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道德發展水平
⑴ 小班道德社會發展水平
下班屬於幼兒時期
基本了解道德的含義
學會遵守了道德
⑵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
1、動作發展快
小班幼兒處於身體迅速發展的時期,而動作發展又是其重要標志。他們身體和手的動作已經比較自如,可以掌握各種粗動作和一些精細動作。由於動作發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別好動。由於骨骼肌肉的發展和大腦調節控制能力的不斷增強,在小班這一年中孩子動作的頸部非常快。
2、 認識靠行動
幼兒動作的發展不僅對他們的身體發育,而且對他們的思維發展都有重要的價值。剛剛走過嬰兒期的3歲幼兒,正處於直覺行動到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的認識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行動。
同時,3歲幼兒的口語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與中班、大班相比還較差,他們也常常通過自己的行動表達需求。
3、 情緒作用大
情緒對3歲幼兒的支配作用很大。他們容易激動,而且激動起來就難以控制。他們對成人表現出強烈的依戀,初次離開父母,會表現的極為不安。小班幼兒不僅依戀成人,而且夥伴之間的交往對他們的情緒也有很大影響。他們的認識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緒支配,他們的許多活動也都是「情緒化」的。
4、愛模仿
愛模仿,三歲幼兒突出的年齡特徵。他們喜歡模仿老師、家長和夥伴。小班幼兒正三在模仿中學習、成長的。模仿可以成為他們的學習動機,也可以成為他們學習他人經驗的過程。幼兒的模仿並不是消極被動的臨摹,他們在模仿中同樣一有創造,有自己個性與情感的表達。
5、 常把假想當真實
幼兒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當作真實的事情,使他們想像誇張性的表現。成人不理解幼兒的這一特點,往往誤認為他們在「說謊」。幼兒喜歡游戲,就是因為他們沉迷於想像的情景,把自己真的當成了游戲中的角色。這一特點在3、4歲的幼兒身上十分突出。
6、 常把動物或物體也當作人
幼兒常常把動物也當成人,甚至覺得沒有生命的物體也會說、會動、會想,是他們的同類。他們常和「娃娃」說話,跟小椅子「再見」,這是幼兒思維「擬人性」特點體現。正因如此,3、4歲的幼兒喜愛童話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話世界之中。
(2)小班道德發展水平擴展閱讀
幼兒,指1歲的孩子度過了嬰兒期,進入了幼兒期。幼兒無論在體格和神經發育上還是在心理和智能發育上,都出現了新的發展。動作發育周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行走了,這一變化使孩子的眼界豁然開闊。
周歲的孩子開始厭煩母親喂飯了,雖然自己能拿著食物吃得很好,但還用不好勺子。他對別人的幫助很不滿意,有時還大哭大鬧以示反抗。他要試著自己穿衣服,拿起襪子知道往腳上穿,拿起手錶往自己手上戴,給他個香蕉他也要拿著自己剝皮。這些都說明孩子的獨立意識在增強。
2~3歲幼兒心理發育的一般特點
2~3歲的孩子天真、幼稚、純潔、活潑,身心在迅速發展,在各方面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實在是最惹人喜愛的了。2歲的孩子開始用語言與人交往,他那帶著奶氣的語言雖然極為簡單,卻標志著極為重要的掌握人類交際工具的新里程。到了2歲,他能自如地運用言語表示請求、願望、意見等。
2~3歲的孩子最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告訴他什麼事情該怎樣做,他便會順從地接受並記住。他可以遵守簡單的規則和要求。例如,他會根據成人的要求不坐地、不玩土等。到了4歲,他能「習慣於許多生活規則、集體規則,並且能說出簡單的道理。例如,進睡眠室說話就會吵別的小朋友睡覺。」
2~3歲的孩子有獨立的要求,喜歡自己脫穿衣服、疊被子,盡管他還不會或不太會,但這種意願很強烈。到了4歲,已完全能獨立地穿、脫衣服,疊小被子,還可以自己洗手絹、洗襪子等。他不但這樣做,而且以「自己長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引為驕傲。
2~3歲的孩子樂於助人、喜歡勞動。媽媽剛掃地,他就去拿簸箕;爺爺拿起報紙,他會送來眼鏡……到了4歲,他能有意識地幫助成人和同伴。例如,同伴哭了他會幫助他擦眼淚;媽媽擺餐桌時他懂得幫助擺筷子等。而且他懂得幫助人是好事。
2~3歲的孩子有很好的記憶力,他能很快地背會一首兒歌、古詩;跟隨成人到過某個親友家,再路過時他能說出這是誰家。到了4歲,他不僅能記住這些,而且能有意識地記住許多事情,他的理解記憶在迅速提高。
3~4歲幼兒感覺、想像和思維的特點
感覺:此時兒童的各種感覺,都在迅速地完善著。3歲兒童已經能夠分辨紅、黃、藍、綠等顏色;較准確地辨別各種聲音;能通過手接觸更多的物體,從而知道物體的涼熱、軟硬等特徵。
3歲兒童僅能辨別上下方位,4歲兒童開始能辨別出前後方位。3歲兒童不能逐步分辨物體的大小和遠近。這時,他已能區分白天和黑夜。
幼兒
思維的發展: 此階段孩子的思維表現出具體形象性以及進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等特點。此時,他們還不會想好了再做,而是先做後想。如兒童由於看見成人給小孩洗澡,他也給自己的布娃娃洗澡。
3~4歲兒童只能進行初步的概括,他們對事物還不會做復雜的分析綜合,概括的特徵多是外部的、非本質的。例如,「杯子」這是喝水的。「衣服」這是穿的。
想像的發展:
3~4歲兒童以無意想像為主,但有意性想像也逐漸增長起來。例如,當他抱布娃娃時才想到自己是「媽媽」,於是就以「媽媽」的身份喂起「孩子」來。
⑶ 科爾伯格提出的道德發展的三個水平六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一)簡介:科爾伯格運用經典的道德兩難故事法來推斷兒童道德發展水平,其中典型的故事是海因茨偷葯。
(二)三水平六階段道德理論內容:
(1)前習俗水平(0—9歲):
①懲罰與服從定向:服從權威,避免懲罰。
②工具性的相對主義定向階段:獲得獎勵,滿足個人需要
(2)習俗水平(9—15):
③人際和諧定向階段(好孩子階段):尊重大多數人的意見。
④維護權威或秩序的定向階段(好公民取向):重視法律法規
(3)後習俗水平(15歲以後):
⑤社會契約定向階段:規則是民主的人為的可修改法律
⑥普遍的道德原則定向階段:生命,良心價值取向
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論:三水平六階段
⑷ 簡述小中大班幼兒道德感發展的特點
小班幼兒的發展特點:
一、動作迅速發展。
二、幼兒對教師有強烈的依戀感情,並嚮往得到教師的贊賞和認可。
三、處於直覺行動思維階段。
四、行動容易受情緒支配。
五、喜歡模仿,辨別是非的能力差。
六、開始關注同伴,社會性得到初步發展。
七、語言發展快,愛說話。
八、感知覺發展迅速,觀察力有待發展。
中班幼兒的發展特點:
一、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
二、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
三、強烈的好動活潑。
四、交往能力有所發展,能自動結伴交朋友。
五、游戲能力發展很快,游戲情節豐富。
六、認識能力提高。
七、詞彙增加。
大班幼兒的發展特點:
一、身體發展迅速,動作協調。
二、語言能力增強。
三、情緒情感的調節能力逐步加強。
四、責任感增強。
五、好學樂問。
六、個性初具雛形。
七、社會性有很大發展。
(4)小班道德發展水平擴展閱讀:
道德感與倫理感一體相關,道德感由倫理感轉化而來,這種轉化的過渡環節,就是倫理的「實體感」內化為個體的「得道感」。道德的真諦是「得道」「,得道」的內涵是對倫理的實體性的分享及其在個體意志行為中的外化,是個體內在的實體性。
「得道」是由倫理感向道德感轉化的中介。在這里,道德之「道」一方面由倫理之「理」轉化而來,另一方面,它又揚棄了倫理實體抽象的普遍性而獲得個體內在的實在性。
例如對符合道德行為准則的行為,即會產生滿意、愉快、心安理得等內心體驗;反之,則會產生憤怒、厭惡、羞愧等內心體驗。這類內心體驗就是道德感。
道德感按其形式可分為:
1、直覺的道德情緒經驗,它是由於對某種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
2、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它是通過人的想像發生作用的一種情感;
3、意識到道德理論的情緒體驗,它是可以清晰地意識到道德要求為中介的情感。
⑸ 觀察大班小班兒童在幼兒園一日交往情況,列出各自特點,分析其道德和社會性發展水平
摘要
⑹ 觀察小班和大班兒童幼兒園一日交往情況,列出各自特點,分析其道德和社會性發展水平
摘要 你好樂️
⑺ 如何促進兒童道德發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道德教育規律,我發現幼兒品德教育的起步在於常規教育.從幼兒個體的發展需要來看,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生活具有節奏,促進身體健康,又能使幼兒積極愉快地參加各種活動,受到全面、合理的教育;從班集體方面來看,幼兒生活在一個由幾十個小朋友組成的集體之中,他們必須按一定的規則活動.如果每個幼兒各行其事,不僅教師無法按計劃實施教育活動,就連幼兒之間的日常生活也無法協調.特別是小班幼兒剛從家庭進入幼兒園
,跨進集體的行列,更需要建立良好的集體常規,保證我們教育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我們都知道常規教育就是幫助幼兒學會遵守集體生活規則,逐漸地從他律向自律發展,也就是從服從別人管理發展到自我管理.常規教育的目的也並不是束縛幼兒和教師的行為,而是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互動中和諧協調、營造安寧、有序、溫馨的生活氛圍.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得知:3~4歲的幼兒正是幼兒進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原因一:幼兒進入小班改變了生活環境,在新的環境中建立新的規則、培養習慣相對容易;原因二:3~4歲的幼兒無論在生理上、心理上都處於個體發展的低級階段,在品德教育上屬於他律時期;原因三:良好常規的養成,將會為中、大班的品德教育奠定基礎,因此便形成了教育的有利條件.
進行常規教育的良好途徑
條件雖然形成了,可是要採取怎樣的方法與途徑才能很好地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呢?通過實踐我發現,良好的教育途徑在幼兒道德的養成教育中起著一種媒介與催化的作用.因此,我們採用了「寓教於樂」的生活化教育方式,將道德教育的養成教育與幼兒的常規密切結合起來,是充分考慮幼兒年齡特徵、認知特點以及道德養成規律,培養幼兒初步品德意識的最佳途徑.在良好常規的養成中促進道德意識的建立.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如果在兒童期的早年,不能給予合理的教育,致使兒童養成不良意識和衛生習慣,那就會給以後的教育帶來幾倍、幾十倍的困難.」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的第九條也談到: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可見,我們尤其需要找准幼兒德育工作的最佳途徑,將幼兒常規培養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並且,在常規教育中,我採用「寓教於樂」的生活滲透法,在能力培養上放手,在意識培養上把准方向,愛嚴結合,剛柔相濟:
* 利用文藝作品進行形象的教育
社會學理論認為,幼兒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幼兒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故事、電視劇中的主人翁.因為直觀生動的形象容易為幼兒所接受.模仿是幼兒學習的手段,幼兒通過模仿好的、正確的道德行為形成道德認知.因此我利用故事、情境表演、木偶、動畫片等文藝作品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喚起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幫助他們記住常規的要求.在教育幼兒愛護圖書時,通過故事《圖書找媽媽》,讓幼兒知道被撕壞了的圖書因為找不到媽媽而傷心流淚.通過故事情節感染幼兒,使幼兒懂得了要愛護圖書,不亂扔圖書.針對班上幼兒喜歡玩玩具卻沒有收拾的習慣,我便利用幼兒喜愛的木偶表演《玩具找家》,通過擬人化的講述,用誘導的語言觸發幼兒的同情心,使幼兒對自己平時的行為產生內疚感,幫助他們在以後的活動中注意控制自己的行為,逐漸養成愛護玩具的習慣.在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時,我採用了示範、模仿的方法.利用「大帶小」的契機,請大班的哥哥姐姐為他們表演早晨入園和離園時的禮貌習慣.
小朋友在看完表演後都很想學一學,做一做.利用幼兒這一學習動機,使幼兒通過看一看,學一學,都知道見到老師後要有禮貌的鞠躬,並通過晨間活動對幼兒進行反復的練習,逐漸使幼兒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
孩子們很容易通過故事中、動畫片中的人物行為來幫助他們分清道德標准去認識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如:班上的幼兒喜歡看動畫片《數碼寶貝》,他們很喜歡「數碼寶貝」的機智、勇敢、樂於助人.於是我便鼓勵小朋友要像「數碼寶貝」一樣願意幫助別人,聽老師的話,做老師的「乖寶貝」.利用文藝作品對幼兒進行形象的教育,使孩子們通過讀、聽、看建立了一種正確的道德行為,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同時引導幼兒從中發現哪些是應該學習的,哪些是不應該學習的,去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道德標准.
⑻ 小班 中班 大班幼兒的道德感發展各有哪些特點
小班就是引導開發孩子的思維,越往後就是循序漸進,讓孩子自己動腦筋理解的接受新的事物和知識點!
⑼ 如何對小班幼兒進行品德教育
一、採用游戲、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的全部生活內容只有一項:游戲。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他們通過游戲認識世界,認識生活准則,形成道德規范。教師將幼兒日常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融入游戲之中,使幼兒在玩中不知不覺的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利用游戲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首先教師要選擇健康、有趣、有吸引力的游戲內容。游戲中的主人翁應是好人,即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助人為樂的人。如果游戲中有壞人,最後一定要讓這些壞人受到處罰。例如,「醫生看病」游戲,「醫生」一定要是個關心病人,時時為病人著想,醫術高明的好醫生。「警察抓壞蛋」游戲,一定要「民警叔叔」獲勝。「媽媽和孩子」游戲,應讓「孩子」在「媽媽」面前說實話,不撒謊……。其次,教師應在一日生活利用游戲、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剛入小班的幼兒不懂得歸放玩具,我就教他們玩「我把玩具寶寶送回家」的游戲,幼兒通過反復玩游戲,知道了把不同種類的玩具送到相應的「家」中,這樣幼兒逐漸養成了玩完玩具後把玩具擺回原處的習慣。小班幼兒經常將玩具、積木掉在地上自己卻渾然不知,這時我們就會玩「誰在哭?」的游戲,當我一問:「我們聽聽誰在哭呀?」他們就會安靜下來,用眼睛找,找到後將積木送回家。又如玩「找我們的國旗」的游戲來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二、利用故事、兒歌達到教育目的
幼兒愛聽故事,針對幼兒的某些不良行為自編故事講給他們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有的孩子經常把饅頭、油條扔掉,經過多次批評仍然改不了,這時我利用故事。《簸箕里的哭泣》,這個故事的大意是被扔在簸箕里的饅頭、油條向他的主人哭訴自己的出生是多麼的艱難:先由農民伯伯把麥種種在地里,然後施肥除草。麥粒成熟後,經過割麥揚場、去皮,再經電磨磨成粉。最後將麵粉加工,製作成饅頭、油條等。它們多麼希望被人珍惜啊,可是現在卻只能在垃圾堆里哭泣。通過這個小故事,讓孩子懂得愛惜糧食,並改掉浪費的壞習慣。當我發現幼兒在戶外活動時為爭搶一個比較新的皮球而大打出手時,我為幼兒講述故事《孔融讓梨》,讓幼兒說一說孔融為什麼不挑大梨,並以這個故事教育幼兒
對人要謙讓。從分享食物、玩具到分享愛、分享快樂。讓每個幼兒懂得在集體
活動中與其他幼兒建立平等親密的關系,這直接影響幼兒的分享行為。並開展「大家一起玩」「好書大家看」「分享玩具」等活動,讓幼兒輪流分享,體驗與別人分享的快樂。
也可提出問題:「我想玩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了,怎麼辦?」「兩個小朋友想玩同一個玩具,怎麼辦?」 等等,讓幼兒充分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漸達成共識。
在一日生活中我經常利用兒歌對幼兒進行教育,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幼兒也非常喜歡它,我利用這一特點,將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編成兒歌,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兒歌念完了一些自理的事情也同時做完了。如:兒歌:
「疊衣服」關關小門,拉拉小手,點點頭,彎彎腰。 「開火車」小小褲子兩山洞,嗚——一列火車鑽進去;嗚——兩列火車鑽進去,露出腳丫笑呵呵。
三、開展情景表演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
幼兒喜歡看錶演,也喜歡參加表演,因此,在情景表演中對幼兒進行德育滲透,也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如通過故事表演《李小多分果果》教育幼兒互相謙讓,通過歌表演《我的好媽媽》,教育幼兒尊敬家人,通過舞蹈《拾豆豆》教育幼兒愛勞動等。,再如通過即興表演「我扶小弟弟爬起來」讓幼兒學會關心人,
幫助人,看到別人跌跤,不應不理不睬,而應該把他扶起來,這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在獲得別人幫助和幫
助別人的時候學會說「謝謝」「不客氣」等。同時,利用表演「學做小客人」,讓幼兒學說「請」「你
好」「再見」等禮貌用語,並在生活中體驗禮貌用語的作用。此外,還可根據季節變化和社會性節日,為孩子創造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機會,培養幼兒的同情心,通過這些有針對性教育活動,具體落實到幼兒品德教育的實踐中,讓幼兒心智得到發展,良好品德逐漸養成。
四、隨機教育
隨機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種教育契機,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正確的引導。實踐證明:只在有限的上課時間里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隨機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幼兒園的一天里,小班幼兒上課時間僅佔15—20分鍾,絕大部分時間是屬於游戲、體育鍛煉、戶外活動、睡眠、進餐等等,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向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機。因此,我們除了有目的、有計劃地在一日活動各個環節中加強對幼兒思想品德教育外,日常中,進行隨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上完美工課,廢紙扔了一地,看到滿地的廢紙,沒有一個小朋友主動說要把課室撿干凈,怎麼辦?這時,我就有意識地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他們,悄悄俯下身來去撿丟在地下的廢紙。一張一張……忽然,我發現身旁多了一雙雙忙碌的小手,許多孩子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了。無需命令,無需指使,他們都幹得那樣認真、細致,我的行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象這樣的教育契機,生活中到處都有。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契機,只要教師善於觀察.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把品德教育滲透到每個活動環節里,並運用得當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評獎活動
每個幼兒都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與贊揚,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為幼兒設立多種獎勵方式,如愛清潔獎、有禮貌獎、小巧手獎等等,通過這些獎勵可以不斷改正幼兒自身的缺點,使其不斷取得進步。當然,僅憑這些獎勵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對孩子的愛是鼓勵他們進步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師的愛可通過各種體態語言來表達。如微笑的點頭、贊許的手勢、寬容的擁抱等等,幼兒在教師的積極鼓勵引導下,逐漸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堅持正面教育,積極鼓勵引導。教師以幼兒為本,堅持正面教育,以積極的方式鼓勵引導,激勵幼兒不斷進步,逐漸使其樹立自信心。
⑽ 幼兒園小班幼兒發展水平分析
小班幼兒的基本動作整體水平比較低。下面從走步、跑步、跳躍、投擲、攀登、鑽爬幾方面具體分析這一年齡段幼兒動作的發展狀況。
一、走步
正常走:幼兒基本掌握走步的要領,能夠在走路的時候放鬆、自然,上體保持正直、步幅穩、有節奏、腳位正確,擺臂協調,只有少數的孩子走路發展欠缺。
持物走:在這一方面幼兒的發展出現了個體差異,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孩子發展比較好,知道持物的時候要放慢速度走步,會很小心,很平穩的走到目的地;第二種孩子無法在控制自己行動的時候照顧到手中的物體,如小三班的孩子C1,他在端奶的時候,知道要走得很慢,知道要小心,可是他還是無法把奶平穩的端到桌子上;第三種孩子則沒有意識到持物走時應該注意協調,如嬰一班的孩子C2,他在端湯的時候,只顧著走路,根本不會去注意手中的碗。
跑。幼兒跑的動作整體水平比較差,只有比較少的幼兒能夠掌握跑步的全
部要領,絕大多數幼兒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欠缺:
1、全腳掌著地,落地重,缺乏彈性;
2、不擺臂或擺直臂或擺單臂;
3、不能控制跑步的路線,不會跑直線;
4、靈敏度差,不會躲閃,不能急停; r> 5、速度上出現男、女孩的差異,一般情況下男孩少快於女孩;
6、四散跑居多,雖然也能一個跟著一個跑,但堅持性差。
二、跳躍
跳躍的動作在嬰、小班出現較大的分化,個體差異較大:
發展好的、練習多的幼兒能夠協調配合雙臂的擺動和腿部的蹬伸動作,落地的時候能夠屈膝;發展不好的、練習較少的幼兒無論始終跳還是雙腳挑都不能控制雙腿的蹬伸、騰空、以及落地的屈膝。整體上存在的問題是,幼兒在跳躍的時候,落地普遍比較重,還不能有意識的去控制身體;另外單腳跳的能力普遍比較差,可能是由於度愚笨年齡段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三、投擲
小班幼兒的投擲能力可以說是幾項基本動作技能中,發展最欠缺的,表現在幼兒對於揮臂、甩腕、投擲的時機把握不準確,不能很好的協調投擲的方向、速度和力度。分析原因,不是幼兒的能力不夠,而主要在於練習的匱乏。投擲這類動作一方面本身技巧性比較強,不容易掌握,一方面有一定的危險性,不能頻繁練習,這就減少了幼兒在這方面的進行練習的機會,所以發展就顯得滯後。
四、攀登類
這是小班幼兒發展最好的動作之一,因為孩子們在幼兒園經
常有機會接觸滑梯、攀爬架等器械,攀爬的動作得到了經常的、反復的練習。小班的孩子能夠熟練的在攀爬架上進行雙腳交替的攀爬,引班的孩子雖然要做雙腳的合並然後在交替,但相對與其年齡來說,已經是發展很好的了。
鑽。小班幼兒以正面的鑽爬動作為主,他們能夠掌握一系列的屈膝、下
蹲、低頭彎腰、蜷身並移動雙腳的動作。這與平時經常玩鑽小火車的游戲有很大關系。
總的來說,小班的幼兒基本動作能力整體發展水平比較低,主要原因有:第一、生理基礎。幼兒身體發育不完善,幼兒的骨骼、肌肉還處於初步的發育期,所以其運動能力相對會比較差,而且很不穩定;第二、心理因素。嬰小班的蓋子年齡小,經驗少,任何一種主動發起的動作、行為都有一定的冒險性和危險度,所以幼兒在運動過程中的基本認知能力、意志、毅力的發展水平就會影響到幼兒運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