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選擇研究

道德選擇研究

發布時間: 2022-04-13 11:07:00

A. 如何解決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對於逆來向選擇 ,可以源通過
1.發送信號 (比如可以簽訂合約,如果商品質量有問題實行賠償,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假一罰十」,在勞動市場上,比如說學歷證書 那就是你的能力信號)
2.建立信譽
3.在保險市場上,可以將保險當作一種附帶利益,也可以政府規定每個人強加保險。

對於道德風險:
1.激勵 (企業的激勵制度,職工持股等等)
2.提升機會成本(比如高水平工資,使被發現不好好工作的丟掉工作的機會成本上升,等等)

這兩個問題都是由於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導致的 ,想像能使信息完全的其他方法

B. 某個研究者准備研究道德兩難教育對於提高幼兒道德認知發展水平的影響 , 他選擇了一個實驗班 . 實驗

為什麼?
6、仔細回想故事中的困境。海因茨已經為救妻子命盡了全力,無論如何都不該採取偷的辦法解決問題,但他還是去偷葯了,稀有葯品應該按照公平原則加以調控
6
以普通的倫理原則為准則
海因茨設法救妻子的性命無可非議。
歐洲有個婦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別人也可能急需這種葯。他這么做,只不過做了丈夫該做的事
4
以法律和秩序為准則
採取非常措施救妻子的命合情合理,但偷別人的東西犯法。
偷東西是不對。葯劑師不僅沒答應,還說兩難故事法是科爾伯格提出的。,就是為了賺錢。」
漢斯別無它法,利用晚上撬開葯劑師的倉庫門,把葯偷走了。
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或者允許他賒帳,為救她的命去偷葯
習俗水平
3
以人際和諧為准也稱為「好孩子」取向
做賊會使自己的家庭名聲掃地。他偷葯在道義上是否錯誤。他是認知結構主義學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學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他根據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的階段性提出了「道德兩難法」,在兒童思想道德教育中產生了很大影響。「道德兩難法」即道德兩難故事問答討論法,就是在道德兩難故事討論中,可不這樣做的話、 他偷葯是對的還是錯的,對別人是不公正的。
為救人性命去偷是值得的。對於任何一個有道德理性的人來說,人的生命最可貴,生命的價值提供了唯一可能的無條件的道德義務的源泉,受到懲罰
他事先請求過,又不是偷大東西,他不會受重罰
2
以行為的功用和相互滿足需要為准則
如果妻子一直對他不好,海因茨就沒有必要自尋煩惱,當這樣一個道德兩難故事呈現給孩子們之後。
科爾伯格1958年在芝加哥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1959年去耶魯大學任助教,1962——1968年任教於芝加哥大學;從1968起轉任哈佛大學教授,給自己的家人(包括妻子)帶來麻煩和恥辱
不管妻子過去對他好不好,他都得對妻子負責?為什麼。
後習俗水平
5
以法定的社會契約為准則
丈夫沒有偷葯救妻子的義務。醫生認為只有本城有個葯劑師新研製的葯能治好她。配製這種葯的成本為200元,但銷售價卻要2000元
病婦的丈夫漢斯到處借錢,更高層次和階段的道德推理兼容更低層次和階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反之,則不能,海因茨就應關心妻子,冒險偷葯
如果妻子一向對他好,需要改正的是現行的法律,如果有什麼不對的話,你認為漢斯最負責任的行為應該是做什麼?為什麼?
科爾伯格提出了道德發展三個水平六個階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可最終只湊得了1000元。漢斯懇求葯劑師,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將葯便宜點賣給他?
3、 漢斯有責任或義務去偷葯嗎?為什麼?
4、人們竭盡所能去挽救另一個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為什麼,這不是正常的夫妻關系契約的組成部分:「我研製這種葯。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模式給我們勾畫出:道德發展是連續的按照不變的順序由低到高逐步展開的過程、哈佛大學道德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海因茨就沒有盡到丈夫的義務,啟發兒童積極思考道德問題,從道德沖突中尋找正確的答案,以有效地發展兒童的道德判斷力,但他沒有考慮所有人的生命的價值:

水平
階斷
道德推理的特點
關於「海因茨兩難」的道德推理淘寶網女裝評價祛痘產品哪種好好用身體香氛哪個牌子好瘦臉二次清潔哪個牌子的好
不該偷的理由
該偷的理由
前習俗水平
1
以懲罰與服從為定向
偷東西會被警察抓起來?
5、 漢斯偷葯是違法的,這是一種超出職責之外的好行為。
法律禁止人偷葯,卻沒有考慮到為救人性命而偷東西這種情況。海因茨不得不偷葯救命;各階段的時間長短不等,個體的道德發展水平也有較大差異,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習俗水平或習俗水平,而永遠達不到後習俗水平的階段,科爾伯格圍繞這個故事提出了一系列問題,讓兒童討論,以此來研究兒童道德判斷所依據的准則及其道德發展水平。
1、漢斯應該偷葯嗎?為什麼?
2。為救妻子去偷葯

C. 當代大學生道德現狀分析

大學生是社會新生代,祖國的新血液。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的好壞會直接左右他們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時也影響到社會的前進發展。大學生的道德取向則是一個社會道德的風向標。
一、當前大學生道德現狀  
1、追求潮流,安逸享樂,缺乏節約意識。
不顧家庭經濟狀況,一味追求名牌生活,一些甚至惹上貸款。喜享樂,學習上不刻苦,生活上圖享受。逃課、曠課家常便飯,掛科習以為常,吃飯外賣、喝水奶茶,時不時出去逛街買東西。生活作風不節約,一件衣服一桶水,洗澡半個小時以上,一邊刷牙一邊放水。 2、自我意識膨脹,生活行為失范。
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強,希望擺脫他人對自己的監護,但是非辨別能力不足,自我約束力差。因此,出現道德觀念淡薄,生活行為失范等現象。在男女交往中,公共場合行為過於親密,男女感情混亂。在日常生活中,大聲喧嘩,出口成臟,排隊加塞等。
3、思想道德心態逆轉,理想追求淡化。
一些學生以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核心,強 調個人本位,社會、集體次之;在物質和精神關繫上,過分關注眼前的機會和發展,缺乏遠大理想和目標,更缺乏奉獻精神與集體主義精神。
二、形成原因
1、社會因素
社會日新月異,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但精神生活沒跟上。大學生在學習時不免受到影響,一些低級趣味雜志、網路視頻、音像製品的流傳,成為大學生精神生活的最大障礙,對其自身的思想觀念產生負面影響。
2、學校因素
中學階段的應試教育,片面注重文化知識的灌輸教育,而忽略了 學生的道德教育,直接導致了部分學生的只要成績好就一切都好的錯誤觀念。
3、家庭因素
由於當今多為獨生子女,部分家長對孩子過分地溺愛,放鬆了家 庭教育。且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績而忽略了其人格道德的全面發展。
4、自身因素
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物質等各方面不缺,形成唯我的性格。並且在當前形勢下,許多學生對日趨多元的道德標准有時尚不能加以正確選擇,面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道德、不文明的現象,不能自覺地去身體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規范,有的大學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脫節。 
三、特點
1、主體性。
不少大學生在人生價值觀上崇尚自我,以個人為主體,注重個人奮斗,注重個人的參與,強調自我價 值的實現。
2、務實性。
第一,大學生在處理國家需要與個人發展的關系方面,越來越考慮個人的發展要求。 現在的大學生首先 選擇一些大城市、 待遇好一些的單位,
3、兼容性。
由於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群體利益分配的差別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大學生在價值觀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顯增多。在價值判斷與選擇上存有「關心與冷漠相容,希望與困惑並存,進取與彷徨相伴,認同與失落交錯」的心態。從價值實現的途徑上看,傾向於既靠自己努力,又爭取別人幫 助。
4、不穩定性。
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的選擇和判斷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他們常常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四、建議
1、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培養良好的道德思想;遵守法紀和社會公德,通過自主的體驗來感知道德知識,通過真實的感受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通過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規范,並在實踐中培養道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學校:學校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德育工作的組成部分。為使大學生的 知識教育和思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要樹立開放式德育觀念。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必須具有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胸懷,應該把大學生德育的目的、內容、原則同各種載體、媒介相結合,通過更多的形式和渠道廣泛開展育人活動,做好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和環境育人工作,形成多維開放的大學生道德意識培養體系。 
3、 社會。①使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大學生成長的各個領域。②制定和不斷完善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政策。③建立大學生思想道德發展所急需的強有力的社會支持體系。④加強社會文化建設,營造能夠感受理想和意義的精神家園。

D. 道德在不同時期有哪些體現

1、原始社會的道德,以維護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為基本原則,倡導共同勞動、平等互助,人們無條件地踐行公共義務,推崇正直、誠實、勇敢等品格。但同時,氏族間的復仇殺戮、血親之間的通婚以及人食人的風氣則表現出這一時期道德形態的缺陷。

2、奴隸社會的道德,講求奴隸對奴隸主的絕對服從和人身依附,主流社會鄙視勞動和勞動者,並奉行男尊女卑、男主女從。這一時期,西周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周公姬旦創立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宗教政治倫理觀。而春秋時代的孔子開始形成以「仁」為中心的道德體系。

3、封建社會,道德被用來維護宗法等級關系,具有政治化、宗教化、規范化、理論化的特徵。封建制度以小農經濟為基礎,而小農經濟需要宗法制度來維系,於是,宗法制度及其派生出來的倫理文化獲得尊崇和弘揚,逐漸演化為以「三綱」、「四維」、「五常」、「六紀」、「三達德」、「八德目」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要內容的一整套道德修養理論。封建社會道德的基本規范就是忠君、孝親。

4、鴉片戰爭後,西方思想逐漸傳入古老的中國。以嚴復、孫中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將資產階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天賦人權論等學說,以及自由、平等、博愛等資產階級的基本道德規范引進了中國。當時的中國屬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資產階級的道德原則對推動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其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道德局限性也表現得十分明顯。

(4)道德選擇研究擴展閱讀

道德的起源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卻不能分辨對錯。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所以說道德從根本上起源於慾望和理性的統一。

進一步來講,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感覺又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源於愛好,痛苦來源於討厭。凡熱愛一事物者,該事物就能夠給他以快樂,所以愛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樂。因此,道德與快樂並非不可兼得。

在沒有養成習慣之前,快樂常常誘導我們選擇做不道德的事,痛苦則迫使我們選擇做不道德的事,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並不容易。但是,良好的選擇習慣一旦養成,道德的活動本身就能夠帶來快樂,這種快樂又誘導我們選擇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也可以說並不難。特別要注意乃是從小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因為好習慣既然特別的有助於增進人的幸福,壞習慣自然也就特別的能夠損害人的幸福。

E. 關於道德抉擇的例子

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和夥伴們在玩,一不小心,打碎了
最心愛的花瓶。他心裡很害怕,當
問起他的時候,他說是他的夥伴不小心把碰倒了,
看他臉色不對,就又問他:「真的是你的夥伴嗎?那你為什麼這么驚慌呢?」小男孩還是沒有勇氣回答,當姑媽要走的時候,他終於承認了,花瓶是他打碎的,不關夥伴們的事兒,又像姑媽道了歉。姑媽轉過身來,對他說:「孩子,你能勇於承認錯誤,這讓我感到很欣慰,做人要誠實,做事要光明正大,
,為時不晚!以後小心點兒,不要再惹麻煩了。」「謝謝姑媽,我會的!」男孩說道。
小男孩兒經過這件事,從此再也沒有犯過同樣的錯誤,時時刻刻都把姑媽的話記在心裡。

里,我們也會經常會遇到一些事:用完了別人借給你的東西,覺得好的,就沒有還給那個人,自己用了起來。一個高個子女孩,借同學一支
,他覺得很耐用,又很好看,所以就給同學說:「能借你一個晚上嗎?同學不好意思拒絕,就答應了。過了一天,同學也忘了自己借出去的東西,借的人也不提這件事,怕她想起來,向她要筆。
過了好幾天,同學看見高個女孩兒在用自己的筆,她才想起來那件事,於是同學走到她跟前微笑著說:「這支筆可以還給我了嗎。」那個人頓時臉紅了,沒什麼可說了,就說出當時自己的想法,並道了歉,把筆歸還了本人,從此那個高高的女孩再也沒有做出類似的事情了。
判斷一件事的對錯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面對道德抉擇我們要做到:善良、誠實、守信!!

F. 大學生道德

簡單說來,道德選擇教育是以強調人的主體性為根本特徵,以允許道德選擇為前提,以實現對人的本質、主體性、社會理性的充分尊重為本質內涵,以提升道德認知能力、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實踐能力為核心內容,以實現主體人格的完善為最終目標,回歸道德與教育的生活源泉,是一種全新的道德教育的理念和實踐形式。

人們根據一定的標准進行道德選擇,這個標准就是我們說的道德選擇的尺度。在我們看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道德選擇的核心准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一概括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既突出了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又強調了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既繼承吸收了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又結合了當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本質特徵,指明了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發展方向。現代社會生活的多樣性,給予了每個人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承認多樣性決不意味著放棄原則、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無論怎樣選擇,都不能離開做人和社會道德的底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應該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為當代大學生指出了一條明確的行為准則和人生方向,是規范人們道德選擇的價值尺度。

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生活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所有制結構從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發展到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不同經濟成分的並存,也就意味著多種利益主體的並存,因而在意識形態領域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反映不同利益主體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也就必然會存在著人們關於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不同價值取向。一些大學生產生了拜金、享樂等思想。因此,反對和批判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更好地確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主旋律地位,積極培養大學生正確的道德選擇能力,仍是任重而道遠。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實踐中增強道德選擇能力

在大學生中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承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也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要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基石,增強大學生的道德選擇能力,使之成為祖國和民族道德高尚、奮發有為的新一代建設者。

大力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促進道德選擇能力的形成。要對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列入學生工作考核指標體系,根據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形勢的變化,對新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研究,不斷修訂、完善學生教育管理制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道德選擇能力。堅持開展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學術、科技、文體和藝術活動,培養廣大青年學生自強不息、誠實守信、勇於探索的精神,形成嚴謹的道德選擇准則。

教師是道德選擇能力的釀造者,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決定者,教師的治學治教精神、態度、方法及做人原則等代表了學校的文化主流,教師的道德選擇能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突出表現。學校應從師德建設入手,以良師的身體力行引導學生。廣大教師必須恪守師道規范、愛崗敬業、嚴謹治學,才能既教書又育人。要掌握教育規律,按教育規律辦事,正確處理育人與育己、教書於育人的關系;要加強自身修養,寓道於教,精心育人;要以正確的思想觀點、嚴謹的治學態度、良好的文明行為影響學生;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講授材料,把教書育人滲透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要熱愛本職工作,依法執教,安心從教,勤奮任教,優質施教,認真貫徹「高等學校各門功課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的精神,切實落實「任課教師是課堂教學第一責任人」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尊重學生個性,又要嚴格要求,真正營造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良好氛圍。

當代大學生不僅要具有明確的榮辱觀念,還要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去,共同努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為全社會普遍認同的社會心理,成為道德選擇的價值標准和模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立需要良好社會環境,良好的社會環境離不開合理、公正的道德獎懲和社會輿論的威懾力,同樣也離不開每個公民,特別是作為社會希望的當代大學生對是非、善惡、美醜問題的思考與判斷,認同與選擇。要想提高道德意識水平和道德選擇能力,道德主體必須積極主動地去參加道德實踐活動,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體驗、鍛煉、提升、固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意識,在道德實踐中獲得道德知識,提高道德選擇能力。

G. 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現狀調查

可以看出,中學生無論在社會上,在學校內,其愛國意識的養成,總體上看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由此也驗證了學校在愛國主義教育,尤其是學生愛國認識與愛國行為養成方面的教育效果。在升國旗、奏國歌時,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的行為調查中,有89%的學生能做好。也說明學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建立在學生對愛國主義概念認識之上的。

四大發明是我國古代的偉大文化成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材料,對於一個中學生來講,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調查結果則表明,一部分學生對一些基本常識缺乏掌握。應該看到,德育與智育是辯證統一的。我們在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品德教育時,要十分注意智育因素的培養。

另外。13%的學生不了解國徽圖案的象徵意義,還要加強有關知識的學習。有3%的學生對升旗儀式持無所謂的情感,甚至有厭煩的情緒,令人擔憂。說明《國旗法》的學習教育要深入開展,升旗儀式有待進一步規范。參加升旗儀式是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之一,不是一種形式主義要讓學生自覺地通過這一活動接受教育、陶冶情操。

基於以上分析,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高度重視新形勢下的道德品質教育,德育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政治方向、形成馬克思主義正確的思想觀點、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不然的話,他們很有可能面對日益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迷失方向。學校要注意研究學生品德形成的內在心理機制,抵制德育工作的形式化和表面化。學校一定要把德育和智育結合起來,努力開展「寓德於教」的活動。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道德觀念就是一句空話。要充分發揮政治課及其他學科的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水平。

學校一定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鼓勵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不能把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停留在觀念的層次上,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高低的標志是其行動,這同樣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立足點和歸屬。孔子說,聽其言而觀其行,就是強調一個人的道德行為,我們要在反復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只有這樣,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才真正地落到實處,找到方向,德育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

對待師長的情感行為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中小學生對師長的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來看是比較好的,這從一方面反映了目前中小學愛國主義品質的人格基礎狀況,又從另一方面表明我們的中小學具有形成優秀道德品質的潛在的較強的能動性,自然也是加強道德教育能受到實效的前提。

禮儀,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古訓曰:「不學人與禮無以立」「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可見,禮儀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禮儀教育肩負著選擇、傳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尚使命。它一方面把中華民族禮儀轉化為青年一代的素質結構: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時代禮儀。近年來,由於社會風氣不盡人意。一些與禮儀相悖的行為侵襲和影響著青少年,不少青少年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調查顯示,有的不會鞠躬、不會微笑、不會拍手;有的見到老者不是昂首挺胸,「目中無人」,就是低下頭來,摔肩而過;有的家庭甚至出現「孝順顛倒」的不正常現象。「禮儀之邦」的中國出現了禮儀失落,不能不使人感到憂慮。

人生在世要有「三自」,即自尊、自知、自製。「自尊」是為氣節、「自知是為智慧、「自製」是為修養。有了「三自」,在人格上能頂天立地,在交際上能使用文明用語、道德規矩,不卑不亢,在品德上能上下稱道。

人生價值取向

學生最敬佩的人物調查中處於前五位的次序為:

1、科學家

2、革命領袖

3、成功人士

4、英雄模範

5、著名演員或歌星

崇拜偶像的選擇時代的限制,年齡和社會影響的痕跡是很明顯的,敬佩的人物中科學家居第一,革命領袖居第二。每個健康的孩子都有可望長大的急切心理,在這種急切心理的催促下,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未來的我」。這個「未來的我」,就是孩子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中心崇拜的偶像是學生心甘情願選擇的,是在一定環境熏染下潛移默化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動搖、不易轉移,就會在孩子未來的成長過程中起規范作用、推進作用。

作為家長和教師應該將一些追求高遠、矢志不移、貢獻卓著、完善小我、光大大我的知名人物介紹給孩子。讓孩子的心靈逐漸與他們產生共鳴。讓孩子去體察,去感受,逐漸從崇敬升華為崇拜。

幫助孩子選擇崇拜偶像,就是幫助孩子選擇永不退休的終身教師,一旦做成功了,又是終身有益的大好事,就會全方位、多層次地影響孩子,給孩子以前進的動力。

奉獻與所取的關系是人生價值取向的核心問題,學生中認為人生在於奉獻的佔40.6%,認為在於奉獻也在於索取的佔49.2%,多數中學生用奉獻與索取兼顧的價值取向取代「人生價值在於奉獻」這一觀點的主導位置。

對人生的思考,多數中學生是非觀念比較明確,但社會生活的實際狀況比理性的標准更具有影響力,他們思考的熱點更側重對現實人生的關注,不確定的因素不少。

在政治價值觀方面,大部分學生能正確認識並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黨的領導,對走社會主義道路持肯定態度的佔95.19%,表明大多數學生希望國家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保持長期穩定和繁榮。當然有部分學生對政治教育課冷淡,對意識形態不關心,「政治無用論」有一定的市場。

在道德價值觀方面,對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61.6%的學生認為需要大力提倡。有35.3%的學生既要為人民服務,也要為自己謀利益。

在道德行為上,一些公認的社會道德准則在不少中學生中並沒有成為約束自我的力量,對考試作弊問題,30%的學生認為「不作弊更好,作點弊也無妨」;有3.2%的學生認為「不作弊太傻了」。調查還表明,對英雄模範人物表示敬佩,但不準備去仿效。

在道德情操上,部分學生道德能力不強,道德選擇是非不清,對社會上的一些違反道德和法律的行為認識錯位,道德行為表現不良。少數學生有打架斗毆、偷竊、欺詐等行為,受到校紀、法紀處理。

職業價值方面,在選擇職業考慮的因素上。選擇職業符合個人特長和興趣的佔35.8%,而符合社會需要的僅佔20.6%。總體上看,中學生考慮職業選擇因素上,更加註重自身發展,強調符合個人興趣、特長,以實現個人抱負為出發點,並且兼顧社會需要,同時也考慮工資收入和穩定等實際問題。

在具體職業選擇上,把從事科技工作放在首位,偏重個人生活和前途,民族、社會、集體責任感不強。認為講人生理想就是自我設計,講成才就是成名成家,講幸福就是個人幸福,講民主就是個人自由。

極大多數學生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是持否定態度的,但同時有追求個人利益,嚮往高收入、高消費的現象比較明顯。不少學生在對待理想與現實、精神生活與物質享受、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繫上,明顯地向後者傾斜,具有兩面性。對學生情況的估計,不能只停留在調查數據的分析上,還要看到問題的深層內涵和實質。當今的中小學生,思想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他們思維敏銳,勇於探索,求知慾強,文化科學知識面廣,但存在著兩重性,既有務實、自立、開拓的一面,也有短視、盲目的一面。其表現為可望實現現代化,又對社會主義方向不夠明確和堅定;能較快適應改革開放,但情緒起伏不定;務實觀念增強,但對政治漠不關心;自主意識突出,但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意識減弱;開拓意識強,但刻苦意識欠缺。這些問題的存在,如果不在學校教育階段給予正確引導,勢必影響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影響他們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此,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給點分吧!謝謝

H. 研究人員在進行研究時需要考慮哪些道德標准

要維護社會秩序,不能損害道德尺度,要考慮行為的影響

I. 大學生道德選擇原則

大學生作為道德行為的主體,時刻面臨著自身道德價值的選擇與實現。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市場機制不健全、不規范,相應的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建設相對滯後,由此在社會生活中出現的二律背反現象,令眾多大學生無所適從,為師者亦措手不及,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面對紛繁甚至沖突的道德價值,大學生時常陷入兩難或多難選擇的境地。尤其是近年來社會評判標準的不確定性,給大學生進行自我道德價值的選擇和實現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為他們同樣的行為,往往在社會中得到不同的評價,時褒時貶,時贊時斥,以致於大學生的自我評判標准也難免發生左右擺動,難以確定。因此,從理論上回答大學生的道德價值選擇應該遵循什麼樣的道德原則,以及在這些根本原則指導下,如何幫助大學生實現自我選定的被社會認可的道德價值,這是大學德育的根本目標之一,同時探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教育的原則,對於把握道德教育的方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道德行為的主體是人,人的一切活動構成了人的價值,但這個價值是十分寬泛的概念,僅從道德價值來看,它既包含了由人的「失范」行為所造成的道德負價值,也包含了由人的「應當」行為所帶來的道德正價值。由於價值觀往往決定了人們如何認識和評價事物,以及選擇行為,所以價值觀是進行價值評價和行為選擇的重要依據,它影響、支配著人們的實踐活動,左右人們的選擇和行為。因此,主體在確立人生的道德價值時,必須首先明知什麼樣的行為才能帶來道德正價值,即應得到鼓勵和幫助實現的道德價值。由於價值對人的選擇和行為,往往起傾向性的作用,因而價值評價有其特殊的價值尺度和客觀標准。這個尺度和標準是,凡是有利於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就有價值,其推動作用越大,價值就越大。反之,就沒有價值。可見,大學生「應當」的道德價值的行為准則是以大學生的行為結果,究竟對社會有利還是有害,是促進社會進步還是阻礙社會進步,是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還是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為准則。凡屬前者的道德行為都應是取得正的道德價值的行為。
由此,大學生的道德價值就是指行為主體(大學生)在一定動機的支配下從事的能體現社會發展必然性的道德原則和規范,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人和社會需要的活動價值。大學生的道德價值選擇無疑應該根據這一原則來確立。
然而,大學生的道德價值選擇過程是非常復雜的。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道德認知是大學生進行道德行為選擇的基礎,是道德品質的基本組成部分。認知因素指的是對態度、對象的知覺、理解、信念和評價。在德育心理學中,特指人們的道德觀念,即對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認識,對社會和道德現象、道德行為規范及其意義的理解,以及對是非、善惡的評價。在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道德認知因素是首要的前提。只有認知清楚、明確,才有可能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形成良好和正確的思想品德。
因此,道德價值選擇需要建立在正確的自我理性判斷基礎之上,並能經受社會、歷史、科學理性的長期考驗判斷才能確定下來。由於它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是人生經驗的深刻認知和理性升華,因而它會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自我認知能力的成熟及理性的不斷升華而不斷地自由自覺地發展。事實上,今天的大學生中,相當一部分是獨生子女,由於年輕和認知能力的局限,社會閱歷的膚淺,基本理性自覺精神的不足,思維模式的簡單化,因而很難真正正確地確定出自己的道德價值。他們所確定的道德價值,往往是不自覺的、多向的、不確定的,甚至帶有明顯的隨機性、盲目性和自發性。在其道德行為上也反映出明顯的二重性,部分學生在價值判斷與行為選擇之間存在明顯反差。人的思想是環境的同化作用和個體內在的選擇作用的統一,人的思想形成和變化畢竟要受環境的制約,其中社會環境起著主導的制約作用。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這難道需要經過深思才能了解嗎?」因而當前大學生在道德行為選擇上的沖突與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定時期和特殊環境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客觀現實性和歷史必然性。

熱點內容
自然債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3:45:00 瀏覽:205
商業侵權的法律責任包括 發布:2025-01-18 03:44:47 瀏覽:538
社矯條例 發布:2025-01-18 03:18:09 瀏覽:923
交通法規禁止 發布:2025-01-18 03:14:28 瀏覽:342
社會與法一夕陽紅直播 發布:2025-01-18 02:37:46 瀏覽:724
謠言轉發多少條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1:48:20 瀏覽:471
女性就業地方性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9:02 瀏覽: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 發布:2025-01-18 01:22:43 瀏覽:87
國際經濟法原理 發布:2025-01-18 01:22:39 瀏覽:340
有關醫院建築的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2:35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