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失范的原因

道德失范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4-16 01:42:47

㈠ 我國道德失范的基本原因是什麼

好多學校老師都失德,你去追責,她會告訴你:「孩子的教育,你們家長影響最大」,意思大概是家長是主責!相反好多老師卻沒有進行自己的義務,行為隨意——家長沒有在學校看著!

㈡ 什麼是道德失范它何以會產生

道德失范,是指社會生活中基本道德規范的缺失與不健全所導致的社會道德調節作用的弱化以及失靈,並由此產生整個社會行為層面的混亂無序。造成"道德失范"現象的原因,既有歷史因素的延伸,也有現實因素的直接作用.

㈢ 大學生道德失范的問題原因

大學生道德失范,因為生活工作節奏太快,社會太功利,功利的人太多,其實道德不如民法典實在,只要不違背民法典就好。

㈣ 為什麼現在社會道德淪喪,人心冷漠

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文革徹底顛覆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道德內體系,而新的道德文化又沒有建立,破容而不立,導致了當代人沒有真正的道德規范。
二是國家在道德引導及建設上流於表面,只會空唱高調,說得冠冕堂皇的政客們卻做的事情卻和嘴上說的截然相反,引導了社會風氣。而原來作為道德建設者的教育界,在學校管理行政化的現狀下,由道德敗壞的政客管理學校,「成功」將學校從道德的傳承者捍衛者轉變成了物慾橫流的賺錢機器。學生從小就成了賺錢工具,這樣的教育體系出來的學生,自我、功利、現實、追求物質享受、缺乏道德底線並不奇怪。而在行政和施法體系中,又有意壓制互助行為,不但多次出現見義勇為者傷殘後痛苦無助甚至流落街頭的的悲劇,且在南京彭宇案後多次的類似案例,都以無法提供有利證據為由,認定可能是見義勇為者為肇事者,導致了助人者人人自危,徹底壓制了社會中向善的行為,雖然偶爾會大力宣揚個別英雄,卻改變不了整體的「揚惡」傾向。

㈤ 誠析當前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對策!

一、大學生網路道德行為失范的成因

網路交往的特殊性對當前大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也包括道德價值觀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大學生之所以在互聯網的發展中會出現道德失范的現象,主 要是基於以下的兩個原因:「自律道德」的弱化和難以形成「他律道德」。
1.「自律道德」的弱化
「自律道德」是指人們進行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時,主要是受自己主觀的價值標准支配,而不是外部規范的制約。其道德判斷具有主觀性,是道德發展水平趨於成熟的主要標志。由於互聯網環境的特殊性,如互聯網的不太友好及開放自由,網路和現實的分離,網路環境的「去個性化」狀態,這些都將導致大學生的主觀價值標准模糊和自主意識降低,自律道德弱化,並因此而造成網路道德失范。
2.「他律道德」難以形成
「他律道德」是指人們在進行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時,受到自身以外的價值標准支配和制約。對行為的判斷是根據客觀的效果,而不是主觀的動機。他律的道德標准具有客觀性。由於互聯網缺少規范和監督,大學生難以形成這種受制於外部規范的「他律道德」。
在網路社會中,由於個體「現實身份」的喪失和「平等身份」的獲得,將不再受到原有社會規范的影響,因此,網民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現實社會的 「他律道德」是建立在規范和權威的基礎上的,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當個體觸及社會的規范及他人的利益時,他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壓力和自我良心帶來的拷問,也就是必須考慮到道德成本的問題。在實施行為的過程中,他將會進行理性的道德判斷,考察行為將帶來的壓力自己能否承受,然後才決定是否實施行為,這就要求他對大多數的信息進行分析。然而在網路空間,個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與現實社會的直接對話,責任之外的其他人很難對不道德的行為採取相應的道德措施。此時道德行為的維護也僅僅表現為行為者本身的「道德感」。在這種情況下,行為者可以隨意解釋其行為來為自己辯護。互聯網正面臨著道德評價體系的缺失,個體在互聯網的行為很少會被人評價,即使有評價,其道德約束力和現實壓力也是極其有限的。所以,「 他律道德」在網路空間就很難形成。大多數人在這種缺少評價和制約的環境中,會表現出與自己性格和現實身份不一致的行為。
綜上所述,網路「自律道德」弱化和「他律道德」難以形成最主要和關鍵的因素是網路中缺少行為的引導和監督機制,網路中的個體不需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再加上部分大學生在現實中的自主道德意識存在問題,網路環境在此起到了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網路的道德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大學生網路道德行為失范的對策

1.提高大學生的道德選擇能力
網路社會是一個無中心的資源共享、多元價值共存的社會,各種道德的非道德的不道德的信息充斥網路空間,建立在現實社會基礎上的傳統的道德規范由於不適應網路運行的新環境而受到嚴峻的挑戰和巨大的沖擊,使其約束力明顯下降而形同虛設。人的道德的發展有一個從無律到他律最後發展到自律的過程。在網路中他律因素已經不存在或很少存在,主體必須具有自律精神才能做出道德行為。對於學校德育而言,網路社會的影響是一個現實的客觀存在。學校德育只能對多元信息的選擇和接受環節進行調控,以形成學校德育對象本身的鑒賞、批判能力,培養青年大學生自律精神,提高網路道德素質,加強網路道德自律,自覺趨利避害。
2.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
學習者應具備的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知識和信息能力,學生應該具有迅速有效地發現並把握對自己學習有價值的信息的意識,並把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來的意識。提高青年學生對網路文化信息的判斷力,是減少校園網路文化消極影響的根本措施。學校應重視網路知識培訓,提高學生使用網路的水平,提高他們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抵禦信息污染的能力,使其在有限的時間內接收到更多、更新、更有用的信息,達到學習知識、陶冶情操 、培養美德的目的。
3.形成健全的網路人格
心理學家認為,大學生之所以上網成癮,是由於大學生自我發育不成熟,人格不健全。教師和社會心理工作者必須轉變傳統的心理教育觀念和模式,應當給學生「網民」提供 「影響」、「選擇」、「服務」和「引導」,而不是提供 「說服」、「說教」或「灌輸」,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心理生活為中心,促進「網路人」的人格現代化。 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應當立足於培養學生現代化 的、真善美和諧統一的「網路社會人格」。
4.營造環境
營造大學生綠色網路學習生活環境。要採取積極的引導對策,從思想上給予正確的教育引導,提高學生自身的免疫力,幫助他們自覺抵禦不良的信息侵襲。可以精心設計網上活動,為學生提供發揮潛能、開展創造性學習的舞台;可以用科學、健康、 積極向上的信息感染學生,提倡讀書、上網相結合的正確學習方式,使網上學習成為讀書學習的延伸和升華;也可以及時組織對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的網上討論,積極引導學生過健康有益的網上生活。 三、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1.引導大學生樹立網路道德意識
首先,我們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渠道,教育引導 大學生樹立網路意識。其次,要處理好目的與手段的關系。在網路社會中,目的和手段應當都是正當的。道德行為和不道德行為之間,總是有本質區別和原則界限的,絕不容混淆。第三,要處理好大節與小節的關系。網路社會中的「小節無關緊要」論是不對的、有害的。在這里,大學 生應記住並實施一句古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2.教育大學生講究網路禮儀
網路禮儀是網民行為文明程度的標志和尺度。一個大學生如果連 這些起碼的網德要求都做不到或不會做,很難相信他能遵循更嚴格、更高的網路道德標准。從人的直接交往,到電話交往,再到網路交往,是人類交往方式的進步和變化,與此相適應也要求大學生採用新的交往禮儀。
3.要求大學生遵守網路道德規范
虛擬的網上活動與現實社會的活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網路人的自由在本質上是理性的,網路人必須具有道德意識,不能認為匿名、數字化式的交往就可以隨意製造信息垃圾,進行信息欺詐。面對著形形色色的網路問題,熱衷於在網上沖浪的大學生必須遵守網路道德規范,按照網路道德規范的普遍要求來約束自己的網路行為。

四、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一般方法

1.加強理論研究,增強教育的系統性
在電子空間中,人將擺脫諸如鄰里角色、現實直觀角色等物理實在中制約人們的道德環境,而在超地域的范圍內發揮更大的社會作用。因此,必須加強網路道德理論研究,克服過分崇尚科技理性、工具理性的傾向。將注意的焦點從純粹的網路技術轉向人自身,從「技術地解決」轉向「倫理地關注」和「倫理地解釋」,力求在開發和使用網路技術的同時明確地把「以人為目的」的倫理精神注入其中,使網路化的社會生活、交往方式不致陷入「技術因素大於人的因素」的倫理困境。更進一步,可以嘗試將研究的問題劃分為具體問題、交叉問題和理論問題等層次,有系統、有秩序地分別加以考察而不致在面對大量涉及極廣的問題時無所適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網路道德提升到理論和實踐相聯的高度,使網路道德教育具有完整的系統性。
2.加強規范操作,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在進行網路道德理論研究的同時,加強網路道德規范操作,可以極大增強網路道德教育的針對性。要在注重網路道德的深入人心、切合實際的同時,創造具有普遍化、標准化技術背景的監督環境。這就要求網路主體對自身的道德責任有發自內心的認同,同時也能感到外界要求自己遵循各種道德規范的無處不在的強烈壓力以及違約責任。此外,對目前許多暫時性的具體操作規范、網路協議,應努力避免規范之間的自相矛盾和規范自身形式的凌亂和內容的不合理。比較可行的做法是將這些規范、協議匯集起來加以統籌編纂,重點放在其合乎現實和可操作性上。同時注重國際化也是賦予網路道德以可操作性的一種必然趨勢。
3.加強制度建設,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在開展網路道德教育、倡導網路道德禮儀新風的同時,要根據大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網路道德約束機制,即通過利益調控機制和法律制裁手段等強制措施來促進網路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施。可以制定包括《大學生網路道德規范》、《校園網文明公約》、《大學生網路違紀處理條例》等規章制度。另外,還應通過輿論來進行網路道德教育,通過輿論的力量,傳導、褒揚善舉德行,譴責、鞭撻缺德行為,從而使整個網路社會形成揚善懲惡、扶正驅邪的良好道德動力和壓力,隨時引導、激勵、敦促大學生做有道德的網民。
4.加強發展前瞻,增強教育的持續性
與生態倫理、環境倫理出於同樣的理由,網路道德也應兼顧全局,著眼長遠,注重道德主體及理論自身的可持續性。唯其如此,才能使得網路中的各種資源、尤其是信息資源的分配、使用格局逐漸趨於協調、穩定,網路所具有的信息共享的巨大優勢才能得以合理的發揮和發展。其實,網路將不僅作為即時性的工具,更作為人類社會歷時性的生活理念而存在,必將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網路道德的價值標准中還應該涵蓋融合了文化傳統、時代精神與未來理想的歷史尺度,將網路和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視為價值關懷的直接目標。

㈥ 學生的失范行為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僅供參考
失范,也叫違規、越軌,是指社會群體或個體偏離或違反社會准則或道德規范的行為,主要是指對社會發展和進步有負面作用的破壞性越軌行為。在社會的變遷中,傳統的道德觀念已經逐漸失落,新的道德標准還沒形成,這難免使人無所適從,在這種困惑下,有些人就會做出一些越軌行為,甚至犯罪。而對中學生來說,他們該遵守的不止社會道德,更應該包含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因此,筆者把學生表現出來的違背道德、違反紀律的行為稱之為道德失范。
一、學生失范行為的主要表現
當前社會面臨轉型,新舊道德觀念正在交替,社會出現一些道德失范的現象,而這些現象也影響了在校的學生。由於他們收到各種原因的影響,也表現出一些與道德、紀律相悖的思想和行為。主要有如下幾種表現:
第一,不懂禮貌,沒有公德。有些學生,見老師,不打招呼,背後揶揄;對同學,謾罵嘲諷,大打出手。出門在外,隨地吐痰,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江湖義氣,稱兄道弟。
第二,目中無人,自私自利。面對父母,妄自尊大;面對師長,桀驁不馴;與同學交往而缺乏誠摯友誼,把互幫互助看成交換功利。
第三,弄虛作假,奢侈虛榮。考試作弊,不以之為恥,反倒見人就說;虛報成績,避免責罵;揮金如土,追求時髦。傳統美德,拋諸腦後。
第四,紀律渙散,好逸惡勞。追求自由,放縱自己;上課東張西望,下課玩物喪志;作業馬虎應付,考試交頭接耳;追求享受,逃避勞動。
二、學生失范行為的成因
造成當前中學生這些道德失范的原因很復雜,歸結起來主要有兩大原因。一個是客觀原因,即學生外部環境的因素。另一個是主觀原因,即學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中學生道德失范的客觀原因主要包括三個層面。
第一,家庭教育的失策。
首先,父母的某些惡習對子女的影響。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子女的道德行為。有些父母滿口臟話、行為粗魯、作風不正、表裡不一、言行相左,這些都會給子女帶來不良的影響;有些父母吸煙、酗酒、賭博、打架,這無形之中給孩子一些暗示作用。久而久之,孩子也模仿起來,在學校當然也視這些不良行為為正常之事了。
其次,家庭結構殘缺也成為學生道德失范一個重要的原因。家庭結構殘缺是指父親或母親亡故,父母離異或長期分居的一種家庭現象。這類家庭得家長往往無法悉心照顧子女,子女也因此得不到家庭應有的溫暖而變得鬱郁寡歡、自甘墮落。
最後,家庭教育方法的不當也會促使學生道德的失范。家庭教育往往出現兩個極端,要求過寬或過度嚴格。家長無原則的溺愛、包庇、袒護,幫助子女隱瞞錯誤,藏匿贓物。孩子犯錯誤,家長卻把責任推向別人。據調查,不少道德失范的學生,都是由於家長過分寵愛,從小嬌生慣養造成的。他們也因此變得好逸惡勞,自由散漫。由有些家庭只養不教或重養輕教,也給子女道德失范埋下隱患。他們只知滿足子女的物質需求,而忽視對子女的道德行為規范教育,形成無人管教的局面。甚至有的父母認為教育是學校老師的事情,放鬆甚至放棄家庭的嚴格管教。有些家長在子女犯錯時只是一味的指責,態度粗暴,方法單一。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一旦出現,學生也就會變得我行我素,目中無人了,同時也會視社會公德、學校紀律為兒戲而玩世不恭。
第二,學校教育的疏忽。學校是影響學生道德行為發展的重要集體,這種影響通過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師的素質等因素來完成的。學校教育的疏忽也直接造成學生道德失范。首先,教育指導思想的偏差。有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了「一長一短」的現象。其次,教育工作的不到位。有些學校看起來很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但在教育過程中缺乏針對性、系列性和階段性。不能深入學生,不能因材施教,不能持續教育,這些都直接地促使了學生道德失范行為的發生。最後,教育工作者的低素質也直接地影響了學生的道德失范行為。事實證明,教師的素質高低決定教育效果的優劣。不可否認,有些教師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學生動輒訓斥、挖苦、嘲諷、體罰。轉化後進生缺乏耐心。甚至有些教師不能為人師表,教育學生居高臨下,這些做法恰恰違反了「一致和真誠」的教育原則,很容易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第三,社會環境的影響。在社會轉型期,社會導向的模糊和新的倫理道德建設的相對疲軟,出現了道德滑坡,處在這種環境中的中學生難免或多或少地受其影響,同樣出現道德失范;社會變遷必然帶來人生觀、婚姻觀、性觀念、金錢財產觀等一系列價值觀的巨大變化。價值觀變化的顯著特徵是較之物質形態的變化更復雜更多元,對失范行為的產生更具深刻影響,因而在學生群體中也出現了不良的價值取向;城市化引起社會解組力量的擴大,即原有社會控制力削弱,疏遠的人際關系取代親密的人際關系,社會規范及道德出現迷失狀態。面臨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中學生難免出現冷漠待人,自私自利的行為;社會上某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不良刊物、影視、網路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毒害作用,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打架斗毆、不講禮貌、逃學曠課、考試作弊、隨意揮霍等道德失范行為。這種負面影響無疑加快了學生道德失范的速度;還有,當前出現的一些非正常群體活動,比如說,農村土地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過激行為,也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無形中給學校教育增加一定的難度。
造成中學生道德失范的主觀原因包括兩個方面。即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第一,生理因素方面主要表現在學生中發育的差異性。大家知道,青春期是一個人生長發育的劇變時期,其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都產生廣泛的變化。但是,就個體而言,這種生理變化從何時開始卻有極大的差異。比如,同是初一學生,有人在生理上已經達到成年人的水平,有的還處於兒童的水平,而這些差異必然帶來某些行為上的差異。因此,有些學生為什麼會出現道德失范,而有些不會的問題就不難回答的。
第二,心理因素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認知的偏頗。由於學生缺乏道德經驗,因而出現認識上的差距,產生了錯誤思想,出現行為與道德要求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常常是會出現無知心理、從眾心理和僥幸心理,而這些心理正是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二是情感的異常。由於不良環境的感染和缺乏正確的道德認識,部分學生就會形成了情感上的異常反應。加之他們還處於心理發展的半成熟期,可塑性大,情緒不穩定,情感易沖動,還有部分人由於特殊的神經類型與特殊經歷而造成異常心理,對教育規范的接受構成情感障礙。他們往往因此而混淆黑白、顛倒是非,不明事理,個性的調節結構極不穩定,缺乏理智。三是意志的薄弱。這是由於青年學生道德自控能力不強,未能履行教育規范的要求而出現的行為。如有的學生盡管懂得到的行為的准則,但不能付諸行動,在道德觀念與個人慾望發生矛盾的時候,由於意志的薄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因而出現粗魯、過激、被動、消極的行為。更有些學生因為意志的薄弱而屢錯屢犯,那是常見之事了。此外,有些心理障礙,比如冷漠、孤獨、抑鬱也會直接地影響他們的道德行為。
三、從教育的角度提出矯治學生失范行為的措施。
基於當前中學生出現的道德失范現象,針對出現的原因,學校工作應該有的放矢地採取矯治措施,以達到糾正學生的道德偏差的目的。具體工作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第一,學校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豐富教育內容,使學校德育保持鮮明的針對性,確保能從學生和社會的實際出發,進行分層次教育。要樹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努力抓好教育與教學兩條生命線。重點做好校風班風建設,以健康的集體輿論來正面影響學生,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同時也要注重提高教師素質,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寬廣的服務觀,順應時代變化,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及方法,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不斷學習進取。可以說,提高教師素質是預防中學生道德失范的有力保障。
第二,要建立德育立體網路。建立德育立體網路是矯治學生道德失范的一個重要的保障。學校教育是德育的主導力量,社會教育是學校德育的外部環境,是學校德育的擴展和延伸,而家庭教育則是德育的重要基礎。只有把三者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最佳的德育整體效果。加上造成中學生道德失范的原因涉及到家庭、學校、社會,情況復雜。所以必須建立包括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路。為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具體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要通過多種形式,讓家庭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要從思想角度出發,積極向家長傳播正確的教育觀念,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子女健康的人格源於健康的家庭教育;要從參與的角度上做好兩項工作。一是讓家長從「形式上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諸如學校設立開放日,召開家長會,舉辦學生功課展覽等。二是讓家長從「人際上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比如經常性家訪,家長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等。通過這些手段,使學校與家長能夠及時溝通,加強學校和家庭的雙向交流和信息反饋,經常性地進行家庭教育的經驗交流和
問題討論,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其次要加強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是新形勢下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措施。加強校外教育,使學生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都能夠得到有益的熏陶。加強校外教育,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完成。首先建立校外活動陣地,如夏令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其次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實際,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外活動,如校外專題報告、現場教育、軍民共建文明學校等。通過以上形式,形成一個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層層銜接的 校外教育網路,最大程度動用社會力量,糾正學生的道德失范行為。
第三,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在日常教育中滲透學生的心理教育,主要做好學生的認知教育、情感疏導、意志磨礪等方面的工作。全體教育工作者要行動起來,學習並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班主任結合班級管理工作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耐挫能力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心態。任課教師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
同時還可以通過學校的牆報和廣播進行廣泛宣傳,通過設立心理咨詢室,開設心理熱線,開設心理輔導講座,開展心理訓練,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其次,盡可能創造條件,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有專門教材,有專任教師和專門課時。另外,還可以設置一個心理健康問題信箱,請專家定期對學生講課輔導並解答有關問題或印刷介紹常見心理障礙的自我調節的材料等。通過以上種種形式的活動,來矯治學生的逆反心理、盲從心理等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從而有效地矯治他們的道德失范行為。
總之,中學階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行為、樹立正確理想信念和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社會、家庭要全方位抓緊這個時期對青少年學生的行為道德教育,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以保證他們健康成長。只有通過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最大程度矯治當前中學生出現的種種道德失范行為,培養出一代健康的有道德的人才。

㈦ 為什麼現在社會人們的道德素質普遍下降

對於當下嚴重的道德問題,應當實事求是的分析、把握其復雜原因,包括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個體原因與群體原因,歷史原因與現實原因,國內原因與國外原因,淺表原因與深層原因等等。

原因之一在於:社會轉型
社會轉型包括道德轉型,傳統道德發生裂變,新舊道德激盪碰撞,道德失范現象不可避免。在轉型期內,既有傳統道德的裂變、消亡和新生,也有新興道德的生長、發育和檢驗,二者融為一體需要一個過程。也就是我們說的社會風氣的破壞和道德氛圍的未建性。

我們對傳統文化缺少一種正確的解讀。由於對傳統文化中所涉及的道德問題,我們必須以一種辯證的眼光來看待。我們在批判古代「三綱五常」的同時,卻忽略了其中積極的影響。對傳統道德尊重不夠、認識不足、取捨不當。很長一段時期,我們對傳統道德規范批判的多,肯定的少;拋棄的多,繼承的少,導致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淀的許多優良美好的傳統道德被忽視、拋棄甚至踐踏了。對傳統道德的良莠不分、取捨不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們的思想混亂。說明現代人的責任意識在不斷的弱化,一個喪失責任心的民族,是走向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出現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於:國家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法治建設與道德建設脫節,道德失范代價過低。主要是對道德和法律的關系認識不到位,導致在行動上厚此薄彼,一手硬一手軟。特別是很多嚴重違反道德的行為發生後,由於沒有相關法律,司法機關無法將其繩之以法,公眾和輿論譴責的威懾作用有限,久而久之,道德失范行為不僅增多,而且更加嚴重,並形成不良效應。

我們的法律不能總是當「馬後炮」,不能總是在問題出現後,再去制定相關的法律條文,再去進行約束。俗話說,沒有多少機會可供人去鍛煉,一開始我們就必須學會如何走好。同樣的道理,也沒有多少次能給予法律這樣的機會,讓你在發生了事件之後,再給你提供「素材」讓你去完善法律。

原因之三在於:公德的淡漠。
魯迅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提到看客,在魯迅的筆下,那些看客多是冷漠、麻木、自私的人,這些都是國民的劣根性,都是導致公德喪失的重要因素。

冷漠是當前中國最可怕的社會心態。當社會需要正義行動,人們卻無動於衷的時候,冷漠就變成了麻木。這種麻木與魯迅筆下阿Q的麻木毫無二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半個世紀前,為喚醒民族良知,魯迅棄醫從文,用犀利的筆墨無情的鞭笞國人的冷漠麻木。在今天, 魯迅依然值得我們去學習。公民的劣根性:自私,愚昧;多疑,冷漠。導致了我們社會道德的進一步缺失。半個世紀後,一路崛起的新中國,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但是,冷漠依舊,麻木依然!如今的人們只是對自己的家庭、親人、朋友講求道德,一旦進入陌生的環境、進入公共的領域,人們就變得冷漠、不知道關心幫助他人, 對他人的熱情幫助始終持有懷疑的態度。在這里,人們擁有的極端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

原因之四在於:世俗化和多元化的沖擊。新興道德建設重視不夠,研究不夠,宣傳不夠,應用不夠。
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提出的新興道德如何梳理、清理、揚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如何規劃建設,總體上重視不夠,研究不透,把握不準,缺乏共識。作為「社會人」,我們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都能感受到,每一個人的變化。我們開始追求品牌,追求享樂,追求更多外在的東西。拜金主義、物質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大肆盛行。人們為了追求利益,可以不顧違背道德。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心平氣和。所謂的社會公平在這里得不到兌現。如今,西方思❤潮在向我們不斷襲來,我們在追求個性❤解放,自由至上的同時,忽略了傳統道德的要求。道德淪喪者就像是斷了線的風箏,掙脫了某些看似是束縛自由的韁繩。但是,在短暫的隨波逐流之後,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們在接受西方思❤潮的時候,並不能把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全盤否定。

㈧ 中國目前道德失范問題的成因有哪些

1、失去中國五千抄年積累的道德傳襲承;2、對外來所謂文化崇拜;3、不知道道德是生命根本基因;4、沒建立道德教育長效機制;5、不懂中國文化不認中國文化不用中國文化。6、道德和文化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定義完全不明不清。7、對老子道德經注釋解讀應用境界層次不明。8、真講道德受到大笑之,層層堵截。9、人文環境受到破壞。10、道德只浮在表面形式宣傳,沒落實到實處等等!

㈨ 科研道德失范現象產生有哪些原因

(一)
科學技術社會功能的變化使科研道德問題相伴而生;
(二)評價體系的不內科學、不合理成為科容研道德失范的助推力;
(三)評審制度的不規范成為科研道德失范的溫床;
(四)利益驅動和人性弱點過度膨脹是科研道德失范的內在原因;
(五)學術批評與監督機制的不健全為科研道德失范容留了空間;
(六)違規成本太低成為科研道德失范者的心理誘因;
(七)基本訓練不夠增大了科研道德失范的可能機率。

㈩ 什麼是當代中國道德失范的深層次原因

樓主你好 我覺得是A 信仰缺失 一個人沒有信仰 還有什麼事是他怕的?什麼都不在乎 導致了現在道德失范 呵呵
望採納 謝謝你

熱點內容
今年的司法考試條件 發布:2025-01-17 07:52:28 瀏覽:350
價值分析方法法學 發布:2025-01-17 07:38:27 瀏覽:768
會計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模擬試題 發布:2025-01-17 07:34:42 瀏覽:775
新婚姻法24條共同債務 發布:2025-01-17 07:31:52 瀏覽:378
二級建造師法規復習資料 發布:2025-01-17 07:30:23 瀏覽:976
長沙婚姻律師 發布:2025-01-17 06:52:34 瀏覽:479
新三板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7 06:52:32 瀏覽:881
經濟法考試中級會計師 發布:2025-01-17 06:29:14 瀏覽:861
刑事訴訟法是國家安全刑事法 發布:2025-01-17 06:22:46 瀏覽:123
2015經濟法教材下載百度雲 發布:2025-01-17 06:19:42 瀏覽:163