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立法淺析
『壹』 如何理解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准則,是現代法治社會的一項基本法律規則,同時也是我們貫徹黨中央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一種具有道德內涵的法律規范。
『貳』 信用立法的對象為什麼主要是消費個人而不是企業法人
企業法人也是消費個人,同樣適用
『叄』 我國社會誠信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加快,拜金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思想也不斷沖擊著社會各個階層,對物慾的追求而弄虛作假、欺詐舞弊等現象在社會上蔓延滋長,當代社會誠信的缺失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在社會生產領域:一方面是這些年虛假的廣告宣傳鋪天蓋地,讓人眼花繚亂。另一方面「毒大米」、地溝油、「黑心月餅」、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假煙假酒……各種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各種制假售假手法花樣百出。
二是在商業金融領域:坑蒙拐騙行為成了一些人發財致富的「法寶」,假發票在社會上盛行,銀行套現、三角債、偷稅漏稅、走私騙匯等手段花樣翻新,屢見不鮮。2009年度國家審計署抽查56個中央部門已報銷的29363張可疑發票中,有5170張為虛假發票,列支金額為
1.42
億元;2010年廣州市立案查處假冒、虛開發票案件376宗12519份,挽回經濟損失18519萬元。
三是在政治生活領域:一些政府部門和領導在工作中耍花架子、搞形式主義、浮誇虛報搞欺騙和弄虛作假,諸如「政績工程」、「升遷工程」和類似「數字出官」和「官出數字」屢見不鮮。還有2004年阜陽特大劣質奶粉事件、2007年陝西周正龍虎照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政府的誠信力正在不斷遭受人民群眾的質疑。
四是在個人生活領域:許多人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言而無信,各種形形色色的假機構、假警察、假工商等假公務人員,假新聞、假婚姻、假文憑、假考、假招聘、假唱等等,這些不誠信社會現象的空前泛濫,使得社會信用正面臨嚴峻的危機考驗。
對策:
誠信是一個社會和民族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把誠信體系建設放在重要戰略高度予以重視,應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誠信教育引導。深入持久地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公民道德建設系列宣傳活動,按照「八榮八恥」的要求,制定公民誠實守信行為守則。充分運用電視、網路、報紙等新聞媒介,弘揚社會主義新風正氣和傳統美德,使信用成為公民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通行證」。
二是發揮政府示範激勵職能。政府既是市場和社會規則的制定者,又是市場和社會規則的執行者,政府的所作所為,會對社會信用產生重大的影響和導向作用。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和誠信缺失責任追究機制,增加政府透明度;追究失信者的法律責任,避免和防止政府違反誠信原則的行為發生。
三是加強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加大社會信用的監管力度,加快個人、企業甚至是政府機構等信息登記系統的建設與完善;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機制,規范公共信用信息的登記、傳播和使用,增加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利用率。
四是加快信用管理的立法工作。加快信用立法步伐,建立完善信用法制體系,建議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用法》,提升誠信的法律地位,明確信用機構、誠信管理體制模式和失信懲戒法律機制
『肆』 信用制度的建設問題
2006年3月10日,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誠信評價中心在京頒布由該中心制定的《中國企業電子商務誠信基本規范》,這個應該做為參考.
做法:
要從根本上改善電子商務的誠信問題,我認為應該必須通過如下途徑進行改革:
(一)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管理體制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商務活動模式,它的的每一次交易活動都要涉及到多方參與者,包括參與交易的雙方、電子商務網站、第三方物流公司、銀行、稅務部門、工商、公安以及其他機構,每個參與者都要承擔一定的信用責任。他們需要在一個完善的誠信環境下進行交易,但建設這種環境不是電子商務活動的某一參與者具有誠信意識就能解決的問題,這種誠信環境和機制需要社會各方共同長期努力才能營造出來。
構建誠信機制首先要建立一個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一個健全的社會信用制度是現代社會健康發展的可靠保證。要建立一個實實在在的誠信社會,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大建立社會信用管理體制的宣傳
西方企業信用意識較強,信用管理機制較為健全,同時擁有先進的保密技術和發達的個人資料網路,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我國經濟是由計劃經濟脫胎而來的,信用基礎較薄弱,無論是企業或個人均缺乏資信管理的意識。雖說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但時至今日,我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領導對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缺乏最起碼的了解。觀念意識不強,行動上也就難以跟上。因此,為了盡快提高電子商務交易主體的積極性,加速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建設,必須更新觀念,大力加強宣傳力度和培訓力度,加強和拓展信用披露制度和方式,增強全社會的資信觀念,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企業領導觀念的現代化。
2、建立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與監管機構
採用電子商務模式進行商品交易和提供服務與利用其他貿易方式一樣,進行交易或涉及到交易行為的各方參與者會遇到下列風險:交易各方的資信風險、產品風險,包括產品質量是否可靠、產品品牌、產品是否假冒偽劣等問題;物權轉移中的風險,包括先付款還是貨到付款問題,產品如果委託第三方物流企業配送還涉及到物流企業的信用問題;支付風險,這里不是指網上支付過程中的支付安全性風險,而是指交易中付款方是否付款的問題;售後服務和技術支持風險,在交易完成後,售後服務和技術支持提供方能否履行其義務的問題等。
這些風險不僅僅在電子商務模式中出現,在任何一種貿易方式中都會存在。要防範這些風險,必須建立起以政府為背景跨部門的,包括銀行、工商管理、公安、稅務等部門協同的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與監管體系,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信用信息互聯互通。
3、建立企業和個人在電子商務活動過程中的第三方信用服務、認證機構
採用電子商務交易模式的各方還有與採用其他交易方式相比所具有更多的風險,這些風險時常被歸納到電子商務安全問題中,但歸根結底引起這些風險的原因還在於帶來這些風險的人的失信行為。從信用的角度來分析,這些在電子商務中所特有的風險有:賣方在網站上對產品進行不實宣傳、欺詐行為的風險;買方發出惡意訂單的風險;交易一方對電子合同否認的風險;交易信息傳送風險,如信息被竊、被修改等風險;網上支付風險,如支付用戶的密碼、賬號的安全性問題等。
這些風險的存在,需要有一個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電子商務認證機構通過技術手段幫助參與電子商務交易的各方解決問題,使風險降到最低程度。電子商務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可以設立第三方商務認證中心(如CA中心),為網上交易各方交易資料的傳遞進行加密、驗證和對交易過程進行監察。電子商務認證中心還可以對網上進行交易的企業進行資格評定和認證。只有通過資格認證的企業才能獲得數字證書,這樣的企業也就獲得了對網路資源訪問的許可權,並被允許在網上開展交易活動,同時也可以得到認證中心提供的技術服務支持,從而確保客戶的交易在安全、誠信的環境下進行。
4、進一步加強政府信用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除了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外,還包括政府信用。政府信用建設的主要思路是按照"取信於民、服務社會"的要求,創新行政管理機制,建設公開、透明、高效、誠信政府,努力實現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5、建立信用獎懲機制
建立保證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完善的誠信機制,需要有信用獎懲機製做支撐。對誠實守信行為或不誠實不守信行為的獎懲機制應包含以下方面:
(1)完備的法律法規保障。法律法規的確立和健全(金融有關立法,非金融有關立法,失信懲罰機制)是社會信用制度及管理體系建立和實施的保障。世界各徵信國家和政府對之都高度重視。且都有相應的法律和法規對電子商務進行規范和管理,在此方面我國的法律法規建設還沒有與電子商務發展的進程相適應。需要加快信用立法,包括銀行信用、非銀行信用的立法,商業信用與消費者信用行為的立法以及商業授信的立法等。
(2)建立獎懲機制。賦予相關部門依據法律法規實施獎懲的權力。如對信譽良好的企業給予優惠政策,採取免於檢查、實行信譽年檢等措施予以獎勵,對失信企業和個人,讓其受到應有的行政或司法處罰,使他們在經濟上受到損失,並對其進行重點監管,同時將失信企業或個人的不良行為記錄進行廣泛傳播,讓失信者難於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生存。
6、加強網路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信用體系中的信息安全技術是相當重要的。隨著B2B、B2C和C2C等商務交易模式的深入發展,網路信用安全已成為制約網路經濟發展的瓶頸。通過建立信用信息安全管理規范,嚴格規定信息管理、發布、交換、查詢的管理許可權、審批流程、傳遞方式、密碼管理、保密規則,保證企業及個人信息的安全、可靠、有效。
電子商務的騰飛離不開健全的信用體系,而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必須不斷加強網上安全認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如數據挖掘技術的開發、信息安全技術的開發、信用系統數據平台建設、數據倉庫的整合與數據採集(建立基於統一格式和智能化的數據倉庫系統)。以及制訂政府信用相關數據和信息的採集、交換和存儲標准、電子簽章、CA認證等服務體系。
『伍』 論合同法的誠實信用原則
我國《民法通則》第四條明確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回、等價有償、誠實信答用的原則。」 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其具體要求就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應當誠實、守信用、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其內容具體體現為(1)任何當事人要對他人和廣大消費者誠實不欺,恪守諾言,講究信用;
(2)當事人應依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在獲得利益的同時,充分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社會利益,不濫用權利加害他人。
1、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的法律,它主要規范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變更、轉讓、終止、違反合同的責任及各類有名合同等問題。在我國,合同法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而只是我國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2、合同法在為經濟交易關系提供准則,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交易秩序方面具有重大意義,一部好的合同法能夠促進一國經濟的發展。
『陸』 為什麼信用立法的保護對象是消費者而不是企業法人
我覺得信用立法保護的對象是消費者,是因為企業是強勢的一方,消費者是弱勢的一方,如果不保護弱勢的地方,強勢的一方就會經常損害弱勢的一方的利益和權益,所以信用立法才保護的對象是消費者。
『柒』 如何看待我國民間信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我國由於農村人口比重較大,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民間信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隨著非公有制經濟的迅速法發展的需要,民間金融的灰色面紗逐漸揭去,十七屆三中全會後,民間金融將有可能置於陽光之下,但必須加以規范。
民間信用的產生原因
一、民間財富增加是根本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強,個人財富或是企業集團的財富都大幅度的增長,同時由於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企業自主經營,勞動者自由支配其收入,使我國閑散游動資金規模數額巨大,形成了民間信用金融的源泉。只要這個源泉的不斷增大,民間信用融資的規模就必然增大。
二、所有制多元化是民間信用繁盛的一個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原來計劃經濟時幾乎是單一的國營經濟逐漸轉為集體、個人、混合型、外資或中外合資等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存共長,而且在
法律
上是平等的。同時國有企業實行承包制,企業內部核算體制變小,部門自主權相對擴大,都增大了單位資金餘缺差異的擴大和餘缺調劑的機會,而這正是企業間能夠相互融資的基礎。
三、金融政策、金融機構等方面原因,助推了民間融資的擴大。
特別是近幾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快,錢多了耶不好辦。銀行利率過低(實際是負利率),再加上利息稅,一般人心裡並不願意存款,但家裡又不能存放大量的現金,所以就在達到滿足的條件下借給他人。而對於需要貸款的人來說,銀行、信用社的貸款條件、額度、審批手續、歸還時間、擔保抵押等都難以達到要求,因而轉向私人接待籌資。客觀上形成了有錢的並不想往銀行存款,用錢的也不願到銀行借款的矛盾。這些矛盾的解決就是親朋好友、哥們弟兄之間在利益均等的條件下的餘缺調劑,這種客觀現實促成了民間信用融資的快速發展。
民間信用的發展基礎
長期以來,民間借貸作為我國信用體系中的一種非正規信用形式,因一直沒有合法身份而不得不出於地下活動狀態。雖然理論界有關為民間借貸正名的呼聲不斷,但並未產生現實的政策性效果。直到央行提出應「給民間借貸合法定位」,才使人們看到了民間借貸合法化的曙光。事實上,無聊從我國信用體系自身法發展的規律看,還是從我國經濟發展對金融活動的要求看,民間借貸從地下走向地面、由「暗箱式」操作走向「陽光化」運作、由無合法身份走向合法經營,都是民間借貸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存在著民間借貸生存、發展的經濟基礎。在現代信用體系中,任何一種信用形色的產生、發展都具有現實的經濟基礎。如同銀行信用的經濟基礎是社會化大生產一樣,民間借貸存在和發展的經濟基礎則是小生產的生產方式。因為,在小生產方式下,生產規模較小,企業需要的資金數量不大,這些小額資金需求往往被那些追求規模效益的正規金融機構所忽略,只能通過民間信用來滿足,這就為民間借貸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深厚土壤。
民間信用的主要形式
民間信用是指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之間非官方的一陣紅金融活動方式。其主要要形式有股份集資、自由借貸、商業信用、票據貼現、農村基金會(包括老人基金會)、民間合會等等。
這些信用形勢手續簡便、期限自由、利率相當。在信用經濟中靈活,對市場經濟起到金融的杠桿作用,在現代經濟和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推動了民間信用的健康發展。
民間信用的積極作用和不足
一、 積極作用
(一)彌補銀行信用的不足。
銀行信用猶豫受機構數量、風險控制、授信范圍及許可權、經營方式、信貸規模等多方面的限制,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經濟生活中多方面對信用的需要,客觀上要求其他信用形式予以補充。民間信用對解決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資金不足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打破了單一的融資方式。
貨幣資金不僅要比較價格高低,還要權衡收益大小,既要計算數量,又要評價質量。民間信用的存在和發展,打破了單一的銀行融資方式,拓展了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擴大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民間信用擴大,形成多種競爭機制,對傳統的融資方式提出了挑戰,從而推動銀行、信用社改進服務方式,創新服務品種,改革管理模式。
(三)有利於緩解信貸資金的供需矛盾。
(四)有利於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率,有利於加速民間資金積累,從而推動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優化。
(五)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
(六)有利於金融生態環境的形成。
二、民間信用的不足
(一)民間信用融資的盲目性和自發性,不利於資金規模的控制和投向,沒有考慮借款人生產的產品是否適銷,質量是否達到規定標准,容易導致生產經營者盲目擴大生產,不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
(二)民間信用中會案的倒台,債務的糾紛,個別人甚至還有金融投機詐騙行為,不但破壞了國家金融秩序,而且還容易引發社會問題。
(三)產生盲目發展效應、資金的分散效應、金融投機效應。
民間信用的政策建議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階段,既然民間信用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必然性,有其不能低估的積極作用,那麼,民間信用就是無法禁止的,所以禁不如放。放,又不可以是放任自流。正確的方針,只能在放的基礎上,積極的加以引導,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並且經過加強管理,盡可能的抑制其消極作用。具體做法設想如下:
(一)發展民間信用組織,使民間信用公開化。允許辦私人錢庄,私人錢庄可以是獨資的,也可以合資的。私人錢庄的存放款利率由市場調節,在正常情況下國家不加干預。辦私營錢庄必須經過工商登記,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國家保護私營錢庄的資產和合法經營不受侵犯。保護和發展民間信用對國家來說是有利的。事實上,政府對銀行主要有三點期望:一是銀行能拿出更多的資金支持經濟建設,二是向政府提供比較穩定的稅收;三是不發生金融動盪,不給政府添亂子。發展民間信用正好符合政府的這—願望。為此,筆者認為我國縣以下非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資金問題均應通過民間信用來解決。
(二)對分散零星的民間信用行為實行契約制。凡民間有償有息的借貸,都必須訂立契約文書並經過公證。在公證時,按放款額的一定比例課以一次性的印花稅,印花稅由放款方支出。凡借款契約經過公證並納稅者,國家就保護放款者的債權,否則便視為非法經營 (相當於無證經營的工商業),國家不保護放款者的債權,在查出時要課以罰款。分散零星的民間信用利息率完全由市場調節。
(三)國家銀行和信用社參與調節。國家銀行加強對金融市場的信息捕捉,密切掌握民間信用的動態,通過及時調整存貸款政策、培育金融市場和採取適當浮動利率的辦法,應吞則吞,應吐則吐,從宏觀上保證全社會的金融穩定。農村信用社應擴大吸收股金,增強信用社的經濟實力和群眾基礎,廣伸網點,改善服務方式,簡化手續,允許信用社採取較大幅度的浮動利息率,使信用社能夠真正成為金融市場的中堅。除農村外,在城市也可以發動居民和個體戶集資入股,大力發展城市信用合作組織,為股東和其他居民的經濟利益服務。
(四)抓緊民間信用立法,或者先行頒布政令,表明國家對民間信用的基本態度。通過立法或頒布政令,確立民間信用的合法性,保護正當的民間放款行為,取締黑市,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鼓勵競爭,建立必要的民間信用管理機構和審計機構,引導民間信用走上正常運行的軌道。
通過對以上民間信用的認識和分析,我認為,簡單的對民間信用做出決斷是不客觀的,但從長遠看,讓民間信用自由發展是不可取的,必須加以管理和改造,要正確引導和規范民間信用發展。推動和深化民間信用金融體制改革,活躍民間融資渠道。建立個人信用祝福制度和個人信用擔保機制。注重研究民間信用安排,創新思路,以推動民間信用的發展和完善,促進市場經濟快速健康的發展。
『捌』 在信用立法中,信用立法所保護的對象主要是消費者而不是企業法人
不是,都保護。
在制定信用基本法方面,基本上是在沿著兩條軌道進行著:專
1、是呼籲保護信用權的屬立法,以《中國民法典·人格權法編(草案)》為標志,但它僅僅是強調保護公民、法人的信用權,並未對社會信用制度和體系的構建進行立法設計;
2、另一條是通過信用立法保護信用權,這是社會主流。
(8)信用立法淺析擴展閱讀
我國信用立法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1、信用權及侵權責任的界定。
由於我國法律未承認信用權為一項權利而給予直接保護,《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只調整具有競爭關系的商人間的權利和義務,民事主體的名譽權僅僅是人格權利,不直接與財產利益相關,故不能視為對信用權的保護。
2、信用信息中對個人穩私及商業秘密的界定。
信用信息的採集非常廣泛,信息採集者要保證信息的客觀性,並且應當承擔不得侵害被採集人的個人穩私和企業的商業秘密的義務。
3、規范信用徵信法律關系。
我國徵信業還非常落後,無論是民間機構的規模,還是整個社會的徵信制度建設,都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
『玖』 論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
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從而使我國成為第一個誠實信用原則寫進法律中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舉措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它賦予司法者根據這一適用性很強的原則條款創建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以適應協調各種復雜多變的社會矛盾和調節紛繁多樣的社會經濟關系的需要。
1、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作為民法原則的依據
民法通則中提到的誠實信用原則,原本是人類社會繼承久遠的道德規范,它有兩層基本含義:誠實,是指言行真實,合符情況,無虛假、欺詐之意;信用,是指信守約定或承諾的規則,履行和承擔由約定或承諾的規則所確定的職責。這兩層含義既有獨立性,又有關聯性。信用來自誠實,誠實見諸於信用。兩者結合,相互支持、包容,成為人際交往中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則。誠實信用原則的這種普遍適用性,是基於它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而其內涵和外延均有著較大的不確定性。但這並不妨礙其作為是一般的道德規范而發揮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范圍逐步擴大,從單純的人際關系、社會倫理領域擴展到社會經濟、政治活動領域,它的內涵和外延也隨之不斷發展。它僅僅作為道德准則來發揮作用已經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了。這是因為:
(1)社會需要將經濟活動的道德准則上升為強制的法律規范
自古今中外,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一定的道德意識的制約或影響。誠實信用作為最一般的道德准則,自然會對人們由經濟活動產生一定的約束和影響作用。不過這種約束和影響作用,是以當事人的自律或習慣氛圍為必要條件的,並不具有外在的強制性。因此對於經濟活動中的背信棄義、爾竇我詐、坑蒙拐騙,以謀取不義之財的丑惡行徑還不足以構成有力的約束。這也表明單純的道德制約還不能保證人們行為的誠實信用和社會的公正、公平。在這種背景下,要求把某些一般的道德准則上升為人人都必須遵守、具有強制約束力的法律規范,就成了社會的客觀需要。將誠實信用這一道德准則列為民法的一項原則條款,正是適應社會這種需要的邏輯結果。
(2)是克服成文法,滯後性的需要
社會生活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新情況、新問題總是層出不窮,在一定時期制訂的成文法,無論怎樣完備,周詳,相對於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實際而言,總難免存在某些滯後性。這表現為已有的法律條文在適用復雜多樣的案件時,往往處於捉襟見肘的窘境。走出這種窘境的最佳途徑是:立法賦予司法者在現有成文法條文的基礎上具有不失社會公平、公正的一定自由裁量權。將具有普遍意義的道德准則一誠實信用,列為民法的一項一般性指導原則,這就為民法條文的實施規定了一個實現社會公平、公正的法律准則。當司法者(法官)在遇到現有法律條文不能充分適用案情的條件下,可以為貫徹這一指導原則而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以保證裁決的結果能夠符合社會公平、公正的宗旨。在這里,誠實信用原則既是成文法進行必要延伸、擴展的法定依據,又是這種延伸、擴展的合理界限。在貫徹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過程中,應當把克服成文法的滯後性,與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和排除司法的隨意性結合起來。
2、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中的作用
首先,指導當事人正確從事民事活動。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一項廣泛適用性的民事行為規范,向當事人清晰地警示了什麼行為受到法律保護,什麼行為是法律所不容許;當事人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才不致對他人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這就為當事人如何從事民事活動起著指導和規范的作用。
第二解釋、評價和補充法律行為的作用。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法的一項基本指導原則,可以對當事人的法律行為進行裁量和判斷,決定其法律效力以及引起的法律責任,從而補充和完善已有的法律行為,使之更符合社會公正與公平。
第三解釋和修正法律的作用。一般而言,法律條文都有一定的抽象性,在適用於具體案件時,有必要作一些細化的、有針對性的診釋。以誠實信用原則為指導來解釋法律,有助於維護法律公平正義。這就是誠實信用原則在法律解釋上的作用。如前所述,由於現有法律的滯後性與社會發展的變動性之間的矛盾,有時會使得法律在適用上遇到難以確准裁量的困難,以誠實信用原則為准繩,可以對法律中不盡人意之處進行合理的修正和補充,使當事人的利益及責任公平分配,從而實現法律的公正與公平。
第四對疑難案件起輔助定性的作用。案件的定性是適用法律的前提。現實生活中某些案件的性質含混隱密,一時難以作出准確的法律判斷。運用誠實信用原則,對這些案件的案情進行分析,有助於發展其中的真偽善惡,對正確判定案件性質和應適用的法律,以及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合理公平分配,都將起著重要作用。
第五彌補法律漏洞的作用。相對於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而言,已有的成文法律難免存在漏洞。對法律尚未有規定的地方,可以按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加以彌補,以便對具體案件進行恰當處理,這就是司法者造法的表現。對法律漏洞的彌補,為日後的立法、修法提供了依據和條件,這對法律制定的健全、完善有重要的意義。
第六追求個別正義和社會公正的作用。法律不可能窮盡不斷變化著的社會方方面面,在司法活動中,將一般性的成文規定適用各種不同的情況,可能導致個別案件裁決的有非正義性。這里,根據現代意義上的誠實信用原則。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一方面可以指導市場主體誠實信用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塑造市場主體的誠信精神;另一方面,通過賦予司法者一定的解釋、補充和修正法律的自由載量權,彌補已有法律的某些不足,為日後法制的進一步完善積累經驗和創造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誠實信用原則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民法指導原則。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一方面可以指導市場主體誠實信用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塑造市場主體的誠信精神;另一方面,通過賦予司法者一定的解釋、補充和修正法律的自由裁量權,彌補已有法律的某些不足,為日後法制的進一步完善積累經濟和創造有利條件。
3、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條件
誠實信用原則的作用情況表明,其發揮作用要依賴業已存在的法律行為和法律條款。以此原則為指導,或對當事人雙方具體利益進行公平考量,作出公平的結論;可對法律規定不明的予以診釋;或對有漏洞的予以彌補;或對某一具體義務加以擴張,以維護雙方當事人的正當權益,等等,其根本目的就是實現法律的公平、公正。
總之,正確運用誠實信用原則,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而又不使其被濫用,既是民法實施中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檢驗司法者執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准。
『拾』 我國徵信立法採用哪種模式
市場抄經濟發達國家在信用建設方面起步較早,相關信用立法比較完善。在信用立法模式方面,世界上主要有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主導模式和以歐洲為代表的政府主導模式,除此之外的其他模式基本上都是界乎於這兩種模式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