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權種類
① 立法有哪些特點
1. 立法是由特定主體進行的活動.立法是以國家的名義進行的活動。國家機關是由許多不同職能、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專門機關構成的一個體系,不是這個體系中的所有機關都是立法機關,只有其中特定的機關才能立法。這些特定的機關稱為有權立法主體。在現代各國,議會或代表機關都可以稱為有權立法的主體;一國究竟由哪個機關或哪些機關享有立法權,主要取決於國家性質、組織形式、立法體制和其他國情因素。立法之所以要由特定的主體進行,根本原因在於立法活動在國家的各種活動中,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又關繫到國計民生重大問題。
2. 立法是依據一定職權進行的活動。有權立法的主體不能隨便立法,而要依據一定職權立法:
① 就自己享有的特定級別或層次的立法權立法。
② 就自己享有的特定種類的立法權立法。
③ 就自己有權採取的特定法的形式立法。
④ 就自己所行使的立法權的完整性、獨立性立法。
⑤ 就自己所能調整和應調整的事項立法。若主體不依據立法職權立法,就可能超越或濫用職權,或不努力行使自己應行使的職權,就會生出諸多弊端。
3. 立法是依據一定程序進行的活動.現代立法一般經過立法准備、由法案到法和立法完善諸階段。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有特殊程序。立法依據一定的程序進行,才能保證立法具有嚴肅性、權威性和穩定性。
4. 立法是運用一定技術進行的活動.立法是一門科學。任何國家或立法主體要使所立的法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不能不重視立法技術。亦即重視如何使所立的法成為理想的法。立法技術在不同時代、不同國情之下有很大差別,但就其基本含義來說,是指一定的立法主體在立法的過程中所採取的如何使所立的法臻於完善的技術性規則,或者說是制定和變動規范性法文件活動中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5. 立法是制定、認可和變動法的活動.立法的主要特徵更在於它是直接產生法和變動法和活動。立法作為產生和變動法的活動,它是系統工程,包括制定法、認可法、修改法、補充法 廢止法等一系列活動。
② 2014年《立法法》修改需解決哪些根本問題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2014年《立法法》修改需解決哪些根本問題?
我國目前存在五種立法權:國家立法權、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軍事立法權和授權立法。但是,關於不同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尤其是國家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仍然存在不夠明確的問題。
2014年8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這是該法自2000年頒布施行14年來的首次修正。該草案有很多亮點,但從理論上看,應該釐清幾個根本性問題。
「立法」中「法」的范圍
我國享有立法權的地方最低只到較大的市,較大的市以下的地方(比如縣級、鄉級)沒有立法權,但是這些地方的權力機關、行政機關仍然可以針對不特定對象制定具有普遍約束力、能夠反復適用的規范性文件(俗稱「紅頭文件」)。同時,即使那些享有立法權的機關也可以在立法之外製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那麼,這些規范性文件與立法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由於《立法法》並未對「什麼是立法」以及「授予立法權的標準是什麼」給出一個答案,這就導致在實踐中對各類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的認定出現了困難。雖然2007年的《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法》第五章規定了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規定了「人民法院可以在裁判理由中對其他規范性文件是否合法、有效、合理或適當進行評述」,但現實中規范性文件的數量遠遠超過立法,如果《立法法》不解決「立法與非立法」的實質區別問題,「依法治國」還是「依文件治國」的困惑勢必長期存在。
准確劃分立法許可權
我國目前存在五種立法權:國家立法權、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軍事立法權和授權立法。但是,關於不同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尤其是國家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行政立法權之間的許可權劃分仍然存在不夠明確的問題。
根據立法部門的觀點,解決上述兩種立法許可權劃分的主要依據是《立法法》第8條。學界普遍將本條規定稱為法律保留,即它主要用來橫向劃分國家立法權與行政立法權,而非用來縱向劃分國家立法權與地方立法權,因為後者涉及中央與地方的許可權劃分問題。從理論上分析,中央與地方的許可權並非「管轄范圍」的大小不同——涉及全國范圍的中央管、涉及地方范圍的地方管,而是「管轄事務」的內容不同——某些需要統籌規劃的事務,比如外交、國防只能由中央管轄,而某些需要因地制宜的事務,比如教育福利、環境衛生只能由地方管轄,當然,也還存在中央與地方共管的事務,比如《立法法》第64條第2款的規定。
此次《立法法》修改草案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作了具體規定,但問題在於,國務院根據授權制定的行政法規的數量很少(目前主要在稅收領域),而現實中大量存在的是國務院違反法律保留的情形。另外,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的內容限於城市建設、市容衛生、環境保護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項。這雖然具有了事務劃分的意味,但范圍未免太小,而且與《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8條的「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三)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以及第44條的「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四)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也不盡一致。所以,當務之急是對《立法法》第64條第1款第2項的「地方性事務」作出具體規定。
立法效力位階影響立法沖突
由於我國立法種類眾多,立法之間的效力位階對於民眾守法、國家機關執法、司法都可能產生重要的影響。現行《立法法》第78—82條雖然規定了部分立法之間的效力關系,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明確之處,比如省級的地方性法規與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之間、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與省級的地方政府規章之間,以及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之間等的效力位階關系。同時,也缺乏判斷立法效力位階的實質標准,從而給立法沖突的認定帶來很大困難。
目前,立法沖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縱向的上下位階的立法沖突,另一個是橫向的同一位階的立法沖突。對於前者,我國通過改變或撤銷制度(《立法法》第88條)予以解決;對於後者,則通過裁決制度(《立法法》第86條)予以解決。
前者的問題在於,2000年以前,改變或撤銷以審查機關主動審查為主,但審查機關發現下位法存在問題的幾率較小,所以主動審查往往處於閑置狀態。《立法法》第90、91條規定了被動審查方式,即由某些主體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申請對違反上位法的下位法進行審查。
但是,被動審查的范圍僅限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且根據《立法法》第88條第1項,有權審查自治區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是全國人大,而非全國人大常委會),其他一些立法,比如法律、規章並沒有被納入被動審查的范圍。該兩條規定在《立法法》第五章「適用與備案」中,尤其是規定在第89條的備案制度之後,似乎被動式的審查要以該立法提請備案為前提,但實際上,《立法法》並未將備案作為立法機關的一項義務也未規定不備案的後果,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並非自治區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備案機關。
被動審查雖然部分解決了審查機關動力不足的問題,但也產生了申請主體過泛、申請條件過寬的問題。《立法法》第90條規定的申請主體幾乎涵蓋了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公民。另外,《立法法》第90條第1款雖然規定「一府兩院兩委」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立法審查要求,但實踐中「一府兩院兩委」申請的情形幾乎沒有。這些問題亟待在本次《立法法》修改中予以解決。
當前,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在這一大背景下,《立法法》修改不宜局限於小問題,而要著力解決那些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
更多關於財經資訊,可以點擊高頓網校財經資訊查看詳情。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③ 立法的歷史類型
立法的歷史類型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先後出現了四種歷史類型的法,與此相應,也產生了四種歷史類型的立法。一、奴隸制立法 奴隸制立法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一種歷史類型的法,它的出現標志著立法的誕生。奴隸制立法以維護奴隸制生產關系和奴隸主階級的統治秩序,體現奴隸主階級的意志為本質特徵。奴隸制的立法權一般由君主獨攬,因此,奴隸制國家在君主之外,大都無獨立的立法機關和固定的立法程序。奴隸製法的體系簡單,絕大多數是刑民不分、實體法與程序法不分,但有的國家在法典編纂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顯示其立法技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例如古巴比倫,尤其是古羅馬。二、封建制度立法 世界上許多國家封建制立法的歷史都較長久。封建制立法的本質,集中表現為體現封建主階級的意志,維護封建的經濟、政治和思想統治,維護封建主階級的社會秩序,這因此決定了封建制立法是特權的立法,也是武力的立法。封建制立法制度比奴隸制立法制度復雜,一般說,在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立法權由君主掌握;在分裂割據的國家,立法權則由割據勢力分掌。但在這兩種情況下,也都一般沒有專門的立法機關和固定而嚴格的立法程序。由於封建制國家的情況復雜,封建製法的形式也頗為復雜。封建製法的體系經歷了由分散到統一、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在立法技術方面也積累了人類立法史上的許多經驗。三、資本主義立法 完全意義上的資本主義立法,是在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建立自己的國家政權後才產生的。資本主義立法的本質和特徵在於把資產階級的共同意志上升為法,維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資產階級對社會的統治。資本主義的立法制度是以民主形式出現的立法制度:議會成為主要立法機關;有固定的、嚴格的立法程序。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技術較之先前的立法技術也前進了一大步,無論是在法的形式、分類還是結構上,都有質的飛躍。四、社會主義立法 社會主義來臨法體現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社會主義國家的立法權屬於人民,因此,社會主義立法應當有固定的、嚴格的程序,應當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和立法技術。 這是我的課件希望對你有幫助,但希望答題時勿抄,變為自己的東西吧
④ 立法權和決定權的區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
立法權是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權力。
決定權是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權力。
區分立法權和決定權的關鍵是:如果通過的「決定」是有關法律的立改廢,那麼就是立法權,如果通過的「決定」是有關重大事項,那麼就是決定權。
⑤ 立法體制的要素構成
立法體制由三要素構成。一是立法許可權的體系和制度,包括立法權的歸屬、立法權的性質、立法權的種類和構成、立法權的范圍、立法權的限制、各種立法權之間的關系、立法權在國家權力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立法權與其他國家權力的關系等方面的體系和制度。二是立法權的運行體系和制度,包括立法權的運行原則、運行過程、運行方式等方面的體系和制度。三是立法權的載體體系和制度,包括行使立法權的立法主體或機構的建置、組織原則、活動形式、活動程序等方面的體系和制度。
這里所謂立法權的運行體系和制度,其含義與通常所說的立法程序不同。後者指行使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在立法活動中所須遵循的有關提案、審議、表決、通過法案和公布規范性法文件的法定步驟和方法。前者除包括這些內容外,還包括行使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在提案前和公布後的所有立法活動中所須遵循的法定的和非法定的步驟和方法,以及所須遵循的原則。例如,在進行立法預測、立法規劃、立法決策、立法解釋、立法信息反饋、法的匯編和編纂過程中所有與立法權的運行有關的步驟、方法和原則。除包括行使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所須遵循的步驟、方法和原則外,還包括不行使立法權但卻擔負立法工作或參與立法工作的機構在立法活動中應當遵循的步驟、方法和原則。
這里所謂立法權的載體體系和制度,其含義與通常所說的立法機關的體系和制度不同。後者指專門制定和變動規范性法文件的立法機關,或雖非專門立法機關但卻行使立法權的國家機關的體系和制度。前者除包括這些內容外,還包括上述國家機關中受命完成立法任務的工作機構和其他不行使立法權但參與立法活動的工作機構的體系和制度。這三方面的體系和制度構成的有機整體,即為立法體制。在這個體制中,立法許可權是基礎和核心,立法權的運行和立法權的載體是基於立法許可權而產生和存在的,並成為立法體制的組成部分。
⑥ 立法權的種類
從權力的來源上立法權分為兩種,一種是依法自身擁有的立法權,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立法權,該立法權可制定、修改、和廢除包括憲法在內的任何法律性規定;另一種是依法被授予的立法權,如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各級政府、中央各部委及其下屬單位等依法成立的行政、司法、軍事機關。兩種立法權所立之法都具有法律規范的性質。兩者之間也有不同之處,其一:前者所立之法的規范范圍均大於後者,後者所立之法的內容不得與前者沖突;其二:前者所立之法適用范圍較廣,而後者所立之法適用范圍較窄;其三:前者所立之法所規范的行為具有普遍性,而後者所立之法所規范的行為則具有特定性。
⑦ 國家權力可以劃分哪幾種類型
三權分立可分為: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
五權分立可分為: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監察權、考試權
⑧ 一般地方立法的立法權
制定和變動地方性法規
制定和變動地方性法規,是一般地方的首要的和主要的立法權,是一般地方的最主要的常規性立法權。這一權力的法定來源主要是憲法、地方組織法和立法法的直接確定。行使這一權力所產生的地方性法規,在法的體系中位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之下,但它對貫徹實施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有積極而行之有效的作用。同時,地方性法規也是一般地方解決本地具體問題的主要的法的形式。一般地方的立法主體,主要就是通過制定和變動地方性法規來實現對本地重大事項的法的調整。
地方性法規立法權的歸屬,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1979年7月,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地方組織法儼然規定: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自此,揭開了中國地方立法改革、立法體制改革以至整個立法實踐和立法理論改革的序幕。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立法權,成為中國立法理論和實踐的非常重要的概念和事物。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可以行使地方性法規立法權的地方進一步增多。根據現行憲法、地方組織法和立法法的規定,可以制定和變動地方性法規的國家機關是:省、自治區、直轄市、較大的市(省和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
制定和變動地方性法規作為一般地方的最主要的立法活動,憲法、地方組織法和立法法對它的進行,規定了明確的限制性條件和保障制度。其一,地方性法規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不得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省級以下的地方性法規還不得與省級地方性法規相抵觸。其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較大的市(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要報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並由後者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如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應當予以批准。其三,地方性法規可以就法定事項范圍做出規定,不得就應當由法律或行政法規規定的事項做出規定。其四,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地方人大有權改變或撤銷它的常委會制定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制定和變動地方政府規章
制定和變動地方政府規章,是一般地方立法又一項常規性立法權。這一權力的法定來源是地方組織法和立法法的直接確定。有權制定和變動地方政府規章的主體,是省、自治區、直轄市、較大的市(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這些地方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自治區和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的政府,還可以根據本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制定規章。為保障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和變動,得以正確、慎重地進行,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報國務院和本級人大常委會備案,較大的市(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和政府備案;國務院有權改變不適當的地方政府規章,地方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本級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和政府有權撤銷下一級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地方政府規章與國務院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地方政府規章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與國務院部門規章具有同等效力。它是中國法的形式或淵源體系中最低的一種法的形式或淵源,但它的數量多,調整范圍大,規范具體,對貫徹實施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省級地方性法規,有積極而行之有效的作用。它同地方性法規一起,為實現各有關地方的立法調整,發揮著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在依法實施本地行政工作過程中,更賴地方政府規章。
根據授權立法
同其他方面或立法主體相比,一般地方根據授權可以行使的立法權,來源和種類更多些。包括:其一,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實際需要將應當由法律規定的事項,授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這種立法權調整的事項,一般不涉及國家主權、刑事法律制度、公民基本政治權利和人身自由權利、司法制度等方面的事項。其二,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根據實際需要,授予沒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規的權力,授予沒有規章制定權的地方政府制定規章的權力。其三,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實際需要,將應當由地方性法規規定的事項授予本級政府制定規章的權力。被授權機關必須嚴格按授權目的和范圍行使該項權力,不得將該項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這些年來,地方國家機關根據授權所進行的立法對該地法制和多方面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立法法產生後,情況發生變化。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授權立法權今後通常僅存在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國務院立法或授權經濟特區立法的情況下。這就是說,今後一般地方立法通常不存在授權立法問題了。但一般地方立法已存在的授權立法權,立法法也未予撤銷,因而繼續有效。
一般地方立法權還包括一定的立法監督權在內。這種立法監督權主要表現在上述地方人大有權改變或撤銷它的常委會制定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地方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本級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省、自治區政府有權撤銷下一級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還表現在授權機關有權撤銷被授權機關制定的違背授權要求的法規或規章,必要時還可以撤銷授權。
需要指出,由於地方立法制度尤其是立法許可權劃分制度和地方人大會議制度等還有待完善,在現時期一般地方立法實踐中,絕大多數地方性法規是由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只有很少的地方性法規由地方人大人制定。這種由人大常委會包攬地方立法權的現象,亟待轉變。
⑨ 稅收立法權是怎麼劃分的
稅收立法權的劃分及其劃分依據如下:
(一)稅收立法權劃分的種類
第一,可以按照稅種類型的不同來劃分。
第二,可以根據任何稅種的基本要素來劃分。
第三,可以根據稅收執法的級次來劃分——我國的稅收立法權的劃分就是屬於此種類型。
(二)我國稅收立法權劃分的現狀
第一,中央稅、中央與地立共享稅以及全國統一實行的地方稅的立法權集中在中央,以保證中央政令統一,維護全國統一市場和企業平等競爭。
第二,依法賦予地方適當的地方稅收立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