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單一立法例的代表國家和地區有

單一立法例的代表國家和地區有

發布時間: 2022-04-14 12:14:16

立法例是什麼

四種立法例

對牽連犯的處理,刑法大體包括了四種立法例:

◆包容犯:是指行為人在實施某一犯罪行為過程中,又實施了另一不同性質的罪行,但後者被前者包容,刑法明文規定不並罰,僅將後一個犯罪行為作為前一個犯罪加重處罰情節的情況,其典型如《刑法》第240條;
◆以法定的一罪處罰(法律已經規定以哪個罪處罰):即法律明文規定對某些牽連犯罪以某罪處理,其典型如《刑法》第196 條第3款。
◆法定擇一重罪處罰:法律僅規定擇一重罪處罰:其典型如《刑法》第399條第4款、第329條第1款。
◆法定數罪並罰:法律明確規定具有牽連關系的兩行為應數罪並罰。

5.對牽連犯(含個別吸收犯)的特別立法例的總結
說明:為了方便復習起見,本總結包含對個別吸收犯的處理;凡未特別說明的,「第某某條」均為《刑法》法條):
★包容犯:
①綁架並殺害人質(定綁架罪,第239條)。
②拐賣婦女又姦淫被拐賣婦女的(定拐賣婦女罪,第240條)。
③拐賣婦女又強迫、引誘、容留被拐賣婦女賣淫的(定拐賣婦女罪,第240條)。
④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又非法拘禁被組織者的、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檢查的(定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第318條)。
⑤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使用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檢查的(定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第321條)。
⑥走私、製造、販賣、運輸毒品時,武裝掩護的,或者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的(定走私、製造、販賣、運輸毒品罪,第347條)。
⑦組織賣淫又有強迫、引誘、容留婦女賣淫的(定組織賣淫罪,第358條)。
⑧以強奸手段迫使賣淫的(定強迫賣淫罪,第358條)。
★以法定的一罪處罰(法律已經規定以哪個罪處罰)
① 行為人購買假幣後使用,構成犯罪的,以購買假幣罪定罪,從重處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
② 偽造貨幣又出售、運輸偽造貨幣的,定偽造貨幣罪,從重處罰(第171條第3款)。
③ 盜竊信用卡並冒用他人信用卡,定盜竊罪(第196條第3款)。
④ 中介組織的人員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的,定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從重處罰(第229條第2款)。
⑤ 郵政工作人員私拆、隱匿、毀棄郵件從中竊取財物的,定盜竊罪,從重處罰(第253條第2款)。
★法定擇一重罪處罰
① 搶奪、竊取國有檔案,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第329條第1款)。
② 擅自出賣、轉讓國有檔案,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第329條第2款)。
③ 因受賄而徇私枉法或枉法裁判的,犯受賄罪和徇私枉法罪或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第399條第3款)。
④ 實施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同時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非法經營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
★法定數罪並罰
(1)犯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罪,並實施殺人、爆炸、綁架等犯罪的,數罪並罰(第120條第2款)。
(2)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緝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務罪數罪並罰(第157條第2款)。
(3)出售、運輸假幣構成犯罪,同時有使用假幣行為的,以出售、運輸假幣罪和使用假幣罪數罪並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第2款)。
(4)犯保險詐騙罪,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造成財產損失的保險事故,或者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數罪並罰(第198條第2款)。
(5)納稅人繳納稅款後,採取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以偷稅罪定罪處罰;騙取稅款超過所繳納的稅款部分的,以騙取出口退稅罪處罰,並且要以偷稅罪和騙取出口退稅罪數罪並罰(第204條第2款)。
(6)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又強奸被收買的婦女的,數罪並罰(第241條第4款)。
(7)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又有非法拘禁、傷害、侮辱等犯罪行為的,數罪並罰(第241條第4款)。
(8)為實施其他犯罪盜竊機動車輛的,以盜竊罪和所實施的其他犯罪實行數罪並罰。為實施其他犯罪,偷開機動車輛當犯罪工具使用後,將偷開的機動車輛送回原處或者停放到原處附近,車輛未丟失的,按照其所實施的犯罪從重處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
(9)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的組織,或者境外的黑社會組織的人員到中國境內發展組織成員,又有其他犯罪行為的,數罪並罰(第294條第3款)
(10)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對被組織人、被運送人有殺害、傷害、強奸、拐賣等犯罪行為,或者對檢查人員有殺害、傷害等犯罪行為的,數罪並罰(第318條第2款)。
(11)因為受賄而挪用公款,或者挪用公款後又使用挪用的公款犯其他罪的,數罪並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條)。
(12)實施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的犯罪,又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查處,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

⑵ 單一制有哪些國家

單一制國家的含義:
單一制國家 是由若干行政區域構成的單一主權國家。它的主要特點是:
1。從法律體繫上看,國家只有一部憲法,由統一的中央立法機關根據憲法制定法律。

2。從國家機構組成看,國家只有一個最高立法機關,一個中央政府,有一套完整的司法系統。

3。從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劃分看,實行中央統一集權,地方政府的權力由中央政府授予,接受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整個政府實行層級控制,對地方政府不適當的行政行為,中央政府有權撤銷。
4。中央集權的同時也實行某種程度的地方自治。

5。中央政府統一行使外交權,地方政府機關對外不具有獨立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制國家,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結構形式也都採用單一制,如英國(名義上)、法國、日本、義大利、韓國、朝鮮等都是單一制國家。

⑶ 如何完善我國老年人監護制度中的監護人制度

一、監護制度概述(一)監護的概念與特徵1.監護的概念監護是指對特定的自然人的人身、財產以及其他合法權益依法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履行監督和保護職責的人,稱為監護人,被監督和保護的特定的自然人,稱為被監護人。2.監護具有以下法律特徵。(1)監護人必須具有監護能力。在監護關系中,監護人對被監護人負有監督和保護的義務,必要的時候還要代理被監護人進行一定的民事活動,因此,監護人必須具備完全具備民事行為能力,同時具有照顧和管理被監護人的能力。(2)被監護人的范圍特定,必須是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被監護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即為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3)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關系特定。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之間必須具有親屬關系,或者朋友關系,或者是行政上的隸屬關系。(4)監護的內容法定。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必須由法律明文規定,不得由雙方自行約定而改變,監護人未履行監護業務的,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二)監護的分類監護的分類,可因劃分標准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分類如下:1.依據監護對象的不同,監護可分為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對成年人(或稱禁治產人)的監護。從世界立法例看,為不在親權下的未成年人設定監護是監護制度的主要內容,被視為親權的補充和延伸。除了未成年人需要設立監護制度保護其合法權益外,有的成年人也需要置於監護之下,這種成年人往往是雖已達到法律規定的成年年齡,但卻不具備這一年齡所代表的智力和意志力,法律因而不視其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在我國《民法通則》中稱「精神病人」,外國立法中稱「禁治產人」,包括精神病人,還包括酗酒人和浪費人。2.根據監護設立的方式不同,可以分為指定監護、法定監護和選定監護。指定監護,又按指定人的不同可分為遺囑指定監護和監護當局指定監護。我國《民法通則》對監護的設立規定了法定監護與指定監護兩種方式。但與我們前面介紹的監護設立方式有所不同,其他國家側重於指定監護,在沒有指定監護的情況下,適用法定監護,指定監護優先於法定監護;而我國立法的規定正好相反,是在法定監護發生爭議的前提下,由有關組織指定監護人。3.廣義的監護包括狹義的監護。本文採納的是狹義的監護,即指對不在親權下的未成年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的人身及財產權益的監督與保護,或稱為未成年人及禁治產人的監護。廣義的監護除狹義的監護外,還包括保護或保佐。保護通常是指對限制行為能力的人身及財產權益的監督與保護,如前蘇聯、日本等國就設有保護制度。保佐有兩種,一種與前述的保護大致相同,只是用詞不一或范圍不同。另一種是指特殊情況下對監護受阻的補救及對特別人或特別財產的監督、照護。如原聯邦德國民法將保佐分為六種:補充性的保佐;殘疾者的保佐:不在人的保佐;胎兒的保佐;對於不明的利害關系人的保佐:公募財產的保佐。該法規定保佐適用監護的一般規定。(三)監護制度的內容監護制度的內容涉及監護的開始,監護機構,監護人的資格及其職責,監監護關系的設立、變更、終止,監護人的報酬,監護責任等。1.監護的開始。監護的開始是指具備了設立監護的條件並發生監護狀態。監護是一種法律關系,監護的開始必須有充分、明確的法律依據。通常情況下,對未成年人的監護以無親權人或者親權人喪失親權為發生監護的原因。大多數大陸法系國家立法均持這一主張,但在具體的立法形式上有所不同。一種是採用概括式,如瑞士民法規定:「不在親權管理年的所有未成年人均須交付監護。」另一種採用列舉式,將發生監護的直接、間接原因分別舉示。一般有以下的原因:(1)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被宣告死亡或失蹤。(2)親權人受禁止治產或親權停止宣告以及有其他無管理權的法定理由。美國統一結婚離婚法對在父母遺棄、虐待、辱罵、不關心子女時,法院有權作出監護裁決。(3)未成年人無親權人。如棄兒、非婚生子女。此外還有關於委託監護的特殊情況。委託監護是一咱因親權人或監護人臨時行為而發生的委託代理,不同於監護的設置,在親權人或監護人因疾病等原因不能行使代理權、管理權時,可以委託他人代行有關的職責,但委託產生的後果仍由委託人承擔,受託人並不因此而取得監護人的資格,因此它不能被視為監護開始的原因。我國對於監護開始的原因是採用概括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6條第2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己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對成年人的監護以被宣告「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開始監護的原因。2.監護機構監護機構是指行使監護職能的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監護權力機關、監護執行機關和監護監督機關。(1)監護權力機關。監護權力機關是負責對監護人進行任免、更換,並就監護中的一些重大事項(如監護人的上學就業、重大財產處分)等做出決策的機構。我國民法通則未明確規定監護權力機關,但從其所規定的相關內容來判斷,監護權力機關應該是被監護人自己或者其父母的工作單位,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以及人民法院。(2)監護執行機關。監護執行機關就是負責具體實施監護事務的人或者機構,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監護人。(3)監護監督機關。監護監督機關是指對監護人的活動進行監督,以確保被監護人利益不受侵害的機構。我國民法通則對監護監督機關未作明文規定,但從相關內容來看,被監護人或者其父母的工作單位、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或民政部門、人民法院是監護的監督機關。3.監護人資格監護人的資格是指監護人具有勝任監護工作的能力。它關繫到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切實保障問題,法律應對此作出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1條認為,認定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應當根據監護人的身體狀況,經濟條件以及被監護人在生活上的聯系等因素確定。在我國下列人員不能擔任監護人:①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②在身體或者經濟方面沒有監護能力的人;③被判有期徒刑、有不良嗜好者;④其他具有明顯不利被監護人的因素的人4監護人的職責,也稱監護事務,即監護人為行使監護權而從事的活動及應盡的職責。一般包括對人身的監護和對財產的監護。(1)對被監護人人身的監護。綜合各國的立法,人身監護的內容主要包括:①保護被監護人的身心健康,防止其受到他人的侵害。②對作為成年人的被監護人進行必要的醫療和管束。③對未成年人進行監督和教育。維護其受教育的權利。④為被監護人指定居所,不得使其脫離監護人單獨居住。⑤作為被監護人的代理人參加民事活動、代理其進行訴訟。⑥對被監護人進行適度的懲戒。(2)對被監護人財產的監護。①對被監護人財產的監護,主要包括:②對被監護人的財產進行清點,製作財產清單。③對被監護人的財產進行管理。④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對其財產進行使用和處分。⑤禁止受讓被監護人的財產。⑥向監護監督機關如實報告被監護人的財產狀況。5.監護人的責任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積極維護被監護人的利益,而不能作出有損於監護人的行為。《民法通則》第18條第3款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侵犯被監護人的人身和財產權益時,監護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6.監護法律關系的設立、變更和終止(1)監護的設立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監護人的設立分兩種,即法定監護與指定監護。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又確定了委託監護,而在司法實踐中,也有條件地承認了遺囑監護的設立。①法定監護的設立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由法律直接規定。《民法通則》第16條規定了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設立:「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己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3)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人;(4)沒有上述幾種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②指定監護人的設立指定監護適用的條件是監護人對承擔監護責任有爭議。爭議有下列幾種情況,有的是後一順序的人不同意由前一順序的人擔任,或同一順序中的人相互爭著要當監護人的;較多的是前一順序的人不願意擔任,推給後一順序的人,後一順序的人也不願意擔任,或同一順序人之間相互推委的。我國《民法通則》第16條規定:「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由此可見,我國立法上對監護人的指定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由有關組織指定;二是由法院指定。③遺囑監護的設立。遺囑監護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在其生前所立遺囑中,為其未成年子女設立其死亡之後的監護人。這種設立監護的方式在我國立法中沒有規定,但司法實踐中承認這種監護設立方式的效力。設立遺囑監護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第一立遺囑人必須是未成年子女的父或母;第二立遺囑人享有親權;第三遺囑的內容、程序及形式均符合法律的規定,為有效的遺囑。遺囑監護若能成立,應優先於法定監護。(2)監護的變更監護的變更是指監護人因某種事由不再或不能繼續擔任監護人,而由其他人繼任監護人。這種變更是在被監護人仍需進行監護的前提下,使監護人發生變更;如果被監護人已不需要繼續對其進行監護,則發生的是監護民事法律關系的終止,這是我們下一個問題中需要討論的。監護民事法律關系設立之後,可以依據一定的事實而發生變更,這些事實一般有以下幾種。①監護人死亡或喪失監護能力。②監護人辭職。③監護人撤銷。④有配偶擔任未成年人監護人的,還可因婚姻的解除而變更。(3)監護的終止監護的終止是指成立監護的要件消失。監護既可以基於一定的原因產生,也會在一定的條件下終止。引起監護終止的原因如下:被包含人方面的原因①監護人己成年,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②被監護人自然死亡或被宣告死亡。③被監護人被生父母認領或被他人收養。④被監護人的父母不能行使親權的原因己消失。監護人方面的原因①監護人自然死亡或被宣告死亡。②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③監護人被法院撤銷監護職務。④監護人因正當理由辭去了監護職務。二、我國現行監護立法存在的缺陷由於《民法通則》自身體例和《民法通則》、《意見》當時制定時社會生活條件與認識水平的局限,有關監護制度的規定比較粗糙,過於原則、籠統,缺乏可操作性,同時又帶有計劃經濟的濃厚色彩,監護立法中一些應該予以規定的內容沒有規定,一些該變更的內容還未變更,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許多新現象的產生和與國際法律制度接軌的趨勢,目前的監護制度己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筆者認為我國現行的監護立法存在著以下不足和缺陷:(一)未區分親權與監護,使作為親權人的父母與作為法定監護人的父母混為一談監護與親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親權是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財產方面的管教和保護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在古羅馬早期,監護是親權的一種,設立監護的目的在於保障家庭財產。到了近現代,親權制度已逐步向保護未成年人利益的方向發展。綜觀世界各國民法,許多國家特別是大陸法系國家都在民法典中設親屬編同時界定親權與監護,將親權與監護各自獨立成章。如法國民法典第一卷人、第九編親權、第十編未成年人、監護及解除親權。德國民法典第四編親屬法;日本民法典第四編親屬、第四章親權、第五章監護;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四編親屬、第三章父母子女、第四章監護等。他們都認為親權和監護是不同的法律制度,只要親權人存在,監護制度則不發生效力,所謂親權在,無監護。只有在親權人不存在或親權人不能行使親權或被剝奪親權的情況下,才能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設立監護人。可見,監護制度是親權制度的延伸和補充。(二)對監護人任職資格的規定不夠完善,為某些民事能力缺格者擔任監護人埋下了隱患,規定監護人任職資格的目的在於保證監護人能夠履行監護職責。世界各國通常的做法是在立法中設定了監護人的「消極資格」制度,即凡有人格缺格者均為「監護人之缺格」,不得充任監護人,明確規定哪些人不得擔任監護人。大陸法系國家民法典一般規定未成年人及禁治產人不得為監護人,法人亦不得為監護人。如《澳門民法典》以列舉方式詳細規定了不得擔任監護人的9種消極資格:如禁治產人、明顯精神錯亂人、行為不檢或生活方式不為人所認識的人、因被禁止行使親權或被中止行使全部或部分親權的人、正在或在最近5年內與有關未成年人或其父母進行爭訟的人等等。為了更全面保障被監護人的利益,法律又規定了對一些雖具備擔任監護人資格,但由於某些特殊因素,如高齡、政治職位據位人、須照顧兩名以上直系血親卑親屬的人、在遠離未成年人大部分財產所在地的地方居住的人須推辭監護職務,讓其他具有資格,又有能力、條件的人來擔任監護人。在我國,對監護人的任職資格,《民法通則》只是籠統地規定監護人須有監護能力,何謂有監護能力?《意見》又進一步規定,應「根據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經濟條件,以及與被監護人在生活上的聯系狀況等因素確定」。然而這兩條法律規定均沒有具體說明什麼是有監護能力,什麼是沒有監護能力。(三)對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群眾基層組織擔任監護人的法律規定缺乏可行性,存在種種弊端。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在沒有自然人充當監護人的情況下,由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精神病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充當監護人。這條法律規定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色彩。在《民法通則》制定時的上個世紀80年代,國有企業占絕大多數,幾乎全部的員工都是國有企業的職工,「企業辦社會」的現象是當時社會的一大顯著特點,企業有自己的幼兒園、學校、醫院,企業不僅對職工的生、老、病、死負有義務,對職工及其子女也承擔了諸如教育、管理、安排工作等義務,所以上述法律規定在當時有其現實意義和積極意義。但這種做法在今天顯然已經失去了其存在的社會基礎,因為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已實行政企分開,企業不再對職工子女的教育、撫養和就業承擔責任,其社會職能應由政府來承擔,所以再要求企業作為監護人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現實的。至於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它們只是基層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本身既無資金,又無專職人員,現實中根本無法承擔監護職責。另外,民政部門是國家機關,是社會管理機構,其職能是管理社會事務,也不宜承擔監護職責。(四)對監護對象的范圍法律規定不夠全面,不能對所有應設置監護人的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保護在我國《民法通則》中,規定監護對象的范圍為兩類:一類是未成年人,另一類是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在這里把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只限定為精神病人是不夠全面的。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植物人、危重病人、老年痴呆症患者或生理功能不全的殘疾人,也有可能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被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植物人、危重病人、老年痴呆症患者和殘疾人都可以成為監護的對象,應納入到監護對象的范圍之中。(五)對監護人的確認方式比較單一,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我國目前確認監護人的方式有三種,即法定監護、指定監護、協議監護。其中指定監護是指法定監護中的監護人發生爭議時,由有關機構在其近親屬中指定而產生的監護人的情況。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而由法院裁定的監護人也稱為指定監護人。協議監護是指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協議確定監護人的,應當由協議確定的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承擔監護責任的情況。這兩種方式產生的監護人其實仍然是法定監護人,所以指定監護和協議監護只是法定監護的實現方式而已。我國確認監護人的方式雖然有三種,但卻比較單一,沒有規定遺囑監護制度,這不僅有悖於當事人意志自治的原則,而且也不適應當今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六)未明確規定監護人的權利,違背了權利義務一致性的原則,不利於監護人履行職責對於監護人的權利,國外民法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如監護人享有用益權或獲報酬權、辭任或拒任權、監護期限屆滿後的辭留權等。(七)對監護人的職責未進行微觀的界定,未區分監護事務和監護責任,使監護人侵權責任的追究難以落到實處我國《民法通則》第18條、《意見》第10條對監護人的職責進行了宏觀的規定,但未進行微觀的界定。此外,被監護人給第三人造成損害時,監護人應承擔的相應的法律責任,現行法律也沒有涉及到。上述法律責任標準的不明確,使監護人侵權責任的規定流於形式,法律責任的承擔難以落到實處。(八)對監護的期限未作明確規定,不利於保護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目前,世界各國民法都明確規定了監護的期限,有的還規定了輪流監護制度。如德國1992年施行的《關於成年人監護、保護法的修F案》對監護期限作了限制,保護人的任期最長為5年,最低每隔5年要重新選任。《法國民法典》第406條規定:「對監護人應規定監護期限」。然而我國《民法通則》未對監護的期限做出明確規定。但從司法實踐中通常的做法可以推斷出,對未成年人的監護期限最長為18年,而對精神病人的監護則可能持續終身。這樣的做法不利於保護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因為,對精神病人的監護,有的可以在被監護人恢復理智時終止,但有些精神病人可能終身不愈,對他的監護可能終其一生,而將如此沉重的負擔只加諸於一任監護人身上,是不合理的。而且,如若監護人由於智力、體力相對缺乏或其他客觀原因難以履行監護職責時,卻迫使其擔任監護人,就會導致不公平的結果,也容易導致因監護人原因使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九)對監護終止的事由未作明確規定,使監護關系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依民法原理,監護的終止分絕對終止和相對終止。絕對終止是指監護關系歸於消滅;相對終止是指監護關系依然存在,只是監護人發生變更或被撤銷。大多數國家民法規定了監護終止的事由,如前面所述的《澳門民法典》第1817條對未成年人監護終止事由的規定。我國民法未涉及監護終止,對監護終止的事由也未作明確的規定,這不利於解決監護糾紛,維護社會的穩定。

⑷ 單一制國家與聯邦制國家的概念區別是什麼

聯邦制聯邦制是若干個單位聯合組成的統一國家。 聯邦制國家的特點是: 第一,國家整體與組成部分之間是一種聯盟關系,聯邦政府行使國家主權,是對外交往的主體。 第二,聯邦設有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領導其聯邦成員。 第三,實行聯邦制的國家都認同於統一的聯邦憲法,遵從代表國家利益的統一法律。 第四,聯邦各成員國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機關,有自己的憲法、法律和國籍,管理本國內的財政、稅收、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務。 第五,聯邦和各成員國的許可權劃分,由聯邦憲法規定。如果聯邦憲法與成員國的憲法發生沖突,以聯邦憲法和法律為准。 在當今世界近200個國家中,雖然只有20多個聯邦制國家,可是,它們的人口總數在22億以上,而且佔了世界大約二分之一的土地。其中,領土最小的是拉美的聖基茨――尼維斯聯邦,267平方公里,最大的是橫跨歐亞的俄羅斯,1700多萬平方公里。據筆者最近的核查,面積在200多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國家中,絕大多數是聯邦國家。而在亞洲、歐洲、北美、南美、大洋洲、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中,除了中國以外,俄羅斯、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蘇丹無不實行聯邦制。亞洲第二大國家——我們的鄰邦印度,也是聯邦國家。 這樣多的大國選擇了聯邦制,其中是否有某種不可抗拒的規律值得我們研究呢?100多年前,當孫中山等前人致力於推翻帝制、創立共和時,曾率先提出了建立聯邦共和國的主張。今天,當許多有血性的中國人渴望完成前賢未竟的自由大業時,聯邦主義的呼聲再度浮出了水面,這似乎並非偶然。那是一種與我們的傳統迥然不同的國家結構形式,是一種我們不熟悉的建構政治社會的方式。無論是贊成還是拒絕,都必將是一個深刻影響中華民族命運的抉擇。所以,不能不深思熟慮,慎之又慎。 選擇聯邦制是否會導致國家分裂?聯邦制對於未來中國的自由、和平、穩定、安全與發展,到底意味著什麼?中國有條件推行聯邦制嗎?在聯邦制與以中央集權為特徵的單一制之間,是否有某種中間道路可走?事實上存在的尖銳的民族矛盾、一些邊疆地區人士的分離主義要求,應如何對待?有的人漠視國家統一的重要性,甚至揚言「獨立一塊活一塊」,對此我們應持什麼態度?也有人說,「國家大小並不重要,只要人民幸福就行」,他們的話包含多少真理呢?聯邦制可以為國家的統一與人民的自由提供最佳可能性嗎? 這些問題已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思考它們不僅是我們的自由,也是我們不可揮卻的責任。眼下並不是沒到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而是思考得還遠遠不夠。我寫這篇文章,就是為了推進思考與討論。 那麼,聯邦制是什麼樣的制度,它與我們所熟悉的單一制有什麼區別?雖然國內許多憲法教科書對此不無涉及,但都流於皮毛。為了清楚明白起見,我們這里還是從最初步的地方開始。此外,我們也有必要簡略地追溯一下聯邦制產生的原因與歷程,以便對其蘊含的觀念、精神與價值追求有一個基本認識。在將聯邦制與中國聯系起來討論之前,讓我們先做點這一基礎工作。 概而言之,聯邦制是一種多中心的復合共和制,(1)是關於自治、非集權、多樣性的憲制安排。它有兩個基本的建構原則,第一,制定一部有嚴格修改程序的憲法,在全國政府與各構成單位(州、省、邦)之間分割國家權力。全國政府管理國防、外交、統一大市場等與全國人民密切相關、需要集中管理的特殊事項,其他與各構成單位人民密切相關、能夠分別管理的一般性事項,都由各構成單位政府管理。第二,各構成單位人民有自治或自組織權。(2)各構成單位議會議員、政府首長,由當地人民選舉產生。(3)絕大多數聯邦國家的構成單位並且有自己的憲法,規定自己的政府組織形式。(4)此外,聯邦制還有兩個並非不重要的原則:聯邦議會一般實行兩院制,其中一院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另一院由各構成單位選舉或任命的代表組成;(5)當聯邦與各構成單位發生權力沖突時,由獨立的司法機構——聯邦最高法院或憲法法院依據憲法裁決。 聯邦制國家各構成單位政府,不同於單一制國家的地方政府,它們在國家中具有很高的、獨立的地位。國內許多研究外國政府制度的學者往往將兩者混為一談,這實在是出於本土成見的一種嚴重誤解。從性質和功能上說,單一制國家的地方政府是實現全國政府目標的手臂,(6)聯邦制國家各構成單位政府卻並非如此。根據聯邦制原則,全國政府與構成單位政府並不是核心與邊緣、上級與下級的關系,而是具有不同權力、職能范圍的政府之間的關系。它們彼此獨立,權力都有限制。各構成單位也是國家主權的組成部分,因為它們與聯邦在不同范圍內分別行使統治權。當然,它們也不是國際法意義上的獨立、主權國家。並且,聯邦是全體人民建構的永久性共同體,是任何構成單位或群體無權隨意取消的主權國家。(7) 現今世界上的聯邦國家,多數是在原來就存在的小型共和政治體基礎上聯合而成,也有的是通過政治改革將以前的單一制國家解構或者說重組成聯邦共和國。而聯邦制就起源於過去的小共和國為增強軍事力量和謀求共同發展的深切需要,它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城邦同盟,甚至遙遠的《聖經》時代。 據《聖經》記載,以色列諸部落為了擺脫埃及法老統治和對外幫作戰,曾結成緊密的同盟(公元前12世紀——722年)。(8)古希臘的城邦國家結成過著名的安菲替溫尼同盟,進行了與波斯的戰爭,在希臘晚期,又出現了名垂青史的亞該亞同盟、埃托利亞同盟。同盟的名稱叫sympoliteia,意思是「共同的公民生活與政治生活」。(9)這種結盟傳統,在中世紀和近代的歐洲,仍綿延不絕。始於9世紀的德意志邦聯,是當時存在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同盟。1291年,為了抵抗哈布斯堡王朝的進犯,中歐的三個自治市簽署永久聯盟條約,結成了後來發展到有13個成員的瑞士同盟。16世紀宗教改革時代,面對天主教會和世俗政權的雙重迫害,新教徒在荷蘭境內組成了尼德蘭聯省,它迅速強盛起來。但這些同盟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聯邦國家(federation),與後者相比,是鬆散、脆弱的,學者們稱之為「邦聯」(confederacy)以示區別。這一點非常重要,下面將進一步說明。 歷史上的邦聯,首要目的是共同防禦,其次才是共同發展。作為國家之間的聯盟,邦聯實際上是指揮加盟成員採取共同行動、協調彼此關系的政府間組織。它們的組織形式一般都很簡單,最重要的機構通常是一個由各成員邦代表組成的議會,沒有行政和司法部門。邦聯在對外方面也沒有完整的權力,加盟成員握有軍事實力,外交上的獨立性很高。這是一種以主權國家政府為管理對象的「政府」,不可能是不脆弱的。翻開它們的歷史,雖然可以看到聯合所帶來的顯著好處,甚至戰勝強敵的輝煌篇章,但也到處寫著猜忌、不公、爭斗、內亂、分裂,並不乏被外部勢力離間和征服的悲劇。(10)聯邦制正是在吸取了過去邦聯制的教訓後,通過制度創新而形成的一種緊密的、現代的新型共同體。它的發明權屬於美國。美國1787年憲法運用主權共和國組織政府的原則,來設計共同的政治組織,並明智地劃分了共同體與構成單位的權力,賦予共同體足夠的手段追求聯合起來的好處,建立了一個直接對公民行使權力、三權鼎立的完備的共同政府,從而在歷史上第一次將邦聯改造成了聯邦——聯合而成的國家。(11) 西方聯邦制的產生與一種特殊的政治學說密切相關——著名的契約論。英語federal一詞,來源於拉丁文foes,意思是「契約」、「協議」。但英語中牽涉「契約」的詞不止一個,為什麼偏偏選擇了它來描述一種復雜的政制呢?這是因為federal有獨特的宗教和歷史含義。foes與《聖經》中的brit(希伯萊語)同義,與上帝有瓜葛,因而是一種非常「神聖」、「嚴肅」、「重大」的契約。federal還與fuadal(封建)相似,而封建是與中央集權對立的一種前現代政治結構。(12)據《聖經》記載,上帝曾與其「選民」以色列人立約,承諾幫助他們,以色列人之間也有一個附屬協議,承諾共守「十戒」等上帝的約法。到了16世紀,阿爾色修斯等信奉新教的思想家(13),為了反對君主專制,將源於神學的契約觀念與中世紀封建 (fuadal) 制中的自治精神結合起來,宣揚以契約(同意)而不是暴力為基礎建立政治組織的學說,主張一種不同於中央集權、包含著自治精神的國家結構形態或者說建國道路。(14)兩個多世紀後,美利堅、加拿大等地的人民在封建制已沒落的歷史背景下,繼承了其自治精神,運用契約即憲法建立了多中心、非集權而又統一的現代國家。 聯邦製作為多中心、自治、非集權的制度安排,是一種有著巨大包容性的政治體。自其誕生以後,人們不僅用它來將分散的政治體結合成統一的國家,還用它來在統一的國家中實現不同種族、民族、語言、宗教、文化、習俗的人民和平相處。雖然人們的聯邦制實踐有成功也有失敗,但實行聯邦制或引進其某些制度安排,是迄今在統一的國家中處理高度差異性問題的最佳選擇。最早的現代聯邦國家之一瑞士,就是這方面的著名典範,在她的境內,生活著具有不同民族身份、宗教信仰,分別講著法語、德語、義大利語三種語言的人,但他們卻結成了一個和諧的統一國族。在聯邦制下,分權、自治、多中心的制度安排,為不同種族、民族、宗教、文化、社會利益群體,提供了表達政治願望的最充分渠道。在這種情境下,人們常說的「統一性」(unity)與「多樣性」(diversity),並不是兩個相互對立的東西,而是分別與「解體」(disunity)、「同質性」(homogeneity)相對。(15)由於存在多個政治中心,政治生活不像單一制共和政體那樣由一個全國性的單一多數(single majoritarian)所決定,而是由許多個多數或者說「復合多數」(compound majoritarian)所決定。(16)這種制度可以為防止多數人的暴政、保護少數人的權利提供有力的保障。 聯邦主義也為人類自由所不可缺少的共和政體,開辟了非常廣闊的適用范圍。大家知道,古希臘的城邦共和國,以直接民主為其特徵之一,無不是蕞爾小國,人口、土地甚至還不及當今中國一個普通的縣。所以,人類長期以來一直為這樣一個問題所苦惱:共和政體似乎只能適用於小國,較大的國家則需要君主或君主專制統治。代議制為人們解除這一煩惱作出了巨大貢獻,而聯邦制也功不可沒。雖然迄今的歷史已經證明了人們可以通過代議制在較大的國家成功地運用共和政體,但並沒有證明一個巨型國家如果不藉助於聯邦制是否能建立穩固的共和政體,從而成為持久的自由國家。還是讓我們傾聽歷史的聲音——早在1748年以前,現代共和主義的卓越奠基人之一孟德斯鳩,就敏銳地意識到了聯邦制對於小國獲得安全、大國實現自由的價值,他的話今天仍然非常值得我們銘記於心:「一個共和國,如果小的話,則亡於外力;如果大的話,則亡於內部的邪惡……這種弊害出自事物的本性,不是任何法制的形式能夠醫治的。要是人類沒有創造出一種政制,既具有共和政體的內在優點,又具有君主政體的外在力量的話,則很可能,人類早已被迫永遠生活在單人統治的政體之下了。我說的這種政制,就是聯邦共和國。」(16) 有必要大致概括一下聯邦制的訴求。締造現代第一個聯邦共和國的美國1787年憲法,在其簡潔而庄嚴的序言中說道:「我們美利堅合眾國人民,為了組成一個更完善的共同體,以樹立正義,保障國內的和平,安排共同的國防,增進全民的福利,並確保我們自己及我們的後代永享自由的生活,特為美利堅合眾國制定本憲法。」法國19世紀政治家和思想家托克維爾,對於美國聯邦制所產生的政治效果稱贊不已,認為美國人民自立自強、進取創新、關心公益的精神得益於其自治和分權制度,說聯邦「既像一個小國那樣自由和幸福,又像一個大國那樣光榮和強大」。(17)美國當代著名政治學家愛拉扎爾(daniel j. elazar)這樣評價聯邦制:「人類,因而也是理論家對於政治的關注,聚焦在三個普遍性問題上:追求政治正義以獲得政治秩序;探明政治權力及其運用的真實經驗;利用能夠將這兩個問題統一起來而造就良好政治生活的文明社會與文明社群,來創造一種適宜的公民環境……而說明和包納了上述三個問題、反復表現出生命力的重要政治原則之一,就是聯邦主義。」(18) 是的,概而言之,尋找適當的政制安排,將小國的優點與大國的優點結合起來,使小國得到安全,大國實現自由,這就是聯邦主義者的一貫追求。多中心、自治、非集權,尊重多樣性,保護少數,以及維護國家的統一,這就是聯邦主義者的基本主張。「正義」、「自由的生活」、「國內和平」、「安全」、「全民的福利」等醒目字眼,就是聯邦主義者的價值譜系。從200多年前現代第一個聯邦制國家誕生到今天,聯邦主義者在世界五大洲都留下了成功的足跡,發生了一場悄然的「聯邦主義革命」,不是沒有深刻而重大的原因的。 邦聯制邦聯制是指若干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為實現某種特定目的(如軍事、經濟方面的要求)而組成的一種鬆散的國家聯合。邦聯制是一種復合制的國家形式,比聯邦制鬆散,是主權國家的聯盟,通常根據條約組建。例如,北美獨立革命勝利後,13個殖民地組成了邦聯,但不久以後就依據憲法組成了聯邦制的國家——美利堅合眾國。 它的特點是: 第一,邦聯是根據各成員國所締結的條約而組成的。成員國除了根據條約而明確表示讓予或委託邦聯機構的權力外,其他權力仍然保留,維持著成員國主權的完整性。 第二,邦聯既無憲法,無統一的行政機關,亦無統一的國籍、軍隊和賦稅,因面它不是國家主體。 第三,邦聯對成員國沒有強制力,各成員國既可將讓予邦聯的權力收回,也可以自由退出邦聯。 第四,邦聯的事務由邦聯成員國「首腦會議」或邦聯會議按條約的規定共同決定。由上可見,邦聯僅是一種國家聯盟的形式,它不是國家實體,因此嚴格說來,邦聯算不上一種國家結構形式

⑸ 聯邦制與單一制中的地方分權型國家的區別是什麼例如英國與美國。

英國的構成國包括有英格蘭﹑北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從國家構成上來說,這四個都是獨立的國家,每個主權國根據國際法都是一個國際組織﹑歐盟和聯合國的成員。都有自己獨立的法律和立法機構。----威爾士(公國)親王一般是英格蘭王儲兼任,可以忽略。。都承認由英格蘭進行對外的政治外交軍事統一。。。你看英國的全稱就知道了。聯合王國。。。而說的單一的地方分權型國家,只是指的英格蘭內部,而不是聯合王國。。。這樣和美國比較就清楚了。。

⑹ 立法、行政、司法各個具體代表單位是什麼

樓上的,不是法律人不要答這樣的問題。
中國
司法,簡單來說是掌管法律怎麼用的機關,比如法院,檢察院。公安絕對沒有司法權,它只是各級政府的職能部門,樓上答案是不對的。
立法,就是創造法律的東東了,比如人代會,各級人代會,國務院(可以搞行政法規的)啦,反正憲法中說它有權利造法的都算立法機關。但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行政,簡單的說就是各個有行政權的部門。比如最高級政府國務院,然後是28個部委,19個直屬機構等等,然後到下面就是叫政府,部委對應各個廳或局。
美國
美國和中國是不同的,它是聯邦制國家
司法,也是和中國差不多,但是他們掌管司法時候是完全獨立的,不受任何的影響,最高法院是聯邦法院
立法,和中國的是一個意思,但掌管它的是議院
行政,也是政府,總統可以說是最高的行政長官。
但不一樣的是,聯邦,就是各個州就是一個小國家了,可以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司法,然後每個州讓出自己的一部分權力,組成整個聯邦,就是美利堅合眾國,國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司法,而且其它州也都聽從國家的。明白了嗎?

分分給我,不明白可以再補充哈

對5L的答復我想說一點,你說的我明白哈,我是想用更通俗易懂的話說出來,這個聯邦,太不好解釋了。總的來說就是各個洲讓度自己擁有的權力組成國家,而每一個州要從原則上服從聯邦。就好像是 州<聯邦<全體的州

⑺ 單一制國家的類型

地方分權型國家也稱非中央集權型國家。主要代表是實行地方自治的義大利、英國、瑞典、挪威等。其共同特點主要有:
(1) 在確立為單一制國家的同時,明確規定實行地方自治。如義大利憲法規定,義大利是統一而不可分的共和國,承認並獎勵地方自治。又如英國素有「地方自治之家」的稱號,英國的地方政府被公認為富有自治精神的傳統。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實行自治的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威爾士王國和北愛爾蘭聯合而成,英國沒有一部綜合性的成文憲法,有關政府結構、權力及運行原則的規則散見於各種法律文件中。
(2)地方政府一般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地方自治機關,在法律范圍內享有自主管理地方事務的權力,又是受中央政府統一領導的地方政權機構,執行中央政府委託的職能。
(3)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人有較為嚴格的監督和控制手段。以英國為例,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財政手段,即撥款控制、借款控制和帳目審查。第二,行政手段。中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地方政權機構,中央可以剝奪或轉移或暫停地方機構的權力,其理由往往是地方機構官員沒有履行中央委託給他們的責任。第三,立法手段,即對地方立法的控制。第四,司法手段。地方政府的職責都由法律、命令規定,對地方政府的越權行為,中央可以剝奪或轉移或暫停地方政府的權力。 中央集權型單一制國家,是指單一制國家結構下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嚴格控制的一種類型。這種國家在當代分布較廣。如法國、一些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變革前的一些東歐國家等。其主要特徵有:
(1)法律上不規定實行地方自治,或者雖然在法律上規定地方自治,但因各種限制而致使地方自治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直到1982年《權力下放法案》通過,才擴大了地方的自治權,改變了過去中央主要通過委派官員(省長)對地方進行直接控制,改為中央主要對地方行為合法性進行司法審查的方式來控制地方。改革前,省長是地方行政長官,由總理和內政部長提名,部長會議討論通過,總統任命。他作為中央政府代表,在地方上集行政、治安大權於一身,對地方議會、行政和財政實行監督。他有權召開和參加省、市、鎮議會會議,審批和否決地方議會討論通過的各項決議、決定、法令和他們簽訂的協定,有權向地方議會發布指令,他還直接控制和監督財政。改革後,省長改稱「共和國專員」,仍然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表,管轄警察和中央派駐機構,但不再兼任地方行政首腦,不再直接插手地方事務,對地方議會、行政和財政只實行監督。如發現問題,他必須通過司法程序解決,不得直接採取行政干預。
(2) 中央政府採取各種手段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如在法國,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採取多種形式的監督和控制:
立法監督:共和國專員如認為地方的某項行政規章不合法,不能象改革前那樣直接宣布其無效,而是可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在法院審查期間,專員可要求暫停實施該項規章。
行政監督:共和國專員作為中央代表管理警察和中央派駐地方的機構,負責從行政上監督地方,有權為維護地方治安、安全、公共保險和衛生採取相應措施。
財政監督:中央政府通過大區審計庭對地方行政單位、公立公益機構的財政開支進行監督,如其違反預算條例,大審計庭有權進行干預。中央政府還通過發放貸金和補助金來控制地方財政,由於地方財政對此依賴很大,中央政府得以嚴格控制和監督地方政府對貸金和補助金的使用。
英國和法國單一制的不同風格
1)兩國單一制的共同特點:從地方政府的許可權看,地方政府的許可權來自於中央;從地方與中央的關系看,地方在總體上從屬於中央,是中央的創造物,但地方在個別事項上有獨立性,擁有某種程度的自治;從財政角度看,地方有部分自主,但需接受中央的大量補助;從地方官員的選擇方式看,均是選舉與任命相結合。
2)兩國單一制的主要區別:
(1) 法國主要採用行政途徑加強中央與地方的聯系,而英國則主要靠政黨組織。法國被稱為「垂直式行政統制」,通過委派共和國專員下達中央的指令,監督地方行政。而英國由於政黨的組織很嚴密,由於特有的政黨組織結構和議會內閣制度,執政黨中央可以輕而易舉地改變地方的組織機構,影響地方行政。地方議員可以通過提高黨內地位,上升為國家級的政治家。因此,英國的單一制被有人稱為「垂直的政黨統制」。
(2) 在法國,兼職在維持中央和地方關系方面起著很獨特的作用。吉斯卡爾·德斯坦既是總統,又是聖瑪利亞市的地方議員,據統計1980年法國參議員中54%同時是市長,57%是省議會議員,這樣有利於上下溝通。英國沒有這種現象,英國靠制度化和手續化來調節國家權力,其制度大多制定得非常細,非常專門化。
(3) 法國的市長權力較大「(常兼任中央的國會議員),而英國的地方政府中,重要的是具有立法和行政雙重職能的市議會,市長是虛位,沒有多大實權。
(4) 從地方政府的數量上看,英國較少(400多個),法國較多(3萬多個)從規模上看,英國的地方政府較大,而法國的較小。
(5) 英國的地方自製程度比法國高。法國傳統上是中央集權國家。盡管1982年的改革擴大了地方的自治程度,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仍很嚴密。
總之,在中央與地方關系方面,英國走的是一條通過政黨組織來聯絡上下的政治途徑,而法國走的是一條以中央代表為軸心的行政途徑,這是兩國單一制的最重要的差異。

⑻ 單一制國家立法權有幾個

單一制國家,國家立法權只有一個。

單一的立法體制是指立法權由一個政權機關甚至一個人行使的立法體制。包括單一的一級立法體制和單一的兩級立法體制。單一的一級立法體制,不僅指立法權由中央一級的政權機關行使,也指由一個而不是由幾個中央政權機關行使。

實行單一的一級立法體制的國家較多。單一的兩級立法體制主要指中央和地方兩級立法權各自由一個而不是由兩個或幾個機關行使。實行單一的兩級立法體制的國家主要是實行共和政體的一些聯邦制國家,也有少數單一制國家。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國家立法體制中處於核心地位,劃分立法許可權時首先需要明確的,就是如何科學界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許可權范圍,以及哪些事項只能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

又由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必要時可以將自己的立法權授予其他國家機關,因而授權立法就成為劃分立法許可權時需予同時解決的問題。

即: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許可權;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項;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立法制度。

⑼ 我們常說的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 國家和地區到底有什麼區別請具體分析一下

國家是指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具有主權。
而這里所說的地區指未獲得獨立的殖民地、託管地等和無主權的國、地方。
世界上共有2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家為193個,地區為31個。

主權指的是一個國家獨立自主處理自己內外事務,管理自己國家的最高權力。
比如說非洲的獨立浪潮 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非洲大陸誕生了三十多個獨立國家。其中在1960年,就有17個國家取得了獨立,因此,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70年代主要是葡屬非洲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的時期。1975年,莫三比克、安哥拉等國人民經過長期的武裝斗爭,贏得獨立,結束了葡萄牙在非洲長達500年的殖民統治。90年代初,是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的時期,其標志是納米比亞的獨立。1994年,在南非舉行了第一次各個種族都參加的全國大選,非洲人國民大會主席曼德拉成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擺脫了種族隔離制度的南非,揭開了歷史的新一頁。 戰後的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特點: 首先,同亞洲、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相比,非洲獨立運動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在幾十年中就摧垮了殖民主義者經營了幾個世紀的殖民體系。 其次,沒有出現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獨立運動。 再次,非洲國家取得獨立的斗爭方式多種多樣,但大多數國家是通過群眾性的政治運動,迫使殖民主義者放棄統治的,也有少數國家是通過武裝斗爭贏得獨立的。 意義: 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勝利,不僅使遭受殖民奴役的非洲人民獲得解放,改變了非洲的面貌,而且具有重大的國際意義。它標志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的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新興的非洲獨立國家在聯合國中佔有大約1/3的席位,成為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在國際舞台上日益發揮重要作用

還有是台灣早在幾年前想加入聯合國,但由於其不是一個主權國所以不能參加聯合國.國際上已有許多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關於你說的關島 美屬薩摩亞 英屬維爾京群島
關島是美國海外屬地,是美國的非憲轄管制領土,所以無主權
美屬薩摩亞1954年開始實行內部自治。1962年1月1日,西薩在南太島國中率先獲得獨立,定國名為「西薩摩亞獨立國」。1977年7月已更名為「薩摩亞獨立國」,是有獨立主權的國家,已和中國、日本等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英屬維爾京群島187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背風群島的一部分,現在仍然是英國殖民地,所以無主權

熱點內容
訴訟法遇法定節假日順延指第二天 發布:2025-01-17 13:41:25 瀏覽:755
金融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7 13:35:34 瀏覽:424
巜行政訴訟法內容 發布:2025-01-17 12:45:05 瀏覽:493
龍灣法院直播 發布:2025-01-17 12:23:04 瀏覽:980
民法總則委託代理 發布:2025-01-17 12:13:18 瀏覽:927
3c法規 發布:2025-01-17 12:11:05 瀏覽:543
刑法輕朝代 發布:2025-01-17 12:02:01 瀏覽:723
上海的工廠勞動法 發布:2025-01-17 11:35:08 瀏覽:382
馬慧娟律師 發布:2025-01-17 10:29:58 瀏覽:846
平輿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17 09:53:34 瀏覽: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