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刑法學的問題

刑法學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4-15 21:16:14

❶ 學習刑法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作為一個刑法來學研究自生,我對你提如下建議。 1、區分刑法學和刑法,這個是學好刑法的前提!刑法就是注釋性的,可以說就是法律,但是刑法學博大精深,外國的理論很多,這些可以加深你對刑法的理解,如共同犯罪、生活共同體理論等等。很多人說書本沒有什麼用,其實我在實踐中,發現理論真的挺有用,特別是在大案子中! 2、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刑法的知識面很廣,一下子很難接手!不像民法那樣只要抓住公平正義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刑法需要的是邏輯演繹。很多事情看起來危害很大,但是就是不能定為犯罪;有些事情情有可原,但是就是犯罪,沒有辦法,這就是刑法。這個需要我們實踐中去掌握。

❷ 關於《刑法學》的問題

1.簡述犯罪的基本特徵: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
2.簡述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徵: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犯罪未得逞、犯罪未得逞是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3.簡述不作為的概念及成立條件:概念,不作為是指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行為的特定法律義務,能夠履行而不履行的實行行為。 成立條件,作為義務的發生根據、作為可能性、結果迴避可能性
4.簡述正當防衛的成立條件:(1)客觀條件:防衛起因、防衛時間、防衛對象 (2)主觀條件:防衛意圖的內容、不具有防衛意圖的行為、
5.簡述犯罪預備的成立條件:行為人主觀上是為了實行犯罪、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犯罪預備的行為、行為人在犯罪預備階段停頓下來,未能著手實行犯罪、行為人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是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
6.試述犯罪中止的成立條件:犯罪中止的時間性、犯罪中止的客觀性、犯罪中止的自動性、犯罪中止的有效性
7.簡述未遂犯的成立條件:即特徵(同2)
11.簡述緩刑的適用條件:對象條件,使用的對象是被判處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犯罪分子。實質條件,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限制條件,犯罪分子必須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
12.簡述我國刑法是如何嚴格控是死刑的:從適用死刑的條件上進行限制、從適用死刑的對象上進行限制、從死刑的適用程序上進行限制、從死刑執行制度上進行限制。
14.簡述自首成立條件
15.簡述主刑的種類
16.簡述累犯的特徵
17.簡述我國刑罰的體系和種類
18.簡述累犯的成立條件
19.簡述我國刑法對緩刑考驗期限的規定
20.簡述轉化型搶劫罪的成立條件
21.簡述刑訊逼供罪的成立條件
22.簡述詐騙罪的成立條件
23.簡述強奸罪的成立條件
24.信用卡詐騙罪的客觀方面有哪幾種情形
25.侵古罪的成立條件
26.簡述事後搶劫的成立條件
27.侮辱罪與誹謗罪在犯罪客觀方面有什麼主要區別
28.簡述貪污罪的犯罪構成
29.簡述受賄罪的成立條件
30.簡述放火罪的成立條件
31.簡述濫用職權罪的成立條件
32.簡述貪污罪的成立條件
33.間諜罪的概念與特徵

❸ 刑法的問題

問題一:甲是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既遂,與故意殺人罪的未遂,這個題與司法考試的一個題比較類似,基本上是原題,因此,就不詳細介紹原因,可以查閱司法考試刑法類書籍,在關於犯罪構成那一章有詳細的介紹。
問題二,不能,首先公訴機關的行為就已經違法,同時我國刑法規定,對懷孕的婦女不能適用死刑,這里的懷孕指的是在審判期間,羈押期間發現其懷孕的狀態,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懷孕婦女在羈押期間自然流產審判時是否可以適用死刑問題的批復》中也說明了,在此期間內不適用死刑,因此,雖然該乙已經被強制流產,但是流產的時間發生在羈押期間,因此,不能適用死刑
問題三,犯罪未遂,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分點是在於是否實行犯罪行為,當蒲某進入房間的那一刻起,就可以認為搶劫行為已經實行了,但是由於該婦女的丈夫在家而沒有得逞,因此是屬於犯罪未遂
問題四,成立共同犯罪的條件是有共同故意犯罪的意圖,同時實行共同犯罪行為,從案例中不難看出,梁某與陳某達成了共同犯罪的意圖,並實行了犯罪行為,因此成立共同犯罪,是盜竊罪的共犯。對於梁某在盜竊過程中由於害怕處罰而沒有進入倉庫的行為不能成立犯罪中止,而應屬於犯罪既遂。犯罪中止與犯罪其他停止形態相比有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犯罪的法定既遂結果沒有出現,換句話說就是有效的阻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雖然梁某在犯罪過程中由於害怕,沒有進入倉庫,有中止的意思,但是他把鑰匙給了陳某,行為導致了倉庫失竊,並沒有有效的阻止犯罪結果的發生,因此,梁某不能成立犯罪中止而應屬於既遂。
回答比較倉促,可能有些地方說的不夠明確,歡迎隨時來問。

❹ 刑法小問題

1、應該定勒索。這里邊我想最主要的是一個避免損失的可能。限時實際上是給你一個挽回損失的可能,比如你在期間報警啊之類的,當然比當場來要的輕些吧。

2、只要不在自身控制范圍內,就算是遺失了。比如說你一上班就把手機掏出來放桌上,中間去了廁所回來沒了,這時間也一樣算控制范圍內。但是下班你忘拿了還放桌子上,就是遺失了。

3、這個確實很難的問題。我個人理解,工作比職務范圍大。比如你自己開公家車出去辦事,拿著公款,貪了。貪公款就算職務之便,開公車也算職務之便,但是你開公車撞人就算工作之便。一個是工作上能獲得的便利,一個是工作上職務中才能獲得的便利。

4、有的。刑訊逼供、暴力取證也都能轉化故意殺人。

5、信用卡詐騙
信用卡詐騙
信用卡詐騙
只有盜竊後使用的是盜竊。

6、我記得脫逃是親身犯罪。好像是沒有幫助脫逃罪,根據幫助人的身份不同定不同的罪,比如妨害作證啥的。

7、一般是一樣的,如果有特殊暴力威脅要求會寫出來的,比如持凶器搶奪轉化搶劫,這個持凶器是寫出來的

❺ 一些刑法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 收容教養制度及其改革,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進程中無法迴避和不容忽視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本文試對此作初步探討。
1、收容教養制度的沿革與現狀
收容教養制度是我國所特有的對少年犯罪人進行收容,集中教育管理的一項制度。建國以來,我國出台了一些關於收容教養的政策性文件,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2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內務部、司法部、公安部《對少年犯收押界限、捕押手續和清理等問題的聯合通知》,其中規定,在少年犯管教所收押的人員中,其犯罪程度不夠負刑事責任的,對無家可歸的,則應由民政部門負責收容教養。

1965年5月15日,公安部、教育部聯合發出《關於加強少年管教所工作的意見》。1979年我國刑法首次提到收容教養一詞,但此外並無任何說明。因而收容教養制度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在法律中沒有規定。之後,公安部陸續出台了一些涉及收容教養的文件,對一些內容作了粗略的規定。這些文件由於頒發於不同歷史時期,比較零散,有些甚至互相抵觸。 1997年刑法修改後,仍然在《刑法》第17條第4款規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9條也規定:「已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滿十六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可以說,刑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是目前我國收容教養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據。但由於缺乏系統具體的規定,缺少配套的法規、規章,在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到收容教養制度的正確有效實施。
2、關於收容教養的性質
收容教養制度自形成以來,對其性質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一方面,它規定在刑法之中,並且收容教養的期限之長,處罰之嚴重,似乎應當屬於刑事處分的一種。但刑罰種類並不包括收容教養,同時,刑法有關條文又明確規定,有權收容教養的機關是政府部門,這似乎又應歸屬於行政處罰。那麼,收容教養制度到底應當屬於什麼性質呢?
1956年2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內務部、司法部、公安部《對少年犯收押界限、捕押手續和清理等問題的聯合通知》中規定,對於十三周歲以上未滿十八周歲的少年犯,「如其犯罪程度尚不夠負刑事責任的,……,對無家可歸的,則應由民政部門負責收容教養。」「刑期已滿的少年犯,應當按時履行釋放手續,……無家無業又未滿十八周歲的應介紹到社會救濟機關予以收容教養。」從該規定看,最初收容教養的性質帶有較強的社會救濟性質,而處罰性較弱。
但是,從1979年刑法和1997年修訂刑法的有關規定看,收容教養具有明顯的懲戒處分性質,而社會救濟性趨弱。

第二個問題:1、無過當防衛的規定中的暴力犯罪不僅指前面列舉的行凶、殺人等這五種,只要是針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為都可以構成無過當防衛。比如投毒、爆炸罪等。
2、無過當防衛針對的是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暴力是必要條件。不能對處於預備階段或是以不作為形式進行的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施行無過當防衛。

❻ 刑法學前沿問題

刑法是關於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國家的基本法律之一,對保護公民權益、維護社會秩序、保衛國家利益乃至促進社會發展均至關重要。 目前,改革和開放在繼續進展與深化,法律調整需要加大力度,法治建設需要進一步科學化和現代化,法學研究面臨挑戰與發展機遇並存之局面。 未來中國刑法學的發展,應緊密結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實際情況,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借鑒國外先進的刑法理論和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經驗,促進中國刑事法治的民主化、科學化、國際化進程. (一)在形事政策上,對傳統型犯罪的懲治與防範問題 懲治與防範犯罪乃刑法的宗旨所在,也是刑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與法治建設中的重要使命。從今後十年的發展趨勢看,下列傳統型犯罪的懲治和防範仍應作為刑法研究的重點:破壞經濟秩序的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的犯罪;瀆職犯罪;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等。對這些犯罪的有效懲治和防範,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有利於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有利於廉政建設,亦有利於社會秩序的安定。 (二)在經濟方面,注重對新型犯罪的開拓研究 當前國外出現的一些新的犯罪類型,如計算機犯罪、環境犯罪、與生物工程有關的犯罪、恐怖主義犯罪等,在我國尚不十分嚴重,但是刑法學對它們的研究不能因此而放鬆,而應當進行超前性的探討。當然,這種研究應結合我國的科技、經濟發展水平,不可盲目追隨國外。 在新型犯罪中,法人犯罪問題應受到重視。就世界范圍來講,英美法系較為普遍地承認法人犯罪,大陸法系國家近年來亦有承認法人犯罪的某些跡象(如法國1994年3月1日生效的新刑法典就用大量篇幅規定了法人犯罪)。但是,從實務上考察,如何真正使法人承擔刑事責任並達到刑罰之目的,在兩大法系中仍是問題。我國近年刑事立法中規定了諸多懲治單位犯罪的條款,但實際效果頗值得懷疑。刑法理論上關於法人能否成為犯罪主體的爭論尚未見分曉,仍有待於深化。 (三)法治文化視角上,不斷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研究刑法問題 自從五十年代不分良莠地全面移植原蘇聯刑法理論之後,中國刑法學便向其他國家的刑法理論關閉了大門,而只是致力於將原蘇聯的刑法理論與中國的實踐相結合,對其他國家刑法學研究的資料之佔有相當有限。近些年雖然情況有所好轉,但所據資料亦以二手貨為多,而且很不系統。既然對其知之不多,便很難予以研究和借鑒。隨著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中國刑法理論落後於國外刑法理論的現象亦愈加明顯。對國外先進的刑法理論借鑒不多,對國際刑法學術交流活動參與不夠,是中國刑法學的一個重大缺陷,這使得我國刑法理論患營養不良和視野狹窄的弊病。 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使中國的對外開放得以全方位地展開,刑法學也被推到對外開放的前沿。在這一大背景之下,國際刑法學、比較刑法學、外國刑法學應當成為今後刑法學研究的重要領域。1997年和1999年中國將分別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一國兩制」將變成現實,我國大陸與台灣地區的交流與和平統一的步伐也正在不可逆轉地邁進,因而關於港澳台地區刑法與全國性刑法的效力范圍及其沖突與解決等問題,亦將成為刑法學研究的重點領域之一。與此同時,還應加強與國外境外的學術交流活動和學術研究合作,真正解決人治與法治的問題 ..

❼ 關於刑法學中的問題

1.可以成立不作為犯
合法行為只是行為本身是合法的,但是其後果可能意外得具有危害性,如果行為人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就會導致不作為犯罪。
2.司機有義務搶救,很明顯,如不搶救就是故意殺人罪或過失殺人罪

❽ 一些關於刑法的問題~

1、刑罰執行完畢以前又犯新罪的,先減後並,即有期徒刑5年-已執行的2年=3年。3年+10年=13年,刑期應當為10年以上13年一下有期徒刑。
2、根據刑法87條之規定,一般情節故意殺人罪的最高法定刑為10年,追訴期為15年。根據89條之規定,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溯的期限從犯後最之日起計算。即從2000年開始計算又是15年,加上已經過了的8年,實際追溯23年。
3、綁架罪和詐騙罪。
4、被害人在追溯期間內提出控告,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溯期限限制。此處不符合條件,應當受到限制。
5、假釋考驗期內再犯新罪的,不作為累犯處理。但是,假釋考驗期滿,五年之內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的故意之罪的,應當作為累犯,從重處罰。

❾ 關於刑法學的幾個問題 請幫助 謝謝!追加100!

一、「首要分子」和」主犯」的區別
1、二者的界定標准不同,主犯是根據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來劃分的,是與從犯相對而言的概念。首要分子刑法中對某一類犯罪分子的特定稱呼。
2、二者的范圍不同
上述主犯范圍里的3就不是首要分子,首要分子范圍里的3也不是主犯
既是主犯又是首要分子的是1和2

主犯是指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主要包括:
1在犯罪集團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從分工上來說是組織犯)
2在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這里的聚眾犯罪是指構成共同犯罪的聚眾犯罪,具體下文會提到)
3在其他犯罪集團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從分工上來說是實行犯或教唆犯)
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團或者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
具體包括
1在犯罪集團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同主犯里的1)
2在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同主犯里的2)
3不構成共同犯罪,在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
關於聚眾犯罪
聚眾犯罪既可以成立共同犯罪,也可以不成立共同犯罪。如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條就規定,聚眾「打砸搶」,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除判令退賠外,對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搶劫)定罪處罰。言外之意為首要分子才構成犯罪,此時不成立共同犯罪,首要分子也就不是主犯

二、 黑社會性質組織,是指組織、領導和積極參加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有組織地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稱霸一方,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秩序的行為。其基本特徵:(1)形成較穩定的犯罪組織,人數較多,有明確的組織者、領導者,骨幹成員基本固定。這是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組織特徵;(2)有組織地通過違法犯罪活動或者其他手段獲取經濟利益,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以支持該組織的活動。這是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經濟實力特徵;(3)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有組織地多次進行違法活動,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這是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行為特徵;(4)通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或者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包庇或者縱容,稱霸一方,在一定區域或者行業內,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響,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這是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非法控制」特徵,也是區分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與犯罪集團的最主要特徵。

三、盜竊罪構成:
1、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
2、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具有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秘密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3、主體要件: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16周歲)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能構成。
4、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

四、
1、構成犯罪
2、黃某構成盜竊罪。趙某構成搶劫罪
3、是共同犯罪。在盜竊上共同犯罪。
4、趙某未滿18歲,應從輕、減輕處罰。
黃有自首情節。警方並未發現其犯罪,只是覺得他形跡可疑。而他自己供認出犯罪事實,為自首。

❿ 刑法學的幾個問題。。。

我認為的答案:第一題A,因為他的犯罪對象明確,至於能不能打中是水平問題,不能影響他的主管心態。第二題選D,根據我國司法解釋,對於14至16歲的人只有八種犯罪才追究責任。第三題B,在可以繼續實施犯罪的情況下,主動放棄了自己的行為。第四題A,根據主客觀相一致理論,乙主管以為是毒品,而客觀卻是屍體,且乙對甲殺人行為不知,因此不構成犯罪。標題第11:A。標題第12:B。標題13:A,緊急避險情況下,所造成的法益損害必須小於所保護的法益。標題14:C。最後一題是A。
我的觀點主要是在學習司法考試中所學到的觀點,不一定和你老師的答案一樣,或許我本身也有理解錯誤的地方,希望可以幫到你。

熱點內容
訴訟法遇法定節假日順延指第二天 發布:2025-01-17 13:41:25 瀏覽:755
金融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7 13:35:34 瀏覽:424
巜行政訴訟法內容 發布:2025-01-17 12:45:05 瀏覽:493
龍灣法院直播 發布:2025-01-17 12:23:04 瀏覽:980
民法總則委託代理 發布:2025-01-17 12:13:18 瀏覽:927
3c法規 發布:2025-01-17 12:11:05 瀏覽:543
刑法輕朝代 發布:2025-01-17 12:02:01 瀏覽:723
上海的工廠勞動法 發布:2025-01-17 11:35:08 瀏覽:382
馬慧娟律師 發布:2025-01-17 10:29:58 瀏覽:846
平輿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17 09:53:34 瀏覽: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