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水經

道德經水經

發布時間: 2022-04-14 13:14:35

A. 《道德經》中對水的描述語句是什麼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道德經》第八章)意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能攻堅強著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道德經第七十八章)意譯: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
水無形、無色、無味,然而水卻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物質之一,水的品質同樣給人以智慧的啟迪:
一、遵循「自然之道」。老子倡導「無為」,但「無為」並不是不能作為或無所作為之意,而是要遵循和順應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規律,不濫加干預和破壞。
二、無私無爭的品格。私慾會迷惑人的眼睛,迷亂人的心智,爭斗會傷害彼此。不計較個人得失,保持善良、真誠,格守信用,以崇高的品德獲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在平凡中創造偉大。
三、謙卑的態度。始終避上趨下,不妄自尊大,奉獻社會但不強求回報,做別人所不願做之事而不抱怨,從而得到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
四、寬容博大的心胸。天之高,海之深,都比不過人的胸懷的寬廣,容納萬物,包容萬物,則一切都將擁入你的懷抱。
五、堅韌的毅力。「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水滴可以穿石,靠的是毫不畏懼的精神、持之以恆的毅力和精誠之至,以此為道,則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沒有什麼難關不能攻克,沒有什麼事情不能完成。
水無為而無不為,無形而無不行,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老子的眼中,這或許是最完美的事物了。

B. 中國10大奇書是那10部大概講述的是什麼內容

中華哲思十大奇書:《周易》《道德經》《論語》《莊子》《春秋繁露》 《肇論》《六祖壇經》《二程遺書》《焚書》《三民主義》

中華兵戰十大奇書:《孫子兵法》《六韜》《吳子兵法》《司馬兵法》 《尉繚子》《三略》《李衛公問對》《太白陰經》《虎鈐經》《百戰奇法》

中華史地十大奇書:《尚書》《左氏春秋》《山海經》《史記》《漢書》 《水經》《大唐西域記》《資治通鑒》《百夷傳》《揚州十日記》

中華藝文十大奇書:《詩經》《楚辭》《漢賦》《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文觀止》《西廂記》《水滸傳》《紅樓夢》

中華學術十大奇書:《說文解字》《文心雕龍》《史通》《困學紀聞》 《四書集注》《尚書古文疏證》《文史通義》《新學偽經考》《宋元戲曲考》《清代學術概論》

中華考工十大奇書:《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汜勝之書》《考工記》 《齊民要術》《夢溪筆談》《農書》《授時歷經》《天工開物》《農政全書》

中華醫葯十大奇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傷寒論》 《金匱要略》《針灸甲乙經》《脈經》《千金要方》《本草綱目》《溫病條辨》

中華術數十大奇書:《鬼穀子》《太弦經》《周易參同契》《黃帝宅經》《葬經》《太乙金鏡式經》《六壬神定經》《遁甲符應經》《麻衣神相》《柳庄相法》

中華娛藝十大奇書:《樂記》《禽經》《茶經》《林泉高致》《法書要錄》《棋經》《北山酒經》《獸經》《牌經》《閑情偶寄》

中華諧謔十大奇書:《笑林》《啟顏錄》《艾子雜說》《雪濤諧史》《解慍編》《笑府》《笑史》《笑典》《笑得好》《笑林廣記》

C. 中國古代都有哪些經書

樓主太為難了兄弟們了。

「經」的解釋為: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或宣揚宗教教義的著作。

《XX經》為命題是古人著總結類、技術類、釋義類、宣傳類等書的一個習慣。

也就是說,沒有辦法為你統計。除非國家機器的運作,投入大量人力物理和較長時間的考究。

我也只能給出一個「無數本」為答案了!

D. 尋修身養性的古文。諸子百家都可以介紹·只要可以修身養性·不再執著!

這個要根據個人的喜好來選擇書籍~以下是分類,你可以看看有沒有感興趣的,然後再選擇比較好~~一般雜家的比較生活化,可以先看看

諸子百家

1、十三經: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春秋左傳、爾雅、禮記、論語、孟子、尚書、詩經、孝經、儀禮、周禮、周易

2、儒家經典:傳習錄、春秋繁露、大學章句、大學章句集注、賈誼新書、孔子家語、劉向說苑、呂氏春秋、論語集注、孟子集注、申鑒、荀子、鹽鐵論、晏子春秋、中庸、中庸集注

3、道家經典:抱朴子(內篇)、測字秘牒、純陽真經、道德經、洞天福地記、關尹子、海內十洲三島記、六十甲子本命元辰歷、黃帝陰符經、黃庭經、列子、鶡冠子、人倫大統賦、太上感應篇、悟真篇、陰騭文、尹文子、玉皇經、月波洞中記、雲笈七簽、周易參同契、莊子

4、兵家經典:八陣總述、百戰奇略、翠微先生北征錄、何博士備論、虎鈴經、紀效新書、將苑、歷代兵制、六韜、三略、三十六計、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守城錄、司馬法、素書、孫子兵法、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衛公兵法輯本、尉繚子、握奇經、吳子兵法、曾胡治兵語錄

5、醫家/法家經典:百家針灸歌賦、黃帝內經-素問、黃帝八十一難、黃帝內經靈柩經、神農本草經、鄧摺子、管子、韓非子、商君書、慎子

6、雜家經典:菜根譚、氾勝之書、公孫龍子、鬼穀子、撼龍經、論衡、蒙求、墨子、忍經、三命通會、申子、疑龍經、葬法倒杖、葬書、宅經、忠經、怕老婆的哲學

7、釋家經典: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四十二章經、禪林僧寶傳、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8、蒙學經典:百家姓、鑒略妥注、了凡四訓、列女傳、千字文、三字經、聲律啟蒙、圍爐夜話、小學詩、訓蒙駢句、顏氏家訓、幼學瓊林、增廣賢文、朱子家訓

9、小說家經典:夢溪筆談、穆天子傳、山海經、世說新語、搜神後記、太平廣記、西京雜記

10、藝文類經典:曹操詩詞集、竇娥冤、范仲淹、浮生六記、古畫品錄、古文觀止、顧憲成、姜齋詩話、樂府詩集、樂府雜錄、李白詩選、李文忠公事略、林泉高致、六一詩話、論詩三十首、羅隱集、孟郊集、千家詩、倩女離魂、詩品、宋詩一百首、蘇洵集、桃花扇、陶庵夢憶、陶淵明文集、王陽明全集、文心雕龍、中國官場學、西湖夢尋、西廂記、徐霞客游記、宣室志、楊維楨集、藝文類聚、貞觀政要

11、藝術類經典:茶經、茶錄、茶疏、酒經、煎茶水經、金漳蘭譜、棋經十三篇、隨國食單、王氏蘭譜、陽羨茗壺系、養魚經、煮泉小品

12、歷史典籍:大唐傳載、歸田錄、國語、史通通釋、戰國策、法言、風俗演義、金樓子、陸賈新語、一貫問答

E. 道德經中多次提到水,那水究竟蘊含了哪些哲理

道是什麼?怎麼得道?這是老子的《道德經》所闡述的核心內容。在講道的過程中,老子運用了「水」這個載體來說明自己的思想: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

《道德經》里,大眾最熟悉的提到水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在老子看來,符合大道的人就像水一樣,善於幫助萬物,但從來不與萬物爭長論短。




F. 中國的三大奇書是指哪三部書

易經,皇帝內經,山海經<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學家馮夢龍稱為"四大奇書",中華哲思十大奇書:《周易》《道德經》《論語》《莊子》《春秋繁露》
《肇論》《六祖壇經》《二程遺書》《焚書》《三民主義》

中華兵戰十大奇書:《孫子兵法》《六韜》《吳子兵法》《司馬兵法》
《尉繚子》《三略》《李衛公問對》《太白陰經》《虎鈐經》《百戰奇法》

中華史地十大奇書:《尚書》《左氏春秋》《山海經》《史記》《漢書》
《水經》《大唐西域記》《資治通鑒》《百夷傳》《揚州十日記》

中華藝文十大奇書:《詩經》《楚辭》《漢賦》《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文觀止》《西廂記》《水滸傳》《紅樓夢》

中華學術十大奇書:《說文解字》《文心雕龍》《史通》《困學紀聞》
《四書集注》《尚書古文疏證》《文史通義》《新學偽經考》《宋元戲曲考》《清代學術概論》

中華考工十大奇書:《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汜勝之書》《考工記》
《齊民要術》《夢溪筆談》《農書》《授時歷經》《天工開物》《農政全書》

中華醫葯十大奇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傷寒論》
《金匱要略》《針灸甲乙經》《脈經》《千金要方》《本草綱目》《溫病條辨》

中華術數十大奇書:《鬼穀子》《太弦經》《周易參同契》《黃帝宅經》《葬經》《太乙金鏡式經》《六壬神定經》《遁甲符應經》《麻衣神相》《柳庄相法》

中華娛藝十大奇書:《樂記》《禽經》《茶經》《林泉高致》《法書要錄》《棋經》《北山酒經》《獸經》《牌經》《閑情偶寄》

中華諧謔十大奇書:《笑林》《啟顏錄》《艾子雜說》《雪濤諧史》《解慍編》《笑府》《笑史》《笑典》《笑得好》《笑林廣記》

G. 道教經書目錄

道教經書目錄,最早的載於東晉葛洪撰《抱朴子內篇》中之《遐覽篇》。所載道經《三皇內文天地人》三卷、《元文》上中下三卷、《混成經》二卷、《玄錄》二卷、《九生經》、《二十四生經》、《九仙經》、《靈卜仙經》、《十二化經》、《九變經》、《老君玉歷真經》、《墨子枕中五行記》五卷、《溫寶經》、《息民經》、《自然經》、《陰陽經》、《養生書》一百五卷、《太平經》五十卷、《九敬經》、《甲乙經》一百七十卷、《青龍經》、《中黃經》、《太清經》、《通明經》、《按摩經》、《道引經》十卷、《元陽子經》、《玄女經》、《素女經》、《彭祖經》、《陳赦經》、《子都經》、《張虛經》、《天門子經》、《容成經》、《入山經》、《內寶經》、《四規經》、《明鏡經》、《日月臨鏡經》、《五言經》、《柱中經》、《靈寶皇子心經》、《龍蹻經》、《正機經》、《平衡經》、《飛龜振經》、《鹿盧蹻經》、《蹈形經》、《守形圖》、《坐亡圖》、《觀卧引圖》、《含景圖》、《觀天圖》、《木芝圖》、《菌芝圖》、《肉芝圖》、《石芝圖》、《大魄雜芝圖》、《五嶽經》五卷、《隱守記》、《東井圖》、《虛元經》、《牽牛中經》、《王彌記》、《臘成記》、《六安記》、《鶴鳴記》、《平都記》、《定心記》、《龜文經》、《山陽經》、《玉策記》、《八史圖》、《入室經》、《左右契》、《玉歷經》、《升天儀》、《九奇經》、《更生經》、《四衿經》十卷、《食日月精經》、《食六氣經》、《丹一經》、《胎息經》、《行氣治病經》、《勝中經十卷》、《百守攝提經》、《丹壺經》、《岷山經》、《魏伯陽內經》、《日月廚食經》、《步三罡六紀經》、《入軍經》、《六陰玉女經》、《四君要用經》、《金鴈經》、《三十六水經》、《白虎七變經》、《道家地行仙經》、《黃白要經》、《八公黃白經》、《天師神器經》、《枕中黃白經》五卷、《白子變化經》、《移災經》、《厭禍經》、《中黃經》、《文人經》、《捐子天地人經》、《崔文子肘後經》、《神光占方來經》、《水仙經》、《屍解經》、《中遁經》、《李君包天經》、《包元經》、《黃庭經》、《淵體經》、《太素經》、《華蓋經》、《行廚經》、《微言》三卷、《內視經》、《文始先生經》、《歷藏延年經》、《南闊記》、《協龍子記》七卷、《九宮》五卷、《三五中經》、《宣常經》、《節解經》、《鄒陽子經》、《玄洞經》十卷、《玄示經》十卷、《箕山經》十卷、《鹿台經》、《小童經》、《河洛內記》七卷、《舉形道成經》五卷、《道機經》五卷、《見鬼記》、《無極經》、《宮氏經》、《真人玉胎經》、《道根經》、《候命圖》、《反胎胞經》、《枕中清記》、《幻化經》、《詢化經》、《金華山經》、《鳳網經》、《召命經》、《保神記》、《鬼谷經》、《凌霄子安神記》、《去丘子黃山公記》、《王子五行要真經》、《小餌經》、《鴻寶經》、《鄒生延命經》、《安魂記》、《皇道經》、《九陰經》、《雜集書錄》、《銀函玉櫃記金板經》、《黃老仙錄》、《原都經》、《玄元經》、《日精經》、《渾成經》、《三屍集》、《呼身神治百病經》、《收山鬼老魅治邪精經》三卷、《入五毒中記》、《休糧經》三卷、《采神葯治作秘法》三卷、《登名山渡江海敕地神法》三卷、《趙太白囊中要》五卷、《入溫氣疫病大禁》七卷、《收治百鬼召五嶽丞太山主者記》三卷、《興利宮宅官舍法》五卷、《斷虎狼禁山林記》、《召百里蟲蛇記》、《萬畢高丘先生法》三卷、《王喬養性治身經》三卷、《服食禁忌經》、《立功益筭經》、《道士奪筭律》三卷、《移門子記》、《鬼兵法》、《立亡術》、《練形記》五卷、《郄公道要》、《角里先生長生集》、《少君道意》十卷、《樊英石壁文》三卷、《思靈經》三卷、《龍首經》、《荊山記》、《孔安仙淵赤斧子大覽》七卷、《董君地仙卻老要記》、《李先生口訣肘後》二卷。凡不言卷數者皆為一卷。其次有諸符,則有《自來符》、《金光符》、《太玄符》三卷、《通天符》、《五精符》、《石室符》、《玉策符》、《枕中符》、《小童符》、《九靈符》、《六君符》、《玄都符》、《黃帝符》、《少千三十六將軍符》、《延命神符》、《天水神符》、《四十九真符》、《天水符》、《青龍符》、《白虎符》、《朱雀符》、《玄武符》、《朱胎符》、《七機符》、《九天發兵符》、《九天符》、《老經符》、《七符》、《大捍厄符》、《玄子符》、《武孝經燕君龍虎三囊辟兵符》、《包元符》、《伏羲符》、《禹蹻符》、《消災符》、《八卦符》、《監乾符》、《雷電符》、《萬畢符》、《八威五勝符》、《威喜符》、《巨勝符》、《采女符》、《玄精符》、《玉歷符》、《北台符》、《陰陽大鎮符》、《枕中符》、《治百病符》十卷、《厭怪符》十卷、《壺公符》二十卷、《九台符》九卷、《六甲通靈符》十卷、《六陰行廚龍胎石室三金五木防終符》合五百卷、軍火召治符、《玉斧符》十卷,此皆大符,其餘小者,不可具記。以上,列舉「經」類一百三十七種,共四百三十四卷;「記」類二十九種,共五十一卷;「法」類五種,共十五卷;「文」類四種,共十卷;「錄」類三種,共四卷;「集」類二種,共二卷;「雜」類(如養生書、升天儀、微言、九宮、囊中要、大禁、奪筭律、立亡術、道要、道意、大覽、肘後等)十二種,共一百五十卷、「圖」類十三種,共十三卷;「符」類共六百二十卷;統計以上九類,共有一千二百九十九卷。

H. 《水經》與《水經注》有啥區別

《水經》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記載全國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水經注》的作者是酈道元

《水經注》簡介

《水經注》 中國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酈道元撰。舊傳三國時人桑欽著《水經》,酈道元為之作注,名《水經注》。原四十卷,北宋初已亡佚五卷,後人分割三十五卷以足四十卷之數。道元(469?—527),字善長,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歷仕宣武帝、孝明帝兩朝,先後出任冀州刺史於勁鎮東將軍府長史、魯陽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後遷御史中尉。在地方和中央,都以為政嚴猛著稱。雍州刺史蕭寶夤圖謀叛亂,忌恨道元的朝貴奏請派他為關右大使,進行安撫。蕭寶夤害怕道元之來不利於己,在他將要到達長安時派兵圍攻,加以殺害。
道元好學博聞,廣覽奇書。足跡所至,大至從長城以南,到秦嶺、淮河以北。他在書中徵引的前代和當時地理著作,即達三百七十餘種,包括一些南朝人的著述。自序說「訪瀆搜渠,緝而綴之」,所以很多材料是實際調查所得。《水經》只記載了水道一百三十七條,而酈注卻有一千二百五十二條,增加八倍多,注文共約三十萬宇,也比經文增多二十倍。
該書以水道為綱,連帶敘述流經地區的山陵、湖泊、郡縣、城池、關塞、名勝、亭障,以及土壤、植被、氣候、水文和社會經濟、民俗風習等各方面,還記載了各地有關的歷史故事。書中記錄作者所見的碑刻,共三百餘塊,利用它們作為幫助確定水道流經的依據。道元注意到水道源頭的伏流,和故河道之下還有相當多的地下水等現象,對於水源的大小、湖泊的盈竭、水色的清濁、泥沙的堆積、洪水的漲落等水文變化,都很重視。他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考察地理現象,對每條水道都追溯到可能追溯的最早時期。還記載了各地水利設施近三十處,稱頌了許多偉大工程。對於從書本或實際調查都未能弄清的問題,道元採取謹慎態度,表示「未知所從」、「非所詳也」,這樣的存疑有七十餘處。《水經注》對中國地理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在中國以至世界地理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同時書中還保存了大量歷史和歷史地理的資料。《水經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寫,作為文學作品,也得到很高評價。由於酈道元是北朝人,關於南方水系的記錄不免簡略,時有錯誤。
舊本《水經注》經文與注文混淆在一起,字句脫誤甚多。清朝學者全祖望(1705-1755)、趙一清(1711一1764)、戴震(1724一1777)分別進行了區分經注的整理校訂工作,各自取得良好成績。後來有人因趙、戴兩家整理校訂的結果很多相同,因而認為戴震盜竊了趙一清的學術成果,是沒有根據的。清末,揚守敬集以往研究之大成,撰《水經註疏》,弟子熊會貞續加補修,極為詳盡,是《水經注》研究最為完備之書,已由科學出版社刊印,極便參覽。

I. 道經的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當取法於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道之理則貫穿於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則必反,終必歸,根本之規律。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欲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斗,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欲,則無為而治。「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以柔弱勝剛強。道教知道之論與政治觀、倫理觀,大體不出老氏體系。至若經言「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鑒」,抱一處和等修養之道,更為道教守一、心齊、坐忘、服氣、內丹等多種煉養術之所本。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專」等說法,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之宗源。「歸根」「復命」之說,內丹學則發揮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之哲學依據。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發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需要是對於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道德經有多個版本,下面這部「《道德經》通行本(王弼本)」是最常見的。另外郭店出土的楚簡《老子》殘篇與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甲、乙)》展示了早期《道德經》的不同文字風貌,備受當今多數學者的重視,後面附帶《簡帛<老子>古本合校》以作為參考。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 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摶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慾。
第二十章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欲)異於人,而貴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 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無名之朴,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人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怵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人軍不被甲兵;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為而不有。 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誇盜。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人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不慎終也。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經有三皇內文天地人三卷、元文上中下三卷、混成經二卷、玄錄二卷、九生經、二十四生經、九仙經、靈卜仙經、十二化經、九變經、老君玉歷真經、墨子枕中五行記五卷、溫寶經、息民經、自然經、陰陽經、養生書一百五卷、太平經五十卷、九敬經、甲乙經一百七十卷、青龍經、中黃經、太清經、通明經、按摩經、道引經十卷、元陽子經、玄女經、素女經、彭祖經、陳赦經、子都經、張虛經、天門子經、容成經、入山經、內寶經、四規經、明鏡經、日月臨鏡經、五言經、柱中經、靈寶皇子心經、龍蹻經、正機經、平衡經、飛龜振經、鹿盧蹻經、蹈形記、守形圖、坐亡圖、觀卧引圖、含景圖、觀天圖、木芝圖、菌芝圖、肉芝圖、石芝圖、大魄雜芝圖、五嶽經五卷、隱守記、東井圖、虛元經、牽牛中經、王彌記、臘成記、六安記、鶴鳴記、平都記、定心記、龜文經、山陽記、玉策記、八史圖、入室經、左右契、玉歷經、升天儀、九奇經、更生經、四衿經十卷、食日月精經、食六氣經、丹一經、胎息經、行氣治病經、勝中經十卷、百守攝提經、丹壺經、岷山經、魏伯陽內經、日月廚食經、步三罡六紀經、入軍經、六陰玉女經、四君要用經、金雁經、三十六水經、白虎七變經、道家地行仙經、黃白要經、八公黃白經、天師神器經、枕中黃白經五卷、白子變化經、移災經、厭禍經、中黃經、文人經、涓子天地人經、崔文子肘後經、神光占方來經、水仙經、屍解經、中遁經、李君包天經、包元經、黃庭經、淵體經、太素經、華蓋經、行廚經、微言三卷、內視經、文始先生經、歷藏延年經、南闊記、協龍子記七卷、九宮五卷、三五中經、宣常經、節解經、鄒陽子經、玄洞經十卷、玄示經十卷、箕山經十卷、鹿台經、小僮經、河洛內記七卷、舉形道成經五卷、道機經五卷、見鬼記、無極經、宮氏經、真人玉胎經、道根經、候命圖、反胎胞經、枕中清記、幻化經、詢化經、金華山經、鳳網經、召命經、保神記、鬼谷經、凌霄子安神記、去丘子黃山公記、王子五行要真經、小餌經、鴻寶經、鄒生延命經、安魂記、皇道經、九陰經、雜集書錄、銀函玉匱記金板經、黃老仙錄、原都經、玄元經、日精經、渾成經、三屍集、呼身神治百病經、收山鬼老魅治邪精經三卷、入五毒中記、休糧經三卷、采神葯治作秘法三卷、登名山渡江海敕地神法三卷、趙太白囊中要五卷、入溫氣疫病大禁七卷、收治百鬼召五嶽丞太山主者記三卷、興利宮宅官舍法五卷、斷虎狼禁山林記、召百里蟲蛇記、萬畢高丘先生法三卷、王喬養性治身經三卷、服食禁忌經、立功益筭經、道士奪筭律三卷、移門子記、鬼兵法、立亡術、練形記五卷、郤公道要、甪里先生長生集、少君道意十卷、樊英石壁文三卷、思靈經三卷、龍首經、荊山記、孔安仙淵赤斧子大覽七卷、董君地仙卻老要記、李先生口訣肘後二卷。凡有不言卷數者,皆一卷也。

熱點內容
訴訟法遇法定節假日順延指第二天 發布:2025-01-17 13:41:25 瀏覽:755
金融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7 13:35:34 瀏覽:424
巜行政訴訟法內容 發布:2025-01-17 12:45:05 瀏覽:493
龍灣法院直播 發布:2025-01-17 12:23:04 瀏覽:980
民法總則委託代理 發布:2025-01-17 12:13:18 瀏覽:927
3c法規 發布:2025-01-17 12:11:05 瀏覽:543
刑法輕朝代 發布:2025-01-17 12:02:01 瀏覽:723
上海的工廠勞動法 發布:2025-01-17 11:35:08 瀏覽:382
馬慧娟律師 發布:2025-01-17 10:29:58 瀏覽:846
平輿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17 09:53:34 瀏覽: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