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道德發展
A. 性道德的基本原則
性是人的本能,但性行為是人發起進行的,應該受到道德的約束。以下是傳統的性道德的7個原則:
自願原則
性行為自主權是人的基本權利之一,非自願下的性行為,是對他人的粗暴侵犯,會給被害者造成肉體和心靈上的巨大創傷。
相愛原則
男女之間發生性行為,必須具有愛情。它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沖動,更主要是復雜的情感交流活動,是對對方相貌、體魄、氣質、思想、品質、才華等許多方面愛慕的表現。
因此,男女之間只有在相互產生愛情的基礎上發生的性行為,才是高尚的、道德的。
合法原則
男女之間發生性行為,必須建立在依法締結的婚約基礎上。
必須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履行結婚登記手續,才是合法婚姻。
隱秘原則
性生活都具有較強的隱秘性:
一是指對他人的性生活不應窺看,更不能拍照、錄像加以傳播(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除外)。
二是指性生活的雙方,應注意隱蔽保密,在易被人發現的地方發生性行為,或者在公共場所表現性感極強的動作,都是不道德的。
常規原則
就是男女之間發生性行為,應採用常規模式。
不傷原則
性行為具有明顯的社會性,盡管只是男女之間的事情,也會給社會帶來種種後果。
如:導致生育、引起疾病傳播等等。
因此,嚴重的傳染病、精神病、性病患者,以及有遺傳病的人,隱瞞其病,與健康人發生性行為是不道德的。
對後代的撫養、教育不承擔義務的非婚性行為,是不道德的。
不潔性行為,往往會給對方帶來肉體上的疾病,因此,也是不道德的。
勿仇原則
夫妻離婚以後,雖然不能共同生活,但是可以一起共事;不是夫妻,還是朋友;沒有愛情,還有友誼。
建立這種離婚後的新型人際關系,既有利於自身的工作,又有利於撫育幼者,關照長者,這才是高尚的性道德。
B. 什麼是性行為的道德標准
性道德的標准
●自願原則 性道德的標准之一,就應該是建立在自願原則上,即雙方自願的原則上。 在實際性活動中,所謂「自願」,主要指女方自願。無論從生物性性質或社會性性質上看,在性交過程中,一般說男性多是處在主動和進攻的地位。所以,在性行為中,做為男方,不僅要滿足自己生理和心理上性的需要,也應顧及到女方的意願。如違反自願原則,就構成了強奸行為;自願的原則也應有一定的范疇,就目前來說,有些青年男女受「性解放」、「性自由」思潮影響,未婚即隨便進行性交,雖是「自願」,卻違反了大的性道德原則。
●無傷原則 「無傷」主要指兩人之間的性行為不會傷害其他人的幸福,不會傷害後代的健康,不會傷害社會的安定發展。另外也有講究性衛生,使性交行為不會損害於自己或對方的身心健康。
●愛的原則 人類具有超乎於動物界的思想與情感,因之在性活動中具有對異性的、尤其對特定的「某一個」異性的愛情,就成為人類性道德的重要原則。性愛不是單指性交,它是性行為中軀體的感受與心理的感覺有機的融合。為求單純肉體上的一夜之歡的性交,很難說是存在著什麼性愛的,只是為了滿足性慾而已。
●婚姻締約的原則 婚姻締約,就是道德規范在法律上的表現。兩個異性之間產生愛情,而這愛情又是自願與無傷的,也必須經過法律的程序予以認可,才是符合道德原則的。 「性交只有在結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長義堂說】性道德標准,即兩性關系過程中所應遵循的道德標准,是指導人們性行為最基本的原則。必須遵守,不許不在乎。
C. 性文化和性道德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1.維護社會程序
2.延續人類歷史
3.促進世界進步
4.發展社會文明
D. 性道德的特徵有哪些
性道德是社會道德滲透在兩性生活方面的行為規范,調節人們生理機能與社會文明之間的矛盾,是人們性行為的標准,也是衡量人類兩性關系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性道德是一種社會形態,它和其他社會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態一樣,有著各自的特點,發揮各自的作用,主要特徵如下:(1)是特殊的規范
性道德所制約的對象比較特殊,制約著人們的兩性關系,是指導自己性生活的行為准則。而兩性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最具有感情色彩、最隱蔽、最動人心弦的一部分。其次表現在性道德的制約作用十分敏感,一旦有人越軌,很快就會引起輿論嘩然,人們就會議論、譴責,連親友都感到有失臉面。
在輿論的壓力下,個人也易於產生良心上的責備。同時性道德規范與法律法規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違反性道德,進而走上性違法犯罪。
(2)有特殊層次性
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性道德的形成有著民族自身的不同特點。如有的民族至今允許一妻多夫的性關系,不認為是不道德。有的民族曾流行抱婚,有的民族仍有掩婚等,都不認為是不道德行為。
對現代文明的正當的異性間的某些交往方式,在某些地區則可能會遭到非議。人類社會本身的多層次性,反映在性道德方面也出現了多層次的要求。
(3)有一定穩定性
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來說都具有穩定性特點,既使經濟基礎改變以後,原來的上層建築還將穩定地保留一定時期。性道德規范比其他上層建築變化的速度更慢,有著更大的穩定性。
因為改變舊的觀念,需要人們的思想文化、社會風尚和心理結構有一個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比較緩慢的。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封建的道德觀念仍然在有形無形地對人們發生影響的原因所在。
(4)有廣泛社會性
性道德貫穿於人類社會的始終,是與社會共存的。從橫向來看,性道德涉及到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到了生長發育期,都要受到性道德的約束,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都很大。
E. 性道德的核心有哪些內容
核心內容有:性道德標准、愛情觀、貞操觀、生育觀。
1、愛情觀
愛情是男女之間發自內心的相互愛慕並渴望對方成為終身伴侶的感情。性的吸引是愛情產生的自然前提。但愛情和性慾又有質的區別,愛情是人的一種社會感情,單純的性慾只是動物的本能。
現代的性愛同古代的愛有著根本的不同:
第一,它以互愛為前提,婦女處於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古代的愛情則不一定都要徵得婦女同意。
第二,情愛常常達到強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結合而彼此分離,對雙方都是難於接受的不幸。
愛情的特徵表現為:
①對等性。雙方以互愛為前提,情投意合,互相給予。
②專一性和排他性。愛情是一個男子與一個女子的愛慕關系,不允許第三者介入,因而是排他的。
③持久性。愛情是持久的感情生活,要求雙方忠貞不渝,經得起人生道路上種種磨難的考驗。
對待愛情的態度,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質。
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應當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①事業高於愛情。沒有事業的愛情是空虛的。事業和愛情並不矛盾,處理得當可以相得益彰。愛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目的,人生最崇高、最重要的是事業。因此,必須堅持事業高於愛情,自覺做到愛情服從事業,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也會促進愛情。
②尊重對方自願選擇的權利。男女雙方在從戀愛到結婚組成家庭的過程中,要通過合乎道德的方式求得相互了解,必須尊重對方自願選擇的權利,任何強迫、威脅、欺騙的手段都是不道德的。
③堅貞專一。這是愛情生活最重要的原則。戀愛雙方要互相忠誠,互相信守,不可見異思遷。
④負責與自重。戀愛過程中,應該用符合道德要求的方式表達互相愛慕的感情,理智地駕馭自己的行為。戀愛期間,雙方都應保持貞操,自尊自重,也應互相尊重對方。
2、性道德標准
雙方自願原則。自願是以不違反社會公德為前提。
無傷原則。不傷自己,不傷對方,不傷後代,不造成精神污染。
愛的原則。軀體感受與心理感受有機融合。
婚姻締約原則。聖經上有句名言「性交只有在結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科學計劃生育原則。
性禁忌原則。某些遺傳病及家庭倫理道德都有性禁忌要求。
制約性道德的手段除法律手段之外,最主要的是依靠傳統美德教育,包括:羞恥感,義務感,責任感,良心感,公德感及貞潔感。
道德約束下的性與愛,追求人類高層次需求的性與愛,才會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迷人的畫,一首醉人的歌,一杯甘美的瓊漿,是人生旅途上的一段美好時光。
人類調整兩性性行為的社會規范的總和。為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需要用這種規范來約束人們的性行為。
作為一種道德現象,性道德不僅表現為一定的觀念、情感、思想,而且體現在具體行為和各種活動之中。
因此,通常可以把性道德的內容概括為:一個核心——性道德規范,三個性道德范疇——愛情觀、貞操觀和生育觀,三種性道德關系——婚前性關系、夫妻性關系和婚外性關系,一個外部條件——性環境道德。
3、貞操觀
指男女雙方對愛情堅貞不渝的節操。是人類生存發展需要的歷史性產物,也是對男女雙方共同要求的一種美德。現代貞操觀不反對愛人死後再娶或再嫁,不認為這是對以前愛情的不忠,恰恰相反,應該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
貞操觀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①婚姻的締結必須以愛情為基礎,確認彼此具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志趣,具有共同生活的人格特徵;確認婚後能自覺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能給雙方帶來精神上的愉快和生活上的美滿。婚姻雙方自覺維護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婚姻便是貞潔和合乎道德的。
如果缺乏愛情基礎,而僅僅是基於金錢、地位、美貌而結合,則是不貞潔的,缺乏生命力的。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才有肉體接近的權力。
②貞操是雙方對等的,並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現代貞操觀結束了古代對女性的片面約束,成為對男女雙方的共同要求,彼此要以正確的人生觀對待兩性關系,珍視和保持各自的貞潔,提倡兩性關系的嚴肅性和對愛情的忠貞不二。
婚後不見異思遷,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是互尊互愛,互諒互讓,互相體貼,保持婚姻美滿的基礎。貞操觀對維護家庭的幸福、培育子女、凈化社會風氣、保持社會安定,建設健康文明的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4、生育觀
指對於人類生殖和養育問題的總的觀念。
生育觀,一方面是經濟基礎的反映,另一方面又表明了人類自身生產是社會生產的一部分,對於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當代中國生育觀要求把生育的權利與義務統一起來,把生育的意願同對社會、後代的責任統一起來。
具體包括:
①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樹立「生育為公」的道德觀念,要求生育者以社會的利益和要求作為生育動機,避免把生育單純當做實現個人或家庭目的的手段。「生育為公」的道德觀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
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人口再生產,從形式上看,生育活動是在每個家庭內部進行;從內容上說,所生育的子女絕不是個人的私有財產,而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個人的生育應從國家的需要出發,要服從國家利益。
「生育為公」的道德觀是通過生育目的、生育動機和生育的結果反映出來的。
②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是生育道德的行為規范。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使人口的發展同物質資料的生產相適應。計劃生育是運用科學的方法來控制生育的時間和密度,以達到有計劃地生育子女。
具體內容包括:提倡和鼓勵晚婚和節育;要求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子女。優生優育是採取人為措施,使出生的兒童具有優良的遺傳素質,同時進行科學養育,以提高人口質量。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的道德規范對夫妻的性生活提出了相應要求:
首先,要求人們接受避孕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其次,為了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需要夫妻間性生活文明、科學與和諧。
③堅持晚婚晚育,是中國當代生育道德的一個重要內容。醫學研究表明,青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一般在23~25歲之間。如果過早結婚和生育,由於生理發育尚未成熟,不僅影響個人的身體發育和健康,同時也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農村早婚早育、「早生兒子早得福」是生育為己的封建道德觀念。要從科學道理上認清,早婚早育不僅有害於身體發育和健康,不利於後代的優生優育,而且還會導致人口增長過快,影響國家現代化進程,這是當代中國生育道德所不允許的。
(5)性道德發展擴展閱讀:
特點
多樣性
不同社會文化、民族和地域的不同,道德評價可能相差甚遠。為此,性道德更表現出他的多樣性。
人類歷史上的性文化分為三大類:反性慾文化、親性慾文化和中間性文化。反性慾文化將性行為看作是罪惡,親性慾文化放縱性行為,對風流事加以鼓勵,中間性文化是選擇地制止不良性行為。
一致性
人類的大多數群體,是把人的性行為限制在婚姻范圍之內,這一點在全人類具有共同性。顯然,這不但有利於種族延續,而且有利於財產的繼承。
繼承性
人類在進化的進程中,總是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風格一代代保留下來,性的道德繼承就是這一性質的繼承。隨著時代的發展,以人類自身發展的利益為參照系,決定保留和剔除哪些習俗行為。
雙重性
理想期待與現實行為的脫節:理想化的性行為的控制和期待,提出有利於社會和人群的性行為標准,告訴人們怎麼做。而在現實中,人們的行為並不是總是那麼進行,人們有自己的參照系,參照點是怎樣方便自己。
男女性道德評判不一致,不管是在舊時代文化還是主流文化,即使在現代社會,也依然存在。
F. 性道德的介紹
性道德是指人類調整兩性性行為的社會規范的總和。為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需要用這種規范來約束人們的性行為。 性道德則指規定每個人性行為的道德規范。性道德主要集中地表現在家庭婚姻道德領域,其內容較廣,從戀愛、結婚、生育、撫養後代、經漫長的歲月,需要有一個維護家庭、忠貞配偶、繁衍後代、白頭偕老的信念和意志。一味追求性行為的新奇感等某些不利於恪守性道德的行為,是遵循性道德、家庭婚姻道德的最大危險。
G. 父母該怎樣對孩子性道德進行教育
青春期性道德規范的內容,與成年男女之間在戀愛、婚姻、家庭中所要遵守的道德規范,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青春期初中學生的性道德規范主要涉及如何正確對待男女性別的差異,如何正確處理男女之間的感情糾葛,如何正確地培養自己健康的人格。對此,家長應認真了解,並指導孩子努力踐行。
男女平等互相尊重
男女平等、互相尊重是青春期性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處理男生與女生之間關系的最重要的行為准則。長期以來,由於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識的影響和片面理解男女生理、心理的差異,「女的不如男的」的看法在某些人頭腦中根深蒂固。歧視女性、輕視女生的現象還是屢見不鮮,這對孩子正確地認識男女關系是極其有害的。
應當看到,在兒童期女孩的智力發展比男孩稍快,在青春初期女孩的心理成熟,也比男孩早2年左右,而到了青春後期,男孩的身高和智力都趕上了女孩。一般來說,女孩的語言表達能力優於男孩,但男孩的理解記憶和抽象思維能力又高於女孩。所以,應當承認男女是有一定差別的。不過,男女生的差別,並非像有人所認為的那樣:「女的不如男的」。從總體上看,男女生的智力和心理發展是在同一水平上的,只是各有千秋,無論從什麼角度考察,都不能得出男性優於女性,或者女性優於男性的結論。這個觀點,家長應當反復給那些有性別歧視思想的孩子講,使他(她)端正認識。
首先,家長自己應當牢固地樹立「男女平等,互相尊重」的思想,在家庭生活中不說有性別歧視、性別傷害的話。對於自己的孩子無論是男是女,都給予充分的信任和深切的期望,鼓勵孩子努力成才。此外,還應引導孩子在和男女同學的交往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既保持自己原有的優勢,又能在學習中提高和發展自己。
男女交往互尊互愛
男女交往、互尊互愛,是青春期性道德的另一重要准則。對於男女生的交往,社會上有兩種極端態度。一種是抵制態度,反對異性交往,認為初中男女交往消極作用大;另一種正好相反,主張隨便由孩子交往。大量的調查和研究表明,正常的異性交往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對其成年之後的婚戀生活幸福也有奠基作用。所以,家長應當支持孩子同異性同學交朋友,發展正常的友誼。
男女同學以誠相待,互相尊重,這是建立真摯友情的前提和基礎。男女同學到了一定年齡,對異性同學產生好感,希望和異性接近,這是心理發展的自然表現。不過,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在同異性的交往過程中,必須用理智來駕馭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能走向早戀。為此,家長應當明確告訴孩子,不要隨便與異性同學約會,更不要放任自己的情感,去追求某一異性同學,以免在同學中造成不良影響。要使孩子知道,這樣做會干擾他人的平靜生活和妨礙他人專心致志的學習。
在引導孩子與同性和異性同學相處時,家長還應教育孩子講文明、講禮貌。男女同學相處,不僅要注意儀表美,還應做到語言美和行為美。如同學相處中彬彬有禮、和藹可親、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恭恭敬敬地聽別人的講話,誠實地回答他人的提問,都是有禮貌的表現。反之,語言污穢、作風輕浮,必然遭到他人的厭煩。
端莊穩重自尊自愛
端莊穩重、自尊自愛也是青春期性道德的重要內容。一個少年如果能夠做到舉止端莊穩重,行為自尊自愛,就能自我保護,珍惜貞操,維護自己人格的尊嚴。為了做到這些,家長應當告訴孩子既要大膽地同異性同學交往,又要注意男女有別;既要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又要懂得男女各有隱私、不得越界,比如在一起時不開過分的玩笑,身體不要隨意接觸,杜絕產生早戀的土壤。
必須指出,千百年來,封建社會的貞操觀念像一條無形的枷鎖束縛著女性的思想,男子可以休妻納妾,而女子卻不能離婚再嫁,男女之間是不平等的。新時代男女之間享有平等的權利,現在所倡導的貞操觀同封建社會貞操觀有著本質的區別,家長應教育孩子遵守新時代的性道德准則,珍惜貞操,保持高尚的獨立人格,絕不拿自己的人格當兒戲。尤其是女孩子,更應做到自尊,自愛,自強,維護自己的名譽和人格。
H. 道德發展的規律是什麼
道德發展的規律是:道德發展有其自身的相對獨立性;道德進步是一個曲折前進的歷史過程;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不斷進步。
前道德階段指兒童從剛出生到3歲的階段,皮亞傑認為這一年齡時期的兒童正處於前運算思維時期,他們對問題的考慮都還是自我中心的。
他們不顧規則,按照自己的想像去招待規則。他們的行動易沖動,感情泛化,行為直接受行動的結果所支配,道德認知不守恆。
例如,同樣的行動規則,若是出自父母就願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們並不真正理解規則的含義,分不清公正、義務和服從。他們的行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8)性道德發展擴展閱讀:
兒童的道德發展是一個每五年循環一次的發展過程。在第一階段歲~5歲)中,兒煮初步形成所有基本的道德態度。在以後的第二階段(5歲~10歲)、第三階段(1()歲~1 6歲)中,兒童只是進一步發展第一階段已經形成的基本道德態度,使它們更為精細和完善。
普遍的倫理原則的定向階段。公正被看作是與自我選擇的倫理原則(要求在邏輯上全面、普遍和一致相符的、由良心作出的決斷,這些原則是抽象的、倫理的,如金箴(基督)、絕對命令(康德的)等。
它們不是像聖經上的「十誡」那樣的具體的道德准則。這些實質上都是普遍的公正原則,人的權利的公平和對等原則,尊重全人類每個人的尊嚴的原則。
I. 簡述個人道德發展階段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前道德階段(出生~3歲)。
第二階段:他律道德階段或道德實在論階段(3~7歲)。
第三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7~12歲)
第四階段:公正階段(11~12歲以後)。
科爾伯格的道德階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徵。
1、道德發展的各階段都是一個「結構化了的統一體」,一個有組織的思想系統。
2、每一階段的核心特徵標志著階段與階段之間的質的差異。
3、這些階段形成一個自然的連續順序,在發展過程中,新的階段從前一階段中發展出來,因而是舊與新的綜合體。
4、每一個體都是為建立他自己的綜合體積極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個社會文化所規定的現成模式。
(9)性道德發展擴展閱讀:
帶有沖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適合於促進個體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兒童通過對假設性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能夠理解和同化高於自己一介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於自己道德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的小組討論是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
德育也象智育一樣,應該以促進兒童對道德問題和道德決策的積極的思維為基礎。兒童的品德是一個發展過程,兒童是從道德判斷和道德推理中逐漸理解道德的。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促進兒童道德推理的發展。
兒童道德成熟的標志就是能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則的能力,而不是服從周圍成人的道德判斷。
基於這一道德教育觀點,科爾伯格認為,在學校道德教育中應該經常給兒童提供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引起他們的討論,激發他們向更高的道德階段不斷前進的願望和動機。
J. 作為大學生應如何培養良好的性道德價值觀
當今社會,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性道德觀
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大學生正處於價值觀和道德觀逐步形成和穩定、性生理成熟向性心理成熟的過渡階段,有性的需要和沖動。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大眾媒體網路的普及和西方不良性文化的影響,以及大學生結婚禁令的解除,在校大學生在性道德觀念行為和性健康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大眾媒體網路,對其更是造成了非常深重的影響。
對我們青年來說,已經到了性成熟的時期。從此向後延續的幾個10年期間,正是一個人體力和精力最為旺盛,本領和技術水平最為純熟,最能為社會做貢獻、最能創造光輝成就與事業的時期。就在與此同時,也是一個尋覓異性對象,進行戀愛、結婚、組建家庭、養育子女等一系列性活動的過程。一般來說,每個大學生都存在愛情與事業並行發展、並行創造與建設的問題。因此,就存在性與人生的其他部分的關系問題。 毋庸諱言,性生活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青年們為了保證學業和工作的順利完成,健康圓滿地踏上社會工作崗位,必須具備正確的性道德觀念。
為了讓當代大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我們必須正視網路對大學生造成的影響,努力倡導正確的性道德觀,避免網路對其產生負面的影響。針對此問題,我們需要探討一下網路對當代大學生「性道德觀」形成的正負影響及解決的對策,以此來讓大學生懂得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樹立的解決對策。
首先,要明確的是,「性觀念」、「性道德」、「性道德觀」三者概念的區別和之間存在的聯系。
「性觀念」:指對性的總的認識和看法,包括對性生理 、性心理、性行為、性道德和性文化等的總的認識和看法,包括戀愛觀、婚姻觀和對性別角色看法等。」 「性觀念是經過社會文化鍛造的性心理,因此它帶有濃重的性文化色調。性觀念體現出特定社會文化對性問題的看法、態度。個人之間的不同的性觀念與個人的志趣、所受教育、生活道路上的文化溝通有關,故而通常代表特定群體的思想傾向。」① 「系指社會的性意向,即社會人群對『性』的心理傾向。②
「性道德」:性道德是指調節人類性行為的道德規范。異性相吸,性愛、性沖動和性行為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但因為涉及第二者,並產生生物學、社會學後果,為了協調雙方及與周圍人的關系,必須有性道德。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的家族和社會文化氛圍,性道德是不同的。人,能夠同禽獸區別開,成為真正的人,其中的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道德。人們的各種行為都有各自的道德准則,人們的性行為必須遵守性道德,否則要受到法律制裁和道德譴責。道德是約束人們行為的內在力量。法律是約束人們行為的外在力量。 人類的性關系是婚姻家庭關系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性道德也是婚姻家庭道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性道德是社會道德滲透在兩性生活方面的行為規范,調節人們生理機能與社會文明之間的矛盾,是人們性行為的標准,也是衡量人類兩性關系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性道德是一種社會形態,它和其它社會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態一樣,有著各自的特點,發揮各自的作用。 「性道德觀」:性道德觀是一個人整體道德觀和婦女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 ,一成不變的性道德觀是不存在的。透過性道德觀的變革、更新 ,可以看出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