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古今心

道德古今心

發布時間: 2022-04-14 02:31:20

㈠ 老子《道德經》的精髓與核心是什麼

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因為《道德經》所享有的盛譽,一方面很多人為之著迷和自豪,但另一方面很多人又覺得它讀起來艱澀難懂。那麼,《道德經》到底在講什麼呢?

關於《道德經》到底在講什麼,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梳理。

1.《道德經》就是在講道德

你也許會想,道德我們大家都懂啊,從懂事開始,就一直在聽成年人的道德說教,心裡都有點煩了。可是你再想一想,為何老子所講的道德那樣迷人呢?為什麼古今中外那麼多成功者那般推崇這部經典呢?

原來,老子所講的道德,跟我們所熟悉的道德有著天壤之別。我們平時聽到比較多的是關於道德的教條,而老子所說的道德卻揭開了天地萬物與人生的秘密。

不少人總在思考:宇宙是從哪裡來的?我們人又是從哪裡來的?老子幫我們發現了這個秘密:宇宙與萬物,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都是一種叫作「道」的力量所造就的,「道」就是宇宙與天地萬物,也包括我們人類最終極的源頭。西方《聖經》中說,是上帝創造了宇宙和人類,但《聖經·新約》中也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說到這里,即使你還不能理解,但應該也大致了解了我們所疑惑的宇宙與人類的終極秘密:大道。

大道生育了萬物,萬物又成了呈現大道的載體和形式。聖人告訴我們:格物即能致知,也就是通過理解萬物的客觀規律,來了悟大道的存在與規律。若是掌握了這個規律,也就等同於掌握了天地間萬物的一把總鑰匙。

說到這里,你也許就明白了,為什麼有那麼多優秀的人以悟道作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看看我們的現實,我們為什麼會痛苦?為什麼會糾結?為什麼會郁悶?為什麼會失敗?根本原因就是我們不懂得規律,如果懂得了萬事萬物的總規律,我們心靈上的這些困擾就會煙消雲散,這才是真正幸福圓滿的人生啊!

在我們的生活中,「道德」是一個詞;在老子這里,「道」和「德」是兩個不同含義的哲學概念,上面我們說的就是「道」,下面我們再來說說「德」。

說到「德」,我們會聯想到「道德」「品德」「美德」這樣一些詞彙;如果再往深處問一下,這些所謂的「德」,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這樣的「德」,對我們人類有什麼用呢?老子在《道德經》中就回答了這個問題。生育萬物的源頭和隱藏在萬物中的規律,就叫「道」;知道了這樣一個源頭,明白了萬物中的規律,並按照規律去做的人,就是有「德」的。「道」在外,是客觀規律;「道」若入心,並驅動行動,就是有「德」。

由此可見,「道」在先,「德」在後,「道」是客觀規律,「德」是人心悟道。因此,自然就會得出一個結論:有「道」才能有「德」,無「道」自然無「德」。

說到這里,人們自然就會想起另外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有「道」嗎?在不確定是否有「道」的情況下,我們的「德」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就是我想跟大家說的《道德經》的第二個方面的主題。


㈡ 道德的古今異義

又何焉 (古義:參與 今義:中間,空隙) 2.小大之 (古義: 案件 今義: 監獄 ) 3.弗敢也 (古義: 虛報 今義: 增加) 4.玉帛 (古義: 用來祭祀的牛、羊、豬 今義: 為革命事業獻身 ) 5 肉食者,未能遠謀 (古義:目光短淺 今義:輕視) 6 一戰 (古義:可以憑借 今譯:能,行) 7 而衰 (古義:第二次 今義:表示又一次)

㈢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道德的含義及其特徵是什麼

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道德的特徵: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准亦有所不同。

3、階級性

它指階級社會的各種道德都是為特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階級屬性和特徵,可也要以和諧為目的。

4、歷史繼承性

道德與其它觀念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

5、自律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㈣ 何為「道」何為「德」,「道德」的含義是什麼

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錢穆先生的註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見,「道」是人關於世界的看法,應屬於世界觀的范疇。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意為風俗和習慣。
道德是以文明為方向,以禮義廉恥忠孝節悌為核心內容的一種社會主流價值觀下的非強制性約束法則。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㈤ 關於道德的詩句名言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驕傲道德導致豐盈,然後導致貧困,最後導致聲譽掃地。———— (美國)富蘭克林

教師真正的教養性表現為:學生能從他身上看到一個引導他們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從他的話里聽出他在號召他們成為忠於信念,對邪念不妥協的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末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丑。獨以道德為友,故能延期不朽。———— (魏晉)嵇康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希臘)德謨克里特

如果兒童任意地讓自己不論去做什麼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不會文學,也學不會音樂,也學不會體育,也學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 (希臘)德謨克里特

遵照道德准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希臘)亞里士多德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驕傲道德導致豐盈,然後導致貧困,最後導致聲譽掃地。———— (美國)富蘭克林

教師真正的教養性表現為:學生能從他身上看到一個引導他們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從他的話里聽出他在號召他們成為忠於信念,對邪念不妥協的人。————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末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㈥ 古今中外有道德心的人有誰和故事(只要三個)

張英的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的問題與鄰居發生了爭執,兩家在當地都是名門望族,誰也不甘示弱。張英知道此事後,修書一封勸解家人,內容為「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英的家人接信後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讓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爭。鄰居看到張家這樣處理此事,自覺也有不妥之處,遂仿效張家又讓出了三尺土地。於是就盛開了六尺的巷道。一時間,兩家處理問題的做法傳為美談。
毛澤東是上個世紀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從小養成了對長輩有禮貌的美德,後來當了國家主席,仍然能以禮待人。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專門邀請親友的老人吃飯,毛主席給老人敬酒,老人們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賢,應當應當!」由此可見,文明禮貌是多麼重要。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53734848.html?fr=qrl&cid=166&index=2&fr2=query

㈦ 思想家們對道德的理解(古今中外)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
《道德經》
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
中國傳統道德
中國道德從上古發展而來,傳說中堯、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六經》,到漢朝傳為《五經》,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孔子發展的學說,被稱為儒家學說,以後儒家又將《五經》發展為《十三經》,這些儒家經典學說,成為中國道德的主要思想來源。盡管各個時代中國社會的道德觀並不完全符合孔子儒家思想,但儒家學說是歷代中國社會道德觀的依據。
道德是判斷一個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道德是調節人們行為的一種社會規范。按照孔子的思想,治理國家,要「以德以法」,道德和法律互為補充。同時,法律反映立法者的意志,順應民意的立法者制定的法律條文,反映了社會道德觀念在法律上的訴求。
道德具有普適性,對整個社會的所有人,不論身份,全皆適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大學》:「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人之有階級、等差,各國均不能免。他族之言平等,多本於天賦人權之說。吾國之言平等,則基於人性皆善之說。以禮之階級為表,而修身之平等為里,不論階級、等差,人之平等,惟在道德」[1]。」
道德是人們評價一個人的一個尺度。一個人若違背社會道德,比如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那麼人們就會給他負面的評價,造成他沒有好的名聲,從而對他形成一種來自周邊人群的社會壓力,約束他的行為。另一方面,對很多人來說,道德是個人良心的自覺遵守,無需周邊人群的社會壓力制約。人們對一個人的道德評判,主要來自於這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言行。所謂「有言者不必有德」,口頭上標榜仁義道德的不必定真的有仁義道德,因此人們往往「聽其言而觀其行」然後作出評判。個人對道德的意見,對己對人,有寬容者,有苛求者。中國文化中多有提倡對自己嚴格、對他人寬恕的思想。子曰:「厚以責己,薄以責人。」韓愈:「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㈧ 道德的起源和本質是什麼

道德的起源和本質:

道德的起源: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產生有多方面的條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首先,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

道德的本質: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首先,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

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與能力。道德的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人們之間關系的功效與能力。

道德的作用:

道德功能的發揮和實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及實際效果,就是道德的社會作用。道德的社會作用主要表現在:道德能夠影響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道德是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斗爭的重要工具。

㈨ 古今倫理道德的差異

古代人由於敬畏自然,得天地之變,洞宇宙之機。故存天理,滅人慾。古人講究男女授受不親,是因為古人陰陽事一切,男為陽,女為陰。若男女縱欲,則陰陽不調和,萬物不調,社會不和諧。所以,古人常強調:修身,齊家,平天下。是以慎獨立世,中庸處世。所以古人的道德思想在今日猶放光芒。數千年的文化沉澱為今日的國學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和精神沉澱。放眼今天,我們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不正出於論語?論語不正是古代儒家的道德准則參考書嗎?我們追求和諧社會,不正合乎古代的和合思想?當然,我們今日的以人為本是以人為根本,古人的以人為本是以人為資本。但你可知,現在的與古代的道德倫理幾乎大差異。都是荀子說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今有大同,有小異。異是時代不同,且如今有縱欲而無一所止。如 天上人間,亮點孟子有次回老家,在經過村口的獨木橋時,見到河中有一個在掙扎喊救命的婦女。過往的男人視而見,為啥?因為怕惹口舌。畢竟男女授受不親。 孟子見了,二話不說。連衣服都不脫就跳進河中。當然,那是成功的救出那位落水婦女。救人時,難面有拉拉扯扯。那些村民就開始說閑話了。事後,孟子獲悉,那位他拯救出來的婦女是他兄弟的老婆。有人問孟子:你不是說男女授受不親。尤其她是你嫂子。孟子說:真正遇到危險,那些框條也是可打破的。否則的話,為了所謂的男女道德而放棄救人解困的道德,那是不道德的。不因避嫌的小道德而放棄救人的大道德。就是明知她是我嫂子,我也會毫不猶豫的去救她。 雖然古人對嫂子和小叔子的接觸很忌諱。但今日,有多少在路上摔倒的老人需要有人扶一把卻沒有?過往的人很多,但也因為有太多好心相助卻被倒打一耙的例子發生在我們身邊。保小道徳而棄大道德。若為大道德,恐連小道德都不保。

熱點內容
康平司法局 發布:2024-11-14 11:33:12 瀏覽:415
如何用行政法解決強拆問題 發布:2024-11-14 11:33:01 瀏覽:113
吉大的法律碩士就業率 發布:2024-11-14 09:58:07 瀏覽:144
民法典閩南網 發布:2024-11-14 08:46:38 瀏覽:972
參照合同法第100條 發布:2024-11-14 08:38:11 瀏覽:962
安徽法院書記員考試報名 發布:2024-11-14 08:12:44 瀏覽:306
法律碩士報考流程 發布:2024-11-14 08:10:37 瀏覽:750
合同法全文326 發布:2024-11-14 07:48:05 瀏覽:646
小學生規章制度ppt模板 發布:2024-11-14 07:21:49 瀏覽:13
學生會會規章制度表 發布:2024-11-14 07:08:31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