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以道德辯論

以道德辯論

發布時間: 2022-04-13 03:39:08

Ⅰ 思修的辯題:如何辯論道德比法律更重要,詳細點謝謝了!

一樓的大哥,人家是想證明道德比法律更重要,你寫的是二者有什麼不同,哪回有證明誰比誰重要了?答
要證明的話至少得從四方面說,考慮到是思想道德課的題,所以不好聽的就不說了:
1、橫:道德按孔子的說法可以歸結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為「八端」,此外還有仁和俠,基本就涵蓋了我國道德的全部了,而法律只講到了孝、忠、信和廉,可以看出法律的范圍要小的多。養小三兒、說大話、偷奸耍滑、做公共汽車不讓座,這些法律可都管不了。
2、縱:道德涵蓋了一個人從精神到行為的各個方面,而法律只規范人們的行為,還是那些必須的行為,所以法律的層次低。也就是說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決無可能受到法律的責難,而反過來卻不行。
3、古:馬克思說國家的成立是法律存在的前提,我國第一個國家是夏,距今3000多年,人類在地球上存在了多少年?300萬年,沒有法律的時候我們怎麼過的?靠道德!所以沒有法律行不行?沒問題!沒有道德呢?那就完了。
4、今:國家從什麼時候教我們道德?小學一年級。什麼時候教法律?大學一年級。我國有多少人上過大學?又有多少人上過小學?法律要是比道德重要的話為什麼不反過來?

Ⅱ 辯論賽:法律重於道德

我之前打這個辯題是打社會秩序的維護主要靠道德還是靠法律。我打的是道德。個人感覺道德比較好打。我把我方的觀點和對方的觀點跟你說說吧。
道德:1.道德的廣泛性。道德能夠調整法律調整不到的社會關系。
2.道德對問題解決的根本性。法律傾向於通過外部力量來使問題得到解決,而道德則主要依賴於內心的信念來維系。這種內心的信念使人們自覺的遵守社會公德,社會秩序就能很好維系。這個地方是我們跟對方的交鋒點。當時我們拼例子,但是要知道拼例子講究後發制人,先舉例子反而不利,對方可能給你一個反駁就得到裁判的贊賞。所以當時我們就在這個環節上拿了分(技術問題)
第三是什麼我忘記了。
法律:1.法律具有強制力,能夠打擊違法犯罪,保障社會秩序的有序進行。
2.法律具有統一性,一個統一的標准能使全社會有一致的信仰,違法者被抨擊,守法者被褒揚,而道德則沒有統一的標准,道德不道德在於個人的主觀臆斷。這里也是對方和我們的交鋒點,我們提出了八榮八恥、五講四美等等作為反擊,同時提出區際法律沖突沖擊對方,法律同樣不統一(我們聰明的四辯)。
3.法律是自律與他律的結合,而道德只是單一的自律。對方的說法讓人感覺他們價值上比我們高,但是我們提出了道德的他律性,比如新聞媒體的作用等來反駁。
那場比賽我們贏了,因為我們擅長打煽情,像道德這樣的感性詞給了我們比較大的煽情空間,我們的四辯的結辯說到在座都起雞皮疙瘩,但是總的感覺還是旗鼓相當。
都說時代的命題要有時代的色彩,如果是打法律建議樓主從時事出來,比較有說服力,比如周老虎、人肉搜索等等,都非常好發揮。很樂意跟你探討,如有需要可在網路上發信息交流,希望可以幫到你。

Ⅲ 辯論道德與法律

1、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可以說,法律包含了最低層次的道德准則
2、道德所能約束的范圍遠超過法律,即使法律再健全,對某些事情也無法約束,還是要靠道德約束,但法律的約束具有強制性。
3、道德所以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道德約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法律約束是滯後的。也就是說只要當一個人(和團體)已經做出觸犯法律的事情,才可能收到法律的制裁——但此時已經造成損失了。而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素質可以使人不去作損害國家、集體或他人利益的事情。

道德管人的心,法律管人的行。
道德催人向上,法律防人向下。
道德的下線,正是法律的上線。構成一條德與法的「地平線」。其上是道德的天空,其下是法律的地域。
道德與法律是此消彼長的反比關系。
道德與法律又有一個共同之點,他們的終極目標,我想就是消滅法律,回歸道德的天空。

Ⅳ 道德與法律辯論詞,我方是道德更重要,需要對方無法反駁的觀點,請給出辯論詞!急需!!!

尊敬的評委、對方辯友:

經過激烈的爭辯,
我發現無論是對方辯友還是我方辯友都懷著對高度的責任感,
而對方
辯友的觀點也使我受到很大的啟發,
法律和道德都是規范行為的手段,
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
可,但在對方義憤填膺的措辭中,我發現幾點不妥之處:

第一點:對方辯友提出法律有強制性,權威性,高效性等優點。但是社會秩序的維護是一個
持久性狀態,
強制權威的法律也許短期內有很好效果,
但是單純地懲治容易產生反效果而且
法律存在他律性表面性,
又如何能維護社會長久秩序呢?而道德是向善的,
自律的,
其發揮
作用是內在的,自發的,才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最佳也是主要方式啊!

第二點:對方辯友強調,法律有統一性,客觀性,標准清晰,有章可循,而道德標准不
清晰,
無章可循。對於這一點我方表示非常遺憾啊。首先,社會中長期發展存在的道德怎麼
會是模糊的呢,
天朝中國和諧向榮的景象不就是人民清晰明了的道德觀的體現嗎?要說有章
可循,
「八榮八恥」
「尊老愛幼」這些不就是我們心中善惡的標准嗎。其次呢,法律執行的
妥協性和失誤後的不可挽救行對社會秩序甚至會產生反作用,
而道德是循序漸進的。
法律是
死的條條框框,
道德是活的規范領域,
對方辯友是希望生活在硬生生的牢籠之中呢,
還是更
自由公正的規范領域之中呢?

第三點:對方辯友還很巧地結合實際用現狀說話,現狀是要提倡法制社會,國家是依法
而存的。
對方辯友的結合現狀我方感到很欣慰!
但是呢,
首先辯題中的靠法律和法制不是不
完全相同的兩個概念,
這樣的偷換概念破壞了辯題的公正誤導了觀眾和評委啊。
再者,
我們
也來談談現狀:
維護社會秩序主要靠法律是需要一個全社會知法,
懂法,守法的基礎,
還需
要一整套完整公正的法律體系和知法機關體系。
那麼人民知法懂法守法,
執法者客觀公正不
也正是道德的主導嗎?沒有道德這根主心骨,法律的強制輔助作用難以發揮啊!

而我方則認為,
道德能滲透社會方方面面,
更是法律的發揮作用的根本之所在,
因為道
德是立法,是執法,是守法的基礎。第一,法律的制定受道德影響,體現道德的要求,如我
國憲法和婚姻法中規定
"
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
的義務
"
,就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尊老愛幼
"

其次,
道德也是執法和守法的基礎,
法律的執行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
執法
者素質的高低至關重要,
而執法者素質的高低是由個人道德水平決定的,
守法者
的素質高低也決定了他會否好好守法的根據。

最後,
法律的發揮實質上有很大局限性,
部分私人生活不適合用法律。
我們
還是學習對方辯友結合現在來談吧。
從大事件來說,
救人先要錢的發生,
難道需
要一部法律要制裁他們,
要求償命嗎?顯然是不合理的。
但是從道德角度其違背
了社會道德觀念,
應該受到社會各界的批判和控訴,
這樣的精神教育和感化才是
治本治根的啊。
我是花心的人,
做過腳踏兩條船的錯事,
導致了我方二辯現在的
怨婦可憐模樣。我知道我應該專一一點的。但是如果用法律來制裁我表示憤怒。
愛情是自己的事,法律來強制未免太荒唐了!再從小事著眼,上課睡覺,無聊偷
拿公共應急箱里的葯品,
這些明顯違背道德的壞事自然需要道德來感化教育,

道還需要高高在上的法律來懲治?

因此,
法律只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外在表現形式和使用工具,
而道德才是維護
社會穩定的決定因子和主導力量,
當前的社會誠信問題,
老人碰瓷問題,
犯罪問
題破壞著社會的穩定,
而法律只能被動消極的,
事後進行修正,
而道德則是主動,
積極的,預見性的維護社會穩定。

一百年前德國的哥德斯堡住著一個叫康德的老人,
他說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件
東西讓他終身信仰,一個是身邊的道德准則,另一個是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因此,我方認為社會穩定主要靠道德。

Ⅳ 求一個關於道德的辯論詞

對於大學生,才比德更是理想,德比才更是理想。
對於職場人士,職業水平比職業道德重要,職業道德比職業水平重要。

Ⅵ 道德問題是什麼(辯論會用)

不知道對方的辯題是什麼,如果是說「用法律解決社會問題更有效實」話那版你們危險權了,而且社會問題大多是「利益分配」的問題,利益分配用道德解決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利益分配用制度解決,制度中就包括法律。
恕我直言--這個辯題的設立本身就存在問題,一方明顯處於優勢地位。我們都很嚮往那種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盛世景象。對今天而言那隻是一種美麗的幻想。
祝你們好運!!用道德解決社會的一些問題是有效的,談更,則不知和什麼比。我猜想大約是指法治吧,如果是這樣則不用更字為好,因為法院監獄警察等等現在還不能沒有。

Ⅶ 辯論:才能和道德哪個更重要

道德更重要,才能固然重要,但德能與才能相比,德能更根本更核心更重要。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了說明德能的重要,用了很多比喻,比如把德能比喻成三軍之帥,把才能比喻為三軍之資用;把德能比喻成樹之根,把才能比喻為樹之葉;把德能比喻成一家之主,把才能比喻成一家之仆。凡此種種比喻,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就是德能和才能相比,德能更根本、更重要。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教育也注重德能教育,把德行品行放在首位,把知識的灌輸放在第二位,這就是《三字經》說的「首孝悌,次見聞」;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也是把立德放在建功立業、著書立說之前。漢代選拔官員的主要標准就是「舉孝廉」。

明代皇帝朱元璋,在選拔任用官員時也秉持「以德行為本,而文藝次之」的用人原則。康熙在用人時把德行放在首位,把才學放在其次。他說,若「心術不善,縱有才學何用」。我們今天評價學生,叫品學兼優,評價知識分子,叫道德文章,評價藝術家,叫德藝雙馨,都是把德行放在首位。千百年來,重德行品行像一條紅線,貫穿於中國文化的始終。

Ⅷ 法律與道德辯論賽一辯的開場詞

首先,我們從定義上來看法律與道德的區別。俗話說:分析問題要看實質。法律是國家制定、頒布用來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規則;道德則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准則、規范。它們雖然都是指引、評價人們行為的尺度,但性質不同,法是調整人們某些行為的規范,以規定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為統治階級服務,註定它具有狹義性。然道德是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的調整,其所調整的范圍點多面廣,因此,更能體現人民的意志。

不可否認,我們已進入法制時代,遵紀守法當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與義務。制定有效的法律並付之順利實施來維系安定團結是治國之本,真的能不能以法保持安定團結是要看是不是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意願。其意志、意願就是人民在長期生活形成的一種共識的道德准則。我們看下面這個實例,我們大家吃西瓜都是在橫著吃的,是很自然,也很習慣的,是經過實踐而來的,這時突然有一個人說:「你們應該豎著吃,橫著吃不不對。」這明顯是不和諧的事,會得到大家的反對,恰好這個人就是制定法律的人。由此可以說法律應該是建立在大多數人認同的基礎上,大多數人認同也就是道德的基礎之上。因此,道德沒有理由拒絕道德或是凌駕於之上。

道德作為啟發人們內心覺悟的無形力量,有著國家強制力無法代替的動力。記得,在前天我乘公交車,一個蹣跚的老人上車,乘務員說:「你沒錢,沒有證,不能坐車,下去別耽誤大家時間。」一個教師模樣的中年女人,自己掏出錢給那老人付了,老年人才得以坐車。沒錢沒證不準坐車,這是法律法規規定里,乘務員嚴格按標執行正常,因為是法是無情。但人有情的,做到有人可以為其借付。這么做就是道德讓人有了幫助他人憐憫之心。我在這里可以說,提高個人素質,加強道德建設,可以更有效地譴責和抑制違法犯罪行為,並可以多涌現一些見義勇為與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行為的人,而提高道德素質對法的實施可起到超出國家強制力范圍的作用。這來看來,道德力量是高於法律的范疇,因此,法律不可以反出來說道德的「不」,強奸民意。

道德對法還有彌補不足的作用,此話不假,法律是偏面的,只是單純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社會上關系需要由法調整的往往並不是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及雖然立法相當完備了,不可能事無巨細「一籃子」全部涵蓋。在這種情況下,道德卻要擔負起調整法無明文規定的某些社會關系的任務。 在此可以證明,法律基於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狹隘性,也註定了它對道德沒有言否的機會。

綜上所述,法律與道德間,後者的觸及領域和優勢遠多於前者,更能體現大多數人的意願。而且就道德而言,當國家消亡了,階級消失了,仍存在於人們心中,支配著我們上行,並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一步發展。因此,法律與道德比較,它只是道德范疇上的一個基石而已,所以更談不法律向道德說「不」了。

Ⅸ 關於道德與法律的辯論會

哈哈,這個問題太簡單了。
構建和諧社社會更重要是法律。柏拉圖在《理想國》里說,那些由於對別人有損害而對自己有利就是不正義,而正義,就是限制那些人損害別人對自己有利的人於是人們訂立契約和法律,把遵紀守法叫做正義。而《理想國》就講的是怎樣建立理想社會,連西方哲學先驅都告訴我們法律是建立理想社會的前提,怎麼能把道德放在前面呢?
道德與法律,一個是自我限制,一個是強制限制。如果給一個普通人上帝的權利,即無所不能的權利,你能保證他不去作惡?特別是這個人發現一個做不正義以此得到很大的利益,誰能保證他不去做惡?
問對方辯友一個問題:如果你家被偷,你會去報案還是等竊賊良心發現把東西送回來?(這個問題夠絕吧?哈哈哈)(這個問題是是兩個著名大學在辯論時問出來的,太絕了,無敵,誰能回答?哈哈哈 )
[把分加給我吧?]

熱點內容
社矯條例 發布:2025-01-18 03:18:09 瀏覽:923
交通法規禁止 發布:2025-01-18 03:14:28 瀏覽:342
社會與法一夕陽紅直播 發布:2025-01-18 02:37:46 瀏覽:724
謠言轉發多少條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1:48:20 瀏覽:471
女性就業地方性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9:02 瀏覽: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 發布:2025-01-18 01:22:43 瀏覽:87
國際經濟法原理 發布:2025-01-18 01:22:39 瀏覽:340
有關醫院建築的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2:35 瀏覽:53
有關外包欄目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8 00:32:49 瀏覽:725
人民法拍網 發布:2025-01-18 00:31:45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