則有:
1、繼承權男女平等原則;
2、照顧弱勢繼承認的原則;
3、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原則;
4、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原則;
5、合法原則;
6、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7、其他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㈣ 關於公司繼承權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一、出資繼受中對股東資格的認定問題
(一)出資繼受的法律定位。
投資人認購或取得公司出資或投資份額,主要包括原始出資和繼受出資兩種方式,其中的法定繼受出資作為繼受出資方式之一,是指因繼承、遺贈等特定法律事實的發生而無償承受公司出資或投資份額的行為。雖然該繼受出資與轉讓出資同屬於投資份額在不同主體之間流轉的一類法律行為,但由於基礎法律事實的不同而導致具體適用規則會有所差異。因此,為了區分兩者,法國《商事公司法》一般將出資轉讓行為稱作「股份的轉讓(cession)」,具體是指「兩個活著的人之間以特定方式所從事的一種活動」;而將法定的繼受方式稱為「股份的轉移(transmission)」,系指一種「以遺產的部分或全部為基礎的一種活動」。 [1]筆者認為,基於以上對法定繼受特點的分析,將其稱為「出資繼受」更為恰切。
對於死亡股東其在原公司中的出資是否可被繼承的問題,從國外的立法例看,對此多持認可的態度。如法國《商事公司法》第44條規定:「公司股份通過繼承方式或在夫妻之間清算共同財產時自由轉移,並在夫妻之間以及直系尊親屬或直系卑親屬之間自由轉讓」。德國《有限責任公司法》第15條第1款也規定:「股份可轉讓並可繼承……」。2002年進行重大修訂,並於2004年1月1日生效的《義大利民法典》第五章「公司法」部分中,第2469條亦規定:「(參股的轉讓)除非設立文件另有規定,參股可以在生者之間自由轉讓,也可以因死亡而繼承。」 [2]
由於出資繼受是一類跨部門法的交叉性問題,因此除了在公司法上對其進行研究外,還需從繼承法角度上加以剖析,以期立法最終設計的規則不至於偏重於任一部門法。考察繼承法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各國的繼承製度無一不經歷了一個從身份與財產的混合繼承到財產繼承的發展過程;作為繼承客體的遺產,其范圍的演化也經歷了身份權日漸式微與財產權日益擴張的過程。 [3]現代各國法律中的繼承,是指將死者生前所有的於死亡時遺留的財產依法轉移給他人所有的法律現象或法律制度。因此,繼承是財產轉移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國《繼承法》第3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條的規定:「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物為財物的債權等。」由於作為有限責任公司原股東出資的表現形式,出資證明書(又稱為股單)本質上是一種可獲得分配利益的憑證,故具有有價證券的性質,因此是可以被繼承的,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二)理論爭議——出資繼受與資格取得之關系。
我國實務界對出資的可繼承性並無多大異議,但對於因繼承行為而繼受死亡股東投資份額的法律性質卻未有清晰的認識,爭議的焦點在於:繼承人繼承了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或投資份額,是否就意味著其當然繼承了死亡股東的股東身份?對此,學者中有兩種截然對立的觀點:贊成說和反對說。前者認為,從理論上講,繼承人可以按其所繼承的投資份額成為公司股東,由於公司法禁止投資股東在公司登記後抽回出資,因此,為了維護有限責任公司和繼承人的利益,法律也應允許繼承人取得股東身份。而後者則強調,有限責任公司具有較強的人合性質,繼承人要成為股東,須經其他股東同意,否則,繼承人不能取得被繼承人生前所享有的股東地位,也就不能當然的成為公司股東。探析其中的因緣可知,兩大爭議主要的立足點在於對出資繼受與股東資格取得兩者之間的關系定位不同。此外,更為關鍵的是,這其中還不可避免的涉及對股權性質的界定問題。鑒於此,筆者試從遺產繼承及股權性質之基本理論點入手,以期作出更為細致的分析與推論。
㈤ 繼承法2021年新規定子女如何繼承
按照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繼承的第一順序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具體內容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四號公布,一九八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為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制定本法。
第二條 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第三條 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公民的收入; 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第四條 個人承包應得的個人收益,依照本法規定繼承。個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許由繼承人繼續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辦理。
第五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六條 無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
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後行使。
第七條 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 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 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 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 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的。 第八條 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第九條 繼承權男女平等。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第十一條 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第十二條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第十三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十四條 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第十五條 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十六條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第十七條 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關辦理。
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註明年、月、日。
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註明年、月、日,並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
以錄音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後,遺囑人能夠用書面或者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第十八條 下列人員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 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 繼承人、受遺贈人; 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 第十九條 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
第二十條 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
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
第二十一條 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二條 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遺囑必須表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脅迫、欺騙所立的遺囑無效。偽造的遺囑無效。
遺囑被篡改的,篡改的內容無效。 第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知道被繼承人死亡的繼承人應當及時通知其他繼承人和遺囑執行人。繼承人中無人知道被繼承人死亡或者知道被繼承人死亡而不能通知的,由被繼承人生前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負責通知。
第二十四條 存有遺產的人,應當妥善保管遺產,任何人不得侵吞或者爭搶。
第二十五條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第二十六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餘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
遺產在家庭共有財產之中的,遺產分割時,應當先分出他人的財產。
第二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遺產中的有關部分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或者受遺贈人放棄受遺贈的; 遺囑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 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先於遺囑人死亡的; 遺囑無效部分所涉及的遺產; 遺囑未處分的遺產。 第二十八條 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出生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第二十九條 遺產分割應當有利於生產和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的效用。
不宜分割的遺產,可以採取折價、適當補償或者共有等方法處理。
第三十條 夫妻一方死亡後另一方再婚的,有權處分所繼承的財產,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三十一條 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公民可以與集體所有制組織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第三十二條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所在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
第三十三條 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
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第三十四條 執行遺贈不得妨礙清償遺贈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 第三十五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根據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財產繼承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的或者補充的規定。自治區的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自治州、自治縣的規定,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三十六條 中國公民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的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外國人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中國公民的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外國訂有條約、協定的,按照條約、協定辦理。
第三十七條 本法自一九八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㈦ 求解法律案例——繼承法
1,王紅的生父母是否有繼承權?
沒有,因為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法律依據:《收養法》
第二十三條 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法律關於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養子女與養父母的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法律關於子女與父母的近親屬關系的規定。
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條的規定: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份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份相同,推定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的繼承人分別繼承。
所以,在本案中應推定沒有(向下)繼承人的王某的養女王紅先死亡,然後長輩再死亡,就是王某夫妻死亡,夫妻(同輩)之間不發生繼承,就是說死亡的王東和沒有死亡的王方接受其父母財產的第一次繼承。
接著王東與李某夫婦,同輩之間不發生繼承,王東繼承父母的遺產的份額加上王東與李某夫婦的共有財產由他們的女兒王娟繼承。
3,根據2的分析:
王方繼承王某夫妻的一半財產6000元;
王娟繼承王東推理繼承王某夫妻的6000元和王東與李某夫妻的4000元,共計一萬元。
總結:其實樓上的 guchuanhu引用的法律和方式都沒錯,但是,他沒看清楚關系,所以,誤認為王紅與王方是收養關系,實際上王紅是王某夫妻收養的,王紅與王方是兄妹關系,不可能產生法定繼承關系(不是第一順序繼承人)。
題目是:王某夫婦有2個兒子,並收養了一個女兒(在其3歲時收養),大兒子王東與李某結婚,生有一女王娟,在外念大學,二兒子王方在一家工廠當工人,未婚,收養的女兒王紅在一家商場當營業員,未婚。
結合前面的敘述,王紅實際是王某夫妻收養的女兒,而不是王方收養的女兒。
如果是光看後半段:二兒子王方在一家工廠當工人,未婚,收養的女兒王紅在一家商場當營業員,未婚。
那麼就會誤會成王紅是王方收養的女兒了,這個題目在闡述親緣關系的時候,邏輯有一點混亂,所以,讓樓上的 guchuanhu產生了錯誤的認識和判斷。
4,根據《收養法》第九條 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四十周歲以上。
所以,上文中稱收養的女兒王紅在一家商場當營業員,未婚(肯定已經成人)。如果王紅是王方收養的女兒,那麼王方必須比王紅大四十周歲以上,因為二兒子王方在一家工廠當工人,未婚。就是說王方屬於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的。顯然,結合案情以後看,這是不太可能的。
㈧ 誰能給我一些關於繼承法的案例
成都中院終審一起離婚後財產糾紛案
女方放棄繼承父親財產被確認有效
作者:王鑫 程敏芬 發布時間:2006-04-13 08:51:07
--------------------------------------------------------------------------------
4月12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宣判一起離婚後財產糾紛案,判決駁回男方上訴,維持原判,即認定了女方放棄的應是遺產繼承權,並不是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女方的放棄行為是合法有效的。
原被告1994年登記結婚。2000年5月女方父親去世時,在市內留有住房一套,至今都未繼承分割,一直由女方母親居住著。2005年2月16日男方起訴離婚,24日女方即以公證的方式放棄繼承該房產,3月兩人調解離婚。離婚後,男方以放棄繼承的房產應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已由女方繼承取得,屬夫妻共同財產等為由,起訴到法院,請求判令放棄行為無效,並對爭議房產及其他尚未分割財產進行分割。
女方認為放棄繼承父親財產,無需徵得原告同意,且繼承遺產與否,並不影響其應盡的義務,其放棄繼承的行為應是合法有效。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的放棄行為,雖然會影響到原告可主張的夫妻共同財產的多少,但這只涉及被告對自己權利的處分,卻不涉及被告對原告法定義務的履行,應屬合法有效,且在雙方離婚時被告並未實際取得可繼承房產的份額,故原告要求分割上述房屋的訴訟請求不能得到支持。
一審判決後,原告不服提出上訴。
法官說法
關鍵是把握好三個時點
就該案爭議的焦點問題,記者采訪了二審審判長任華芬。
任華芬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二條規定,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而此案中女方放棄遺產繼承權,並不是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實際取得的共同財產,雖放棄行為的後果會影響到男方離婚時可能少分得財產,但不能以此為由抗辯女方的放棄權利,女方放棄遺產繼承權,是依法處分個人權利,無需徵得他人許可。
任華芬認為,該案要辨析放棄的是遺產繼承權還是夫妻共同財產,就要把握好三個時點問題,即繼承的時點、遺產分割處理的時點和繼承權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的時點。
依照我國繼承法的規定,繼承的時點即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繼承權人是從繼承開始時取得了繼承權,被告於其父去世之日就取得了繼承權。繼承權是可以放棄的。繼承法規定,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繼承權的放棄是繼承權人單方面的意思表示,無須經他人同意。
遺產分割處理的時點在該案中非常重要。該案女方父親去世後,其與妻共有房屋一直由其妻子使用,並未對該房屋中遺產部分進行過分割。對遺產的分割處理,就是將被繼承人遺產轉化為繼承人財產權,使遺產不再是遺產的過程,若沒進行分割處理,女方享有的始終還是繼承權。
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為:……(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顯然,夫妻共有財產是一種物化的財產,而非權利。「所得」兩字描述了這一財產的性質,是得到了的財產,而非期待的財產。
根據不動產登記為公示要件的要求,該案繼承權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的要件,是將房屋中屬於被告方的那部分遺產登記在被告名下,即為繼承權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的時間。
因此,在遺產分割前,女方表示放棄繼承權,是有效的法律行為。而且在此案中,原被告雙方已調解離婚,這樣即使女方沒有放棄繼承權,爭議房產也不能成為兩人的共有財產,男方也無法要求進行分割,故一、二審法院不但對該放棄繼承權的行為均予以了認可,同時判決男方無權分割房產。
來源:人民法院報
㈨ 關於繼承法的案例分析!!急 !!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六屆第24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1985年4月1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李先念
1985年4月1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1985年4月1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1985年4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四號公布 自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為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制定本法。
第二條 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第三條 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第四條 個人承包應得的個人收益,依照本法規定繼承。個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許由繼承人繼續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辦理。
第五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六條 無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
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繼承權、受遺贈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或者徵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後行使。
第七條 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
(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
(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
(三)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
(四)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的。
第八條 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二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第二章 法定繼承
第九條 繼承權男女平等。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第十一條 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第十二條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第十三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十四條 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第十五條 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章 遺囑繼承和遺贈
第十六條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
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
第十七條 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關辦理。
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註明年、月、日。
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註明年、月、日,並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
以錄音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後,遺囑人能夠用書面或者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第十八條 下列人員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
(一)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
(二)繼承人、受遺贈人;
(三)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
第十九條 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
第二十條 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
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
第二十一條 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遺產的權利。
第二十二條 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遺囑必須表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脅迫、欺騙所立的遺囑無效。
偽造的遺囑無效。
遺囑被篡改的,篡改的內容無效。
第四章 遺產的處理
第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知道被繼承人死亡的繼承人應當及時通知其他繼承人和遺囑執行人。繼承人中無人知道被繼承人死亡或者知道被繼承人死亡而不能通知的,由被繼承人生前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負責通知。
第二十四條 存有遺產的人,應當妥善保管遺產,任何人不得侵吞或者爭搶。
第二十五條 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第二十六條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餘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
遺產在家庭共有財產之中的,遺產分割時,應當先分出他人的財產。
第二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遺產中的有關部分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一)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或者受遺贈人放棄受遺贈的;
(二)遺囑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
(三)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先於遺囑人死亡的;
(四)遺囑無效部分所涉及的遺產;
(五)遺囑未處分的遺產。
第二十八條 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出生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第二十九條 遺產分割應當有利於生產和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的效用。
不宜分割的遺產,可以採取折價、適當補償或者共有等方法處理。
第三十條 夫妻一方死亡後另一方再婚的,有權處分所繼承的財產,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三十一條 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公民可以與集體所有制組織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第三十二條 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所在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
第三十三條 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
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第三十四條 執行遺贈不得妨礙清償遺贈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五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根據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財產繼承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的或者補充的規定。自治區的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自治州、自治縣的規定,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三十六條 中國公民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的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外國人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中國公民的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外國訂有條約、協定的,按照條約、協定辦理。
第三十七條 本法自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是我國公民處理繼承問題的准則,是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繼承案件的依據。人民法院貫徹執行繼承法,要根據社會主義的法制原則,堅持繼承權男女平等,貫徹互相扶助和權利義務相一致的精神,依法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
為了正確貫徹執行繼承法,我們根據繼承法的有關規定和審判實踐經驗,對審理繼承案件中具體適用繼承法的一些問題,提出以下意見,供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繼承案件時試行。
一、關於總則部分
1、繼承從被繼承人生理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時開始。
失蹤人被宣告死亡的,以法院判決中確定的失蹤人的死亡日期,為繼承開始的時間。
2、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分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分相同,推定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的繼承人分別繼承。
3、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物的債權等。
4、承包人死亡時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把死者生前對承包所投入的資金和所付出的勞動及其增值和孳息,由發包單位或者按接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價、補償,其價額作為遺產。
5、被繼承人生前與他人訂有遺贈扶養協議,同時又立有遺囑的,繼承開始後,如果遺贈扶養協議與遺囑沒有抵觸,遺產分別按協議和遺囑處理;如果有抵觸,按協議處理,與協議抵觸的遺囑全部或部分無效。
6、遺囑繼承人依遺囑取得遺產後,仍有權依繼承法第十三條的規定取得遺囑未處分的遺產。
7、不滿六周歲的兒童、精神病患者,可以認定其為無行為能力人。
已滿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應當認定其為限制行為能力人。
8、法定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行使繼承權、受遺贈權,不得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法定代理人一般不能代理被代理人放棄繼承權、受遺囑權。明顯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應認定其代理行為無效。
9、在遺產繼承中,繼承人之間因是否喪失繼承權發生糾紛,訴訟到人民法院的,由人民法院根據繼承法第七條的規定,判決確認其是否喪失繼承權。
10、繼承人虐待被繼承人情節是否嚴重,可以從實施虐待行為的時間、手段、後果和社會影響等方面認定。
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不論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均可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11、繼承人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不論是既遂還是未遂,均應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12、繼承人有繼承法第七條第(一)項或第(二)項所列之行為,而被繼承人以遺囑將遺產指定由該繼承人繼承的,可確認遺囑無效,並按繼承法第七條的規定處理。
13、繼承人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或者遺棄被繼承人的,如以後確有悔改表現,而且被虐待人、被遺棄人生前又表示寬恕,可不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14、繼承人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
第一順序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由誰繼承遺產穿過林地的高速路20140228《法邦直播室》
。侵害了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利益,並造成其生活困難的,應認定其行為情節嚴重。
15、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致繼承人無法主張繼承權利的,人民法院可按中止訴訟時效處理。
16、繼承人在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的二年之內,其遺產繼承權糾紛確在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期間,可按中止訴訟時效處理。
17、繼承人因遺產繼承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時效即為中斷。
18、自繼承開始之日起的第十八年後至第二十年期間內,繼承人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犯的,其提起訴訟的權利,應當在繼承開始之日起的二十年之內行使,超過二十年的,不得再行提起訴訟。
二、關於法定繼承部分
19、被收養人對養父母盡了贍養義務,同時又對生父母扶養較多的,除可依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繼承養父母的遺產外,還可依繼承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分得生父母的適當的遺產。
20、在舊社會形成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子女與生母以外的父親的其他配偶之間形成扶養關系的,互有繼承權。
21、繼子女繼承了繼父母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父母的遺產。
繼父母繼承了繼子女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子女的遺產。
22、收養他人為養孫子女,視為養父母與養子女的關系的,可互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23、養子女與生子女之間、養子女與養子女之間,系養兄弟姐妹,可互為第二順序繼承人。
被收養人與其親兄弟姐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不能互為第二順序繼承人。
24、繼兄弟姐妹之間的繼承權,因繼兄弟姐妹之間的扶養關系而發生。沒有扶養關系的,不能互為第二順序繼承人。
繼兄弟姐妹之間相互繼承了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親兄弟姐妹的遺產。
25、被繼承人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曾孫子女、外曾孫子女都可以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不受輩數的限制。
26、被繼承人的養子女、已形成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的生子女可代位繼承;被繼承人親生子女的養子女可代位繼承;被繼承人養子女的養子女可代位繼承;與被繼承人己形成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的養子女也可以代位繼承。
27、代位繼承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或者對被繼承人盡過主要贍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28、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晚輩直系血親不得代位繼承。如該代位繼承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或對被繼承人盡贍養義務較多的,可適當分給遺產。
29、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無論其是否再婚,依繼承法第十二條規定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時,不影響其子女代位繼承。
30、對被繼承人生活提供了主要經濟來源,或在勞務等方面給予了主要扶助的,應當認定其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或主要扶養義務。
31、依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可以分給適當遺產的人,分給他們遺產時,按具體情況可多於或少於繼承人。
32、依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可以分給適當遺產的人,在其依法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受到侵犯時,本人有權以獨立的訴訟主體的資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在遺產分割時,明知而未提出請求的,一般不予受理;不知而未提出請求,在二年以內起訴的,應予受理。
33、繼承人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願意盡扶養義務,但被繼承人因有固定收入和勞動能力,明確表示不要求其扶養的,分配遺產時,一般不應因此而影響其繼承份額。
34、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的繼承人雖然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但對需要扶養的被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分配遺產時,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三、關於遺囑繼承部分
35、繼承法實施前訂立的,形式上稍有欠缺的遺囑,如內容合法,又有充分證據證明確為遺囑人真實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遺囑有效。
36、繼承人、受遺贈人的債權人、債務人,共同經營的合夥人,也應當視為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不能作為遺囑的見證人。
37、遺囑人未保留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遺產份額,遺產處理時,應當為該繼承人留下必要的遺產,所剩餘的部分,才可參照遺囑確定的分配原則處理。
繼承人是否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應按遺囑生效時該繼承人的具體情況確定。
38、遺囑人以遺囑處分了屬於國家、集體或他人所有的財產,遺囑的這部分,應認定無效。
39、遺囑人生前的行為與遺囑的意思表示相反,而使遺囑處分的財產在繼承開始前滅失,部分滅失或所有權轉移、部分轉移的,遺囑視為被撤銷或部分被撤銷。
40、公民在遺書中涉及死後個人財產處分的內容,確為死者真實意思的表示,有本人簽名並註明了年、月、日,又無相反證據的,可按自書遺囑對待。
41、遺囑人立遺囑時必須有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即使其本人後來有了行為能力,仍屬無效遺囑。遺囑人立遺囑時有行為能力,後來喪失了行為能力,不影響遺囑的效力。
42、遺囑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公證遺囑為准,沒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的遺囑為准。
43、附義務的遺囑繼承或遺贈,如義務能夠履行,而繼承人、受遺贈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經受益人或其他繼承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附義務那部分遺產的權利,由提出請求的繼承人或受益人負責按遺囑人的意願履行義務,接受遺產。
四、關於遺產的處理部分
44、人民法院在審理繼承案件時,如果知道有繼承人而無法通知的,分割遺產時,要保留其應繼承的遺產,並確定該遺產的保管人或保管單位。
45、應當為胎兒保留的遺產份額沒有保留的應從繼承人所繼承的遺產中扣回。
為胎兒保留的遺產份額,如胎兒出生後死亡的,由其繼承人繼承;如胎兒出生時就是死體的,由被繼承人的繼承人繼承。
46、繼承人因放棄繼承權,致其不能履行法定義務的,放棄繼承權的行為無效。
47、繼承人放棄繼承應當以書面形式向其他繼承人表示。用口頭方式表示放棄繼承,本人承認,或有其他充分證據證明的,也應當認定其有效。
48、在訴訟中,繼承人向人民法院以口頭方式表示放棄繼承的,要製作筆錄,由放棄繼承的人簽名。
49、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應當在繼承開始後、遺產分割前作出。遺產分割後表示放棄的不再是繼承權,而是所有權。
50、遺產處理前或在訴訟進行中,繼承人對放棄繼承翻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其提出的具體理由,決定是否承認。遺產處理後,繼承人對放棄繼承翻悔的,不予承認。
51、放棄繼承的效力,追溯到繼承開始的時間。
52、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沒有表示放棄繼承,並於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繼承遺產的權利轉移給他的合法繼承人。
53、繼承開始後,受遺贈人表示接受遺贈,並於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遺贈的權利轉移給他的繼承人。
54、由國家或集體組織供給生活費用的烈屬和享受社會救濟的城市居民,其遺產仍應准許合法繼承人繼承。
55、集體組織對「五保戶」實行「五保」時,雙方有扶養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扶養協議,死者有遺囑繼承人或法定繼承人要求繼承的,按遺囑繼承或法定繼承處理,但集體組織有權要求扣回「五保」費用。
56、扶養人或集體組織與公民訂有遺贈扶養協議,扶養人或集體組織無正當理由不履行,致協議解除的,不能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其支付的供養費用一般不予補償;遺贈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致協議解除的,則應償還扶養人或集體組織已支付的供養費用。
57、遺產因無人繼承收歸國家或集體組織所有時,按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可以分給遺產的人提出取得遺產的要求,人民法院應視情況適當分給遺產。
58、人民法院在分割遺產中的房屋、生產資料和特定職業所需要的財產時,應依據有利於發揮其使用效益和繼承人的實際需要,兼顧各繼承人的利益進行處理。
59、人民法院對故意隱匿、侵吞或爭搶遺產的繼承人,可以酌情減少其應繼承的遺產。
60、繼承訴訟開始後,如繼承人、受遺贈人中有既不願參加訴訟,又不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應追加為共同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不再列為當事人。
61、繼承人中有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即使遺產不足清償債務,也應為其保留適當遺產,然後再按繼承法第三十三條和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條的規定清償債務。
62、遺產已被分割而未清償債務時,如有法定繼承又有遺囑繼承和遺贈的,首先由法定繼承人用其所得遺產清償債務;不足清償時,剩餘的債務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用所得遺產償還;如果只有遺囑繼承和遺贈的,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用所得遺產償還。
五、關於附則部分
63、涉外繼承,遺產為動產的,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即適用被繼承人生前最後住所地國家的法律。
64、繼承法施行前,人民法院已經審結的繼承案件,繼承法施行後,按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的,適用審結時的有關政策、法律。
人民法院對繼承法生效前已經受理、生效時尚未審結的繼承案件,適用繼承法。但不得再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駁回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