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與治國理政

道德經與治國理政

發布時間: 2022-04-13 08:45:19

㈠ 《道德經》講了些什麼,為什麼廣受推崇

對於《道德經》我在去年已經完成了100部的小楷書法作品。對此有深刻的感悟,《道德經》之所以被歷代所推崇,有深刻的歷史淵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全文的引子,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概括了,宇宙萬物變化的自然規律,無論是如何表化都是有其自然規律可循。

其十《道德經》又是網路全書,涉獵政治,軍事,外交,治學,自然科學,水利“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哲含處世之道。

綜上所述《道德經》之所以被推崇是因為,從思想道德到文化建設,從自然科學到人文景觀,從為人處世到治國理政,從語言修辭到邏輯思維都有非常高的價值,所以會被推崇。

㈡ 有人認為《道德經》是一部兵書,原因是什麼呢

如果說讀完《道德經》後只覺得像一本兵書,那麼可能是只讀懂了一小部分,《道德經》總共八十一章,其中只有幾章內容是講解兵法的,詳細地論述了如何用兵取天下,如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六十八,六十九章等。《道德經》是舉世公認、玄奧難懂的集大成之作。

從開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可見一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是能治國理政的國君、天子或能輔佐國君天子治國理政的聖人。它是一部治國理政的帝王之學,而不是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市井學說。所以我們一般人無法真正讀懂它就不足為奇。第七十章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說明大道至簡,而世人卻不得其門而入,走上旁門左道,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焉有不亂之理。

㈢ 太上老君六字真言是什麼

除障、消業,保護。

太上老君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全稱「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並不等同於老子,老子為其化身。

按《史記》記載,老子為周代史官,構建了獨特的道論,創建了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被後世奉為道祖。這是歷史上的老子。

老子《道德經》中,蘊含著治國理政的方針和大量修行導引的內容。漢代形成了兼具政治理想和修身治身之說的黃老學,並在朝野產生巨大影響力。黃老學除了作為政治理念之外,還兼具某些宗教意蘊。

譬如《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中記載光武帝之子楚王劉英的事跡,稱「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又稱「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可見此時黃老學已經是具有宗教功能的學說。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已經出現了對於老子的神格化。

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道教,《神仙傳》中談及張道陵學道,稱「忽有天人下,千乘萬騎,金車羽蓋,驂龍駕虎,不可勝數,或自稱柱下史,或稱東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既然自稱柱下史,那就必然是老子了。老子所傳經典《道德經》也為張道陵重新詮釋,寫為《老子想爾注》。

《老子想爾注》中老子已經成為太上老君,是大道的化身,稱「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昆化,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今佈道誡教人,守誡不違,即為守一矣;不行其誡,即為夫一也」。

這一說法被後世道教繼承,如唐代成玄英《老子義疏》疏釋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時稱,「太上,即是玄天教主太上大道君也。言道君在玉京之上金關之中,凝神遐想,為常應之處」。同時,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疏稱「即是太上之教廢也」。

如此,大道即是太上之教,道、教、太上三者一體。此處的大道乃是老子所述之道,即老子所教之道,老子即太上無疑。

由此,老子與太上老君的關系密不可分,太上老君之名正式出現在老子的身上。從這一層意義上說,老子演化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則是神格化的老子。

㈣ 道德經是思想上層建築又是政治上層建築是對還是錯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9

㈤ 道德經闡述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老子》又名《道德經》,共81章,前37章為《道經》,後44章為《德經》。《道德經》的核心是「道」。它繼承了《周易》、《洪範》等著作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揭示了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並提出「天道自然無為」的無神論思想。《老子》將視角放在宇宙之外,與「道」相比,宇宙萬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內容博大精深,直到現在,在某些方面對《老子》的研究還沒有定論,《老子》之於研究者,一如它所說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老子》文約意豐,視角獨特,思想深邃,內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仍然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大而言之,它在治國理政、運籌用兵、處理國際關系、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小而言之,它是人們為學、修身、處理各種人際、社會關系的精神圭臬。
以上是重慶出版社書立方系列口袋書《老子》的前言,也可以作為《道德經》的讀後感,我想以我個人觀點修正幾點內容:1,我對上文「視角獨特」異議,應該說《老子》的思想已經擺脫了「視角束縛」,正所謂盲人摸象、各說異端,現代人很難理解和不能正確定論《老子》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視角的局限性所致。2,我對「大而言之」的觀點做點補充,《老子》的宇宙觀,不能只局限於地球,他能解釋我們現有的宇宙觀,他甚至對星際探索、天外生命、克隆技術等前沿科學都有指導和啟發作用。可以說它沒有時代性,它可以隨時間無限延長。3,它可以小到,分子生物學甚至更微觀的科學領域,因為人類還沒發現0.1飛米以下的物質結構是什麼樣子。

㈥ 道德經中治理大國的秘訣是啥為何會說鬼神不可能傷人

道德經中講求“治大國如烹小鮮”。我們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誕生的諸子百家學說當中,儒家可謂是毫無爭議的“龍頭學說”,至今已經成了古往今來的中國人精神生活,文化烙印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而僅次於儒家的,就是老子李耳一手創立的“道家”學說。道家奉《道德經》為原典,道德經也就是老子當年西出函谷關之前,洋洋灑灑寫下的一部經文寥寥的奇書。在這部書中,不僅講述了“辯證智慧”,還闡明了一些政治藝術。這從何說起呢?

綜上所述,道德經中治理大國的秘訣,就是“治大國如烹小鮮”。

㈦ 一個人讀懂了道德經會怎樣

有人讀懂的道德經會是怎樣一個人的道德和理念,它的人有所不同,而且他所做的一切事情有鎖所不同

㈧ 無為而治是什麼意思 無為而治解析是什麼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道德經》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無為的,但「道」有規律,以規律約束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萬事萬物均遵循規律。引申到治國,「無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為「道」中的規律)治國,以制度約束臣民的行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

「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因為不違背客觀規律,遵循客觀規律而為,所以無所不為,就是什麼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觀規律。

從治國理政的角度研究無為而治也是有現實意義的。 所謂無為而治,就是通過無為而達到天下大治。什麼是無為?從字面上看,無為似乎是無所作為、消極無為的意思,其實這是望文生義。老子所說的無為,絕不是什麼也不做。「無為」並非是無所作為,而是以無為而有為。

《道德經》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無為的,但「道」有規律,以規律約束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萬事萬物均遵循規律。

引申到治國,「無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為「道」中的規律)治國,以制度約束臣民的行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是以法(「法」同「道」)治國,而非人治;人過多的干預社會秩序則亂,法治則井然有序。

「無為而治」對於帝王個人准則而言,即是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將合適的人才擺在合適的崗位上,具體事情分攤給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親。

思想內涵

道家中的「無為」一般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崇尚天道(自然法則),即人與自然界之間的自然無為。提出「道法自然」、「天地生萬物,然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二是崇尚人道(人事規范),即人類活動應與天道般自然無為。

提出「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也」。其中在崇尚人道方面又有兩層意思,一即提倡人應順應自然界,隨緣而動,不要隨意破壞自然的和諧與平衡;二即社會人際關系方面,提倡應統治者效法「道」的自然無為精神,盡量簡化社會的各種制度與規范以保持民間民風單純朴實。

現代發展

道家要求人們學習大自然的純朴和諧,讓一切事物都回復到其原始的自然狀態,讓事物顯示其本來的面目,人與自然不應視為一種對立、緊張的關系,人的文化創造不應無視自然之理,而是應當尊重自然,遵循客觀規律;

人類應該通過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消除人類的自我中心主義,回歸到人與自然融合無間的和諧狀態,故為「道法自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無為而治

㈨ 老子的道德經,是寫給統治者看的嗎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道家的經典著作,雖短短五千多字,但是內容卻包羅萬象,裡面有別具道家特色的治國之道,也有講求「虛心」、「益謙」的修身之學。

因《老子》一書中所展現的「道」,上可治國,下可修身,於此,也有不少人認為《老子》這本書是寫給統治者看的。

是這樣嗎?

這種「道」,絕對不是拘泥於某個群體,而是覆蓋所有「個體」。

因為「道」家的道,從一開始,其立腳點就高。「道」是「萬物之母」、「天地之始」,即「道」從被提出的那一刻,就是覆蓋了整個世界的存在。

一言以概之,《老子》一書中的「道」攘括萬物,是萬事萬物的「道」,而絕非僅限於人世之「治國理政」的道,於此,道家《老子》一書並非是寫給狹義上的「統治者」看的。

註: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文中圖片來自網路,部分素材來自網路,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

㈩ 無為而治真正內涵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為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

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而且強調「無為無所不為」。

從治國理政的角度研究無為而治也是有現實意義的。 所謂無為而治,就是通過無為而達到天下大治。

什麼是無為?從字面上看,無為似乎是無所作為、消極無為的意思,其實這是望文生義。老子所說的無為,決不是什麼也不做。他說過:「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這里的「必作」利『為』嗚「治」都是有為的意思。「無為」並非是無所作為,而是以無為而有為。

「無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為「道」中的規律)治國,以制度約束臣民的行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是以法治國,而非人治;人過多的干預社會秩序則亂,法治則井然有序。「無為而治」對於帝王個人准則而言,即是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將合適的人才擺在合適的崗位上,具體事情分攤給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親。

熱點內容
社矯條例 發布:2025-01-18 03:18:09 瀏覽:923
交通法規禁止 發布:2025-01-18 03:14:28 瀏覽:342
社會與法一夕陽紅直播 發布:2025-01-18 02:37:46 瀏覽:724
謠言轉發多少條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1:48:20 瀏覽:471
女性就業地方性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9:02 瀏覽: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 發布:2025-01-18 01:22:43 瀏覽:87
國際經濟法原理 發布:2025-01-18 01:22:39 瀏覽:340
有關醫院建築的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2:35 瀏覽:53
有關外包欄目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8 00:32:49 瀏覽:725
人民法拍網 發布:2025-01-18 00:31:45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