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的框架

道德經的框架

發布時間: 2022-04-13 12:29:22

⑴ 道家的道家經典

道家經典主要有:

道德真經》、《南華真經》、《文始真經 》、《沖虛真經》、《通玄真經》、《陰符經》 、《玉樞經 》、《太上老君內觀經 》《太上感應篇》 《龍門心法 》。

知識拓展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南華經》本名《莊子》,是戰國時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學派大師莊周及其後學的作品。

《列子》又名《沖虛經》,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

《陰符經》分上、中、下三篇,依次是《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國安民演法章》《強兵戰勝演術章》,李筌遍游天下名山,四處尋訪得「道」之人時,在河南嵩山虎口岩的石壁中發現了《陰符經》。

二十世紀初道士王圓籙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大批古代經典文書抄本。其中道教遺書抄本約有五百餘件,其抄寫時期在南北朝後期至唐朝中期約二百年的時間,尤其以唐高宗,武後至唐玄宗時代的抄本最多。其內容包括道家諸子、道教經典、科儀等約有一百多種道書,其中約有半數抄本是《正統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

敦煌道經的發現,不僅彌補現存明《道藏》的缺佚,而且為研究河西地區的道教歷史提供了珍貴史料。敦煌遺書一經出現,便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極大關注。日本學者大淵忍爾1978年出版《敦煌道經目錄》,該書著錄敦煌道經抄本約四百九十六件。1979年,大淵先生又出版《敦煌道經圖錄篇》,刊載全部敦煌道經的影印圖版。1999年中國李德范先生出版了《敦煌道藏》,將敦煌出土遺書中的五百餘件敦煌道教文獻整理匯編,集成五巨冊。

《中華道藏》以明《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為底本,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對三洞四輔以外的經書又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歸類。全藏分為三洞真經、四輔真經、道教論集、道教眾術、道教科儀、仙傳道史和目錄索引七大部類。各部類所收經書。按道派源流和時代先後編排次序。


⑵ 道德經介紹~

「引來車買漿之流」有雲:「好話不源在言多」。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文明流傳下來的遺 產,盡管汗牛充棟,但論及能總括中華民族的基本傳統、思想與精神「一言以蔽之」者,無 容質疑,當首數老子的《道德經》〔亦或直呼為《老子》〕。其精煉的九九八十一章,僅以 簡潔優美的五千文字,洋洋灑灑深邃博大地,構造出了一個樸素、自然、豁達、飄逸的宇宙 觀、人生觀、方法論的宏大框架。影響所及,不但融匯於儒、釋鑄成三位一體的華夏文明基 本肌骨,隨著中華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所推崇。

⑶ 道德經哲學原理 為什麼半部道德經可以知天下

只聽說過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沒聽說過半部《道德經》知天下。
它不是走的哲學版的邏輯(必然權)系統,而是邏各斯系統(非必然的思維內核),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原理」這一概念。
它的智慧取之於自然(道法自然),是天人感應,是主觀認識中登峰造極的智慧。
諸子百家中,最早對客體產生較為深刻的理解,並將這種理解出來的自然智慧,貫穿於人生、人性以及諸般可以值得推敲延伸的形而上屬性。
它不是哲學,同時超脫於哲學體系的框架,它的答案它所追問的問題,和形而上學大哲們的所謂「終極」答案無限相似。
或許馮友蘭先生的那份四重人的境界的評價,是對《道德經》的最高贊譽。孔夫子不過「道德境界」,而老子已經進入「天人境界」。
至於知不知天下,但凡有知之士,知識和智慧越高深,越發自內心認為自己無知,試問用心讀《道德經》的人,又怎麼會妄言「知天下」呢?

⑷ 道家的基本思想體系是什麼

道家的創始人是春秋中期的老子,反映老子思想的著作是戰國時人編纂的《道德經》。老子首先提出了「道」的概念,他還認為事物矛盾對立的雙方「相反相成」,可以互相轉化,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道家學派在戰國中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他的《莊子》一書發展了道家學說。道家的思想體系十分博大,但主要是「道為萬物本源」的觀點和「清靜無為」的觀點。道家的「道」是一個很玄妙的概念,老子認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就是道。道家的無為觀對後世也影響很大,有的用它來規勸那些好大喜功、揮霍民力的統治者,有的把它作為清高無為、孤芳自賞的精神支柱。《漢書·藝文志》中記載老莊著作及《伊尹》《鬻子》等先秦道家著作34種。

⑸ 看完道德經,你們有哪些理解

中國人的老祖宗老子在《道德經》上說得非常清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也就是說:道生時間,道生空間,道生宇宙,道生萬有,道生萬物,道生植物,道生動物,最後,道生人類!

道是自有永有的!道是充滿宇宙萬有的!被生的不是道!被局限於宇宙的不是道!道是超越宇宙而存在的!道可以不因宇宙而存在!但是,宇宙不能離開道而存在!

中國人的老祖宗告訴子孫:太初有道!道是生命的源頭,道是真理的本體,道是唯一的道路!順天行道便是德!

一切生命包括宇宙,都是道生的!產生宇宙和生命的生命叫做道!

道不是被造的!道不是被生的!被造的不是道!被生的不是道!

孔子編輯的四書五經中的《尚書》里說:。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於上下,敬哉有土!

天是道的另一個稱呼,老百姓也叫做老天爺!道是有性格的,有感情的,有脾氣的,是公義光明的!道對宇宙萬物和生命以及人類擁有絕對的主權!就象人對被人所造的手機一樣,人對自己造的手機有絕對的主權!

如果人向自己的手機按A,自己的手機不顯示A相關的內容,反而顯示B,這個手機就是問題手機!就是壞的手機!就是不正常的手機!就是不合格的手機!就是不能用的手機!就是要修理和更換的手機!如果不能修理和更換的手機,就是被人拋棄的手機!手機不順從人就壞手機!

同理,人不順從道,就是壞人或者叫罪人!順天行道叫做天人合一,稱為德!替天行道或逆天行道必然會出現天災和人禍!

道,有主權無中生有!道創造時間,創造空間,創造宇宙,創造萬有,創造萬物,創造生命!生命不是從宇宙產生的!生命是生命的源頭,道生的!

道,也叫做天,也叫做造物主。

順天行道便是德!德是道本性的張顯!

⑹ 道德經是誰寫的核心講什麼

在我腦子里有個影響,不記得什麼時候聽 易中天教授講課,易教授說過一個觀點:《道德經》的核心講的是軍事。
很長時間以來,每當看一次《道德經》原文,總要想起易教授的這個觀點,因為我從心裏面感覺到,易教授的這個看法是不對的。你不能說胳膊是人一部分,就說胳膊就是人吧?可是我確實記不清楚是在哪一次講座里聽易教授這么說起過的。
今天,我在網上搜索,看到了易教授的這一段文字:「《老子》一書的精華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辯證法。而且,我比較贊同李澤厚先生的觀點,即《老子》的辯證法,是由軍事辯證法而政治辯證法,由政治辯證法而哲學辯證法,最後在中國人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步變成了一種生活辯證法(《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而且,依我看,這種生活辯證法還是屬於弱勢群體的。」
這段文字,是從易教授的新書《先秦諸子百家爭鳴》里摘出來的。這一點清楚了,可以在這個基礎上說我的觀點了。首先,我還是要說,易教授這樣說是錯的,我不贊成,原因是:
1、易教授認為:「《老子》一書的精華是辯證法」,我認為這一看法是錯的。「辯證法」確實是《道德經》的亮點,但不是《道德經》全書立論的根本。
2、易教授認為,《老子》是以軍事辯證法為基礎,而後政治辯證法,而後生活辯證法。我以為,易教授的這個排列次序有問題。如果把「軍事辯證法」作為《道德經》的基礎,那麼,就把這樣一部曠世奇書降低了檔次,是對這部奇書的誤解。
3、易教授認為,《老子》是屬於弱勢群體的書。這一觀點,我更不同意,我認為易教授有些不負責任的信口開河了。《老子》一書,不僅適用於弱勢群體,更適用於強勢群體,是一部適合所有人修身養性的生存哲學。
我以為,《道德經》的核心就是一句話:「人要為人必須律己」。《道德經》的主題,就是要人們修身養性、達到「自我臻至善」的人生境界的修行書。俗話說:「人道成天道成」,只有自我的修養達到「至善」的境界,那麼,不管你從事什麼樣的行業,都能在你所在的行業里做出貢獻,你可以順理成章地成為軍事家,也可以成為哲學家、醫學家、文學家、養生家等等等等。《道德經》里的許多語言,說的都是為什麼要「為人」,如何「律己」。前半部分《道經》,講的就是如何「人要為人」;後半部分《德經》,講的就是如何「自律」。「人要為人」,這不是個人意志的優劣,不是厲害的選擇,不是命運的好壞,不是生命的任務,而是人要在人的社會里生存,所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這種必備的「前提條件」,就是老子筆下千叮嚀萬囑咐的「道」,就是宇宙之間的大規律。「律己」,不是學而知的故意的模仿和學習,不是人的出發點能夠完全左右的,不是人的文化理論能夠說得清的,而是說,人就只能在「人」的框架里生存,離開這種框架,就不是人。「律己」,既是對「人」的訓練的一般的要求,更是對靈魂力量的約束,不論你的靈魂有多大的力量,必須在人性的軌道上運行,不能脫離人性亂為。這也是孔子這位前所未有的大聖人不談「性與天道」的根本原因。易中天說,「孔子不是聖人,只是一個教書匠」。易中天的這一觀點,起碼說明他根本就沒有讀懂孔子。
所以,「律己」,既是在教育我們如何修行,同時也是在管魂。全部《道德經》的含義,不論從哪個角度去講,就是說的「人」的固有的陰陽屬性,也可以說,是講人性理論的「經」。

⑺ 《道德經》能指導普通人的生活嗎

道德經裡面的智慧深不可測,並且雅俗共賞。只要你能看懂文言文,你就能從裡面悟出道理;但你知識再深邃,你也看不透它。無論你是想修道、養生、治國、用兵、權謀、修心,抑或是單純從裡面學點與人相處的智慧,你都能讀出很多有益的東西來。並且讀一遍有一遍的感悟。有人說,中國的根在道家。南懷瑾也說過,道家的東西弄通了,政治斗爭就是小意思了。

我就舉幾個例子,看看道德經是不是對普通人也有很深的指導作用。以下引用馬王堆版道德經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平常人都好叫你低調,低調的好處說也說不完。但太上老君告訴你,低調是要先有不低調的資本的,知雄了,才能守雌。如果你要本事沒本事,要地位沒地位,你見了人再畢恭畢敬,人也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不覺得你有多低調。只有你能混得一定資本(知雄),然後你再低調(守雌),別人才覺得你平易近人,願意接近你,支持你(為天下溪)。

〖古之貴此者何也?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歟。〗

一個人地位尊貴,別人願意尊重他,聽他的命令,為啥呢;或者說為啥一個人有權力,別人肯聽他的?只要能做到兩件事:一是「求以得」,二是」有罪以免」。即別人想實現點啥,比如升個職,發個財,包個工程,上個學,找你你都能給解決了;犯點啥事,找你你都能給擺平了;人肯定願意跟你混,都聽你的。至於其他的,什麼人格魅力啦,籠絡人心啦,共同志向拉,都是虛的,只有這兩件事才是實的。

⑻ 道教山的經典書

關注
道家經典——《道藏》
《道藏》者,道教一切經書之總集也。夫生天地,和陰陽,包囊萬物,亘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紀綱,成就仙業,利樂群生者,教也。總而謂之曰經,聚之於室曰藏。誦經者足以勸善植福,聚藏者足以積德累功。仙真聖人所以美教化,移風俗,自度而度人者,莫不以經教為津梁也。

一般認為,將道書收集整理,編成叢書,從東晉就已經開始,但多數已經流失。現存的早期《道藏》是由明成祖永樂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及其弟張宇清奉詔主持編修的《正統道藏》。後來繼續編撰的還有《萬曆續道藏》,《道藏輯要》等。
1996年起,由張繼禹道長主持編修《中華道藏》,以明代正統、續《道藏》為底本,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對三洞四輔以外的經書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歸類,共分七大部類。有《三洞真經》、《四輔真經》、《道教論集體》《道教眾法》、《道教科儀》等,每一類還有其他分類,真是包括所有道教典籍。
道家經典——《道德經》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呂覺·不二篇》漢高誘注釋:老子西遊,函谷關尹喜請為著《上至經》五千言,即此書。舊題西漢河上公《老子章句》將其分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故名《道德經》。
《道德經》本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漢末張陵創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為教典教誨道徒,並作《老子想爾注》,以宗教的觀點解釋《老子五千年》,自此成為道教的基本經典。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發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於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道家經典——《文始經》
《文始經》全名《文始真經》,又名《關尹子》或者《關令子》。今見之《關尹子》,乃是唐宋間人託名之作。此書充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狀況以及思想認識水平,批評了修道人中的種種邪迷丑惡,指出了一條超越自我而進入精神絕對自由王國的光明大道。作者採用《道德經》的筆法,言簡意賅地闡明了宇宙和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根本規律,針砭時弊,表揚大道;揭示真理,撥迷正誤,有益於眾生多矣。英國著名科學思想家李約瑟先生曾經在他的《中國科技思想史》中大量地引用了《關尹子》一書中的觀點和論斷,評價甚高。
全書共分九篇,各有所側重。書之所以分九篇,乃是因為道家重視陽數,而九正是陽數之極。老子《道德經》便分成八十一章,正是重九之數,所以《關尹子》則取法為九篇。《關尹子》之所以為道教的代表經典,是因為它不僅有理論的突破,更有實踐的總結,既有宏觀的論述,又有微觀的把握,加上牛道淳的註解,更能讓人們明白宇宙和人生的根本規律,並且依法修行,從而合乎大道,順其自然,得其自由。

⑼ 《道德經》中有哪些關於為人處事的哲學思想

如果要找出一本代表中國哲學的書籍,那非《道德經》莫屬。古希臘人認為「哲學」就是「愛智慧」。我認為哲學是一門理論學,是對宇宙萬物、人類社會、心理活動等做出合理解釋的學問。中國古代很少對這些「玄之又玄」的東西進行探究,因此導致哲學沒有形成體系。不過,道家卻是一個例外。以《道德經》為例,道家學派以「道」為出發點,提出了自己的本體論、辯證法和方法論,形成了一個初步的哲學框架。雖然後世未能在這個框架之下繼續深化,但道家的哲學觀畢竟對中國古人的思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甚至成為了中國人傳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專門來說說《道德經》中蘊含的哲學思想。

一,道是世界萬物運行的規則,應該順應自然

古希臘哲學家提出,世界萬物的運行必須遵循「邏各斯」,這個「邏各斯」也就是世界萬物的最高規則。在中國,也有類似於「邏各斯」的詞彙,那就是「道」。中國古人將自然界萬物運行遵循的總規則稱之為「道」,大自然的規則就是「天道」,人類社會的規則就是「人道」。道既然是規則,那就是一種非實質的,是超脫具體物質形態而存在的,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就如此。


孔子見老子

這種明哲保身的思想,也給中國人帶來了保守的思維。中國人常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槍打出頭鳥」等諺語。在專制社會殘暴統治的古代,人們缺乏保護自己的基本權力,因此總是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此才能讓自己過得安穩。《道德經》說:「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些觀點反映了古人十分缺乏安全感,只能選擇忍讓。因此,《道德經》和中國人的性格是相符合的。

熱點內容
濟南工傷賠償律師 發布:2024-11-15 04:56:38 瀏覽:987
評價中國傳統道德 發布:2024-11-15 04:47:30 瀏覽:501
司法所長工作總結 發布:2024-11-15 04:08:06 瀏覽:510
2015年新婚姻法法條 發布:2024-11-15 03:15:46 瀏覽:569
司法島感動 發布:2024-11-15 02:45:17 瀏覽:446
勞動合同法的心得報告 發布:2024-11-15 02:22:47 瀏覽:61
鍾海律師 發布:2024-11-15 02:22:07 瀏覽:613
關於道德模範的作文 發布:2024-11-15 02:14:56 瀏覽:66
勞動法一年賠兩個月工資 發布:2024-11-15 02:09:54 瀏覽:186
法治政府建設整改工作要求 發布:2024-11-15 01:51:46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