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道德觀
1. 摩西十誡是什麼意思
《聖經》中記載,由於移居到埃及的猶太人勞動勤奮,且擅長貿易,他們積攢了許多財富。這引起了執政者的不滿。再加之執政者對於以色列人的恐懼,法老下令殺死新出生的猶太男孩。摩西出生後其母親為保其性命就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裡面,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後來被來洗澡的埃及公主發現,帶回了宮中。長大後,摩西失手殺死了一名毆打猶太人的士兵,為了躲避法老的追殺,他來到了米甸並娶祭司的女兒西坡拉為妻,生有一子。一日,摩西受到了神的感召,回到埃及,並帶領居住在埃及的猶太人,返回故鄉。在回鄉的路上,摩西得到了神所頒布的《十誡》,即《摩西十誡》。
《摩西十誡》據說是上帝在西乃山的山頂親自傳達給摩西的,是上帝對以色列人的告誡。上帝本人將這些話刻在石碑上,送給摩西。但是,後來摩西看到族人根本不聽從這些誡條,一怒之下就將石碑毀了。上帝又命令摩西再製作新的石碑,完成後,放在約櫃(Ark of the Covenant)里。
以色列人將約櫃看作聖物,放在聖殿里,任何人不得擅自觸摸。《聖經》里記載有人因為擅自觸摸約櫃而被雷擊致死。而且,有外人從至聖所的帳門窺望過,發現約櫃的上方經常都有雲霧積聚。後世的科學家根據這些紀錄,推斷可能在約櫃內放置了一種簡單的生物電池,就像在古埃及陵墓發現的那一種。電的積聚使水汽積聚,並使觸摸的人觸電。
到了公元前590年,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打猶太國,耶路撒冷在被困3年以後,終於在公元前586年被巴比倫軍隊攻佔,王宮和聖殿全被燒毀,從此,約櫃下落不明。刻有十誡的石碑也就找不到了。
摩西生活的年代大約距今3000多年,這樣算來,約櫃存世的歷史大概也就六七百年。
雖然實物早在耶酥出生幾百年前就找不到了,但是「摩西十誡」作為《聖經》中的基本行為准則,流傳了下來,影響深遠。它是以色列人一切立法的基礎,也是西方文明核心的道德觀。
不得不承認,「摩西十誡」確實有巨大的道德力量。
「十誡」中有一條是「你不可以殺人」,很多信徒就是因為這句話,終身不願意持有武器。這句話只有6個字,但是反復誦念,真的有一種大義凜然、百邪不侵的感覺。
「摩西十誡」在《聖經》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在《出埃及記》(Exos),另一次是在《申命記》(Deuteronomy)。兩次語句有差異,但是基本內容是一致的。
《聖經》中並沒有明確提出「十誡」,具體十條誡文是後人總結歸類的,因此,各個教派的「十誡」條文都不完全一樣。
下面是經總結後的「摩西十誡」。這是基督教新教的分法,天主教的分法與此不同,第一條和第二條是連在一起的,而第十條被分成了兩個部分。
摩西十誡原文以及譯文:
The Ten Commandments(摩西十誡)
First
"I am The Lord your God, Who brought you out of the land of Egypt, out of the house of bondage. You shall have no other gods before Me."
(第一條: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Second
"You shall not make for yourself a graven image, or any likeness of anything that is in heaven above, or that is in the earth beneath, or that is in the water under the earth; you shall not bow down to them or serve them; for I The Lord your God am a jealous God, visiting the iniquity of the fathers upon the children to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those who hate Me, but showing steadfast love to thousands of those who love Me and keep My Commandments."
(第二條: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麼形象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Third
"You shall not take The Name of The Lord your God in vain; for The Lord will not hold him guiltless who takes His Name in vain."
(第三條: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
Fourth
"Remember the Sabbath day, to keep it holy. Six days you shall labor, and do all your work; but the seventh day is a Sabbath to The Lord your God; in it you shall not do any work, you, or your son, or your daughter, your manservant, or your maidservant, or your cattle, or the sojourner who is within your gates; for in six days The Lord made heaven and earth, the sea, and all that is in them, and rested the seventh day; therefore The Lord blessed the Sabbath day and hallowed it."
(第四條: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上帝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Fifth
"Honor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 that your days may be long in the land which The Lord your God gives you."
(第五條: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土地上得以長久。)
Sixth
"You shall not kill."
(第六條:不可殺人。)
Seventh
"You shall not commit altery."
(第七條:不可姦淫。)
Eighth
"You shall not steal."
(第八條:不可偷盜。)
Ninth
"You shall not bear false witness against your neighbor."
(第九條:不可做假見證陷害人。)
Tenth
"You shall not covet your neighbor s house; you shall not covet your neighbor s wife, or his manservant, or his maidservant, or his ox, or his ass, or anything that is your neighbor s."
(第十條: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2. 道德規范指的是什麼請聯系中國文化的禮的范疇加以闡述
道德規范:是由一定社會經濟關系決定的,以善惡為評價的,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慣來維系的,調整個人與個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原則和規范的總和。
道德規范被認為是相對的。與文化相對、與環境相對、與個人的特殊需求相對。「在我們今天的世界上似乎對就是錯,錯就是對。結果社會和文化的基礎在我們腳下崩潰,因為我們作為一個國家走入了迷途。我們不再建立在對錯分明的堅實基礎上。我們國家的道德基礎從前來自信仰神和遵守他的道。」(格雷戈勞里,收獲事工)
道德規范曾是美國的主要根基。盡管有人歪曲歷史,說美國建立在「從宗教中解脫出來」的基本原則上,但史實是美國建立在著名的「宗教自由」這個宗教表達的權利之上。一個簡短的歷史課會揭示出在我們的憲法中沒有「從宗教中解脫」這個概念,連隱含的意思都沒有。我們的開國先驅向神作公開和封閉式禱告時,引用了成千上萬條《聖經》經文,並公開宣布他們撰寫這個偉大國家的律法時應用了0000十誡0000。事實上,當他們閱讀0000《聖經》0000、引用經文演講、站在一起禱告時,他們就站在這片政土上。
如果我們的國家建立在「從宗教脫離出來」的原則上,開國先驅就不會在這片政土上公開信仰他們的宗教。關於《聖經》、神、和建立在基督教教義之上的道德規范的重要性,有超過四千五百條記錄下來的開國先驅們所做的公開引證。政府領導人站在國有土地上發表了這些聲明。
歷史絕對證明這個國家的創立者和憲法的撰寫人從未相信過「從宗教中解脫出來」,也從未壓抑在政土上有關宗教屬性的自由言論。我們相信這一對歷史的歪曲與廣泛衰退的道德規范相互關聯。
3. 人如何建立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
很遺憾,很多人在能夠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其信仰和價值觀已經確定了。社會環境與個人經歷的互動比起教育和灌輸更能確定一個人的信仰和價值觀。題主既然能想到問到這個問題,說明題主的信仰和價值觀沒有太大問題,可以按照自己的信念走下去。做一個假想實驗如果給你100元,你會不會背棄自己的信念如果不行,1000元可不可以10000元可不可以100000元可不可以直到一個讓你動心的數額,那就是你信仰的價值了
4. 道德規范是什麼
道德標准亦稱「善惡標准」。是指判斷和評價人們行為是非、善惡、榮辱的尺度或根據對於道德標准問題,在倫理學史上有各種各樣的見解:
有的把「義」作為判斷行為善惡的標准(孔子、董仲舒、朱裹等);有的把知識和理念作為判斷行為善惡的標准(蘇格拉底、柏拉圖);有的把上帝的意志作為判斷善惡的標准(奧古斯丁);有的把幸福或痛苦作為判斷善惡的標准(伊壁鳩魯、斯賓諾莎等);有的把利與害作為評價善惡標准(功利主義者)。上述說法有的包含著一定的合理內容,但都沒有對道德標准作出科學的規定。
馬克思主義道德學說認為:人們總是以他們所處那個時代的社會或階級所倡導或實際奉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直接作為評價行為善惡的標准。凡是符合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或規范的行為,這一社會或階級的人們即認為是善,反之即為惡。由於不同時代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因此還必須解決道德評價標準的客觀規定性。馬克思主義看來,只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才是判斷行為善惡的客觀的科學的標准。
中文名
道德標准
外文名
ethics
目的
人力資源要合理使用
屬於
一定社會、階級或集團的利益
快速
導航
道德標准標準定義道德准則
簡介
在一定的時間區域內,為了指導並約束這一時間區域內的人們行為規范所形成的理論是不是科學的,主要看它所表達的經濟關系和相應的利益需要,是否同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相一致,是否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
道德標準是倫理體系的定盤星是界定人為形為是非的准繩,拋開其階級和歷史成因,它當是人道主義品德的標准。
如簡單的理解成父母與子女之間、弟兄姊妹之間以及泛化的人際之間如何相處、做人的基本准則,這不是高尚的標准,如儒家的一些道德思想是適用於一夫多妻制的舊式道德標准。
新時期的道德標準是建立在人人平等這個基礎之上,以和諧為准則的,它更多的體現了個體在社會中的社會價值而不是個人價值。
道德標准
道德標准(ethics),人力資源要合理使用,就應該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則,這些道德原則:人本原則、德才兼備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和服務原則。
標準定義
人力資源作為各種社會資源中最具潛力、最具能動性的資源,已成為經濟發展,企業參與競爭的重要因素。企業競爭,從根本上說就是人才的競爭,為了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增強企業競爭力,我們必須對人才進行合理使用。人力資源使用並不簡單地是一個資源配置問題
5. 道德規范的內容
道德規范被認為是相對的。與文化相對、與環境相對、與個人的特殊需求相對。「在我們今天的世界上似乎對就是錯,錯就是對。結果社會和文化的基礎在我們腳下崩潰,因為我們作為一個國家走入了迷途。我們不再建立在對錯分明的堅實基礎上。我們國家的道德基礎從前來自信仰神和遵守他的道。」(格雷戈勞里,收獲事工)
道德規范曾是美國的主要根基。盡管有人歪曲歷史,說美國建立在「從宗教中解脫出來」的基本原則上,但史實是美國建立在著名的「宗教自由」這個宗教表達的權利之上。一個簡短的歷史課會揭示出在我們的憲法中沒有「從宗教中解脫」這個概念,連隱含的意思都沒有。我們的開國先驅向神作公開和封閉式禱告時,引用了成千上萬條《聖經》經文,並公開宣布他們撰寫這個偉大國家的律法時應用了0000十誡0000。事實上,當他們閱讀0000《聖經》0000、引用經文演講、站在一起禱告時,他們就站在這片政土上。
如果我們的國家建立在「從宗教脫離出來」的原則上,開國先驅就不會在這片政土上公開信仰他們的宗教。關於《聖經》、神、和建立在基督教教義之上的道德規范的重要性,有超過四千五百條記錄下來的開國先驅們所做的公開引證。政府領導人站在國有土地上發表了這些聲明。
歷史絕對證明這個國家的創立者和憲法的撰寫人從未相信過「從宗教中解脫出來」,也從未壓抑在政土上有關宗教屬性的自由言論。我們相信這一對歷史的歪曲與廣泛衰退的道德規范相互關聯。
道德規范是這個偉大國家的基礎。但是,道德不是相對的——它建立在絕對的《聖經》真理的權威之上。如同我們要接受二十一世紀的技術文明一樣實實在在,這個國家和它的道德支柱建立在基督教教義上。「最後,別忘了我們血統中宗教的特徵。我們的前輩是被基督教崇高的敬意帶到這里來的。他們藉著它的光亮長途跋涉,在對它的期望中辛勤耕耘。他們尋求把這個教義跟社會的基礎組合在一起,通過各種國名的、政治的或文學的機構散播它的影響。」(丹尼韋伯斯特)
道德規范是巴納調查團體2001年做的一項全國調查的中心。調查表明只有四分之一的成人「主要依靠宗教原則和教義或者《聖經》內容作出道德的選擇。」
6. 信科學不信宗教是瞎子,信宗教不信科學是瘸子。不矛盾嗎
「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是原子彈之父愛因斯坦曾說的一句名言,意思是:真正的科學不存在反宗教「科學」本該是一個人類可信之真理;不受任何政治的干涉、沒有任何門坎的限制、更無對立介面的一門研究課題。
科學本該是代表智慧,設立「科學」目的是能告訴人們宇宙中的一些事實存在、而真實真誠地解剖人們還不知道的許多事、解開世上人們無法知道之謎的一門學科。
人人知道宗教界,佛教強調修行、不犯罪,「伊斯蘭」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是「和平」的意思,基督教講「愛」、講「聖潔」,要求遠離犯罪。常識告訴人類「宗教」屬於「道德」層面的產物,引導人類意識形態的道德規范,完全可和睦相處的。可是達爾文主義改變了「科學」含意的方向,它不是發現了不可知的事實存在去深入地研究、去探索,而是比平民百姓更簡單扼要──丟掉。凡看不見的、想不通的、不能放進實驗室的不管多麼真實,統統擱置起來。或稱為宗教信仰、迷信或唯心,一掃帚掃進垃圾箱,打入死胡同,自己不進去也不允許別人進去。所以人們期望的「科學」延續150多年來直到今天,世上才會有那麼多的未解之謎。許多所謂「科學」現今已成了兒戲,達爾文的「科學」應擔負的工作僅僅只做了農民種蕃茹的哪點水平,完全失去了「科學」的價值。似乎現今變性與「神學」勢不兩立,「達爾文」的概念成了高於一切的科學代名詞;總以為不講天、不談神才叫科學,無法進入實驗室的統統不能稱「科學」。但永遠進不了實驗室的斗爭哲學 「進化論」、一個不能證明的信仰,卻成了不允許批評的「科學」。一個明亮整潔的房間,因為燈泡的污垢使人模糊不清,看不見真相,連累了真正的高科技成果也受委屈。
為什麼「科學」與「宗教」成了死對頭呢!為什麼有科學就不能有道德呢? 為什麼現今的科學與宗教信仰特別是基督教會變得勢不兩立呢?
顯然一個沒有道德的「科學」,從人類真理學角度來衡量就不能稱為「科學」。
那麼揭穿「自然選擇」的、使「自然選擇」「擇」不了的就是反科學嗎? 中國有許多寶貴古典;如《周公解夢》、《麻衣相法》、《黃帝內經》……等,筆者經多年的探索,歷史以來也有許多記載證實,的確90%以上是准確的。那麼它以什麼作聯系依據的呢? 因這些無法證明「自然選擇」就是宗教嗎? 反科學嗎?
「大爆炸」理論:宇宙從「無」誕生,那麼這個「無」也只能就是令人難以理解的不實際存在的點,竟然是能級無限大的物質,這同我們現有的理論和觀念完全不相符合,但卻是一個科學不可推翻的定論;
以月球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 crater)它的直徑有186英里寬,深度最少應該有700英里,但是事實上加格林坑的深度只有4英里,只是直徑的2%而已。科學理論上這是不成立的,事實又是如此;
早在幾千年前,在那沒有先進工具的時代,10里以外才有的巨石,並沒有道路或水路可供運輸的熱帶叢林深處,10幾噸的石塊堆高至70米的金字塔,即是現今人類還做不到的,是否說,那是不可能嗎? 但是事實確實存在。
有科學論就不能有天外來客論嗎? 神創論就是反科學論嗎?有達爾文就不能有基督徒嗎? 質疑達爾文主義「進化論」就是反科學的行為嗎?科學界內部對「進化論」的爭議並不比無神論者和基督徒之間的爭議小。但,科學界和無神論者也永遠無法證明靈界的不存在。
涉及深入地科學研究,自然會遇到跨越了三維空間感知的、用人類現有科學水平和手段尚還無法解釋和證明的許多難題,但又確實存在。總不能說,這就是宗教信仰不叫科學。
1963年獲得生理和醫學諾貝爾獎金的約翰•艾克爾爵士卻始終認為:「人是有形和無形精神構成的奇妙化合物。」
即使看不見就認為不存在的唯物主義者,也相信手或腳作出的一些行為或動作是通過非物質的大腦思維去指揮的。想那個姑娘做自己的妻子或想那個小夥子做自己的丈夫,首先總是大腦思維產生出非物質的「愛」。因為無形的「愛」推動了有形的肢體製造出吸引對方的言語或形式來。總不會沒有一句話、就讓自己有形的身體露骨地撲向從來不認識的那個人來達到完成配偶的目的;若是這樣的人將會被人診斷為什麼稱號呢? 那麼作為一個科學家只承認有形物質而無形的一概否認,將會被人診斷為什麼樣的稱號呢? 總不能真的叫猿猴吧!何況這個「無形」還僅僅只是對肉眼而論。
在暗物質、暗能量被發現和進一步研究的今天,相信科學界完全有能力發現那看不見的無形的高等智慧靈界物質和生命。但是,必竟科學是在宇宙已有的物質中進行探索和研究,它永遠無法突破宇宙成為唯一的真理。宇宙中有許多事物就是無法進入實驗室的,不管有形還是無形,用人類現有科學水平和手段尚還無法解釋「跨越了三維空間」感知的,但又確實存在的許多難題。解不開的照樣解不開,所以要真正解開世上的謎還得認識宗教開始。至少要了解宗教信仰的一些有關論文,再和歷史中的現實去結合、對比、研究,有硬體還要有軟體。
科學和技術最前沿是在精神靈性區域,而並非物質的物理和化學。科學溶於宗教(當今稱呼)時、就是科學高度發達時、就是解開世上謎團時。
曾有名言說:「科學的終點就是信仰的起頭」。美國國家航空及宇宙航行局、太空研究院的創始人澤斯爵(Robert Jastrow)博士在《神與天門學》一書中說:「對一個靠理性力量而生活的科學家而言,這個故事的結局像是個惡夢。他一直在攀登無知之山,……當他攀上最後一塊石頭時,竟受到一群神學家的歡迎,他們已經在那裡恭候無數個世紀了」。
獲諾貝爾物理獎的米立根(Millikan)說:「因為宇宙超過科學知識的范疇,非人類智慧所能窺測。這人類智慧不能窺測的范疇便是宗教領域了。……人類智慧有限,不能完全明白宇宙終極的奧秘。……真正的現代科學,應當學習謙卑、服從造物主」。
1865年英國科學會發表了一篇由617名專家簽署的關於宗教與科學的宣言,現存於牛津博德倫(Bodleian)圖書館。宣言如下:「我們以自然科學家的立場發布我們對於科學和宗教關系的意見。現在科學界若幹人士,因為探求科學真理,從而懷疑《聖經》真理及其正確性;吾人於此,深感遺憾」;
「我們認為神存在,一方面寫在《聖經》上,一方面寫在宇宙中,盡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卻絕對不會彼此發生沖突」;
「我們應當牢記,物理科學,尚未臻於完善,尚在不斷改進之中,目前我們有限的理解中,彷彿對著鏡子觀看,還是模糊不清」;
「現在許多自然科學的學者,對於《聖經》不加研究,徒憑其不完全的定律和一知半解,懷疑反對,這種態度,實不能不令吾人為之痛惜」;
「我們深信每一位科學家研究自然,其唯一目的,在闡明真理。尚使他們研究的成果,發現《聖經》和科學有所抵觸,其實質是對《聖經》的曲解,千萬不可輕率武斷,以為他的結論是正確的,《聖經》的記載是錯誤的。而應持客觀的態度,平心靜氣,聽神的指示,確信二者必然相符,絕不可偏執成見,以為科學與《聖經》有沖突分歧之處」。
《錢江晚報》2008年11月19日C/13-16版文章說:「科學是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而廣義的宗教在原始社會已經存在,比文明還要古老。因此,廣義上的科學和宗教,也是促使人類走到今天的兩大力量。」著名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何光滬教授在文章結尾明確指出:「科學和宗教都不主張破壞和掠奪自然。《聖經》說的是上帝把世界交給人修理,而不是破壞;要人去看守、管理,而不是掠奪、榨取。基督教還有個基本觀點:上帝才是世界的主人,人類只是世界的「管家」;管家不能以主人自居,為了自己予取予奪,而只能是善盡職守,好好保管主人的產業。正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我們說宗教和科學可以進行對話,然後可以進行合作,共同促進人類的福利。」
著名的潘石屹先生為建設社會文明、認識人類真理,曾在論壇中說:「世界上,任何事情的真相只有一個,真理也只有一個,無論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探討,只要本著真正探求真理的精神,最後都會殊途同歸。找到惟一的真理,找到真相,達成一致和統一,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諧」;
「科學的目的是探求事物的真相,發現事物之間的規律,發現真理。科學採用的方式是用「發現」的,通過發現各個事物之間的規律來達到接近真理的目的。而宗教信仰是用「啟示」的方式。如果只承認「發現」的科學方式探求真理,而不承認「啟示」的宗教方式探求真理,人們一定會陷入沒有信仰、失去方向的極端物質主義的泥潭。世界上有許多現象是科學的方式難以解釋的,例如,「愛」、「快樂」無論用什麼樣的科學公式和定理都很難表達清楚,但它確確實實地存在,用科學和宗教兩個不同的方式來理解世界,會更接近真理和我們的內心。如果我們只注重用科學的方式去探求真理,就會忽略自己內心的感受,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用於觀察外面的世界,向外看;如果只用啟示的方式探求真理,整天冥想、靜坐、
祈禱,只注重自己內心的感受以及神奇力量給自己的啟示,就會忽略了身外的存在和變化。科學和宗教信仰是一個車子的兩個輪子,是一隻鳥的兩個翅膀,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偏廢,兩者要平衡發展才能達到和諧。近百年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更應該有堅定的信仰,用更高的道德標准去約束自己,我們不可以忽視信仰這種神奇的力量對我們進步的影響」。
法國化學家、獲諾貝爾獎得主沙巴梯爾說:「我認為主張科學與宗教對立是毫無理由又毫無用處的。倡導這種論調的人,大概對於宗教和科學都認識不清楚。」
有位聖人叫阿博都·巴哈,他說了一段話,非常明確地說明了科學和宗教信仰之間的關系,他說:「如果宗教的信仰和觀點與科學的標準是相對立的,那他就只是迷信和幻想,因為知識的對立面是無知,而無知導致迷信。毫無疑問,正確的宗教和科學是一致的,如果發現某個問題與真理相抵觸,我們就不能相信和信仰它,除了使人迷惑和動搖之外它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
知名學者康德曾說:「有兩件事使我贊嘆不已,一是宇宙的偉大奇妙,二是人心靈深處良心的奇特功能。人只要仰觀天地之大,俯察品類之繁,處處都可看到神創造的智慧。同樣,人只要反躬自省,傾聽良心的聲音,也可領會神導人向善的准則。這兩件事足以幫助心存誠實,嚴肅面對人生的人去認真尋求神」。
原子彈之父愛因斯坦曾說:「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 「《愛
迪生傳》寫道:『一天,一些新聞記者要求他准許在報上發表他反對宗教的言論,他氣憤地說:具有哲學思想的人對於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總應當接受。從萬物所表現的情形看來,宇宙實在是全能者意志的偉大成績。假如否認至上權能的存在,我就等於褻慢自己的知識。科學和宗教是由同一根源而來的,其間絕不會發生沖突。我相信我主的訓示,人與物是由一個領袖來領導。世界的命運是由一位至上者來支配。』他還說:『我是一個這樣的人,我欽佩世上所有的工程師,可是我深深地欽佩那位最偉大的工程師——上帝。』」
法國近代化學家穆勒在G Kenig《照路之光》文章中說:「我看出科學家的發明越多,引起的問題也越多,而我也越感到自己的幼稚和無知。……在這自然的景象面前,你不能不在心中生出宇宙的奇妙之謎,你不能不覺到在這個宇宙以上,有它的創造者,他全能全善、是形體宇宙和心靈世界的創造者。」
「一名真正的科學家,能不能同時是一個基督信徒」這是現代一位法國天文物理學家,著名的基本粒子物理學權威L·蘭蓋提出來的問題。他的答復是肯定的,他說:「我是一個有信仰的人,我沒有喪失過宗教信仰。」
量子論的發明者、德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20世界最大的科學家之一普朗克著的《報告回憶錄》中說:「我們無論看何處或調查我們以為距離很大的地方,宇宙秩序和宗教的上帝是聯系在一起的。宗教和科學之間是不可能找出一個矛盾來;而對最大的問題,卻看出完全的意見一致。宗教和科學這二者並不互相排斥;相反,是互相完成的,好像是為相輔相成具備了條件」。
牛頓晚年寫了長達150萬字的神學著作證明神的存在,誰敢說牛頓一定不是科學家呢?
幾千年前就會使用精確度比我們現在還高的日歷的瑪雅人。計時上早能使用只有測量星際距離時才需用到的巨大單位「阿勞東」。他們的科技水平明顯高於當今的世界,智慧顯然強於現代的人類,他們都相信有神、虔誠敬拜,我們同他們比如何?
「進化論」權威科學家斯蒂芬·古爾德說:大多數科學家對宗教都無敵意,因為他們的課題並不涉及神學所關心的范圍;他也說:一世紀最著名的「進化論」權威,又是一生最正統的東正教徒的多布贊斯基來證明「進化論」與宗教可以保持和諧。
法官奧弗頓承認,廣義的創造與科學的進化沒有沖突;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曾說:科學和宗教終有一天走到一起。
國家科學院院長弗朗克·普雷斯為1984年出版的《科學與創造論,國家科學院的意見》這本小冊子所寫的序言中,明確地針對哪些他的國人說:「認為「進化論」代表宗教與科學之間無法和解之沖突……是錯誤的」。
霍頓博士說:「科學能使人們從敬拜受造之物的迷信中醒悟過來,轉而敬拜創造天地萬物的造物主」。
推動漢字書法及中華文化全球熱的名家安琰石教授研究發現,其實人類文明同源,神學是科學的源頭,科學的母親是神學,科學是神學的兒女,當今人類用實驗方法探索神學,巳知世界為科學,未知世界為神學,科學也證實了我們已知的極少,宇宙絕大部分是未知的暗物質。
有些人為了達到打擊神學的目的,把「進化論」假說代表科學與宗教掛上對立牌,真是太無知了。早在1955 年萬隆會議上偉人周恩來就已經指出:「挑起宗教紛爭的時代應該過去了。」事實上若翻一下《聖經》,馬上知道「微進化」本身就在造物主的計劃內,不是達爾文主義的新發現,只是人們找到雞毛當令箭罷了。
《聖經》詩篇127篇1節: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借 「進化」只是為了消除《聖經》在人類的影響,用人的假說來代替,那就更錯了。世上不管道德、知識、文化、科學……無一不是造物主《聖經》所啟迪。除非脫離這世界,獨自躲在封閉的真空里。
偉大的周恩來早在同基督教人士談話時就明確表示,「誰要企圖人為地把宗教消滅,那是不可能的。」上千年來《聖經》飽受誹謗、打擊和破壞,但今天如何? 真的就是真的。有些所謂「科學家」仍未察覺宇宙本質或只在表皮研究到最後成了問號,就自作聰明編些謊話,或以求成名或為了某種目的,創出無知的假想來,害了自己也誤導了許多無辜。有的是不知道,但有的是有意的。作為一個科研人員或借科研名的人員都是不應該有的態度,這是做人應有的基本知識和道德。
造物主所允許的植物和動物繁殖的方法,遠比我們所知道的「進化」更多。決不因找到造物主允許中的一點點進化形式而變種成反造物主的「進化論」,就否定造物主藉其它方式的可能性。《聖經》創世記第1章,造物主創造的過程中,有兩個詞值得特別注意:第11~12節的「發生」,和第20~22節的「滋生」。當然,我們不能根據這兩個詞,就提出《聖經》支持達爾文的「進化論」。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因為反對達爾文的「進化論」,而否認了造物主作為的方法。
《聖經》創世記第1章28節: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英國著名動物學家理查德德·道金斯經過多年研究已經發現:DNA是自私的,它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生存和繁衍。
《聖經》創世記第1章22節:上帝就賜福給這一切,說:「滋生繁多,充滿海中的水,雀鳥也要多生在地上。」若稍加註意就會發現任何物種「繁殖」功能都很強,裡面就已包含「進化」。也就是廚師早已在麵粉里加上發酵原料的面坯,蒸籠裡面達到一定的溫度,自然會膨脹成為大麵包。
《聖經》也給人一種使命和權力去研究科學。《聖經》創世紀第1章28節說:「……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種行動的活物」。 稍加註意就會發現世上萬物、那怕一點點空氣都是因人而造,為人服務。因此,人類必需了解生物,及人類所居住的宇宙,這就是「科學」。科學肯定了宇宙有個開始,正應驗了《聖經》所說的「起初神創造天地……」。
只是稍加思索就不難發現,這宇宙之中確鑿有威力巨大的高級智慧活體存在。若否認這個就等於否認自己的祖宗一樣,因為沒有一個人不是祖上遺下的。若污辱天和地就等於污辱祖宗、父親和母親一樣;會罵父母的人,歷史以來都是被人唾棄的。
黃帝的第五代就是堯了。《史記》記載:「堯有通神之智、高天之愛,凡事敬畏上帝」。孔子曾贊嘆:「偉大崇高的堯啊!獨尊上天為大,一心效法天道!寬廣坦盪啊,人們無法形容!」
若用「進化論」的觀點,人的下步不是漸漸進化,而是一霎時,眨眼之間就是「智慧生命」。就如歷史長河公認的化石記錄顯示一樣:很多生物突然同時絕滅,然後分門別類的各種生物又是一瞬間同時出現。若按達爾文的「強存弱亡」,那就要靠造物主了,因為人隨便怎麼強,都是弱的。一個弱得可憐的小小蚊子可以要人的命,最強的人最後都是死,沒有資格論強弱。
世上究竟是認識人生、找到真諦的人受到嘲笑,還是拒絕真理的人顯示了自己的愚妄和狹隘?當然歷史以來,借用宗教或《聖經》的名行許多不義的事,這也是人們所唾棄的。腐敗、專制的天主教集權日子也確實曾給歷史留下過陰影,所以才會使得達爾文的「進化論」火速變性成了反《聖經》的原子彈,迅速佔領全球。但總不能因宗教中的部份缺乏就說這是壞的、這條路被強盜走過,這條路就是強盜。
安琰石教授說:信仰基督新教的英國、美國發展最快;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大多信仰基督新教,後來西方才趕超過東方;
任何宗教信仰都涉及道德觀念,特別是《聖經》強調的是「善」是「愛」、 脫離犯罪,高層次的道德觀。若是有「科學」就沒有「道德」,這種科學是什麼「科學」呢? 一個脫離了神聖的「聖潔、善和愛」沒有道德只有利益的科學是什麼「科學」呢? 為了牟利不是也動用了「科學」手段產出問題奶粉、問題雞蛋嗎?
偷盜專用的車鎖解碼器不也利用了高科技嗎? 希特勒殺人不也使用先進的「科學」嗎? 中國是法制社會,用高科技的「科學」手段,不勞而獲拿國家銀行的錢,那等待的只有法律的審判。
人們有必要以科學來引導自己,但必需要認識什麼叫科學。總不要被自己的愚蠢代替科學把自己捆死在井下,真正的殺人兇手往往就是人自己。
同樣作為一個宗教領袖也要認識科學。《聖經》是一本書、大宇宙也是一本書、科學論證是個發現、考古實察也是個發現。通過科學研究和考古實察找到宇宙的事實依據,讓人更好地了解宇宙,了解自己,這也是本書的要求,人生的必要。《聖經》寫著要讓人知道的,科學可能都會發現。只是人有時觀點也可能是錯的,也會犯罪。難免老我出現,也會誤解真理,唯一的權威只是《聖經》和大宇宙。因為認識每件事物不在於人的理性和形式上,而是心靈和誠實上。
無知的科學是大迷信、智慧的信仰是真科學。
7. 孔子論語和西方聖經的吻合之處
一、《論語》與《聖經》所倡導的倫理道德之核心——仁愛
《論語》和《聖經》分別是東西方文化中的兩個經典文本,它們對人類文明和思想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中國,有「半部《論語》可冶天下」之說,這高度概括了《論語》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西方,《聖經》是基督教的聖書,自中世紀以來,《聖經》有「惟一的書」和「書中之書」的稱號,從世界文化史上看,一千多年來沒有第二部書能夠像它那樣對西方文化產生過那麼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占據中西文化中心位置的《論語》和《聖經》,他們所倡導的倫理道德也有相似之處。
《論語》是孔子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其中的核心就是一個「仁」字,「仁」的意義幾乎包括了一切美德。什麼是「仁」?孔子說「仁者愛人。」即人與人之間要彼此相愛。用什麼方法去「愛人」?就是推己及人,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把自己想要得到的好處也給予別人;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想做的事情,決不要強加於人。
而《聖經》中也有相似的記載,一個法利賽人律法師問耶穌:「夫子,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聖經》中還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由此可見,《論語》所倡導的「仁」與《聖經》所倡導的「博愛」的倫理道德觀是很相似的。然而它們在倡導「仁愛」道德核心的前提下又有著重大的不同:《論語》之「仁」溫和,《聖經》之「愛」極端;《論語》之「仁」有差等,《聖經》之「愛」惠及眾生;《論語》與《聖經》的「愛」都以「孝」為首,然而又有很大差異,這些差異正體現了中西倫理道德各自的特徵。
二、《論語》之「仁」與《聖經》之「愛」
《論語》之「仁」體現的是溫和的愛。「仁」的具體含義是「愛人」,即是一種博大的同情心。凡是人都有仁性,天生就有惻隱之心,能對別人的痛苦與歡樂產生共鳴。有仁德的人會用愛心去對待人,既自愛,又愛人,既自尊,又尊人。「仁」就是一種寬容忠恕的精神。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時也使別人事事行得通。從忠的方面說,就是推己及人,盡己為人;從恕的方面說,就是自己所不喜歡的,決不強加給別人。
《論語》之「仁」溫和敦嗥,這是因為《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將他的見解和談話記錄整理而成的,是孔子思想的集中反映,其背後沒有一個全知全能的人格神,因而不會提倡施捨而不求報償、挨打而不還手的大愛,但同時也就不會潛在著把惡人丟在地獄的永火中去受煎熬的大恨。於是當被問到「何以報怨」時,孔子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而不是如《聖經》所倡導的一味地「要愛你們的仇敵」。
《聖經》之「愛」體現的是極端的愛,是總與大恨聯在一起的大愛。《聖經》中記載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而極端的愛總與極端的恨連在…起,所以耶穌又常常以地獄示人,要把人「丟在火爐里」。
如此極端的愛在於《聖經》的背後有一個人格神的上帝,所以提倡挨打而不還手而且轉過臉來讓人家再打,就是告訴人們,不善的手段達不到善的目的,讓惡人做惡去吧,到末日審判的時候,善人會進天堂永遠享福,惡人會下地獄永遠受苦。
可見,《論語》所倡導的「仁」微溫中和、不偏不倚,《聖經》所倡導的「愛」愛走極端。
8. 道德觀的各國狀況
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道德觀主要是指以儒家為正統的傳統道德。其精華和糟粕並存,天下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道德原則,中庸之道的道德規范。迄今仍閃爍著禮儀之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光輝。儒家要求人們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謂之中、平平常常為之庸。中庸之道的道德規范迄今為止仍然是中國人的為人處世的准則。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任能,各得其所,各盡其力是儒家的道德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現其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徑。
儒家注重人格氣節,提倡仁義禮智的人格價值,認為人格氣節關系著國家民族的興衰存亡,把仁義道德、禮儀廉恥看得比生命還重要,要求人們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忠恕之道的人際和諧思想是傳統道德中人際關系的心理和行為原則。仁者愛人,和為貴,忠恕之道千百年來為統治者和老百姓所推崇。忠恕之道就是善待別人之道,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人與人也要和諧相處。
儒家自省、自訟、內省等道德修養方法要求人們嚴於律己,防微杜漸。儒家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培養,除實施有目的的道德教育外,還鼓勵人們通過自覺的道德修養來完成。儒家認為「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一切都要從修養個人的品德做起。儒家道德修養的方法很多,其理想人格塑造和培養的主要方式是「內聖外王之道」。
「內聖」就是通過自省、自訟、內省等修養方法,達到聖人所具有或應有的品格。「外王」既是一種經世原則和政治理想,也是一種應世原則和人生理想。「自省」就是孔子所說的「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即看見賢德的人應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要反省自己,不重蹈覆轍。訟是責備,「自訟」是自己責備自己,即自我批評。「內省」是向內反問,檢查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對的地方。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指的就是「內省」。孔子強調「內省」,孟子進而強調向內用功夫,要求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以恢復、保持和擴充自己先天的善性。他認為只要人們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誠心誠意的自我修養,就可以產生一種「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 應該說,只要是人類,就有某些共同的物質是應該人類共同遵循呵護的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和心理寄託。美國人最基本的道德價值之一是誠實。喬治·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即將此道德教導地極為清楚。小喬治在試他新斧頭時砍倒了爸爸最心愛的櫻桃樹。當爸爸問他的時候,喬治說,我不能說謊,我用我的斧頭砍了它。小喬治非但未被懲罰,反而因為誠實而被贊賞。有時候美國人仍然相信「誠實是最上策」。
另外一個為美國人所尊崇的美德為堅忍。
同情心,是美國的道德之最。聖經中的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描述一個流露同情心的人。在這個撒瑪利亞人出發去某城市的途中,看到一個可憐的旅客躺在路旁。這旅客被鞭打、搶劫,這位仁慈的撒瑪利亞人非但沒有視而不見,反而停下來幫助這位有需要的人。同情心還可以變成一個正面循環,在一九九二年的秋天,愛荷華州的居民將好幾輛卡車的水送到受颶風侵襲的佛羅里達州;而就在第二年夏天,當中西部鬧水災的時候,佛州人便投挑報李。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用較不醒目的方式回報人們向他們表達的善意。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精闢概括,是對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總結,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導方針。社會主義榮辱觀以「八榮八恥」為內涵,把握其歷史性與時代性、民族性與世界性、思想性與實踐性的特徵,體現新世紀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內容和標准。
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提出「五愛」公德和20字公民道德基本規范。社會主義榮辱觀,吸納了「五愛」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又作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新闡發。從「五愛」公德和「五愛」進憲法,到20字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再到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國社會主義道德觀認識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八榮」的第一條是國家觀,強調必須熱愛祖國;第二條是人民觀,強調必須服務人民;第三條是科學觀,強調必須崇尚科學;第四條是勞動觀,強調必須辛勤勞動。「八榮」前四條包含了「五愛」公德中「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的內容。「八榮」的後四條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相一致。「八榮」後四條第一條是人際觀,強調必須團結互助;第二條是義利觀,強調必須誠實守信;第三條是法紀觀,強調必須遵紀守法;第四條是生活觀,強調必須艱苦奮斗。「八榮」後四條包含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中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的內容。「團結友善」,在人際觀上就要以團結互助為榮;「明禮誠信」,在義利觀上就要以誠實守信為榮;「愛國守法」,在法紀觀上就要以遵紀守法為榮;「勤儉自強」,在生活觀上就要以艱苦奮斗為榮。
榮辱是人們自我評價時產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體驗,是社會對人們思想行為褒獎或貶斥的評價。「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借鑒和弘揚了民族道德與世界道德的優良傳統,把褒與貶、倡導與抵制有機結合在一起,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是褒獎性與貶斥性的統一。
道德作為調節公民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規范,具有行為准則的功能。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榮辱觀,從中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實際出發,明確了當代中國社會最基本的行為准則,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實踐性,是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